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大班科学教案 |
范文 |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合集7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科学教案 篇1目标: 通过观察冬季的树木花草,使幼儿发现植物生长与季节变化的关系。 准备: 1、在室外选择几棵容易观察的树和草地作为观察对象。 2、与温室养花工人取得联系。 过程: ①观察大树:让幼儿仔细观察冬天的树是什么样子?想一想,它们冻死了吗?找一找树上还留下了什么?引导幼儿发现芽苞、果实、种子等。 让幼儿剥开芽苞看一看,它里面有什么?猜一猜,明年春天会变成什么? ②观察小草:让幼儿在草地上观察,看看冬天的小草怎么样了?想一想,小草冻死了吗?挖出小草的根看看是什么颜色的?根上长着什么? ③将树枝、草根带回活动室,将它们浸泡在水中。让幼儿每天观察它们的变化。引导幼儿发现室内外不同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参观温室养花 ①在进入温室前,让幼儿感受外面天气的寒冷;进入温室后,感受室内的温暖。 ②让幼儿观察温室里有什么花,想一想,为什么要将盆花搬进温室里?花儿在温室里长得怎么样?为什么有的花在冬季还能开放? ③请花工叔叔介绍保护花草过冬的简单常识。 建议进行此活动前后,可让幼儿在家中观察室内的盆花与院子里的草木,鼓励幼儿自己去发现树木花草是怎样过冬的。 大班科学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蝴蝶的基本特征,知道蝴蝶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属于昆虫。 2、通过看录像,使幼儿了解蝴蝶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 3、培养幼儿对昆虫探索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的愿望。 活动准备: 1、蝴蝶一生的过程图ppt课件 2、蝴蝶一生的动画音乐 3、蝴蝶标本若干 4、蝴蝶一生的图片及头饰 活动过程: 一、兴趣导入。 教师:1、小朋友,老师今天给你们出一道智力题,看谁能答出:有一条毛毛虫要过一条河,河水很宽,又没有桥,怎么办呢?后来毛毛虫自己顺利的过了河,谁知道它是怎么过去的啊?(变成蝴蝶飞过去的) 二、引导幼儿看标本,了解蝴蝶的基本特征。 教师:小朋友,你平时看见过蝴蝶吗?你都看见过什么样子的蝴蝶啊?(幼儿自由讲述) 老师今天没你们带来了一些蝴蝶的标本,咱们可紧仔细的近距离的观察蝴蝶的样子。(幼儿看时教师注意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要点:身体、翅膀、腿、触角的样子)。 教师:小朋友们,蝴蝶长什么样啊?(幼儿边说,教师边在黑板上画,最后画出完整的蝴蝶) 教师小结:像蝴蝶这样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身上有2对翅膀,三对足,具有这样特征的都是昆虫。 三、了解蝴蝶一生的变化 1、播放ppt课件观看蝴蝶一生的变化 2、教师提问,并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片:蝴蝶妈妈刚生出的宝宝是什么样的啊?(圆圆的、白白的卵)慢慢的,卵会变成什么啊(毛毛虫)毛毛虫经过4次蜕皮后会变成什么啊(蛹)蛹最后会变成什么(成虫即蝴蝶) 3、幼儿表演蝴蝶一生的变化 请出一名幼儿,戴上蝴蝶变化的头饰,教师和幼儿边讲述边表演蝴蝶一生的变化过程。 4、播放蝴蝶一生的动画歌曲,幼儿一起随着音乐进行表演。 教师小结: 蝴蝶破茧而出要经历痛苦的挣扎,是非常勇敢坚强的一种小动物,我们小朋友也要像蝴蝶学习,做一个坚强勇敢的人。 四、美术活动《画蝴蝶 》 幼儿自由画出自己喜欢的蝴蝶,画好后放到美术区展览。 五、结束活动:孩子们一起到户外去找蝴蝶。 大班科学教案 篇3活动由来: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代表着希望,充满了生机。春天来了,天气变暖了,万物复苏,有着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非常适合幼儿观察春天的变化现象,为了能有效的利用大自然的现有资源,将自然资源融入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活动中,我特意为托班幼儿设计了“柳树发芽了”的科学活动方案,旨在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和参与自然科学活动的积极性,表达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知道柳树发芽了,学会说“春天,发芽”等词语。 2、体会春天的变化,感受阳光的温暖,表达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活动重难点:柳树发芽了,表示春天来了。 活动准备: 1、《春天》的磁带,录音机。 2、冬天和春天的柳树图,《春天》的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1、老师播放《春天》的课件,引导幼儿仔细观看课件。 2、老师提问:刚才你们看到了什么?柳树有什么变化? 3、老师出示课件中的放大的柳树嫩牙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告诉幼儿,春天到了,柳树发芽,并指给幼儿看。 4、老师出示冬天的柳树图,提问:这是春天的柳树吗?为什么? 5、老师出示春天的柳树图,提问:这是春天的柳树吗?为什么?你还看到了什么? 6、老师变念春天儿歌,边做肢体律动,引导幼儿跟随老师做肢体律动。 附儿歌: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两臂上举,两手做招手的动作) 柳树发芽了,(两手并拢,掌心相对,慢慢做张开的动作) 大雁飞回来了,(两手自然张开,上下摆动双臂做飞翔的动作) 我们真呀真高兴!(两手并拢,掌心相对,做笑脸的动作) 7、老师小结:春天来了,柳树发芽了,大雁飞回来了,让我们一起去外面看看春天的.景色吧! 活动延伸: 1、如果幼儿园附近有柳树,可以组织幼儿到户外参观,零距离接触大自然,更有利于幼儿掌握春天的特征。 2、提倡家园合作,请父母协助幼儿园,帮助幼儿收集有关春天的变化特征,如小草从地里钻出来了,小树也发芽了等。 注意事项: 1、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学说“柳树发芽了”。如果幼儿的语言发育水平比较迟缓,可以引导幼儿学说单个词即可,如“春天,柳树,发芽”,对学说短语则不做要求。 2、要引导仔细观察春天柳树的特征,初步了解春天的特征。 大班科学教案 篇4一、活动目标: 通过观察于试验,是幼儿进一步感知不同物体的弹性现象,培养幼儿观察的敏锐性。 二、活动准备: 皮球、橡皮筋、气球、弹簧、木块、铁片、弹性球、标靶、自制弹弓、纸制子弹。 三、活动过程: (一)拍一拍,捏一捏,感知不同物体的弹性。 1、出示准备的皮球(其中有些皮球是没有气的或气少的),请幼儿自主选择一个皮球跟着音乐拍球。 2、诱导幼儿按一按、捏一捏有其和没气的皮球,共同找出原因,知道皮球打了气会弹得高,原来空气也有弹性。 (二)找一找生活中有弹性的物体。 1、在收集的物品中找出有弹性的物品,如:弹簧、橡皮筋、气球、海绵等。 2、请幼儿想一想,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有弹性的。 如:枕头、沙发、床垫、吹气救生圈等 (三)想一想弹性在生活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如: 弹床——健身 救生气垫——保护、缓冲 靠垫——舒适 弹簧称——携带方便 网球发球器——方便、省力 (四)玩一玩 1、橡皮筋的一端系在中指上,另一端系在一个小球上,用一只手拿着球向下投,用手掌收回小球。 2、橡皮筋一端系在中指上,然后一只手拿着球向前投,随后收回,重复投掷。 3、固定橡皮筋一端,另一端手拉着小球,拉到一定的距离是放手,让球反弹回去,超过固定物的高度。 (五)游戏 1、打靶:让幼儿与标靶相隔一定距离,橡皮筋一端系在中指上,用力投掷手中的小球,使橡皮筋拉长,让小球能打中标靶。 2、看谁弹得远:一收握弹弓的把柄,另一手用纸制子弹拉紧橡皮筋,然后放手,让子弹弹出去。拉得越紧,子弹弹得越远。 (六)小结 (七)延伸活动 请幼儿回家和家长一起制作一件弹力玩具。 大班科学教案 篇5活动目标: 1、在帮助小蚂蚁点点的过程中,有兴趣地探索使物体变长的方法。 2、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探索结果,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重点: 有兴趣地运用材料探索使物体变长的各种方法。 活动难点: 发现单种物体之间不能连接时,借用其它材料变长。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第一组:扭扭棒、鞋带、纸条(包括胶棒)第二组:夹子、吸管、回形针第三组:树枝、叶子、扭扭棒字:扣、扭、插、夹、粘、扎 环境创设:树形背景下为一条小河,小黑蚂蚁、点点蚂蚁。 活动过程: 一、寻找春天。 故事引子:听说春天来了,小黑和点点想一起爬到树上去找找春天。"嘿哟嘿哟"终于爬到了树上,春天真美呀! 二、寻求帮助。 故事引子:正看得真起劲呢,"啊呀!"点点一不小心脚一滑,跌到了下面的小河里。点点大声呼喊:"救命呀!救命呀!我不会游泳,谁来帮帮我!小黑快来救我呀!"小黑说:"点点别害怕,我来救你!"(师将小黑转了90度,头朝"河") 1、小黑赶紧把手伸下去,可它能救到点点吗?为什么? 幼:手太短了。师追问:够不着,怎么办? 预设一:用绳子。(师拿出短绳)师追问1:这样的绳子行吗?(不行,要长长的绳子)师追问2:除了绳子还有什么是长长的可以救点点? 预设二:叫爸爸妈妈。 师追问:可是点点是小蚂蚁啊,爸爸妈妈的身体也是那么小,可以用什么办法呢? 2、如果你是一只小蚂蚁你会用什么办法救点点呢?找找小河旁边什么东西是长长的可以救点点?(师带领幼儿到操作区介绍各种材料)①这里有什么?②能不能救点点?可以吗? 预设:如果幼儿没跟着走。 师:快跟我一起找找看有些什么材料可以帮助点点爬上来。 小结:这些材料都太短了。 三、营救行动。 (幼儿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连接,教师巡回指导并提出要求,以小黑的口气回应,粗粗的声音)故事引子:时间不多了,点点不会游泳,我们要赶快要把这些短短的变成长长的,不仅长而且还要牢固噢,这样才好去救点点,小蚂蚁们赶快行动吧。 指导要点: 1、不仅要长而且要牢固噢。 2、小蚂蚁们别忘了和我一样,安慰一下点点,跟点点说些好听的话,让它别害怕。 3、第一种方法用好了的小蚂蚁,可以尝试第二种方法;你想到几种方法呢? 4、这里的材料宝宝没有帮到点点,你们快来试试吧。 四、交流方法。 故事引子:快点过来,点点的身体又沉下去了一点,我想我们想了这么多办法一定可以把点点救上来了。点点需要我们全体一起来帮忙,我们帮点点加加油吧!"嘿哟嘿哟"点点终于爬上来了。 点点:小黑,谢谢你。我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 小黑:不用谢我,办法不是我一个人想的,是我和这些小蚂蚁一起想的。 点点:小蚂蚁们,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救我的呀?(以点点的口气回应,细细的声音)点点:小蚂蚁们,你们真会动脑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把我救出来。谢谢你们了!(全体幼儿说:不用谢)五、互相帮助:当朋友遇到困难时,不要着急,我们可以怎么帮助他呢?(幼儿自由回答,师根据幼儿回答进行提升)六、一起游戏:今天我又认识了这么多好朋友,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玩吗?那我们一起去外面做游戏吧? 活动反思: 虽说这是一个科常活动,但用了一根情感的主线--营救点点,使整个活动充满了故事化的情节。因此自始自终抓住了幼儿的注意力,吸引了幼儿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动脑,克服困难,完成任务。情境的开展就像一双无形的大手推动着幼儿想了一个方法又一个方法,而把点点救上来更似一个幼儿看得见的目标,给了幼儿动手动脑和努力的方向,激励他们圆满地完成任务救起点点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达到活动目标的过程。 本次活动就是在情境中,激发了幼儿的关爱情感和探索欲望。为幼儿提供的丰富操作材料可以帮助幼儿在自由探索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这种结论不是老师传授,而是幼儿的直接经验。因此幼儿的学习就显得十分积极、主动。这种由兴趣引发的自主探索活动,可以使幼儿感受到探索过程的成功,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 宽松自由的环境,丰富的材料、极少的限制,能激起孩子探索的积极性和欲望;宽大的背景更易于中班孩子敢于和乐于尝试,这就给我一个启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 当然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特别需要改进的有3点: 1、内化迁移过程中"落水现象"的发生与"由短变长"的目标好像联系不大,有些牵强,案例中我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尝试与本主题接近的讨论。 2、自己融入角色的意识还不够。时常会忘记情境中的角色,当想起来时就会补充一句, 小黑说,点点说,这样大可不必,既然有情境,就用情境中的角色去提问回应效果更佳,需继续巩固自己本身对角色的认识。 3、科常活动知识点"连接"的两面性讨论不够。没有很好地诠释"不能连接"的问题,需加强深入探究,激发幼儿求知欲和扩展幼儿的知识面,以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 以上需改进之处为我完善和改进活动提供了帮助,将在下一次分组活动中去实施和组织,去观察幼儿的具体行为和实施效果。 大班科学教案 篇6活动目标: 1.愿意了解老虎的习性、生活习惯、外形特征等。 2.能学用相关的词语(潜伏等)描述视频中的见闻。 3.有老虎是保护的概念和意识。 活动准备: 老虎图片、视频。 活动过程: 一、引用原有经验描述自己知道的老虎 1.故事里的大老虎是一只怎样的大老虎? 先是粗暴,后来是有爱、善良。 2.真正的大老虎是什么样的?你见过吗? 引导幼儿自由讲述。 二、了解老虎的外形特征 1.老虎是怎样的? 外面看得到的叫长相,也叫外形。用黄色的老虎头表示。 2.除了这个,老虎还是怎样的? 蓝色老虎头:行动(如吼叫) 红色老虎头:食物(如吃肉,喝水等) 三、出示视频,观看并讲述 1.请小朋友们先看看,看了请你说说视频中的老虎是什么样的? 尖锐的牙齿 耳朵在动 2.完整讲述捕食过程 (1)准备行动(学习潜伏新词) (2)老虎很会动脑筋,是有智慧的动物。 (3)潜伏--潜行--奔跑--潜伏--捕捉 3.老虎宝宝 老虎是怎么对宝宝的? 引出粉色老虎头:家人 4.绿色老虎头:老虎的生活环境 延伸:我们生活的地方就是我们的环境 四、小结:今天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帮助幼儿总结学习方法。 五、老虎是保护动物。 老虎生活在什么地方?(东北虎、华南虎) 世界上还有哪些地方有老虎? 为什么要保护老虎?(延伸到课外) 大班科学教案 篇7大班科学:有趣的纸桥 活动名称: 科学:牢固的纸桥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操作,知道改变纸的形状可以使纸桥的承受能力发生变化。 2、鼓励幼儿运用比较的方法来进行感知,同样的纸折成山形最牢固,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活动,萌发幼儿对物体呈种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张A4纸,两个油泥盒子,一根吸管。 2、每组一盒塑料积木。 3、折纸扇,石棉瓦,平常的瓦片等等。 1、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老师:你见过桥吗?是什么样子的?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平常我们见过的桥都是用水泥钢筋或者木头做成的,今天我们也要做一座自己的小桥,这座桥能够放一块积木在上面。 教师介绍材料:积木、纸、吸管。 提出要求:两块积木座桥墩,吸管是桥下面的流水,纸用来做桥面。 2、幼儿制作纸桥。 1幼儿进行第一次操作,并请做好纸桥的幼儿将纸桥展示在桌子上。 提问:你成功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教师进一步提出要求:这次要在桥上放三块积木,你可以把你的纸桥变一变。 2幼儿进行第二次操作,并将完成的作品放在桌子上。 提问:你用的是什么方法?你的纸发生了什么变化? 游戏:比比谁的纸桥最牢固? 刚才大家做出的纸乔都能够放三块积木,现在我请大家来比赛,看看谁做的纸桥能够放的积木最多? (提出要求: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比赛,并数一数最多在桥上能够放多少积木) 从每组选一个小朋友上来展示:比一比谁的纸桥最牢固。 讨论:你做的纸桥最多能够放几块积木?为什么你的纸桥能够放这么多积木? 3、帮助幼儿了解简单原理 结论:“当纸弯曲之后能够承受的重量变大,弯曲的次数变多,承受的重量也就变大了,而且弯曲的次数越多,承受的重量越大,纸桥也就越牢固。 4、扩展幼儿的经验,日常生活当中,你还发现哪些东西是利用弯曲后来使它便牢固的?(瓦、折纸扇、瓦楞纸等等) 5、总结,激发幼儿对物体呈种现象的兴趣。 活动延伸: 请幼儿制作山形的纸桥,通过弯曲次数的变化,看看谁的纸桥最牢固。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