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大一统汉朝》教学设计 |
范文 | 《大一统汉朝》教学设计范文 篇一:大一统的汉朝 教学设计【课程标准】 1、了解“文景之治”; 2、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3、评价汉武帝 。 【内容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学习的是汉朝初期的统治措施,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与表现,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措施及其影响。为了教学的连贯性,西汉的建立与东汉的统治两个内容也补充到教学中。初一学生刚刚接触到历史,对于历史的学习方法,处理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对于本节课涉及到的加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在理解上有写难度。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了解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 2、通过学习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3、通过分析材料,培养学生分析利用材料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借助视频,学会正确评价人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比秦朝与汉朝的兴衰,统治措施,做到以史为鉴; 2、引导学生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是西汉的鼎盛,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重点和难点】 1、汉武帝“大一统” 2、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师:上课之前老师先邀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成语故事,夜郎自大); 师:故事中的夜郎国非常的自大,他所面对的西汉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汉朝是怎样走向强盛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历史,感受大汉雄风,追寻汉朝统治者的圆梦之路!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新课学习: 一、金戈铁马大汉梦——西汉建立 师: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借我一双慧眼,让我把这世界看的清清楚楚,老师相信每位同学都有一双慧眼,请你慧眼识英雄,猜猜他是谁?给提示,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猜人物——汉高祖刘邦。 师:刘邦经过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朝,楚汉战争打败项羽在公元前202年建立大汉王朝。但是刘邦实现了大汉梦,却面临残酷的现实。请同学们阅读材料,思考,汉初面临着怎样的社会经济状况。 生:荒凉,萧条 师:秦朝的暴政加之连年的战争使得汉初的民穷国弱,社会经济一片荒凉景 象。 师:汉朝的建立者与继任者们能允许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吗? 生:不能 师:在这种情况下,富国成为他们的共同梦想。 (二)休养生息富国梦——文景之治 师:他们是怎样实现富国梦想的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请来了汉朝的尚书令,请他就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的统治政策回答记者的提问! 生:自主准备,活动,回答 师:我们大致归纳一下汉初的统治措施:1.吸取秦亡教训,2.轻徭薄赋 ,3.重视农业 ,4.提倡节俭,5.以德化民。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休养生息。 师:汉朝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迎来了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奠定了汉代民富国强的物质基础。实现富国梦的统治者们并没有停下脚步,在汉武帝的带领下,继续追求强国梦。 (三)文治武功强国梦——汉武一统 师:在实现强国梦的过程中,汉武帝重点解决了2个忧患。 1、政治,诸侯国问题 师:简单介绍七国之乱,诸侯国的发展,提供材料给学生分析,汉武帝时的表现。 学生阅读教材,明确汉武帝采取的措施。 师:视频加深学生对推恩令的理解; 活动:学生肢解手中的诸侯国,感受推恩令的作用。 师:推恩令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汉武帝却无法高枕无忧。 2、思想,思想不统一 回顾:秦朝的焚书坑儒 师:我们来看一下,汉武帝是怎么做的? 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师:解释政策,新儒学的相关内容加深学生对于政策的理解,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师:汉武帝还采取了什么措施来推广儒学 生:建立太学 回顾一下这一篇章的内容: 师:经过汉武帝的努力,汉朝实现大一统,进入鼎盛。汉武帝开创了西汉王朝最鼎盛繁荣的时期,是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他的治理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实现了强国的梦想。 以史为鉴: 师: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学习历史就应该以史为鉴。 生:小组讨论 师:这才是长治久安之所在,这才是繁荣兴盛之所在,这才是和谐发展之所在。 师:经过几代帝王的努力,汉代实现国富民强,但这种繁华却没有长久的持 续下去?? (四)一页风云散,变换了时刻——东汉统治 三张图片介绍西汉灭亡东汉建立与灭亡。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小小评论家: 师:评价汉武帝,视频,学生思考回答。 师: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一位皇帝,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予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为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他就是千古一帝——汉武帝!他的成功是因为他在圆梦的道路上努力奋斗拼搏,勇于改变!所以我希望同学们不要改变我们的拼搏和奋斗。因为你们才是国家的未来!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篇二: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设计——马清云【导入新课】 播放“汉武大帝”片头视频,师问:视频中他是谁?为什么说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为什么说他给一个族群傲立千秋的自信?他做了哪些事情使得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学习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依据老师提供的知识结构,自学本课的基础知识,同时,把你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惑标记下来,以便在合作学习中讨论解答。 [自主学习,夯实基础 ] 1、结合课本67页归纳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什么样的经济形势?这种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2、从课本上勾画出文帝和景帝采取了什么措施促进经济恢复?取得了怎样的结果? 3、归纳总结汉武大帝统一的措施有哪些? (学生之间相互质疑释疑,解决自学中遇到的困惑。) 一、文景之治 西汉初年,国家极度贫困。长期战争导致经济凋敝。 《汉书 食货志》记载:“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思考讨论:如果你是刘邦,面对现实,应采取什么办法? 文帝景帝又采取哪些措施?(出示汉文帝、汉景帝图片及简介) 文帝景帝吸取秦亡的教训,欲图长治久安。休养生息政策因而得以出台并顺利实施。 教师出示相关的减轻租税的图片和资料。学生看书,分类归纳文帝、景帝的措施。 汉文帝与景帝共在位39年,实行轻徭薄赋、奖励生产、与民休息的措施,使得社会安定,人民负担进一步减轻,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资治通卷》记载:“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后世对之评价较高,把这样的治世称为“文景之治”。 出示秦始皇陵兵马俑和汉文帝霸 问:比较秦始皇和汉文帝对自己陵墓的要求,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生讨论并得出结论:成由俭败由奢 过度:文景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治世”。为后来西汉实现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出示汉武帝图片及简介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问:汉武帝是一个怎样的人? 小结:汉武帝雄才大略,重视人才,善于用人。 这个特点与前面学过的`哪些人物相似? (尧、舜、商汤、周文王、周武王、齐桓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秦孝公、秦王嬴政、汉高祖刘邦等。) 问:什么是大一统? 小结:即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汉武帝时能实现大一统,决非偶然,如果没有从高祖“文景之治”,近半个世纪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如果没有景帝时平定七国之乱,奠定了巩固的政治基础,恐怕大一统的局面是不可能出现的。大一统的局面出现,也和汉武帝这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的统治措施密切相关。 【合作探究】 陵 汉武帝用什么方法解决了汉初分封的诸侯国问题?他又是如何在思想文化上加强中央集权的? 生:1、雄才大略,重视选拔人才,善用人才;2、先建侯国,削弱他们的势力,再削侯国。) 师:解决了王国问题,却招来诸王门下诸子百家的指责,对中央集权很不利。他又是如何在思想文化上加强中央集权的? 生: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设太学,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师:这样,汉武帝时期,政治上一统于皇帝,思想上一统于儒家思想,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拓展延伸】 汉武帝能够实现大一统的原因? 小结:客观上 : “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 主观上 :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才 三、东汉的统治 学生自学 本课小结 “文景之治” “推恩令”,削 汉武帝的大一统 弱王国势力。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 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最后以一首韩磊的《最后的倾诉》(百度音乐) 结束本课 教学反思: 对于本课的学习我采用了视频导入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设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初一新生对于学习历史的方法还没有充分掌握,所以通过小组合作来互相帮助提高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积极的动脑思考老师加以点拨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还利用了图片和音乐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历史课的乐趣。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