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寻觅春天的踪迹》教学设计与反思 |
范文 | 《寻觅春天的踪迹》教学设计与反思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寻觅春天的踪迹》教学设计与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活动目标: 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寻觅、观察春天的踪迹,去认识自然,感受生命,培养热爱自然,热爱春天的情感。 2、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赏春、绘春、颂春、创(造)春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二、 活动重点 自然日志的编辑:选择一、两种动物或植物进行观察、记录,并对观察、记录进行编辑整理。拓展语文学习的途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 活动难点 在认识自然中,在赏春、颂春中,培养学生的自然观赏和艺术欣赏的能力。 四、 课时安排 课外活动两周,课内活动一课时。 (一)教师导入:桃花开了,燕子来了,草儿绿了,站在冰雪初融的大地上,感受和风细雨漫天无际的温柔,我们听见有一个声音在我们的心里快乐地叫着:“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同学们,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让我们一起走近春天,去寻觅春天的踪迹。 (二)活动开展 活动一 记录——春天的足迹 1、各小组向全班同学展示编辑的成果和介绍本组编辑“自然日志”的过程。 2、各小组选派1—2名同学介绍各自观察、记录某种动物或植物的情况,且用3句话概括其所编辑“自然日志”的特点,进行自我评价。 3、评委组评价选出“我最喜欢的‘自然日志’”。 活动二 展示——春天的赞歌 1、 展示并介绍各小组围绕各自活动内容所制作的手抄报或墙报。 2、各小组派出1—2名同学上台朗诵其以诗歌、散文等文学样式创作的“春天的赞歌”,或上台演唱模仿歌曲《春天的故事》等改编的歌曲。 形式上可以是配乐朗诵、集体朗诵、个人朗诵,独唱、合唱、歌伴舞等。 3、评委组进行评价。 活动三 创造——诗情画意的春天 1、各组同学展示并解说其课外制作的“诗配画”或“画配诗”作品。 2、由学生评委进行评价。 (三)活动小结 学生齐读朱自清《春》。 教师小结:可从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情况、活动成果的展示和交流效果等角度进行评价。评价的.语言应是中肯的,并能较好的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 《寻觅春天的踪迹》课后反思 向常容 在本节课的活动之前,能让学生作好充分的准备,学生搜集到了许多春天的常识、描写春的优美句子及名家名篇、古诗词等。时值油菜花开的春暖季节,上这个活动对学生来说也有良好的生活体验。我认为在本次活动中有以下成功之处: 一、 活动五一节步骤清晰,紧扣春天这一主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情春天,赞颂春天。 二、 活动设计科学,有一定的趣味性、娱乐性(分数比赛、音乐),学生乐于参加,寓教于乐,有评价和反馈,调动了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三、 内容丰富,准备充分,能与当前春天时令紧紧结合,让学生在观察中体悟,在体悟中学语文,积累生活常识。 课堂教学往往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认为有以下两点不足之处: 一、 活动进行中欠指导:精美散文融入第一环节中,使各版分类不严格; 二、 学生在活动中规则不严,导致部分同学长篇大论,大大减少了其他同学的机会。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这项深不可测的艺术中,我一定要不断探索,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