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科学教案 |
范文 | 【实用】科学教案范文合集五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 篇1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交流讨论关于天气的信息,用丰富的语言描述天气。 2.能够收集各种关于天气的资料,能够设计富有个性的符号记录天气情况。 3.能够通过分析数据发现数据中隐藏的规律。 (二)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天气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2.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如温度、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 3.能够在自己的生活周围收集和天气有关的资料。 4.能够了解气象者的工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天气对自己生活的影响,从而关注天气的变化。 2.愿意欣赏美丽的天气,愿意像气象工作者那样观察研究天气。 二.教学准备: 1.各种关于天气的图片、光盘、录象等。 2.最近一周的天气资料。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 1.讨论今天的天气怎么样? (1)今天的天气怎么样?你喜欢什么天气?最不喜欢什么天气?你能不能说说为什么? 2.讨论我们所喜欢的天气。 (1)学生思考; (2)师生共同交流,老师同时将学生说的各种天气板书在黑板上。例如:炎热、干旱、有风、寒冷、有雾、暖和、暴风雨、大风、晴天、下雪、凉爽、沙尘暴、台风、冰雹、下雨等。 (3)讨论你喜欢的原因。 (4)了解天气的变化对人们的生活生产的影响。 3.用自己的话描述今天的天气,并用文字记录下来。 4.设计记录天气的符号。 (1)教师示范例。 (2)学生自己设计,并写在书的格中。 5.怎样知道或了解天气情况: (1)天气预报 (2)为什么要经常关心天气预报。 (3)怎样关心天气预报。 (三)作业: 课后关心天气预报。 科学教案 篇2设计意图: 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因此,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现象”。日常生活中,幼儿已接触很多工具(铅笔、橡皮、水果刀等)对它们十分感兴趣,但幼儿对工具的认识仅是一些感性经验,对工具的具体用途、种类还不是很了解。本次活动我让孩子通过操作、观察及其讲述等手段,让孩子在自主活动中增添一些科学知识。 活动目标: 1、通过交流展示各种工具,初步感受工具的种类很多。 2、在观察操作尝试中感知工具的作用很大,发展综合能力。 3、能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体验观察和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前幼儿收集各种工具。老师和幼儿到室外寻找特殊的工具。 2、卷笔刀、削苹果机,刨子,开瓶器。以及相对应的辅助用品。 活动过程: 一、尝试操作使用工具 1、师:“前几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工具,今天让我们就来试试这些工具,看看它们有什么用。” (幼儿分别操作工具,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二、交流工具使用方法 1、师:“刚刚小朋友都使用这些工具,请你来说说你使用了什么工具?做了什么事情? 2、幼儿讲述使用过程和方法。 3、教师小结:这些工具有的是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有的是在学习中用到的。 4、师:“桌子上还有一些工具请你看一看,玩一玩,它有什么用?” 5、分类并认识字卡。 师:“现在请大家把这些工具,按照不同的用途帮它们分分类。”(幼儿操作) 师:“你为什么把这些工具都放一起?”(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出示字卡:学习工具、生活工具、交通工具、通讯工具。 6、再次分类及巩固。 7、教师出示有字卡的篓子,请幼儿再次分类。 师:“桌上还有一些工具我请几位小朋友来介绍一下它们的名称和用途,并将它们分分类。(个别幼儿讲述、操作) 8、引导幼儿认识一些特殊工具 师:“老师这还有两样工具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农作工具并认识字卡。 9、小结:我们今天认识了很多的工具它们有学习工具、生活工具、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农作工具。还知道了他们各自的用途。 三、总结认知激发探索。 出示锯子,提问幼儿这是什么?是谁发明的?是怎样发明的? 教育幼儿要爱观察,爱探索,长大发明各种有用的工具。 科学教案 篇3活动目标: 1、知道一些常见恐龙的名称以及生活习性。 2、知道恐龙曾是地球上的庞然大物,它的灭绝至今是科学上的一个谜。 3、激发幼儿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活动准备: 1、能插接的恐龙蛋图片;幼儿自带恐龙蛋玩具。 2、《恐龙世界》录象;大记录纸一张。 3、在家和父母一起收集有关恐龙的资料,尝试提出问题。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神秘的恐龙蛋 ——教师出示一个很大的可以打开的蛋宝宝图片:看看谁来了?小朋友猜猜它是什么蛋?(幼儿自由猜测) ——教师:咔嚓,蛋宝宝裂开来了,瞧,谁出来了?(恐龙出来了) ——教师:原来这是一个神秘的恐龙蛋,小恐龙就是从这个恐龙蛋里钻出来的。 2、交流:我所知道的恐龙。 ——这段时间我们已经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了很多恐龙的资料,现在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知道有哪些恐龙?它们是什么样的?它们有什么本领? ——幼儿交流讲述。 3、设疑:我还想知道什么。 ——教师:小朋友真能干,已经知道了这么多恐龙的知识。那除了这些我们已经知道的,你们还想知道哪些恐龙的知识呢?你可以把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大胆地提出来,我们一起来想办法解答。 ——鼓励幼儿大胆提问,教师对幼儿的提问用文字的形式及时地记录在大记录纸上。 4、观看《恐龙世界》录象,解答幼儿疑问。 ——小朋友提了这么多恐龙的问题,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象,找一找有没有我们要的答案。 ——幼儿观看录象后,教师针对记录纸上的问题让幼儿自己解答。 5、恐龙是怎么灭绝的? ——可是,这样的庞然大物在地球上称霸了一亿七千万年以后却一齐消失了,它究竟是怎么消失的呢?请你想一想、猜一猜、说一说。 ——幼儿自由讨论、猜测并交流。 ——教师小结:就象你们的猜测一样,我们的科学家也作了各种猜测,但却都没有根据,所以恐龙的灭绝,至今为止,仍然是一个没有解开的谜。小朋友,你们觉得恐龙神秘吗?希望我们小朋友努力学习,不断地去探索、研究恐龙,早日找到答案。 6、结束活动:玩恐龙蛋。 ——幼儿自由玩恐龙蛋玩具自然结束。 活动建议和延伸 1、有条件的幼儿园可组织幼儿参观恐龙园。 2、可组织幼儿继续收集恐龙的图书、图片、录象资料,了解恐龙之最,举行“恐龙知识大比拼”的比赛。 科学教案 篇4教学目标: 1.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通过对潜望镜内部结构的研究,使学生能利用语言、文字、绘图等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通过课前搜集和整理有关潜望镜的资料,使学生学会利用书籍及其他信息源获取信息。 2.通过制作潜望镜的活动,使学生学会欣赏、评价他人的作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愿意合作交流;积极查阅资料,关心新科技、新发明。 3.认识平面镜反光性质的应用;会制作简易潜望镜。 学生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潜望镜的文字、图片资料。 2.制作简易潜望镜的材料:条形纸盒、粘纸或双面胶、美工刀、镜子或镜片等。 教师准备: 1.有关潜望镜的图片、文字资料。 2.自制简易潜望镜。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玩镜子玩出了好多有趣的科学道理,还记得是怎么玩的吗? 生(齐):记得! 师: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小组内交流) 师:哪个小组用两面镜子看到了窗外用眼睛直接看不到的景物? 生:我们小组做到了。 师:上来说说你们的做法,演示给大家看一看。 生:(边演示)我们是这样做的:两个镜片,一个斜对着窗外要观察的景物,不断调整另一个镜片的角度,最后就看到了窗外的景物。现在看到了,大家过来看看吧!(教师指派几个同学观看) 师:看到了吗? 生:看到了。 师:从刚才这个小组的做法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1:我想到了我们做的“传光游戏”,当时我们用了4面镜子。 生2:我想到了潜艇上用的潜望镜。我从百科全书上看到潜望镜就是利用两个平面镜做成的。 师:你知道的真多!(竖起大拇指)他说得很有道理,潜望镜就是利用镜子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反光)原理制成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潜望镜的秘密。 2.交流资料,整体感知。 师:课前同学们搜集了一些关于潜望镜的资料,结合自己对潜望镜的认识,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资料的情况。) 师:哪个小组先说一说通过交流你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我们知道潜望镜开始只是用在潜水艇上,后来又发展到陆地上,主要在军事上用的多,这是我们小组找到的一张潜望镜的图片。 (学生到实物展台上展示图片——一张潜望镜实物照片) 生2:我们小组找到了潜望镜的发明过程,我读给大家听: 潜水艇通过调节浮力达到潜浮的目的。1897年,莱克建造了一艘采用双壳设计的潜艇。当时所有的潜艇潜水后只能盲目地行驶,只有当潜艇升到接近水面时,才能够通过舷窗看到水面的情况。莱克设想制造出一种既不易让敌人发现,又可以在水下看到水上情况的仪器安在潜艇上。他买来一大堆各式镜子,试着制造。1902年某一天,他偶然地找到了正确的组合。他希望看到的街道和海港清晰地展现在他眼前。后来,他又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找一位光学教授合作,终于找到了正确的组装方法。他把它装在他制造的潜艇上,这就是后来固定的和可旋转的潜望镜的前身。至此,潜艇才第一次有了眼睛,再也不用在水下的黑暗中盲目游动了。 师:通过听这个小组找的资料,你知道了什么? 生2:我知道原来潜水艇上没有潜望镜,后来是一个叫莱克的人发明了潜望镜。 生3:我还知道莱克从1897年制造了潜水艇后就研究潜望镜,直到1902年才制造成功,用了五年时间,说明他很有毅力。 师:你体会得很深刻,很多科学研究和成果需要科学家用几年、几十年、甚至一生或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科学研究就需要这种毅力和精神。 生4:我从中知道了潜望镜是用很多镜子做成的,而且必须正确的组装才行。 体的呢?它的内部构造是什么样的?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每组桌面上的简易潜望镜(牙膏盒自制型)揭开它的`秘密吧! (小组合作,有的先用简易潜望镜观察物体;有的在仔细观察简易潜望镜的外部形状;有的小组在小心的打开简易潜望镜,观察内部构造,并在纸上绘制简图;有的小组正在结合搜集到的潜望镜结构图讨论潜望镜的构造……) 师: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和收获? 生1:我们小组发现潜望镜里有两块玻璃镜片,这两块镜片是这样放置的(实物展台展示绘制的简图)。 师:也就是说这两块镜片成什么角度? 生2:我知道,是平行的。 生3:反光的面是相对的。 生4:资料上说镜片与水平线成45度角。 师:还有补充吗? 生5:我们还发现潜望镜的长短不会影响观看的效果。 师:你是说哪一部分? 生5:竖着的部分。横着的部分不能太长,长了影响观看的范围。 3.动手制作,应用实践。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潜望镜的构造,想不想自己制作一个潜望镜? 生(齐):想! 师:你觉得应该怎样做?给大家提点建议。 生1:用牙膏盒做潜望镜的身子,在上下相对的侧面分别挖一个正方形的口,然后将镜片放到里面。 生2:我反对,镜片不能放进去,要在盒子边上开槽,将玻璃镜片插进去。 生3:最好用胶带粘好。 师:镜片怎么放呀? 生4:成45度角。 师:还应注意什么? 生5:用小刀时要小心,别割伤手。 生6:插玻璃片时也要注意,最好用砂纸打磨一下,或边缘粘上胶布。 生7:做完后将外壳美化一下,最好涂成“迷彩色”,写上自己的名字,免得丢了。 师:同学们刚才提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老师这也有一个制作潜望镜的方法,供大家参考(实物投影展示)。 师:我发现有的同学早已跃跃欲试了,好,下面同桌合作制做一个潜望镜,然后玩一玩自己制作的潜望镜,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学生制作潜望镜,教师巡回指导) 4.总结评价,课后拓展。 师:这节课我们研究的主题是什么? 生(齐):潜望镜的秘密! 师:这个秘密揭开了吗? 生(齐):解开了! 师:谈谈你的收获吧! 生1:我知道了潜望镜是根据镜子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原理制成的。 生2:我知道了潜望镜的内部结构,还自己制作了一个潜望镜。 生3:我制作的潜望镜非常漂亮,而且效果很好。 生4:我的潜望镜是在同桌的帮助下做成的,要不我恐怕做不成,我很感谢他。 生5:我知道了潜望镜的发明过程。 师: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由于时间关系,课后可以继续玩一玩你们制作的潜望镜,并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以改进。另外,布置两个课后研究专题: (1)、调查了解,真正的潜望镜是什么样的? (2)、设计一个能够看到四面八方的潜望镜。 科学教案 篇5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第1课。 教学目标: 1、对盐溶解的快慢提出假设,设计对比实验。 2、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3、培养敢于、善于提出猜想与假设,愿意合作与交流,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实验器材: 食盐、烧杯、筷子、热水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前我们进行了大胆的猜想,积极的验证。老师这还有更难的呢!敢接受挑战吗?(敢)好,让我们走进第一关,智力猜猜猜,(闪闪红星,小红军带盐的故事)请大家开动脑筋猜猜看,小红军是怎样把盐藏起来的?(板书课题) (用生动的故事,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故事情节造成的悬念,引起学生大胆的猜想,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自主探究 1、学生交流自己的猜想 请大家分组讨论,选出我们的最佳方案(学生选择,并简单的说出理由) …… 看来大家一致认为,盐能消失在水中,到底猜得对不对呢?想不想通过实验来验证?(想)那么,要做这个实验需要什么器材呢?(生交流) 请各组组长来材料超市选择你们需要的材料。 2、实验揭秘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 …… 对,盐真的能化在水中,那么像盐这样消失在水中的现象叫溶解。(板书)同学们,你们太棒了,老师宣布,第一关成功!让我们走进第二关:比比谁最快! 3、探究加快食盐溶解的方法 小红军很聪明,把盐溶解在水中,但当时处境一定非常危急,请大家分组讨论一下,怎样能帮小红军将盐尽快的溶解在水中?(生分组讨论,交流汇报) 想法非常好,这些方法到底行不行呢?得通过实验来验证,现在请个小组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 …… 大家真了不起,设计好了自己的实验,老师很佩服你们!在做实验之前老师有几点要求: 实验用品要轻拿轻放,注意安全。 分工合作。 用简单的语言填写实验报告单。 好,现在实验开始。 汇报交流。 谁能根据以上小组的汇报,对加快食盐溶解的条件总结一下? 生总结汇报。 刚才大家参与得非常积极,实验做得很认真,还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真是太棒了,老师兴奋得告诉大家:第二关闯关成功!下面让我们走进第三关,看谁想得多! 4、联系实际学科学 其实,溶解在我们生活中用途特别广,现在请大家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溶解?怎样加快溶解? …… 第三关闯关成功! 三、拓展探究 看来,我们大家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不仅心细,而且聪明。故事中的小红军也很聪明,他把盐化成水藏在棉衣里带上山。那么,盐该怎样取出来呢?想知道吗?请大家课下先进行猜想,试着探究,并记录下来,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所发现。 反思: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伙伴,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自主的交流方案,自主选择实验材料,这样学生才会有一种我就是科学家的感觉,科学活动才是愉悦的。 4.2.1 水落“盐”出 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第2课。 教学目标: 1、经历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2、探究得出水的三态变化条件,知道水的沸点与冰点。 3、培养敢于猜想、尊重证据、乐于合作的科学研究态度。 教学重点: 对水的三态变化条件提出猜想与假设。 教学难点: 经历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教学准备: 水盆、玻璃片、三脚架、蒸发皿、酒精灯、水、盐等。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由上节的故事引入,回顾问题:“小红军是怎样把掩藏起来的?谁能再说一下?”找个学生重述一遍。复习“溶解”的概念。 提出问题:“小红军把盐藏到水中带到了山上,可红军怎样把盐从水中取出来呢?”,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板书课题《水落“盐”出》。 二、集体探究。 1、教师提问:我们怎样让盐再变回来,怎样变比较快?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个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猜想与假设。建议搞一次竞赛:比一比,看哪一组能让盐尽快地“变”出来。 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会有一些学生能猜想到可以用蒸发的方法析出食盐。 2、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1)学生假设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小组交流。 (2)制定实验方案。 (3)分组实验,教师指导。 (4)交流汇报实验结论,师生共同评议纠正。 (水蒸发的快慢与下列三个因素有关:水的表面积的大小,水面上方空气的流动,水的温度。) 4.2.1 水落“盐”出 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第2课。 教学目标: 1、经历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2、探究得出水的三态变化条件,知道水的沸点与冰点。 3、培养敢于猜想、尊重证据、乐于合作的科学研究态度。 教学重点: 对水的三态变化条件提出猜想与假设。 教学难点: 经历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教学准备: 水盆、玻璃片、三脚架、蒸发皿、酒精灯、水、盐等。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提出问题:“水到哪里去了? 2、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进行探讨和阅读,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的知识。接着就引导他们围绕新的问题:“水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状态变化?”进行猜想。 3、实验验证。 学生分组实验:(1)研究水变成水蒸气。(2)研究冰变成水。(3)水蒸气变成水。 ①水蒸气固化成霜的实验,是通过在冰水中加盐,令冰强行融化,从而杯内温度低于0℃,空气中的水蒸汽碰到杯壁时就会凝结成霜。这个实验能够比较清楚地观察到水结冰的过程,实验时可在冰水中插入一支温度计进行观察。用金属杯做这个实验效果比较明显,实验时要提醒学生不能对着杯子呼吸,否则他们呼出的热气会使这个实验失败。 ②冰熔化成水的实验比较简单,但由于要用到酒精灯等器材,教师要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实验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水的物态变化和杯内水温的变化。重点观察冰水共存时的温度和水沸腾时的温度和现象,并记录下来。由于当时的实际气压可能不会正好是一个大气压,再由于水的纯度和温度计的精度及读数的等因素的影响,会使测得的沸点会比100℃低。届时可向学生说明。 ③水变成水蒸汽的实验在前面水中“取”盐活动中已经做过了,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或安排。如把这个实验与水蒸气变成水的实验结合起来,则更有利于解释问题。如教材43页“水和水蒸气”实验图所示,同时演示水的汽化和汽的液化两个过程:一是酒精灯加热使水变成水蒸气,水蒸汽遇到装冰的勺子又变成水。这个实验证明了水变成水蒸气的条件是遇热,而水蒸气变成水的条件是遇冷。 另外需要向学生指明的是,水加热后在水上方出现了“白气”,有很多学生以为那就是水蒸气,要让他们知道这实际是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变成的小水珠,这实际就是天上的云,地上的雾。 三、总结与交流 讨论水的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通过各组汇报与交流各组设计的实验方案与结论,总结出水的蒸发快慢(盐析出的快慢)与什么条件有关。 讨论水发生三态变化的条件,总结出水蒸气、水和冰两两之间发生变化的条件。比较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四、拓展活动 讨论生活中蒸发的例子,如:杯中的水时间长了怎么少了?怎样晾衣服干得快? 生活中水的三态变化的例子。如:烧开水时,锅盖上可观察到的现象。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室外到室内,眼镜片上发生的现象。 4.3 沉与浮 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第3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知道浮力的存在,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应备条件的猜想能力。 2、初步了解和体验物体沉浮应具备一些条件,可以通过改变这些条件来控制物体的沉浮。 3、继续培养学生敢于提出猜想与假设、愿意合作与交流的科学态度。 材料准备: 老师用:大玻璃缸、白菜、萝卜等常见的生活物品。 学生用:玻璃缸、木块、塑料块、铁块、石子、鸡蛋、盐、橡皮泥、钩码、测力计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肯定和激励,并以此作为阿基米德小组的获得要求。) 一、认识各种材料(木块、石头、鸡蛋、泡沫塑料、萝卜、橡皮块、回形针、牙签、蜡烛) 师:同学们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帮小红军顺利地解决了问题,我们把盐藏在了什么地方?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很多的材料。 二、猜想实验,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这些材料也会像盐一样溶解在水中吗? 师:我们猜测一下哪些会溶解在水中?你猜想的根据是什么 师:让我们动手也试一试吧! 学生实验,老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通过实验我们刚才的猜想正确吗? 大家还有什么新的发现或者问题吗? 学生汇报。 师:“为什么有些物体浮在水面,而有些物体则沉在水底?”谁能说出自己的猜想。 学生猜测。 这个问题曾经吸引许多科学家进行研究,大科学家阿基米德也研究过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像科学家那样研究研究这个问题。在研究中有所发现的小组,我们给命名为阿基米德小组。(指阿基米德小组奖章) 三、感知浮力 师:刚才同学们猜想水对浮在水面的物体有向上的托力,大家试一试,是真的吗? 学生亲身体验。 师:说说你的感受。那沉在水底的物体是不是也受到了水对它的托力呢? 学生猜想。(不止一种) 师:你猜想的有什么根据吗?根据是什么?怎样为“我们的猜想”找到证据呢? 学生设计实验。 动手实验。 汇报交流。 师:像这样浸在水里的物体,会受到水对它向上的托力,这种力叫浮力。 四、谁主沉浮 师:同学们刚才的表现真是太棒了,真像一个小阿基米德,那老师这还有一个问题:“怎样使鸡蛋和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谁愿意接受挑战? 动手动脑,大胆猜想和实验。 师:你们是怎么做的?解决问题了吗? 学生汇报交流。 师:大家的表现太精彩了,下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游戏比赛。 游戏。(看谁的橡皮泥能承受更多的玻璃球) 五、拓展活动 在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利用浮力的。 六、课堂小结 我们看看是哪个小组获得了“阿基米德小组”的称号?有请阿基米德小组的同学上台,我们来给他们合影留念!(教师给上台同学拍照) 其实这节课每个小组的表现都很出色,都做到了科学家一样的严谨有序,相信我们班以后会出很多像阿基米德一样的科学家的。 把实验的材料整理好,准备下课。下课!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