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范文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模板汇总六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有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

一、说教材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个信息窗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在一二年级学习了整数的加减乘的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册教学有除法的的混合运算,为以后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本课情境图呈现的是两位小记者在果品包装车间,了解包装情况的场面。两幅图分别呈现了果冻和梨糕的包装流水线,通过对话提供数学信息。拟引导学生提出两步计算的问题,引入对连除和先加再除(包括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引导学生先想,在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中。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含有括号的算式中,应该怎样计算,并让学生自己计算出结果。

2. 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结合现实情景,掌握有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得到发展。发展“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公平、公正的态度,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3. 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并理解有除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是运用有除法的混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学情

这节课面对的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思维方式是以具体的、详细的形象思维为主,有意注意时间短,一些生活活泼、色彩鲜艳的刺激容易引起他们的无意注意,成为他们的注意对象。性格上好动爱玩,赋予想象,表现欲强是他们显著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或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因此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因此我希望引导学生用自主学习和交流互补法进行学习。

(1)自主学习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使学生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组织学生人人参与,结合教材,紧密生活,让学生带着数学走入生活,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为终身学习发下基础。

(2)交流互补法: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讲解、演示操作,让学生开动脑筋,互相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教学程序及设想: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去做了采访,这是小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记录下的一段画面(两幅图分别呈现了果冻和梨糕的包装流水线),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果冻和梨糕的制作过程,好吗?请你仔细观察,他们都带来了那些信息呢?

让学生观察进入情境图,搜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各抒己见,合理性的数学问题都给出鼓励性评价,教师有选择的记录信息)

意图:把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相联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的沉思,期待录找理由和证明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激发学习兴趣。

(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

1.解决第一个教学红点: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有960个果冻,2个果冻装一包,4包装一盒,可以装多少盒?

你想怎样做?先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再全班交流:

(2)教师: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交流理清思路,学生列出算式。学生可以列出分布算式,也可以列出综合算式。

先算装多少包,再算装多少盒。960÷2=480(包)

480÷4=120(盒)

(3)引出连除算式后,重点引导学生明确每一步的意义。结合分布算式理解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960÷2÷4

(4)也可先算一盒装多少个,再算可以装多少盒。

960÷(2×4)

引导学生重点说算式每步的意义,明确运算顺序

意图: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使他们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满足学生内心的探究感和成就感。在次过程中体会与他人交流的快乐感。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质疑、解疑,真正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2、解决第二教学红点:

一堆梨糕有320片,另一堆有520片,4片梨糕装一包,一共可以装多少包?

请学生列式,独立算出结果,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3.合作探究有除法的混合运算顺序,先分组讨论,全班汇报。老师实时总结。连初的混合算式从左向右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

意图:学生通过第一个问题,经历了探究知识的过程,初步掌握了用混合算式解决问题的办法,自主解决第二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混合运算顺序,在不断运用中发现规律,使运算规则的产生满足探究的自然需求。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使数学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相连,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运用意识。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自主练习1

学生独立审题,弄清题目意思,让学生明白每一步计算的含义,做后集体订正。

2. 自主练习2

(1)指名读题,说说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2)你想怎样做?

(3)指名说说表格中的每个数字的含义后,学生独立完成表格,

(4)全班集体订正

培养学生的良好做题习惯

3、自主练习3:

先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集体订正

意图:通过由易到难的练习,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升华知识,使知识得到延伸,并且运用与生活实际,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四)、课堂总结,反思升华。

谈话: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到今天所学知识?

意图:引导学生总结反思,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现课内向课外的延伸,让数学回到生活。让学生体会数学从生活中来到是生活中去的奥妙。

最后,请允许我以几句在实际教学中感悟颇深的话语来作为我今天说课的结束语:教育是探究和启蒙,不是宣传和灌输

教育是平等对话和自由交流,不是指示和命令

教育是丰富知识,而不是同意思想

教育是信任而不是防范。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和老师!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这节课的内容主要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掌握分析的方法,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实际问题,逐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说学情

本节课有关分段的知识,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虽然在生活中略有感知,但没有作过系统地思考与分析。因此,在教学时,主要借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归纳整理,感知分段的一般规律,为以后教学植树与喜迎新年的内容做准备。

三、说方法

我设计这节课主要采用了以下三个方法

(一)加强动手操作 促进思维发展

我设计本节课的重点就是通过动手操作,让每一个学生都在愉快的气氛中积极动脑,思维得到发,主要起到三个作用

1、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如果让学生从教师的语言——黑板——教师的动作中去接受知识,模仿思维,时间稍长,他们便因单调感到乏味。因此,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一方面可使学生手、口、脑、眼、耳多种感官并用,扩大信息源,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小学生好动、好奇的特性。基于上述几个原因考虑,我在课开始部分就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剪绳子出发,为他们提供人人参与的机会,让他们通过与同伴合作剪彩绳,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近感。接着又让学生通过动手画线段图等一系列自主活动,由浅入深,充分利用动手操作的直观具体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营造出一个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思维氛围,有利于学生思维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思维的层次性与逻辑性

分段这个抽象的数学问题,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虽然在生活中略有感知,但没有作过系统地思考与分析。而且,我班的实际情况是大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弱,因此,在教学时,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课中我让学生通过剪一剪(一根彩绳剪四次,五次、六次、分别剪成几段呢?)和画一画(假如剪7次,可以剪成几段呢?)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段数与剪的次数之间的关系,又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分层揭示分段的规律,让学生参与了规律形成的思维全过程,学生概括起来言之有物,思路清晰,逻辑性强。

3、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和效率

我认为培养学生思维的品质和效率,是发展思维能力的突破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如在探索段数与剪的次数之间的关系时,让学生通过想办法用线段图来表示“假如剪7次,可以剪成几段呢?假如剪7段,要剪几次?”时开拓思路,有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提高思维效率。

(二)让学生学会用线段图来分析解决数学问题

我认为画线段图是解答应用题的最好拐杖,因此,在教学中我重视“教会学生画简图,”让学生会用画线段图来描述情节,分析题意,归纳结论,运用结论,解决问题。这在“思维过渡”中很好地起到“船”和“桥”的作用。

(三)提供小组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我想,生生互动最好的方法是小组学习。我把全班学生根据各种差异分成若干个小组,随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力量大,同学之间要相互合作,让合作成功的小朋友来交流他们的做法,从而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学习中非常需要合作;因此课上我安排了多次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集体中获得成功,体会合作学习的好处,从而愿意合作。同时也能让学生与同伴的合作交往中增进情感,增强竞争意识。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3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八单元第一节课的内容,在本课中渗透了概率的思想,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实践------验证”,经历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对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进行进行描述,并和同伴交换看法。

3、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在和同伴的交流合作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到事件发生存在可能性,并能描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学难点: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是不同的,能根据已知条件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进行比较。

说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的主线是: 摸球实验-------机智问答-------解释生活现象-------描述生活现象。 从摸球实验入手使学生理解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通过摸球游戏引入可能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采用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可能性有大有小,并找到其中的规律。学生经历了猜测,实验,验证的过程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另外,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积极参与游戏,学会简单的推理方法,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游戏中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推理能力及良好的学习态度。

机智问答,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课重点,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对应的问题,拓宽学生的思路。 帮小明解释生活现象,将知识从纸上延伸到生活中,学生明确学习了可能性之后有什么用呢? 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

用所学词语说一句话,来描述生活中的事情,学生可以更加灵活的运用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来联系实际,阐述生活现象,进行简单的推理,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来解决问题。

在如何突破重难点时,注重学生的体验,提出问题后,先猜测结果是什么?再实践验证,看看实际和猜测是否一致。使学生经历知识探索的全过程,从而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我在教学中注重了以下几点:

一、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开始,又摸球游戏引入新课,使学生在摸球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亲身体验,来树立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从而会进行简单的推理。在练习时又创设了小明这个小朋友的一些活动,都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生所喜闻乐见的问题,如天气,上街等情境,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非常浓厚。最后,你能用今天所学的词语说一句话,来描述生活中的事情吗?因为学生学习了知识就可以用,所以学生参与的特别积极,也就达到了我们的预期目的。

二、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直观的感受。

本课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摸球游戏,从一开始的个别人摸球,得出一定性和可能性,再到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从学生摸到黄球和白球次数的不同,来猜测盒中的黄球和白球的多少,再到验证猜测是否准确,从而得出可能性有大有小这个结论。学生全员参与,让学生亲历知识探索的过程,真正让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直观的感受,从而真正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学生获得了直观的感受后,结合自己的活动经验和生活经验,有特定的词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

三、重视组织学生对于学习结果的交流。

在重视学生进行充分的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某些事件的可能性或对事件的推测结果先进行独立思考,并用特殊的语言来描述,再引导学生针对事件的可能性和对事件的推测结果先与同伴交流,促进相互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本节课组织学生进行了两次交流,一次是将摸球结果,猜测的结果与同学进行交流;第二次是用词语来描述生活中的事情,与同伴交流。在交流中,共同发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并能将所学知识与生活机密联系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即充分体现了“学习有用的数学”这个教育教学新理念。 四、重视小组合作,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本课中的小组合作有两次,一次是摸球游戏是以6---8人小组为单位进行,第二次是最后用所学词语来描述生活中的事情,是以 4人小组为单位。我的学生已经三年级了,小组活动已经可以很有序地进行了,明确了问题后,孩子们自行选出组长,在组长的统一安排下进行活动或是讨论、交流,或是游戏。虽说不是非常有效,但是普通的活动都可以进行了,像一些探究性的问题或活动还是无所适从,没有什么有效的结果。如何使小组活动真正做到有效,如何使小组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几个问题还需要我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千米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7、8页的内容。《千米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并且初步了解了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千米这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会感到抽象,建立1千米的观念比较困难。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建立千米的观念,在建立千米观念的基础上去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又是这节课的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的关键是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学生对千米的感性认识。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

2、能力目标: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本节课的课时安排为1课时

二、说教法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为此我分析了学生的状况。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且三年级学生都有最初步的感知长度的生活经验,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来看,准备状况是良好的。但三年级学生习惯于形象思维,要建立1千米这么大的一个长度观念,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对长度单位千米认识不深入,必将导致重量单位使用不合适,以及估计估计物体长度不准确等错误。介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特点,我采用了观察法、实验法及尝试练习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三、说学法

教师要成为善教者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因为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同教法一样,学法指导也必须根据学生特点与学习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在分组实验时,指导他们学会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学会合作与讨论;在认识千米时,指导他们学会自学与总结。

四、说教学程序

(一) 复习导入

1、一米大概有多长?

2、出示米尺,让学生说说米尺的作用。

3、当我们测量数学课本的宽,铅笔盒的厚度时,是不是还用米来测量?当米尺测量这些物体显得太长时,我们是引入了分米、厘米、毫米等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来测量,这些单位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4、 如果我们要测量一下梧埏镇中心小学到温州动物园的路程到底有多长?你有没有办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当测量路程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现在我们就来认识千米。

(这种导入方法建立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 通过设疑提问,巧设悬念,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并了解了千米这种单位的作用。)

(二) 新课教学

1、认识千米

(1)认识10米。

在学校的操场上用卷尺量出10米,在两头插两根标枪,让学生走一走,看一看。然后每10米移动一下标枪,同时让学生观察,走步,了解几十米,举例说说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0米?

(2)认识100米。通过测量得到10个10米是100米,观察,然后走一走,想想100米的长度。举例说说从哪里到哪里的长度大约是100米?

(3)认识1000米。

上此课的前几天体育老师已经利用体育课组织学生绕操场跑道跑了4圈,每人必须跑完,跑慢没关系。学生先说说赛跑的感受,然后告诉学生跑道为250米,问实际上就是跑了多少米?

2、单位间的化聚。

(1)10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就是1000米(板书千米、米关系),千米有时也叫公里。

(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跑完艰苦的1千米,此时千米在学生的心中已经烙下了深深的印痕,那将是久远的,突破了建立1千米的观念的难点)

(2)教学例5

以前我们学过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互化,现在你能不能根据1千米=1000米,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请大家试一试,有困难的同学可以与同桌商量一下。

计算:3千米=( )米

学生计算结果,然后说说是怎样想的。

再练习:2千米500米=( )米

6 千米 30米=( )米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5

一、说教学背景

1、教材分析

“认识分数”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的需要,先从学生们熟悉的野餐均分食物的情境出发,联系平均分蛋糕的结果,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然后让学生自己用不同的方法折纸,并涂出它的1/2,进一步体会意义,接着又在操作活动中教学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这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重要扩展。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理解并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

2、学情分析

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但是他们并不理解。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里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以分数来表述。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地反思并获取知识。

二、说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对这节教材的要求是这样的: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根据教材地位、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地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方面: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通过一系列操作、讨论等数学学习活动,体会到认识分数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3)情感与态度方面: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2、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

3、教学难点:在头脑中建构起几分之一的表象。

三、说教学策略

1、突出数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分数的概念是一个原发性概念,学生头脑中没有与之对应的上位或下位概念,因此必须遵循数学概念形成的规律,按照实例观察、分析共性、抽象属性、符号表示、具体运用的流程充分展开教学过程,尤其是要通过大量的操作实践,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比较丰富的表象。

2、突出数学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本课教学从教师的教来看,要做到设情引趣,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学、乐学;要创造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善学。从学生的学来看,要注重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注重同桌互学,小组研讨,集体交流。整个教学过程着眼于一个“探”字,贯穿一个“疑”字,突出一个“动”字。

(1)自主学习,着眼一个“探”字。

数学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要让他们拥有强烈的学习欲望,亲身感受探寻数学的乐趣,用自己的方式去主动学习。例如:表示半个蛋糕时,让学生尝试着想办法表示它。这样促使学生主动、全面地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主体性的生成和发展。

(2)巧妙引导,贯穿一个“疑”字。

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把学生思维引到焦点上,使他们动脑筋,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当认识了二分之一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能折出这张纸的1/2,你还能折出它的几分之一呢?这样设疑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

(3)实践操作,突出一个“动”字。

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学具等实践活动,在思维活跃和情绪高涨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活动中,学生不单单是在动口、动手、动脑,更重要的是通过“动的过程”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外在“动”的形式,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感悟更为深刻和完善。

四、说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

1、谈话出示情境图,说说准备了哪些食品?怎样分能让两人都满意?(突出平均分)

2、学生共同平均分野餐的食品,汇报分法和结果。

【设计意图:要让学生在熟悉的实际生活情境中经历由整数拓展到分数的过程。】

(二)、探究新知:

1、认识1/2。

(1)组织学生利用学具小圆片动手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初步形成1/2的表象。

(2)老师小结揭题,规范表述分数意义的语言,并指导写法、读法和各部分的名称、含义。

【设计意图:在平均分的过程中,学生逐步积累了1/2的基本表象,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尝试建构1/2的意义,整个环节从操作实践开始,完成于意义建构。】

(3)通过反例(没有平均分的情况)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设计意图:进一步突出“平均分”在分数概念中的核心作用。】

(4)折纸游戏:表示其他学具图形的1/2,体验不同折法,设问:大家看黑板上这几幅作品,他们的折法不同,涂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可以用1/2来表示,那是为什么呢?并观察发现:平均分的图形大小相同,他们的1/2也相同;平均分的图形大小不同,他们的1/2也不同。教师重点指出“要讲清是谁的1/2”。[这里为今后分数应用题中分率与对应单位1埋下伏笔。]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游戏中发挥创造性,从各种不同的方法中进一步认识1/2,丰富1/2的表象,也为后面学习其他分数提供思路和方法。】

2、认识几分之一。

过渡:除了能折出这些纸的1/2,你还能折出它们的几分之一呢?(相机板书:1/3、1/4、1/5……)让学生利用各种学具纸片等材料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表示自己喜欢的分数,贴上黑板上相应的分数下面,并说说分数表示的意思。

【设计意图:再次提供给学生自主创造的机会,在动手操作中主动拓宽知识,认识新的分数。】

3、在辨析中深化认识。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设计意图:针对分数概念中容易出错的地方有目的的让学生鉴别,以加深印象。】

4、辩论验证,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1)谈话引出辩论问题:妈妈买了两个同样的大饼,弟弟吃了一个饼的1/2,哥哥吃了一个饼的1/4,他们谁吃得多?引发不同意见,引导学生通过折纸来加以直观验证,也允许学生进行单纯数学思考,即从平均分的份数上理解其中一份的大小。

(2)妈妈吃了饼的1/8和兄弟俩比一比,是多还是少呢?

(3)整理本堂课上用圆片表示的分数,进行排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中的秘密。(同样大小的圆片,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再出示一整个全部涂满颜色的圆,体会几分之一与“1”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主动辩论、验证比较,一方面丰富对几分之一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简单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发展数学思考。】

(三)巩固新知:

1、听写分数的练习。(教师说分数的方式是多样的,如A、八分之一;B、一个分数,分母是10,分子是1;C、把一块糖平均分成5份,一份是这块糖的几分之几。)

2、从身边的事物中找一找分数,并具体说明一下,老师可以先举个实例作启发。

3、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设计意图:通过多形式听写分数的综合练习,巩固本课所学基本知识点。通过寻找身边的分数再次让数学知识回归到实际生活中,从黑板报中“艺术园地”约占版面几分之一的估计中,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总结拓展。

1、全课总结。

2、发散练习:表示出每个小图形是大正方形的几分之一。[此题是课本上“想想做做”第6题的延续,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分数的简单计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内容。分数的简单计算是在学生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教学内容都是运用直观的图形来表示分数并进行运算的。这样的数形结合教学,通过形象思维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分数计算的模型。

教学目标有三: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主动应用数学的意识。

其重点是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算理。难点是1减几分之几的分数减法。

二、说教法

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含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学生初次学习分数的计算,受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的影响会感到困难。因此,本单元主要是创设一些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在这堂课中,我把目标定位在数形结合有利于解决具体问题。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上,努力实践着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的课程理念。学生刚学了两节课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能凭直觉算出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但对于为什么可以这样算还不是很明确。所以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算理,进一步让学生通过画图、实物演示及看多媒体演示来明白这样计算道理,并适时制造矛盾冲突,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整堂课从直观到算式,再从算式到用直观来解释。力求把看似简单的课上出数学味。

三、教学流程

在教学中,首先复习导入,着重温习分数单位的概念。让学生掌握分数单位,为新的探究学习做好准备。

接着在情境中分蛋糕,通过直观图形的演示,探究分数简单加减法的算理。特别是对于“1减几分之几的分数减法”要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或着实物演示来探寻计算方法!

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简单分数计算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运用具体的习题来巩固。

在教学中,要通过数形结合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和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掌握运用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来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美感和数学的实用性!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5 1:2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