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三年级数学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 |
范文 | 小学三年级数学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数学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 篇1一、设计说明 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在生活中运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节课主要是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浓厚兴趣。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为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各项教学内容全部贯穿于活动当中,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关注合作,促进交流:为了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我运用小组共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把积极思考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使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3、组织活动,引发思考: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主体,我组织了许多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的活动,充分体现了数学学科所独有的特点数学思考。 二、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12、114页。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或组合数。 2、通过互相交流,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符号感。 3、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四、教学中重、难点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的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五、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进入有趣的数学广角。(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小红的衣柜里放着五件衣服(出示图片),她可以怎样搭配?一共有几种不同的穿法? 2、活动策略: ①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的衣服卡片,自己摆一摆。 ②引导讨论:有这么多种不同的穿法,怎样才能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呢? ③教师结合课件演示,介绍连线法。 (三)、课堂实践,巩固新知。 1、破密破。(课件出示课件密码门) (1)学生用数字抽拉卡拉一拉,并记下结果。 (2)学生汇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课件展示密码) (3)生生相互评价。 2、早餐搭配。(课件出示情境图) (l)老师提出要求:饮料和点心只能各选一种,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呢? (2)学生独立练习,在书上连一连。 (3)学生汇报早餐搭配方案。 3、路线选择。降件展示游玩景点图) (l)师引导观察:从儿童乐园到百鸟园有几条路线?从百鸟园去猴山有几条路线? (2)学生独立思索后小组交流。 (3)全班同学互相交流。 4、评选小小节目主持人活动。 师提出要求:主持人要求一名男同学与一名女同学搭配,每小组根据男、女生人数设计搭配方案,由组长作好活动记录。 (1)小组活动,老师参与小组活动。 (2)各小组展示记录方案。 (3)师生共同评价。 小学三年级数学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 篇2教学准备: 1、教具:磁铁、三袋非四边形纸片、课本、投影仪。 2、学具:每人一张点子图,同桌一份非四边形纸片、不干胶纸、八根小棒(4根一样长、2根一样,再各不相等的2根)。 教学目标: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正确区分和辨认四边形,知道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2、通过摆一、找一找、画一画、剪一剪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用于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认识四边形的共同特征,分辨不同四边形的不同之处。 课前准备: 抽奖游戏。(摸图形:抽奖箱里备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直角梯形和一些普通四边形。摸出正方形是一等奖;摸出长方形是二等奖;其它没有奖。)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四边形。(板书:四边形) 二、展开 (一)摆一摆 1、揭示四边形特点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四边形。 闭眼想象下,四边形会是怎么样的呢? (2)现在睁开眼睛,同桌互相合作,选4根小棒在粘纸上摆出你喜欢的四边形。 学生操作,师巡视指导。 (3)观察四边形特点。 同学们,刚才我们动手创造出了这么多的四边形,有我们认识的正方形、长方形,也有我们不认识的,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你发现了吗? (4)小结四边形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的平面图形。 2、学习正方形的特点 (1)出示正方形,谁来介绍下,你刚才摆正方形时是怎样挑小棒的呢? (2)为什么要挑一样长的? (3)是不是只要挑4根一样长的小棒就一定能摆出正方形呢? (4)那可能会出现哪种图形? (5)小结: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且有四个直角。 3、学习长方形的特点 (1)出示长方形,谁来介绍下,你刚才摆长方形时是怎样挑小棒的呢? (2)为什么要挑两根一样长,两根一样短的? (3)是不是只要挑两根一样长,两根一样短的小棒就一定能摆出长方形呢? (4)那可能会出现哪种图形? (5)小结:长方形对边相等,且有四个直角。 4、整理小结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四边形的很多知识,谁能帮我们把四边形的知识作一个整理? (二)找一找 现在你能利用这些知识来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四边形吗?为什么? 哪些不是四边形?为什么? (三)分一分 看来,大家对四边形的特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现在你能根据他们的特点分分类吗?想想可以按照什么分? 同桌合作,选择一种分法分分看。 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谁听懂他的这种分法了? (四)画一画 1、请你们在点子图上画一个你喜欢的四边形。画完后,请同桌互相检查一下,然后相互介绍一下画的四边形。 2、各自画、同桌检查、介绍。 3、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画的四边形,并作介绍。 (五)剪一剪 学到这儿,老师发现301班的同学表现真出色,现在轻松下,我们来玩个变一变的游戏,看谁变得快。 宣布游戏要求:把一个图形剪一刀,让它变成四边形。听明白了吗?同桌合作,拿出小纸片,挑你最喜欢的图形变变看。 学生操作。 汇报交流:请把小纸片全部放回袋子,人坐端正,老师要请坐端正、听仔细的同学回答。一个个汇报。 三、课堂总结 1、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收获吗? 2、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的都是数学中的四边形,其实生活中四边形也是无处不在,课后你可以去试着找一找,和你的同学、家长一起去分享。 板书设计: 四边形 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的平面图形。 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小学三年级数学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 篇3课题: 数学广角——搭配问题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12页例1及练习中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搭配现象,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数学活动,提出不同的搭配方案。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符号化思想,以及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搭配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怎样搭配可以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金色的秋天即将过去,一只蝴蝶在草原上忙碌,它要干什么呢? 原来它是受了智慧老人的差遣,要去给百变小樱送一封信。小樱会不会让我们看信的内容呢? 噢,是智慧老人邀请她到数学城堡去呀! 二、讨论合作,探究搭配方法 1、尝试猜想。 小樱带了2件上衣,3件下装,如果她每天都想有不同的搭配方法,她可以不重复地穿几天? 2、思考讨论。 (1)引导思考:用2件上衣和3条下装搭配,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你可以想一想、画一画、甚至算一算,用最简便的方法把各种穿法快速记录下来。 (2)独立思考,尝试表示。 (3)小组交流: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参与指导小组活动。 3、展示汇报:现在哪组来汇报?你们是怎么想的?用什么方法记录的?请不同表示方法的学生在实物投影上展示说明,其他学生评价。 预设学生的方法可能有: (1)数字表示; (2)文字表示; (3)符号或图形表示 (4)计算。 4、观察比较 (1)刚才我们展示了这么多表示办法,你觉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小结:经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发现,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先定衣服,再配下装,第一件衣服可以配3天下,第二件衣服又可以配3天下装,一共有6种搭配方法;另一种方法是先定下装,再配衣服,第一条下装可以配2件衣服,第二条下装也可以配2件衣服,同样地第三条下装又可以配2件衣服,一共也是6种搭配方法。可见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课件演示) (2)刚才同学们还想出了这么多记录的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看来有顺序地连一连、排一排能帮助我们不重复、不遗漏地把所有的搭配方法找出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像我们刚才说的穿衣服时不遗漏、不重复、有序就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数学问题——搭配问题。 板书:搭配 5、拓展延伸 (1)如果小樱想在数学城堡里待一星期,她能不能做到每天都有不同的穿法?那该怎么办? (2)请你帮她增加一件上衣或者一条下装,想一想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用你最喜欢的方法把它们记录下来,然后和同桌交流。 请不同方法的学生汇报,其他学生评价。 如果在前面学生没有想出用算式的方法,在这里教师可适当引导,使有能力的学生初步感知。 6、感知提升 如果带4件衣服,3条下装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法?如果5件衣服,4条下装呢?6件衣服,6条下装呢? 三、综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1、密码门 带好行装,小樱来到了数学城堡,哎呀,数学城堡的门是密码门,她是头一次来,不知道密码,怎么办呢? 这时智慧老人告诉她,密码是一个两位数,十位上是2、4、9中的一个,各位上是3、6、8中的一个,密码可能会是哪些两位数呢?你能帮助小樱把所有的情况都罗列出来吗? 学生独立尝试、汇报评价,教师板书。引导学生得出两种不同的有序思考的方法:先定十位上的数字,再配个位上的数字;先定个位上的数字,再配十位上的数字。 2、选定路线 小樱进了城堡的门,智慧老人要她到数学乐园去找聪聪和明明,她有几种不同的走法呢? 先指导学生看懂图,学生在书上画一画,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讨论交流。指名展示汇报。 3、拍照 小樱到了数学乐园,见到有几个小朋友争着要和聪聪、明明拍合影呢,他们每人都要和聪聪、明明单独拍照,小樱的魔杖能拍10次,够吗? 如果小樱也要和聪聪、明明各拍一张合影呢? 小学三年级数学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 篇4教学课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42-43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的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具体问题。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不同形状的卡片、尺子等测量工具。 教学方法: 教法: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创设教学情境,通过课件演示,交流感受、互动合作等方式教学。 学法:“玩中学”、“趣中练”,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贯穿全课,充分应用分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模式。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在动物王国里,有对有趣的好朋友。它们是小灰兔(显示)和小黄狗(显示)。它们俩都说自己跑得快,这不今天就来比赛来了。小灰兔围着这个花坛跑一圈(动画演示),小黄狗则围着这片宁静的湖面跑一圈(动画演示)。结果小黄狗跑得慢,可是它却不服气,说:“不公平,因为我跑得路远”。小灰兔却说:“不对,不对,我跑得路才远呢!因为长方形还比正方形长呢!”小黄狗说:“我跑的正方形还比长方形宽呢!”它们吵了起来。 引导:看来,如果没人来帮帮忙,它们可会无休止地吵下去了。同学们,你们来猜一猜,到底谁跑得路多些? 引导:它们俩可不是光凭你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让他们心服口服。你觉得他们俩赛跑的路线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 揭题:你想得真快!老师非常欣赏你对数学的敏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揭题出示) [教学意图: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设置悬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使教材“活”起来。]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一)长方形的周长。 1.提问:什么是周长?周长指的是哪里?举例说明。 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生可能回答:用绳子绕一圈,量一量绳子的长度;先量出每一步的长度,看看走了多少步,一乘就知道了;量出长.宽各是多少,再计算。) 谈话:你们的办法可真多,接着问:是要量出所有的四条边的长吗?为什么只量长和宽就可以呢? 2.提问:老师采用了你们的办法,量出了长方形的长是8米(显示),宽是4米(显示),请你们帮它来算一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小组讨论完成。 3.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4.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5.学生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要求说清这样做的道理。 教师利用课件形象直观的演示可能有这三种: (1)8+4+8+4=24(米)这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加起来。依次相加求周长。 (2)8×2=16(米),4×2=8(米),16+8=24(米)。根据长方形对边相等的道理,用2条长的和加2条宽的和求周长。 (3)8+4=12(米)12×2=24(米)。根据一条长加一条宽的和就是长方形的一半,那么两个(长+宽)的和就是长方形的周长了。 有的学生还想出了第4种,第5种方法…… 【教学意图:在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过程中,我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全景的展示图形的变化过程,快捷地与学生互动、交流,让学生感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6.比较这几种不同的算法。 接着,我让学生比较这几种算法,哪种方法最简单?通过比较,找出区别,暗示性的让学生注意策略的最优化。 【教学意图:肯定学生的各种算法,但不要求学生一定要用哪种方法,同时注意优化算法,把“算法多样化与优化”融为一体。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思想。】 7.举例应用知识:黑板4.1课桌100.40打印纸30.20等。 (二)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已经解决了,那正方形游泳池的周长该怎么算呢?我们来看,当长方形的长与宽相等时,就变成了正方形,(件演示长方形变为正方形)正是小黄狗跑的游泳池的图形。已知正方形的边长是6米,四条边都相等,那算出他的周长就很容易了。 学生汇报。说说道理,四边都相等,可以快速的求出6×4=24米,运用边长×4来求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意图:多媒体技术形象直观的动态演示,由长方形转变为正方形,展现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变抽象为直观,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取得动感、美感、直观、易学的效果。】 (三)小节 通过开始的猜想,然后我们用多种方法验证,最后得出结论,原来,两人走得一样多。 三、知识应用、深入研究。 利用课件出示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活动一、计算小兔子长方形奖状框的周长。巩固了学生对长方形周长计算的应用能力。 活动二、计算小兔子正方形手帕的周长。巩固了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活动三、求菜地篱笆的长。一块长方形菜地,一面靠墙,三面围篱笆,求篱笆的长。课件出示长方形菜地图。 【教学意图:这一项练习提高了练习题的层次。通过出示课件图片使学生形象直观的感受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会灵活应用。训练学生多元化、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活动四、求不规则图形的周长。领奖台正面这样一个不过则的图形该怎样求它的周长呢?学生思考交流,让学生注意看,好好想,课件演示图形变化过程。当图形变成长方形的时候,学生们计算图形周长。 【教学意图:这个环节的教学,采用“看图形—找策略—看演示—想算法”的教学步骤。在数与形的对应,图于式的诠释中,学生清晰的领会到了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四、知识拓展、动手实践。 动手测量.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长和宽的长度,那正方形呢?这儿有几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卡片,现在请你用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先动手量出需要的数据,再计算出它的周长。 (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卡片、铅笔、记录纸、尺子或三角板等进行操作) 【教学意图:这一个环节的目的是在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的能力。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所学的知识学生印象最为深刻,也理解的最为透彻。】 五、总结回顾,评价反思。 谈话:今天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能把你今天的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吗? 六、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回家后请选择你喜欢的物体,比如数学课本,测量并计算出它的面的周长。 小学三年级数学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 篇5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9—61页,练习十四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钟表的结构;还认识较小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2、能力目标:使学生在开放的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比较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的意识。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珍惜时间,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较小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突破方法: 通过让学生三次不同形式地观察钟表,在观察、比较中求知。 教学难点: 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突破方法: 让学生在开放的活动中亲身体验1分、1秒所做的事情,充分感受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面模型、活动所用的器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播放动物运动会场面。 同学们,你们想去奥运会吗?今天老师带你们观看动物运动会。(课件出示动物运动会百米赛跑情景。) 哪个小动物是冠军?为什么? 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 二、引导探究,合作求知。 1、认识“秒”。 那你们知道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秒”吗?学生自由说。 (课件中准备了三个镜头:新年倒计时、红绿灯、跑步比赛。) 2、介绍计量“秒”的工具。 你们知道有哪些钟可以计量“秒”?学生自由介绍。 (课件出示四幅图片:电子表、秒表、机械钟、刻漏。) 3、三次观察,合作求知。 仔细观察钟面你有什么发现? 第一次观察。(独立观察) 请拿出你们的钟表,观察秒针,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秒针。 第二次观察。(同桌合作观察) 请同桌合作观察秒针的运动,结合屏幕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秒针走1小格是多少时间?走1大格呢?走1圈呢?)学生汇报。 ②师用课件演示秒针分别走5小格(每小格停顿一下),即1大格有多少秒,再继续演示秒针走3大格、6大格和1圈,引导学生说出秒针分别走的秒数,从而得出: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圈是60秒。(把这句话板贴出来) ③请一对好朋友到讲台分工拨一拨秒针,说一说秒数。 ④同桌利用学具盒互动拨一拨、说一说。 第三次观察。(小组合作观察) 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合作,进行第三次观察: 秒针走1圈,分针走了多少?找出秒针和分针之间的关系来。 学生汇报。 ②师利用课件演示秒针和分针同时走动。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1分=60秒,并板书出来。 ③(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1分=60秒) 三、活动体验,感受1分、1秒。 1、分组活动,加强体验。 感受1分。 那如果给你1分钟,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我们来做做试验。 画画、写字、看书、做口算题、默古诗 师定下活动要求,再利用课件“秒针走1圈的画面”计时。 2、感受1秒。 那假如老师再给你们一秒时间,你们可以干什么? 学生感受 3、认识1分、1秒的价值。 ①1分钟时间不算长,可同学们都能做很多事情。对比1分钟,1秒钟的时间实在太短了,可有的事物1秒能做很多事情,请看课件介绍,并小声地读读。(课件出示:喷气式飞机每秒飞行500米。卫星每秒飞行7900米。) ②同学们还知道这方面的信息吗?(学生自由说。) ③课后我们也可以搜集这方面的信息,找个班会时间举行一个信息交流会。 4、畅谈感受。 同学们,虽然1秒时间非常短,可能拍一下手就过去了,可时间是一秒一秒积累起来的,那现在你对时间有什么看法呢?请谈谈对时间的感受。 (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四、联系生活,发展提高。 1、课内练习。 请打开书63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汇报。 2、补充练习。 课件出示两题练习,设计如下: A、请判断下面的时间单位用得是否合适。 1、我们每天做早操用20分。() 2、小芳跑50米用了10分。() 3、小亮吃饭用了15小时。() 4、小兰每天从家步行到学校用了12秒。() 5、我们上数学课时,所唱的《拍手歌》大约15分。() B、连线。 请学生上讲台连线。 C、动动脑 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多长时间? 分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多长时间? 时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多长时间? 五、畅谈收获,延伸号召。 1、畅所欲言。 时间过得真快,我们一节课40分钟快要过去了,我们在这段时间里过得怎么样?有什么收获? 2、延伸展望。 你还想学到什么? 3、情感号召。 相信同学们今后都能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行吗?号召:“我能行!” 小学三年级数学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 篇6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都是1的几个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圆纸片、正方形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讨论揭题 1、故事引入:在一次愉快的队日活动中,老师让同学们两人一组分食品,小强和小丽拿到的是4个苹果、两瓶矿泉水和一个蛋糕。(课件演示)你愿意帮 他俩分一分吗?怎样分比较公平呢?(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生交流:“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请拍手表示!”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2”(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瓶?”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1”(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学生无法拍手表示半个)“你会用一个数来表示这半个吗?”(学生尝试,并说明理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入1/2)A:(学生中没有用1/2表示)谈话:你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这个蛋糕的一半,说明你们都很有办法,不过,我要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简便而且科学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要表示其中的一份时,可以用1/2来表示。(课件演示) B:(学生中如果有用1/2表示)谈话:“1/2是什么意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认识、强化平均分)“你在那里见过二分之一?”(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以肯定。并结合课件演示,介绍分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数家族的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二、认识分数、操作深化 1、(课件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谈话:这一半蛋糕是这个蛋糕的1/2,那么,另一半蛋糕又是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呢?(指名板书1/2)为什么也用1/2来表示?(学生表述)大家想的和他一样吗?(课件演示) 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2、谈话:想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课件演示,学生读) 3、谈话:“分数该怎样写呢?”(如果是B种情况,让学生讲,师补充;如果是A种情况,师讲解并示范)“写这个数的时候,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两份)“2就写在横线的下面,这半个蛋糕是其中的1份,就把1写在横线的上面,这就是分数1/2的写法。”“你们想试一试吗?”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写1/2,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写的,检查一下谁写得更标准、更漂亮。 4、谈话:我们已经会读、会写1/2了,想不想动手做一个1/2呢? 活动要求:拿出老师发的长方形纸,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涂上颜色,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 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涂上其中的一份,就是1/2)把学生的作品贴在1/2下面。 “还有谁与他的折法不一样的?” 提问:他是这样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的,涂上其中的一份表示1/2,可以吗?还有不一样的吗?(选择不同表示形式的作品也贴在1/2下面) 5、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谈话:认识了1/2,你还想认识其它的分数吗? (1)(课件出示第1题)学生读题目。 指导完成第1幅图。“这幅图是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了几份?这其中的一份怎样表示?请在括号里表示出来。”“你是怎样写的?为什么用1/3来表示?” 其余几幅学生独立填写,完成后集体反馈。“怎样表示?为什么?”(2)(课件出示第2题)学生读题目。 交流:你选第几幅图?为什么?其他三幅图有什么问题? 强调:只有把一个图形或者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才是它的几分之一。 三、自主探索、比较大小 四、延伸拓展、总结评价 1、(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图。 谈话:这次的黑板报有哪些板块?《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哪一部分大一些? 谈话: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分数,我们的生活中不光有整数,也有分数。 2、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今天学习的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觉得还要学习什么样的分数?让我们课下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分数,好吗? 小学三年级数学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 篇7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第106~10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更加理解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 2.通过让学生自主调查、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园。 3.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自主调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园。 教材分析: 在学生学习了位置与方向、面积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教材安排了“设计校园”的实践活动。通过设计学生熟悉的环境──“校园”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学生已经学习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以及爱学校的良好情感。教材以重新设计校园为主题,从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设计方案三个方面安排了整个实践活动。 1.调查本学校和其他学校都有什么是学生收集信息和比较信息的过程,教材中通过画出整个校园的直观图来表现学生所收集的本学校的所有信息,为下面重新设计新校园打下了基础。比较信息是比较本学校和其他学校的具体情况,为设计新校园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习收集和选择所需要的信息的方法。 2.讨论学校应添设什么是分析信息的活动,教材展示了小组学生以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教材的讨论是从两个角度进行的,一是根据学生自己或教师的日常需要,二是与其他学校相比较。教材中具体举了四个例子,如操场应该扩大、操场旁边应有一个厕所,应该给老师准备一个车棚,希望有一些乒乓球台等。当然,教材中提到的仅是一些范例,实际讨论不必限制在这些方面,可以根据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及自己的需求加以分析与设计。这个讨论交流过程可让学生体验分析问题的方法,并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3.设计新校园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设计新校园的过程中,学生要根据综合调查和分析的结果,以及本校园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这里要涉及到一些需要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的问题──场地面积的大小,添设项目的形状和大小等,这些都需要学生去进行实际测量,在教材的例子中对此进行了提示。除了教材提示的乒乓球台是否能够放得下的问题外,还会有其他的问题,如足球场上或操场上的铺草皮、羽毛球场、为低年级开设游戏区等问题。 4.“展示各小组的'设计”。组织数学实践活动除了要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学习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这一点在本实践活动中体现为设计新校园后的展示和交流。通过学生之间的比较和交流,让学生找到本组和其他组设计的优缺点,体验学生之间的鼓励与赞美,获得同学的认同,同时也认同别人,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 教学课型: 活动课(设计、讨论) 教具准备: 某校校园平面图、本校校园平面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讨论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有关方位的知识,请同学们想一下我们一共认识了几个方位?(8个)哪个同学愿意起来具体说一下?其他同学用手指一下好吗? 2、这是我们生活中的方位,但在地图上我们通常按什么规律来确定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电脑展示某校校园平面示意图 ⑴老师这里有一幅某校校园的平面示意图,谁想说说这个校园的各个方位建筑物或教学设施?(指名答) ⑵这个校园设计得漂亮吗?合理吗?你有什么建议? ⑶如果能在设计漂亮、合理的学校里面学习,你们会有什么感想呢?你们想不想也自己设计校园呢?今天我们就自己来设计校园。(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一是复习前面所学知识,唤醒学生的已有记忆,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二是以某校校园平面图为例,让学生谈想法、提建议,激发学生设计学校的图纸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调查汇报 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调查本校和其他学校都有哪些教学设施(板书:调查),你们完成了吗?谁来说说?(多指几名同学说) (设计意图:调查本校和其他学校都有什么,是学生收集信息和比较信息的过程。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习收集和选择所需要的信息的方法) 2、出示本校校园平面示意图 这是我们学校的平面示意图,哪位同学愿意起来用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位来描述一下?(指名说) 3、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你觉得我们学校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的?必须添置哪些设备等? (学生独立思考) 4、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好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进行讨论:(大屏幕出示) (1)应该在什么地方添置什么设备? (2)绿化上面你有什么见解? (3)操场的大小或形状如何? (4)你还有哪些设想? 5、集体汇报交流。(每个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发表本组的意见,教师可以鼓励性的评价,并对全体的意见予以总结。) (设计意图:这个讨论交流的过程可让学生体验分析问题的方法,并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6、小组合作,设计新校园。 同学们的想法真不错。下面就请各小组在给定的白纸上总结出本组的最后计划,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画笔来设计自己的新校园,要求每个小组分好记录、监督、绘图的人员。(学生合作动手设计,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学生熟悉的环境—“校园”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已经学习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以及爱学校的良好情感。) 7、展示各小组的设计。 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介绍自己设计的校园示意图,其它小组进行评价,找出每幅新校园图的优缺点。(利用学过的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来描述。) 8、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同学们真棒!能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认真分析(板书:分析)用你们小组的智慧设计出了自己喜欢的学校,真可称之为小设计师了,老师一定会把你们的想法传达给校长,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你们的设计将会被采用。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之间的比较和交流,让学生找到本组和其它组设计的优缺点,体验学生之间的鼓励与赞美,获得同学的认同,同时也认同别人,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 三、回顾整理,总结提升: 同学们,通过这节活动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师:同学们,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跟数学有关,如设计校园。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认真思考,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认真分析,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出自己满意的校园。 四、作业布置 自己设计一幅未来的现代化学校平面图。 板书设计: 设计学校 小学校园平面设计图 调查 小学三年级数学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 篇8【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和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学习估计的方法。 2、通过对长度的估计、测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长度的估计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画、彩带三条; 学生:刻度尺 一、创设情景,引人估计。 1.我们的教室有多长你知道吗?有办法知道吗? 2.要想知道一样物体准确长度必须用尺或其他仪器来测量。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往往没有尺,有时候也不需要非常准确的数据,只要大概的尺寸。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解决呢? 3.今天我们就来估计一下生活中物体的长度,比比谁的眼力最好,谁的估计能力最强。(出示课题)。 二、操作感知,引导探究 <一>画线段 1.我们来回忆一下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你能用肢体语言表示长度单位吗?请你表示出1米大约有多长?请你表示出1分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大约有多长呢? 2.我们已经知道1米、1分米、1厘米大约有多长,你能不用直尺,画出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吗?试试看!谁愿意到黑板上画?其余同学在老师发的白纸上画. (生画线段) 3.谁能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画的? 4.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请用直尺量一量,看谁画的线段最接近4厘米。 5.指生说自己画了多长. 6.再看黑板上画的线段,估计一下是长了还是短了? 请一生用尺测量,明明长了为什么都觉得短了呢? 7.刚才有的同学画得很接近4厘米,有的同学画的不是很接近,不要紧,我们再来画一次.这次你想用什么方法画? 8.画完后,再测量.说说你第一次画了多少?第二次画了多少?有进步吗?还有哪些同学有进步,请举手. 9.接下来我们要向新的难度挑战了。请看题:不用尺,画一条8厘米长的线段。各自画,画完了量. 10.说说这次你画了多长?是怎样画的? <二>装饰画 1.刚才同学们都用非常好的方法画出了非常接近8厘米的线段,真能干!老师这里还有些彩带,也要请你们分别来估一估它们的长度。 2.这些彩带曾老师是打算用来给一张画镶边的(出示装饰画)。我们来看这张画,我想给这张画镶上一圈边,你们能帮我估计一下吗,用上面的哪根彩带会比较合适呢?(把一张画贴到黑板上。) 3.请你们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画,两人一组,估计一下它的周长大约是多长? 小组讨论。汇报 4.下面让我们来围一围,看看情况怎么样。 (动手围) 5.哪些同学猜对了? <三>估计身高 1.同学们的眼力真不错,下面进入“眼力大比拚”的第三个环节:估计身高。你们都知道自己的身高吧? 2.请一名学生上来站到老师身边。你有多高?同学们,某某的身高是130厘米。看了他的身高,你能猜猜老师有多高吗?你是怎样想的? 3.刚才有几个同学猜的已经很接近了,告诉大家,老师的身高是150厘米。谁猜的最准? 4.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一位老朋友(请王老师上场)。同学们,和王老师打个招呼吧!王老师比曾老师高多了,你们能猜猜王老师的身高大约是多少呢?能说说你猜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吗? 5.说得真好,可以用同学和王老师比,也可以用曾老师和王老师去比,都可以。刚才同学们猜了这么多的答案,到底谁猜得最准呢,我们请王老师来告诉大家吧! 6.谢谢王老师! 7.同桌两个同学相互猜身高。 三、动手操作,巩固新知 1、做一做1 (1)人人动手将估计结果写在亮题版上 (2)动手量一量,算一算(小组合作) (3)说说估计的方法(A、一段一段估计再算出周长再比较;B、分别将两图的线段分段对比,估计两条线段是一样长还是哪条长些,短些,从而估计出周长最长的图形。) 2、做一做2 (1)人人动口在小组交流估计方法。 (2)请个别同学全班交流。 3、做一做3 (1)每个同学自己估计,当你侧平举时两手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2)每组的同学手拉手围一圈,估计一下,这圈的周长是多少。 (3)两个小组合作,估计一下,如果要拉成周长是10米的圈,至少要有几个同学。余下的同学还可以拉成周长为几米的圈呢。 四、小结下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估计能力一定大大提高了。 小学三年级数学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 篇9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6、97页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联系旧知引入新知,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 2、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服务生活的兴趣。 教学重点: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意义和方法 教学难点: 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上课之前我们来做一道上海有90%的小学生都会解决的问题,你们会不会? 2、出示:一只船上载有6头牛,13只羊,问船夫的年龄有多大? 说说你的想法 二、引入 1、复习铺垫 (1)出示375+2等于多少?2与谁相加,2与7相加可以吗?2为什么非得与5相加呢? (2)整数加减法我们要注意什么? 2、改题引入 (1)给这两个数加上小数点就成了一道小数加法,结果是多少? 有不同想法3.953.77 (2)引;到底谁是对的呢?你能想办法证明吗? 三、算理诠释 (一)探究算理 1、生自己想办法3.75+0.2等于多少?把你的想法写在白纸上 2、小组交流:说说你的想法 3、全班交流 预设:(1)加上元角分的 (2)加上米、分米、厘米的 (3)计数单位的 (4)画图 4、小结:把4种都放在幻灯片上:这4种方法都很好,角与角加、分米与分米加、十分位与十分位加看上去不一样,其实都说明同一个道理:只有相同计数单位相同才可直接相加减。(板书:相同计数单位) (二)沟通算法 1、竖式怎么列:请你写在白纸上 2、出示学生的两种不同的想法: 3.753.75 +0.2+0.02 3.953.95 追问:怎么有两种不同的列式?都对吗?第二种是怎么回事?你为什么这么列? 得出:在小数末尾可加0 3、看这三题:你会算吗? 5.55+0.02= 5.55+0.2= 5.55+2= (1)等于多少? (2)追问:为什么都是5和2,答案却不一样呢? (3)选择一道列竖式 4、小结:小数加减法列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 (三)试一试 1.你认为哪道题比较难?为什么?怎么解决? 2、每人选一题加法与一题减法算一算 3、交流:得出得数末尾有0的要去0简化。 四、解决问题 1、举例说明:学习了小数加减法有什么用? 2、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3个节目,你们想看哪个? 购物买书运动 师:我们经常去购物,我们先来看看购物的 [课件演示]出示一张购物小票,缺了什么? 生:应收的金额还没有,交易找零还没有 师:你能补全上面缺少的数据吗? 生:我要看读书的 师:看来你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 [课件演示]打开读书栏目 出示问题 师:先估一估,再算一算。 汇报交流: 师:接下来要看哪个? 生:运动[课件演示] 师:2008年中国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有看吗?你们觉得姚明高吗? 生:高 师:谁知道姚明多高? 生:2.26米 请你算一算姚明比你高多少米? 指名上台用手比划一下,姚明比你高多少? 四、总结: 师:学习了什么?回顾是怎么学的? 小学三年级数学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 篇10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用具: 挂图、幻灯、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秋天到了。秋天师播种的季节,为了今后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绿色,今天我们就要去进行植树活动。 探索新知 1、出示挂图,观察图片,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解决“每组3人,可以分多少组?”可以怎样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学生列出“36÷3”的算式后,引导学生思考怎么计算。 3、全班交流 小组选代表发言,得出36÷3=12中的36表示一共有36人,3表示每组有三人,12表示可以分12组。学生得出计算方法: 1、因为12×3=36,所以36÷3=12。 2、30÷3=10,6÷3=2,10+2=12。 3、因为12+12+12=36,所以36÷3=12…… 对于学生的计算方法,只要正确,教师都要进行表扬和鼓励,准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4、优化算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师小结:同学们,这几种方法都是你们自己的想法,各有各的理由,你喜欢哪种就用哪种。 拓展应用 ⑴、一双鞋子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几倍? ⑵、一双鞋子的价钱比一副手套贵多少倍? 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计算,可以先用除数去除被除数中整十的部分,再去除被除数的个位数,然后把两次除得的结果合起来。如果有道理,也可以用你喜欢的其他方法来计算。生活中有很多问题的解决都要用到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同学们要做一个有心人,下课后,我们可以试一试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还能解决哪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作业: 作业本上的作业。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