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范文

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范文

曾被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深深的感动,感动于这位伟大而深情的母亲,能用一颗尊重、包容的心和她的孩子们共处。年后,拿起的第一本书就是《亲爱的安德烈》,像一部长篇的连续剧,从孩童阶段看到了青少年时期,一页接一页,恨不得一口气读完。

这本书信集收录了龙应台和儿子安德烈三年来的36封书信。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当看到这样一个介绍时,心底涌出的是些许的羡慕:如果我的孩子在她18岁的时候,还能和我保持书信联系,那该是多么令人欣慰的一件事啊!就像安德烈在书里说到的“我跟我的母亲,有了联结,而我同时意识到,这是大部分的人一生都不会得到的份,我却有了……回头看,我还真的同意你说的,这些通信,虽然是给读者的,但是它其实是我们最私己、最亲密、最真实的手印,记下了、刻下了我们的三年生活岁月——我们此生永远不会忘记的生活岁月。”

。所以,我开始尝试用文字来记录我和涵涵之间的点滴片段,希望在将来某个时候我想念她时,回头翻看这些文字,播放一段自己的电影,看见她稚嫩的小脸、清澈的双眼和甜甜的'笑容。

整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他们母子俩因为年龄差距和东西文化背景差异,在很多问题上有分歧,但是,他们只是就事论事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没有试图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看法。龙应台不像是安德烈的母亲,而更像是他的朋友,一个愿意聆听的朋友。十八岁的安德烈能和母亲坚持通信三年,在信中,他们无话不谈——政治、喝酒、旅行、恋爱、各种困惑,如果没有长久以来的彼此尊重,我想,他们母子是不可能有这份信任的。

我也一直在努力做到和涵涵平等相处,并为此常常有些沾沾自喜,然而,安德烈的一段话却让我陷入了沉思,他说“MM,你跟我说话的语气跟方式,还是把我当十四岁的小孩看待,你完全无法理解我是个二十一岁的成人。你给我足够的自由,是的,但是你知道吗?你一边给,一边觉得那是你的‘授权’或‘施予’,你并不觉得那是我本来就有的天生的权利!”

是啊,孩子的“自由”和“权利”不应该是我们赋予的,而是他们来就应该享有的。这种“自由”和“权利”不能因为家长心情不好而被随意剥夺,也不能因为家长怕麻烦而被随意剥夺,更不能因为家长怕失去自己的“权威”而被随意剥夺。

这让我联想到了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个话题——“我的孩子不听话”。我们似乎从小就被我们的父母念叨着“要听话”,如今,我们理所当然的又希望我们的孩子“听话”。其实,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所要求的“听话”,到底是希望孩子能自觉的“配合”,还是希望孩子的“服从”?如果我们漠视孩子的“自由”和“权利”,只是一味的要求孩子服从我们,不难想象,那会引起多少的权力之争,会迫使孩子想出多少办法“对付”我们。如果是希望孩子的“配合”,那是不是首先应该尊重孩子,把孩子放在和我们平等的位置上,然后,相信孩子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呢?

在这本书里,我同时也深刻的感受到了两代人之间的隔阂和鸿沟,感受到了父母对子女不离不弃、贯穿始终的爱,就如龙应台在书中说的“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至死不渝的”。正是因为这份爱,父母渴望了解我们的世界,心思急切,但是,这样的感觉却常常让我们厌烦,觉得父母干涉我们太多,于是我们就会不自觉的远离他们。渐渐的,不愿意和父母分享更多的东西,偶尔的电话也是例行公事一般的枯燥无味——“最近好吗?”“还好啦。”“钱还够用吗?”“够!”我们在重视对孩子的爱的同时,是不是忽视了日渐衰老的父母日复一日的站在原地守护着我们的身影?是不是忽视了父母模糊双眼背后流露的失落与渴望?

通过龙应台的文字,我似乎重新认识了我的孩子,我的父母和我自己。我们的孩子在慢慢长大,他们需要的空间与界限每一天都在悄然的发生着变化,想要真正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需要不断整理自己积年累月的想法与观念,能有新的活力去跟随孩子的脚步。我们的父母带着对子女不变的关心正在老去,他们所需要的有可能只是我们发自内心的一句问候、一句肯定。我想,当我们努力去改变、去理解、去包容,我们和父母、孩子之间也终将会建立起一座通往彼此世界的桥梁。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9: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