标题 | 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读后感 |
范文 | 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读后感1《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一书为我们描绘了新教育“完美教室”的愿景--教室是图书馆,是阅览室;教室是实践场,是探究室;教室是操作间,是展览室;教室是信息资源库,是教师的办公室;教室是习惯养成地,是人格成长室;教室是共同生活所,是生命栖居室。教室,一个创造奇迹,演绎故事的地方;教室,一个习惯养成、人格成长的场所…… 读了《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一书,让我明白教室不应该只是知识的灌输地,它是师生共同生活栖居的家园。是孩子们的另外一个家,孩子习惯的养成,眼光的恒定、品位的形成都受这个家的影响。 教育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美好和人生幸福的寄托与牵挂;而我们,无论有多少要求和任务,有一种责任与信仰永远也不会改变,那就是:要守住一间教室,让生命在里面开花。 雷夫老师说过的一段话:“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富于生命意义的人。所以课堂必须传递生命的气息,张扬教育生命的活力,从生命的高度关注灵魂的塑造、人格精神的提升、生命情感的化育,使学生用生命智慧生命价值进行生命创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课堂不再只是传授知识的小课堂,也是用一个生命影响另一个生命的大课堂,获得人生动力、学会做人的大课堂。有生命的光彩,有生命的深度,有生命的智慧,有生命的创造,会使你的课堂越来越大,教室越来越大,大得延伸到学生一生中来。 有爱心的教师会把自己的教室越变越大。爱是教育的前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有一份教育的爱的情怀,用爱心春风化雨般滋润学生的心灵。教师用爱心去点燃学生的希望之火就是教育成功的秘诀。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美丽,而生命因爱的存在而美丽。“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所以心有多大,有爱心的教室就有多大。 教师对人的灵魂进行加工、雕琢是一种最高级的劳动。而学生学习也是一种复杂的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要把学习局限在教室的四堵墙里,不要机械地把事实和规则从教师的头脑里搬运到学生的头脑里。”我们的教学要解放学生的心灵,让他自己去感受;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自己去思考;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自己去做,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自己去发现,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自己尽情去做学习的主人。 “既然思想存在于劳动之中,人就要靠劳动而生存”。充满劳动的快乐的教室怎能不大? 每个班级都要有适合学生需要的晨诵与午读内容,精心组织好每天的晨诵、午读活动,以完美人格成长为核心价值取向,通过不断完善,贯穿公民教育、礼仪教育生命教育等,把“规则、尊重、责任、诚信、爱心”等基本价值观融注其中,建立完善的人格道德教育系统,并把教室生活聚焦在乐观健康上,聚焦在生命创造上。 关注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每一个角落,守住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只有这样,教室才会不断长大,教师的生命价值也才能得到体现。 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读后感2读了“阳光苑班”的故事,让我想起了我的一位老师说过的一翻话:我喜欢当老师,并热爱教师这一行业,因为每当我看到班上的学生,我都强烈感觉到他们是即将绽放的花朵,给人带来愉悦,带来希望。 每天面对的是一张张童真的笑脸,他们充满了朝气,充满了活力,隐藏着无限能量,拥有无限潜力。是的,如今拜读王艳艳老师的“阳光苑班”叙事,她也有着对孩子们如此强烈的感情,并坚信:我梦想,我能我更行。 她通过召开一系列的主题班会“为自己竖起大拇指”、“我爱我班”一起制订了三年的班级计划,并用理想引领他们努力在每一次活动中表现出最好的一面。 有了理想,还需要榜样来激起他们的信心,为孩子们讲学哥学姐们的优秀、勤奋,老师自己更要身教示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情感魅力去感染他们。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入学之初就民主制定了一系列的班级制度,包括班干部制度、值日制度、具体的奖惩制度等等。为了激发孩子们的进取心,通过发放激励卡来激励他们。 当老师与孩子们有了共同的理想后,并快乐着他们的快乐,幸福着他们的幸福。全市中小学举行大型的跑操比赛,在寒冷的冬天,同学们的训练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难题,于是老师决定站在班级队伍与他们同甘共苦。朱永新教授说:“理想的教育,应该重视心灵的沟通,建立起温馨的对话场景”是的,我们应该像朋友般引领学生自主成长。 对于初中生,十四岁的年纪,对异性充满了好奇,老师对他们班的这种现象和我们一样头疼,对钱同学的早恋,批评过,也后悔过。于是,拨通了家长的电话,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一节班会课,倾诉对她独特的在乎,跨越了彼此心与心的距离。终于雨过天晴,老师成为了孩子们的知心大姐姐,并且给了他们一个追梦的空间。 作为一名教师,课堂的高效率是必不可少的。抓住现在的孩子对所有事物都追求新鲜感这一心理,化“平凡”为“不平凡”,化“乏味”为“激情”。“课堂过于沉闷似乎成为了许多老师绞尽脑汁却不得解的问题。 而老师在上作文课《我的老师》时,从咖啡、比萨、大饼开始,让一篇普通的写人作文,写得有声有色。这让我想起我们平时上课,如果只限于课本的资料是枯燥乏味的,如果我们借助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来上课,那么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一切的一切都体现了他们的班级愿景:用心灵构筑梦想,用激情播撒希望,用行动阳光未来。 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读后感3近日,读了海门新教育研究中心编著的《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颇多感慨,在此,我选择一组关键词来谈谈。 这组关键词来自于其新教育海门开放周上一位专家的'《守住这一间教室》的发言。真的如同专家所说的,“决定一间教室的,不是教室的好坏,而是谁站在教室里。”“己立立人,己达达人。”这是教育亘古不变的真谛。完美教室必须守住每一个教师的良知。 关注到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每一个角落,特别是关注已经被家长放弃了的孩子,守住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守住属于我们自己的每一个日子。珍惜每一个日子,比如开学典礼、儿童节、建队节、休业式,每一个传统佳节,每一个特殊的纪念日…… 圣严法师有一句话:“做,就好了”,我很有触动,四个字,道出了人生真谛,道出了我们教师的工作过程,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走在做的过程中,面朝大海,等待花开花落。 就拿开学典礼那一天来说,我很有感触,发现五六年级的“小先生”很积极参加活动,在少先队辅导员的组织下,工作开展得相当顺利,收到的效果也不错。 首先我看到了“小先生”利用午休时间到队室背诵主持稿,利用课余走到广播室制作海报。更令我惊喜的是会后,那个伶俐的主持人柯雨岚跑到教导处问老师要张校长的讲话稿,回教室后又折回,跑到副校长室找王副的讲话稿。 我好奇地问:“你拿去干什么呀?”“习作练笔用呢!”好感动!能随时积累平时的素材,给自己一个思考的过程,一个积淀的过程。这个小女孩,她做了,肯定就好了。 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用心做好每一天,也就好了。在编排校本课程纲要中,现在的我们虽然如婴儿学走路一样,蹒跚着,但是做了,同样会日趋完美,日臻成熟的。 在能够放手的时候,我们给一个个“小先生”发挥着自己的才干;在很多时候,我们为他们搭建着一个个展示才华的舞台,让他们成为一个个大写的“人“,这是我们的良知所在。鲁迅的《故乡》结尾:“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理想的实现关键在于有没有人去追求,有人去追求,有更多的人去追求就有希望,没有人去追求,或者只有极少的人去追求,就没有或没有更大的希望。 平凡的我们一起来记住这句话:做,就好了。从点滴做起,从可以做到的做起。通过教育,帮助孩子成为最完整的人。 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读后感4近日,读了海门新教育研究中心编著的《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颇多感慨,下面小叙一二。 一、最有感触的一句话 读代序中朱永新在2011年新教育海门开放周上的讲话“让教室成为师生幸福的源泉”中引用圣严法师的话“做,就好了”,我很有触动,四个字,道出了人生真谛。 我不禁想到鲁迅的《故乡》结尾:“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理想的实现关键在于有没有人去追求,有人去追求,有更多的人去追求就有希望,没有人去追求,或者只有极少的人去追求,就没有或没有更大的希望。新教育的工作者们走出了自己的路,正一步一步地实现着自己的理想。 身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也应该加入他们。记住这句话:做,就好了。从点滴做起,从可以做到的做起。如在“同读一本书”活动中,老师应实实在在地与学生同读,在每周的语文课中抽出一节课与学生交流即“读书交流课”,或在每节上课前与学生同读某篇文章的精彩之处。 从《读者》《智慧》等杂志开始,从一句话、一个笑话、一则小故事入手,激起学生阅读兴趣。教师坚持带上一段时间,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行动,同时培养“读书小助手”。接着按规定时间、规定任务、规定形式完成。设计表格或其他形式来实现对内容的展示,最后让孩子们慢慢养成习惯,使之规范化、常态化。 二、最感动的故事 读海门市下余初中“丑小鸭班”叙事“我们共同成长”中我被一个故事——《牵蜗牛去散步》深深感动了。它更让我感到深深地内疚。是的,诚如故事中所说对很多学生我们都是没有耐性的。越是面对孩子出现的问题,我们越要沉住气。 昨天做不好,今天继续做,继续引导他,明天也不放弃。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他成长的花期的,这朵花虽然开得缓慢,但定会开出一朵美丽的花。 其实,我也想牵着蜗牛散步,也想让蜗牛牵我去散步,如果每个老师都能做到在每个班上牵上一两只蜗牛,带他们去散步,闻闻路上的花香,听听路上的鸟鸣,看看满天的星星,我坚信,这些蜗牛定能如迟开的花蕾在某一天悄然开放,芬芳满园。终有一天,大家会发现人间一切的美好。 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读后感5读了《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一书,我仿佛看到了雷夫的教室、常丽华的教室,仿佛进入百合班看到了小百合的故事。书本为我们描绘了新教育“完美教室”的愿景--教室是图书馆,是阅览室;教室是实践场,是探究室;教室是操作间,是展览室;教室是信息资源库,是教师的办公室;教室是习惯养成地,是人格成长室;教室是共同生活所,是生命栖居室。教室,一个创造奇迹,演绎故事的地方;教室,一个习惯养成、人格成长的场所。 在《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一书中,让我明白的教室的真正含义。它早已不是我以前心中的那所房子,也不仅只是知识的灌输地,教室是一个和孩子们一起步入经典世界的殿堂。是孩子们的另外一个家,孩子习惯的养成,性格的锤炼都受这个家的影响。教室更是个神奇的地方,在那里,任何人都可以获得成长,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呼吸。它是师生共同生活栖居的家园。决定一间教室的,不是一间教室的硬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讲:只要有学生,就能在教室里创造奇迹。这对我们农村教师来说,是个莫大的鼓励。让我们知道如何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奇迹。关注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每一个角落,守住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看着看着,让我想起了雷夫老师说过的一段话:“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 这本书让我再认识了《新教育》,“只要行动,就有收获”,是新教育人的一句口号。也为我指明了未来的方向。让我练习着如何在自己的教室里书写教育人生。以前,我总是迈不出有力的步伐,总认为自己不是在塑造灵魂,而是在原地迟疑,在今后的教学中,为了学生的成长,我要找到自己的切入点,扎实的走好每一步。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