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矛与盾》教学设计
范文

《矛与盾》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矛与盾》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矛与盾》教学设计1

一.学习目标

1.学会五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学习方法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有的学生答:用有趣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有的学生答……)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生答:《掩耳盗铃》,《守株待兔》……)我们都是怎么学习寓言的?(生答:学习寓言要了解寓言故事,懂得其中讲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5.《古代寓言两则》看看它们又告述我们什么道理。(生读文题)提问:读了文题,你想到了什么?(生答:“古代”说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寓言和以前学习的寓言不同,本课是文言文。“寓言两则”说明课文里有2个小故事。)我们在六年级初已经接触过文言文,谁能说说怎么学习文言文的?(生答:学习文言文要把语句读通顺,借助注释理解句子意思,最后达到熟读成诵。)那么今天我们就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学习寓言的方法结合在一起来学习本课的第1个小故事《矛与盾》。

(二)读通语句,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出示课件范读,领读。使学生读准字音,知道如何断句停顿,读出句子语气。

2.学生自学课文,练习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大意。(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学习)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1)出示课件读生字,写生字;(2)学生读课文;(3)试着说一说寓言的大意。(生答:略)

(三)读懂课文,对照注释自悟句意文意

1.根据注释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强调:用现代语言表达古文句子的意思,句子的形式可以灵活些,说法不必强求一致,意思不错即可。

2.把句子的意思连起来,联系讲寓言故事。先自己讲,再指名讲。评议:讲得是否正确,语句是否通顺连贯。

(四)明确寓意,联系实际受到启发

1.提问:你认为课文中的楚人怎么样?(生答:愚蠢,可笑。)他愚蠢,可笑在那里?你能不能帮他总结一下教训?(学生讨论)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生答: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不实事求是,使自己陷于自相矛盾尴尬境地的人,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讲究分寸……)

3.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情?举例说一说。(生答:在有一次买鞋的过程中,卖鞋的人一边夸他的鞋结实,一边还说买鞋赠一瓶胶,这不就是自相矛盾嘛;还有的学生答:老师在讲完数学题时,通常问大家,你们都明白了吗?有的学生说,明白了。可是当老师让他说解法时,他却什么也说不出来了。还有的学生说……)

(五)熟读背诵,进行语言积累

1.练习读出感情,再分角色演读(分叙述人,卖矛与盾的人,观看的人),体会寓言的情境。

2.练习背诵课文。

3.读写生字。

《矛与盾》教学设计2

这节常态研讨课下来,我深深觉得我们与名师的距离之大。名师的课是锤炼出来的,对学生的成长充满智慧的导向,我等平凡之辈,更应积极锤炼自己,即使不能成为名师,也要保证不成为庸师。

这篇文言文较现代文晦涩难懂,趣味的教学策略能降低学生学古文的畏难情绪。本课我以“成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意会“自相矛盾”的来源,让学生在趣味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新知。包括给学生道具表演卖矛与盾的情景,学生兴致高涨,课堂氛围活跃,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增强。纵观整节课堂,小组合作还是比较成功,无论是开始的二人小对子互相读文,还是三人小组理解单个字义,再到六人大组讨论“买矛与盾的人可笑之处及现实生活中自相矛盾的现象”,同学们都能积极参与交流合作,各抒己见,提高了学习效率也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不足的是课堂的语言略显单调、苍白,当个别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发言时,对学生缺少激励的语言;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评价不到位等情况,需要今后加强文化底蕴的积蓄,才能更好地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感谢这节常态研讨课,让我更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得失。“向着标杆直跑!”我会继续努力的!

《矛与盾》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词语。

2、正确地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坦克上战场的录象片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学生汇报课前所收集的饿资料,谈谈对矛和盾的认识。

2、教师引导:社会在进步,科学在发展,古式武器矛和盾已根本不能满足新时代战争的要求,人们因此发明了许多更先进的武器,比如说坦克。

3、教师打出坦克投影,让学生直观认识各种坦克,引导学生汇报所收集的资料,谈谈对坦克的了解。

4、教师导入:有趣的是世上的很多发明都是人们从大自然中,生活中受到启发而创造的,比如说人们看到鸟儿飞翔,研究飞翔的奥秘从而发明出飞机,从鱼儿的上浮下潜中受到启发,发明了潜水艇,而书上的这位发明家也是从矛和盾身上受到启发,发明出坦克。他是怎样受启发发明出坦克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见识一下。

5、板书课题: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正确较流利,圈出不理解的饿字词。

引导学生字词的质疑,讨论答疑。

左地右挡:左右抵挡,抵抗。

招架:抵挡。

履带:装在车轮上的钢质的链带。

神威:神奇的威力。

庞然大物:庞大的东西。

三、再读课文,感悟课文大意。

1、指名分节读文,思考课文内容。

2、说说课文大概讲了什么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四、细读课文,分小组展开自学。

1、通读课文:教师起个头,感兴趣的同学站起来的饿同学站起来接下去读自己感兴趣的段落。

2、出示自学提纲,要求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鼓励用笔在书上做出相应的记号,教师巡视指导自学:

(1)是什么促使发明家要改进盾?

(2)有了安全的”铁屋子“发明家为什么还不满意?他又做了哪些改进?用“~”画出。

(3)坦克之所以能在战场上大显神威,是因为?(用文中一句来说明)

(4)发明家把盾的自卫和茅的进攻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也展开了小组自学活动,下节课我们将进行全班性的讨论交流。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全解

一、听写词语,复习巩固

难以招架、自卫、进攻、大显神通、集合。

二、学习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心

1.讨论上节课的自学题。

(1)题:是什么促使发明家要改进盾?

a.找出在文中哪一节?(第2节)

b.指读第2节→众生简评朗读。

c.质疑:是什么促使发明家要改进盾?(盾太小,当敌人的矛如雨点般刺来时,将难以招架,自卫能力差,显得不够安全。)

(2)题:有了安全的“铁屋子”,发明家为什么还不满意?

他又作了哪些改进?

a.指出在文中哪些段落(3、4、5节)

b.指读3、4、5节→众生简评朗读→鼓励学生带感情朗读。

c.质疑:发明家为什么还不满意?他又做了哪些改进?

(“铁屋子”虽然安全,但无法进攻,行动也不方便。改进方法:设置枪口或炮口,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a:指名回答

b:看坦克在战场进攻和自卫自如的录像片段。

c:引导学生说体会,加深理解“大显神威”的词义。

(4)题:发明家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和二为一,发明了坦克,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a:让学生自由谈启发。

b:引出句子:“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齐读该句,指导用肯定的语气朗读。

c:联系生活实际,用例子说明:

三、小结

发明从矛和盾身上受到启发,把二者的长处和二为一,从而发明了坦克。我们也应该学会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并且多多学习,让自己不断进步。

四、布置作业

积累文中好词,如“左抵右挡”“大显神威”等。

《矛与盾》教学设计4

一、看图猜画谜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那好,请你根据画面的意思来猜几个成语。看谁的反应最快。(课件依次演示反映《狐假虎威》、《亡羊补牢》、《守株待兔》、《画蛇添足》内容的图片)。

2、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中,成语是其中的瑰宝。它概括性强、内涵丰富。如果在作文或说话中,恰当地运用一些成语,就可以获得形象生动、言简意丰、入木三分的奇妙效果。而这些成语大多出自寓言故事,或是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名家名言等。今天我们要学的第8课——《成语故事》(读题),它里面就出现了三个经典的成语。你知道是哪三个成语吗?——自相矛盾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其实这里面的三个成语故事就是三则寓言。(板书:寓言)

那你知道什么是寓言吗?“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听出来了,这是个故事,但里面藏着一个道理。)板书:故事、道理

那你们想想,要学好一则寓言,就要先学它的什么?再去干什么啊?

师:真好!你连学习方法都告诉我们了。(板书:学、明)

那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第一个成语故事《自相矛盾》。( 板书:自相矛盾)(读题)

二、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

师:第一步我们就来读准读通这个故事。

1、请你自己读读这个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文中有两句话很容易读错,你可要仔细哦。

师:同桌再互相读一读,听听他读对了吗?如果你的伙伴有困难,就帮他练一练。

师:谁能把这个故事给大家读一读?大家仔细听,听听他达到正确、流利的要求了吗?

2、第二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里面的生字词,你认识并理解了吗?

(1)(课件依次演示生字词)生读字词:戳

知道戳的意思吗?字典上怎么说啊?(用手指或长条物的顶端捅)

好,我们伸出手指头,做做戳的动作。那戳有哪两种结果呢?(师用铅笔戳穿纸头)要不就是戳穿,(师用铅笔戳整本书)要不就是戳不穿。那文中写的是用什么戳什么呢?

(2)生读字词:矛 盾你知道什么是“矛”,什么是“盾”吗?

大家看:(链接)谁来读读介绍。

(3)让我们继续读。生读字词:锐利 、坚固。 能把它和上面的词连起来说说吗?

生1:锐利的矛,坚固的盾。(可以。)

生2:矛很锐利,盾很坚固。(也行。)

生3:矛锐利得很,盾坚固得很。(书里就是这样用的。)

(4)接着读。读词:拿、卖。 师:你能用上这些词,围绕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吗?

(5)读读这两个词:夸口、张口结舌。

师:“张口结舌”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呢?能给它换个词代替吗?

(显示:哑口无言 目瞪口呆)读一读。

哦,是他没话可说了。看来,同学们都已经懂得了“张口结舌”的含义了。

三、再读课文,指导学生读懂故事的内容。

1、那他为什么会没话说了呢?谁再来把课文读一读啊?注意:当他在读的时候啊,我们特别要注意听一听,他在读这两句话时,是用什么语气读的?(把那人叫卖的两句话变红)

2、有层次的指导学生用夸口的语气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1)他是用怎样的语气来说的呢?那好,大家都用“夸口”的语气读读这两句话。

生练习读这两句话。板书:夸口

a.我听出来了,他特别强调了他的盾很坚固,矛很锐利。谁的读法跟他不同?

b.你强调的是什么? “随你”是什么意思?

大家看,他跟第一个同学体会的不一样,读的就不一样。谁还能读出不同来?

c.你们听出他想表达什么意思啊?“特别得好”这个意思,你们从哪个词听出来的?“很”

d.挺有意思的!为什么这么读?生:因为我要强调让大家来买“我的”的矛和盾啊!

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很好。

(2)刚才他读的时候啊,不光读出夸口的语气,还有一些表情和动作呢?你们也来做一次卖东西的人,试着加上表情和动作再读读。生加动作练习读书。

(3)(手指一个学生)我看你特投入,来,到前面表演表演。

呵呵!这楚国人,说话夸大其词,简直比黄婆卖瓜还厉害。

3、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一会儿说说你觉得故事中的这个楚国人是个怎样的人啊?(播放FLASH动画)

(自夸、耍小聪明、不动脑筋、愚蠢可笑、爱说大话)

4、这个人为什么给大家留下这样的坏印象呢?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最能表现这个人骄傲、愚蠢、可笑的句子划下来。

指名学生读自己找到的句子,谈感受:说说你为什么觉得他可笑、愚蠢。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故事的寓意。

(1)好极了,那我们来仔细看看他说的这两句话,(男女生分读)有问题吗?

(2)那你能质问他,当场拆穿他吗?

还可以怎么问他? 你好厉害!一下就切中了他话中的要害。 问的真漂亮!

对啊!围观的人也是这样问的。读,“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样呢?”

(3)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同学们,猜猜会有怎样的结果?

你能用“如果……,就说明……。”的语句来说说吗?有没有第3种情况发生啊?

(如果戳得穿说明了什么?戳不穿呢?如果盾被戳穿了,但矛也因此而断了呢?)

(4)同学们,看来这楚国人说的两句话,前一句跟后一句,是怎样的啊?(相互抵触、不一致。)像他这样自己说话前后抵触、撞车,这叫什么啊?你们理解的很准确,看来大家已经读懂了这个故事。

(5)那个楚国人已经被大家质问得“张口结舌”,已是窘态毕现、狼狈不堪了。板书:张口结舌

可是光这样批评他可不行啊,我们还得告诉他错在哪里?得帮他总结一下教训。不然,他下次还会犯的。

(是啊!要实事求是,不然没人相信你的,到时就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

(6)说话如此,其实做事也是这个道理。那这则寓言提醒我们以后做事、说话时应该注意点什么啊?请你在旁边写写你从中明白的道理。谁来说说!

(7)对啊!我们以后说话、做事也要实事求是,讲究分寸,不能故意夸大,言过其实,否则,也会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生读道理。板书: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

五、联系实际,拓展思考

1、生活中有哪些例子是自相矛盾的?

2、看看下列句子有无自相矛盾的地方?

《矛与盾》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本文通过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互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的故事,告诉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学生分析:

了解寓言故事不成问题,关键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寓言故事所揭示的深刻道理,然后联系实际谈感受。

设计理念:

以自渎为主,重在感悟积累。

教学目标:

1、理解文言文词义句义,能讲述文言故事。

2、有感情朗读,能背诵此文。

3、懂得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理解意思,熟读成诵,明白道理

教学流程:

一、教师导语

1、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怎样学习寓言。

2、什么叫文言文,怎样学习文言文。

3、题解

二、读通语句,整体感知

1、教师泛读(或听录音)

2、领读

3、自由练习朗读

4、指名朗读

三、读懂课文,对照注释自悟句意文意

1、让学生自己边读句子,边看课后注释,揣摩句子意思。

2、汇报交流

3、指名把故事完整的讲述一遍

4、自由练习讲寓言故事

5、练习感情朗读

6、生齐读(要求读慢一点,学会吹嘘自己的矛和盾,注意反驳的语气)

四、揭示道理,发散思维

1、提出问题,学习小组分析讨论

2、汇报小结

五、总结全文

六、熟读背诵进行语言积累

七、作业:

1、帮助楚国人卖出矛和盾,该怎么做?

2、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板书设计: 矛 与 盾

↓ ↓

利 ←→ 坚

自相矛盾(可笑)

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课后反思;

1、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话题更好,这样可以为下边的教学留出更多的时间。

2、课堂教学密度还是不够大,所以由于时间关系部分教学环节没能在课时内展现。比如:逐句理解全文后,应请一名学生把句子意思连起来讲一遍,这样可以当堂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然后再自由练习讲寓言故事,加深对寓言的理解和巩固。再比如:没有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所以教学能否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也就成了未知数。

3、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有放有收,那么怎么放,又怎么收是今后教学过程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4、在课堂教学中,你不知道会出现什么状况,所以必须做足准备,迎接挑战。对于设计好的教案必要时还要灵活地删繁就简。

《矛与盾》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一、认识并会写“矛、盾、集”等生字。能正确读“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二、继续学习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五、教学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时数:

六、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矛的作用是进攻,盾的作用是自卫。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了解矛和盾集合在一起的优势。

二、自由读文,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一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三、读了课文你最欣赏发明家的什么?

生:遇到问题善于思考,分析,创造

结合板书::遇到问题善于思考,分析,创造

四,发明家遇到了什么问题?

1、出示句子:“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又挡,还是难以招架。”反复读。

2、读了这个句子你知道了什么?(看录像,再通过动作实践体会左抵又挡、难以招架两个词的意思。)

3、这个句子哪些些地方写得好?(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用了打比方的手法,使句子表达地更具体。)

五、文章哪些地方能体现发明家善于思考,分析,创造?自由读,小组交流

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出示句子:

盾太小了!如果盾大的像个铁屋子,我站在铁屋子里,敌人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师:发明家为什么要设想盾大得像个铁屋子?这个铁屋子解决了什么问题?

板书:自卫

师:有了这个铁屋子做盾,

的确安全可靠,他的设想多好啊,我们用什么语气来读?练习朗读。

师:你还画了哪些句子体现发明家善于思考,分析,创造?

出示句子: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练习读。

师: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发明家为什么要设想从铁屋子上开个小洞?

这个小洞又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学生交流

板书:进攻

师:从铁屋子上开个洞,可以伸出枪和炮,那我们可以集中火力进攻敌人?那在铁屋子上开个洞就可以把敌人消灭吗?发明家还想到什么?

板画,装上轮子,安上履带,为什么要这样呢?四人小组交流

师:有了这些精心设计,发明家终于发明了坦克。让这种新式武器冲到战场,结果怎样?请用四字词语概括。先讨论再交流:

板书:大显神威、百战百胜、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打得敌人怎样?

四处逃窜、哇哇直叫、落花流水、全军覆没……(根据板书,读成语。)

师:坦克发挥了无比的威力,大家觉得他的优势在哪?

板书:集合了矛与盾的力量

六、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齐读最后一段。

七、你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八、抄写文中的四字词语。

《矛与盾》教学设计7

教材说明:

《矛与盾》是人教版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十四课的一篇文言文,它通过简洁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有趣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自相矛盾的道理。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理解文言文词义句义,能讲述文言故事。

3、有感情朗读,能背诵此文。

4、懂得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自相矛盾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文言文学生第一次接触,学会方法,理解意思,熟读成诵,明白道理都是重点,也都是难点。

教具准备:

录音、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交流

1、师板书:严小明

2、师:大家应该喊我?(严老师)

3、要求:面带微笑,再喊一次。

4、赠笔交朋友。

二、导入

1、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文言文,知道什么是文言文吗?(古人写的文章或说的话)白话文呢?(现在,人所说的话写的文章)。

2、师:同学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言文就像一艘大船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与我们现在的白话文相比,文言文好比是根,白话是枝叶,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这篇文言文叫《矛与盾》。

3、板书:矛与盾。生读题。

三、揭示方法,指导自学

1、什么叫矛,什么叫盾?确切地说,矛用来(刺),盾用来(挡)。什么叫矛盾?(手捂住“与”)(说话前后不一致即矛盾)。

2、师:课文围绕着矛与盾写了一件事,请把课文读一读,要求:①一句一句地读,把音读准。②把你认为难懂难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3、指生读文,其他同学注意听,发现字读错了你就把手举起来。(再请生读一读难懂难读的句子)。

4、师:书上加了拼音,小黑板上的课文没有加拼音,能完整地读一遍吗?(出示小黑板全文)

5、师:大家在第一次读文言文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别嘴、难读、读不能顺)。

6、师:告诉大家,其实和大家一样,老师读第一遍时也觉得不好读,很难懂,现在我已经会背诵这篇文言文了,想听吗?(配乐背诵)。

7、师: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生评)你认为老师是怎么读懂的?

8、板书方法:1、理解意思2、多读。请大家也试一试。

四、汇报交流,读书理解

1、师:全文几句话?请看第一句,有谁读懂了?

2、请生单独解释:鬻:卖;者:人;誉:夸耀;吾:我的;坚:坚固;莫:不;陷:穿透。

3、师:既然这个人在夸耀,那现在就请你来夸一夸。读第一句话(生读)。

4、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你大概是第一次出来做生意吧!声音要大一点,要自豪一点,不然生意就被别人抢去啦!

5、师:你真会夸,我想请你带大家一起夸一夸,好吗?

(生夸)

6、师:同学们很会夸耀,那个楚国人是如何卖他的矛的呢?请看第2句话,有谁读懂了?

(生:汇报)

7、师:原来是在夸他的矛锋利,请你来夸一夸矛吧!“又誉其矛曰:……”(生读)

8、师:楚国人既夸了自己的矛又夸了自己的盾,不知道同学们想夸什么呢?

自己在下面吆喝一下吧!(生自由读)

9、师:请男生夸耀盾,请女生夸耀矛,看哪一组夸得更自豪,准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又誉其矛曰:“……”

10、同学们真会夸耀,我又想买盾又想买予,还是先看看口袋里的钞票够不够,正当我准备掏钱的时候,同学们,难道你们不想对我说些什么吗?

11、生:不能买,因为……

12、原来这样啊!我差点上当了?我要揭穿他!谁来帮帮我?

13、(示意学生看第3句话)生读第3句。

14、师:请看,这一句谁读懂了?

15、生:汇报

16、师:请生解释:以:用; 子:你 ; 何如:怎么样;或:有人。

17、师:请一位同学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读一读这个人说的话。(生读)

18、请大家看插图,图上画了几个人?除了卖矛和盾的那个楚国人,还有7个围观的人,他们当中有老人、有中年人、有青年人,有小孩,你可以模仿其中任何一个人来读这一句话,先在下面试一试。

19、请生读,要求说模仿的是谁。(分别模仿不同的人读,老师参与模仿)

20、师:楚国人被这么一问,哑口无言了,请看第四句,谁知道意思,解释弗:不 ;应:回答(再请一生解释句意)。

21、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第一句话的意思,哪位同学能完整地讲述一遍?

22、请一位同学把全文读一读,(派选代表读书)。

问:你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好?(理解意思、多读)

23、生齐读。

要求:读慢一点,学会吹嘘自己的矛和盾,注意反驳的语气。

五、揭示道理,发散思维

1、咱班有多少名同学?今天我有幸认识了___位好朋友,大家也面带微笑,尊敬地喊我严老师,再看看插图,图上这些围观的人也都是满面笑容的,他们的笑容和同学们的笑容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一是出于对老师的尊敬,一是对自相矛盾者的嘲笑)

2、大家都在嘲笑那个楚国人,他到底错在什么地方?这篇文言文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既然大家都嘲笑那个楚国人,他的买卖是难以做下去了,老师想请大家帮帮忙,怎样把他的矛和盾卖出去呢?

(生讨论)

4、师:我代表哪个楚国人真诚地感谢同学们的帮助,人,还是多读些书才能明白更多的道理啊!你们说是这样的吗?

六、总结全文

1、回忆一下,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理解、多读)

2、文言文和白话文的比较一下,你更喜欢谁?

(文言语言简炼,含义深刻;白话文:通俗易懂)

3、师:同学们,只要是好文章,不管是文言文还是白话文,我们都要拿来读一读,以此来丰富我们的语言和思想,明白了吗?

4、同学们,这节课已经上完了,我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同学们非常热情,对老师也很尊重,我真想留在这里,可是历阳一小六年级有一个班的同学也在等着我,我还得回去,这又是个自相矛盾的话题,不过如果大家能记住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懂得说话做事不能自相矛盾这个道理,那么严老师就等于留在了同学们身边。

下课!

《矛与盾》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矛、盾、集”等生字。能正确读“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三、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两课时(本设计为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揭示学习内容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精彩的动画片,请看大屏幕(把书上插图制作成用矛和盾作战的动画片),他们手里的作战武器是什么?板书:矛、盾,学生写。

2、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呢?板书:进攻、自卫,比较而言,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相机把学生分成矛队、盾队。

3、今天我们就要学一个关于矛和盾的故事(板书:和)。

(设计意图:通过看矛与盾作战的动画片,拉近学生与古代兵器的距离,为学习“矛”、“盾”二字的音、形、义打下基础,同时对矛和盾的优点有直观的感知,为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奠定基础。把学生分成矛队、盾队,为互相学习埋下伏笔,为突破难点作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有难读的地方提醒小伙伴的吗?老师也要提醒大家读好这些词语(大屏幕出示)。请矛队读一读第一、二排词语,盾队认真听,听后评价,纠正读音。盾队读一读第三、四排词语,矛队认真听,听后评价,纠正读音。

(设计意图:采用矛队、盾队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仔细听的好习惯,提高互相学习评价的能力。同时认读生词,扫清阅读的障碍。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通过提醒的方式和学生平等的对话。)

3、自己把课文再默读几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相机指导、归纳、板书:集合。学生写。

(设计意图:课文浅显易懂,因此,放手让学生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学生既强化了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又培养了自学能力。)

三、交流感悟、指导朗读:

1、哪一个句子写出了矛进攻的威力大?教学第二自然段第一句:

“难以招架”是什么意思?用动作理解“雨点般刺来”“左抵右挡”。

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用联系上下文、动作表演等方式理解词语,然后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紧张危急”。)

2、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学生接读:“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用几句话写出了发明家的想法?用的是什么标点符号?第一个“!”是什么感情?指名矛队读。第二个“!”是什么感情?指名盾队读。(板书:铁屋子)。

带着感情齐声朗读。

(设计意图:抓住两个“!”体会句子蕴含的感情,先是对盾的不满,继而是想到盾可以改变的喜悦,从而更好地完成与文本的对话。)

3、盾大得像个铁屋子(大屏幕出示铁屋子),的确一枪也不会被戳到了,这个想法真让人兴奋呀!那现在钻进这个铁屋子去和朋友比赛,可以吗?让我们和发明家一起冷静地想一想,请大家轻轻读三自然段,一定会有自己的发现!

学生自读、思考后,交流自己的发现,再带着自己的理解齐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与发明家一起思考,认真读书,潜心涵泳,获得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

4、铁屋子只能保护自己,一点儿获得胜利的机会都没有,怎么能拿去和别人比赛呢?这个问题真让人头疼,也一直困惑着发明家。他不停地想呀想,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学生接读: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

“矛”字上加了什么符号?表示什么意思?(板书:枪炮)看大屏幕(装上枪炮的铁屋子),这样的铁屋子可以坐着去和别人比赛了吗?为什么?相机板书:坦克。(大屏幕演示装上枪炮的铁屋子又装上了轮子、履带变成了能跑的坦克。)

5、请大家联系课文、看着板书,说一说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指名说,自由练说,再指名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复述,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突出教学重点,使学生完成对文本语言的内化。)

6、坦克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板书:合二为一),集合优点的结果怎样?课文中的哪个词能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勾画,交流。哪些句子能看出坦克“大显神威”?(大屏幕播放坦克大显神威的录象片段),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抓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感悟,感受坦克集别人的优点于一身的威力,与文本进一步交流。)

四、畅谈感受,理解道理

1、是啊,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哪儿是用单独的矛和盾作战能比的呢!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大屏幕出示这段话,你能联系课文,看着板书,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吗?

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的意思吗?矛队、盾队比赛说。

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中的事例,加深对文本重点句子的理解,突破教学难点,对文本的价值取向也有更进一步的感悟。)

五、升华理解,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学习了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的坦克的故事,懂得了“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同时,在这节语文课上,矛队和盾队互相学习对方的优点,取长补短,胜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大家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上、生活中,象发明家那样,多观察、多思考,学习别人的优点,发明或改进更多的东西,早日迈入胜利者成功者的行列!

(设计意图:让贯穿始终的学习活动矛队、盾队的划分有个交待,同时也让学生对文本的价值取向有了切身的理解体会。)

六、板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

进攻自卫合二为一

枪炮铁屋子坦克

注:“矛、盾、集”以红色田字格作底格。

《矛与盾》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编者的意图,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能借助工具书独立识字,与人交流识字 记字的方法。正确 规范地书写生字。

采用喜欢的方式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简单复述。

通过学习,懂得坦克是集合了矛和盾的优点而成的。

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做合理的想象,与人交流。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 由鲜明意象导入新课(这个环节分为两个小点)

教师借助多媒体或图画也可以是课文插图,导出“矛”和“盾”。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讲述对图中矛和盾的理解,最后小结:“矛:能攻不能守;盾:能守不能攻”,为后续的教学做铺垫。

揭示课题:

教师指出:“矛”和“盾”是功能完全不同的两样武器,它们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设想,如果把它们的优点集合在一起会有什么结果呢?

第二环节:

借助识字工具阅读课文,交流识字(这个环节分为3个小点)

1 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借助字典 工具书查阅生字,认字。(这个活动也可以放在学生预习时就完成)

2 采用“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字义,在学习伙伴间交流识字方法。(因为学生已经有两年多的识字经验,到了三年级上学期末,学习课文生字就能更加放手,让学生自由识记。)

以“摘苹果” “抓阄认字” 组词等游戏形式检查认字情况。

第三环节:读读画画,了解坦克的由来(这个环节分为8个小点)

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故事)

再次默读课文,并思考“发明家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中在一起发明坦克的?”要求默读时找出有关段落,画出关键词语。

(本训练旨在让学生在阅读课文1——4自然段的同时,勾画具有总结性的词语:“比赛 想法 发明”,勾画完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再读课文,小组讨论,课文是怎样从这三方面写发明家发明坦克的?

学生在交流中学习词句。

学生交流时侧重于两个训练点:

(1)理解这几个段落中较难理解的词语“难以招架” “紧张危急”。

(2)体会比喻句的妙用。这个训练点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首先,教师出示两个句子,学生比较a b句子的不同点,体会用上打比方句子的好处。

A:对方的矛向自己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B: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自己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发现,因为用上比喻句,可以看出矛进攻得非常激烈,发明家才会感到“难以招架” “紧张危急”,才会产生发明坦克的想法。

在这里,结合对比喻句的体会,理解词语“难以招架” “紧张危急”。

5 让学生思考比喻词替换及用法,懂得替换了比喻词,比喻句的意思不变。(这个练习可以结合《同步训练》中的习题进行训练。)

“对方的矛雨点向自己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6 读书作画,理解发明家想法。

学生边读书边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画出坦克的样子,注意画出坦克既能攻又能守的特点,结合作画,指导学生说说矛和盾与坦克有什么联系,或议一议发明家的想法是否合理。

学习第五节,理解内容,记忆词语。

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五节,找出喜欢的词语和同学交流一下理解 记忆词语的方法。

(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学习诸如“合二为一 大显神威 庞然大物”的词语等)

学生读了课文后,想想哪句话对自己的启发最大?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在学习最后一段时,更深化理解课文的中心)

第四环节:

拓展思路,展开想象,进行说话训练(这个环节分为3个小点)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或课外查阅到的知识举例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也可以结合《同步训练》中最后一题“互动天地”进行说明。

质疑:让学生指出课文里不明白的地方。

解释:引导学生寻求答案。

第五环节:

总结:同学们,让我们也像发明家那样,开动脑筋,仔细观察,成为新事物的发明者吧。

作业设计:(1)抄写生字 词。

(2)选用“…如…般…”或“…像…一样…”写一句比喻句。

《矛与盾》教学设计10

学习目标

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 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

①生字卡片。指导写字的多媒体课件。

②矛和盾的图片。

③录音机及本课的朗读录音磁带。

第一课时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①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

②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③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④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①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②同座交流交流。

③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④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

a.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b.“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指导写字

①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

②重点指导7年左右结构的字。

持 般 攻 炮 坦 战 神

a.引导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b.多媒体演示这7个字的布局。

③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实践活动

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

第二课时

复习问题,揭示目标

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两个问题?教师出示问题:

①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②“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两个问题。

学生讨论,交流感悟

①学生自己先带着以上两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②小组内交流。

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请这个同学做好记录,整理其他同学的意见。

③全班交流。

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

④感情朗读全文,读后让学生继续质疑、释疑。

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①师出示课文的结尾。

②齐读这段话。

③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课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写字抄词

①练习其他7个生字。

②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实践活动

①摘抄你认为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

②搜集一些发明家的故事,开一个故事会。

《矛与盾》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培养学生学习成语,积累成语的兴趣。

初步按触文言文,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4、仿编成语故事,培养学生学习成语故事的兴趣,发展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及模仿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会成语故事的寓意,创编成语故事

教学准备:课件《自相矛盾》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课前活动:分两组比赛,说一说“自”字开头的成语。

一、积累成语,揭示课题。

1、试说“自”字开头的成语

(多媒体展示:有关“自”的成语20个。)

自给自足 自觉自愿 自力更生 自告奋勇 自强不息 自食其力 自愧不如

自由自在 自知之明 自不量力 自欺欺人 自暴自弃 自鸣得意 自以为是

自我陶醉 自相残杀 自高自大 自作聪明 自吹自擂 自相矛盾

2、齐读成语。

3、引入课文,板书课题,简介矛与盾(矛:长矛,古代用于进攻的武器;盾:盾牌,古代用于防守的武

器。)

4、播放《自相矛盾》的flash

二、精读《自相矛盾》。

1、自由初读课文

2、谁能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3、“夸口”什么意思?(说大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学生勾画相关语句,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师:谁来学着文中的人夸夸矛和盾

4、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说?

指导读好问话。(设置孩子、中年人、老人,让学生品味语气。)

5、 “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能换一

个词语来替代吗?(哑口无言)他为什么张口结舌?

那个人售物时说话前后矛盾对他会有什么后果?(东西卖不出去,失去信用。)

6、拓展:如果你是那位卖矛与盾的人,要想把自己的东西卖出去,你会怎样推销自己的矛与盾?

(四人一小组讨论。)

7、通过学习课文和他们的表演中,你明白了什么?

说话、做事不能相互抵触,要前后一致。(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

你身上有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如果有会有怎样的后果?你应该怎么办?

三、初识古文,激发兴趣。

1、我们知道有些成语是出自古代的寓言和历史书籍,今天我们学习的一则成语就出自于古代思想家韩非子写的一本书里。

韩非子简介

韩非,先秦时期韩国公子,是我国 先秦时期著名政治理论家,卓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子:古代对有学识男子尊称。

原文: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2、练读原文

3、看着原文复述课文。

四、仿编成语故事。

1、播放自相矛盾现代版

2、四人小组编成语故事。

3、交流,评价。

五、教师总结。

《矛与盾》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会认六个生字,会写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词;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能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本课说明的道理。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培养学习边默读边动笔边思考的习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默读思考动笔画等方法,了解发明家思考的过程,在交流中,通过补充句等方法,学生体会出发明家思考的深入与全面性。通过课外资料的引导,学生再进一步感受坦克威力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到吸收他人优点的重要性。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深入体会本文的道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学习生字新词。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他们有什么作用呢?

2.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这里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矛是攻击别人的武器,而盾是防御的武器。为后面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课件 生字、生词卡片,认读。

指导识记字形,可通过形近字的比较,加强记忆,如:持和挂、炮和跑、担和坦、神和伸、般和船;

3.巩固新词。

4.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5.自己把课文再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教学中要着重倡导在文章的大的语言环境下感悟语言。只抓孤立情节理解课文,学生常常会出现被动跟随的状况。先从整体入手,再重点关注情节,学生对情节语言的感悟会是丰富、生动的,将会更深刻的理解语言文字的真正内涵,从而逐渐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感悟文章的能力。

三、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1.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2.同桌相互交流。

3.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

4.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5.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

a. 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b. “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四、小结课文

请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可以是生字学习方面的,也可以是有关课文内容学习的收获。教师适当概括补充。

五、指导写字

1.出示14个生字,要求:学生认记生字,并观察哪些字最难写,等一下给同学提醒。

2.重点指导7个左右结构的字。持、般、攻、炮、坦、战、神

a.学生观察这7 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b.多媒体演示这7 个字的布局。

3.学生提醒哪些字最难写,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4.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作业:

1.抄写生字2遍,注上拼音。

2.熟读课文,思考“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板书设计: 25.矛和盾的集合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附课文:

矛和盾的集合

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与乌龟。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

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1916年9月15日,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赵州桥》练习《灰雀》教案(人教三年级上册)引导学生玩一回“童话游戏”──《语文园地七·习作》教学设计《画杨桃》教学设计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案《给予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21、古诗两首导学案《春日》教学预案查看更多>>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矛与盾》教学设计13

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寓、矛 、盾、誉、吾。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交背诵。

3.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成语包含的道理。

4.以此积累词语,进行拓展练习,培养学生观察、聆听、想象等能力及语言创新能力,启迪智慧。

教学重难点

了解古词义,弄懂寓意,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表达。

教学手段及方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

2.讲授、讲解、讨论、模仿、运用、回顾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矛与盾》是小学六年级(第十二册)第二十五课内容,短小有趣,借买矛与盾的故事讽刺生活中自相矛盾的现象,耐人寻味。文本资源与现实联系点较多,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寓言的寓意,并开展思维和语言训练。

教学过程

一、沟通

今天第一次给大家上课,希望同学们积极思考,努力听讲,踊跃发言,展示才能,共同上好本节课。

二、回顾、朗读、揭题

1.上学期我们学过哪些古文?

2.幻灯片出示古文《学弈》。朗读提问:古文中包含了哪个成语?学生回答后小结:希望同学们上课也要这样专心致志。

3.体会“弗”:弗若:不如;弗许:不允许。你还能说两个带弗的词吗?(弗能:不能;弗敢:不敢……)

4.揭题: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新的古文,也是一则有趣的而且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道理的古文。(板书课题:25.矛与盾)

三、学习《矛与盾》

1.出示幻灯片:题目、图和学习目标。

2.明确学习目标(朗读学习目标)。

3.看图:说说图上内容,小结。

4.让我们来看动画片(点击“请看动画”)

5.朗读课文:a、范读;b、试读、指导、幻灯划出节奏、自由读;c、齐读,小结朗读情况。

6.学习生字并体会课文内容:a、本课要学的生字有:寓、矛、盾、誉、吾;b、幻灯放大生字逐字识记,并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如,学习“矛”,可以提问 “课文中的那个人怎么吹他的矛的?你能不能模仿他的口气吹一番呢?”等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表扬。c、书写这些生字。

7.体会句子意思:a、思考每句意思,同桌小声讨论;b、幻灯逐句出示古文,讨论、理解或表演,再幻灯出示句意;c、齐读译文。

8.拓展语文思维空间:a、提问: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寓言故事吗?b、根据学生说的情况小结,然后再提示“请认真看和听动画片”注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及表情还有当时的环境,特别要注意两部动画片的不同之处。c、谁还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呢?相信你说的比动画片上的还好,可以说整个故事,也可以说其中的一个小片断。d、自由发言,小结,幻灯出示译文朗读。

9.运用和体会寓意:

a、提示:读和这则寓言看了动画片后,大家会觉得好笑,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也常会遇到这类似的好笑事。

b、幻灯出示句子,提示:下面的句子哪些有自相矛盾的现象发生呢?

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

(1) 教室内人声鼎沸。正在演讲的班长高呼:“都不要讲话!”。

(2)墙上写着四个字:“不准任何人在此写字。”

(3)一直不努力,未来成为科学家。

(4)一边跟人家说减肥要少吃点,自己胖得走不动了还天天大吃大喝!

(5)告诉孩子要守信,可自己常说话不算数。

(6)天天说开阔学生视野,但一年一次都没春游。

(7)自己想成绩好但又怕上课、背书、做练习。

(8)美国一边说要维护和平,一边又发动战争。

(9)不想同学骂自己,可是天天骂同学。

(10)一阵雷雨下了一天一夜。

(11)我们班基本上一半同学达到体育锻炼标准。

(12)我猜想他肯定是一个六年级学生。

(13)我估计他这道题一定错了。

(14)他一坐下来就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梦乡。但想到农民伯伯正在雨中夺粮,他哪里还睡得着呢?

(15)我们全班同学都参加祭扫烈士墓的活动,只有王小芳、胡新刚两个同学因为有病没有去。

(16)我目不转睛地盯着黑板,把题目从左到右反复看了好几遍。

(17)全班所有同学基本上都制定了学习计划。

c、讨论上面的句子谈谈体会。

d、幻灯出示作文一篇:《自相矛盾的王叔》,指名朗读。

自相矛盾的王叔(徐敏琳)

清晨,空气格外清新,我背着书包悠悠地走在上学的路上。突然,伴随着马达声,身后传来一声呼唤:“琳琳,上来坐车吧!” 一辆摩托车驶到我的身旁,原来是王东的爸爸送他上学。我谢绝了王叔,他们便开着车子走了。突然,前面十字路口的那盏红指示灯亮了起来,可王叔却硬是冲了过去……

看了这,我愣住了。有一次,我到王东家,王叔带回一本交通安全画册,里面许多血淋淋的交通事故照片,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时王叔还给我们讲交通常识和应该遵守交通规则。他说:“过马路时必须 ‘一慢二看三通过’。”

王叔理应是遵守交通规则的模范,可是他说一套,做的又是一套,真是“知法犯法”。这样,不但不会给周围的人做出好榜样,而且会给人们带来更坏的影响。

难道这不是做事自相矛盾吗?

e、小结:看了这么多的实例,你能总结出《矛与盾》这则寓言的寓意吗?

f、幻灯出示练习题,填空再幻灯出示答案:

寓言是通过虚构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这就是( )。 《矛与盾》是一篇古代( )故 事 ,故 事 中 包 含 的 成 语 是 :( )。这则寓言的寓意:( )。

10、拓展练习:

a、这个人能不能卖出去他的矛和盾呢?

b、你能不能想个办法帮他卖出去吗?

c、讨论各持己见,小结,幻灯出示《新自相矛盾》朗读。

新自相矛盾

那个人什么也没卖出去。他想:今天一无所获,回到家我该怎么说啊! 哦,对了!有主意了。他扛着矛和盾回到家。妻子问:“叫你别吹你非吹不可,看,什么也没卖出去吧?”“我虽然没卖出去,但我有了个好主意,你要帮助我,明天你去西城卖矛,我去东城卖盾,怎么样?” “那饭谁做呀?”“我们可以出去吃啊!”“但是……” “就这么定了。”第二天,他俩分头走了。妻子在西城喊:“我的矛很锐利,无论什么盾都戳得穿!快来买啊!”丈夫在东城喊:“快来买啊!我的盾坚固的很,无论什么矛都戳不穿它。”天没黑,他俩就把矛和盾卖光了。妻子和丈夫非常高兴,一起去餐馆大吃了一顿。他俩异口同声地说:"今天过的可真愉快啊!"

11.朗读原文,背诵,积累词语。

12.再看动画片《自相矛盾》。

四、作业

1.把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记录下来。

2、用自己的话把《矛与盾》这个故事写出来。注意写活卖矛和盾的人吹牛的情形。

3、给卖矛和盾的人出个好主意,让他锋利的矛和坚固的盾快点儿卖出去。并写下来这个好主意与同学们分享。这可是智慧哦。

4、课后与好朋友一起表演卖矛和盾。并把表演经历写下来。

(可以任选一题 也可都做。看你喽!)

5.读读写写:中华民族有灿烂悠久的文化,成语又是其中一朵奇葩,我们要多多学习成语,积累成语。

自给自足 自觉自愿 自力更生 自告奋勇 自强不息 自食其力 自愧不如 自由自在 自知之明 自不量力 自欺欺人 自暴自弃 自鸣得意 自以为是 自我陶醉自相残杀 自高自大 自作聪明 自吹自擂 自相矛盾

6.改一下下面句中自相矛盾的地方,使前后没有抵触:

a、 教室内人声鼎沸,笑声轰鸣。正在演讲的班长高呼:“都不要讲话!”。

b、黑板上醒目地写着四个大宇:“不准任何人在此写字。”

c、不努力学习未来成为一名知名的科学家。

d、一边跟人家说减肥需要少吃点,自己胖得走不动了还一边往嘴边塞东西!

e、告诉孩子做人不能说话不算数,可自己常说话不算数。

f、天天开会说要开阔学生的视野,可是一年一次都没春游。

g、自己想成绩好但又怕上课、背书、做练习。

h、美国一边说要维护和平,一边又在发动着战争让世界不得安宁。

i、一阵雷雨下了一天一夜。

j、我们班基本上有一半同学达到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k、我猜想他肯定是一个六年级学生。

l、我估计他这道题一定错了。

m、不想同学骂自己,可是天天骂同学。

n、一边说自己的矛锋利无比,一边说自己的盾坚不可摧。

o、劳动了一整天,他实在太累了,一坐下来,他就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梦乡。但是,他想到农民伯伯正在雨中夺粮,哪里还睡得着呢?

p、清明节那天,我们全班同学都参加了祭扫烈士墓的活动,只有王小芳、胡新刚两个同学因为有病没有去。

q、我目不转睛地盯着黑板,把题目从左到右反复看了好几遍。

r、新学期开始了,全班所有同学基本上都制定了学习计划。

《矛与盾》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理解句子,讲寓言故事。

3、懂得寓言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语展开思考、讨论。

2、理解寓言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能说出重点语句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寓言故事。

教学过程:

一、成语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图片学生猜成语。说说寓言有什么特点。(假托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2、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出自相矛盾这个成语。

3、课件出示矛与盾的图片引导学生明白矛与盾各是什么样的,分别用来干什么?

4、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韩非子带给我们的寓言故事《矛与盾》。(板书课题,指导学生写好“矛与盾”三个字)

二、自主学文,释疑懂理

(一)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教师范读,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吐字清楚,注意断句停顿和重音。学生评价。

2、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

3、指名2-3名学生读课文,由学生纠正朗读中出现的问题。

4、齐读全文。

5、竞赛读。

(二)细读课文

1、学习文言文方法(课件显示)

2、自读课文,结合课后注释,揣摩句子意思。如果有不好理解或说不通顺的语句,就在书上标出来。

3、将自学所得及疑问在小组中交流讨论。

4、全班交流。

5、说说全文的意思。

(三) 品读课文,汇报交流

1、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作答。

请生解释:鬻:卖;誉:夸耀;并写写这两个字。

师:楚人先夸耀什么?生读第一句话(生读,师板书:(坚)盾 莫能陷)。指名夸一夸。

2、师:同学们真会夸。那个楚国人又是如何卖他的矛的呢?指名回答。

师:你真会做生意。

师:我想请你带大家一起夸好吗?(生夸)

师:原来是在夸他的矛锋利,请你来夸一夸矛吧!“又誉其矛曰:……”(生读,师板书:(利)矛 无不陷)

师:楚国人既夸了自己的矛又夸了自己的盾,不知道同学们想夸什么呢?自己在下面吆喝一下吧!(生自由读)师:请男生誉盾,请女生誉矛,看哪一组夸得更自信,准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又誉其矛曰:“……”。

3、同学们真会夸真会卖,,可老师有一个疑问:怎么什么东西到了楚人那儿都成了那么好的呢?仔细想想他的话,你发现了什么?

师:楚人的一番吆喝吸引了许多围观者,他们到底有没有买他的矛和盾呢?你从书中哪句话知道的?指名作答。请同学们看插图,请同学们自己练习,模仿谁都可以。

指名读,生猜是什么样的人在读?(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及模仿能力。)

4、师:听了旁人的质问,那个人有什么反应?生:那个人哑口无言。

师:你是从书上哪个地方知道的?你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生:其人弗能应也。那个人不能回答。

师:(引导学生说)“弗”就是“不”的意思,你能读读这句话吗? (生读此句师板书:弗能应也)

5、师:面对旁人的质问,他为什么答不上话来呢?小组讨论一下,帮那个人总结一下教训!生小组讨论发言:楚人言过其实,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师板书:道理)

(四)探究寓意

1、选择小组上台表演,学生评议

练习把这个故事演出来。(提示:根据你们小组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课文的原话,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丰富故事中的情节,表演时要注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

2、采访围观者:你们为什么这样说?为什么笑?

3、同学们帮他出出主意,怎样把他的矛和盾卖出去。

4、得到的启示:学生总结。

5、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碰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与同学交流一下。

6、动画欣赏。

三、回味朗读,练习背诵

1、寓言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寓言中的道理耐人寻味。老师带来了《矛与盾》的动画欣赏,大家轻松一下。

2、大家和着音乐试着背一背。

学古文没有捷径,唯有多读多背,方能学以致用。大家随着音乐一起背背吧!不会背的方再看看书,会背的大家一起背。

四、板书设计:

矛与盾

(坚)盾 莫能陷 (利)矛 无不陷

自相矛盾

《矛与盾》教学设计15

学习目标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指导写字的多媒体课件。

2、矛和盾的图片。

3、录音机及本课的朗读录音磁带。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

2、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3、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4、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三、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1、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2、同座交流交流。

3、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

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4、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

⑴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⑵“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

2、重点指导7年左右结构的字:

持 般 攻 炮 坦 战 神

⑴引导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⑵多媒体演示这7个字的布局。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五、实践活动

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8:2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