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司马光》教学设计 |
范文 | 《司马光》教学设计(通用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司马光》教学设计(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1教学目标: 1)学习了解司马光临危不慌、砸缸救人的故事,激发学生向司马光学习遇事镇静、机智过人的情感; 2)学习本课10个生字和一些词语,认识“走”(走字底); 3)学习并会用“谁和谁干什么”的句式说话; 4)能根据语言内容读出情感,背诵课文。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投影片、小黑板、投影仪。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今天我们又要学习课文了,先请你们看课题:22.司马光(齐读) 2)(介绍司马光)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个很有名的人物,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生思考: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 2)通过交流,概括出课文讲了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朗读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数数课文有几个小节,标上小节号。 4)用手势告诉老师,课文有几小节?(指名分节读课文) 5)用引读法学习第一小节。 ①从前,有个孩子叫什么? ②什么时候,有个孩子叫什么? 6)在投影片上找出谁是司马光。 三、讲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二小节。 ①指名读课文。(想想:他是谁?) ②比较句子:一天,他和小朋友们在花园里玩。 司马光和小朋友们在花园里玩。 两句话的意思一样吗?为什么课文第二小节要用 “他”而不用“司马光”? ③出示练习。 一个小朋友掉到_______里去了。 学习“掉”(动作演示)“缸”(看图介绍)。 ④小朋友掉到水缸里了,焦急吗?用焦急的语气读一读。 ⑤齐读第一、二小节。 (2)学习第三、四小结。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朗读要求: a.找出小朋友慌了的句子,用“____”划出来,找出小朋友表现的句子,用“------”划出来。 b.看这个练习,想想该怎么填? ________都慌了。司马光_________一块石头,使劲________那口缸,缸_______了。 ②交流从小朋友们慌了的句子中圈出的表示动作的词语。 板书:小朋友们都慌了,叫、喊、跑、找,学习“喊”。(分析字形) 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怎么叫,怎么喊?(试着喊、叫) ③读出小朋友慌了的语气,读第三小节。 ④小朋友们都慌了,如果你在场,你会想什么办法救掉在缸里的小朋友?(简要板书) ⑤司马光怎么做,找出动词,标出“△”。 板书:司马光没有慌 拿起 使劲砸 学习“起”(析字形,动作演示)“砸”(动作演示,书空)“使劲”(找同义词:用力) ⑥用镇定的语气读课文第四小节。 ⑦同桌对读第三、四小节(男女生对读),试着背背。 2)学习第五小节。 ①指名读课文,想想:司马光使劲砸缸,结果怎样? ②交流,学习“流”(看投影片)。 ③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朗读课文第五小节。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评价想法,概括全文 1)四人小组讨论:你们想的方法和司马光的方法,哪种好,为什么? 2)学习课文,你知道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2【课前透视】 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利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但是城乡学生会存在差别,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突出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同时应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多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你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吗?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出示有关课件) (图上画的是花园的一角,有假山和树木。花园里有五个小朋友,他们中的一个正从被砸破的缸里往外爬,其他人有的在一旁看,有的去喊人……其中蹲在缸边、扶着往外爬的孩子的那个小孩子就是司马光 。) 3、回答:这一课写的是司马光的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词 1、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生词。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读着,听对方读得对不对?不对请给以纠正。 4、汇报:指名读字音,如有不对的及时纠正 5、记住字形: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四、讨论(读书交流,理清故事内容。) 1、指名分段读文,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2、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读懂的问题。 五、写字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我会写”中的六个字,发现六个字的规律:左右结构。组织学生讨论在书写中应注意什么? 2、自由练写,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难点字:如“那、都”两字中的“双耳”的写法。 3、书写展示,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把不好写的字多写几遍。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语 二、朗读、理解课文 1、指名读课文,数数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⑴ 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⑵ “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你还知道哪些朝代?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⑴ 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⑵ 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画,请你说说: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 (缸很大,比小孩还要高,缸里装满了水(课件播放) ⑶ 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渎给你的同桌听—听。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⑴ 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⑵ 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什么心情呢?请你仔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刻此时,你的心情如何? ⑶ 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哪些危险呢? ⑷ 你准备怎么读? ⑸ 组内练读后,全班汇报读。 5、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⑴ 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因为这关系到人的性命,大家都很害怕,又毫无办法) ⑵ 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⑶ 小组内练渎。 ⑷ 个别同学展示读。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⑸ 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 (这个办法不好。虽然大人个子高或者能想办法去解救孩子,但是等大人来了,孩子的性命不一定能保住)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⑴ 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遇事不慌,很沉着)试着用这样的语气读读这段。 ⑵ 试着做司马光砸缸时的动作。评议:谁表演得好?为什么? (学生砸缸的动作要十分用力,才能体现是“使劲砸”)为什么司马光要用这么大的力气?小组讨论。(因为这样才能很快地把缸砸破,救出小朋友) ⑶ 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⑷ 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 (司马光的办法最好,因为缸大,水深,水对缸中小朋友威胁最大,如果让水流出来,小朋友不就得救了吗?所以他想到砸缸,并且用力砸,赢得了时间) ⑸ 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遇事不慌、善于动脑筋、 聪明勇敢的孩子) ⑹ 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⑴ 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⑵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8、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方法救出落水的小孩吗? 三、总结全文 天气晴朗,司马光和一大群孩子一起出去玩,路上,有一位孩子提议大伙来玩捉迷藏,输的人要翻跟斗,大家都同意了。 “石头剪子布!” “哇!司马光你输啦!你来抓!” 说完,孩子们一下没了踪影,藏得非常隐秘,只有一个躲在假山后面的孩子在探头探脑地张望,可一不留神,“扑通”一声掉进了缸里。 大家闻声而来,不由得着急了,在那儿议论纷纷,有的说想把水舀干;有的则慌张得不得了,询问是否要叫大人过来。只有司马光镇定自若,只听他大喝一声:“慢!”说着就拿起大石头砸去。他知道,时间紧迫,不能让人离水,就让水离人。一,二…… “等一下!等一下!”村长闻讯赶来对司马光说:“孩子,缸砸不得!这是咱地区的利税大户。”司马光定睛一看,缸上印着“酒”这个字。村长对司马光搬出了“地方保护主义理论”:“虽然是假酒,但咱们得靠它谋生哪,孩子死了不要紧,酒才是最重要的……” 面对这样的场面,如果你是司马光,你该怎么办?的确,这真是现代社会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生命与财产,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3【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登”等7个生字。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插图等方法理解课文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讲故事,感受司马光的优秀品质。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以歌曲《司马光砸缸》激趣,接着介绍故事出处;复习文言警句,为学文做准备。 2、板书课题,指导书写“司”字。 3、交流复姓。 二、读准字音,读出韵味 1、读准字音。 (1)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明确多音字“没”在文中的读音,并学会根据字义选择正确的读音。 2、读出节奏、韵味。 (1)教师范读,强调停顿,做到“声断气连”。学生跟读,读出文章的节奏、韵味。 (2)学生自由练读,体会文章内在的逻辑停顿。 (3)教师指名朗读,相机指导停顿要自然。 三、读懂意思,读出思考 1、方法迁移,自主学习。 (1)学生交流总结理解古诗常用的方法:借助注释理解、借助插图理解。 (2)学生根据学习提示初步理解文言文。 2、合作学习,交流解疑。 (1)学生带着理解或疑问,根据学习提示进行合作学习。 (2)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 (1)群儿戏于庭 ①教师提示,“于”可以理解为在。 ②学生仿说。孩子们还会在庭院里干什么呢?可以怎么说? (2)“瓮”与“缸”。 图片对比区别“瓮”与“缸”。 (3)“跌”与“登” ①学生找出这句话中与足有关的动作词。 ②运用拆字法理解“跌”。“跌”是一个“足”加“失”组成的,那怎么理解它呢?(失足) ③通过字理识记、理解“登”。 ④利用写字歌,指导书写“登”。 ⑤指导朗读,读出当时情况的紧急。 (4)众皆弃去 如果你的朋友遇到危险,你会怎么做?那文中的小朋友离开去干什么了?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解释呢?(大家都被吓坏了,连忙离开跑去找大人帮忙。) 教师小结:理解文言文的时候,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添加自己合理的理解。 (5)光持石击瓮破之 ①情境表演,加深理解。 ②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之”。 4、交流表达,感受人物品质。 落水的孩子获救了,你觉得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四、走近古文,发展语言 1、文白对读,体会文言文特点。 (1)出示古今文章,师生文白对读。 (2)交流、总结文言文的重要特点:言简义丰。 (3)学生朗读无标点、竖排版的课文,深化理解。 2、角色体验,灵活讲故事。 (1)你们能把这个故事讲给爷爷奶奶听吗? (2)如果要把它讲给弟弟妹妹,你会用什么形式讲呢? (3)如果你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的私塾,给讲课的老先生讲这个故事,又该怎样讲呢? 教师提示:给不同的人讲述,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 五、丰满形象,延伸课外 司马光七岁砸瓮;十二岁斩杀巨蟒;二十岁时考中进士,从此便开始步入仕途。后来成为了北宋时候著名的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他主持编纂了著名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如果你想知道更多司马光的故事,可以读一读白话文版本的《宋史·司马光传》。如果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喜欢上了文言文,可以读一读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书中有中两千多个有趣、充满智慧的文言小故事,书中有原文,有注释,相信你们能读懂它们,也会喜欢它们。 六、板书设计 24、司马光文言文 借助注释借助插图 机智勇敢沉着冷静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4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能从课文插图中学习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教学设计: 谈话引入,揭题激趣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2、播放故事,学生思考:故事主要讲的是谁? 3、生回答,师板书:司马光(齐读课题)认读生字“司”。 4、简介司马光。(司马是复姓) 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1、你自己也想试着读一读吗?学生自由、轻声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抽读检查。 3、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司马光生活的年代里我们很久远,课文第一自然段用了一个什么样的词语来表示?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司马光在花园里遇到了什么事? 2、发生了什么危险的事情?谁来把课文的二、三自然段读一读,大家认真听,看他有没有读出危险的感觉。(自己体会读,再指名读) 3、看图说一说:别的小朋友看到小伙伴掉进水缸里是怎么做的?(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句子。)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书上是怎么说的?找一个同学读一读。 比较句子: a、他搬起一块石头。 b、他搬起一块大石头。 c、司马光砸那口缸。 d、司马光使劲砸那口缸。(从这两个句子我们看出来,在句子中加上一些词语就能使句子更具体、清楚、明白。) 4、大家试着做做司马光的动作,体会“举”“砸”。指导朗读。比较“别的小朋友”和“司马光”的不同表现,边读边体会。 5、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你们高兴么?应该怎么读这一段?复习生字 学写生字:(别、到) 1、读字 2、分析 3、观察 4、临摹 5、书写 教学反思: 这节课,教师以学生为主休,设计了抽读生字词,个别朗读自然段,讲故事的活动,激发了课堂气氛。学生在课堂上也能大胆猜想、大胆表现,体现了小学生活泼开朗的个性。 在本堂课中,我感到设计得较好的是引导学生思维循循善诱,学习感知理解课文内容。如:先引导学生学习本堂课的兴趣,再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老师范读。整体感知,认识生字,学生自由读课文,我给学生提出问题:“司马光在这篇课文里遇到一件怎样的事?”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司马光和伙伴在花园里玩……掉进了水缸)我又接着问:其他伙伴遇到这件突发事件,有怎样的表现呢?这时学生根据思路,争先恐后的回答: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有的……只有司马光没有慌,想出了一个很好的方法,举起石头砸缸。)这里为了很好的让学生体会“司马光”当时的心情,让学生学做司马光的动作,加深感知。量后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我再把课文延伸到生活中,如果这件事发生在同学们身边,你们会怎么做呢?让学生说说,再和司马光的方法比较,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在这节课里,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如:不能很好的导入课文,组织教学不够理想。(如:有个别学生不专心听课等。)学生自己读,个别读的机会少,没有把本课的重点词语引导好。如:“一不小心、有的……有的……”这里应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句子,再延伸到生活中,引导学生用身边熟悉的字说说,再让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5【学习目标】 1、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运用加一加、换一换,连字组词的方法,95%的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司、假、缸”等8个生字。 2、通过学生自主观察、教师范写、巡视指导,95%的学生能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别、到、那、都”等6个字。 3、通过同桌互助互查,教师正音,90%的'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90%的学生能够随着课文的叙述感受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的好品质。 【目标分解依据】 1、基于课程标准 目标1、2 识字与写字:小学课程标准指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目标3、4 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的表述: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于教材特点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3、基于学生实际 学生普遍喜欢听故事,文中司马光的行为会深深的感动小朋友,学生会在一种好奇的情感中朗读课文;本课中的生字比较难认,学生会感到有些困难,结合读课文,分析比较字形加以区分和记忆。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 2、指导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第四、五段理解司马光遇事时与别的小朋友反应不同,说明他是个爱动脑筋机智聪明的孩子。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课堂组织字卡游戏及合作学习了解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突破重点。 2、课堂上通过“开火车”的形式检验学生掌握生字的效果,及时查漏补缺。 3、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有利于相互交流、启发、共同提高,从而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运用加一加、换一换,连字组词的方法,95%的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司、假、缸”等8个生字。 2、通过学生自主观察、教师范写、巡视指导,95%的学生能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别、到、那、都”4个字。 3、通过同桌互助互查,教师正音,90%的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活动预案】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师述:今天,我们认识一位古代的伟人,相机出示挂图。他是谁? 2、生回答,师板书:司马光(齐读课题) 3、师简介司马光。(司马光是宋朝的文学家,司马是复姓,光是名。) 设置悬念: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为什么要救人,是怎么救人的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图画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3)标好自然段。 四、识记生字。 1、自由认读生字词。 2、不看拼音,直接认读生字词。 3、看到课后字表里的字,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记住?你有什么好办法? 例如 加一加:别、慌、瞎、救 换一换:虾—吓 破—坡 叫—收 注意词语:使劲、砸破。 多音字:假 4、拿出字卡,做找朋友的游戏 五、指导书写“别、到、那、都”两个生字。 1、自主观察,说一说写好写好这几个字需要注意什么? (1)“别、到”左宽右窄,“那、都”左右宽窄差不多。 (2)右耳朵旁先写横撇弯钩,再写竖。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熟读课文 师:生字娃娃回到课文中,比一比谁读的又准确又流利。 1、同桌合作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也不读错字。 2、点名分自然段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发现错误请你给他指正。 3、用自己的话简单的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总结:同学们真了不起,这节课认会了那么多生字,还读会了课文,了解课这个故事,收获真大! 【作业设计】 1、把课文读给家长听一听 2、抄写生字, 并听写 3、想一想:如果你是司马光,你会用什么方法救那个孩子? 【板书设计】 生字卡片 田字格中的生字 别 到 那 都 【目标达成检测样题】 听写词语 别人 那个 都是 来到 2、教师写字学生注音 司 缸 慌 使 破 救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小老师领读、开火车的形式,复习本课生字。 2、通过学生自主观察、教师范写、巡视指导,95%的学生能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吓、叫”2个字。 3、90%的学生能够随着课文的叙述感受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的好品质。 【教学活动预案】 一、复习生字 1、小老师领读 2、开火车 二、精读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2.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借助图画学习第2句话,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 ①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回答思考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司马光遇事不慌,聪明果敢作好铺垫。 三、学习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1.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讨论:从哪里看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 (3)出示卡片: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4)在学生读文想象后,让学生表演第4段的内容。 (5)小结:别的小朋友心里着急,动作忙乱,司马光表现怎么样呢? 2.第五自然段。 (1)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用笔画出司马光砸缸的动作。 (2)出示卡片: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讨论: ①司马光没有慌,他是怎样做的呢? ②“举起”与“拿起”作比较,“举起”说明什么? ③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④“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4)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①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②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 (5)小结: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可看出他是个遇事不慌、聪明、果敢的孩子。 3.第六自然段。 (1)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得(dé)”的读音。 (2)让学生代得救的小朋友向司马光说一句感谢的话。 四、朗读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五、发散学生思维。 如果你是当时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呢?司马光是砸破水缸救小朋友的,那么你还有什么办法救小朋友呢? 要求:大胆想象。 学生踊跃讲出自己的办法。 六、小结。 学了司马光砸缸救人,我们懂得了遇到紧急事件,要沉着冷静、动脑筋、想办法。 七、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吓、叫 1、自主观察,注意这两个字左窄右宽。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练习书写。 【作业设计】 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书写本课生字。 【板书设计】 20 、司马光 都慌了 别的小朋友—————叫 喊 跑 找 掉进缸里 没慌 得救了 司马光———————举 砸 (几下子) (遇事不慌机智勇敢) 【目标达成检测】 1、抽读课文。 2、听写词语 吓人 大叫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