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语文教案 |
范文 |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模板六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学生之间口语交际能力。 2、要求学生能完整、通顺地向同学讲述自己最爱听的故事。并富有情感。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完整、通顺地向同学讲述自己最爱听的故事。并富有情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 1、同学们,你们爱听故事吗?你们一定是在故事中长大的吧!你爱听哪方面的故事呢? 2、这里有几个小朋友在讲故事呢,听听他们在讲些什么吧! 3、指导看图,指名读对话。 4、你爱听那方面的故事?你的同学爱听哪方面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 二、范讲故事: 1、老师这里有一个故事,那在老师讲故事之间,你们想给老师提什么要求呢? (A、声音响亮 B通顺完整 C、有感情) 2、听完故事、交流自己听了故事的感受。 3、同学们,你最喜欢的故事是什么? 4、想一想自己最喜欢的故事,与同桌互讲感兴趣的故事,并交流其感受。 讲的同学力求江得生动,能吸引同桌,让他爱听。 听的同学要听得认真,能谈出自己听后的感受。 5、四人小组把故事讲给大家听,相互交流。 6、上台讲故事,全班交流。 7、评出”故事大王“,发给小红花。 三、巩固练习、活化知识: 回家后,打听自己的父母爱听什么故事,并把自己喜爱的故事讲述给他们听。 小学语文教案 篇2情境导入: 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让我们先来做点热身运动。放响《幸福拍手歌》,让学生跟着音乐节奏动起来。音乐完毕之后,师:“我们对幸福的表达有很多种方式,比如说唱歌、跳舞......但是,幸福到底是什么呢?” 课件出示:在你们心目中,幸福是什么?生答(5人左右) 同学们的回答真是丰富多彩,各自都有不同的见解。幸福到底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幸福是什么》,(板书课题,叫生齐读) 读童话: 翻开书到46页,边读边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并用笔标出难理解的地方。(七分钟后,回答: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说童话: 试着用自己的话简单的概括一下这个童话故事。(写三个牧童把一口老喷泉挖成一口小水井,因而得到智慧的女儿的祝福,并让他们自己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十年后,三个青年与智慧的女儿在小井旁边再次相遇,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亲身体会到了幸福是什么! 三个牧童是通过多少年才知道幸福是什么的?(十年) 故事中主要人物分别有谁和谁?智慧的女儿和三个牧童(板书) 十年前,三个牧童知道幸福是什么了没有?(不知道)你是怎么知道他们不知道的?朗读和体会三牧童和智慧的女儿的对话。 十年之中,三牧童由什么变成了什么?(三小孩成长为强健有力的青年) 十年后,他们体会到幸福是什么没有?你是怎么知道他们体会到了?默读十年后三个牧童相聚时的对话并用直线划一划。分别叫3生读医生的话。回答:1、第一个青年对幸福的理解是什么?(学做医生,为人治病。)2、医生为人治病,想象一下他给病人治好病后,他会说些什么,病人又会说些什么呢?再次齐读“弄明白了......” 第二个第三个青年对幸福的理解又是怎么样的呢?分别叫学生个读。并回答第二个青年对幸福的理解是:勤恳工作,对人有用。第三个青年对幸福的理解是:耕地种麦,养活多人。齐读三青年的对话。 这是三个青年对幸福的理解,此时此刻出现了谁?(智慧的女儿)她说了些什么?用波浪线划一划。男生齐读,女生齐读,全体齐读。(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板书:靠劳动,尽义务,做益事。 说体会: 1、看板书连线头简要概括地说童话。 2、在生活当中,你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做过有益的事情感到幸福? 板书设计: 幸福是什么 智慧的女儿三个牧童靠劳动,尽义务,做益事。 小学语文教案 篇3教学要求: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句子和词语,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4.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教学重难点: 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法、自学法、小组合作、讨论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风筝的资料、图片、课件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导入学习 1.:童年充满了欢声笑语,老师特别怀念自己的童年,我小时候,经常与小伙伴一起捉迷藏,跳皮筋。你们有什么童年趣事和吗? 2.出示课题:有一群孩子和大家一样也有着快乐的童年,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 二.初读课文 1.自由、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出示卡片,认读生字。 3.指导书写生字,特别注意“却、命、丧“的写法。 4.词语解释。 憧憬:向往。 凌空:升,高出天空。 垂头丧气:情绪低落。 三、学习课文 1.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心情的句子,画好后读读这些句子。 2.交流句子,教师出示。 (1).我们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2).我们快活地喊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3)我们都哭了…… (4)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3.教师引导:你发现了什么? (我们的心情在做风筝时是挺高兴,放风筝时高兴,找风筝时很难受。) 四、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创造比素氛围,读好第二自然段。 A.在读、评、赛中读通课文。 B.移情悟情:你们在做风筝时会想写什么?课文中的小伙伴和大家是不是一样的心情? C.感情朗读:让学生自己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读好课文。 2.想象入境学习第三自然段 A.风筝做好了,大家最想做什么? B.谁想放风筝?大家是怎样放风筝的? C.出示课文的填空题,填进有关的字和词,然后把怎样放的.告诉同桌。 D.风筝越飞越高,你们在快活地喊着什么?说听听。 3.感情朗读,带着高兴、喜悦的心情朗读课文。 4、齐读第一、二、三自然段。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 2.体会放风筝时的高兴和找风筝时的难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风筝》,谁能说说这风筝是怎么制作的呢?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4—8自然段。 1.教师引述: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起舞,风筝带着我们的憧憬和希望。突然,发生了一件事,画出课文中的句子。 2.教师引导:此时,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请画出我们心情难受的句子。 3.交流,教师出示。 A.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一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B.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4.朗读这些句子。 5.教师引导:这些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6.学生汇报。 7.“小小的风筝,你寄托了孩子们多少欢乐,多少向往。”大家能读出这份情怀吗? 8.指导朗读。 三、谈感受 1.放风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很着急,你们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吗? 2.学生交流。 四、拓展练习 1.亲手制作风筝。 2.写一写制作风筝的过程。 五、布置作业 1.继续制作风筝,到公园放风筝,感受一下做风筝,放风筝的快乐。 2.收集有关风筝资料、图片,互相交流。 3.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4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有条理地介绍一个人物,说清其尊敬的原因。 2、进一步提高有条理地介绍一个人物的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培养向先进英雄人物学习品质。 教学设计: 一、复习入题,明确要求。 1、你是怎样介绍一个人的?2、人是怎样介绍最高兴的?讨论归纳: ①人—样子、特征、特长②最高兴的是抓住高兴来说清高兴的原因。 3、提出目标:人们要把以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介绍自己最尊敬的(人)。 二、试说点拨,掌握方法。 1、学生试说:我的老师:①总说②具体、关心、帮助、鼓励③总结 2、学生自由说时提出:请你说说最尊敬的是谁? 先进人物、模范人物、英雄人物点拨学生自由说。 3、学习例文: ①在生活中,我最爱的是我的爸爸妈妈,而我最尊敬的是×老师。虽然他其貌不扬,但能说会道;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心灵手巧,画得一手好画,剪得一手好剪纸,写得一手好字;能文能武,不光能写得好文章,还能带领我们打篮球,踢足球。在我们的心目中他是一个能人。 ②其实最让我服贴的还是他对我们的教育。平时他虽然经常和我们嘻嘻哈哈。但对我们的教育可严啦,在行规上,你绝对钻不到空子。记得有一次,×老师宣布去看电影,我因为最近学习太紧张,有放松的机会真是太高兴了,我就忘形地怪叫一声,当时急着排队,老师也没有理睬我,我也以为没事,在去电影院的路上,他走在我旁边,和我说着话。忽然前面出现了几个吹口哨怪叫的人,老师话头一转问我:“前面几个人很潇洒是不是?”我“哼”了一声:“小流氓!”老师却淡淡一笑:“可有人还在教室里怪叫呢?”听了这话我的脸红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做过类似的事。 你说,这样的老师你能不尊敬吗? 4、总结方法:①以总—分一总的方法介绍他人。抓住你尊敬人的样子、特征、特长来反映人物,并要让听者一开始就对人物有肃然起敬的感觉。 ②尊敬他人要从内心开始,只有从心里发出的那种真实情感才能使人感动,要用真实的事例,采用总一分一总方法来说明你为什么最尊敬他。 三、指名全班说,师生评议打分,明确要求。 四、四人小组互说打分 五、作业:生活中值得你尊敬的英雄人物的故事,在班级《英雄故事会》上作介绍。 小学语文教案 篇5教学目标 1.会认生字9个,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复述故事,分角色表演故事。 3.掌握对话的几种不同表达形式。 4.体会鹿的聪明机灵和鳄鱼的愚蠢贪婪。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言行体会鹿的聪明和鳄鱼的愚蠢。 教学难点 朗读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复述方法,提高复述能力。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板书:鹿鳄鱼 请学生谈谈对这两种动物的认识。(随机学习“鹿”和“鳄”。) 书写指导:“鹿”字“广”字旁儿的横画稍长,竖撇要舒展大方,里面的部分写紧凑。 2.再板书:鹿和鳄鱼 用一个“和”字把鹿和鳄鱼连在一起,你们想了解些什么吗? 3.把课题补充完整:一只鹿和一千条鳄鱼 你从“一只”和“一千条”这两个量词上体会到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双方力量的悬殊。) 相应板书:(弱而少)(强而多) 二、初读课文,随文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记带生字的词语,在不理解的词旁做记号。 2.交流识记方法。 3.指导书写。 毒:上面三横长短不一,下面是“母”字。写时上小下大,“母”的中间一横要稍长有力。 难理解的词: 泛滥:指江河湖泊的水溢出。“泛”读fàn,不要读成fá。 曾孙:孙子的下一代,“曾”指中间隔两代的亲属关系,“曾”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读zēng,不要念成céng。 伺(sì)机:文中指等待时机,寻找机会。 3.鹿和老鳄鱼有几次相遇?(以此把课文分为两部分) 三、探究课文。 1.你认为可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文中的鹿和鳄鱼?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2.学生说句子,谈体会,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重点句: (1)“得了吧!”机灵的鹿回答,“你不知道我的肉有毒吗?如果一条鳄鱼吃了我,就会中毒而死。不过要是把我分给一千条鳄鱼吃,那就谁也不会中毒,谁也不会被毒死了。”(弱小的鹿没有被强大凶残的鳄鱼吓倒,而是积极地想办法自救,并且精心设计好计谋的每一步,以智取胜。) (2)“看来,这条小河根本招不来一千条鳄鱼,对吧?”鹿故意装出瞧不起的样子。(鹿抓住了鳄鱼死爱面子的弱点。) (3)“这样吧,”鹿说,“你们一条挨一条趴在水面上,而且要安静,不然我会数错的。”(鹿表面上是数数,实际上是借机逃脱。) (4)“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根木头居然这么像鳄鱼。如果真是根木头,它就会朝我漂过来;如果是条愚蠢的鳄鱼,就会留在原处。”(鹿说话很有技巧,富于智慧。) (5)一条老鳄鱼游近小岛对鹿说:“我要吃掉你!”(鳄鱼的贪婪凶残。) (6)“瞎说!不就一千条吗?有什么难的!”(鳄鱼的愚蠢,死要面子,爱逞能。) 3.掌握文中几种不同的对话表述形式。 (1)鹿的聪明和鳄鱼的愚蠢主要是通过什么体现出来的?(对话) (2)读一读下面三句话,体会它们有什么不同。 ①一条老鳄鱼游近小岛对鹿说:“我要吃掉你!” ②“看来,这条小河根本招不来一千条鳄鱼,对吧?”鹿故意装出瞧不起的样子。 ③“你数吧!”鳄鱼大叫起来,“快点!我们都饿坏了!” (3)想一想:为什么不用同一种说话形式呢? (4)出示练习:给下面三句话标上正确的符号。 ①这不可能是真的她拼命地摇头 ②爸爸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 ③船长拿枪瞄准儿子快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 四、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1.同桌分角色朗读,互相点评,注意揣摩人物的语气,把握人物的情感。 2.推荐代表读。(读时先说说你给同桌提了什么好的建议。) 3.评读。 五、分角色表演故事。 要求:可适当地加入自己的语言,并配以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六、复述故事。 1.方法指导: (1)先交代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 (2)把握故事的主要情节,抓住体现故事内容的关键词:如泛滥,小岛,中毒,一千条鳄鱼,数数,伺机报复,绿色木头…… (3)尽量用自己的话。 2.听课文录音。 3.复述故事,师生点评。 七、作业。 如果鹿与老鳄鱼再次相遇,它们之间还可能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鹿又会怎样以智取胜?发挥你的想象,续编故事。 板书设计: 19一只鹿和一千条鳄鱼 (弱而少) (强而多) 聪明 愚蠢 以弱胜强 以少胜多 关于鹿与鳄鱼 鹿: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四肢细长,尾巴短,一般雄兽上有角,嫩角有茸毛,含血液,是贵重的药材。 鳄鱼:爬行动物的一类,四肢短,尾巴长,全身有灰褐色的硬皮。善于游泳,性凶猛。 小学语文教案 篇6教学要求 1.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 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 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描写荷花的样子的第2、3自然段是重点;课文描写我幻想自己变成荷花的第4自然段是难点。 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是根据《荷花》图而写的一篇短文,写的是“我”去看荷花时 看到的荷花的样子及看荷花时“我”的想象,写出了荷花的美妙。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先弄清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荷花,为什么看荷花;接着要搞清楚荷花开时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在学习第2段时,要引导学生注意作者是从荷叶、荷花的颜色、形状,并通过“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形象地写出了荷花形态各异的花姿。学习第3段时,应注意通过反复朗读,着重理解“我”把眼前的一池荷花当作一大幅活的巨画的表现手法,从中体会到一池荷花的美妙无比。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运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用自己的话说说荷花盛开的样子。学习4、5自然段时应使学生了解“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是想象开始,“我才记起”是想象的终止。还应知道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样的想象,由此引伸出这是因为荷花静时美,动时更美。还可发散思维:如果你站在这样的荷花池边有什么样的想法?也可结合看图,文图对照,认识荷花美。学生学习时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题。 (一)板书课题,读题。 (二)析题:谁见过荷花?它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哪些赞美荷花的诗句? (简介有关荷花的知识。) 二、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荷花》图。 (一)荷花开得怎样?长得怎样?形状和颜色怎样? (二)白荷花刚开、全开和没开时各是什么样子? (三)满地的白荷花开得怎样? (四)图上除了荷花、荷叶还有什么?想想它们与荷花有什么关系。 三、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一)小声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 (二)通过拼音认识莲、胀、翩、蹈、梦等生字。 (三)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意思: 1.挨挨挤挤:(一个接着一个)说明荷叶、枝叶多繁茂。 2.碧绿:青绿色,课文指荷叶的颜色。 3.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的果实。 4.翩翩起舞:轻快地跳舞。 5.饱胀:饱满,指花骨朵快要开了。 6.破裂:出现裂缝,课文里指荷花开时花骨朵的样子。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一)我看荷花 讨论:看提纲;给课文分段。 (二)总结: 第一段(1,2)写“我”一进门就闻到花香。 第二段(3)写荷花美丽、我爱荷花。 第三段(4,5)写“我”看着满地漂亮的荷花仿佛自己也变成了荷花。 3.分段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特别是课文中的生字词,读后评议。 五、总结学法。 (一)回忆旧知:上一课我们学过《放风筝》,属于什么课文。(看图学文。) (二)提示方法:我们该怎样去学习? 1.结合看图,初读课文,读通句子,了解词意。 2.结合看图,再读课文,理解脉络,了解大意。 3.结合看图,细读课文,深究文意,领会中心。) 小结:这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之后又再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了解。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