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
范文 |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范文汇编七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篇1一、 说教材 沈括是宋朝著名的科学家,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少年沈括由两句诗的内容引发思考:为什么自家院子里的桃花枯萎了,山里的桃花才刚盛开?通过上山观察终于明白了桃花迟开的原因是山上的地势高,温度低。本课集常识性与人文性为一体,“桃花迟开的原因”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课外知识,沈括善于观察思考,勇于探索的好习惯是值得学生学习的,也是平时学生们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二、 说目标 1、 认知目标: (1) 学习本课“沈、芳、寺、凋、院、枯、萎、约、袄、原”这十个生字,积累词语“芳菲、枯萎、盛开、七嘴八舌”。 (2) 通过课文内容学习,知道山里桃花迟开的原因是地势高,温度低。 2、 技能目标:能有感情朗读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并积累这些句子,在此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复述相关内容。 3、 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要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好习惯。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中的“三维概念”。一维是知识技能,二维是过程方法,三维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最重要的学习目标。所以我这节课我就是想通过课文内容学习,引导学生懂得山里桃花迟开的原因。让学生感悟到要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好习惯。这里要强调的是本节课三维目标的定位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考虑到了原有的学习基础,考虑到了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到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目标的落实强调整体性,是强调在整体的课文学习过程中去落实三维目标,而非割裂地机械完成。整个内容都是围绕学生在比较中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三里的桃花开得迟?”展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三、 说教学环节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谈谈我这节课对目标的落实和重点难点的突破。 (一) 导入激趣 破题生疑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兴趣”又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也就能成功一半了。所以我非常注重“导入”这一重要的开端。开始我先出示图片,并板书:桃花开 。然后问学生:“桃花几月开?”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不难回答出桃花是三月开的。我请学生寻找课文中和他们讲述的不一样的地方。学生找到诗句,我出示内容,让学生读诗句,读译文。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同时感受到了不同,在比较的过程中发现了矛盾 ,教师揭示课题,学生很自然地在矛盾中产生并提出了问题:“为什么山里的桃花开得迟?”这里问题的产生非老师代替他们提出,而是学生在比较中感悟到的。这样的设计做到了“以学生为本”。在这个环节中,我根据语言环境,进行了重点生字的识字教学。如,在读到古诗的时候,讲到沈括这个人物,我出示沈括的图片介绍,让学生在了解沈括的同时记住“沈”并知道这个字的读音是前鼻音。又如“凋谢”的“凋”字,我让学生用熟字加部首的方法来记住,并找找“凋谢”在文中的反义词,在学生字的同时理解了词语的意思,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字词教学。 (二)、带疑深入 研究学习 这一环节是突破重点的环节,我主要通过填空的形式(出示媒体)把整个环节的内容贯穿在一起。在这里我先让学生读读课文,找找沈括当时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在有感情的朗读之后,再让学生找到山里桃花开的情景。沈括怎么知道山里的桃花会开得正茂盛呢?完成填空。完成的是填空,训练的是朗读,感悟的是观察、思考、探索的过程。最后,让学生找找山上山下的不同,沈括正是从这些不同现象的比较中明白了山里桃花迟开的原因。 二年级的学生还不能连贯地表达完整的意思,这个填空形式是老师给学生一个扶手,让学生能找到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并且积累这些语言文字,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在这里我非常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是对文本的体验,是语言积累的重点,是复述课文主要内容的扶手和依据。例如,最后一句:沈括一下子明白了的内容,是山里桃花迟开的原因,是认知目标中的重点,这样的内容不仅要会读,还要会背,还要化为自己的语言讲出来。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根据填空内容的层层深入,我随即板书。 (三)、积累运用 感悟生情 学生在层层深入的语言训练之后,我又让他们进行角色的迁移,让他们做沈括,看着投影来说说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经过。并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这是前面一个环节基础上的升华,是调动学生自身积累的知识对教材进行了再创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有了前面反复朗读甚至背诵为铺垫,复述主要内容对学生而言就不是困难的事情了。 下面是对学生进行第二次的角色迁移:如果你是妈妈,你听了沈括说的话,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妈妈对沈括说的话,就是情感目标中的内容,也是本节课教师希望学生知道的人生的真谛。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自己感悟,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其效果远远超过教师来告诉他。 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牢牢抓住四个字:趣 疑 练 悟。学生在学习的初始,因为兴趣而读古诗,因为兴趣而产生疑问,产生了疑问就要解决,通过解疑促进了语言训练,在语言训练中悟出了感情。这四步不是孤立的,是紧密相连,步步推进,环环相口的。 最后的课外拓展,教师布置了这样的内容:说说对生活中的哪些现象充满好奇想知道答案的,课堂内不能解决的,自己想办法去找到答案。这样就让学生将疑问延伸到了课外,同时也将课堂上学生自己感悟的象沈括那样“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学习习惯延伸到了课外,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中国有句古话:授之鱼,不如授之渔。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因为这才是让他们授用一生的。所以我立足于课堂,将眼光延伸到了课堂以外更远的地方。在“授之渔”的教学道路上,不断探索!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篇2【说教材】 《大禹治水》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5课,文章主要写了大禹治水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大禹的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崇高品质。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段写:洪水的危害。第二段写:大禹怎样治水的。第三段写: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第四段写:大禹制服了洪水,成了代代相传的英雄。 【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针对二年级学生特点,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如下: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力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会读、会写本课的10个生字,认识两个多音字,认识1个偏旁。 3、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第一课时特点,我确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初步感受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 【说学情】 古代传说是学生感兴趣的,但其中的英雄形象很难在学生心中树立,这是时代的局限。为此,我力求在第一课时就让“大禹”的伟大形象在学生心中确立,怎么办呢?利用多媒体,要学生从一开始就牢记“大禹”的名字,并用书上的插图作为幻灯片的背景,让大禹的形象深入学生的内心。 【说教学方法】 在教学本课时,试图使用如下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竞赛法等等。总之,想让学生在轻松、竞争的氛围中学习新知,陶冶情操。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禹的图片)这是谁?告诉你们,他是我国古代一位英雄的名字,(板书“大禹”)通过预习,你知道他做过什么?(板书“治水”) 2、齐读课题,你想了解什么?可以同桌交流。(相机板书:为什么?怎样?结果?) 意图:用图像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自然结题。学会质疑是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力争做到:学生想了解的正是老师要教授的。 二、初读课文 (一)自读课文 要求:认真拼读生字,把课文多读几遍,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意图:学生有疑问后会迫不及待地想找到答案,这时,让他们自己读书,满足了这种需要,同时,自渎课文也是在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消灭“拦路虎” 1、看书上的字,一齐拼读。 2、出示生字卡片,小老师领读。 3、一口喊出这个字。(齐读、开火车读) 意图:学习生字可以灵活机动,有学生齐读,有指名读,有开火车读还有小老师领读,形式丰富,学生感兴趣,学起来不枯燥,自然效果佳。 三、读书比拼 1、师生大擂台(分别读一句。) 2、下面,老师来做裁判,我们来一场男生女生大比拼,看看我们班的女生读书棒,还是男生读的强。 意图:采用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试较量中做到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四、解决问题 现在,黑板上的问题你弄明白了吗?课文中就有答案,找一找,并用“——”画出相关的句子。 意图:学生的质疑不是形式,此环节要学生在文中找答案,既读了书,又学会了整理答案的能力。 五、做操写字 看着这些字你想提醒别人注意什么?(相机写出这几个字) 意图:学生并不喜欢写字,在动笔前让学生动起来,做做写字操,活动了手指也调动了学生写字的积极性。在描红写字时提醒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展示学生的作业,鼓励其他学生继续写好字。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篇3一、说教材 《活化石》是二年级上册第八组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教材是以爱科学为专题编排的。本课用较为浅显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了三种古生物: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的银杏树,我们的国宝大熊猫,还有稀有鱼种中华鲟。 根据课标和学段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和课后练习,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过程与方法:在读书过程中,注重教给学生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在读中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了解一些活化石的知识,有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说教法和学法 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新课标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本课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巧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融入文本,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深切的情感体验。 2、朗读感悟法。“阅读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多种形式、反复朗读,以读促思,读中感悟,从而加深理解体验,获得情感的熏陶。 3、体验教学法。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活化石的趣味性,激发学生保护稀有动物的兴趣。 三、说学法 因为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充满着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和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因此,我把“自主发现”法、“合作探究”法这两种学习方法引入课堂,为学生铺设体验成功的平台。鼓励他们自主学习、思考,大胆质疑,在合作探究中共同进步。 本课的教学准备,需要多媒体课件和生字词卡片,课时安排:2课时。 下面我重点介绍第一课时的设计思路。 四、说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激趣导入: 1.出示课件,向学生介绍一点古代生物的知识,然后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鲜活而精彩的画面能激发小学生的兴趣,感受神奇,产生向往之情。) 2.板书:化石。你见过化石吗?在哪里见过?它是什么样子的?(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用语言的形式把看到的画面表达出来。师尊重他们的个体感受,并鼓励指导他们说较完整准确的话,激发其说话热情。) 3.板书:活。化石怎么是活的呢?同学们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带着问题读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小组内互相帮助解决。 (自主识字与小组合作的形式相结合,能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学习效率。) 2、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自读、评议、指读、齐读、开火车读、小组赛读,做猜字游戏等多种形式学习生字。 3、交流识字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从而把枯燥的识字变成有趣的识字活动,扎实有效的进行识字教学,切实落实识字教学作为低年级语文教学重点的学习目标。 (三)、细读感悟,读中悟趣: 1、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种活化石? 学生自由汇报,师相机板书: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 2、你最喜欢哪种活化石,把有关的段落多读几遍。 3、重点指导第二段“银杏树“: ①自由朗读,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 ②教师相机板书:珍贵小扇子长得慢 教师抓住银杏树的特点,指导学生朗读。采用自由读,指名读,评价读,教师范读等不同读书方式,渗透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教师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银杏树,帮助学生读好课文。 3、剩下的两个自然段,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选择小组喜欢的小节用不同的方式朗读,可以齐读、男女生分读、表演朗读等多种汇报形式。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始终把握阅读教学以“读”为本的特点,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6、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激发学生保护稀有动物的意识) (四)、拓展延伸: 请小朋友们把课前收集的有关活化石的资料,来和同学们交流。 (现代信息社会,学生会利用网络资源,是他们今后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本领。这一环节的设计,激励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学习,激发他们爱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总之,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力图体现以下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篇4说教学内容: 本课是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三篇讲读课文。小柳树和小枣树各有长短,怎样看待每个人的长与短,是课文的立意所在。课文借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小柳树因自己长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枣树;而小枣树不因自己长得没有小柳树好看而泄气,也不因自己能借又大又红的枣子而自大,相反还夸奖小柳树。 说教学目标: 1、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2、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说教学重点、难点: 1、有语气的朗读课文。 2、懂得怎样看待别人的长处和短处。 说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入 1、出示图片:图上画的是什么? 板书:小柳树和小枣树说说两种树的特点。 2 、今天小柳树和小枣树一起来到了这里,成为我故事当中的小主人公。我现在就来读读课文,看看学完课文后你喜欢小柳树还是小枣树? 【创设情境使学生有兴趣读】 二、朗读质疑 1、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2、比赛读课文。指定段落读,要求:吐字准确、声音宏亮。3、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4、讨论问题。 【锻炼学生能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 三、朗读感悟 1、初读:小柳树和小枣树有什么不一样? 2、再读:用不同符号画出讲小柳树和小枣树外形特点的词句。 3、品读:读勾画的句子,看谁读得好。 4、选读:小柳树和小枣树除了长得不一样以外,还有什么不同?从哪儿看出来的?找出来读一读。 5、赛读:读小柳树和小枣树说的话,体会他俩有什么不一样。 ⑴、当小柳树吐绿、发芽儿、长叶之后,他看着小枣树说了些什么?态度怎样? “喂,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哪!你看我,多漂亮!” “喂,小枣树,你怎么不长叶子呀?你看我,多漂亮!” 小柳树怎样?— 得意、骄傲、不懂礼貌。 ⑵、当小枣树结满枣子,大家在树下品尝枣子的时候,小柳树是怎样想的?读一读。小枣树责怪、取笑他没有?而是在小柳树一再追问下她才开口。读一读小枣树的话。“你虽然不会结枣子,可是一到春天,你就发芽长叶,比我绿得早;到了秋天,你比我落叶晚。再说,你长得也比我快,等你长大了,人们在树阴下乘凉,那有多好啊!” 小枣树怎样?— 宽宏大量,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6、评价读:小柳树前后的表现有什么不一样?说说你的根据。7、分角色朗读全文。 【在品词品句中理解课文,知道小柳树和小枣树不同的生长特点,通过小柳树和小枣树的语言进行朗读,体会它们性格的不同,通过比较明白小柳树前后表现不同。】 四、实践活动 说说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可以自己选择一个同学,说说他的长处。如果自己不清楚自己的短处,可以请别人给你提提醒。 五、课堂总结 1、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吗? 2、小柳树和小枣树各有长短,我们要正确看待每个人的长与短,才能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人。 3、根据这篇课文的内容,你能不能用一组成语来告诫大家?(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找到自己的不足。】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篇5今天我来说一说《黄山奇石》这篇课文。说课的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说教材,第二部分是分析学生,第三部分说教学目标,第四部分说教学设计,第五部分是说教学效果。 一、说教材 《黄山奇石》是部编教材语文二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讲的是闻名天下的黄山风景区有无数奇石,景色神奇,十分有趣。课文围绕着“奇石”具体写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四个景点,根据岩石的形状展开合理的想象,把岩石写得形象、逼真、有趣。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课文最后一段还简单列举了一些奇形怪状的石头,强调黄山的奇石很多、很有趣。 本文语言浅显优美,描述生动形象,是一篇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热爱之情的好教材。 作为小学低段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表现欲望较强,喜欢展示自己。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已经能够自主学习,能够与他人合作学习。但学生对黄山奇石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处于薄弱阶段,对课文理解有一定难度。 因此,根据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本课我设定两课时,课文教学在第二课时。今天说课中的教学过程为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黄山奇石的独特和美丽。。 2、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石的生动有趣,学习你人、比喻的手法的运用。 3、指导书写“闪、狗”2个生字。 4、结合图片想想其他奇石的形貌,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石的生动有趣,学习你人、比喻的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结合图片想想其他奇石的形貌,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说教法 1、情境教学法; 2、问题教学法; 3、延缓评价法; 4、媒体辅助法。 三、说学法指导 1、合作学习,培养团结协作能力; 2、读议结合,感知文中的意象美; 3、入境促说,训练观察能力及口语表达; 4、自由想象,强化感受,发展书面语言。 四、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检查 1、检查生字认读 2、认读词语。 二、品读课文,欣赏“奇石”。品读2~6自然段。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的2~5自然段,用笔画出文中所描写的黄山奇石的名字。 2、边读边想:如果我们全班都去黄山,你会在那快石头前面拍照? 3、品读课文,欣赏“奇石” 1、学习第二段 (1)课文中哪个自然段介绍了仙桃石?翻开书找一找。 (2)谁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仙桃石是什么样子?你从哪儿看出来?(看着图说一说) (3)仙桃石这么大,又在这么高的地方,它是怎么来的呢?加上想象说一说。 (4)指导朗读说的真神奇、真有趣,更有趣的是仙桃正好稳稳当当的放在了石盘里,像招待客人一样。其实这是谁的功劳呀?对,是大自然创造出来的,让我们读出仙桃石的有趣,和对大自然的赞美吧! 2、学习第三段 (1)同学们,刚才老师引导大家抓住仙桃石的样子,加上丰富的想想体会了它的神奇、有趣,那么,课文中是怎么介绍“猴子观海”的呢?(出示图片,指名朗读。) (2)从哪儿体会出“猴子观海”的神奇、有趣? 哪句话写出了猴子的样子?看看图,再从课文中找一找。(出示句子) 哪几个词写出了猴子的动作?请你坐在凳子上学一学。有趣吗?更有趣的是,猴子竟然在干什么?(看云海) 课文中哪个词也讲了黄山高呢?(陡峭) (2)指导朗读 3、学习第四段、第五段 4、齐读第6自然段。 5、回归文题,体会“奇”的意思。 欣赏了这些黄山奇石,你觉得这些奇石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有趣、神奇)题目中“奇”字的意思可以用文中哪一个词来概括?(奇形怪状 三、学习写作方法。 四、仿写奇石 五、关注写字,提高写字习惯。指导写“闪、狗”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这节课我安排学习“陡峭”两个字,它们是一个词语,也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有利于书写指导上的迁移与模仿,能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少说一些,多练一些。 六、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2~5自然段 五、【说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上,我首先首先指导学生学习“仙桃石”,“猴子观海”引导学生用感情朗读、画、抓重点词、动作表演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他们的兴趣很浓,产生的效果也非常好。 但是教学时间没有把握好,前松后紧,教师语言不够精炼,还请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篇6一、说教材 《我是什么》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的教学内容。本课是一篇科学短文,课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态及与人的利弊关系。 二、说目标 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情况,本课教学准备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我设计的教学目标是:(1)学会11个生字,写1个字,体会“落、打、飘”的用法。(2)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雹子和雪;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说重点、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且文中始终不点明“我”就是水,而是通过水的形态变化和与人类关系描写,让读者去猜,因此,我认为文章的重难点是:(1)认字写字,体会“落、打、飘”等词语的用法。(2)引导学生懂得“我”是指水,了解水是怎样变化的;初步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3)适当地进行知识拓展。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低年级阅读教学应把词句训练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主、合作的精神。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三种教法: (1)创设意境法。 让孩子们都来做小水珠,去亲身体验一下它的千变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这节课,我制作了优秀的课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去诱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在课件的辅助下,突破重难点,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鼓励欣赏法。 在小组中、班集体中的点评,主要是鼓励学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羡慕,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学习的信心。 2、学法: ①读中感悟法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朗读,在教学中,采取自读、小组合作读、开火车读、范读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在此基础上,读懂课文。 ②质疑问难法 通过师生互问、学生质疑,引导孩子更进一步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③自由合作探究法 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去朗读,讨论问题,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能增强他们的自主意识,让学生在讨论中得到进步,得到发展。 五、说教学准备 根据本课的教学需要,我搜集素材制作课件并要求学生回家充分预习。 六、说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引入 由教师利用课件直观出示与课文有关的四则谜语,巧设悬念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强烈愿望。接着让学生说说通过这些谜底发现了什么。学生有可能讲,都是一种自然现象,或都跟水有关等。趁势让学生初读课文。我之所以设计这样的导入,是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猜谜是他们非常喜欢的活动,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低年级识字是教学的重点。初读课文前我要求学生自己给自己提要求,通过学生自己给自己提读书要求,明确初读目标,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再用课件直观地出示所要认的11个生字,让学生个体展示读,生生挑战读、生生互评、师生互评。通过自读、评价读、挑战读,激发情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轻松达到读准字音,突出重难点字音的目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用好办法记住生字,其中尽可能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如联系法、形声法、加减法等。因为,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三)细读、品读课文 认字环节结束后,选一小组学生开火车读课文,其余学生想想“我是什么?”,读后回答,课件点出一滴小水珠,问“谁愿意做小水珠”,可能会出现很多学生都想读的情况,那正好设定情境:大家都是小水珠,自己小声读课文。说出小水珠可以变成什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点出相应图片,为了后面的排序做铺垫。(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正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第一自然段,小组内用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一自然段,再指名小组读后,课件出示太阳晒,水变成汽的图。直观得让学生认识到“遇热水会蒸发”。水还会变成云,课件出示相关语句和图片,指导朗读,让学生质疑,学生可能问“我什么时候穿白衣,什么时候穿黑衣,什么时候穿红袍?”小组展示读第二自然段,课件出示填空,体会比较“落、打、飘”的不同用法,进行词句训练。(我这里所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学生通过体会比较不仅积累了语言,还体会到了用词的准确。)学完一、二自然段后,课件出示“水珠、汽、云、雨、雹子、雪”图片,学生排序,通过这一环节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教师范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让学生闭眼想象后,课件出示①平静的池水;②缓缓流淌的小溪;③奔腾的江河;④波涛汹涌的大海;广阔无垠的大海。指导朗读、指名读、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环节使用课件充分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并通过多次不同层次地读,让学生自己接触语言材料,用他们自己对课文的感悟取代教师的讲解和分析。第四自然段主要让学生自学,并通过课件引导学生理解文章,适当进行知识拓展。如课件出示灌溉农田的情景,水电站,洪水暴发的情景和拦河坝。 (四)写字 正如同识字教学一样,写字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同样重要。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察要写的字,让学生说说自己认为哪个字最难写,学生可能会说“黑”或“器”,让学生说说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再由教师范写,学生点评,在书上写好这个字,然后在剩的字中再选一个写,先自己仔细观察,再写。整个写字过程学生自主观察生字的特点,找出写好生字的关键所在,由学生自己来认识如何写好字,取代老师一笔一画地分析。 (五)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将课后泡泡中的题目作为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通过作业的形式,使语文学习联系生活实际,巩固所学知识,训练学生动脑动手。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篇7我今天要讲的课文是二年级语文上册的《一分钟》 一、说教材: 《一分钟》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了元元因为早上多睡了一分钟,却迟到了20分钟故事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二、说学情: 我面对的是一年级的孩子,由于学生小,时间观念不强,对如何珍惜时间缺乏感性认识但考虑到部分学生可能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有过相似的情感体验,所以理解本文难度不大 三、设计理念: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二年级小学生要达到这个理想目标,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的引导更为重要教学中,我们要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验一分钟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珍惜时间,牢牢把握每一分钟,做一个惜时的孩子 四、说教法: 教学时要创设情境,在读中感悟,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自主地读、说,体会元元的焦急与后悔;在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 五、说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新课 1、同学们,看老师这儿:1 =20,你觉得这个算式正确吗? 2、板书课题《一分钟》,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将生字词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学生再次拼读 3、去拼音读一读 4、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5、做猜字游戏 (三)、再读课文,感悟时间的宝贵 1、课件范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元元听到零声后,开始是怎样想的? 大家找出来读一读 3、 事情的结果呢?指名读李老师的话 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模仿教师的语气,朗读“元元,今天你迟到了20分钟”,可读出不同的语气 元元迟到了半节课,你能想象一下元元是怎样走进教室的吗?这时他的心情怎样呢?(后悔) 4、师:元元明明才多睡了一分钟,怎么就迟到了20分钟呢?找一找这20分钟是怎么来的 (四)、小结 在元元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五)、拓展延伸 1、将课文内容演一演 2、摘抄惜时的名言警句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