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科学教案 |
范文 | 【精品】科学教案模板汇总六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学教案 篇1【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6课。在上节课《观察一瓶水》的基础上,学生将通过把水与其他物质混合,来进一步研究水的特征。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三个活动:1.聚焦问题;2.探索活动;3.研讨交流。通过观察食盐、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后的变化,学生将进一步了解水的特征——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有些则不能。考虑到“溶解”一词一年级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本课并不为他们建立溶解概念,不给出具体的解释,而只在词汇表中给出“溶解”这一科学词汇,学生只需要通过实验现象来初步认识“溶解”即可。 【学生分析】 经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再描述的基础,对水和固态物体的许多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并根据生活经验知道,把食盐或糖放入水中会慢慢“化”掉,但是把小石子放入水中则不会“化”。本节课学生将运用一种不同于前面几课的实验方法——混合,把一些物质放入水中,观察混合后发生的变化。混合实验将丰富学生对前面研究的物体属性的认识,学生将从实验中观察并认识到,有一些物质较难溶解在水中,有一些物质较易溶解在水中。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在行为能力上有所提高,但课堂中仍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学习中自我意识较强,团体合作意识、自我控制力较弱;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倾听习惯等都需要培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 2.能用放大镜观察较小的物体。 3.能用搅拌的方法让水中的物体充分混合。 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到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观察现象。 2.认可从多角度进行观察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些物体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体很难溶解。 难点: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体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 【器材准备】 为学生准备:3个装水的透明杯子、3个小玻璃盒、放大镜、搅拌棒、小勺、食盐、红糖(块状)、小石子、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聚焦问题 1.问题导入。 (1)上节课我们大家一起认识了水,谁还记得水都有哪些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为后续学习物质放入水中是否会发生变化做好了铺垫。 (2)生活中我们离不开水,谁能说一说水有什么用处? (3)水还有一个本领,可以加很多东西进去,比如妈妈做汤时会放一些作料在水中,使汤更加鲜美。类似的情况你们还见过哪些?在哪里见过?(在这里,学生可能会根据一些生活经验,提到“溶解”这个词) (4)所有的东西放入水中,都能被溶解吗? (课件展示一些生动的溶解现象) (设计意图:从生活实际引入,使学生感受到身边处处都有科学存在。) 2.聚焦问题。 如果我们把食盐、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水会发生变化吗?会发生什么变化?食盐、红糖或小石子会发生变化吗 设计意图:教师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进行探查,同时,也可以根据他们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探究主题,即“它们去哪里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二、学习新课,探究发现 1.描述并记录现象。 (1)师:老师为每一组都准备了这三样物品,请你们认真仔细地观察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教师指导放大镜的使用方法。(课件出示三种被观察的物质) (2)小组成员分头观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观察物体原始特征,为稍后对放入水中前后的对比观察做好准备。在观察的过程中继续培养学生认真、仔细地科学态度。同时,在交流过程中,继续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和倾听习惯 (3)师:要想看到它们放入水中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打算怎么做? (4)学生分组研讨,拿出实验方案,教师加以指导。 指导要点:①使学生明确要用小勺来取物质,放入等量的水中,然后静静地观察这些物质进入水中的情况,并与物质之前的状况进行对比;②提醒学生不能晃动水杯;③在物质进入水中一段时间后,用搅拌棒充分搅拌,让物质与水充分混合;④搅拌停止后,再次观察、对比物质的变化情况、混合液的情况以及杯底的情况。 同时,教师还要提示学生将观察结果及时记录在活动手册中。可以用文字表达,也可以通过图画来表示。要特别强调没有变化与有变化同样重要,所有观察结果都要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分组商量实验方法。但学生毕竟年龄小,需要在教师指导下完善实验方案,明确实验步骤,为下一步准确地进行操作打下基础。同时在交流过程中,教师需继续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习惯和倾听习惯。 (5)学生小组实验观察并做好记录。 (6)教师巡视和指导。 设计意图:使学生会用搅拌的方法让水中的物质充分混合。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教师要关注学生是否按照操作流程在一步步地进行实验,合作是否愉快,在每一个环节是否做到仔细观察,是否在学生活动手册上及时记录等 2.研讨交流,达成共识。 (1)把盐、红糖、小石子放入水中后,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引导学生分别描述3种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询问学生哪些发生了变化、哪些没有发生变化,并对比3种物质变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加以说明,食盐和红糖在水中溶解了,小石子在水中没有溶解。(播放课件) (2)盐、红糖放入水中后,真的“消失”了吗? 引导学生在说出自己判断结果的同时,说出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结合生活中的经验和实验现象来说明)。盐放入水中后,盐水是咸的,说明盐还在水中,只是看不见,红糖放入水中后,水是有颜色的、甜的,说明糖还在水中,只是看不见(课堂上不允许学生品尝,学生归纳的“咸”和“甜”是基于生活经验)。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将盐、红糖在水中的共同现象与小石子在水中的现象进行对比,明确“盐和红糖都在水中溶解了,而小石子在水中没有溶解”,从而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溶解现象。同时,鼓励学生对现象进行解释,指向更深层次的思考,激发他们研究的欲望,发展他们的为自己观点寻找证据的能力。在学生交流环节,继续强调落实说和听的习惯养成。不同的学生可能持有不同的观点,教师要鼓励他们说出观点和理由,不必急于纠正他们的想法。可以鼓励他们继续学习、研究,寻找能够被人信服的证据。 三、课堂小结、扩展延伸 1.通过我们的研究你有哪些收获?谁愿意来谈一谈? 2.课堂伊始,大家说俩人很多能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现在再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会溶解在水里?哪些不会溶解?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学到的方法试一试,下一堂课跟大家分享。 (播放课件) 设计意图:教学首尾呼应,扩展延伸,巩固所学。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科学教案 篇2在“彩光变”活动的开始,我和孩子们遇到了很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一起实践,一起研究,一起学习,一起深化我们的活动。 一开始,老师满怀希望地把手电筒和彩色的皱纹纸放进去,预设了孩子们喜欢的活动过程,但结果却令人失望。孩子们的兴趣只持续了十分钟。的原因是什么?我向听课的老师请教遇到的问题,希望通过群众的智慧给我一些启示。老师建议我可以先观察孩子们对什么感兴趣,然后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去深入挖掘。于是我下楼去观察和思考,发现孩子们对“光”变化的现象很感兴趣,但因为我放进去的材料太单一,孩子们很快就发现了规律,这导致了活动的停滞。因此,我找到了很多可以改变手电筒灯光的材料,比如糖纸,各种布料,透明纸,水果泡沫网,雪花等等。实验的结果出乎意料地成功。手电筒的光通过这些材料不仅变得明亮和美丽,而且还改变了形状。这些新发现让孩子们在新一轮的活动中感到有趣和快乐。 实践证明,根据孩子的发展需要,跟随孩子的兴趣,选择有价值和有益的活动点,更有利于孩子通过自己的发现,积极地构建相关的知识和经验。 大班理科教学计划 幼儿园大班科学的教学计划:理解的声音 活动目标 1、要知道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不同的声音可以告诉我们不同的事情。 2、对事物振动的最初理解产生声音。 3、开发注意力和倾听的潜力。 活动准备 1、课件的声音 2、小铃铛、小鼓、木鱼等玩具。 活动过程 听录音,介绍话题,激发孩子的兴趣 课件:声音 1、请闭上眼睛听这个声音。 (1)笑 (2)哭泣 (3)打鼾 请睁开眼睛 2、你刚才听到什么? 让孩子们说出他们所听到的,并引起他们对听力的兴趣。 3、你想听到其他声音吗? 请再闭上眼睛 (1)吃饭的声音 (2)打喷嚏 (3)秒针 回答老师,你听到了什么?(孩子们畅所欲言) 2、识别声音 你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吗?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话)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实验:击鼓 (让幼儿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振动) 让孩子们把手放在鼓上。老师将木槌敲几下让孩子们通过 听觉、手形、视觉和感知物体不断地振动。 孩子们用什么能听见?耳朵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耳朵具有辨别振动的功能。它可以把声音从振动转化为神经信号,然后传递给大脑。 除了声音,你还知道耳朵的功能吗? 告诉孩子们,我们的耳朵也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平衡。 耳朵非常重要。我们必须保护他们! 3、儿童操作,感应震动,发声 1、请在桌子上玩小铃铛、鼓、木鱼等玩具。 提醒幼儿边敲门边观察,听不同的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 让孩子在物体不断振动时感受到物体的声音。 概要: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我们用耳朵听各种各样的声音。 2、讨论什么听起来不错。 (1)播放音乐 (2)噪声 让幼儿感受音乐和噪音,引导幼儿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谈论各种声音,好声音,坏声音。 科学教案 篇3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 过程与方法: 1.调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 3.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 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教学难点 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材的特性 教学准备 6种用最常见的材料做成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1.这个单元我们将开始学习“材料”,板书“材料”。你知道哪些材料的名称?什么物品是用这种材料做的?教师将学生说到的材料一一板书出来。 2.看看自己和小组里的同学,身上穿的、佩戴的和携带的物品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试着把它们写在书中的表格中。 3.交流记录的情况,看看有没有出错。 4.这些材料在我们身边应用很广,书包里的物品、教室里的物品,它们又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调查表,对于难以判断是什么材料制成的物品,请作出标记。 5.调查结束后,在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 ①调查了多少物品?使用了多少种材料? ②哪些物品是由一种材料制成的?哪些物品是由多种材料制成的。 ③哪种材料使用得最多? 6.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交流 哪些材料在我们身边被广泛使用着,为什么大量使用它们呢? 二、观察描述几种常见材料的主要特点 1.我们周围的物品,往往都是由各种材料组成的,比如一扇门,就使用了木头、玻璃、金属等材料,不同的部位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材料?举例说说你的想法。 2.四人小组选择两种材料讨论它们分别有什么主要特点和用途,并记录下来。 3.交流各组的记录情况,有不同意见的及时补充,若认同其他组的观点,及时将它补充在自己的记录单上。 4.请保管好记录单,下次还要再使用。 科学教案 篇4一、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是我们托班一个“玩沙玩水真快乐”主题下的一节活动。在依据托班宝宝对水的喜爱,喜欢玩水的特性,设计本次活动。考虑到让孩子在游戏中巩固对水的颜色认识,安排了颜色分类环节。为培养孩子主动探究和对科学的兴趣,积极引导孩子的自主的发现和加入多环节的尝试操作。而托班的孩子需要在多动手操作的过程来增加他们的经验感知。所以本次活动是紧紧围绕孩子特点和已有经验来展开的,特别考虑到孩子自主性的培养。 二、活动目标: 1、能对水变色现象感兴趣,能知道水变色是由颜料加入产生的。 2、能大胆的尝试操作摇瓶娃娃,并对瓶娃娃按颜色进行分类。 3、能大胆尝试探究水变色的颜色,能大胆的将颜料加入到水中,观察水的变化过程。 三、活动准备: 1、人手一只透明矿泉水瓶(瓶盖上放好颜料红、黄、蓝)、三个大筐子(红色、黄色、蓝色标记) 2、四组透明塑料盒子,装上清水,每组三个滴管、三色颜料(红、黄、蓝) 3、三色卡每种颜色四张。 四、活动重难点: 重点:幼儿能对水变色科学现象感兴趣,并能准确的对颜色进行分类与辨别。 难道:幼儿能自主的进行科学的探索,能大胆的进行活动操作,活动过程秩序井然。 五、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今天老师变成魔术师咯!给小朋友变个魔术吧!仔细看清楚咯,老师的瓶娃娃会发生什么变化!老师又是怎么变的! 2、老师双手用力摇瓶娃娃,边念“咒语”:“变、变、变!” 3、引导幼儿说说瓶娃娃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引导幼儿尝试操作摇瓶娃娃1、刚才老师是怎么变的?(双手握瓶子,用力摇,边念咒语“变变变!变变变!”)2、请小朋友做一回小魔法师来变一下魔法,尝试将瓶娃娃变身! 3、幼儿操作摇瓶娃娃 4、检验魔法师是否都合格,给魔法师贴上相应颜色的花。 (三)引导幼儿将瓶娃娃进行分类 1、请小朋友将瓶娃娃分别送人相应颜色的家。 2、检验是否有瓶娃娃送错家。 (四)引导幼儿探究水变色的原因。 1、教师拿出同样有颜料盖子的瓶娃娃。小朋友,你猜猜看颜色会是哪里变出来的? 2、引导幼儿找找变色的原因在哪里。(尝试在瓶盖上找一找) 3、小结:原来是瓶盖上装上了颜料,颜料加入水中,水就会变颜色了。 (五)变色游戏 1、小朋友真能干,居然能把魔术的答案接开了。老师还想到一个好玩的游戏“颜色变变变!” 2、老师拿一个大滴管,将颜料(红色)吸到水箱里,引导幼儿观察水的颜色变化,在那搅拌棒将颜色搅拌均匀。 3、教授滴管使用的方法:小滴管,小脑袋挤一挤,松一松;小水箱上再来挤一挤,松一松。 4、引导小朋友上来尝试将自己喜欢的颜色滴进去,观察变化引起兴趣。 (六)活动延伸我们去班级里,每个宝宝都去尝试玩一下颜色“变变变”游戏。 1、托班体育:颜色找家 2、认识红黄绿—托班游戏教案 科学教案 篇5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气象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 2.学习通过观察天气做天气记录。 3.对探索天气奥秘感兴趣。 重点:了解气象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对探索天气奥秘感兴趣 难点:学习通过观察天气做天气记录。 活动准备: 1.天气预报的录像。 2.记录图表、笔、各种类的大小天气情况(刮风、下雨、雷电、晴天、阴天)的图片。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了解天气预报。 (1)师导入:老师今天带来了一段录像想请小朋友们跟着我一起来欣赏一下,看的时候一定要坐神气,小耳朵要听仔细录像里面说的是什么,又说了哪几个城市? (2)教师播放“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 录像。 师:这位阿姨在干什么?(在播放天气预报)你听到了哪几个城市的天气预报(北京、上海、南京),每个城市的天气一样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3)引出其它天气情况,并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师:除了下雨,下雪……你还知道有哪些不同的天气情况呢?(出刮风、打雷、晴、阴等图) 2、教师和幼儿一同讨论记录天气的方法。 (1) 引导幼儿说出除了说还可以用动作、绘画来表示天气。 师:我们的天气预报除了播音员叔叔、阿姨用说的方式来告诉大家天气情况,他们还用什么方法让大家知道天气情况(动作、绘画)?我们今天就来学学怎么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 (2)幼儿讨论用什么方法将看到的和听到的天气变化情况记录下来,引导幼儿用绘画的形式大胆设计。 师:晴天可以用什么图示来表示呢?雨天、阴天、下雪天呢?(幼儿自由回答雨点、雪花、乌云、太阳等) 师:天气记录表上除了天气状况的标志,还有哪些标志呢?例如我们应该怎样才能知道这是哪一天的天气?(日期) 3、分组记录天气。 (1)师:请你做小设计师自选2-3张天气状况小图片贴白纸上设计对应图标记录在旁边。 (2)教师展示、讲评、修正并完善幼儿的天气记录。 师:你们有谁设计了晴天的天气标记?请你们送上面来?我们看看他们是怎么设计的? 师:还有谁设计的是和他们不一样的?你设计了什么?(阴天、下雨、打雷等) 我们来说说到底用什么标记表示最好,让大家一看就知道。 4、教师总结。 师:上面我们看的是一段旅游天气预报,除了旅游天气预报还有农业气象、海洋气象、航空气象、交通、水文气象等的天气预报,小朋友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喜欢天气预报,因为有了它,我们就可以知道今天、明天、后天等的天气情况,给我们的生活、生产带来方便。例如农民伯伯知道要下雨就可以不用给植物浇水,爸爸妈妈知道天气冷了就可以给宝宝多穿衣服,船就可以提前进港口停泊……所以天气预报对我们重不重要! 科学教案 篇6【课题】发展教育和科学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识记 1、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4、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5、深化教育改革 ▲理解 1、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4、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5、深化教育改革 ▲运用 1、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材分析】 ▲重点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难点 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教具 投影机(片)、 ▲教法 读-问-导-练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阅读下列图表,分析、讨论它所反映的问题: 表1:1998年部分国家科技实力的名次比较 国家 分数 名次 科技贡献率 美国 100 1 66% 日本 89.3 2 58% 法国 69.35 4 54% 中国 58.57 13 - 表2:部分国家符合科学素养条件的人口比例 国家(地区) 美国 欧盟 中国 占总人口的比例 6.9 4.4 0.3 提示:图表反映出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科技人才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也较小。 认识:当前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高度重视科技实力的提高和科技人才的培养。为此,我国要大力发展科学、教育和文化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学习新课 ◆读 1、 学生快速阅读教材P123-126,要求:时间为3分钟,寻找本课的知识点,理清知识体系。 2、提问学生,归纳本课的知识体系。 ◆问 1、学生再细读课文5分钟,思考有关思考题。 2、投影出示思考题: 1)发展科学技术有什么重要性? 2)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发展教育事业有什么重要性? 4)为什么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忣的战略地位? 5)我国教育的现状如何? 6)发展教育事业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7)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3、教师提问,学生依次回答,对于不会的学生,让其再读再思考,让已会的学生纠正,实在难懂的问题,由教师点拔。 4、由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解决。 ◆导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表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思想观念的变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2、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表现和主要标志; 2)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3)世界范围内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4)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3、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因为,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教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培养同现代化要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是关系到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建国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当前仍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制约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所以,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培养与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创新问题〗 选择: 我国之所以重视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因为它:( ) A、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首要条件 B、是提高公民道德建设水平重要因素 C、是公民应遵循的行为准则 D、决定着精神文明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答案:B 〖课堂小结〗 着重理解:①教育和科技的地位;懂得为什么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②认清科技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国与国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③要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培养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何改变思想观念、学习方法、学习态度。 ◆练 见《初三政治精讲精练(8-3)》 【板书设计】 发展教育与科学 1、 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科技创新 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⑵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2、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⑴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⑵深化教育改革 【教学后记】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