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
范文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通用21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1教材内容: 本节课教学教科书第19的内容和20页做一做。 教材分析: 教材例3用一幅公园的情景图提供了许多数学信息,借助情景让学生理解意义进行计算,最后由学生自己收集背景材料中的数学信息,自己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材目的: 1、知识与能力:初步会从现实情境中收集数学信息,并能自己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发展观察、想像、抽象概括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仿、联想等学习方式,经历游戏过程,并从中收集数学信息,提出问题。通过同伴的争议和评论形成初步的收集信息的能力,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真实性和普遍性,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愿意亲近数学,尝试用数学的眼光看身边的事物。 重点难点: 能够根据已知的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9分钟)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捉迷藏游戏。通过观看情境图,倾听发布的信息,产生联想,并由联想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板书课题(用数学) 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问题 (1)什么是用数学? (2)为什么要学习用数学? (3)学习用数学这节课在我们身边哪些地方能用到? (4)学习这节课能帮助我们解决哪些生活问题? 2、出示自探提示: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 (1)你能说一说图上都说了些什么? (2)怎样用数学语言来说呢? (3)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怎样来提问呢? (4)用加法计算怎样问呢? (5)用减法计算又该怎样提问呢? 学生独立探究以上几个问题。 二、 解疑合探(19分钟) 1、再次看图并回答。刚才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观察的很仔细!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藏着许多的数学问题你能试着提一提吗?学生自愿回答,把有价值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2、学生汇报后,师重点强调:在13-6=7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求藏起来的人数的方法用总人数减捉住的人数。 3、出示丢手拍游戏。通过观察、倾听,思考信息组合与问题的提出。组内交流各自的信息组合角度和提出的问题,评论各种组合的正确性,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从三种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一是求总数;二、三是求部分。 玩丢手绢的有8个女同学,6个男同学。 (1)一共有多少人?8+6=14(人) (2)女同学比男同学多几人?8-6=2(人) 4、出示踢球活动。通过观察和倾听,初步学习收集背景资料中的数学信息,指名学生说:要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独立地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还差几人没有到?并完整地解决问题。 5、小组讨论、交流。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老师注意引导学生既能提出加法问题,也能提出减法问题。 学生口头解答所提问题。 6、反馈练习 观察课本p20的热闹的小河边。根据提出的3个问题,独立观察、分析和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然后组内交流、评议,也可自主选择交流伙伴。重点在于让每一位学生动起来,开展先知帮后知活动,既可让先学会的学生有展示的舞台,也可以使弱一点的学生也有理解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有17只小鸟,飞走了8只。还剩几只?列式:17-8=9(只) 草地上有15只小鹿,往山里跑了9只,还剩几只?列式:15-9=6(只) 老师请个别学生板演,其他在练习本上解答。巡视中注意进行个别辅导。 如河里有13条小鱼,游走了7条,还剩几条鱼? 13-7=6(条) 三、质疑再探(3分钟) 回顾课前提出的问题是否解决,你又产生了哪些疑问?请提出来。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 预设问题 1、怎样能正确解答用数学的题目? 2、我们根据数学信息怎样才能提出数学问题? 3、用加法计算的问题怎样问呢? 4、用减法计算的问题该怎样提问呢? 5、根据数学信息,怎样提出多种问题? 四、运用拓展(9分钟) 1.我当小老师。 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自编题目。 2、猜一猜,算一算。(练习四的第2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列式计算后说一说单位名称是什么? 每人写15个大字,乐乐还要写6个字,猜猜她写了几个? 每人写15个大字,明明已经写了7个,还要写几个字? 3、想一想,算一算。(练习四的第1题) 老师先出示图,引导学生观察,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左边有7只兔,右边有8只兔;黑兔6只,白兔9只;一共有15只兔。 再引导学生选择两个相关的已知条件,提出一个问题。 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后汇报、交流。 4、全课总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 师: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说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2)教师归纳总结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再进行强调总结,引导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板书设计: 用数学 1、玩丢手绢的有8个女同学,6个男同学。 (1)一共有多少人? 8+6=14(人) 答:一共有14人。 (2)女同学比男同学多几人?(人) 答:女同学比男同学多2人。 2、13个同学玩捉米藏,这里有6个人,藏起来几人? 13-6=7(人) 答:藏起来7人。 3、要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16-9=7(人) 答:还有7人没来。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辨认和区别各种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 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生:(每个小组一份)鞋盒、牙膏盒、药盒、磁带盒子;易拉罐、铅笔、茶叶罐;魔方、骰子、小立方体10个;玻璃珠、小皮球、乒乓球。 师:课件、各种形状的实物若干、奖品、四种抽象出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出示讲台上的一些实物: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朋友,你认识它们吗?(学生自由说各个实物名称,师指出:它们都是同学们生活中的好朋友。 师:同学们,你们都带来了哪些朋友啊?跟你的小伙伴们大声介绍一下?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组里有不同的吗? 生分组活动:说出带来的东西的名称 师: 大家带的东西可真多啊!看看这些物体,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吗?(鼓励质疑)。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物体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 1、学具分类,初步感知 a、动手操作 师:你们看一看这么多物品中,有没有形状相同的物品呢?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块儿吗?请每个小组里的小朋友共同动手分一分。 学生分组操作,师巡视(2分钟) b、汇报反馈 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说你们分了几类?是怎么分的?(3分钟) 让学生边说边举起来让大家看。 师:他们小组是这样分的,和你们组是一样的吗? c、小结概念 师: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能给每类物体起个名字吗? 指名生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规范各种名称,并板书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动手操作,感知特点 a、感知长方体 师:(举起球)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请你也举起一个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 把你拿的球放回盒子里。师带领学生依次放回圆柱和正方体。 师:看看桌子上现在有的是什么样的物体?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在小组里和小朋友说一说。(2分钟) b、汇报反馈 师:谁能用响亮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怎么感觉到的?(5分钟)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规范语言名称。并板书:长方体:平面 c、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形状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向同组的小朋友说说你的感觉。 d、集体反馈各种物体的特征 师:哪个小朋友能来说说你认识的什么物体?有什么感觉? 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板书出各种物体的特征。每汇报完一种,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找一个来看一看,摸一摸,验证了他的感觉后再板书。 e、比较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发现了圆柱和球能滚,那他们滚的是不是一样的呢? 指名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能说清楚就要鼓励。 3、抽象思维,形成表象 师:这几种物体,如果去掉了它们美丽的外衣,你还认识它们吗? 课件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3教学要求: 1、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口算方法,能迅速的熟练的进行口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小做事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熟练的口算,提高心算能力。 教学准备: 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看卡片开火车,说出结果 23+775+98+23 56+950+548+5 79+542+505+44 2、听算,全班计算,后集体订正 9+276+276+30 9+3014+654+5 36+546+333+7 3、指名说一说:9+30和36+5你是怎么样算的? 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二、自主练习 1、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的第8题。 要求:1、先口算,在填空。 2、指明说出计算方法。 3、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算的? 2、游戏——小小邮递员 比一比,哪个邮递员送的又快又准! 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练习十一第10题,6连续加6,每次加的结果写在横线上。 要求:1、小组里口说结果。 2、说说,你是怎么算的?你是怎么想的? 3、仔细计算,独立解答,后集体订正。 三、作业设计 练习十一的第11题, 要求:1、先说出图意,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2、独立计算。 联系十一的第12题。 注意:先计算在比较大小。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4一、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的观察及操作,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搓、切、搭等,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让学生这样自由捏橡皮泥并展示作品等练习设计,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对数学知识日益浓厚的兴趣。 二、学习资源 1、多媒体动画:故事内容为机器人(带音乐)叮当来到了小朋友们的中间,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些什么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跟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人都说说。 2、各种物品的演示。 3、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块。 4、生活中的物品形状、举实例。 (1)冰箱、洗衣机、彩电、柜子。 (2)鞋盒、肥皂盒、酸奶盒、易拉罐、笔筒、乒乓球、皮球。 三、学习实施方案 ·学习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32、33页。 ·组织形式:小组合作讨论。 ·学习流程:创设情景—讨论探究—巩固拓展—实际应用。 ·评价方法:目标评价、师生互评、小组讨论评议。 ·教学重点:认识所学几何图形,并说它们的名称。 ·教学难点:从生活中找出各种形状的物品说名称。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及放置这些用品的用具,遮盖这些用品的用具(布或纸)。 (2)学生每人准备一盒橡皮泥、积木一盒。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目标:从儿童喜爱的机器人叮当如上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与课本数学知识的密切联系。 过程:电脑出示动画(见学习资源) 针对学生提出的生活中的 物品形状,说说是怎样分类的? 2、探究释疑: 目标:让学生 自主探究分类的方法。 过程: (1)教师用电脑出示讨论题: a、说说你是怎样分类的? b、把你分的“形状相同的”每一类物品告诉大家,你觉得它们分别长的是什么样子? c、你是怎样感觉到的? (2)让学生按以上步骤在小组中讨论,教师巡视。 (3)交流: 探索的途径:指几生上台演示他们是怎样感知的,电脑再显其过程(学习资源)。 (4)讨论与小结: a、说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b、电脑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几何图形、名称。 3、巩固与拓展: 目标:利用电脑展示各种动态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认识所学几何图形,并培养学生的积极的创造情感和浓厚的兴趣。 过程: (1)课本中的题改编:看图形,说名称。 (2)数数制造叮当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可以独立数,也可以自由组合数。 (3)搭学具: 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并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拿出自己的积木,分工合作完成。 汇报:城堡、动物园、飞机、世贸大楼、航空的母舰…… (4)转化: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经常见的见到一些组合图形。比如说棒棒糖吧,糖是球形、柄是圆柱形的。想想看,你能说出身边有哪些是这样的例子?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5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1—10,学习了1—5的写法之后的一节有关“0”的教学。“0”的教学较其他数字教学难度稍大,因此教材中单独提出一节结合情境,联系生活实际来认识“0”,重点理解“0”所表示的不同含义。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广泛的搜集资料以及整个教学必须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因为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可以为课堂上学生理解“0”的意义作好铺垫,让学生实实在在的进行理解而不觉的枯燥。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明确“0”表示的几种意义。(可以表示没有、水结冰的温度、起点、占位等含义);学会正确地读写“0”;掌握“0”的含义,在生活中运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0的含义和正确书写0。 教学准备: 1、把学生每6人一组,分成8个小组,每组有6根鱼竿、5条鱼。 2、电脑课件、实物投影、温度计、直尺、小猫头饰、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猜谜激趣。 1、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有一个谜语,请你猜一猜。 2、猜一猜: 胡子不多两边翘, 开口总说妙妙妙。 黑夜巡逻眼似灯, 日里白天睡大觉。(打一动物)谜底:猫 3、下面我们一起戴小猫头饰扮演玩小猫钓鱼的游戏。 (出示课题:小猫钓鱼) 二、自主探究体验,初步感知“0”的含义。 1、在动中学,理解“0”。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钓鱼比赛。 (2)、小组汇报,交流,并说说你钓了几条鱼,可以用几来表示? (3)、学生讨论:一条鱼也没钓着,究竟用几来表示?(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当一条鱼也没钓着时,可以用“0”表示。) 2、在乐中说和做,加深对“0”的理解。 (1)、老师做,学生说。 师(手里拿3支铅笔)问:老师手里有几支铅笔? 生:3支。 师(把手里的铅笔放进文具盒)问:我现在手里还有铅笔吗?用几表示? 生:没有,用“0”表示。 (2)、学生之间互相做,互相说。 (3)、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感知“0”表示“没有”的含义。 三、发散思维,丰富“0”的含义。 1、想一想:你们还在哪里见过“0”? (1)、小组内讨论,交流。 (2)、全班汇报。(温度计上有“0”,直尺上有“0”……) 2、认一认。 (1)、出示温度计,讨论:“0”在温度计上表示什么?(表示气温是0度) (2)、指导观察直尺。 ①、找出数字“0”的位置,知道“0”在“1”的前面,并按数学顺序开小火车读一读。 ②、了解“0”在直尺上的作用。(“0”也表示开始,是起点。“0”和“1、2、3……”一样,也是一个数。“0”比“1、2、3……”小。) 四、“0”的书写。 1、师:“0”有这么多用处,我们应该学好“0”,写好“0”。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这个“0”的形状像什么?(像一个鸡蛋、像拼音里的“0”字……) 2、师:请小朋友说一说怎样才能写好“0”?要注意什么? 3、听《写“0”儿歌》(电脑显示): 数学“0”,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 要想把它写得好,封口之处是关键。 (先听儿歌,并伴随音乐有节奏朗读一遍。) 4、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观察、书空。 5、写一写。 (1)、学生尝试写。 (2)、展示学生书写作品。(学生自评、互评优缺点。) (3)、再次写“0”。(学生在课本第8页上写“0”) 五、实践应用,深化新知。 1、填一填。 出示课本“小猫钓鱼”主题图,依次填写每只猫钓了几条鱼?用数字几来表示?(重点让学生说一说第四个空里为什么写0?) 2、一笔画(从“0”出发)。 3、游戏:排一排。 (1)生拿出“0—5”的数字卡片,按一定的顺序排一排。 (2)小组汇报排的结果。(上台展示) 多数组按0,1,2,3,4,5排,少数组按5,4,3,2,1,0排。 (3)说一说。 这几个数中最大的是几?最小的是什么数? 4、开放题。 听老师讲故事:大树上有5只小鸟,一个猎人“砰”地放了一枪,鸟儿怎样了?猜一猜现在树上还有几只鸟呢?能用数字表示出来吗? 六、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如何? 2、你能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回家汇报给家长听吗?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6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数数活动,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数出百以内的数,知道10个10是100。 3、通过选择合适的数数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设计思路: 1、体现数与生活密切联系,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课前安排小调查,课中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分类、数数等,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 2、促进学生主动、个性化地学习。数数中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自认为最快的方法进行,对于方法不作统一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老师今天第一次给一年五班的小朋友上课,先给大家来个自我介绍吧!我姓吴,今年34岁,身高155厘米,体重46千克,家住东山大道138号,每天上下班乘坐11路公共汽车。我平时喜欢听歌,这不刚买了个MP3,花了我398元。 小朋友们能象老师这样说一句带有数字的话吗?(指名说一说) 看来生活中的数字可真多,你们会数数吗?谁能从1数到20?(指名数) 谁能接着往下数?(数字接龙数到100) 除了一个一个地数到100,谁还有其它的数法?(指名2个2个地、5个5个地、10个10个地数到100) 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100以内的数。 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 二、数100以内的数 课件演示主题图:春天来了,草原上来了许多的羊在玩耍,猜一猜一共有多少只?(学生自由猜) 究竟猜得对不对呢,我们还是来数数看吧!(学生翻看书上的主题图数一数) 汇报一下你们数得结果吧!(100只)100可比我们以前学的数多得多呢,你们是怎么数的呢?(学生汇报) 课件演示:10只羊圈在一起是一个十。教师边演示学生边数:1个十、2个十、3个十……9个十、10个十) 10个十是多少呢?(学生齐答100) 教师板书:10个十是100 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在书上画圈再数一遍。 三、学生操作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物品,数出100个来,要求使人一看就知道是100个,比一比谁数得又快又准。 学生汇报自己是怎样数的,并展示自己的物品。 四、数的组成 老师在黑板上摆小棒,学生观察,并说说一共摆了多少根。 师:谁能说说老师是怎么摆的呢?(先摆了2个十根,再1根1根地摆了9根)那么29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呢? 师:你们能照老师的样摆一摆吗? 老师说一个数学生摆出来,并说说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五、巩固练习 完成课后相应的习题。 六、游戏 数字接龙:老师报一个数字,学生接着数出它后面的5个数或前面的5个数来。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7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价值,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思想。 教学重点: 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及实践运用 课前准备: 口算卡、教学挂图(自制)、小红旗、小棒 教学流程: 一、沟通交流、兴趣导入 1、教师出示口算卡,进行口算练习 师:小朋友们,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10+20=20+10=10+()=30 ()+20=30()+10=15()+()=30 2、夺红旗比赛 ①、教师出示挂图,请学生看图写数。师:小朋友,加油啊,写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将会获得一面小红旗。 ②、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珠子下面写数。 ③、诱导学生说说以上几个数的组成。 3、兴趣导入 师: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棒,老师很高兴,你们还想不想解决更好玩的问题呢? 生:想。 师:好,那就让我们继续努力吧! 二、提出问题,师生互动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谁能告诉大家,他们都正在做什么呢? 生1:他们正在买东西呢! 生2:…… 师:说得好!图上的小朋友叫小明,小明可喜欢喝牛奶啦!这几天,小明表现得特别好,特别听爸爸、妈妈说的话,他妈妈很高兴,就带小明到商店去买牛奶。售货员阿姨先给小明妈妈30瓶牛奶,再给小明2瓶牛奶。现在,老师想问大家,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1: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 生2:一共花了多少钱? 生3:小明喝了2瓶,还剩多少瓶? 师:你们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下面几个问题吧! 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和“还剩多少瓶?”的问题板书,逐一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2、教学30+2 师: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生:一共买了32瓶牛奶,用加法计算。 师:说得真好,那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计算呢?谁来说说? 生:妈妈拿了30瓶,小明拿了2瓶,问“一共有多少瓶?”就把妈妈拿的和小明拿的合起来,一共是32瓶。 师:你真棒!那谁来告诉老师,应该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列式(板书):30+2=32 3、教学32-2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妈妈一共买了32瓶牛奶,小明喝了2瓶后,还剩下多少瓶?应该怎样列式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2-2=30 师:谁能告诉大家,32-2=30,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多让几位学生说一说他们的算法,鼓励学生上讲台摆演用小棒演示计算过程。 4、教学2+30 师:同学们表现都很棒,现在老师想再出一道题考考大家,比一比谁最聪明? 教师板书:2+30=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汇报。 三、知识点拔 师:结果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 师:我们以前已经知道“3+2和2+3”的结果是相等的,只是变换了一下数的位置而已,所以“2+30与30+2”的结果也是一样的。这也是我们以后将要学习的“加法交换律”。 四、实践操作 1、摆一摆,算一算 ①、教师先摆小棒,学生认真观察后写出算式,并计算 a、先摆3捆(每捆10根),再摆6根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摆演,集体纠正。 b、先摆3捆与5根,然后拿走5根(教法同上) ②、教师先写好算式,让学生摆 a、30+5=b、6+40=c、46-6=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板演,让学生自由发挥,引导学生自主评价,集体纠正。 ③、“小老师”写算式,学生摆小老师写算式,学生跟着摆,小老师评价。 2、看图列算式 ①、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如图: 先摆摆出 再摆拿走 一共□○□=□还剩□○□=□ 请学生板演,并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最后集体纠正。 五、巩固与拓展 1、数学小游戏(小马过河)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现在,大家愿不愿意用自已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帮助别人做一件好事呢? 生:愿意! 师:真是好样的!你们个个都乐于助人,都是好孩子。(边说边贴出游戏图) 师:“三月三”快到了,马妈妈叫小马把节日的礼物送给外婆,可是外婆家又住在智慧河的那一边,小马必须算完这些题,才能到达外婆家。小马遇到困难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吧!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图上的题目,最后的三道题为开放题,没有固定答案,应让学生多说一说,要鼓励学生用小棒进行演算。 师:同学们的数学学得真好,轻轻松松就能用自已的知识帮助小马做一件好事,小马和外婆都非常感谢你们,还祝你们“三月三”快乐。 2、小结 你们今天过得快乐吗?为什么?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呢?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8教学目标 (一)初步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和认数情况。 (二)使学生初步了解分类的含义,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三)对学生进行爱学习、爱学校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难点:学会分类方法。 课前准备 (一)教具:三幅教学图及1~10数字卡片。 (二)学具:10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师谈话 同学们,我们今天开始上数学课。我们在数学课上会学到好多好多知识,比如:认识数字、认识图形、会计算等等。现在请同学们看一幅图。 (二)学习新课 1.初步建立方位概念。 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上都有什么? 图的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左边是什么? 右边是什么?中间是什么? 数一数:图的上面有几架飞机?下面有几辆汽车?图的左边有几个萝卜?右边有几棵白菜?中间有几只灯笼? 小结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不但能认真看图,还能分清上、下、左、右。今后我们看图、看书、做事都用得上这些知识。 下面请同学们做认识新朋友的游戏:说一说:你座位四周的同学都是谁?(要说清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是谁) 2.学习数数: 出示学校新学年开学图。 师说:这幅图画的是开学了,同学们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大家仔细看看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1)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数数: 图上有几位老师?几个同学?(一组一组地数)一共有几个人? 图上面有几朵向日葵?几棵树?几只小鸟?(从左往右数) (2)数周围的实物: 数一数你们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数一数教室里有几盏灯?几扇门?几扇窗户? 数一数自己的铅笔盒里有几支铅笔?衣服上有几个扣子? 3.学习分类。 (1)看书上图提问: 图上画的是什么?(铅笔和球) 为什么大球小球圈在一起?(大球小球都是球) 师说:大球小球都是球,是同类物品,所以圈在一起。铅笔是写字用的,和球不是同类物品,所以不和球圈在一起。 (2)出示图片: 请你们分一分,哪些是同类物品,学生回答后,教师圈上圈。 (3)学生看书上图: 师问:图上都画了些什么?(书包、小鸡、母鸡、公鸡和气球) 可以把哪些东西圈在一起?(可以把小鸡、母鸡、公鸡圈在一起)为什么? 师说:你们说得对!小鸡、母鸡、公鸡都是鸡,所以把它们圈在一起。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圈一圈。 4.了解学生认数的情况。 (1)看图回答问题: 师问:每个圈里画的是什么?有多少?它旁边的数是几? (2)指名几名学生分别数出1~10实物的个数。 (3)教师带领学生打乱 1~10各数的顺序数数。 (三)巩固反馈 (1)看数摆小棒: 教师出示卡片,学生摆出5根小棒。 教师出示卡片,学生摆出7根小棒。 (2)做拍手游戏: 教师出示卡片,同学们拍手表示。 教师出示卡片,,同学们拍手表示。 (3)做练习一第1题,把同类的圈起来。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数10以内的数。学会了把物品进行分类。这是为我们以后学习数学的一节准备课。(板书课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是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节数学课。在这节课里要体现以下几点: 一、使学生初步了解学习数学的目的。通过看图、数数、游戏、动手摆实物来激发学习兴趣。 二、在这节课的开头设计了分清方位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会使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语,逐步分清方位。 三、在练习数数上,除了数课本上的图片还设计了数周围的实物。目的是不仅了解学生是否能抽象的数数。还要了解每个学生能否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 四、在学习分类这个环节,不但要求学生能把同类的圈起来。而且还要求说出为什么这样圈。从而体现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9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体验统计的必要性. 2.认识条形统计图的另一种形式,并能正确填写统计图. 3.培养学生学会分析统计图,并能对可能性做出判断和决策. 教学重点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学难点 分析统计图,对可能性做出判断和决策. 教学准备 每人一张条形统计图和正方形纸片.教师准备一张大张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引课. 1.“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我们班要开展庆“六·一”的活动,要作什么准备?我们的教室呢? 2.你用什么来布置我们的教室? 3.老师买回了一些气球,你们认为挂什么颜色的气球教室才最漂亮,为什么? 4.气球很漂亮,但是小朋友只能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颜色的气球,把它举起来. 5.大家都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颜色,但老师还是不能很准确知道哪种颜色的气球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吗? 二、新授. 活动一:讨论解决办法. 1.讨论一下,把你的想法说给同组的小朋友听.(学生之间说) 2.请各组派一个代表说说你们的解决办法.(指名说) 3.大家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待会就请用你们用询问的方法进行统计. 活动二.认识统计图. 1.请小朋友们拿出你的统计图,谁是小老师说一说统计图上有什么?每种颜色的气球用什么表示?每个格子代表什么意思?统计图该怎么填? 2.统计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统计开始. 活动三:分析统计图. 1.请观察你的统计图,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把你知道的说给你的组员听.(小组成员之间) 2.请各小组派代表上来向全班汇报. (1)从统计图中知道我调查了______人. (2)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多,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少.我们小组最喜欢______颜色的气球、 (3)喜欢红色的有______人,喜欢黄色的有______人,喜欢蓝色的有______人,喜欢绿色的有______人. (4)喜欢______颜色的比喜欢______颜色的多(少)______人. 3.你想把你从统计图中知道的告诉大家吗?请你拿着你的统计图,把你知道的告诉你的好朋友听. 活动四:统计全班情况. 1.刚才我们统计了各小组的情况,下面让我们来统计全班的情况. 2.请拿出小红纸,下面请同学分组上来贴. 3.观察这个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谁勇敢,上来做小老师说给同学们听. (1)从统计图中知道我调查了______人. (2)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多,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少.我们班最喜欢______颜色的气球. (3)喜欢红色的有______人,喜欢黄色的有______人,喜欢蓝色的有______人,喜欢绿色的有______人. (4)喜欢______颜色的比喜欢______颜色的多(少)______人. 4.通过刚才的统计,你知道我们班买什么颜色的气球比较好吗? 5.你能根据统计图猜猜班主任老师最喜欢哪种颜色的气球吗?为什么? 6.寻求答案. 三.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布置家庭作业.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10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进一步体验和深化位置概念。 2.能准确地确定和表述物体所处的准确位置,建立较强的位置感,为今后建立较好的空间观念打基础。 3.让学生在多种活动的参与中体会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在数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能准确地确定和表述物体所处的准确位置,建立较强的位置感。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导入新课。 师:教师知道同学们特别喜欢做游戏,那我们上课前也来做个“点指”的游戏。老师说哪,同学们就用手指哪? 生随老师做游戏 师:从这个“点指”游戏中我们明白了耳朵、眼睛等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其实任何物体都有它们的位置,那么在生活中如何确定他们的位置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位置。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探究位置 师:经过一周的评选,我们的假期作业终于评出了两名优秀的作业,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生:想 师:这两名同学一个同学是第五组的,一个同学是第四个。根据老师的描述请同学们快找一找他们是谁? (生四下寻找发现无法确定) 师:为什么不能一下就猜出是哪位同学? 生:因为第五组有4个同学,而且每一组都有第4个同学,所以无法确定是哪一个同学 师:是啊!第五组有四名同学,只说第五组很难一下子知道他是谁,而坐在第4个的每一组都有1个,所以也无法知道他是谁,那么怎样能让同学们一下子把位置确定下来? (生自由回答) 师:既要说出在第几组,又要说出是第几个。(板书) 师:他们分别是第五组的第3个(冯铭思)第2组的第4个(韩嘉悦) 生汇报后发给学生奖品,并及时鼓励。 师:按我们现在的座位,同学们看一看,班级一共有几组? 生:一共有6组 师:谁来数一数 生数一数 师:习惯上我们都是从左往右数这是第一组、这是第二组…… 请各组同学记住自己是哪一组的,听老师的口令 请第一组的同学挥挥手 请第二组的同学跺跺脚 请第三组的同学拍拍肩, 请第四组的同学站起来转一圈 请第五组的同学笑一笑, 请六组同学拍拍手 师:最近咱班的王爽学习上很有进步,你能说出他的位置吗? 生:王爽在第6组第2个 师:第四组第一个同学请起立(张墨焜) 师:谁是老师的好朋友,请你告诉我你的位置。 (生自由回答) 师:你的好朋友是谁?请小组的同学猜一猜 (生小组合作) 师:请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你前、后、左、右同学的位置,把第5页的内容填上。 (生自由活动后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板书 师:通过同学们的汇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前后两个同学的座位、左右两个同学的座位与自己的座位有什么关系? 生自由回答,教师适时板书,齐读板书内容。 三、巩固练习 1、师: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小动物们也想考考大家你们看,他们来了。从这幅图上你获取了什么信息? (出示做一做) 根据第一行第2个是猴子这个条件,谁知道狗在第几行第几个? 师:你还能提出 什么问题? 生自由提问 2、星期天小明去看电影,他买了一张8排13号的电影票,他拿着票走进电影院发现有两扇门“单号门”、“双号门”,小明看了看手中的票想:“我应该进哪扇门呢?”哪位同学能帮助他?(出示教科书第8页第4题) 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帮助他。 师:(学生汇报后,小结)我们的电影院都是这样的,如果拿的是单号票,就从单号门进,双号票就从双号门进,那么小明拿的是8排13号,这是一张单号票还是双号票呢? (我们看单号或双号,只看票上是几号,不用看是几排) 小明由单号门进入,看到电影院里座位很多,他急了:这么多座位我应该坐在哪?如何帮助他找到座位? 生:先找8排再找13号 师:小明和小丽是好朋友,一个是8排13号、一个是8排12号,他们会坐在一起吗? 生:不会(因为电影院的座位比较特殊,把的在的单号排在一起,从中间往右次是1、3、5、7……所有的双号排在一起,从中间往左依次是2、4、6、8……中间号,向两边逐渐扩大,所以他们不会挨在一起。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11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初步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2、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重点: 初步正确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特别注意过九的数。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教具准备: 计数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数位表: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第三位呢?(个、十、)对! “那么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11?”(指名回答,说一说数位表示的意思) (二)导入: “刚才表示的数都是20以内的数,如果是20以上的数又应该怎样表示呢?谁知道24这样用计数器表示?” 说一说数的组成。 (学生讨论,教师指名回答) 写作:24读作:二十四) (三)新课: 1、想一想应该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42?(指名回答) 想:42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上拨4,在个位上拨2。 写作:42读作:四十二 2、(1)教师拨珠子:十位4颗,个位3颗 “请问珠子表示的数是多少?”(指名回答) 板书:写作:43 全班齐读“十位是4,个位是3,所以读作四十三” 读作:四十三 3、练习巩固: (1)接拨珠子,分别用指名答、开火车答、全班齐答等方式。过九的数:39,49,59,69,79,89,99、 (2)教师读数,学生听数并动手写数,再全班对答案。 (3)同桌2人合作,一人说数,另一个人在听写本上写数,要求写数和读数都要写出来。每人说3个数。 (4)巩固练习 1、个位是7,十位是4,这个数是( )。 2、65的6在( )位上,表示( ),5在( )位上,表示( )。 3、一个两位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7,第二位是2,这个数是( )。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读数和写数。(板书:读数、写数)其实方法和20以内数的读写都是一样的。不知道小朋友们是否都熟练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写呢?好我们现在来做练习。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12教学目标: 1、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会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培养估测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练习、讨论,使学生会使用一定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在头脑中建立较为准确的长度概念。 3、为学生营造一个探究学习的环境,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受到锻炼,增强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4、在各种游戏中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练习、讨论,使学生会使用一定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在头脑中建立较为准确的长度概念。 教学准备: 尺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创设情境,实际测量教室的物品 师:今天,我们到学校新建的这个多媒体教室来上课,你感觉怎么样呀 师:这里的课桌、黑板、讲台的长、宽、高都和我们教室里的不一样,那么,它们到底有多长、多宽、多高呢谁愿意来估计一下 师:那我们就来量一量吧!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你们可以测量这个教室里的任何一样东西。先在小组内讨论决定你们组要测量什么,再估计一下有多长,然后说说准备怎么测量,最后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分头测量。) 师:现在,到了交流汇报的时间了,哪个小组的代表先说 师:有没有哪个组测量的也是黑板和他们组测量的结果一样吗 师:能告诉我,这个一米三应该怎么写吗能让我看看你们是怎么记录的吗 (投影仪展示学生练习本上记录的结果:1m3cm,1m30cm,1、3m) 师:还有没有哪个组测量的也是课桌的长 师:来,把你们组记录的结果也展示出来好吗 (用投影仪展示与上组不同的记录方法:130cm,1米3) 师:有这么多种记录的方法,谁能简单评价一下吗 师:其实,在这几种表示方法中,除了1m3cm是不正确的,其他的几种表示方法都是可以的,在使用的时候你可以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选择。 师:那我们一起再来测量一次,看这扇门究竟是多高!谁能出个主意,怎样才能看清多出来的是多少厘米我们应该怎么测量 (师生一起测量。) 师:看来,你们估计得还比较准确,这扇门的高度是2m10cm。那我站在门的旁边,请你们估计一下我有多高呢 师:你真善于观察,连我刚才测量的动作你都没有放过。 师:比较是估测时常用的一种方法,你以妈妈的身高为标准来判断老师的身高,也是一种好办法。 师:刚才,我们在测量的时候,大家使用了米尺、软尺、小尺子等测量工具,它们能帮助我们迅速知道一个物体的长度。 (二)活动二:寻找并使用自身的测量工具 师:当你需要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的时候,你的身边没有现成的测量工具,你准备怎么办呢你知不知道在你的身上也藏有许多这样的工具呢它们虽然没有尺子测量得准确,但是在很多时候也能帮我们的忙呢! 师:你身上还有别的尺子吗刚才那个同学把妈妈的身高作为标准来判断老师的身高,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其实,你自己的身高也是一个很好的尺子呀!下面,我们就来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的尺子好吗 师:现在我来布置任务,请你量出自己的身高、步长和双手平伸时两指尖的距离,可以自己量,也可以找同学合作。 (学生自己量或互相合作,并将量的结果填在书上。) 师:测量好了吗下面我们就来试验一下看你们的尺子管不管用。我请我们班的2位同学到前面来,请你估计他们的身高。 (2名学生同时上台。) 师:再估计一下这2位同学的腰围、头围是多少。知道什么是腰围、头围吗 师:你能以自己身上的尺子为标准进行比较,说得挺有道理的,我感觉你估计得应该是比较准确的。现在我想知道你们的腰围和头围的准确长度,要怎么测量呢谁有比较好的方法 (学生测量。) 师:你们测量的结果和你们刚才估计的结果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师:看来,我们身上的这些尺子还真管用。我们再来试一次。你知道了自己的步长,请你以这条线为起点,估计一下10米大约到哪里,自己做一个记号。 师:再来走一走,看这10米你大约需要多少步看着这么长的距离,请你估计一下,需要多少个同学手拉手才够10米谁想来试一试 师:通过这些活动,使你想到了什么你会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正确的估计吗 师:你们说得真是太好了,知识和能力就是这样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练习积累起来的。希望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多做练习,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三)活动三:练习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个有关这方面的小练习。请同学们打开书第19页,看第3题,你能看懂吗谁能说说看 师:那就自己完成吧! (学生独立完成。) (四)活动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13教学要求: 1、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3、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勤俭节约的教育。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1、出示例题第一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2、提问:你们从图中看到些什么?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要用什么?各个国家的钱都有不同的名称,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主探究 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你们认识人民币吗?请你从盒子里找出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本组的小朋友听。分组活动。 组汇报: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逐一介绍面值不同的人民币,教师随机补充,并把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分别展示出来。 認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让学生辨认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思想教育。 提问:小朋友,你们能把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吗?请学生拿出盒子里的人民币,小组合作分类。 学生汇报分类情况,并说说分类的依据。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人民币的种类有:硬币、纸币;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2、例题第二幅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提问:图中的小朋友想买什么?(手表) 买手表该付多少钱?(1元) 请学生从盒子里拿出1元钱,比一比谁的拿法多。 学生汇报拿1元钱的`不同方法。当出现拿一个1元的和10个1角的时候,引导学生建立“元”与“角”之间的进率关系:1元=10角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1元=10角”,那么1角等于几分呢?(1角=10分) 完成填空: 1元=( )角 1角=( )分 3、试一试:一张1元的人民币可以换几张5角的?几张2角的可以换1张1元的?同桌互换。 请学生说说互换的结果,以及为什么要这样换。 三、应用拓展 1、连一连。(“想想做做”第1题)观察并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每种物品的价钱是多少?有几种面值的人民币?分别是多少? 请学生把要买的物品和对应的人民币连起来。 2、填一填。(“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每个题目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拿一拿。 (1)“想想做做”第3题。 (2)“想想做做”第4题 思考:用一种人民币怎么拿?两种呢?三种呢? 游戏:购物。(“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货架:橡皮(每块4角),美工刀(每把9角5分),铅笔(每枝4角),自动铅笔(每枝7角),尺(每把3角)。 请小朋友用1元钱购物,想一想,说一说,可以买哪几样东西?应找回多少钱? 四、总结延伸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认识元角分)知道了什么?(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1元=10角、1角=10分)关于人民币,小朋友们还知道什么呢?这些面值更大的人民币,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14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准备: 一些图形纸制品、学具、多媒体课件、小剪刀等。 教学方式: 分小组活动,每四人为一小组,设立小组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导入: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位老朋友,你们认识它们吗? 1、认一认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让学生认一认,并说出物体的名称。(课件出示) 2、选物体 你们的学具盒里有这些物体吗?请小朋友挑出自己喜欢的物体,挑好了吗? 3、初步感知(摸一摸描一描剪一剪贴一贴) 师:请你选择一个面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呢? 那么,你想把摸到的面留在纸上吗?谁能想个好办法?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摸到的面留在纸上,并用小剪刀把它剪下来,我们要听音乐来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剪得又快又好。 你们想把自己剪得图形贴出来让别的小朋友也看看吗?(师生共同贴出剪得图形) 二、(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剪得图形真漂亮,你们想看的更清楚吗?看!老师已经把你们剪得图形移到了大屏幕上了。 谁能给这些图形取个好听的名字? 现在,大家看一看那些图形长的比较像? 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 过渡: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认识图形》。 三、(实践操作) 这四种图形我们已经认识了,下面我们来动手围一围,摆一摆。 1、用钉子板围。 2、用小棒摆。 四、(课间活动)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新的图形,孩子们,你们高兴吗?下面就让我们用歌声来庆贺一下吧!(师生共同表演唱《幸福拍手歌》) 五、(走向生活,提高能力) 1、找一找(在生活中找有关的图形)。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这4种图形,请大家仔细想想我们的生活中有吗?(有) 请你找出来,找到的小朋友请告诉你小朋友们! 2、辨一辨。(教师出示一些实物,指着有关实物有表面抢答。) 师:小朋友,你们都找了这么多有趣的图形,老师也找了一些回来,你们想不想看看?下面进行抢答游戏,知道的小朋友马上站起来说。这是什么?它的面是什么形状的?(老师出示准备的几个实物课件) 3、数一数。 看,数学多有意思,就连我们今天学的图形也能组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孩子们,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数数这些有趣的图形吧!(课件出示组合的图形) 4、认一认。(多媒体出示交通标志) 小朋友,看!这是什么?(交通标志)这些交通标志表示什么?每个图形里有哪些图形?谁来说?(过马路要走斑马线)(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教育学生要认清交通标志,遵守交通规则,安全行驶。)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15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 能力目标: 初步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1、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探索百数图中的排列规律。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从100倒数到50 2、看计数器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教师拨数,指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明原因。“你是怎样想的?” 想:先从十位看起,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二)新授: 1、教学例七: (1)教师出示幻灯片(百数图) (2)学生观察讨论,“表中这些数的排列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教师举个例子,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分别有什么特点。 (板书:横看、竖看、斜看) 特点:①第一横行的5个数都是双数,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都是单数。 ②从左上到右下这一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数字相同。 ③从右上到左下一行数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逐渐增大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递减到1。 (3)学生动手独立填写表格。 (4)再观察,这个数位顺序表有什么特点? 2、练习:教师提问,学生快速回答。如:“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 3、按要求38页,给指定的数涂颜色。四人小组讨论还发现什么新规律? 3、比大小。 (1)十位一样的数比大小。 课件出示计数器,学生分别说一说计数器上所表示的数,再比较大小,并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教师小结方法。 (2)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题,学生进行练习,并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再集体订正。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16一、教学目标 1、在生活情境中认识左右,感知左、右的位置关系,能用左、右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经历观察、操作活动的过程,初步掌握判断左、右位置的方法。 3、体会位置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认识左右的必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左右的标准,初步掌握判断左、右位置的方法。 难点:能正确用左、右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上下前后的的位置关系,大家掌握的也很不错,现在老师考考大家,有没有同学知道还有哪些方位啊? 生:左右。 师:平时老师和大家说,上下楼梯应该从哪边走啊? 生:右边 师:我们这节课就开始学习左右。现在大家看看图片上的这位同学应该从哪边走啊?(展示图片)。 (学生指出从哪边走,指对的给予表扬,指错了请其他同学再说)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举起左手,认识一下左手,再举起右手,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左手和右手有什么区别(请同学单独说) 引导学生说出左手和右手手指的顺序不同。 (二)活动中感知,认识左和右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那么我们思考一下,我们的两只小手平时用来做什么呢? 生:右手写字、吃饭,左手压书。 师:左右手师一对好朋友,它们配合起来可以帮我们做很多事情,你身上还有这样的“左”和“右”的好朋友吗?快来找一找。 生:左腿和右腿,左眼和右眼,左脚和右脚等等。 师:大家说的很对,下面大家和老师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 师:请几位同学到台前来做游戏,他们要听老师说的话做动作,大家看看这几位同学做的对不对,错的最多的同学,我们请他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 游戏开始 师:摸摸你的左耳,摸摸你的右耳,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抬抬你的左腿,抬抬你的右腿。(请表演错误最多的同学表演节目) 师:我们再来做一个游戏,老师请几位同学说一说他的前后左右分别是哪几位同学,从前往后说他是第几人,从左往右数他是第几人。 老师先做一次示范,再让学生起来说。 师:出示一张和教室座位一样的图片,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在图中找到自己相应的位置,请几位同学找出自己的位置。 四、课堂练习 数学书P12第4题。 五、课堂小结 师:大家想一想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一共学习了几个位置。 《左右》教学反思 《左右》这节课,我精心设计了让学生用眼观察,动口表达,动手操作,用心思考的游戏活动。学生始终在老师创设的具体场景中轻松、愉快的学习左右的空间位置关系。 下面是我对《左右》的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广泛的教学活动经验。 课堂教学中,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有意识的体现探索的内容和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特点,转化为让学生能够亲自参加的活生生的教学活动。 二、游戏带给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这节课中,我利用游戏活动让学生增强成功感,使学生心中充满激动和挑战,获得内心的充实和满足。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可以掌握所学的新知识,有一些同学对新知识的掌握还不够。这说明我这节课的设计还存在问题,需要做进一步的改进。这方面我会更加努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17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0”表示的几种含义,可以表示没有、水结冰时的温度、起点的含义等等;并且能正确地读、写“0”。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0”的含义,在生活中会运用;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以及探究、交流、合作的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认识到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结合进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0”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出示小猫钓鱼图,讲故事导入,提出问题? 第1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第2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第3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再来看看,第四只小猫它钓了几条鱼呢? 一条都没有怎么来表示呢? 二、自主探索,体验0的含义。 (1)学生自主思考,怎么来表示“一条都没有”。 (2)同桌交流。 (3)集体反馈。 得出:一个也没有时用“0”表示。 0是一个数,比1、2、3、4……要小。 (4)指导“0”的书写。 三、实践体验。 (1)学生“分铅笔“。 理解“0“的含义(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 想一想“0还可以表示什么? 同桌交流,全班反馈。 四、拓展巩固 (1)数一数有几朵花,并写下来。 (2)读一读,写一写。 (3)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用到“0” 五、小结:这节课你感到最有趣的是什么?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18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2.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及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3.在活动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材分析 10以内的数组成和分解虽然不再作为10以内的加减法的逻辑起点,但它仍是熟练口算20以内加减法的有效手段。教材不但没有削弱对数可分可合的认识,而且还创设丰富多彩的问题或游戏活动,不断强化数的“分”与“合”的意识。有关10以内的加减法在计算教学中十分重要。教学时让学生用苹果卡片,自己动手分一分,并说出相应的算式。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共同整理出有关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在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教学条件比较好,学校有多媒体教室、微机室、课件制作室;教室里配有电视机、vcd、实物投影仪等。 学校本着就近入学的原则,划片招生,这样学生来源较复杂,有县直机关、街道、个体经商者的孩子以及借读生等,学生的学前教育及环境影响各不相同。今年的学生年龄偏小,一般在 5.5~6.5岁,学生的知识基础只是直观地用手指算出10以内的加减法或死记硬背几个10以内的算式。我是第一次使用实验教材,前两单元的教学,有点不习惯,学生也有点不适应。但是学到第三单元开始入门,越琢磨教材越有味,越教越顺手。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小朋友,你们喜欢吃苹果吗?(生:喜欢)苹果营养丰富,吃苹果可以增强体质,我建议同学们每天都吃一个大苹果。 老师没有带苹果,咱们就用苹果卡片来代替行不行?(生:行)出示苹果图: 看到这堆苹果,你们想到了什么?(生:想到了数字10)板书:10 现在要把这10个苹果分成两堆,并且每分一次都要写出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这个问题,把机灵的小猴都难住了。看:小猴正在发愁呢?(把发愁的小猴图片放在苹果边上)你们愿意帮助小猴分一分吗?(生:愿意)你们真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二)探究新知,体验发现 1.在操作活动中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1)同桌合作:一人分苹果,另一人根据分法写算式,看哪个同桌合作得好,分法多。 (2)小组交流:你们的分法有规律吗?互相说一说。 (3)展示交流结果,并让个别小组汇报操作过程。随学生汇报板书: 你们帮助小猴解决了问题,小猴高兴极了。看,小猴在夸你们呢?(用小猴大笑的图片盖住小猴发愁的图片。) 动物大王雄狮看见了,也想让你们帮助解决问题。 2.独立思考,填写算式。 出示雄狮带的题目,可以根据上面的表格进行填写。 □+□=10 10-□=□ 随学生回答,板书: 1+9=10 9+1=10 10-1=9 10-9=1 2+8=10 3+7=10 4+6=10 5+5=10 0+10=10相应的减法口述即可 小朋友真厉害,连动物大王也没有难倒你们。 (三)应用拓展,寓学于嬉(做个游戏轻松一下吧) 1.玩中学。 (1)伸手游戏。 师:我出3。 生:我出7,3+7=10,…… (师生、生生活动) (2)拍手游戏(师生、生生合起来是10)。 (有个学生做出要拍手的架势,但没有拍响,还说:这表示没拍,是0下。) 2.配钥匙。 你们会给锁配钥匙吗?(学生皱眉头)别发愁,只要开动脑筋,一定能配出合适的钥匙把锁打开,出示锁图: 师:锁上的数和钥匙上的数合起来是10,就能打开。 教师巡视,发现5号锁没有配上钥匙,让学生动手画出5号钥匙,然后展示连线的结果。 3.爬台阶。 出示课本第41页第3题: (1)让学生给这幅图起名字。 生:爬山、上楼梯、爬台阶、小狗抢骨头等。 (2)说图意(略)。 (3)交流:把你所想到的数学问题说给大家听听(让学生畅所欲言)。 (4)列算式,并解释算式的含义。 (最后有个学生说:小狗爬到顶吃到骨头了,就是10-10=0)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4.出示教科书第41页第4题图: 让学生看图意,填算式。 学生很快完成书上的要求,并能讲解算式的意义。 (学生踊跃举手发言,其结果出乎意料:从小鱼的颜色、游的方向、翘尾巴的方向、吹泡泡、张嘴巴、鱼身上画虚线等等方面列出了好多有关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学生的表现精彩极了。)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19一、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在参与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学习技能: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 三、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别这几种图形。 难点: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体会“面由体来”。 五、教学准备 立体图形,平面图形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由我给大家上一节课。为了给大家上一节丰富有趣的课,我做了许多准备,同时也让同学们准备了一些东西。我来看一看大家准备得怎么样,把你们准备好的图形和白纸放在桌子上。看来大家很认真的对待这节课。那,有信心把这节课的知识学好吗,能做到认真倾听老师的话吗,能做到认真倾听别人的回答吗,能做到积极举手发言吗。好,那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图形,板书课题。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说一说 a、师:大家看老师准备的这些图形(展示立体图形模型),你能从中找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吗?找什么?板书立体图形。 学生观察,发现、回答讲台上的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师依次板书。 师:再来看看,这种陌生图形又叫做什么呢? (这是一个新的图形,这种图形我们叫它——三棱柱) 师提问: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图形是由什么组成的? 来看老师变个魔术,师展示长方体拆开6个面。看清楚了吗,我现在变得是什么图形,(长方体)再看一遍。这个长方体由什么组成的呢? 生:由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6个面组成。 师:我们来数一数一共有几个面。 师:那请拿起桌面上的长方体,用你们的小手去找一找这6个面, 学生摸模型。 说一说,这个面摸起来有什么感觉。 滑滑的平平的。 2、做一做 提问怎么将平面图形展示在纸上 师:你们都已经把长方体的面找出来了,现在有一个新的问题,如果不拆开这个长方体,那我们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搬到纸上呢? 学生思考,举手回答,说一说能怎么做。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印、方法),对于印可以教师演示。 当学生提出描,让生上台在黑板上演示。接着提问有没有其他方法,学生说不出,则老师自行演示印的方法。 自主将平面图形画在纸上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试一试? 生:想。 师:那好,动手之前有几个要求。 1、数一数你从一个立体图形上得到了几个面 2、想一想你画的面是通过哪些图形得到的。 能做到要求吗,现在,开始动手。有需要帮助可以让同桌帮忙。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作品。) 3、汇报交流(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 师:我想请几个同学把你的作品给大家展示一下,生1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生1:我是从长方体的这个面搬下这个图形的。 师:你说得真好,大家看他搬的图形跟老师的一样吗?(一样,师在黑板上出示长方形),我们再请一个同学展示下他的作品,生2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生2:……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小结一下从各个立体图形上得到的面。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将物体的一个面表示在了纸上。我知道聪明的同学们都知道这些图形的名字了,谁能准确,大声的告诉我。 注:回答时注意纠正学生错误,例如圆形,在数学上,准确的它叫圆。 提问:各个立体图形上有几个平面图形? 师:是不是在长方体的身上只找得到一个面? 生:不是,有6个面 依次提问各立体图形上有几个平面图形。 师:我们一起来摸一摸平面图形,看看是什么感觉。 请生上台依次摸各平面图形。 4、小结 我们今天认识了这几个新朋友,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它们都是立体图形上的一个面,(板书面)而且都是平平的,板书平,因此我们把它们叫做平面图形。板书。 看仔细了,它们都是什么样子啊?生:平平的。 谁能说说他们都有哪些特点吗? (三)巩固练习 1、连一连 老师有问题要让同学们帮忙解决。 如有学生连错,将正方形长方形混淆,师:有没有同学想对他说些什么。纠正错误。谁来帮她改改。 2、涂一涂 老师能用这些些简单的图形组成一些有趣的图案,信不信。 师在黑板上绘画,请学生上来涂色。 3、说一说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我们今天学的这几个平面图形。哪位细心的小朋友能在我们周围找到今天学的平面图形。 (四)课堂小结 实际,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这些平面图形。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用我们善于发现智慧的眼睛去寻找今天所学的几个平面图形。做到,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把数学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五)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立体图形: 七、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是《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为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拼、摆、画,让学生直观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发展学习、不断创新的教学思想,比如: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摸一摸”和“画一画”的操作活动中,动口、动眼、动手,初步感知这些实物(模型)的表面,获得对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在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中更好地体验出“面”在“体”上,作了很好的铺垫。 通过提问“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在教学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 1、学生对教学用具——积木的兴趣极大,在后续的教学时间中很多学生管不住自己,经常会去摆弄积木,因而导致后续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对此,以后在教学中如果出现新鲜的教学工具,一定要让学生自己事先进行摸索,避免在课堂中因为过于新奇而忽略了课堂教学。 2、在对知识点的教学中,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和概括能力的估计不足。这直接导致在讲解平面图形的特点时,学生无法对,平面图形的特征从边、角等方面进行描述。对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避免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 3、课堂的表扬方面还有所欠缺。对于学生的回答能给予反映,但是表扬的语言过于匮乏,对学生的表扬没有真真让学生从心里深深的感觉欣喜。以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表扬机制。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20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和从个位加起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 2、在理解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笔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3、会用竖式正确地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教学重点 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竖式的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磁力板、小棒。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口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0+4050+20——+20——+1647+285+3 (二)探究新知 1、导入:34+5怎样口算? 引导学生回答:先算4加5得9,再算30加9得39。教师明确:这道题我们也可以写成竖式,用笔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首先学习不进位加。(板书课题) 2、教学例1 (1)教学竖式的写法。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横式:34+5=_________ 教师演示:先在磁力板上摆出3个整捆的和4根单根的小棒表示34,再在4根单根的小棒下面摆5根单根的小棒。 学生讨论: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应该把5根小棒和哪一部分合起来?引导学生得出:5根单根的小棒要和4根单根的小棒合起来。 教师讲解:写竖式时一位数5要与两位数的个位数4对齐,也就是个位和个位对齐。在第二个加数的左边空出十位的位置写上加号,然后在下面画一条横线表示等号。 边讲边板书: 教师提问:写坚式时一位数和两位数的哪一位对齐?为什么? (2)教学计算方法。 教师演示: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一共是9根单根的,3个整捆的 教师讲解: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也就是把个位上的4和5相加,得数写在横线下面的个位上,整捆的小棒有3捆,也就是3个十,在横线下面的十位上写3。 在原板书的基础上继续板书: (3)阅读教科书例1,填上得数。 教师说明:书上虚线方框中的式子是为了说明计算过程,以后做题时不用写出来。 (4)反馈练习:完成第75页“做一做”。 32+6=3+45= 先让学生说说怎样对位,然后写在书上。订正时强调:一位数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得数的个位也和个位对齐。 3、教学例2 (1)竖式的写法。 我们会用竖式计算34加5,那么34加25怎样算呢?(板书:34+25=) 教师演示:先摆34根小棒,再在它下面摆出25根小棒,整捆的和整捆的对齐,单根的和单根的对齐。 学生讨论: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该怎样算?启发学生得出:单根的和单根的相加,整相的和整捆的相加。(教师点拨:也就是相同单位的数相加。) 学生讨论:写竖式时应该怎样对位?启发学生得出: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教师点拨: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板书: 提问:写竖式时怎样对位? (2)教学计算方法。 教师演示:先把单报的小棒合起来一共有9根,再把3个整捆的和2个整相的小棒合起来,是5个整相的,一共是59根,所以34加25得59。 小组讨论:计算时先把哪一位上的数相加?再加哪一位上的数? 引导学生汇报:先把单根的合在一起是9根,也就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4加5得9,在横线下面个位上写9。再把整捆的合在一起是5个整捆,也就是5个十,在横线下面的十位上写5 教师板书: (3)阅读教科书76页例2,填上得数。 回答问题:①在上面的竖式里是怎样对位的? ②在上面的竖式里,是从哪位加起的? 引导学生得出: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先加个位上的数,再加十位上的数,也就是从个位加起。 告诉学生:以后做题虚线方框中的式子不用写。 (4)反馈练习:完成第76页“做一做”第1题。 24+63=52+36= 先让学生说说怎样对位,然后填写上面的括号,再让学生说说从哪位加起,然后计算出得数。 4、看书,质疑 (三)全课 笔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随堂练习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从哪位加起的 布置作业 练习十八第2题。提醒学生:写竖式画横线时要用直尺,书写要工整,对齐数位,认真计算。 2笔算下面各题。 82+7= 70+20= 61+25= 35+42= 3+44= 30+69=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例134+5=39例234+25=59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21教学内容 分类与整理。(教材第27~28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难点 重点: 1、掌握分类的方法,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会简单的整理数据的方法。 难点: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提出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从图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各个图形分别有几个?(学生仔细观察图,引导学生说说分别有什么图形,并说一说分别有几个) 1、学生汇报: 师:比少多少个?比多多少个?(同桌相互交流,点名学生回答) 2、按要求分一分,填一填。 长方体有( )个,正方体有( )个,圆柱有( )个,球有( )个。 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 二、学习新课 1、教学教材第27页例1。 (1)学习按单一标准分类、整理,感知分类、整理。 (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例1情境图,同学们仔细观察)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有各种形状和颜色的气球。 师:有这么多的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 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自由分类整理,再小组汇报。 学生汇报: ①可以按形状分类。 ②可以按颜色分类。 师:同学们很棒,想出了不同的方法来分类。 师:我们先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数一数每种气球各有几个。(给几分钟让学生自由解答,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再点名学生回答) 学生汇报: ①我们按形状把气球分成了圆形、心形和糖葫芦形三类。数一数知道圆形有5个,心形有4个,糖葫芦形有3个。 ②我们按形状把气球也是分成了圆形、心形和长条形三类。数一数知道圆形有5个,心形有4个,长条形有3个。 师:说得很好!那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气球最少? 引导学生说出圆形气球最多,长条形(糖葫芦形)气球最少。 师:想一想如果按颜色分类,可以怎么分呢?每种气球又各有多少个呢?请小组内分一分,数一数。 学生分组活动,再汇报、交流。 按颜色分类分成了红气球、黄气球和绿气球三类,数一数知道红气球有3个,黄气球有6个,绿气球有3个。 (2)学习按不同标准分类。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气球还可以怎样分类。 老师组织汇报交流。 学生每次分完,都要说说是按什么分的,为什么不同的同学分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就应该肯定。(如有的同学按颜色分;有的按个数分等) 教师提示:分的时候必须按同一标准把所有气球都分完,分完之后才能发现很多问题。 2、教学教材第28页例2。 (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2情境图,同学们仔细观察) 师:分两组做游戏,他们可以怎样分组呢? 引导学生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按大人和孩子分,大人有8人,孩子有4人。 按男、女分,男有6人,女有6人。 板书: 师:还可以怎样分?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组织汇报交流)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28页“做一做”。 (1)让学生说一说分组的方法。 (2)分一分,填一填。 答案:填表略,答案不唯一,如可以按男、女分,也可以按出生在上半年、下半年分。 2、完成教材第30页“练习七”第3~4题。 指导学生先说一说分类的方法,再说一说可以怎样分类?各分几类?并数一数每类各有多少? 第3题:6 4 3 3分一分、涂一涂略。 第4题:(1)分一分、涂一涂略。 有4个,有3个,有3个,有5个,有3个,有4个,有6个。 (3)提问不唯一,如:平面图形比立体图形多几个?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了吗? 板书设计 分类与整理 1、分类的方法。 2、分类的依据。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时,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在实际生活中,分类思维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商店里的物品要分类摆放,便于顾客很快找到想买的东西;学生也要学会对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分类整理,学习和生活才会有规律。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方法。 2、注重对知识技能的巩固。 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按形状给气球分类,初步学会分类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分类计数结果,再趁热打铁,鼓励学生按颜色重新给气球分类,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分类结果,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而且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参与气球的分类与整理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