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杨修之死》课件设计 |
范文 | 《杨修之死》课件设计 【设计意图】 《杨修之死》是一篇自读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本文叙述的是魏蜀汉中争夺战最后阶段,曹操军队撤退前的情况,本文从不同侧面展开了曹操和杨修的矛盾冲突,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语言表达上有较强的文言色彩,而内容上又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通过梳理情节,概括内容,归纳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这是小说阅读的一种基本模式。本文也可采用这一方法。这既是对前面所学小说阅读方法的巩固,也是对今后小说阅读教学的延伸。因为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对于课文中存在的较多文言语句,要求学生充分预习,课堂上就基本不涉及字词句的讲解。几乎将所有时间都用在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与探究上,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 1、掌握文章内容,分析人物性格。 2、培养学生独立读、述、评、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读名著的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 1、分析杨修和曹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2、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师由音乐导入: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作为欣赏者的我们,仿佛又被带到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经受了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是呀,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曾经有过许多鲜活的面容,涌现出许多的人物。我们曾经接触过其中的两位,一位是足智多谋的?(生:诸葛亮)一位是知人善任的?(生:刘备),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罗贯中的《杨修之死》,看看作者笔下另两位人物是什么形象的。(师板书课题) 二、简介作者作品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海湖散人,山西太原人,元末明初的小说家。除《三国演义》外还写了《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平妖传》等。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和军事斗争。其主要成就在于塑造了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众多英雄形象。对军事斗争的描写则注重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慧描写。 师:首先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三、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 庖官 主簿 谮 绰刀 恃才放旷 2、初步思考:杨修和曹操给人留下什么印象? 明确: 杨修:恃才放旷。 曹操:阴险虚伪、狡诈奸猾。 (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学生只要能说出俩人性格的主要特点即可。) 四、研读课文 1、杨修之才表现在哪里?(找出文中关键句,举例子回答) 2、曹操为何要杀如此有才之人?(找出文中关键句子,分析曹操心理) 生研读探究,小组相互交流后课堂讨论小结: 1、改建花园大门 甚忌之 生活小事 2、分食塞北酥饼 心恶之 3、点破梦中杀人 愈恶之 4、告发曹丕事件 愈恶之 宫廷争斗 5、教曹植斩门吏 曹大怒 6、为曹植作答教 曹大怒 五、合作探究 1、关于杨修死因,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之于杨修,有人说另有他因。你持何种观点?说说理由。 2、一字评杨修: ,杨修! (横线上加语气词:哼,啊,嘿,唉,呸,吔 ) 六、布置作业 请阅读《三国演义》有关曹操的故事,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参考题目如下: 1、我眼中的曹操 2、曹操──奸人也?英雄也? 3、一代枭雄曹操 4、读《三国》看曹操 5、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与杨修之死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