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每个人都是读者的散文 |
范文 | 每个人都是读者的散文 书,是当之无愧的精神食粮,这个道理,貌似大家都懂。作为一种超脱物质食品的高级营养元素,如何进食,又如何消化,乃至后来的吸收利用,是每个读者应该深思熟虑的问题。饭,营养和卖相要搭配均衡,才能博得消费者的喜爱;同理,书的抉择,讲究表达的精神层面到位,同时兼顾语言特色或是情节突出,方可堪称一部上乘之作。 这样的思维模式,到底是理性,还是固化?读完《书语者》,我得到了答案。 文章站在一名职业教师的视角,阐述了教条化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潜移默化改变着,并且分水岭会越拉越大。追根到底,这不单单是老师课堂缺乏创新,更多的是在当今社会大环境的熏陶下,教育的风向标不知不觉迷失了方向。时代的'进步,直接带动了生活节奏,于是,大家想着效率,单位时间内尽可能创造更多的价值。万事追求所谓的速成,“三十天减肥训练营”“一个月牢记四六级核心词”“驾照保过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数不胜数,遭到人们热切的追捧。暂且不说利与弊,大家都是成年人,理应心中有一个辨别是非的标尺,大不了撞完南墙重头来过,没办法,过了十八岁,犯了错你还想谁替你负责。但速成的风气弥漫到教育领域,对整个国家未来的打击无疑是毁灭性的。也许一时并无大碍,十年呢,二十年呢?当初的地基匆匆竣工,现在整座大楼摇摇欲坠,再金碧辉煌又有什么用。我原以为这是中国教育制度的疏漏,读罢恍然——大势所趋之下,任何一个国度都有责任去想出解救之法。 文章中提出三个不同的定义“发展型读者”“休眠型读者”和“地下型读者”。之前的教学方式,老师固定阅读书目,当然这事先是经过老师斟酌教案认真揣摩,觉得是真正适合学生学习成长,才最终定夺。老师呕心沥血,勤勤勉勉,但以自己的出发点去抉择孩子的意愿,未免武断。犹如打着爱之名,剥削他们为数不多的自主选择权。这样最终造成的结果,同样尴尬。一种学生在学校列出的必读清单下彻底摒弃了对阅读的兴趣,为了升学(国外的教育体系必须达到标准才可升学)参加阅读补救辅导项目,从而为了学而学,对阅读的深恶痛绝进一步加深,在死循环中沦陷,即所谓的“发展型读者”;另一种学生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古代王公贵族与世长辞,按照传统总会找几个贴身丫鬟或侍卫陪葬,虽然听上去二者完全不在一个路线,但静下来想想,事情的本质是一样的,学校只抓阅读能力不合格的学生,为了通过州里的测评,他们在平日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通过考试不在话下,就这样在老师误以为阅读量达标的错误认知下蒙混过关,当学校集中火力提高“发展型读者”时,殊不知,“休眠型读者”的阅读量同样寥寥无几;还有一种独树一帜的“地下型读者”,不满意老师的推荐,只钟爱自己心仪的图书,久而久之,形成惯性,即使推荐的是经典,也会理所当然的不屑,并非他们不懂,而是过往的阅读经历在替他们做出自认为正确的选择,可当教学与学习的步调无法协调统一,无疑是事倍功半。 万事力求尽善尽美的教育模式,铸造出三类不同视野和境遇的学生,不得不说,教育制度的一大缺失啊。 把书交给学生,所担忧的消化不良总好过造成的油米不进。学到脑子里的,那才叫知识。 无论如何,每个人都是读者。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