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
范文 |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0篇)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篇1教学目标: 1、在读统计图,分析、比较统计图的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2、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有关问题并进行简单预测。 3、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在表述和交流数据中的作用,能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有关问题并进行简单预测。 教学过程: 读统计表 1、让学生读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表。 2、交流从表中得到的数学信息。 读统计图 1、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读两幅折线统计图。 2、看图回答问题 (1)这两幅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从两幅图中分别了解到哪些信息? (2)我国男女人数的差距有什么变化?你从中想到了什么? (3)我国人口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预测一下:到2010年我国人口大概是多少?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完成统计图 1、看书,让学生了解表中的内容。 2、观察未完成的统计图,了解图中不同颜色的点表示什么? 3、完成统计图。 4、交流,展示。 5、看图回答问题。 6、鼓励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并解答。 练一练 1、先读统计表,了解表中得数据信息。 2、提出制图要求,鼓励学生尝试完成。 3、交流展示。 4、看图回答问题,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解答。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篇2教学内容: 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第十册第74~7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做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如何区分折线的不同和标清图例,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 (1)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 (2)出示折线统计图。这是什么类型的统计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折线统计图,你能猜一猜我们会学什么样的折线统计图吗? 二、例题讲解 1、出示青岛市降水量图 观察: ①你能说出青岛市这一年那个月降水量最多?那个月降水量最少吗? ②从图中除了能看出各月降水量的多少外,你还知道了什么? (你能说一说青岛市这一年各月降水量的增减变化吗?) 出示昆明市降水量图 ①从图中你又能了解哪些信息? ②谈话:图中各有几条折线,像这样的叫单式折线统计图。 谁能说说单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多少,增减变化) 2、下面把两幅图放在一起比。 ①继续观察,你能很快地回答:青岛市和昆明市20xx年那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 ②你们为什么不能很快的回答?(发表意见) 指出:每幅图只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情况。 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那合成的统计图叫什么统计图呢?你能想象出它的样子吗? 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这两幅统计图确实可以合在一起而成为复式折线统计图。(在板书的“折线统计图”前添上“复式”,完成课题书) 3、出示:逐步呈现 (添加图例——添加折线及数据——修改名称) 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xx年各月降水量的复式折线统计图提问: ①你能看懂这幅统计图吗? ②表示青岛市、昆明市各月降水量的分别是哪条折线? 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明确图例表示的意思。 ④从这幅统计图上,你能很快看出这两个城市哪个月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降水量相差最多吗?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⑤表示七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小,说明了什么? ⑥表示四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大,又说明了什么?指出: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进一步讨论: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引导学生分别从每个城市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以及两个城市全年降水情况的共同点和差异等方面进行观察、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完成“练一练” 1.学生自主阅读统计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在小组里交流。 2.组织全班交流。 (1)图中哪条折线表示男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哪条折线表示女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统计图的图例告诉我们什么?男女生平均身高的变化趋势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这里男生或女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是指某一个男生或某一个女生吗?(这幅统计图统计的的是什么内容?你对“我国6—12岁小学男女生平均身高”是怎样理解的?) (3)从图上看,从几岁到几岁之间男生平均身高比女生高?从几岁开始,女生平均身高超过了男生?(你认为我国6—12岁的小学生,是男生身高增长的快,还是女生身高增长得快?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大约几岁的男女生平均身高是相等的?) (4)你现在的身高是多少厘米?与同龄男生(或女生)的平均身高比,怎么样?当出现学生身高明显低于平均身高时,教师问其他同学:你们想对他提什么建议吗?(注意营养均衡,加强体育锻炼) (5)从图中你还获得哪些信息?(每小格代表多少?仔细观察这幅统计图纵轴上的标尺一格表示多少厘米?而110厘米以下的部分是怎样表示的?这幅图为什么不从0厘米开始向上5厘米5厘米地一直画到155厘米,或者每格表示20厘米从1厘米画到160厘米?) 谈话:为了是绘制的统计图更加美观,更能突出地显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有时就像这幅图一样,把标尺省略一部分。 (二)、课件出示某家电商场a、b两种品牌彩电销售量统计图。 1、情景介绍:假设你是位苏宁电器家电柜的部门经理,“五一”期间电器比较好买,现在仓库里电器不多了,需要你到厂家进一批电器来销售。 2、问:你会选择哪一家呢?(口说无凭,要拿出数据来说话。) 3、小结:看来学习统计图还真有用。 (三)、完成练习十三的第1题 1、学生自主审题。提问:这道题让我们做什么?你有信心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吗? 2、讨论:你打算先画表示哪组数据的折线?表示“最高气温”的这条折线应画成实线,还是虚线?你是怎么知道的? 3、学生各自在教材上画出表示两组数据的折线。 (提醒学生,先要认真细心地确定表示每天最高气温数据的点的位置,用实线连接各点;再认真细致地确定表示每天最低气温数据的点的位置,用虚线连接各点,画好折线后,不要忘记填写制图日期。) (多媒体出现绘图过程,问:你认为要准确无误的绘制这幅折线统计图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你来给同学们提个醒!) 4、展示学生的作业,引导互相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再让学生根据交流的情况,进一步修改或完善所画的统计图。 5、引导学生看图回答教材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回答这两个问题时,你是看统计表还是看统计图回答的?为什么?这说明统计图与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优点? (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表示数量的多少及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更有利于对数据的分析和比较)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和本领?有哪些收获? 你认为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五、自选作业 1、请把你和同桌家里近六个月来的电费统计出来,作成折线统计图,并作出分析。 2、结合今天的课程,写一篇数学日记《生活中的好朋友——复式折线统计图》。 这篇教案是取自赵老师之手,我略作了修改,上完后,有几点感想: 一是统计表的内容不能太单一。 二是统计表的内涵需要和生活密切联系才有意义和现实价值。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篇3教学内容: 教材62页、63页例3做一做,练习十三的1—4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了解制作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练习十三第2题,使学生知道我国人均生活水平在逐年提高,渗透国情教育。 教学重点: 掌握制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能看图准确地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 弄清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教具学具准备 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的投影片各一张、图线一张(长8厘米,宽6厘米)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教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并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谁说说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制作步骤是什么? 教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图。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通过复习,不仅唤起了学生对旧知的回忆,而且还为学习新知识作了孕伏。] 二、探求新知 1.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出示折线统计图的投影片) 教师: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与条形统计图比较异同。 (再打出条形统计图的投影片)认真观察,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异同点? [通过出示投影片,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进而通过比较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异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为学习制作折线统计图打下了基础。] 2.教学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出示例3:指名读出例3中统计表中各数据,师边引导边教学制作步骤。 教师述: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与制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基本相同,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教师:想一想,制作统计图的第一步干什么?指名说后,师出示画好的图纸(水平射线长6厘米,垂直射线长4厘米。) (2)适当分配各点的位置,确定各点的间隔。 师:指名说制条形统计图第二步干什么? 生:适当分配各直条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师:折线统计图是描出各个点,应当怎样说? 生:适当分配各点的位置,确定各点间的间隔。 师:原来统计表中有几个月份?(十二个月份)在水平射线上应如何划分? 师:请一名学生到前面量一量图纸中水平射线的长度。(水平射线长6厘米。) 师:水平射线长6厘米,根据统计表中有12个月份,把水平射线平均分成多少等份?(13等份) 这里用0.4厘米宽的距离表示一个年份,教师完成下图: (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教师:指名说第三步干什么?问:这一年中最高的月平均气温是多少?(32.5℃) 教师:垂直射线长4厘米,应如何划分?(把垂直射线平均分成7等份,每份大约0.5厘米)每一份表示5℃。 在垂直射线的箭头上方注明单位,教师完成下图: (4)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教师:第四步干什么?生答后,指名到前面试着画一画,师加以帮助,画成如教科书69页的折线统计图。 (5)在图纸上方写上统计图的标题,注明制图日期及制图人姓名。 [有了制条形统计图的基础,加上教师的引导,学生很容易把学过的知识迁移新知识当中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制图的4个步骤真正体现了学生参与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 3.引导学生看图分析: (1)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低?(八月份的平均气温最高,二月份平均气温最低。) (2)哪两个月平均气温上升得最快?哪两个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下降得最快?(三、四月平均气温上升得最快,十、十一月之间平均气温下降得最快。) (3)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哪个能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 三、巩固发展 1.65页的做一做,让学生自己画在书上,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换检查,并说明这个服装店衬衫销售量变化的情况。(总趋势是上升的) 2.练习十三的第1题(通过这道练习,使学生学会看折线统计图)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知道了它与条形统计图的联系的区别,谁能说说制作折线统计图关键要注意什么?(关键是注意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三的2、3题。 课后小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基本得以实现,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探究。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篇4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对比,认识折线统计图区别于条形统计图的特征,体会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据变化趋势方面的作用,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2、结合实例读懂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信息及其变化规律,并对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地分析,能初步进行判断和预测。 3、能根据提供的资料,在网格图中有条理地绘制折线统计图。 4、经历数据的整理、分析与表示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 仔细的绘图品质。 教学重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初步学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统计图、题单。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对沙湖有哪些了解? 老师收集了近几年来去沙湖旅游的人数,你想用什么方法把这些数据更好的 呈现出来? 你从条形统计图中了解到了那些信息?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另一种统计图,想看看吗? 这样的统计图见过吗?你在哪见过? 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折线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 1、比较分析,感受两者的相同。 首先请你们仔细观察比较两幅统计图,找一找它们的相同点? 重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能看出数量的多少。 2、深入讨论,认识特征。 那再找找它们的不同点是什么? 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高低来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是用点的高低来表示数量的多少。) 那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比较,它有哪些优势呢?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一起交流,一起讨论。行动吧。 讨论好吗?请你们来说一说,它有哪些优势? (2)折线可以看出人数的变化情况,(你能不能指着图说说哪里的线段表明人数是增加,哪里的线段表明人数是减少。)还有什么优势? (3)角度大的下降快些,角度小的,下降就慢些。(角度,指线段斜着角度吗?这叫线段的倾斜程度。 从线段的倾斜程度可以看出什么? 那你们比较这两条线段的倾斜程度,哪一条线段表明人数减少最多?为什么? 课件展示线段。 通过比较发现:从折线统计图中每条线段的上升下降就能直观地看出?(数量连续的增减变化) 线段的倾斜程度,就能看出?(数量的变化的幅度。) 这些是它的优势也是它的特点,大家清楚了吗?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把几位同学的话总结起来,就是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直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3、分析信息,回答问题。 请你们按照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再去观察这张图,你得到了那些数学信息?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出示上海市20xx年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统计图,清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从图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并解答。 四、运用新知识。 怎样根据这张统计表画出一张折线统计图呢?愿意试一试吗? 1、 尝试绘制。 (1) 学生尝试说绘制方法。 (2)课件演示绘制方法。 (3)独立地画一画。(教师进行指导。) 画好的同学和同桌一起分析一下这幅折线统计图. 2展示交流。 这位同学画得怎么样呢?谁来大胆地评价。 你能对自己绘制的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吗? 你有什么想法或建议? 3、联系生活,体验变化。 同学们其实生活中很多数量也呈一定的变化趋势。想体验这种变化的过程吗?好,请你用手势比划下面这些数量的变化过程。 (1)城关四小近几年来学生人数的变化情况. (2)一个人从出生到老,牙齿颗数的变化。 (3)从春天到冬天,梧桐树上树叶数量的变化。 五、总结 1、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今天我们学习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数量多少,还能表示数量的变化情况。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很广泛,希望同学们课下收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数据制作一幅折线统计图,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篇5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读懂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获得的信息对事物发展的趋势作出判断和预测。 教学重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感受统计图的特点,能读懂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教学关键: 引导学生把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进行比较,使学生体会折线图不仅能直观形象地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反映数量变化情况,感受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参观科技展的图片,这是学校参观科技展的图片。看到这些画面,你想说些什么吗? 2、你认为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表示参观人数的情况呢?统计表和统计图 3、出示教师制作的条形统计图:学校历年参观科技展人数统计图 仔细观察,从条形统计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请学生观察、口述,每年人数,哪年最多,哪年最少。 师出示问题引入新课。在相邻的年份中,哪年到哪年人数增长最快呢。你是怎样得到此答案的。 二、初步感知: 1、师在科技馆看到这样一张统计图。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请学生观察,说说从此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师小结:具体数量和人数变化情况。 2、比较两种统计图 相同点:横轴、纵轴表示的意思不变。都有具体数量 不同点:条形表示数量多少,点表示数量,折线表示变化情况。叫作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三、深入探究: 1、观察折线统计图,解决下列问题。 (1)、哪年参观人数最多,哪年最少 (2)、哪年到哪年人数下降了,哪年 人数增长最快? 说说你是怎样从图中看出来的? 2、师小结板书:点——表示数量多少;线——陡,表示变化快,线缓表示变化慢。 3、借助整副图,体会一下这几年参观人数变化情况,并预测09年参观人数变化,并说说你的感受和想法。 师小结:折线的起伏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这正是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4、说说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不仅能表示具体数量多少,而且能清楚地反映数量的培养变化情况。也就是说,需要体现这种特点时,可用折线统计图。 四、拓展应用: 1、说说你在生活中见过折线统计图吗?生活中许多事物数量都呈现一定变化趋势。试试,用手势表示下列变化过程。 (1)、树叶从春发芽,到夏繁茂至秋落尽的过程。 (2)、温度变化,早、中、晚气温。 2、出示中国队历届奥运会获金牌统计图。请学生分析从折线统计图中你都获得哪些有效信息。有什么想说的没有。 3、小华学习折线统计图后,觉得折线统计图优点很明显,去文具店搞调查时,也绘制了一张文具销售情况折线统计图。请你分析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出示课件) 五、总结。谈谈你的收获,下节课学习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板书设计:折线统计 点——表示数量多少 线陡——表示数量变化快,线缓——表示数量变化慢 特点:不仅可表示出具体数量,而且能反映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篇6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又可以体现数据变化趋势的特点。 2.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能根据统计表所给的数据绘制完成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对数据进简单地分析并能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数据变化的趋势,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优势。,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根据统计表所给的数据正确地完成折线统计图。 2、学会用折线统计图来分析问题,预测事情的发展趋势,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小组合作交流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设疑自探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交流:同学们,你们喜欢机器人吗?下面是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 2.分析统计图。思考:从这张统计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生自由发言,读懂条形统计图。 3.揭示课题。师:为了便于分析,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出示折线统计图。(课件出示统计图)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解疑合探 1.初步感知 师:刚才,我们在条形统计图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学生观察统计图,指名说一说。问:20xx年有多少支队伍参赛?谁来指一指?生:边指边答20xx年489支。追问:489在哪?生:在20xx年这一列和横着的489这个数据的交点。 2.揭示课题。 师:为了便于分析,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出示折线统计图。(课件出示统计图)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思考所有的信息都找到了,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制成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 3.深入探究。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独立思考教材中提出的2个问题。小组交流。全班讨论、交流:你是是怎样看出来的?怎样想的? 4.读懂图意。 谈话:看来折线统计图的用途真不小!你能看懂这个折线统计图吗? 请同学们先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折线统计图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它是怎样表示数据信息的? 学生活动,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提问:表示2007年参赛队的点在哪里?这一年有多少支参赛队?2011年呢? 5.数据分析。 谈话: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自己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出示问题: (1)多长时间记录一次数据的? (2)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 (3)参赛的队伍上升得最快的是哪一年到哪一年?下降得最快呢? 全班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看的,怎么想的。 (三)、质疑再探 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思考:那么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相比,哪个能更清楚地看出参赛队伍的变化情况呢?为什么?师:你有什么感想? (四)、拓展延伸 1.妈妈记录了陈东0~xx岁的身高,根据下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出示统计图(没有描点),教师示范前两个点的画法。 学生尝试画图,并组织交流(让学生说一说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提问:从这幅图中知道了什么? 提问:从图上看,陈东的身高有变化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追问:为什么身高长的速度越来越慢? (五)、课堂小结 人们在表示这些数据时可以选用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 不仅能够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篇7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和学习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及重要作用,体会教学来源于生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通过看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得到提高。 3、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调查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整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都参加过许多课外活动,今天教师想和大家一起去科学宫参观科技展,大家知道吗?每年去参观的同学都非常多,这里老师收集了从19xx年到20xx年参观科技展览人数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制成了统计表(出示课件) 二、合作学习 1、为了更好地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将数据进行再整理,画出统计图。看这是什么统计图?(课件出示统计图) 2、根据这个条形统计图能获得哪些信息?(生回答) 3、提出问题: ①哪两年参观人数相同?(答:20xx年、2002年相同) ②哪一年参观人数最多?(答:2004年)③哪一年参观人数最少?(答:1998年) 4、师:其实根据这个统计表除了可以画出条形统计图之外,还可以画出其它的统计图。 5、现在我们还是用横轴表示年份,用纵轴表示人数,把表示年份和人数的线段制成这样的方格。(出示课件) 6、根据每一年人数的多少在方格图中描出相应的点,例如:1998年参观展览的有3万人,我们就要先找到表示1998年的那条线,再找到表示3万人的那条线,它们的交点就是我们要描出的点,这个点就表示1998年有3万人参观,还要在这个点上标上数据。 7、会标了吗?那咱们就来标一标试试。请同学们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的那张纸,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在方格图上标出所有的点,看谁标得最准确。 8、展示学生的结果。(1)出示一个没标数据的。 师:同学们看,他标对了吗?还有什么问题吗?(2)出示有数据的。 师:那这个呢?标对了吗?同学们仔细看,你能看明白吗?这个点表示什么?(生回答)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生回答)你们和他想的一样吗? (3)师:这也有个8万,这两个8万一样吗?(生回答)你是 怎么看出来的?(生回答)也就是说这个点表示既要看横轴也要看纵轴。 师: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大家,前面的点都是整数,这个点(2004年参观的13.6万人)你是怎么找到的? 生:…… 师:很好,现在你们已经把各个点都找出来了,能依次把这些点用线段连接起来吗?动手试一试。(生活动) 师:通过自己的努力,同学们创作了一种新的统计图,你知道这是什么统计图吗?(生回答) 三、对,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1、启以引导:看看这两幅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同桌交流。学生说:折线统计图有格子;有点,还有一段一段的线。(课件出示:相同点:都能看出数据多少。 不同点:表示数据方法不同,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到每一部分的变化趋势,还能看到整体变化的趋势。)(板书:相同点:都能看出数据多少 不同点:表示数据的方法不同。) 2、师:折线统计图在我们的生活中作用是很大的,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陈东妈妈记录的陈东0~xx岁的身高统计表。(课件出示) 3、你能根据这个表画出折线统计图吗? 4、请同学们完成教材1xx页统计图。 5、现在老师考考大家:(课件出示3个问题) ③如果想要了解一下咱们学校这几年招生人数的增减变化的情况,最好选择哪一种统计图? (生回答) 师:为什么?(从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数据的增减变化趋势)小结:通过我们的实践,发现这两种统计图各有各的优点,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根据分析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在生活中你都在哪见过折线统计图呢?课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一些你喜欢的数据分析一下,把你获得的信息和你的朋友分享一下。然后今天的家庭作业是: 1、完成111页的做一做。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 最后祝:同学们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篇8教学目标: 在读统计图,分析、比较统计图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 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有关问题。 体会折线统计图在描述和交流数据中的作用,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说出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通过旧知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了解某市20xx年每月平均气温,并制作成了直线统计图,请同学们展示自己制作的条形统计图。 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条形统计图,互相欣赏。 2、请同学们说一说条形统计图是怎样制作的,教师随着学生的叙述用多媒体制作出条形统计图。 生回答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3、如果不用直条来表示(隐去纸条剩下点)把各个点用线顺次连接起来(多媒体连点)就成了另一种统计图。 4、揭题这幅统计图就叫单式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 二、合作交流,探究体会它的作用。 1、让生讨论两种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师指出: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清晰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折线统计图中的点表示什么?横格、竖格各起什么作用? 3、这个地区20xx的月平均气温是怎样变化的?哪两个月间平均气温升得最快?哪两个月间平均气温降得最快? 三、读折线统计图 1、让学生读课本99页某市20xx年水位变化的内容和折线统计图。 2、交流读图得到的信息,给学生充分的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 3、回答书中的4个问题。 4、提出兔博士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想到的问题。 四、练一练 1、先让学生读统计图,然后,交流(1)(2)两个问题。 2、(3)(4)问题让学生自己完成,然后交流。 3、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篇9教学对象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初步的统计整理数据的思想和操作能力,并且能够将自己的见解和认知有条理地表达出来,因此,本课的教学要建立在表现一定数学思想和学生能力发展的高度,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分析归纳、实践应用的能力出发,着眼于知识与生活、知识与未来的联系。 教学内容: 折线统计图是湖北科技出版社《实验教学》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比较相似,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突出反映数量的变化趋势。新课标对《折线统计图》特别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发展性目标:即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着眼于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初步学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能力目标:能分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图像分析、判断、预测问题结果或趋势的能力,并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培养正确的数学观,从实例中使学生得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教育。 教学策略: 本课的教学以自主探究为主线,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引导发现、组织交流、组织应用等教法。精心组织一系列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知识的引入环节,通过对近几届奥运会中国获得金牌数量的整理,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思考,“为什么要制成折线统计图呢?”很自然的揭示了新知识产生的必要性,激发探究欲望。在小组探究环节,“关于折线统计图,你想了解哪些知识?”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困惑后再适时引导自学、讨论和探究,既尊重了学生主体又体现了“教为学服务”的思想,渗透学法指导。应用部分更是紧密结合生活实际问题。 本课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有:自主探究法、独立自学、独立思考、个人动手、小组合作操作体验法、合作交流法交流、讨论、归纳等。 教学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生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图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1、课前叫同学们调查第25-29届奥运会中国获金牌的数量,指名汇报。 2、怎样使这些数目更清楚醒目呢? 3、课件出示一幅反映第25-29届奥运会中国运动员获金牌数的折线统计图 学生观察、质疑:看到这幅统计图,你有什么疑问吗? 4、引入课题:这也是一种统计图,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折线统计图” 二、自主探究,归纳发现 (一)初步认识、生活来源 1、阅读课本 (1)独立自学 (2)汇报所得:说说折线统计图在反映数据方面有什么特点? 2、观察交流 说说你在哪里见过折线统计图? (二)制作折线统计图 同学们,你们从报纸上、网上或课外读物中见到过许多折线统计图,这说明折线统计图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那你想不想动手制作一幅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呢? (A)讨论制作步骤 1、看一看:观察折线统计图,说说一幅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2、比一比: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相比,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地方?折线统计图在反映数据上有什么特点? 3、议一议:折线统计图中的这条折线应该怎样画?小组合作学习课本上的制作方法。 讨论后小结,课件出示。 (B)动手操作 1、独立完成数学书第48页试一试的统计图,同学之间相互订正,并回答问题:哪两年利税增长最快? 2、从1992-2000年实现利税情况统计图中,你能预测一下后来的2001年利税将达到多少万元吗? 三、操作体验,分析应用 1、观察分析:出示病人体温变化情况记录,回答问题。 (1)护士每隔几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 (2)这位病人的体温最高是多少摄氏度?最低是所少摄氏度? (3)这个病人的病情是在恶化还是在好转?说说你的想法。 2、动手操作 课件出示我国民用汽车拥有量数据(2000-2008)。 请同学们将这些数据在方格纸上制成折线统计图,并预测2009年我国民用汽车拥有量将会达到多少? 3、拓展练习 某商场要将2008年各个季度奶茶和凉茶销售情况制成折线统计图,请同学们来帮忙。 (1)提示:统计图与前面的折线统计图在设计上应有什么不同?(要反映两种数据) (2)课件出示缺少图例的统计图。小组讨论:你能运用生活经验从图上反映的情况推断出哪条折线反映的是哪个数据吗? 指名到台上标示图例,集体订正。 四、课堂收获,学法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什么收获?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 五、课后实践 课后请和你的伙伴一起调查麻城市龟山风景区的气温情况。并制成折线统计图,提供给来龟山旅游的客人以供参考。为我们家乡的旅游业出一份力。 教学评价与反思: 统计问题是最常见的生活问题,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知识是新课改的目标。如何真正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让数学理论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数学与学生生活触觉、碰撞和交融,如何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情感教育是我这节课主要研究的内容。针对以上目标我反思如下: 1、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我的第一想法。因此,我选择的题目,都是有目的而选取的与生活紧密联系的题,从而培养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看懂折线统计图,会根据折线统计图上的数据去分析、预测事件的发展,并且使学生体会到折线统计图的优势和作用。让学生在现实、有趣、富挑战性的情境中学习折线统计图,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同在,有效地调动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深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理解和掌握。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并服务与生活”的课标理念。 2.注重共性和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学生整体的发挥,而对于每个学生独特的思考和做法,我又不急于给予评价孰优孰劣,而是留给学生自己思考、判断、比较的思维空间。如在案例中,我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探索的空间,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操作(绘制折线统计图),去探索,去讲解,最后,在各方面的反馈中,让其他学生在感悟、选择、反思、纠正中学到了知识,这样的课堂不仅使学生获得了共性的发展,还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3、注重知识和学生素养的融合 “一道数学题,除了数学知识以外,承载着更多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这句话是我国有名的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所说的。在教学中,我要充分利用好每一道题目,使学生的思维、思想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从中也受到了多方面的教育。例如: (1)当学生从“奥运金牌图”上读出我国奥运健儿努力拼搏喜获佳绩时,学生都充分显示出了爱国主义精神; (2)当学生在折线统计图中获知我国家庭拥有汽车台数越来越多时,我紧紧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感受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当学生通过“某商场奶茶、凉茶销售情况统计图”体会到要反映两种不同的数据,一条折线是不够的。学生产生了新的知识欲望,从已学过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学生能自主的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即设计两种不同的折线。这时教师再出示不完整的统计图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自己选择图例,将统计图补充完整。 (4)这节课最后的实践作业设计是:让学生课外调查麻城龟山风景区的气温情况,并制成折线统计图,提供给前来游览的客人以供参考。这一设计旨在调动学生为家乡旅游业出一份力的热情,训练学生搜索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并能很好地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这一类活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了大大的提升,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等一系列的思想教育也渗透进去了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与实施给予学生充裕的思考、交流的时间,力求在教学效果上达成“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篇10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绘制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又可以体现数量变化趋势并对未来进行合理的预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从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 教学难点: 掌握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谈话引入:我家楼脚有一个老大妈,他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卖冰激凌,二女儿开了精品店卖伞。眼看两个女儿都生活的很充实,可是老大妈却总是不开心。因为雨天她担心大女儿的生意,晴天她又担心二女儿的生意。最近一周,一直在下雨,二女儿的生意越来越好,雨伞的销售量越来越多,二女儿为了更好地经营,她就对雨伞的销售进行了统计。 (出示条形统计图)在这个条形统计图中,我们能得到哪些信息呢?学生发言,复习条形统计图。 师:生活中除了用条形统计图统计外,你们还见过这样的统计图吗?(出示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像这样的统计图,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单式折线统计图。(揭题)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景,在轻松的谈话中,揭示本节课的主题。) 二、探究新知 (一)师:那刚才我们在条形统计图中得到的信息,你能在折线统计图中找出来吗?让学生讨论分析折线统计图的组成。 师:折线统计图的组成(描述横轴纵轴所表示的对象、单位等) (二)绘制统计图 1、对应描点 2、依次连线 3、标注数据 (三)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刚才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以前学过条形统计图,那么你会灵活选择什么情况下用条形,什么情况下用折线统计图吗?我们一起来看看作业单第一题。 三、巩固练习 同学们都很厉害,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那么老大妈的大女儿也想对她的冰激淋销售情况进行统计,为下一周的进货作准备,同学们说她应该选用什么统计图呢? 生:折线统计图。 师:那哪个同学愿意上来帮助大女儿完成统计图呢? 让学生上来绘制冰淇淋的折线统计图。 师:这个同学手真巧,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折线统计图的要点,同学们的动手能力让老师很是佩服,那现在我们一起来动手试试作业单第二大题。 展示此题的绘制结果。 科学技术的发展,让同学们接触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电脑手机都是可以帮助学习的工具,但是随着这些科技产品进入我们的生活,许多青少年的视力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因此老师对我们学校的近视学生人数进行了统计,请同学们按照要求完成作业单第二大题的第二小题。 三、总结 1、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回顾) (1)绘制统计图 1、对应描点 2、依次连线 3、标注数据 (2)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结束语 师:今天我们大家通过动手、动脑,认识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它在生活中的运用是很广泛的。 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各有特色,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统计图的形式。那么你们回家后,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对自己一学期以来的成绩进行统计,并分析自己的不足之处,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争取在期末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设计意图):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而在本节课的评价上是侧重放在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体验上。布置学生回去统计自己的成绩,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认识到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同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 单式折线统计图 特点: 步骤: 不仅能反映数量的多少 1、对应描点 还能反映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 2、依次连线 对未知数据进行预测 3、标注数据 PAGE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