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大班数学教案超市购物 |
范文 | 大班数学教案超市购物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数学教案超市购物,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数学教案超市购物1活动目标: 1学习5以内的加减运算。 2讲述购物的过程,学习用算式表示。 活动准备:标有价格的商品图片幼儿活动材料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教师谈话引入 1.小朋友你去超市购物过吗?你是根据什么选择商品的?(价格) 2.幼儿个别介绍自己的购物过程。 二、猜猜我们买了什么 1.今天老师带了了一家图片超市,我们一起来学习购物。(出示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师幼儿观察:重点提醒幼儿了解商品的价格。 2.教师购物①:我有5元钱买了2件商品正好花完,你们猜我买了哪2件?幼儿讲述,并说说为什么?教师用算式表示。2+3=51+4=5 3.教师购物②:我有5元钱可我只买了1件物品,可能还剩几元?幼儿讲述,并说说为什么?5—3=25—4=1 三、我来买东西 1.幼儿有5元钱,买2件物品正好花完,请自己选择商品。 2.幼儿讲述购物过程,并用算式表示。 3.你有5元钱,买1件物品用了几元,还剩几元,请自己选择商品。 4幼儿讲述购物过程,并用算式表示。 四、小明去购物 1.今天小明和妈妈一起也去购物,我们一起来帮他完成。 2.教师介绍幼儿活动手册。 3.幼儿分散完成。 大班数学教案超市购物2(一)活动目标 1.体验超市购物的乐趣以及加减法在生活中的运用,积极主动地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活动过程和经验。 2.能运用算式记录购买物品的过程,并清楚地表述自己购物的过程及算式的含义,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 3.运用己有的数学经验解决购物中“一共用去多少钱”或“还剩下多少钱”的问题,学习10以内的加法和10的减法。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有超市购物的经验。 2.物质准备:画有货架和贴有1——9元价格标签的商品图片布置成“超市”场景图,算式记录卡每人一张,笔若干,《操作材料(二)》中的《超市购物》。 (三)活动过程 1.玩“一共需要多少钱”的购物游戏,学习加法。 (1)教师出示“超市”场景图,幼儿观察货架。 教师:超市里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的价格是多少?你是从哪里知道的?每行商品有什么共同用途,每行商品可取什么共同名称?(学习用具、玩具、食品) (2)教师提出购物要求:到超市买两种商品,总价不超过10元,说一说所买的两种商品的价格各是多少,再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 幼儿边看场景图边进行“一共需要多少钱”的购物游戏。 个别幼儿用一句话介绍自己买的两种商品,以及总价。讲述自己购买商品的事情。如买了2元钱的口香糖和3元钱的卷笔刀,一共需要5元钱。 小结:买两种商品,总价不超过10元。有多种组合方法。 (3)幼儿学习用算式记录购买商品的事情。 教师提问:可以用一道什么算式把“买了2元钱的口香糖和3元钱的卷笔刀,一共需要5元钱”的事情记录下来?教师记录幼儿所讲述的算式。 学习讲述算式中数字与符号表示的意义:2+3=5,买了2元钱的口香糖和3元钱的卷笔刀一共需要5元钱。 (4)从2+3=5的算式进行猜测,说一说除了买口香糖和卷笔刀外,5元钱还可以买两样什么商品? 猜一猜老师用5元钱买了哪两种商品。如用5元钱买了一个玩具和一种食物,猜一猜老师买了什么?当幼儿说出多种结果后,告诉幼儿买的食物是冰棍,让幼儿猜另一样玩具是什么? 用以上的方法猜一猜老师用10元钱买了哪两种商品。 (5)幼儿再次进行买商品的活动并学习用加法算式进行记录。 幼儿两两结伴,每人任意买两种商品,先将算式写在算式记录卡上,再互相讲述自己买商品的情况,最后相互检查算式是否正确。 2.玩“还剩多少钱”的购物游戏,学习10的减法。 (1)教师提出购物要求:用10元钱到超市买一种商品,说一说所买的这种商品的价格是多少,算一算买了这种商品后还剩下多少钱。 边看场景图边进行“还剩多少钱”的购物游戏。 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用10元钱购买一种商品的事情。如用10元钱买了3元钱的饼干,还剩下7元钱。 (2)学习用算式记录购买商品的事情。 提问:用一道什么算式可以把“用10元钱买了3元钱的饼干,还剩下7元钱”的事情记录下来?教师记录幼儿所讲述的算式。 学习讲述算式中数字与符号表示的意义:10-3=7,,10元钱买了3元钱的饼干还剩下7元钱。 (3)幼儿再次进行买商品的活动并学习用减法列算式进行记录。 幼儿两两结伴,每人用10元钱任意买一种商品,算一算剩多少钱,先将算式写在算式记录卡上,再互相讲述自己买商品和找零的情况,最后相互检查算式是否正确。 3.进行操作练习,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1)幼儿根据《超市购物》的指导语做练习:帮明明算一算买两样商品需要花多少钱?拿10元钱买一件商品,还应找多少钱? (2)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检查。 大班数学教案超市购物3一、目的: 1、在购物游戏中,学着运用加法计算出老师指定的钱款。 2、提高幼儿的.心算能力和归类能力。 二、准备: 超市环境设置:货架三个:内有各种食物,上有数字标签,分别为1、2、3、4、5、6、7、8、9。幼儿每人一张练习纸、记号笔等,雪花片若干 三、过程: (一)复习10以内数的组成 1、游戏:碰球 2、游戏:猜拳 (二)超市购物 1、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娃娃数学城去做客,我们要准备一些礼物。我们每一位小朋友有10元钱,请小朋友购物时正好把10元钱用完。 2、幼儿购物,老师随机指导。 3、请个别幼儿说说,你买了几样食物,是几元钱的?怎样算的? 4、幼儿之间互相检查是否正确,并加以纠正。 5、把食品按类放回货架。 6、再次购物,并用列式把购物时的计算方法写出。 7、请个别幼儿介绍你是怎样计算的? (三)游戏:计算打比拼 礼物都买好了,请小朋友把礼物都放在小椅子的下面,我们要到数学城做游戏了。 幼儿按座位分成16组 每组按座位号依次抢答老师出的数学计算题,答对的小组得一分,累计多者为胜。 (四)结束整理 请幼儿按货物的种类有序的摆放货物。 大班数学教案超市购物4【活动目标】 1、10以内连加算式的去处方法。 2、听懂游戏规则,并按要求进行记录。 3、愿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1、布置超市的各种道具,带标价的商品图片若干,样币若干。 2、记录纸和笔,幼儿每人一份。 3、请一配班老师协助。 4、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设置情境,导入课题。 师:瞧,超市里有各种各样的物品,你们想去购买吗?那我们一起来玩超市购物的游戏吧! 2、游戏:“超市购物”,10以内的连加运算。 (1)交代游戏玩法。 师:你们每个人有10元钱,只能选择购买三样物品,三样物品的价格合起来不能超过10元。然后要把你选的三样物品图片贴在记录纸上,并列出算式三种物品合起来是多少钱。 (2)幼儿选购物品,教师巡视。 (3)幼儿展示记录结果,学习连加算式方法 ①师:谁愿意先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记录结果呢?请你指着记录纸上的图或算式读给大家听一听,好吗?如,我买了三种物品,胶棒的价格是1元、水彩笔的价格是3元、皮球的价格是6元;我列的算式是1+3+6=()。(教师把几位幼儿的记录纸贴在黑板上,并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边记录纸上相应的位置边读。) ②师:谁发现这些算式与我们之前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呢?(多一个加号和一个数字。)这样连续有两个加号的算式,我们叫连加算式。请大家想一想,这样的连加算式该怎么计算呢?老师来告诉你们,连加算式要分两步来计算:先算出1+3+4,再算出4+6=10,结果就是10、我们怎么知道这样算是对的呢?下面我们来验证一下1下面排1个一元硬币,3下面排3个一元硬币,6下面排6个一元硬币,大家一起数一数共有几元钱?(教师引导幼儿从左到右依次点数硬币。)10元,跟我们刚才计算出来的结果一样吗?(一样)所以连加算式要分两步算,第二步算出的结果就是整个算式的答案了。 ③师:老师知道,很多小朋友都想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记录结果,对吗?那现在请你用刚才老师教你们的方法把答案算出来,然后再和同伴互相交换记录纸,来分享一下,看看同伴选了哪三样物品?他列的算式和算出的答案都对吗?如果不对,请悄悄的告诉他改正,好吗?如果判断不准的可以举手请老师帮忙哦! 3、操作幼儿用书上的练习,巩固10以内的连加运算。 (1)交代题意。 (2)幼儿操作,教师巡视。 (3)幼儿互相检查操作结果,集体验证答案。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始终贯穿“超市购物”这一主线,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在不断的超市购物中认识1角、5角、1元的硬币。从认识硬币到探索1角、5角、1元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再引导幼儿发现多种付钱方法,层层深入。活动过程中充分调动幼儿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