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数学《正比例》的教学设计 |
范文 | 数学《正比例》的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正比例》的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正比例》的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4页例3,练习十二5,6,7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念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 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作业本,数学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 (1)飞机飞行的速度一定,飞行的时间和航程。 (2)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不变,梯形的面积和高。 (3)一个加数一定,和与另一个加数。 (4)如果y=3x,y和x。 2.揭示课题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正比例的一些知识,应用这些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正比例的应用"。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用课件出示例3 教师:这幅图告诉我们一个什么事情?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教师: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看能想出哪些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2.全班交流解答方法 指导学生思考出: (1)195÷5×8=312(元),先求每份报纸的单价,再求8份报纸的总价,就是李老师应付给邮局的钱。 (2)195÷(5÷8)=312(元),先求5份报纸是8份报纸的几分之几,即195元占李老师所付钱的几分之几,最后求出李老师所付的钱。 (3)195×(8÷5)=312(元),先求出8份报纸是5份报纸的几倍,再把195元扩大相同的倍数后,结果就是李老师所付的钱。 3.尝试用正比例知识解答 如果有学生想出用正比例方法解答,教师可以直接问:"你为什么要这样解?"让学生说出解题理由后再归纳其方法;如果学生没想到用正比例知识解答,教师可作如下引导。 教师:除了这些解题方法外,我们还会用正比例方法解答吗?请同学们用学过的有关正比例的知识思考: (1)题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 (2)题中什么量是不变的?一定的? (3)题中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分析出:题中有所订报纸份数和所付总钱数这两个相关联的量,它们的关系是所付总钱数÷所订报纸份数=每份报纸单价,而题中的每份报纸单价一定,因此所付总钱数和所订报纸份数成正比例关系。 随学生的回答,教师可同步板书: 教师:运用我们前面所学的正比例知识,同学们会解答吗?准备怎样列比例式? 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先要把李老师应付的钱数设为x元,再根据所付总钱数所订份数=每份报纸单价的关系式,列式为1955=x8。 教师:同学们会计算吗?把这个比例式计算出来。 学生解答。 教师:解答得对不对呢?你准备怎样验算? 学生讨论验算方法,教师引导:把求出的312元代入等式,左式=1955=39,右式=3128=39,左式=右式,也就是它们的比值相等,与题意相符,所以所求的解是正确的。 三、课堂活动 1.出示教科书第49页的例1图和补充条件 竹竿长(m)26… 影子长(m)39… 教师:在这个表中有哪两种量?它们相关联吗?它们成什么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教师出示问题:小明和小刚测量出旗杆影子长21m,请问旗杆有多高呢?根据刚才我们判断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 学生独立思考解答,讨论交流。 2.小结方法 教师:你觉得我们在用正比例知识解决上面两个问题的时候,步骤是怎样的?(初步归纳,不求学生强记,只求理解。) (1)设所求问题为x。 (2)判断题中的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3)列出比例式。 (4)解比例,验算,写答语。 四、练习应用 完成练习十二的5,6,7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正比例》的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2—63页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第66页练习十三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使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相关联的两个量及正比例的意义,并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学情分析 1.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会解决按比例分配的简单数学问题。 2.有一些朴素的正、反比例概念。学生在中已经积累了一些这方面的经验,比如坐车时间越长,行走的距离就越远等。 多媒体运用: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谈话引出例1的表格,让学生说一说表中列出了哪两种量。 2、引导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说一说这两种量的数值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可先让同桌相互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两种量的变化情况:行驶的时间扩大,路程也随着扩大;行驶的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 小结: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3、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表中的数据,找一找这两种量的变化的规律,启发学生从“变化”中去寻找“不变”。 学生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规律。 教师可根据交流的实际情况,及时引导学生通过计算确认这一规律,并有意识地从后一种角度突出这一规律。 如果学生发现不了上述规律,可引导学生写出几组相对应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 4、根据上面发现的规律,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这个比值表示什么?上面的规律能不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关系式: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5、教师对两种量之间的关系作具体说明: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当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时,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 (板书: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二、教学“试一试” 1、要求学生根据表中的已知条件先把表格填写完整。 2、根据表中的数据,依次讨论表格下面的四个问题,并仿照例1作适当的板书。 3、让学生根据板书完整地说一说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成什么关系。 三、抽象表达正比例的意义 1、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两个例子,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2、启发学生思考: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用怎样的式子来表示?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关系式。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第63页的“练一练”。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作出判断,再要求说明判断理由。 2、做练习十三第1~3题。 第1题让学生按题目要求先各自算一算、想一想,再组织讨论和交流。 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进行判断,再指名说判断的理由。 第3题要先让学生说说题目要求我们把已知的正方形按怎样的比放大,放大后正方形的边长各是几厘米,再让学生在图上画一画。 填好表格后,组织学生讨论,明确:只有当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值一定时,它们才能成正比例。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收获?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