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
范文 | 2021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光阴如水,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续写新的篇章,请一起努力,写一份教学计划吧。你知道领导想要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教学总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能准确地进行计算;在计算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将5、4、3、2加几的问题转化成9、8、7、6加几的进位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解决5、4、3、2加几的问题中,让学生感受到可以将新问题转化成已学过的问题,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学生比较熟练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从计算的角度发现加法交换律的现象。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初步学会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 【目标分析】本课教学目标是学生在掌握了9、8、7、6加几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能通过规律的发现,类比迁移,自主探究5、4、3、2加几的计算的一般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5、4、3、2加几的计算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用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计算5、4、3、2加几的算理。 三、教学准备 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做准备 1、师生互动复习算法。 以6+9为例复习9、8、7、6加几的计算方法,即“凑十法”。 2、学生抢答快速计算。 9+2= 8+5= 8+3= 7+5= 6+4= 9+5= 【设计意图】巩固9、8、7、6加几的计算方法,熟练9、8、7、6加几的准确度与速度,为学生新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比较发现,找规律 1、在题组计算中初步感受规律存在。 2+8=10+5=8+6=9+7=8+2=5+10=6+8=7+9= (1)学生独立计算出以上每组题的结果。 (2)教师指名回答,订正计算结果。 2、在观察比较中发现规律。 (1)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看一看:观察每组题中的两个加数与计算结果。 想一想: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哪些地方不同? 说一说:每组题中的两个加数是相同的,只是位置不同,结果也是相同的。 (2)指导学生总结规律。 学生自主总结规律。 教师帮助学生整理语言: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3、揭示课题。 带着你的发现,继续研究5、4、3、2加几。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题组计算,让学生在计算中观察,在观察中比较,在比较中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将发现的规律进行总结提升,为新知的构建搭建了桥梁。 (三)类比迁移,重方法 1、观察特点。 (1)出示例题。(教材第95页例4) 5+7=5+8=4+8=3+9= (2)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加数的特点。 (3)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每道题中的两个加数均是小数在前,大数在后。 2、探究方法。 (1)学生尝试独立完成例题4的学习。 教师指名回答,订正计算结果。 (2)小组讨论交流方法。 ①小组内交流,说说各自的计算方法。 预设一:继续用“凑十法”解决5、4、3、2加几的计算问题。 预设二:借助刚才的发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从而计算出结果。如计算5+7时想7+5;计算4+8时想8+4;计算5+8时想8+5;计算3+9时想9+3。 ②全班内交流,总结归纳不同的计算方法。 (3)体验比较方法。 比较不同的计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更适合自己? 学生发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就可以很快说出得数。 3、总结提升。 在计算5、4、3、2加几的进位加法时,可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把小数加大数变成大数加小数,这样就可以用我们学过的9、8、7、6加几的方法解决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5、4、3、2加几中两个加数的特点,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组织学生在尝试、交流、比较、体验中自主探究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在类比迁移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四)实践应用,促提升 1、巩固练习。 (1)看图列式并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95页“做一做”第1题,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2)快速抢答巩固方法。 以学生抢答的形式完成教材第95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说答案,巩固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3)比较发现感受关系。 ①你能快速算出它们的得数吗? ②每组算式中加数是怎样变化的?得数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小结: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多几或少几,和也随着多几或少几。 2、游戏提升。 请学生用连一连的方式将每封信准确地送进信箱。 做完之后,让学生说一说哪一封信没有送出去,并思考它该送到什么样的信箱? 【设计意图】练习分为两个层次,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巩固、应用、理解求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感受加数与和的关系,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哪些收获呢?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本学期我担任一(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 一、情况分析 由于刚刚跨入小学校门,年也纪小,课堂上很难坐住,喜欢在课堂上讲话、做小动作等。相信经过我们大家地努力孩子们肯定会有很大进步的。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七个单元:1、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2、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3、分一分、认识物体;4、11—20各数的认识;5、20以内的进位加法;6、20以内的退位减法;7、总复习。 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三、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发展空间观念。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数的认识与计算。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学生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学习较大数的认识与计算的基础,是学生适应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难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