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长恨歌(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
范文 | 长恨歌(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 《长恨歌》 课堂类型 欣赏课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特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了解《长恨歌》本事及其在文学史上的重大影响, 结合背景知识了解这首长篇叙事诗的内容、分析李、杨爱情悲剧的深刻历史教训。 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 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把握诗歌的主题。 教学难点 初步鉴赏这篇脍炙人口的杰作艺术上的独到之处。 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 学法设计 问题探究法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唐宣宗写过一首《吊白居易》诗:“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白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从这首诗中你能得到有关白居易的哪些信息? (1)首句“缀玉联珠”用比喻,指白居易从事是诗歌创作六十余年; (2)颔联说出白居易的字以及他的性格; (3)颈联中有白居易的两篇名作:《长恨歌》与《琵琶行》,“童子解吟”“胡儿能唱”可见白诗流传之广和写实尚俗的特点。下面我们来学习《长恨歌》。 二、预习检查 (一)诗人简介 (二)创作背景: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三文章赏析 (一)层次结构: 幻灯片展示 第一部分,江山美人之间的取舍。本段可以用“三千宠爱在一身”来概括。 问题:与历史真实的差异表现在哪里?说明了什么? 这一部分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诗人通过这一段宫中生活的写实,不无讽刺地向我们介绍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还形象地暗示我们,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 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前六句为第一层,叙述李、杨会合过程。 接下来的十六句为第二层:写李、杨遇合后的欢爱眷恋。 末八句为第三层:写贵妃举家腾达,势焰熏天。 第二部分:生离死别的痛苦和无奈。爱美人失去江山,但是,失去江山也难舍美人。 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前六句为第一层,写变生不测,战乱骤起。 接下来十句为第二层:写马嵬驿兵变,贵妃丧生。从这一层开始,作者对李、杨的态度由批评转为同情,感情也由怨怼转为哀悯。 再下来八句为第三层:写李隆基于幸蜀途中怀念贵妃,不胜哀伤。 第三部分:此段写隆基对杨贵妃的思念。 这一部分也可分成四层: 第一层前四句:写安史之乱平定,李于回长安途中路经马嵬驿,凭吊贵妃遗踪。 接下来的六句为第二层:写李初回长安时睹物思人,恍若隔世。 再接下来十二句为第三层:写李对杨的无穷思念。 末二句为第四层。“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两句,既结束上文,以想入非非表明思念之深;又开启下文,以想入非非生发出道士招魂。 第四部分:把爱由人间写到天上,人鬼情未了。 这一部分也可分为四层: 前四句为第一层:写道士被李感动,去寻找杨的亡魂,以其想入非非见其思念之深,紧密呼应第三部分之末两句。 接下来十句为第二层:写道士寻觅杨的曲折经过。一开始上天入地均未有得,“忽闻海上有仙山”一句生面别开,使情节绝处逢生,波折再起。 再下面十二句为第三层:写道士历经波折,终于找到贵妃。“云髻半偏新睡觉”以下所写杨之步态容貌,是道士眼中见到的景况。 最后二十四句为第四层:写杨托物寄词,以表明她对李之感激、思念和忠贞不渝。末句“此恨绵绵无绝期”点题,结束全诗。 人间到天上的爱,将爱写到极致。如此,才能够突显“长恨”。 (二)《长恨歌》的主题 幻灯片展示 《长恨歌》的主旨是什么?历来聚讼纷纭。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种意见: (1)讽喻说。就是只把唐玄宗当作皇帝写。认为此诗是借李、杨之情事,讽刺李隆基贪色误国,以致引发“安史之乱”。告诫最高统治者应引以为戒,免蹈覆辙。 (2)爱情说。把唐玄宗当作凡人写。全诗以大部分篇幅描写了两人的爱情遭遇,歌颂了他们之间的爱情。尽管李、杨身为帝王贵妃,但他们的这种爱情与人民的生活、与人民的感情是一致的。 (3)双重主题说。是皇帝也是普通人。认为这首诗一方面对李、杨荒淫无度招致祸乱作了明显讽刺,另一方面对两人的爱情悲剧及彼此间的诚焉相思赋予了深切同情,而且更偏重于后者。整首诗,自始至终贯穿着两重性,贯穿着李、杨身兼爱情悲剧的制造者与承担者之间的冲突。冲突的体现者主要是两个人物本身,而冲突的必然结果是人物的长恨。 三种说法中,你怎么看?为什么? (三)《长恨歌》的艺术特点: 板书 这首诗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想想看,白居易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技巧使你感动? (1)采用七言歌行体。 在形式上采用平仄相调的律句,间用对偶,数句一转韵,音节随情节而曲折,依感情而顿挫,而多处顶针格的运用。 (2)故事情节生动曲折 围绕诗中人物思想感情的发展,整首诗的情节跌宕起伏,穷极变化,富有浪漫气息和传奇色彩,充分体现了作者艺术构思之奇妙和想象力之丰富。 (3)刻画人物细腻传神 本诗塑造了李、杨两个人物形象。作者不仅生动地描述了他们的行为举止,而且将笔触深入其内心,细腻地刻画了他们的心理活动。对李隆基,诗歌第一部分重写他贪恋美色。 作者对这一人物的描绘、刻画深入腠理的是在马嵬坡兵变之后。 对杨玉环的描写刻划,作者主要抓住了两点:一是她的美貌,一是她的忠贞。 (4)叙事、抒情、描写熔于一炉 课堂小结:作为一首千古绝唱的叙事诗,《长恨歌》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很高的。古往今来,许多人都肯定这首诗的特殊的艺术魅力。《长恨歌》在艺术上以什么感染和诱惑着读者呢?宛转动人,缠绵悱恻,恐怕是它最大的艺术个性,也是它能吸引住千百年来的读者,使他们受感染、被诱惑的力量。 反馈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答: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地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心理。 分类作业 A类: 熟读《长恨歌》 B类: 这首诗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 预习布置 预习《湘夫人》。 板书设计 讽喻说 爱情说 双重主题说 课后反思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