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愚公移山原文及赏析
范文

愚公移山原文及赏析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以下愚公移山原文及赏析,参考一下。

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

太行、王屋(这)两座山,(占地)方圆七百里,高七八万尺,本来在冀州的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一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大山北面堵塞交通,出来进去(都要)绕路,就集合全家来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在汉水南岸到达,可以吗?”(大家)纷纷表示赞成。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借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铲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众人纷纷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去,隐土的北面。”于是(愚公)率领(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开垦土地,用箕畚装了(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才刚刚换牙,也跳跳蹦蹦前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他)才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一位聪明的老者讥笑愚公并制止他(干这件事),说:“你太不聪明了!就凭你衰残的年龄和剩下的力量,连山上的一棵草都不能毁掉,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我有儿子在;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然而山却不会增加高度,何愁挖不平?”河湾上的智老头没有话来回答。

手里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将这件事告诉了天帝。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负着两座山,一座放在朔东,一座放在雍南。从此,冀州的南部,(到)汉水南岸,没有山冈阻隔了。

注释

1.太行山——在山西高原和河北平原之间。

2.王屋山——在山西阳城、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

3.方——指面积。方七百里,就是四周各七百里。古代计算面积,用截长补短的办法,把不规则的边长变成正方形,再计算它的面积。

4.高万仞——形容极高;仞——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5.冀州——古地名,包括现在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的地区。

6.河阳——黄河北岸。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

7.且——将近。

8.面山而居——面对着山居住。

9.惩(chéng)——戒,这里是“苦于”的意思,以……为苦。

10.塞(sè)——阻塞。

11.迂(yū)——曲折、绕远。

12.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室,家。

13.汝——你。这里是复数“你们”的意思。

14.毕力平险——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

15.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指,直。豫州,古地名,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南。

16.汉阴——汉,就是汉水;阴,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汉阴,汉水南岸。

17.献疑——提出疑问。

18.以——凭借。

19.杂然相许——纷纷表示赞成。杂然,纷纷的样子。许,赞同。

20.君——称呼“您”。

21.损:——削减。

22.曾(céng)——用在否定副词“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23.魁父——古代一座小山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开封县陈留镇境内。

24.丘——土堆。

25.置——安放。

26.且——连词,况且。

27.焉——疑问代词,哪里。

28.荷(hè)——扛。

29.夫——成年男子。

30.叩:敲,凿。

30.箕畚(jīběn):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

31.孀(shuāng)——孀妻,寡妇。

32.遗男——遗孤,孤儿。

33.始龀(chèn)——刚刚换牙,指七八岁。(龀,儿童换牙齿,乳齿脱落后重新长恒齿。这里始龀表示年龄,约七八岁或换牙。)龀,换牙。

34.寒暑易节——冬夏换季,指一年的时间。易,交换。节,季节。

35.始一反焉——才往返一次。反,通“返”,往返。焉,语气助词。

36.河曲(qū)------古地名,因河水弯曲而得名,在今山西省芮城县西。

37.叟(sǒu)——老头。

38.甚矣,汝之不惠——哎,你太不聪明了。这是“汝之不惠甚矣”的倒装句,先说“甚矣”,有强调的意味。甚矣,太,非常。

39.惠——同“慧”,聪明;不惠,指愚蠢。

40.其——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也可译为难道。

41.长息——长叹。

42.一毛——一草一木,地面所生的草木,这里指山的草木。

43.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彻,通。

44.穷匮(kuì)——穷尽。

45.虽我之死——即使我死了。虽,即使。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46.苦——愁。

47.亡(wú)以应——没有话来回答。亡,通“无”,没有。

48.操蛇之神——神话中的山神,手里拿着蛇,所以叫操蛇之神。操,持。

49.惧其不已——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其,代愚公。已,停止。

50.帝——神话中的天帝。

51.感其诚——被他的诚心所感动。感,被……感动。

52.夸娥氏——神话中力气很大的神。

53.负——背。

54.一厝朔东——一座放在朔方以东地区(朔东,现在山西北部一带)。

55.厝(cuò)——通“措”,放置。

56.朔东——就是朔方以东地区,指山西省的东部。

57.雍——就是雍州,在现今陕西、甘肃省一带地区。

58.陇断——陇通“垄”,高地。断,隔绝。即垄断,山冈高地。

59.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

60.焉——语气助词,无义。

61.列子——这是一部古书的名称,属于我国先秦时期道家的著作。关于这部书,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战国初年的列御寇著的;另一种认为是后来晋代的人著的,没有定论。书中记载了许多寓言和传说故事。

62.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赏析

愚公要移山,不是头脑一时发热,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首先,他移山的目的十分明确。“惩北山之塞,出入之迂也”,说明他深受交通阻塞之苦。惩,苦于。这里是意动用法。塞,闭塞,堵塞,指阻碍交通。迂,绕远、曲折。全句是说苦于北山挡道,出来进去要绕远,很不方便。这句话说的不止是愚公一人的体会,而是所有“面山而居”的人们的共同感受。因此,愚公“聚室而谋”,立即得到热烈的赞同。这是从消极方面说的。从积极方面说,对于搬掉两座山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好处,愚公心中也是有数的。“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说的就是移山之利。这里的“指通”“达于”都有笔直地来往的意思,与上文“塞”“迂”相对应。可见愚公对移山的利害关系,早已考虑再三了。其次,对于山能够移走这一点,愚公也是成竹在胸的。他在批驳智叟的一段话里,就说得十分清楚。这段话是用“顶针”的修辞方法写的,一句顶着一句,层层紧扣,充分说明子子孙孙绵延不绝的道理。最后用“无穷匮也”做结束,肯定了人力的无穷无尽,很有说服力。接着用“而”字一转,又指出山只能是越挖越少,不会“更加增”。这样得出“何苦而不平”的结论就十分自然,令人信服。这说明愚公移山的信心是在对人力和自然的发展变化关系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由此可见,愚公在移山的整个过程中站得高、看得远,考虑问题十分周密,驳斥智叟有理有据。像这样可敬的老人,谁还能相信他是“笨老头”呢?

智叟

智叟是一个自作聪明的老人。他轻视愚公,反对移山。文中写智叟的文字不多,却把这个自以为是的老头刻画得淋漓尽致。他对愚公移山“笑而止之”。这种笑是嘲笑,是轻蔑,显得既傲慢又武断。“甚矣,汝之不惠”,用倒装句强调愚公不聪明,充分反映出智叟对愚公的轻视。“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意思说“凭你这一大把年纪和剩下的一点力气,还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棵小草,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这话说得尖刻、夸张,带有明显的嘲讽口吻。用“其”加强反问语气。这些都表明了智叟反对移山的顽固态度。但最后他反被愚公驳斥得“亡以应”。智叟从开始时的振振有词,教训别人,到被驳得哑口无言,一副窘态,这正是自作聪明的人应得的下场。智叟目光短浅,知难而退,无所作为又信口开河、好为人师,这种人自以为是,其实不过是卖弄小聪明罢了。

晋张湛

(1)“北山愚公者”──俗谓之愚者,未必非智也。

(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俗谓之智者,未必非愚也。

(3)“河曲智叟亡以应”──屈其理而服其志也。

(4)“惧其不已也”──必其不已,则山会平矣。世咸知积小可以成大,而不悟损多可以至(致)少。夫九层起于累土,高岸遂为幽谷;苟功无废舍,不期朝夕,而无微而不积,无大而不亏矣。今砥砺之与刀剑相磨不已,则知其将尽。二物如此,则丘壑消盈无所致疑。若以大小迟速为惑者,未能推类也。

(5)“无陇断焉”──夫期功于旦夕者,闻岁暮而致叹;取美于当年者,在身后长悲。此故俗士之近心,一世之常情也。至于大人以天地为一朝,亿代为旷息,忘怀以造事,无心而为功,在我之与在彼,在身之与在人,弗觉其殊别,莫知其先后。故北山之愚与嫠妻之孤,足以西(哂)河曲之智,嗤一世之惑。悠悠之徒,可不察与(欤)?

拓展内容

愚公移山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广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愚公移山的故事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以北。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九十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和家人每次出行都要绕很远的路,愚公因此十分烦恼。一天,他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话音刚落,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豆腐块都切不碎,还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不顾妻子的反对,率领儿孙上山了,凿石头、挖土、装筐,忙得不亦乐乎。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前去帮忙。

河曲智叟看见了,忙阻止他说:“愚公,你也太蠢了,现在人们在城里呆腻了,都想到山里呼吸新鲜空气、吃野菜、住民宿,我们守着这两个聚宝盆不用,反而要把它们移走!我正要到城里去拉赞助,把这里的山路好好修一下!”北山愚公目光炯炯,坚定地说:“不,我已经向众多媒体发表声明:一定要移平大山!不把山搬走,人们会说我半途而废的。我相信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那时,这里将是一片平原,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住嘴!”河曲智叟怒喝道,“你在这里搬山,问过周边百姓的意见吗?你这样搬山,破坏了生态环境,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不仅搭上了你的老命,还让你的后代都步你的后尘!”

“这……这……”北山愚公无言以对,对着夕阳自语着:“难道我搬山也有错……”“此一时彼一时呀,早些年我们山里人穷,都想走出大山,你带头搬山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壮举,我打心眼里佩服。可现在山里到处是宝贝,城里人都想来,再去搬山可就……”智叟拍着愚公的肩膀说。

“唉,看来我真是老糊涂了!”愚公长叹一声,将身影淹没在夕阳里。远处,阵阵花香袭来,不时有几声鸟鸣。愚公深吸一口空气,喃喃着:“原来住在山里还真不错!”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1: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