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火烧云》教学设计 |
范文 | 《火烧云》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火烧云》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火烧云》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火烧云、喂猪、笑盈盈、高寿、百合色、茄子紫、跪着、模糊、凶猛、庙门、蹲着、镇静、必须、揉眼睛”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以及热爱生活的感情。 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大胆想象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激趣,引入新课 借助挂图,让学生欣赏火烧云上来时大地的变化和天空中云彩的变化,激发学习兴趣。 二、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1、自读课文: 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词,标出自然段。 2、检查反馈。 3、理清文章的条理思路。 4、找出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三、指导学习生字词 1、通过多种形式学习生字词。 2、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 四、学习写“霞光”的部分(第一自然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后,与同学交流。 2、师生互解疑难。 3、指导朗读、背诵。 五、学习“火烧云下去”的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 指导学生体会火烧云来得快、去得也快的特点。 六、作业 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述课文: 课文主要讲了火烧云的哪几个方面? 2、火烧云上来时大地的变化。 3、火烧云下去时有什么特点。 二、分块阅读,读中感悟,积累运用 1、学习“火烧云的颜色变化”部分: (1)自读第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火烧云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 (2)积累运用,指导朗读。 (3)读中感悟。 2、学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部分: (1)自读第四、五、六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火烧云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 (2)佳句欣赏。 (3)指导朗读。 (4)积累运用。 三、拓展创新,发挥想象 学生出示自己画的、收集到的火烧云图片,并用自己的话来描述美丽的火烧云。 四、作业 课后摘抄好词佳句。 《火烧云》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好词佳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从中感受大自然的壮美。 3、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和变化进行观察,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导读法。 【教学媒体】 挂图、投影。 【课前准备】 学生在课前自己观察火烧云,初步感知火烧云是怎么样的?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通过品词品句,细读课文,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描写火烧云的,感受大自然的壮美。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导入 课文讲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你从哪里知道? 师述:晚饭过后的火烧云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到天空中遨游,领略一下大自然的壮美,好吗? 二、新课 1、快速读课文,想: 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火烧云的? (投影出示) (学生答后板书: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 2、学习第一段: (1)自读,想: 火烧云刚上来时,作者着重抓了什么景物来写? (板书:霞光) (2)师问:天空的霞光使地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用“”画句),指名读有关句子。 (3)学到这,你会有什么疑问? (地面的这些人、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4)导读: 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的心情会怎样? (5)小结: 火烧云刚上来,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色彩绚丽的“乡村夕照图”。 (6)过渡: 这么耀眼的霞光,不光使地面镀上了一层绚丽的色彩,连天上的云也变得更迷人了。 三、学习第二段 1、问:你想知道些什么? 2、自由读,想: 这段怎样写火烧云的变化? 3、讨论交流。 (板书:颜色形状) 4、学习颜色变化部分: (1)边看图,边画句: 画出写火烧云颜色的句子。 (2)投影出示: 天上的云──着了火 着重理解这句话。 进行换词练习: 把“烧”字换成“红”字,比较哪个词用得好,好在哪? (3)问:火烧云颜色变化怎样? (看图) 投影出示: 这地方──半百合色 齐读。 问:这句子说明火烧云的颜色怎样? 理解“半──半──”“梨黄”的构词法。 (板书:多、快) (4)问:还有什么颜色? (看图、补充) (5)说话练习: 颜色这么多,这不是天空,分明是(调色盒)。 (6)问:可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这么多、美的颜色? (7)闭眼,听读,回忆,欣赏。 过渡:火烧云色彩如此缤纷,那它的形状变化又怎样? 5、学习形状变化部分: (1)问: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有什么特点?从哪看出? (看投影片) 问:这些马、狗、狮子是真的吗?这是作者通过什么写出来的? (2)重点学“马”的一节。 (投影出示) 马是怎样的? 马是怎样变化的? 马是怎样消失的? (3)参考“马”的问法,一问一答。 (4)指导背诵。 (5)指名读:品评。 重点理解“那狗──不见了”这句,写得好在哪? (6)谈话:还可以想象成什么? 说话:这天空分明成了一个(动物园)。 问:可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火烧云形状的变化? 6、小结: 色彩如此斑斓,形状变幻莫测的火烧云,简直让人看得乐此不惫。 过渡: 可惜,火烧云很快就下去了。 四、学习第三段 1、读后问: 哪个词写出火烧云很快就下去了? 2、哪句写出看火烧云真实的感受? 3、导读,背诵。 五、总结全文 1、作者按什么顺序写火烧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你觉得作者写这火烧云美吗?为什么能写得这么美? 《火烧云》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段。 2、积累表示颜色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观察天上的云,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 4、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悟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生字词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同学默写的词语,这位同学是个马大哈!写字总是缺胳膊少腿的。 1、出示含有错别字的词语: 师:你们这些小老师们谁来帮帮他? 2、指名到前面来修改。 (设计一个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在乐趣中记住了词语的写法。) 3、齐读。 二、复习第一段 1、回忆第一段讲了什么? 板书:上来了 2、齐读。 三、教学第二段 过渡: 火烧上来了,地面上的一切都变了,真神奇呀!那火烧云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板书: 变化 1、默读第二段,思考: 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写火烧云的变化? 板书: 颜色形状 2、教学第二自然段: (1)听录音。 (观察图片) (2)听了这一自然段,火烧云的.变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板书: 多快 (3)从哪儿看出多,你能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吗? (指名圈出) 出示: 照样子,找出其他表示颜色的词语: 红通通__________________ 茄子紫__________________ (讲练结合,拓展延伸,让学生学习课文的同时,能学到课堂以外的知识,掌握运用知识的方法。) (4)又从哪儿看出颜色变化“快”呢? (一会儿……一会儿……) (5)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中的“烧”可以用什么词语来换呢?那作者为什么不用“?”而用“烧”呢? (“烧”写出了动态,表示了颜色,点明了课题。) (让学生反复推敲文章中的语言文字,体会精确的语言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6)指导朗读。 (喜悦语气) 3、教学第3~5自然段: 过渡: 火烧云的颜色是如此的色彩斑斓,瞬息万变,那么它的形状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1)指名读,思考: 这3年自然段写火烧云形状的变化,那它变成了什么形状呢? 板书: 狗、马、狮子 (2)齐读第3自然段,思考: ①马出现时是什么样子的? ②马是怎样变化,又是如何消失的? (3)自学第4、5自然段。 (4)检查自学情况,师生共同交流。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本处设计让学生自学,与老师共同交流,体现了这一点。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5)听录音,小结: 谁能用《黄山奇松》中的一个词来概括火烧云的状变化? 板书: 千姿百态 (回忆巩固以前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 四、指导背诵 师:火烧云真是太美了,读了课文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么美的景观你们愿意背诵下来吗?选择一段你喜欢的景色背诵下来吧! (此处设计是为了调动学生背诵课文的积极性,选择自己喜欢的背,变教师要求的被动为学生自己选择的主动。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1、学生选择背诵。 2、指名背。 五、作业 观察天上的云,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写一段话。 (作业的设计,为了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写法,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 【板书设计】 上来了 颜色多快 火烧云变化 形状千姿百态快 下来了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