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说课稿 |
范文 | 关于说课稿模板集锦6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说课稿 篇1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理解诗中语句,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的意境,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背诵五首诗词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采取读读、议议、背背的方法教学。阅读强调整体感知,字面上的意思给予答题解惑,不必逐字逐句讲解;学生看不出的精妙之处要给予点拨,点到为止,不必深挖。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发挥想象,作再创作,可以画成图画或扩展成一个故事进行口述。还要注意各首诗词的写法。 安排两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古代诗词是我国文化和文字宝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有思想、有意境、有韵律,尤其是本课所选的五首诗词更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同学们应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词的意境,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龟虽寿 曹操 一、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全诗,教师订正或强调“骏”“沥”的读法。 2指名解释下列词语。 竟时烈士暮年不已盈缩之期养治之福 二、简介背景。 这首诗是《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写作时间比《观沧海》稍晚,写在他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曹操以统~天下为己任。他一生南征北战,历尽艰辛,既有过胜利的喜悦,也尝过失败的痛苦。但他从不消极,总是主动进取,虽届暮年,还是老当益壮,不失雄心壮志二这是他写这首诗的思想基础。 三、品味、理解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写法。 1.齐读课文。 2.讨论以下问题。 ①全诗的核心句是哪几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和气概? 明确: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现了诗人为统一中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 教师补充:诗人写这诗时53岁,故以“老骥”自称,又称“暮年”,但他还要继续奋斗,所以又说“志在千里”“壮心不已”。他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他认为统一全国符合历史的需要,所以决心为此奋斗终生。 ②学生自读、背诵这四句诗,本诗主要写自己的雄心壮志,为什么要写到“神龟”“腾蛇句 明确:作者先以神龟、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这四句诗的言外之意是,像神龟、腾蛇这样的神物都不能不受到自然规律的限制,更何况人?诗人这样说,用意是积极的,即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③既然宇宙万物都有生必有死,有始必有终,那么人的寿命长短是不是全由天来决定呢?请从诗中找答案,并作简要分析。 明确:不是。“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恰之福,可得永年”,说明人的寿命长短也不是全由天决定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顺应自然,养治身心,延年益寿,与天争时,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的进取精神。诗人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十分可爱的。他的千里之志,就是建筑在这一人生态度的基础之上的。 ④这首咏志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和气概? 明确:先运用比喻后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自强不息、老当益壮的进取精神和豪迈的气概。 3.自由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石壕吏 杜甫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思 一何前致词新战死长已矣无完裙 逾墙走语声绝泣幽咽登前途 ~、检查预习情况。 二、简介背景:指导学生看注释⑤。 三、指名朗读课文,教师订正生字读音,注意“逾”、“戍”、“姐?’、“咽”等字读音。 四、口述故事:将这首叙事诗扩展成一个故事。 五、引导学生分析课文,讨论下列问题。 1.这首叙事诗按故事情节可分为几部分? 明确:开头四句为第一部分,写故事发生。第二部分从老妇致词起到叙家事结束,写故事展开。最后四句写故事结局,是全诗第三部分。 2.为什么要特地点明差役捉人是在夜里?第一部分中哪一句对下文叙事最有预示作用? 明确:第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们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 到;第二,表明县吏“捉人”的手段狠毒,在人们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同时,诗人是“暮”投石壕村的,从“暮”到“夜”,已过了几个小时,这时当然已经睡下了;所以下面的事件发展,他没有参与其间,而是隔门听出来的。“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 3.“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中哪些词形成鲜明的对照?这二句在下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呼——啼,怒——苦,形成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德突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讲说制造悲愤的气氛。 4.“听妇前致词”是谁在听? 明确:是诗人在听。 5老妇的含泪“致词”,从哪些方面对“安史之乱”给人民遭受的苦难作了侧面的揭露?找出有关语句并作分析。 明确:“三男邮城戍”——一家三男全部被征,说明唐军兵源枯竭兵役之苛酷。“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三男已死其二,可见战争之惨烈。“出入无完裙”———寡娘在不蔽体,贫困可知,也见得战争破坏严重。 6.老妇的“致词”是一口气说下去的吗?据此想象吏与老妇对话的情景。 明确:老妇的话不是一口气说下去的。从“致词”的十三句诗多次换韵,(“LI”,“1”, “en”、“mi四个韵),明显地表现出多次转折,暗示了县吏的多次“怒呼”、通问。实际上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不仅发生在事件的开头,而且持续到事件的结尾。学生对吏与老妇对话的情景,只要想象合理,都予以肯定。光齐读第二部分,再齐背第二部分。 7老妇自请赴役,差役是否大发慈悲放过老妇了呢?请从书中找依据。 明确:从“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中的“独”字,知道老妇已被捉走。 8“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本写泣者是谁,我们能推知是准吗? 明确:从“独与老翁别”中知道老妇已被捉走,老翁已经归家,那么那位吞声饮泣,不敢放声痛哭的,自然是给孩子喂奶的年轻寡妇了。 9.归纳诗歌的主题。 一夜之间,这个不幸的家庭又遭受一次沉重的打击,这是多么悲惨的现实啊!作者叙述这个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 明确:表达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 齐读并背诵第三部分。 七、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这二首诗。 2.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将《石壕吏》一诗用四幅画描绘出来,在班上开一个小画展大家评议一下,看谁对课文理解最准确。 板书设计: 自强不息老当益壮 一层:以神龟、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 二层:表达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壮志。 三层:说明身心修养得法,也可以延年益寿,肯定人的能动作用。 石壕吏 差没夜里提人 老妇哭诉苦难 吏怒妇啼 老妇哭诉 男子俱尽 孤寡贫苦 老妇服役 第二课时 相见欢 李煜 一、解题:引导学生读注释①。 二、教师指导朗诵后范读课文,学生再自读。 三、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理解词的意境和词人的情感。 1.“无言”和“独上”描写了词中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 明确:“无言”“独上”,让人看到一个子然一身,“斯人独推怀”的孤影。由此可以想见其人处境的孤寂,心境的萧索。 2.二、三句是摹画词中人所见楼外之景,按什么顺序写景,景中渗透了一种什么心情? 明确:从仰望之景、天空之景写到俯视之景、地面之景。残月的清光照着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重门紧锁,这些词中人眼中之景,无不宠上冷落凄清的浓郁的色彩,虽没写一个“愁”字,但寂寞哀愁之情自见。 3.第三句中哪个词是传神之笔?清说说它的妙处。 明确:“寂莫”者,非梧桐深院,乃人也;被“锁”者,非“深秋”,亦人也。人间秋色,无所不在,如何能锁住!这一个“锁”字,是传神之笔,是词中人“以我现物,放物皆着我之色彩”所产生的主观印象。被锁于深院之人悲愁无尽,只有“清秋”相对,怎能不深感寂寞。 以上三句是词的上闽。指导学生自读,背诵上闭,体会景中愁情。 4下阂与上闽相比,在抒情方式上有没有不同? 明确:上闽寓情于景,下阔借助比喻直抒离愁。 5“离愁”是抽象,难以言状的,为何词人能将它写得如此真切、深刻? 明确:以“剪不断,理还乱”为喻,是形象地描绘离愁的绝妙之笔。_因“丝”与“思”谐音,以丝喻相思,愁思在古诗中常见。这里暗用丝作喻体,却更进一步,翻出新意。这三句是说,离愁之余绕心头,如丝之千头万绪,但丝还可以用快刀斩断,而离愁却无法割断;乱丝还可理顺,而离愁却愈理愈乱。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比单纯谐音取义更胜一愁,只有对离愁确有体验、深切感受的人,才能将离愁说得如此真切、如此深刻。正是由于“离愁”所作的真切、深刻的描写,使这首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6结尾句似乎并没有说清离愁到底是什么滋味,但为什么也是写离愁的绝妙之笔呢? 明确:说不出是一种什么滋味,只可急会,不可言传,这正是真正经历高愁之苦的人最为真切的体验。总结:这首词是李温降宋之后写的,借以表达他的亡国哀思。词作写情极其深切而自然,语言朴素如同白话,毫无雕琢痕迹,这既出于诗人的才能,更是其真情所致。词中的语句“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常为后人所用。“剪不断,理还乱”,现在来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处理解决。现在人们常说“别有滋味”“别有一番滋味”即由“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而来,用来形容只有自己内心知晓的那种难以言说的滋味。 学生自读全文并背诵。 观书有感 朱嘉 一、简介作者,教师指导学生看注释①。 二、指名朗读课文。 三、引导学生理解诗中比喻的含义和诗歌寓含的哲理,讨论下列问题。 1.“半亩方塘”“一鉴开’汾别比喻什么?这一句诗该如何理解? 明确:“半亩方塘”比喻书,因为书是长方形的。“一鉴开”,以镜子比,形象方塘极其清澈。意思是半亩方塘像~面镜子被打开。 2.“天光”“云影”又比喻什么? 明确:比喻书中的内容。这一句诗写清澈的方塘中倒映的美好景致。意思是天光和云影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 3.结尾两句是议论,一问~答,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它暗含了什么哲理?明确:结尾借水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我们还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 四、小结: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前2句写景,后2句议论。全诗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锹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最。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景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中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多方面的人生启迪。 五、朗读、背诵全诗,体会诗作的高之哲理。j 清平乐 辛弃疾 一、题解。 “清平乐”是词牌名,这首词是诗人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打击,壮志难酬,归隐上饶地区农村时的作品。 二、范读课文。 三、指名口述诗歌描绘的意境,学生评议。 四、引导学生分析诗歌构思、写法,讨论下列问题。 1.开头两句写景,描会了哪些景物?有何特点? 明确:茅舍、小溪、青草,这些农村中司空见惯的小景,将它们组合成一个画面,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富于田园特色。 2.后六句写人,写了哪些人物的哪些活动?为什么这样构思? 明确:通过翁温打趣闲谈,大儿锄草,中儿编织鸡笼,小儿卧利莲查的简单的情节安排,寥寥几笔描画出一幅富于田园特色的生活景象,表现了农村和平安宁、自然朴素的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小结:这首词在表现手法上,不事雕琢而纯用白描,写人物的活动富于变化。写白发翁姐,先闻其声:写大、中、小儿,后见其人。寥寥几笔,如实描摹,写出一家两老三少的活动,全词只摄取了一个很平常的生活画面,如同一幅素描,却写得生趣盎然。 五、学生朗读、背诵。 六、布置作业。 1.默写《相见欢))现书有感))(清平乐》。 2.展开合理的想象,将《清平乐》扩写成300字的短文。 板书设计: 相见欢 上阙:描写孤独身影,凄清的景色。 下阙:点破题目。直抒离愁。 抒写亡国哀思 观书有感 写景:半亩方塘——喻书 天光云影——一喻书中内容 议论:问—一哪得清如许;答——一有源头活水 借景喻理 清平乐 上阙:写景:茅舍;小溪;青草 清新秀丽的环境 写老人:相媚好 下阙:写年轻人 大儿:锄豆 中儿:织鸡笼 小儿:剥莲蓬 充满田园情趣 和平安宁的农村生活画面 说课稿 篇2教材分析: 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一节概念课,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本节课内容是第二单元的第三课时,是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是利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先决条件。 教学目标: 1、体会国旗中隐含的数学规律,丰富学生关于国旗的知识,培养学生爱国旗,爱祖国的情感; 2、结合不同规格的国旗的典型事例,经历认识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 3、认识比例,知道比例的内项和外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会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理念: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概念; 2、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自主构建数学知识; 3、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三、巩固练习,加强应用 二、合作交流,自主建构 (重点) 教学设计三环节 二、合作交流,自主建构 活动一,教学比例的意义; 活动二,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兔博士网站中提供的关于国旗通用的五种规格: (1)长288cm,宽192cm; (2)长240cm,宽160cm; (3)长192cm,宽128cm; (4)长144cm,宽96cm; (5)长9 6cm,宽6 4cm; 请你任选两种规格的国旗,计算一下它们长和宽或宽和长的比值,小组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初步感知比例的意义: 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写成一个等式,像这样 240:160=144:96 240/160=144/96 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 总结归纳比例的概念 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 合作交流: 试着把上面比例中的两个外项,两个内项分别相乘,你发现了什么? 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240:160=144:96 160X144 240 X 96 内项积=外项积 师生共同总结: 基础练习一: 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 组成比例。 (1)7:3和21:9 (2)0.5:24和1.5:3.6 (3)8:6和1/6:3/4 (4)3/10:1/4和6/25:1/5 基础练习二: 上午10时整,在空地上直立了6根不同长度的竹竿。测得这些竹竿的高度和影子的长度如下表: 竹竿高度与影长的比 3 2.5 2 1.5 1 0.5 影子长度(米) 6 5 4 3 2 1 竹竿高度(米) (1)写出竹竿高度以与影子长度的比,填在上表中。 (2)根据上面的结果写出三个比例。 拓展练习: 试着利用8的四个因数组成四个比例。 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填空: 3:2=( ): 6 ( ):12=2:6 课后反思,教学相长: 今后教学中,我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注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二、是对学生要及时给予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让学生建立数学学习的信心。 三、是灵活驾驭课堂的即时生成,要善于捕捉学生们的闪光点。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40:160=144:96 160X144 240 X 96 比例的基本性质:内项积=外项积 板书: 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谢谢! 说课稿 篇3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一、教学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做一个积极的参与者》。第三单元讲的是《我们的民主生活》。前面两课讲了班队干部选举的'方法和集体事情应该大家商量,学生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知道了民主集中制这一民主生活基本原则,了解了民主选举班队干部的一般程序,在此基础上,本课《做一个积极的参与者》通过是否参与集体活动,如何参与学校、班级工作,“闲事”如何管等话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生活,做一个积极的参与者,进而引出第四课《社会生活中的民主》,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出发,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1、知识目标 知道应当认真执行经民主程序制定的计划,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这是每个人的责任。 2、能力目标 学会管理自己,主动参与学校各项工作,培养为集体做事的能力,热情为大家服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为集体做事的快乐,激起学生为学校、班级做事的积极性,养成主动参与学校活动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这是每个人的责任,能为集体做力所能及的事,热情为大家服务。 难点是:让学生学会管理自己,主动参与学校各项工作。 四、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针对学生的特点,本节课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创设情景、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 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小组辩论、合作探究学习。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时间 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我打算用2课时来完成本课的学习。 七、教学过程 活动一 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活动二 我可以作什么 活动一 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一)情境谈话,缩近距离 上课伊始,我会从“六一”儿童节入手,问同学们:“再过几天是什么节日?”然后继续引导:“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我们学校将举行校园小明星表彰大会和歌咏比赛,可是有几个同学却找老师,有的说自己的校服小了,有的要请假,说早就和爸爸妈妈商量好了在一起庆祝,还有的说全班这么多人,缺一个人没关系。这几个同学都不想参加歌咏比赛。老师该不该答应这几个同学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讨论,帮老师出一出主意。” (设计理念:《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这样的设计,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贴近学生生活,和学生拉近了距离,能较快地使学生融入课堂学习。) (二)小组讨论、汇报、达成共识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每个同学都要发表看法,最后组长把大家的意见进行归纳总结。 (2)小组意见在班上汇报,可相互质疑。 如果不想参加就不参加,那么,集体活动会怎样? 如果大家都抱有“缺我一个没关系”的想法,结果又会怎样? 为什么集体活动大家都要参加? (3)通过讨论与汇报,使学生形成共识。 俗话说的好“众人拾柴火焰高”。集体活动的成功要靠全体成员的共同参与,作为集体的一员,有责任参与集体活动,为集体争光。 (板书:集体活动积极参与) (三)联系实际,强化认知 1.以前,你参加过哪些集体活动?哪些活动没有参加? 2.以后,遇到集体活动时应该怎样做? (设计理念:“听听激动,做做不动”这是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实际问题,是思品课教学低效的主要原因。在上面的教学设计中我通过小组讨论汇报,对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让学生认之深,情之真,才能意之坚,行之久。) 活动二 我可以做什么 (一)过渡谈话,导入活动二 通过刚才的讨论交流,同学们都知道了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为集体争光添彩,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其实,让老师更为自豪的是咱们班的信资瑶、毕钰焓、刘一诺三位同学,我们班的每一期黑板报,都是这三位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出的,她们搜集资料,打格子,画图画,出的黑板报被评为一等奖,为我们班赢得了荣誉。同学们,你为学校、班级做过哪些事情?做得怎么样?心情怎样?有什么收获体会?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快快和同学交流一下吧。 (二)小组交流,分享快乐 学生回忆以前的生活,讲述自己为学校、班级做过的有益的事情,总结得与失,体验为集体服务带来的快乐,并与组内的同学一起分享快乐。 (设计理念: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学生在以前的生活中已产生了不少为学校、班级服务的情感体验,从这些已有经验出发来进行教学,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己教育自己,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也能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三)班级交流,共享快乐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指名几个小组到讲台前汇报,全班同学一起享受为集体服务的快乐。 (板书:我为集体热情服务) (四)辩论延伸,全面发展 1.有的同学认为为学校、班级做事会占用很多时间,会影响自己的学习? 2.有的同学认为为学校、班级做事没有什么好处,不想白费力气。 出示两种想法,让学生辩论。通过辩论,学会正确处理学习与为集体服务的关系,明确只要时间安排合理,既能快乐地为集体服务,又不影响学习,还能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小学生。 (设计理念:我根据平时学生的思想状态,引出一些问题供学生辩论,巧妙地把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恰倒好处地灵活应用于教学,既解决了学生的思想顾虑,又强化了学生的正确认知,巧妙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五)总结提升,突出主题 师小结:不管是学校、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还是班级、学校的各项工作,我们都应该主动参与,做一个积极的参与者。 (板书:3做一个积极的参与者) 八、板书设计 根据四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简练明了的板书,意在提醒每个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为集体热情服务,做一个积极的参与者。 九、教学理念 最后说一下我的设计理念。《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要“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我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注重学生在开放式的课堂活动中的感受、体验、领悟,让其获得多元发展的机会。《品德与社会》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的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就在于它倡导动态的、建构性、过程性的知识观。在上面的教学设计中,我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以及在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在活动中让学生展示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与主动性。力求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在参与合作中体验分享的快乐,使学生形成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应是学生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课堂上,我不再是监督、控制学生活动的人,而是学生可信赖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整节课我以全身心活动为载体,创设丰富的教学活动情节,营造开放、宽松、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多向互动贯穿始终。 说课稿 篇4一、 说教材 (一)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牛津英语"教材把语言结构、 语言功能和主题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所以语言的信息输入量大, 选材广泛、 主体有序、 内容集中, 学习内容非常贴近同学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本课主要让同学了解迪斯尼乐园, 了解华特?迪斯尼, 这两项内容也是同学较为熟悉和感兴趣的。课文自身内容比较简单,所以我要求同学直接借助于网络进行查阅相关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使同学的信息量有了大大的增加,由同学的被动的接受变成了主动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单词create, character, amusement park, 应该说这些单词的掌握并不难, 开学初我已把单词全部教完, 在此只是重现和巩固。 2、能力目标: 提高同学自然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香港迪斯尼乐园明年将在香港开幕这一契机, 让同学扮演一位经理在开幕式上发言,通过这一环节, 增强同学的民族荣誉感。 二、说教法 (一)说课稿的原则 1 坚持“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原则 教师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 单项灌输的陈腐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同学的主动性和合作精神, 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更重要的是在频繁的交流中, 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 2 遵循英语教学的交际性原则 交际性原则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指导性原则, 教学最终的目的不只要使同学掌握知识, 更重要的是使同学在理解的基础上, 在交际性练习中培养交际能力, 而培养这种交际能力, 就是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同学以主人翁态度, 积极、 主动、 大胆地参与英语课堂练习活动的主体意识上。 3 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 同学主体性的发挥, 要在民主, 平等的氛围中体现, 更要在科学, 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 课堂教学不只要处置好老师、同学、教材等关系, 还要尽可能地发挥三者各自的特长, 这就是教学的最优化。在课堂教学中, 既要有意识的让同学去感知、理解,又要让同学不时地感悟。 4 拓宽同学的视野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认为, 一定量的语言输入是语言输出的基础, 即语言的输出有赖于语言的输入。只有在大量吸收的基础上才干提高表达的技能, 也只有在吸收信息和表达自身意愿的过程中才干培养语言交际的能力。因此,教师根据教材做了很大的扩展, 要求同学尽可能用英语向同学展示你学习后的效果, 你的喜好和缘由等, 使教学更趋向真实。 (二)教学手段 1、直观性: 本课时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副语言行为, 即通过教师亲切的语调, 鼓励的目光、 幽默的举止, 自然的消除同学的紧张情绪, 克服交际中的心理障碍。另外,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用一些色彩艳丽的图片, 吸引同学的注意力,培养同学的直接兴趣, 使同学更加踊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 2、趣味性: 对于课程同学非常熟悉, 但是假如一味让同学说, 同学就会感到枯燥无味。因此, 教师尽可能把枯燥的内容形象化, 把课堂知识由同学的间接需要变成同学的直接需要, 引发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三、说教学程序 Step 1 Pre-task preparation 教师围绕本课的内容, 先通过一段同学喜欢的卡通片引出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并让同学们进行亲切的交流,谈论他们最喜欢的卡通人物,缩进了教师和同学的距离,带着轻松的心情融入课堂 Step 2 While-task procedure 通过卡通人物的出现, 顺利的导入Walt Disney, 让同学小组讨论Walt Disney 和Disneyland Park, 继而让他们在全班同学面前交流, 这其实对是同学们通过网络自查和归纳总结的效果的展示,也是对他们自我学习,合作学习的一种肯定。随后让同学们通过回答问题,完成关于Walt Disney 和Disneyland Park的表格,这样教师对他们学习效果也进行检查,从一定程度上也为课文的快速阅读并理解做好了充沛的准备工作. 在此基础上,边听课文边完成Task 1—True or false并进行校对. 基于刚才的交流, 同学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已经迎刃而解. 之后,同学读课文,进一步的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巩固. 随后根据课文中的内容,完成Task2—Cloze Test,这其实也是对知识的巩固和运用. Step3 Post—task activity 为了调动同学的积极性,我抓住了同学们比较感兴趣的香港迪斯尼乐园这一契机,,让同学们进行讨论,假如你是一个经理,你会在开幕式上如何发言,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荣誉感. Step4 Homework 牛津英语的作业形式是多样的,开放式的作业是牛津教材最明显的特点,能充沛发挥同学的内在潜能.我把课开始播放的一段动画片作为要求,让他们根据故事情节写一则故事,既锻炼了它们的写作能力,也符合他们的兴趣喜好,他们也乐意去做. 说课稿 篇5说教材 《平分生命》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第一单元的第二篇主体课文。课文讲的是一个年仅十岁的小男孩在错误地认为输血便会丧失生命的情况下依然同意为重病的妹妹输血,当得知不会有生命危险后,毅然要献出一半的血与妹妹平分自己的生命。赞扬了男孩的勇敢,表达了浓浓的兄妹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生字新词,感知课文内容,积累语言。 2、过程与方法:读懂课文,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情深,产生对亲情的向往,感悟亲情的可贵与伟大。 3、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赞美亲情伟大。 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进而感受文中的思想感情。 说教法 把题目作为切入点,质疑导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文的兴趣。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一个引领者,引领学生感悟文章的情感,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理解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表达出来。对于学生语言和思维上的不足,老师只是相机指导和引导,不做整齐划一的点拨,多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说学法 本文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再次感受到亲情的可贵与伟大,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使用抓关键句的方法理解课文,自主朗读,自主感悟,以读明理,以读悟情。 说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质疑激趣 师:同学们,在这茫茫的人海中,令我们感动的事很多很多,《平分生命》这个故事一直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出示课题(板书)。面对课题,你心中产生了怎样的疑问?(谁和谁平分生命?为什么平分?怎样平分?) (这样容易激起学生阅读的愿望,也有利于带着问题阅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正音,学习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圈画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准字音。 2、分自然段朗读,检查字音。 (开始环节对于字的认识可结合在学生的朗读中考查,因为这样的文章要使学生进入其中,而后才能有所得,接着才能跳出文章进行思考。如果一开始便纠缠在字的认识上,会离散学生的情感注意力,不利于进入情境。)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男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汇报。 (这一环节老师需要从学生思维角度出发对他们表达的正确性和准确性予以定位,同时又不能固守一个观念,应允学生多角度看问题。) 三、抓住重点,深入领悟 1、你喜欢这个男孩吗?为什么喜欢他? (通过学生的回答,容易激起学生想深入了解这个男孩的兴趣,为精读文章做好铺垫) 2、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用心地读一读,找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此处体现课堂的灵活性、民主性、开放性) 3、学生汇报,老师点拨。 (这一环节是文章的核心部分,教师要抓住学生发言的闪光点进行深入引导,善于发现,相机引导。) (以下三部分是文章最让人感动的精髓,要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采取多种朗读的方式,师生评价,也可根据情况教师指导朗读,达到深入体会男孩情感的作用,与作者的感情也产生共鸣。) ① 男孩犹豫了一下,最后点了点头。 (通过联系下文,可以引导学生懂得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而一个10岁的男孩,在认为输血会死的情况下,只犹豫了一下就答应给妹妹献血,可见他爱妹妹胜过爱自己。他是多么的勇敢善良。) ②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声声响,只是向临床的妹妹微笑。当抽血完毕后,男孩立刻停止了微笑。 (这段话请学生抓住男孩表情的变化来猜想他的内心活动,并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更深层地理解男孩的内心世界,感受他心灵的美好。) ③他在地上转了几圈,确认真的没事,就又一次伸出胳膊,挽起袖子,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请您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俩各活50年!” (引导学生对比两次抽血表情的不同理解男孩的勇敢慷慨)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生命是如此短暂,如此宝贵,同别人平分生命,又有几人能如此心甘情愿地做到呢?然而这个10岁的男孩做到了。 此时此 刻,如果这个孩子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呢? (自由发言) 五、激情朗读,总结全文 说课稿 篇6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下册第六组课文“优秀的品质”中的一篇——《我为你骄傲》。 一、说教材: 这篇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一不小心砸破了老奶奶家的玻璃,当时由于害怕没敢承认,后来,“他”用自己攒的送报纸的钱赔给老奶奶并写了一封道歉信。宽容慈爱的老奶奶同样以回信的方式把钱还给了小男孩,并用“我为你骄傲”赞扬了小男孩的美好品德。 本文以小男孩的心理变化为主要线索,表达了小男孩知错就改的优良品质和老奶奶宽容博大的胸怀,是一篇陶冶学生美好情操的优秀作品。 二、说目标: 这是经常发生在孩子们身上的故事,情节生动,亲切真实,贴近学生的生活和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据这样的分析我们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认识“滑、玻”等9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自主研读和交流讨论中,抓住描写小男孩的心理变化的词语,感悟人物的优秀品质。 3、体会宽容是一种美德,更懂得知错就改的做人道理。 三、说重难点: 围绕上述教学目标,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团队将体会小男孩的心理变化过程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我们主要采用多种方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读中发现,并用联系实际法,想象体验法、创设情境法、读中感悟法组织教学,努力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五、说教学流程 为了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了教学: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我们这节课从小游戏引出骄傲一词,教师评价学生说:我为你骄傲,引入课题,要是能用骄傲说句话就更了不起了?学生在说话中理解“骄傲”的含义。这样的设计既抓住了课题的重点词理解,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检查预习,培养能力 课前学生对课文和生字词进行预习,教师这里直接问通过预习你都知道了什么?既检查了学生课文的预习情况,又培养了学生厚书读薄的能力。考虑到本节课我们只是认读生字,所以我们主要通过自读、齐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词和生字,并设计青蛙跳伞的游戏巩固生字,为学习课文扫清了障碍。通过课前预习培养了学生的预习意识和能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三)悟读明义,感悟真情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根据这一要求,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读课文时可以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人物来读。运用眼中有物,心中有情的读书方法,在教师范读的感染下指名初读课文,激发了学生的读文热情,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重点研读,体会小男孩的心理变化 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小男孩的优秀品质呢?我们团队通过对课文的仔细研读,以小男孩的心理变化为切入点,让学生划出文中描写小男孩心理变化的词语,使学生初步的感受到小男孩的内心变化过程。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教师顺势而教: (1)、抓比喻句,体会小男孩的开心、害怕、担心、 为了让学生从朗读中体会到小主人公游戏时开心和犯错时的害怕与担心。我们采用创设情境法,教师生动的语言描述并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学生带入了当时的情境中,说一说,做一做,读一读。教师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主,激发了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通过模仿文中的句式“像……又像……”练习说话的环节,体现了语文教学的训练意识,注重基础性的把握。 (2)、 想象拓展,体会不自在。 因为小男孩看见老奶奶时感到不自在才能想到解决这个问题,所以不自在的理解对学生体会小男孩的品质至关重要,这里我们主要采用想像体验法,引导学生想象一下小男孩可能有哪些“不自在”的具体表现。通过想象更好地走进小男孩的内心,体会他的惭愧、难受。为小男孩写便条承认错误做好了铺垫。 (3)、 抓空白点,体会小男孩的轻松。 关于便条的内容,是课文中的一个留白点,考虑到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我们进行了展开教学,如果你是小男孩会在便条上写些什么?然后出示便条的格式,在同桌间和全班内进行交流。经过这样的尝试,学生可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开始运用便条,那么语文的学习就真正与学生的生活融为了一体。在师生和生生的交流中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小男孩承认错误后的轻松,情感得到了升华。 3、感悟老奶奶的宽容 课文对老奶奶的描写并不多,如何让学生从不多的文本体会出老奶奶的宽容呢?这里运用读中感悟法让学生去课文中找一找,当老奶奶看到了便条时,老奶奶是怎么做的呢?使学生在读文本中感受她的博大胸怀。 4、情感交织,悟出理解 此时学生已对小男孩和老奶奶的优秀品质已有感悟,怎样才能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这些优秀的品质呢?我们设计了这样的两个牵一发而动全身问题,为什么小男孩做错了事,老奶奶还要写“我为你骄傲”呢?当小男孩收到这封信的时候,他会怎么想。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想法,互相启发,这样小男孩知错就改和老奶奶宽容慈爱的的形象在学生心中丰满起来! (四)拓展延伸,提升思想。 课的结尾处我们向生活延伸,你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你会怎么做呢?让学生交流讨论,真正将语文学习的平台拓展到了课外,让语文与生活链结,让语文提升思想,让语文指导行动。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我们设计了作业超市环节,让学生自主的选择作业,给学创设了较宽松的范围,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六、说板书设计 我们抓住小男孩的情感变化设计板书,体现了师生研读文本的过程,也体现了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这节课中,我们团队充分的相信了学生,给他们创建了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给他们自读自悟的机会,争取使学生都“动”起来,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目的。所谓当局者迷,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