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数学教案 |
范文 |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范文合集10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教案 篇1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 二年上册数学 第二单元第三课时:做家务(2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经历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会学习乘法口诀的学习过程与方法。 2.知道2的乘法口诀的含义,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视步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重点:编制并掌握2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探索记忆2的乘法口诀的方法。 教学准备:挂图乘法口诀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在家里会做家务吗?谁来介绍一下你常做哪些家务活呢?板书课题:做家务 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到小明家做客,看看小明在家里做些什么。 (出示挂图)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看一看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说,再汇报。) 2、摆一摆 师:请同学们看看小明是怎样摆筷子的呢?(一双一双地摆)你们能帮助小明把其余的筷子摆好吗? 请每位同学用小棒代替筷子摆一摆。想一想:共要摆几次。(9次)要求边摆边说:一双筷子有2根,2双筷子有4根…… 根据摆的过程,批数填写在表格中。 组织全班汇报。 3、试一试 (1)根据表格写乘法算式。 师:1双筷子2根也就是几个2?(1个2),那么1个2是2,用乘法算式表示,你们会吗?(同桌交流、汇报。老师板书:1×2=2。) (2)、请同学们根据表格列式乘法算式,然后和同桌交流,全班汇报。 (3)、根据5的乘法口诀编制2的乘法口诀 (4)、整理2的乘法口诀。同桌交流怎样记口诀。 (三) 教学效果测评 1、对口令游戏。 (1)、教师说一句口诀,生说出两道乘法算式。 (2)、同桌之间互相对口令,一人说口诀,一人说算式。 2、用1、2、3、4、5、6、7、8、9分别跟2相乘,得数画上圈。 3、口算练习,看谁做得又对又快。集体评讲。 4、每人2只手,4人几只手?一只手5个手指,8只手几个手指?独立完成,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四)、拓展练习 出示教材第17页,“数学故事”,引导学生认真看图,小组内说一说故事。想一想:淘气买书用了多少钱?售货员多少钱呢?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2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班级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学习,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学会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认识了圆柱、球、长方体、正方体这些立体图形,认识了人民币,认识了乘法并且掌握了1-6的乘法口诀,并学会了一些简单的统计方法。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课堂学习方式,有小部分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课后认真练习巩固的良好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养成了上课认真听讲,注意倾听他人发言,遇到不懂得地方及时向老师和其他同学请教,会通过独立思考、同桌讨论、小组交流解决学习中的难题。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较好,能独立思考问题,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读书、写字姿势正确。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自学能力、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分析 实验或教研主题 各单元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一、 认识除法 目的: 1、让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初步体会除法和乘法的联系;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能够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 重点:让学生在平均分的过程中,体会和了解除法的含义。 二、 口诀求商 目的: 1、让学生参与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活动,比较熟练的运用2-6的乘法口诀口算有关除 法; 2、使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可运用除法含义解决的简单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数 学意识;能运用除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能有条理地思考,提高 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认图形 目的: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通过对图形的折、剪、拼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 重点: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四、 加和减 目的: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能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五、 位置与方向 目的: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 2、使学生能区分东、南、西、北的方位,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位,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位确定其他的三个方位。 3、使学生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知道平面图是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绘制,并能在平面图上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和行走路线。 六、 量长度 目的: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会画线段和量线段的长度; 2、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的重要性;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4、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会恰当地选用长度单位,发展空间观念。 七、 乘和除(一) 目的: 1、使学生经历推导7、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7、8的乘法口诀合用相应的口诀求商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应用口诀过程中熟记7、8的乘法口诀; 2、使学生初步学会乘法和除法竖式的写法,会列竖式计算表内乘、除法; 3、使学生联系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学会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实际问题,并能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出简单的解释,体会数学问题的现实意义。 八、 时、分、秒 目的: 1、让学生在观察钟面的过程中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并能说出钟面上指示的时刻; 2、让学生经历1时、1分、1秒的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遵守时间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重点:认识几时几分。 难点:接近整时的时刻认识。 九、 乘和除(二) 目的: 1、使学生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9的乘法口诀和用这些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让学生在整理乘法口诀表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在应用1-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中,熟记这些乘法口诀,学会计算表内乘、除法范围内的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十、 观察物体 目的: 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所看到的形状正确的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十一、统计与可能性 目的: 1、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简单过程,认识方块统计图,并能用方块统计图(涂色)来表示统计的数据; 2、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3、使学生在统计过程中培养统计意识,能用方块统计图表示问题的解决,能根据统计图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十二、期末复习 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除法的含义、7-9的乘法口诀,时、分、秒的认识等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基础知识; 2、通过复习,使学生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7-9的乘法口诀以及用乘法口诀求商等计算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在计算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要求;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常见的平面图形、量长度、观察物体和确定位置等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4、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增强数学意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教 学 措 施 1、对于“认识除法”和“口诀求商”的教学:提供现实的数学活动素材;给予广阔的自主探索空间;组织多样的讨论交流活动;赋予数学的深层思考机会。 2、对于“加和减”的教学:在现实的情境中引入规则的学习;在主动的实践操作中发现规则;在多样化的算法比较中提升规则;在认知结构的构建中完善规则。 3、对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认图形”的基本手段是折、减、拼;利用图形进行直观思考是“观察物体”的核心环节;理解量的实际意义是“量长度”的重要前提;描述和交流是“位置与方向”的有效方法。 小学数学教案 篇3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在比较中完善和强化对面积含义的认识。 2. 使学生在比较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中,能主动探索多样的方法,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 借助直观,领悟新知 师:(出示中国地图)今年暑假老师准备去四川旅游,谁能帮我在地图上找到四川省?我们属哪个省?在地图上找一找。 提问:江西省和四川省比,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我们所比的大小指的是这两个省的什么?(面积) 师:你还在哪儿听说过面积? 生1:我们国家的面积很大。 生2:水库的面积。 师:到底什么是面积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面积的含义。(板书课题:面积的含义) 二、 观察体验,感悟面积 1. 认识物体表面的面积。 师:生活中到处都有物体,老师拿的物体是粉笔盒,注意看老师是怎样摸粉笔盒表面的。(教师示范用手掌摸粉笔盒的表面) 师:拿起你们的课本,像老师那样摸一摸数学课本的封面。 学生动手摸数学课本的封面。 师:用这样的方法再摸一摸文具盒的上面和课桌的桌面。 学生活动。 师: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物体,你能像刚才那样摸一摸它们的表面吗?小组同学摸一摸,看一看。 学生活动。 师:刚才,同学们摸了数学课本的封面,文具盒的'上面,课桌的桌面感觉怎样? 生:平平的,一片一片的 师:同学们摸的这些面都是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的表面) 师:(出示一块黑板和一面墙的实物图)这里有一块黑板和一面墙,让小白兔刷黑板的表面,小灰兔刷墙的表面。如果两人刷得一样快,你认为谁会先完成任务?为什么? 生1:当然是小白兔先完成任务,因为黑板的表面比墙的表面小得多。 生2:小灰兔要想先完成任务是很难的,因为墙的表面太大了。 师:是的,黑板的表面比墙的表面小得多。我们说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积,黑板的面积比墙的面积小得多。你能上来指一指黑板的面积表示的是什么吗?墙的面积呢? 学生分别在图中指出黑板的表面和墙的表面。 师:你能举例说说物体表面的面积,并比比它们的大小吗? 生1:课桌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数学课本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课桌面的面积比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大。 生2:我家床面的面积比地面的面积小。 师: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知道,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 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 (1) 出示两个长方形。(第一个大些,第二个小些) 师:我们来看这里的两个长方形,你能上来指一指每个长方形的面积吗? 学生分别指出两个长方形的面积。 师: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平面图形的面积。比较一下,这两个长方形,哪个面积大一些?哪个面积小一些? 生:第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比第二个长方形的面积大,第二个长方形的面积比第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小。 (2) 出示教科书第75页例题的正方形和长方形。 师:同学们再看这里的正方形和长方形,比较一下,是正方形的面积大,还是长方形的面积大? 生1:长方形的面积大。 生2: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差不多大。 师:到底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呢?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和长方形,自己想办法比一比,再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比的。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提示: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材料(小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如果需要,可以使用。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比的?比较的结果怎样? 学生边说边演示。 生1:用重叠的方法能比较出两个图形的大小。 生2:用直尺去量,也能比出它们的大小。 生3:用同样大小的小长方形纸片去摆,也能比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3. 教学试一试。 (1) 出示试一试第1题。 师:你能一眼看出下面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吗? 生:不能。 师:那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 生1:可以用同样大的纸片去摆一摆。 生2: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来比。 师:你有办法把这两个长方形重叠起来吗? 生:先在纸上把这两个长方形描出来,再把它剪下来,就可以重叠了。 师:下面请同学们按自己的想法来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进行适当的指导。 (2) 出示试一试第2题。 让学生按要求画一画,比一比,说一说。 三、 组织练习,深化认识 1. 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按要求练习后,再到中国地图上找一些省份,比一比面积的大小。 2. 做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先分别数出每个图形的面积各有多少个小方格(具体地说一说怎样数出梯形面积),再说一说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一些。 3. 做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提问:图形上蓝线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什么?图形中红色部分的大小就是这个图形的什么? 4. 做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组织交流。 四、 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对于面积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 篇4学习目标: 1、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学会认读整时。 2、结合日常生活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的习惯。 3、通过观察、讨论、比较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 学习重点:1、学会认识钟表的时针和分针,会看钟表上的整时。 学习难点: 学会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道具钟若干个,实物钟,课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课件截图 一、课前准备 1、师:同学们看看今天来了那些客人?(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的视频片段) 2、师:羊村里的小羊们今天来到了我们的课室和我们一起上课呢?看,村长慢羊羊想给我们玩一个拼图游戏,你们想不想玩呀? 3、生齐答:想。 4、师:那么老师就请一位男同学和女同学上讲台来比一比吧!(学生热烈举手参与) 5、师:看看他们俩谁最快把这个图案拼完,好吗?(男女同学齐叫加油) 6、师:比赛已有结果了,你们知道他们拼出来的是什么吗? 7、生:是一个钟 8、师:对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 通过运用拼图游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营造了一种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学生的拼图体现出学生在日常生活经验中已对钟面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师根据学生的拼图顺势揭题就能水到渠成地将最基本的认识迁移到课堂上。 二、自为学习 二、新授——认识钟面 1、师:现在就请你们仔细地观察这两个钟表上都有什么? 生1:有12个大格 生2:有两根针 生3:有数字1-12 2、师:分针和时针长得一样吗? 生:不一样,一长一短、一粗一细 师:又短又粗的叫什么?又细又长的叫什么? 生:又短又粗的是时针,又细又长的是分针(板书:分针,时针) 师:你们知道分针、时针是往那个方向运动的吗?用你的小手来表示一下。 生:分钟和时针是按照这边的方向走的(做手势) 师:这个方向也就是顺时针方向,伸出你们的右手,和老师一起来做运动。边指边说顺时针。(全班跟做手势) 师:你们知道是分针走得快,还是时针走得快吗? 生:分针 3、师:同学们,钟表上除了有分针和时针以外,当然还有更细更长的秒针,以后我们会慢慢地学得到。 4、师: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12个数字的位置呢? 生1:是按顺序的123……到12 生2:12在中间 5、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钟面的秘密,美羊羊说要现在要考考大家,让我们一起看看。 生:好 师:看,美羊羊多高兴,它很满意我们的回答。 1、要求学生眼到、心到、口到仔细观察,并按照“占有表象”——“比较差异”——“筛选要点”等步骤引导学生观察,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 2、让学生做手势,感受分针与时针运动的方向,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到学习中。 3、在讲授完钟面的知识后出示小练习可以及时巩固新知。 三、认识整时 1、师:咦,听,是什么声音呢?原来是懒羊羊家的闹钟响了,它要起床去大肥羊学校上学啦!我们也要做到每天早睡早起,不要懒床。 师:现在是什么时间? 生:7点 师:我们要用规范的语言说,7点是我们的口头语,我们应该说7时。 师:你是怎样认出来的? 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 2、师:(出示课件)一群羊正在午休了,现在是几时呢? 生:1时。(出示钟) 师:你是怎样认出来的? 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 3、师:(出示课件)经过一天的学习小羊们放学了,现在是几时呢? 生:4时。(出示钟) 师:你是怎样认出来的? 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4 4、师:(课件重现7时、1时、4时),看一看这三个钟表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分针都指着12。把你想到的认识整时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听听。小组讨论 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师:聪明的班长暖羊羊跟我们说:“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5、师:暖羊羊现在要考考我们会不会看钟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课件),看钟面,说时间 生1:6时 生2:9时 生3:8时 1、卡通人物“懒羊羊”上学引入,并以羊羊们在学校的生活贯穿教学,充满趣味。 2、卡通人物班长暖羊羊的个性是聪明善良,采用有特色的卡通人物作小结对识记认整时的`方法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四、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 1、师:同学们,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黑板上的这三个钟表,大家已经能说出时间来,那你能不能写出来呢? 生1:能 师:好,现在请大家听听喜羊羊介绍一下怎样写“7时”吧?(师示范板书) 师:后面的两个钟谁会写呢? 生1:到黑板上板演 师小结:这种表示法叫做文字表示法,几时只要在几的后面加写“时”字就可以了。 2、师:还有一种表示方法(课件出示电子钟)。这是什么? 生:电子表。 师:这种像电子表一样的记时方法,我们叫他数字表示法。 师:谁上来写一写1时和4时的数字表示法? 生:到黑板上板演 师小结:(出示课件)班长暖羊羊跟我们说,用数字表示整时,冒号右边是2个“0”,冒号左边是几就是几时。(生跟读) (强调两个小圆点不能写成句号) 3、师:黑板上的三个钟表,你能不能用数字表示法写出它的时间呢? 4、师:下面老师给大家玩一个小游戏“喜羊羊对战灰太狼”,灰太狼说如果喜羊羊回答错了,就把它吃掉,看看你们能不能帮帮喜羊羊,好吗? 练习相对比较简单,设计有层次的练习,让中下层有发挥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巩固练习 1、师: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喜羊羊终于战胜了灰太狼,逃离了被吃的命运。灰太狼不服气,要求老师再来考考大家,看看同学们学会了这节课的内容没有。 2、练习1:老师拨一拨,学生说一说(2时、5时、12时)(大道具钟) 3、练习2:学生甲拨整时,学生乙说一说 4、练习3:写一写,用两种表示法写出时间。 5、练习4:画一画,(出示钟面,时刻),学生画出分针或时针。 用投影更正答案 六、总结 爱睡觉的懒羊羊对我们同学们说,时间是宝贵的,我们利用了40分钟学习了如何看钟表,还有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对于我们来说,时间就是知识。希望同学们今后能用好时间,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1、通过师拨生说、生拨生说、写一写、画一画等形式丰富的习题加深学生的认识,巩固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领悟知识、内化知识,从而完成认知的建构。 2、通过卡通人物的话语教育学生——时间是宝贵的,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体现了教师善用教学资源,贯彻德育思想,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小学数学教案 篇5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 2、会在简单的统计表里反映出整理数据的结果,能利用统计表里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3、使学生在统计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笑一笑,唉,我怎么发现有的同学有几个牙没有了?哪儿去了? 生:我换牙了。 师:你也换牙了吗?换了几颗?噢,原来大家都换牙了,那么关于换牙这件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谁换了1颗牙?2颗牙?3颗牙 师:有这么多情况,大家能记住每个同学换几颗牙吗?(不能) 2、老师非常想知道你们换牙的情况,请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让老师很清楚地知道你们中有多少人换了1颗牙,2颗牙,3颗牙呢 二、调查整理,体验过程。 1、畅谈想法 生1:可以请每个同学说一说。 生2:可以请他们分别举手表示。 生3:可以请换1颗牙的同学站一排,请换2颗牙的`同学站一排,再请换3颗牙的同学站一排 2、引出课题:像同学们所说的数一数,并且把换牙的人数记下来,这个记下来的过程就是统计。(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出课题。) 3、小组合作,尝试统计 组内分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调查自己组的换牙情况。 4、交流统计结果和记录方法 如学生想不出,可由老师来介绍一种方法。 5、比较方法,自我优化 刚才几位同学介绍了自己的记录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6、整理各组数据,把全班情况统计在黑板上。 7、分析数据,提出问题 说说从统计表中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根据图、表反映的数据,充分发表见解。 三、巩固拓展,实践应用 1、小组活动,统计自家人口。 (1)下面我们用先记录再整理的方法来统计一下自己家有几口人。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小组中每个人家有几口人记录下来,再把每家人口的数量整理在表格中。 (2)交流记录方法和统计结果。 (3)说说从统计结果你能知道什么?想到什么?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对大家说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 篇6设计说明 “吨”这个质量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接触,不易直接感受。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两点: 1.注重情境的创设。 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了小象称重这一故事情境。让学生在看图、讲故事的过程中体会“吨”是一个很大的质量单位,适用于质量较重的物体。 2.注重用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在教学中,不仅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认识“吨”在生活中的应用,还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让40名学生站在一起,体会1吨有多重,同时通过让学生收集资料,丰富学生对“吨”的认识,巩固学生对“吨”的理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课前收集的有关吨的资料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看图讲故事。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师:图中的小象在干什么?你能讲讲这个故事吗? (学生看图,明确图意,并讲述故事情节) 师:从这几幅图中,你对“吨”这个质量单位有了哪些认识? 引导学生讨论,体会“吨”是一个很大的质量单位。 2.导入:“吨”究竟是多大的`质量单位呢?1吨有多重?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板书:1吨有多重) 设计意图:用小象称重这一故事情境引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认识“吨” 1.掂一掂,想一想。 将准备好的重1千克的物品让学生掂一掂,请学生说说体会。 师:重1千克的物品在我们手上已经感觉沉甸甸的了,你们知道1吨里面有多少个1千克吗? 课件出示吨与千克的进率:1吨=1000千克。 请学生想象1000个1千克有多重。 2.看一看。 (1)师:我们班有40人,每人约重25千克,现在请同学们站在一起,互相看一看,我们这么多人的体重加在一起大约是1吨。 (学生站在一起体会1吨有多重) (2)课件出示图片: 师:从这些图片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说明什么? (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说出每张图片的意思,并明确物体质量很大的时候需要用“吨”作单位) 3.说一说。 (1)出示教材中的实例,请学生说说哪些地方用到了“吨”。 [桥梁承重50吨,吊车能吊起8吨重的物体,电梯限重1000千克(1吨)] (2)请学生说说在哪些地方还见过“吨”。 (学生拿出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读给全班同学听) 设计意图:通过大量的实例,丰富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增加学生对“吨”这个质量单位的了解,帮助学生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4.解决问题。 出示教材47页下面的例题,请学生先理解题意,再与同伴说一说,最后集体交流,说说这样选择的理由。 (一卡车货物重3吨;一桶食用油重2千克;一支牙膏重50克;一头牛重250千克) 小学数学教案 篇7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几的表象,会读写简单分数。 2、能力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互相合作的学习态度和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教学难点: 对几分之几的理解。 活动准备: 长方形纸、圆形纸、正方形纸、毛线、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挖掘潜能。 师:孩子们,都说数学课是最有趣的一门学科!因为在数学课堂上总能发生有趣的事!下面我们就来玩个小游戏,不用说话,只要拍手就行,答案是几,你就拍几下?看谁反应的快又准!准备好! 师:老师这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请你用手势告诉我,每人分到几个苹果?(生迅速做出反应。) 师:真不错!有2个苹果,也平均分给2个同学,请你用掌声告诉我们,每人分到几个苹果?(生拍一下手掌。) 师:还真不错!相信接下来的问题你们也能回答得很出色。迅速抢答:现在只有一个苹果了,还要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到多少个苹果呢? 生:表现得很尴尬!没法拍手! 二、观察操作,探求新知 1.借助形象,认识 ①多媒体演示平均分苹果。 师:没关系,我们可以动手试验一下!现在就有1个苹果,我要分啦!(故意将刀子向外偏一些。) 生:(激动)不对,没有平均分。 师:为什么要平均分啊? 生:要不然就不公平了。 师:(重新分苹果,展示)苹果的一半,还有人说了什么? 生:(齐答)1/2。 师:(板书1/2)这1/2以前学过的知识可没有见过,1/2是怎么回 事啊? 生:是两份中的一份。 师:它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位新朋友,谁啊?(板书课题。) 认识分数 二、探索新知 师:(故做神秘)这一半苹果用1/2表示,那另一半呢? 生:(抢答)1/2。 师:(总结)这一半苹果可以用1/2表示,另一半也可以用1/2表 示。其实啊,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1/2表示, 打开书到53页,看书中的“涂一涂”中给了哪些图? 【评析:在此处体会1/2不仅可以表示半个苹果,还可以表示许多事物的“一半”。】 生汇报:花瓶、脸谱、六边形、圆形和正方形。 师:淘气请大家分别涂出它们的1/2,怎么涂啊? 生:涂它的一半! 师:对,刚刚我们说过“一半”就是1/2,对呀,可这一半怎么找啊? 生:找出它们的对称轴! 师:(故做惊讶)你都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这节课遇到的新问 题啦,真让我佩服。那我们只要找到这个图形的(生:对称轴), 平均分成(生:两份),再涂其中的(生:一份)就是这个图形的1/2,是吗?(生:对)温馨提示:为了更方便、更快捷,同学们可以像这样用画斜线的方法来表示。看懂了吗孩子们? 那开始吧! 师:刚刚在大家涂的过程中,老师看到六边形的涂法有些不同,我们一起来看看。(展示两种不同的对称轴。)(生说自己找对称轴的方法和原因。) 师:老师班级的一名学生是这样找二分之一的。老师想请大家帮忙判断一下。 师:刚才我们找到了一个物体的二分之一,那如果老师将物体的数量增加你还能试着找到他的二分之一了吗?(出示课件) 师:能不能告诉齐老师,你怎么分得这么快?我是用除法算式算出来的。 师:孩子,你很会学习,懂得将知识活学学用! 师:我们只要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板书:平均分)成了2份,这两份中的1份就是它的1/2。(边说边演示。) 师:下面我们来动手折一折你桌角资料袋里的正方形,先看清老师的要求:(多媒体出示) 1.请将你手中的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 2.用你的彩笔想涂几份就涂几份; 3.再和你的.同桌小伙伴说一说,你涂的这部分是这个正方形纸的几分之几?准备好了吗?(学生操作,教师随机观察并评价。) 师:折完的同学,如果你涂的是1份就把它贴在左起第一块纸板上,如果涂的是2份就贴在第二块纸板上,以此类推。要求是贴得整齐一些。 师:睁大你明亮的眼睛,看一看这块板上是不是都涂了4份中的1份啊?如果这4份中的1份用一个分数表示,该用哪个分数呢? 生:1/4。 师:(板书1/4)我发现点问题:怎么几个1/4不一样呢!不对吧? 生:对!只不过折法不一样。 师:(故做恍然大悟状)原来它们都是表示这个正方形纸的1/4。你发现什么了? 生:只要是把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的1份,就都可以用1/4表示。 师:只要是把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的1份,就表示这张正方形纸的1/4。 【评析:引导学生丰富对1/4的认识,同时也是培养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那现在如果涂的是2份,是这个图形的? 生:(齐答)2/4。(师板书2/4。) 师:这个涂得真好玩。 师:那里还有两个孤苦伶仃的小朋友呢。(指着3/4)这个涂法该 用哪个分数表示呢? 生:(齐答)3/4。 师:那你能说说为什么用3/4表示呢? 生: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的3份,就可以用3/4 表示。 师:(纠正)应该是表示这个图形的3/4。 师:(指着4/4)那这个呢? 生:4/4。 师:把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的4份,就是这张正方形纸的4/4。 师:通过刚才的折一折,我们真是收获的不少啊!我们又认识了……(生答1/4、2/4、3/4、4/4。) 三、拓展延伸 师:你还知道哪些分数? 生:3/6、8/8、2/10。 师:能不能说完? 生:不能。 师:看来分数是无穷无尽的。现在我们以3/4为例,你知道它各 部分的名称吗? 生:4叫分母,3叫分子,中间的横线叫分数线。 师:那分母表示什么呢?分子又表示什么呢? 生:分母表示平均分成了几份,分子表示其中的几分。 师:说的不错!很有概括性! 师:其实在远古时代分数是这样表示的“”,你来猜一猜,这个分数是多少? 生:3/4。 师:后来当阿拉伯数字产生以后,分数就演变成“3 4”。后来人们觉得这样的表示用意和我们学过的整数弄混了,人们就想出了用一个表示分数最大特点的——平均分这种方式来区分它们。于是在它们中间加上了一条象征平均分,也是分数的重要标志的分数线,演变成了我们现在的分数。那我们的祖先这么有智慧,都发明了分数,你能骄傲地读一读它吗?谁能来试一试?(2个学生分别读四分之三,一个比一个骄傲。) 师:孩子们,知道吗?欧洲使用这样的表示方式,要比我们中国晚了1 400年呢!古代人的聪明才智真让我佩服。那你们呢? 师:接下来,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更神秘的地方!数学发现王国那里的国民都很聪明!看我们班的同学聪明吗? 师:下面的分数谁能读出来。(教材54页,“说一说”练习。) 师:快速的看一下,想一想你为什么用这个分数表示啊? 生:这段线分成3份,其中的1份就用1/3表示。 师:随便的3份都行吗?怎么分都行啊? 生:(急忙纠正)是把这段线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1份,就用1/3表示。 师:(强调)就表示这段线的1/3。 师:那这样的呢?(指剩下的2份。) 生:2/3。 五、总结 师:今天,祁老师特别高兴,能在这里和同学们一起认识了数家族中的一位新成员——分数。它和整数、小数一样充满了无穷的乐趣。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分数,回家后可以找一找分数和爸爸妈妈说一说,展示一下你渊博的知识。我们以后还会继续研究分数。 小学数学教案 篇8教学课题: 《统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第二册第七章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进一步学习象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2.能结合具体情境用调查、计数等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并完成统计图表。 3.在统计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使学生能从统计图表中反映出的数据关系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给以解决,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4. 直观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与同伴交流思想。 5.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知识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合作的欢乐,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1.通过实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 2.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关系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题。 教学准备: 课件、题卡、小桶、小红旗、旗座、玻璃珠 教学过程: (课前交待插红旗的个人成功体验与小组团结协作!) 一、大象生日事例,巩固统计认识 1、创设故事情境,激趣入课 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是那天吗?生答 今天也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动物园里正准备给一位小朋友过生日。他是谁啊?(直接入课) 这么多的客人,他们正给大象胖胖唱生日歌呢。我们也一起来吧!(一起唱生日歌)。(营造气氛) 2、统计客人数量,完成统计表 让我们找找,都来了那些客人?(学生指出,老师点出来形成象形统计图) 数一数各有多少?师课件填表。 3、问题与解决 根据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生:我发现… 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生提出问题,再解决。 二、摸珠子事例,教学可能性大小 1、介绍游戏做法 (投影仪投影)游戏方法;游戏规则。 裁评方法:做得又好又快。 2、小组玩并做好统计,完成统计图和统计表。 巩固统计图的记录方法 3、结果分析,导出结论 请一小组代表发言:根据图表,你发现了什么?(什么颜色的次数最多?)再看实物论证。 再次发言,引导形成结论意识。 小组同学根据图表,推测哪种颜色球的多少,再实证。 三、水果事例,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1、提出问题 老师有一个水果店,卖了这几种水果(课件出示)。 你喜欢吃那些水果?生答 好的!大家到时来的`时候,老师请客!老师想请小朋友们在小组中调查一下,把你们喜欢吃的水果都记下来? 2、学生调查 小组活动,完成统计表格。 3、学生发现情况,解决问题 根据你们的统计,你能发现什么? 现在生意特好!我呢,就想再进一点水果?你认为现在可以去进点什么水果才是最好卖的? 四、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用到了统计呢? 班上的同学,看一看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 统计学校的老师,知道学校是男老师多还是女老师多! 看看什么东西好卖!(市场调查,进货) 天气调查,帮助农业生产! 比多少! … 五、学习情况事例,就地挖掘教材 1、统计学习情况 学生清理小红旗的面数,完成数据收集。 完成统计表(课件) 2、学生发现 你可以看出什么? 3、教师总结 六、品牌电视事例,课堂延伸 小学数学教案 篇9教学目标:通过概述、复述、阅读、列表格呈现学习结果的思维学习方式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学习卡,列表格工具(尺子、铅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开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和你们上一节学习方式训练课。老师听说同学们也进行过学习方式的训练。我们先来复习复习:准备就绪的约定是“OK”;明白(拇指向上),不明白(拇指向下);做出判断,正确“V”,错误“X”;同学表现好,掌声表扬他的方式是——,为了解决问题,需要四人小组合作,请分成四人小组,小组里的每个人都有分工,是组长的请举手,记录员请举起手中的笔,声控员请像老师一样把手放在嘴唇上,发言人请站起来。活动结束的口令是——一般的是击三下掌声X、X、X,还可以倒数五个数。接下来的课我们要用到这些约定,请同学们接原来约定的去做。 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还能培养我们的能力。学习方式训练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好途径。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学习方式的训练。板书:学习方式训练 二、概述 1.我们先进行概述训练。板书:一、概述 概述就是大概地叙述。把主要内容说出来,数据大约是多少?请说出来。 2.请看幻灯,听老师读,听完后请进行概述: 玉州区东环小学位于玉州区一环东路166号,创建于1995年,占地40亩,现有教师185名,69个教学班,4725名学生。 师:这段话大概讲的是什么内容?所讲的数据大约是多少? 学生练说。 师:请你再说。 学生再练说。 师:说得怎么样?我们来看看原话。 三、复述训练 1.概述只要求大概地说,复述是把自己说过的话重复叙述一遍或把别人的话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呢? 2.接下来我们进行复述训练。板书:二、复述 请看幻灯,听老师读题,听完后请进行复述。 笑笑从家去学校,计划10分钟走完全程,笑笑每分钟走全程的几分之几? 师:看到了、听到了哪些信息,请同学们大胆地复述。 师:谁能再说说? 师:我们再看看刚才复述的内容。同学们复述对了吗? 谁能说说笑笑每分钟走全程的几分之几? 3.再听一段话。 看着听的内容,同学们能复述了。只听不看,同学们能不能复述? 师:请听题:一块三角形的广告牌,底边长4米,底边的高是2.5米,这块三角形广告牌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听好啦?请大胆地复述。听到了什么就说什么。请你来。 谁再来复述?你听得认真,还能在心里与同学的发言进行比较。请同学们把表扬的掌声也送给她! 我们来看原文。 这块三角形广告牌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能口算出来吗? 认真听别人说话,你的听力会越来越好!大胆地练说,你会变得能说会道。 四、读题训练 我们会听、会说,还要会读。读不仅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数学的'读也非常重要。数学上我们要学会读题。接下来我们进行读题训练。板书:读题 请拿出学习卡1: 淘气从家里步行到学校,每分钟走80米,淘气走后5分钟,爸爸发现淘气的数学书落在家里了,骑上自行车给淘气送去,8分钟追上淘气。请问爸爸骑车的速度是每分钟多少米? 怎么读题呢?请看读题要求。 幻灯出示读题要求: 1.浏览。快速地看题目,看看讲的是什么内容,是什么类型的题目; 2.指读。用手指着题目,一字一字地读,不漏字,不漏句,找到已知条件和问题; 3.精读。认真地读题,画出关键的词句。理清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老师逐一出示要求,引导学生读题。 师:首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题目,看看讲的是什么内容?板书:浏览 学生快速读题。 师:这道题讲了什么内容?谁能说说? 学生说 师:你很会抓住题目的主要内容。 师:接着,请用手指,指着题目,一字一字地读,不漏字,不漏句,找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板书:指读 生指读。 师:谁来说说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最后请同学们再认认真真地读题目,把刚才同 学们讲的,及你自己思考的,认为关键的词句,画出来。板书:精读 题目的关键的词句是什么?同学们都说了题目的关键词,那么,淘气爸爸追上淘气的时候,淘气走了多长时间? 仔细地思考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理清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写在学习卡上。 生做题。 师:同学们做完了,结果对不对呢?请同桌两人互相交流各自的结果。 师:击掌三下停止交流。哪位同学愿意上来展示自己的学习结果?能说说你的解题思路吗? 生汇报。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请你来展示。 师:同学们,请判断! 师:题目做完了,刚才我们的读题是分三步去读的:先浏览,快速地看一遍,然后指读,不漏字,不漏句,最后精读。同学们以后读题,希望也能按照这三个要求去做。 五、表格呈现训练。 师:运用结构图状的表达方式呈现学习过程及结果,能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结构图状表达方式有线状结构、气泡图、树状、表格式、状、饼状、图文结构等。接下来我们重点学习用表格式结构的表达方式。板书:表格呈现。 请看题:出示幻灯片。 少年文学社56名同学到公园游玩,租了11条游船,正好坐满。每条大船限坐7人,每条小船限坐4人。大船、小船各租了多少条? 先请同学们运用刚才的读题方法去读题。 这道题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卡2,用表格呈现的方式把你们思考的过程表现出来,并能在表格中找到正确的答案。请各组组长上来领学习卡2。 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卡2。 哪个小组愿意上来展示你们的学习结果,介绍你们制作的表格。 师:请这个小组的同学上来展示。生1汇报。 师:哪个组的与这个组不一样的。请生2汇报。 师:从表格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了同学们思考的过程,真聪明,思维真敏捷! 六、课堂: 这节课我们就训练到这里,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学生谈各自的收获,同桌互相交流,请几名学生在班上汇报。) 同学们的收获真大,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把这些学习方式运用到学习中去,提高学习效率。 板书: 学习方式训练 一、概述 二、复述浏览 三、读题指读 四、表格呈现精读 课后反思: 好的学习习惯,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式训练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好途径。 这节课从概述、复述、读题和表格呈现四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方式的训练。突出的有以下几点: 1、从学生熟视无睹的一些学习习惯入手进行学习方式训练,强化训练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这在平时的读题中是常用到的,大部分学生也能做到,但一些学生由于忽略了,致使读了几遍题目,都不知题题目讲的是什么。这节学习方式训练从概述、复述、读题三方面进行训练,学生就懂得从何入手读题才更好地理解题意。 2、如何更有效地进行识记,并快速进行表达呈现,运用科学的呈现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表达的呈现方式有许多种,这节课对学生进行表格呈现的训练,让学生在学习时把纯文字的内容变为表格呈现方式,不仅加深对题目的理解,还加快了记忆的速度。 3、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日之功,它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督促与引导,需要学生长期努力。本节课中,对于概述和复述的训练,大部分学生由于引导得不够,学生放不开,不敢大胆地表达。相信只要训练得法,好的学习习惯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和变化。 小学数学教案 篇10教学目标: 1.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实践操作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经历尝试、失败、成功等过程,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比较面积大小的策略和方法。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教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准备: 学生每组准备例2的三幅图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并给学生提供剪刀、长方形纸条、透明方格纸和硬币等一些工具物品供学生选用。 学生每人准备一支蓝彩笔,一支红彩笔。 课件。 教学过程: 一、主动参与,探索新知,在概念对比中建构面积的意义 1.规范摸的动作,初步明了大小的意义。 2.再次摸,体会大小。 3.总结板书,揭示面积的意义(板书课题:面积的意义)。 4.拓展面的意义,巩固面积概念。 5.自由列举,比比物体表面的面积。 6.闭眼摸物体,辨析周长和面积。 7.说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让学生判断是周长还是面积 二、比较面积大小的策略研究 1.由体到面,明确平面图形的面积。 2.画平面图形,体会平面图形的.面积。 3.说一说校园平面图的建筑和各自面积的大小。 4.比较几个省的面积。 5.小组研究面积大小的比较方法 6.制造矛盾,让学生解决,促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7.练习数方格的方法 三、及时总结,升华认识,形成经验 通过今天的学习,当你碰到一些物体时,会注意观察它的什么? 四、联想对比,拓展思维,形成空间观念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