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醉翁亭记阅读答案 |
范文 | 醉翁亭记阅读答案汇编15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很多时候需要适量地做些阅读题,就有可能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可以给我们提供解题指导和解题思路。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醉翁亭记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醉翁亭记阅读答案1文言文阅读。 醉翁亭记 (宋)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名之者谁( ) (2)野芳发而幽香( ) (3)朝而往,暮而归( ) (4)弈者胜( ) 2、下列加粗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作亭者谁(的人) B、山间之四时也(的) C、行者休于树(从) D、颓然乎其间者(他们,他们的)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之意仅在于山水之间吗?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取名(命名、题名、起名) (2)香花(花) (3)傍晚(黄昏、晚上) (4)下棋 2、C 3、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4、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宴酣之乐、乐人之乐。 或: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与民同乐。(意对即可) 醉翁亭记阅读答案2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范仲淹《岳阳楼记》)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薄暮冥冥 ( ) ②多会于此 ( ) ③春和景明 ( ) ④不以物喜 (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小题3】上面两段文字都写到了景物的变化,作者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的用意?(2分) 【小题4】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4分) 答案 【小题1】①迫近 ②在,到 ③日光 ④因,因为 【小题2】①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都在洞庭湖之中。②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散去,云聚拢过来,山里就昏暗了。 【小题3】范仲淹以岳阳楼的气象万千引发迁客骚人的种种览物之情,欧阳修通过一天之间和一年之间的景色变化引出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的观点。 【小题4】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们立足于个人的得失和荣辱,因而他们的种种览物之情均以景物的不同而异。欧阳修的立足点是民,他与民同乐,把百姓的乐当作自己的乐,把百姓的安居乐业作为自己的理想。这就是他们的根本区别。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文言词语解释提醒一般立意于考查重点实词词义、一词多义现象、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五种文言知识。特别是重点实词词义和一词多义现象是此类题型考察的重点。近几年也出现了对虚词的解释。中考文言文往往从课内出题,所以,题目前面的选文,实际上是良好的提示,学生不仅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对词语的语境义进行筛选,而且,还可以通过熟悉的文章直接回忆起词语的意义,这样问题的难度实际上已经降低了。本题只要认真复习就可以确切解答。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文言文翻译的题型。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再有考生要特别留意。平时多读一些文言文短文,可以积累语感。小题(1)翻译时要注意胜状一的解释;小题(2)翻译时注意霏暝的解释。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只要能读懂文章就能将此题答出,因为文章的内容中已经包含了此题的答案。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这两句议论性的句子就是作者的用意。 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小题4】 试题分析:因为这是课内的文言文比较阅读,日常学习中也做了大量的训练,考生不会再此题上费什么功夫。此题的关键是要审清题,不要受平日训练中对欧阳修和范仲淹两人情感分析的影响,要审清这个题比较的情感是: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醉翁亭记阅读答案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 (1)野芳发而幽香 发:______________ (2)山肴野蔌 蔌:______________ (3)杂然而前陈者 陈:______________ (4)觥筹交错 觥: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加粗的“而”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A、云归而岩穴暝 B、学而时习之 C、泉香而酒洌 D、野芳发而幽香 4.联系全文看,对作者在这个片段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山水之乐 B、与民同乐 C、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D、“醉”与“乐”的和谐统一 参考答案: 1.(1)开放 (2)菜蔬 (3)陈:陈列,摆开 (4)觥:酒杯 2.①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了,云聚拢来,山里就昏暗了。 ②容颜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3.C 4.B 醉翁亭记阅读答案4一、回答问题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足原文。 2.《醉翁亭记》的作者是我国_____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________。 3.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描写“山间四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归纳第②自然段的段意。 5.第③自然段可分为四层,分别用三个字概括层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核心为________。 二、明察秋毫 《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醉翁亭记》阅读理解答案: 一、1.①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晦明变化者 山间之朝暮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 行者休于树 前者呼 后者应 伛偻提携 往来而不绝者 滁人游也 2.宋 欧阳修 3.(1)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 (2)太守之乐其乐 4.写山间早晚和四季的景色及其带给游人的无穷乐趣。 5.滁人游 太守宴 众宾欢 太守醉 太守醉 二、相同的是:他们都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境界。《岳阳楼记》中的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抒发了与山水同乐的思想感情。 不同的是:《岳阳楼记》的作者“不以己悲”,以此规劝友人并勉励自己,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而《醉翁亭记》的作者含有寄情山水来排遣谪居苦闷的情怀。 醉翁亭记阅读答案5阅读《醉翁亭记》,完成第问题。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本文的作者 __________是_________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字的意思。 (1)云归而岩穴暝 暝:________________ (2)弈者胜 弈: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四时之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5. 作者在第三段向我们展示了哪几幅画面?请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你认为本段的核心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有成语一直沿用至今,请找出来一两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四段写了什么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之意仅在于山水之间吗?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欧阳修 ;北宋(宋) 2.(1)暝:昏暗 (2)弈:下棋 3.(1)译文:早晨到这里游玩,傍晚回去,欣赏四季不同的景色,乐趣是无穷尽的啊 (2)译文: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4.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5.“略”。(意对即可) 6.“略”。 7.“略”。(意对即可) 8.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宴酣之乐、乐人之乐。 或: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与民同乐。(意对即可) 醉翁亭记阅读答案6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美丽,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行走了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而下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老僧智仙。给它起名字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名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的。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散去,云聚拢过来,山里就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间早晚的景象。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看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面低落下去,石头裸露出来,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那乐趣也是没有穷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老小小,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游山啊。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香甜,酒水清澈,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这是太守在举行酒宴。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落到山顶,人的影子散乱一地。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随着。树林茂密阴蔽,鸟儿到处鸣叫,那是因为是游人离开后鸟儿们在快乐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宾客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 小题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标四处)(2分) 小题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⑵名之者谁?() ⑶行者休于树() ⑷觥筹交错() 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⑵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小题4: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 ⑴叙述“醉翁”雅号由来的句子是 。 ⑵描写春夏之景的句子是 小题5:文中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呢?请简要回答。(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小题2:⑴像鸟张开了翅膀一样⑵取名(命名)⑶在⑷酒杯 小题3:⑴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⑵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的 小题4:(1)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小题5: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其乐也(乐人之乐、与民同乐) 醉翁亭记阅读答案7醉翁亭记(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2) 醉翁之意不在酒( ) (3) 野芳发而幽香( ) (4) 山肴野蔌( )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中,依次抓住春夏秋冬的“香”“繁”“洁”“落”四个典型情景来写四季变幻之美,情状俱到,精确而熨帖。 B.第③段写宴饮之乐,却别有情致地从捕鱼酿酒写起,既夸耀滁地的富足,也表明野餐的有趣。 C.选文围绕“乐”,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D.选文巧用诗的语言表达形式,全用对句,句式整齐,音节铿锵,读来声声清朗,极具音乐的节奏美。 4.欧阳修虽被贬滁州,却能够与民同游且“乐其乐也”。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从中得到哪些人生启示。 参考答案 1(1) 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 (2) 情趣 (3) 开放 (4) 菜蔬的总称 2(1) 游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 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3.D 4.略 醉翁亭记阅读答案8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乌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茂盛的样子 B.野芳发而幽香 芳:花的香味 C.非丝非竹 竹:管乐器 D.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从:跟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欲信大义于天下 B. 而年又最高 而其主不能守 C. 名之者谁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D.醒能述以文者 不以物喜 3.第1卷文言文中太守在为官为政方面,除了与民同乐之外,还有哪些值得称赞的 地方?(答题时用自己的语言与摘录原句相结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第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山行六七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3分)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3分)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答题。(5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小令就是一幅绝妙的图画,这幅图画最显著的表现手法是:(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小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芳:香花。 . 2.A.(A,皆介词,表地点,译为在;B.连词,表递进,译为而且/连词,表转 折,译为但是; C.代词,代醉翁亭,译为它/结构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D.介词,表示工具、方式,译为用/介词,表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译为因、因为) 3.(3分)为官不奢靡。表现在:临溪而渔、酿泉为酒、山肴野蔌、非丝非竹。为政民和乐。表现在:负者歌于途;前呼后应,扶老携幼,游山的人络绎不绝。温饱问题解决后,才有如此游兴。可见治理有方。 (不奢靡、民和乐,答出其中一个方面,并在文中找出依据,即可得3分) 4.(6分)(1)沿着山路走六七里,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沿着山路从各1分,译出判断句式1分,共3分) (2)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欣赏领会在寄托在各1分,共3分) 5.(5分)(1)映衬,以景衬人(背景与主体相映衬)。或:寓情于景,以悲景写悲情。(2分) (2)在外游子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或:在外游子的客愁与乡思。(3分) 醉翁亭记阅读答案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节选)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大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往,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 (1)环滁皆山也环:______________ (2)醉翁之意不在酒意:______________ (3)野芳发而幽香 芳:______________ (4)佳木秀而繁阴 秀: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山间之朝暮也”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何陋之有 B、辍耕之垄上 C、邻人京城氏之孀妻 D、渔人甚异之 4、选文第①段在总写滁州山景后,由远及近依次写了“西南诸峰”“____________”“___________”“醉翁亭”等景物。 5、概括选文第②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欧阳公记①成,远近争传……凡商贾②来,亦多求其本,所遇关征③,以赠官,可以免税。 注:①[记]指《醉翁亨记》。②[商贾]商人。③[关征]查税征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环绕(2)情趣(3)花(4)植物开花结果。这里有繁荣滋长的意思。 2、给它取名字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称呼来命名的。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 3、C 4、琅琊(山) 酿泉 5、描写山间的朝暮变化、四季不同景色。 6、《醉翁亭记》在当时备受人们的推崇,反映其艺术价值高、影响大。 醉翁亭记阅读答案10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醉翁亭记》(节选)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岳阳楼记》(节选)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云归而岩穴暝 暝: (2)野芳发而幽香 芳: (3)而或长烟一空 一: (4)把酒临风 把: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3).分别概括这两段文字中景物描写的内容。(4分) 《醉翁亭记》(节选): 《岳阳楼记》(节选): (4).依据选文,填写下表。(3分) 篇目 写人的活动的语句 相同的内心感受 《醉翁亭记》(节选) 《岳阳楼记》(节选) 【答案(1)(1)幽暗,昏暗 (2)花 (3)全 (4)执,拿 (2)(1)这或明或暗、变化不定的,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的景象。 (2)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 (3)分别概括这两段文字中景物描写的内容。 (1)主要描写了琅琊山早晚和四季景色的变化。 (2)主要描写了洞庭湖春和景明之时的美丽景象。 (4) 写人的活动的语句:《醉翁亭记》:朝而往,暮而归。 《岳阳楼记》:登斯楼也;把酒临风。 相同的内心感受:快乐(或高兴)。 醉翁亭记阅读答案11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3、解释选文中加点的字词。(2分)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渔: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 陈: 14、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15、选段结尾说太守醉也,这既是酒醉,也是心醉。联系选段文意,请你说说太守 心醉的原因是什么。(2分) 16、这篇文章中有一句话,常用来比喻表面上是这样,而实际上是那样的做法。请你写出这句话。(1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賦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7、解释词中加点的词语。(2分)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参考答案] 13、渔:捕(钓)鱼。 陈:摆放(陈列)。 14、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15、滁人游(看到滁州百姓快乐出游),太守宴(品尝到丰盛的山野盛宴),众宾欢(感受到随行宾客的尽情欢乐)。(或 答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亦可。任意答出其中两点,即计满分) 16、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17、指收复中原(或统一山河)。 醉翁亭记阅读答案12【古文阅读】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乙)太夫人①姓郑氏,考讳德仪,世为江南名族。太夫人初封福昌县太君,进封乐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自其家少微②时,治其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曰:“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节选自欧阳修《太夫人教子》) 注:①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②少微:微贱。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含义。(4分) ①名之者谁名: 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 ③吾儿不能苟合于世苟: ④浯处之有素矣 素: 1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醉翁之意不在酒 乃记之而去(小石谭记》) B.在乎山水之间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C.自其家少微时 其真无马邪{《马说》 D.治其家以俭约 能以径寸之木(《核舟记》) 13.选出面波浪线句子朗读时停顿更恰当的一项(只填序号)(1分) ①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 ②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4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阅读答案: 11.(1)取名,命名 (2)寄托 (3)苟且 (4)平时 12.D 13.② 14.(1)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似的亭子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 (2)你能安乐对待,我也能安乐对待啊。 醉翁亭记阅读答案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子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日:“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邪?(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词。 (1)太守归而宾客从也_____________ (2)余至扶风之明年_____________ (3)既而弥月不雨__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喜雨亭记》突出表现出苏轼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这与欧阳修《醉翁亭记》的主旨______________有共通之处。 4.甲、乙两文中画线句子句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的表达效果是怎样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跟从,随从(2)第二年(3)下雨 2.(1)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2)忧愁的人因此欢乐,生病的人因此痊愈,我的亭子正好建成。 3.关心人民疾苦 与民同乐 4.骈散结合,句式整齐而有变化,并在句末多用“也”字;富有节奏感和回环美。 醉翁亭记阅读答案14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4分) ①造( )饮辄尽,期在必醉。 ②颇示( )己志 ③泻出于( )两峰之间者 ④有亭翼然( )临于泉上者 9.翻译句子。(4分) ①因以为号焉。 ②故自号曰醉翁也。 10.两文分别写五柳先生和醉翁的饮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4分) 参考答案: 8. 答案:①往,到;②显示,显露;③从;④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评分:答对一个词语解释得1分,共4分。 9. 答案:①就以此为号;②所以给自己取了个号叫醉翁 评分:翻译准确一句得2分,共4分。 10. 答案:(五柳先生)在饮酒中自得其乐,并忘却荣辱得失;(醉翁)借酒助山水游乐之兴。 评分:答出一点得2分,共4分。 醉翁亭记阅读答案15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茂盛的样子. B.野芳发而幽香芳:芳香C.山肴野蔌蔌:菜蔬D.弈者胜弈:下棋 小题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小题3、作者到底在“乐”些什么呢?请结合文中的语句说说你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边的,是醉翁亭啊。 小题3、作者的“乐”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山水之乐”,并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二是“宴酣之乐”,近取“山肴野蔌”,佐酒“非丝非竹”,众人“起坐而喧哗”,太守“颓然乎其间”;三是乐“人之乐”,故作文以叙其事。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