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圆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
范文 | 圆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圆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圆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篇1教学目标 1、 通过折纸活动,探究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对称性。 3、通过折纸找圆心、验证圆是轴对称图形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圆的对称性。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对称性。 教学过程 一、圆是轴对称图形 1、 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我们已学过哪些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图形)它们的对称轴各有几条? 2、导入新课:这个单元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几何图形——圆,圆是轴对称图形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的对称性。 二、探究新知 1、理解圆是轴对称图形 (1)圆是轴对称图形码?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将已准备好的圆对折,多折几次,认真思考。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2、圆的对称轴 (1)圆有几条对称轴?用一个圆形纸片,折一折。 (2)学生动手操作 (3)提问:通过操作和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4)比较发现:同学们,我们一共学习了多少种图形?我们所学过的这些图形中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呢?这些图形分别有几条对称轴? 师:平行四边形为什么不是轴对称图形? 3、应用圆的对称性 师:你有办法找出一个圆的圆心吗? 师指出将圆对折一次后,再对折,两条折痕相交的这一点就是圆心,你知道为什么吗? 4、画出图形的对称轴。 5、找出第5页各图形的对称轴。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3题 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圆的相关知识的掌握。 2、“练一练”第4题,你们发现了什么? (1)正方形旋转90度与原图形重合。 (2)等边三角形旋转120度与原图形重合。 (3)圆无论旋转多少度都与原图形重合。 (4)圆有很好的旋转对称性。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又学习了圆的另一个特征—圆的对称性,圆是轴对称图形,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直径所在的直径是圆的对称性。 圆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篇2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 教材分析: 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并直观认识了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也是后继学习圆的周长、面积的基础。 教学理念: 今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大量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即学会学习。 学情分析: 学生在低年级虽然也认识了圆,但只是直观的,对于掌握圆的特征还是有难度的。由认识直线图形到认识曲线图形,是认识发展的一次飞跃。学习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总结出多种画圆的方法,能用圆规画出指定的圆。 2、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观察圆的特征,能指出圆各部分的名称。 3、通过操作和交流,能说出半径和直径的含义。 4、通过动手操作能阐明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圆的特征,自主学习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通过观察、操作、猜测、讨论、交流、归纳、分析和整理来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具准备: 1、圆规、直尺、三角板、剪刀。 2、实物若干。 3、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概念。 1、师: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关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请你想想,在哪里见到过圆? 2、师: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自然中圆的影子吧。(播放自然界中图的美景) 3、师:圆把我们的世界点缀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 (板书课题: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感受身边各种圆形组合起来的图案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顺利揭示课题,探究圆的认识。] 二、探究感悟,理解概念。 1、师:每个小组的信封里都有许多学过的平面图形,闭上眼睛,你能从中很快挑出圆吗?把你的想法和组员交流。 2、活动后汇报:(出示如下图)圆和我们学过的图形有何区别? 3、师:(结合学生回答)圆是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4、师:请学生闭上眼摸着圆的边想象圆的形状。 [设计意图:摸圆活动认识圆,通过学生的想象与验证、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到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三、交流反馈,形成概念。 1、自学画圆 我们先研究圆的画法: 1)老师:刚才大家已经认识了圆,那么,想不想把它画出来呢? 2)学生分四人小组尝试画圆,看谁的方法多。(用手画、沿圆形物体画一圈、用圆规画。分别展示自己画的圆) 3)用哪一种方法画圆既正确又方便呢?说说怎样用圆规画圆(介绍圆规的各部分)。师生共同板演。提问:用圆规画圆应注意哪些问题? 4)师强调: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不能改变,有针尖的一脚不能移动,旋转时要把重心放在有针尖的一脚。 5)学生练习用圆规画圆:以30秒比赛的形式进行。 (至此,实现了学习目标1) 2、探讨圆心。(小组合作) (出示自学提示一)圆有哪些特征呢?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学具圆,上下对折,打开;出现一条折痕,左右对折,打开;又出现一条折痕,换个方向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打开 ?? 反复折几次,你发现这几条折痕怎么样? 师指出:这一点是圆的中心,给它起名字叫圆心。 什么叫圆心?学生回答后出示概念。 圆心是个什么?(点)圆心一般用字母0表示。 3、探讨半径(小组合作) (出示自学提示二)在你的圆上任意找一点,连接圆心和这一点得到一条线段,你还能画出这样的线段吗?再画几条,用尺子量一量这些线段,你发现了什么?(长度都相等) 师小结:像这样的线段我们把它叫做半径。 什么叫半径?学生回答后出示概念及关键词。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4、探讨直径(小组合作) (出示自学提示三)拿出你的学具圆,用尺子沿着一条折痕画出一条线段,再画几条,用尺子量一量这些线段,你发现了什么?(长度都相等) 师小结:像这样的线段我们把它叫做直径。 什么叫做直径?学生回答后出示概念及关键词。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至此,实现了学习目标2、3) 5、小组合作交流:我们知道了圆的半径和直径,那么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自己动手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比一比,然后把你的发现和你的同桌进行交流。 板书:d=2r,r= 1/2 d (在同圆或等圆) (至此,实现了学习目标4)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操作和观察,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学贵有疑”,因此在设计时,以一个个问题为导火线,学生在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比一比等一系列活动中,经历了知识探究的过程,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相互补充,提高了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最后让学生自己归纳概括出圆半径和直径的特征,便是水到渠成了。] 6、(小组合作)讨论:圆的半径和圆心与圆有什么关系呢?(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四、应用概念,解决问题:(课件出示) 1)我能找:课本57页第1题。(检测学习目标2) 用彩色笔描出下面圆的半径和直径。(图略) (2)我能画:课本57页第2题。(检测学习目标1) 用圆规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并用字母o、r、d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3)我能填:(在同一个圆内)(检测学习目标4) 半径 3厘米 1.5分米 a米 直径 10分米 b米 (4)我能说:对的打“√”,错的打“×”。(检测学习目标2、3) ①连接圆心和圆上的直线叫半径。() ②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 ③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 ④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 2、拓展练习: 用圆创造出美丽的图案!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难易适中、有梯度,体现了层次性,灵活性、启发性和生活性。一是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新知,另一方面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思。] 五、反思过程,总结提高。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 2、你觉得自己的表现如何?有遗撼的地方吗? 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圆都在演绎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美的使者和化身,正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让我们再次走进生活中圆的世界,感受圆的魅力所在吧。(播放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总结既可以达到对新知识的回顾,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进行一次反思、评价,并通过老师的总结,升华对知识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感悟。] 板书设计:圆的认识 圆心(o)——定位置 半径(r)——定大小——无数条——相等 直径(d)——无数条——相等 d=2rr=d÷2 (同圆或等圆中)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小学六年级的一节概念新授课,是在学生学过了线段图形的认识后对一种新的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的认识。作为曲线围成的平面几何图形,它既是一节起始课,同时也是后继学习内容——圆周长、面积、圆柱、圆锥的基础。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一、从生活实际引入,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课的开始,我让学生欣赏了一组图片,使他们了解在自然现象,建筑物,工艺品中都能找到圆的足迹。并在图片中,感受到圆是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图形。让学生在感受身边各种圆形组合起来的图案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顺利揭示课题,探究圆的认识。接着通过摸圆游戏活动认识圆,通过学生的想象与验证、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到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二、恰当地处理教材,把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探讨圆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设计了几个环节循序渐进: 1、学生掌握了画圆的方法后,紧接着让学生结合我出示的自学提纲自学圆的各部分名称有哪些?然后通过在圆中找圆心,半板和直径让他们准确理解数学概念, 2、有了上一环节的铺垫,让学生猜想圆的特征,然后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的方法验证半径的特征:在同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这一环节较好的突出了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培养。 3、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直径的特征,有了探讨半径特征的经验,直径的特征便“水到渠成”了。 4、最后,利用折一折、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探讨同一个圆内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以及圆的其他特征,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与,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环节通过让学生操作和观察,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学贵有疑”,因此在设计时,以一个个问题为导火线,学生在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比一比等一系列活动中,经历了知识探究的过程,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相互补充,提高了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三、教学中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做为主线,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在引导学生理解圆的意义的基础上,将课本中圆的特征这一部分内容留给学生自主探究,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我则真正成为课堂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对于圆心——半径——直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这一系列知识的学习上都体现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看书自学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最后作业的分层布置,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共性和差异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值得思考和改进的地方:关于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半径的特征以及两者间关系的教学。这应是本课的重点,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清晰的理解掌握概念、帮助其提升思维水平。如:在同一个圆中有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它们的长度都相等吗?在同一个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学生在圆形纸片上通过画、量、折、比等操作活动中;怎样证明直径和半径的关系的讨论过程中。这里的教学还不够细致,有待改进。 圆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篇3教学目标: 1、掌握圆的特征以及正确的画圆方法,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 2、在探索、交流的数学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创新意识。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沟通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能力。 教学重点: 圆的特征,理解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具: 课件、圆规、圆形纸片。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对于圆,同学们都很熟悉吧?从奇妙的自然界到文明的人类社会,从精巧的手工艺品到气势宏伟的各种建筑……到处都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圆,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有什么感觉?圆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正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丽而神奇,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就发出这样的感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最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共同探究圆的奥秘吧!(板书课题) 2、明确目标 对于圆,你还有什么想要研究的问题或者有什么困惑吗?看来同学们对圆充满了好奇和渴望,这节课我们先进一步了解圆,学会绘制圆,用数学语言描述圆。(齐读学习目标) 3、效果预期 同学们只要会观察、勤动手、善思考,肯定都能顺利完成这节课目标,有信心吗? 二、民主导学 我们列举了这么多的生活实例,圆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图形呢? 任务一:画圆中感受“圆” 你能想办法在纸上画一个圆吗? 现在同学们试一试:能用手中的材料画一个圆吗? 同学们都很聪明,能用这么多方法能画出圆,把自己的方法与别人的比较一下,你发现那种方法适用性更广一些?现在,我们一起动手用圆规画一个圆。先怎样做?(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固定好两脚的长度,我们简单说成“定长”怎么样?)第二步呢?(对,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上,你能把这一步也起个简单的名字吗?好,“定长”)最后一步呢?(把装有画笔的另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好了。)画好了,请同学们举起来欣赏一下,你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你们看,绘制圆就这么简单! 任务二:合作探究中认识“圆” 在刚才的活动中你们对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接下来的研究中你们一定有更深刻的发现。现在请同学们自学58页的内容,不懂的地方小组内再讨论、交流。老师给大家一个小提示:把书中的重点内容勾画出来,可以利用手中的圆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好了,开始吧。 汇报、交流。 圆中心的一点叫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表示。老师也来画一条半径。为什么不对?书上用特别精练而准确的语言描述了半径,我们一起读一遍。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圆的直径。用字母d来表示。画直径,为什么不对?齐读。 你还知道了什么?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无数条直径,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直径也相等。你是怎么知道的?老师手中的圆的半径跟你手中圆的半径相等吗?必须强调什么?这两个圆的半径相等吗?所以在同圆或等圆内,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直径也相等。 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同学们真是了不起,能用数学语言描述圆心、半径、直径及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但是还差那么一点点,现在我们来再次画圆,相信你们还会有新的收获。 请同学们思考,在画圆的过程中,你认为圆心的作用是什么?半径的作用是什么? 画好了,请同学们回想画圆的过程,第一步定长,就是什么?定点又是什么?这两个圆一样大吗?为什么?可见半径决定了圆的(大小)。圆心有什么作用呢?对,有的圆画在这里,有的圆画在那里,是圆心决定了圆的位置。 到现在为止,老师觉得大家描述圆就比较完整了,我们会描述了,还得会用才行。现在让我们重新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古今中外,车的外形都在不断地改变,但是有一部分始终没有改变,你注意到了吗?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车轮要设计成圆形的呢?车轴应装在哪呢? 同学们用数学语言描述了圆,还能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真是太精彩了!其实,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了关于圆的精确记载。墨子在他的著作《墨经》中这样描述道:“圆,一中同长也。”古代这一发现要比西方整整早一千多年。 这节课,同学们认真观察,动手操作,用准确的语言对圆进行了描述,我们顺利完成了学习目标,下面就来解决一些问题: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1)判断:用手势表示 在同一圆内,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 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画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4厘米。() 直径是半径的2倍。( ) (2)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方和圆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告诉你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你能获得关于圆的哪些信息? 2、结果反馈: 3、反思总结: 今天,我们共同认识了一位新朋友,请同学们试着介绍你的朋友,好吗? 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老师非常满意,让我们一起为这节课画一个圆满的句号。 圆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篇4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1、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圆》的第一节内容。《圆的认识》主要内容有:用圆规画圆、了解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等,它是在学生掌握了直线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并且对圆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学习直线图形到学习曲线图形,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 2、学情分析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比较低,小组合作意识不强,鉴于以前学习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是直线平面图形时,而圆是平面曲线图形,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 3、课标要求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学中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的主观影响,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产生问题,自己探究、尝试,修正错误、总结规律,从而使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知识,主动获取知识。 本节课我以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的圆形纸片为主线,采用操作、探究、讨论、发现等教学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议议等数学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用耳辨析、小组讨论,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并通过多媒体将演示、观察、操作、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动手中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以及教学圆的画法。 4、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通过创设情境,学生从生活中认识圆,借助动手操作活动,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唯物主义观念,通过操作、研讨,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圆的半径与直径间的关系。 【教学用具】学生:圆规、剪的圆形纸片、彩笔、直尺、三角板。老师:圆规、圆形纸、直尺、彩笔、课件。 二、教学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观察积累。 1.课件出示三种车轮不同的赛车:“猜一猜,哪辆赛车会胜出?”(课件演示)、如果让你选乘其中的一辆车,你会乘坐那一辆呢?为什么?除了快之外还有别的原因吗?是什么原因,第三辆车跑的又快又稳?课件显示车轮渐渐变为圆。其实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你在那儿见过圆?把车轮做成圆形,车子就跑的又快又稳,有什么科学根据吗?在圆形里会藏着那些秘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的初步认识。板书:圆的初步认识 2.其实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接触过圆这种图形,除了圆你还认识那此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形四边形、、梯形、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球体…… 你你能给这些图形分分类吗?(课件演示)分成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把平面图形再分成平面直线图形和平面曲线图形。板书:圆是平面上的曲线图形。 【利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赛车游戏,让学生去观察,发现其中的数学知识,进而抽出——圆,目的在于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浓厚兴趣,并为学习新知积累学生的知识表象。生活中,你在那见过圆形的物品?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回顾以前所学的有关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进行分类,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二)、组织学生,操作发现。 1.教学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关系。 (1)做圆的方法:昨天我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大家在纸上想办法画一个圆,然后把在纸上画好的圆剪下来,谁愿意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做的?(用圆规或用圆形物印) (2)折纸:拿出你剪的圆形纸片,跟老师一起对折---打开---出现一条折痕,为了看得清楚,用直尺和彩笔画出折痕。换个方向再折再画一条。别停下来,继续折,继续画,比比谁折得快、画得多。 师:还能折吗?画得完吗?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的折痕有无数条所有的折痕都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什么是圆心?(老师帖圆形纸,板书—) (3)认识半径、直径及其关系 其实在折痕里还藏有很多有关圆的知识,下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议一议、量一量、看看书、组内交流等办法来寻找圆的知识。比比看哪个小组发现得多。 小组交流汇报有关直径、半径、直径与半径关系的知识。(配合学生汇报,教师进行动画演示。) 小组:我们发现这些折痕都通过了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而且这此折痕长度都相等。你是怎么知道这些折痕都想等的?师:我们把圆里面象这样的线段叫直径,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直径?直径都有什么特点?(老师课件演示)为什么要说在同一个圆里?(老师用学生中的大小不同的圆举例说明。) 小组:我们组发现从圆心到圆上可以连接无数条线段,这些线段也都相等。师:我们把圆里象这样的线段就叫做半径。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半径?半径都有什么特点?(老师课件演示)为什么要说在同一个圆里?(老师用学生中的大小不同的圆举例说明。) )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和半径有什么关系呢?猜一猜?要想知道我们猜的'对不对,怎么办?(检验)请大家检验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你是怎样检验的?(课件演示)你觉得这句话里那几个字非常重要?为什么? 图中哪些是半径?哪些是直径?哪些不是?为什么? 【用"情境激趣--自主探究--归纳总结--应用深化"的活动化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了解圆各部分名称的基础上,自己发现圆的各部分特征。教师把自己定位于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位置,通过创设情境、激励等手段,不断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主动建构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的一些思想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合作性,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2.学习画圆的方法 画一个3厘米的圆,并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如果你有困难,可以看课本57页中用圆规画圆的方法,也可以向组内的同学请教) 1.自学并尝试画圆。 2.交流画法。(定圆心、定半径、画圆) 3.了解半径确定圆的大小,圆心确定圆的位置。 4.画一个直径是10厘米的圆。 (三)、引导学生,总结归纳 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评析:让学生回顾本堂课的收获,给学生提供了自我感悟、自我评价的时间与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三、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练习二十的1、2题。 圆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篇5教学目标: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知道同一圆内半径、直径的特征,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或半径。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或半径。 教学准备: 多媒体一套。学生准备硬币等圆形物体若干;圆规一把、直尺一把、三角尺一副;小剪刀一把;红色、蓝色彩笔各一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玩过套圈游戏吗?如果现在有几位同学要进行套圈比赛,站成什么形状比较合理? 2、你见过圆吗?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能说说吗?一直说下去能说完吗?的确圆是无处不在的。(打开有关生活中圆的课件)问:同学们你们从中又看到了圆了吗?你会画圆吗?动手试一试,看谁想的方法多。 3、怎样可以画出一个圆?还有其它方法吗? 师根据学生口答边画圆边归纳方法: (1)定长 (2)定点 (3)旋转 请大家用这个方法再画一个圆,并很快把它剪下来。 要进行套圈比赛的圆肯定比较大,用圆规画行吗?怎么办? 4、揭题:为什么站成圆形大家会觉得比较公平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圆的认识(板书课题),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一定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圆心 1、圆形画好了,游戏可以开始了吗?套圈用的瓶子要放在哪儿呢? 2、你能很快找出圆的中心吗?试一试,找出刚才剪下的圆的中心。谁先发现,谁就先上来介绍。 说明:圆的中心叫“圆心”,就是画圆时针固定的一点,用字母O表示。(师板书:圆心O) (二)认识半径 1、圆画好了,瓶子放在圆心了,接下来怎样?(站人)站在哪里?(圆上)哪儿是“圆上”?指给你的同桌看一看,谁能上来指一指? 2、要站在圆上,随便哪一点都可以吗?为什么?怎样证明?(引导学生画一画、量一量) 说明:象这样,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用字母r来表示。 3、你能画出几条半径? 4、认识特点:在同一个圆里,有()条半径,它们的长度() 5、想一想:(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其实就是圆的什么?针尖固定的一点呢? 6、在白纸上点两个点,以它们为圆心分别画一个半径2厘米的圆和一个半径1.5厘米的圆,比比哪个圆大些?想想圆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圆的位置由什么决定? (三)认识直径及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1、刚才我们用折纸的方法确定圆心时,发现圆上有许多折痕。这些折痕叫什么?有什么特点?与半径有什么关系?请大家看看书、动动手画一画,看看能画几条?并在小组中说一说。 2、组织学生交流,教师画直径时有意两端不在圆上,让学生判断。 教师板书:(1)直径:d (2)d=2r或r=1/2d 追问:直径肯定是半径的2倍吗?你是怎么知道的?看一下你手中圆的直径,会不会是黑板上圆的半径的2倍?你认为应该怎么说?(板书:在同一个圆里) 3、口答: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应是() 4、完成课本的做一做。 三、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什么?现在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玩套圈游戏时大家站成圆形、瓶子放在圆心比较公平吗? 四、延伸拓展 1、同学们想一起到篮球场玩套圈游戏,你会怎么安排?说说你的想法。 2、在篮球场上要画一个直径6米的大圆,至少要准备一根多少米长的绳子? 站在这个圆上的同学中,离得最远的两个同学最多相距多少米? 追问:依据是什么?怎样证明“两端在圆上的线段中,直径最长? 3、利用发现的规律你能测出硬币等圆形物体的直径吗? 4、生活中哪些物体必须做成圆形的,为什么? (课件出示两辆跑车)让学生展开讨论:车轮为什么是圆的? 讲述:同学们,其实何尝是大自然对圆情有独钟?在我们人类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里,圆都扮演着重要角色,都成了美的使者和化身。(显示生活中圆的魅力) 圆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篇6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52———54页,《圆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课时:3课时(预习指导课、展示课、反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圆的认识 能力目标: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通过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3、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合作探索知识的能力。 教材简介 这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各种各样的轮子。拟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发现各种各样的轮子都是圆的,引发学生提出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疑问,自然而然的引出对画圆以及圆的特点的'研究,明确怎样画圆、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从而明白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圆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难点: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教学过程(预习指导课)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谈话:同学们,你认识这些交通工具吗?仔细观察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 谈话:这些轮子都是圆形的。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呢?… 二、探索新知 1、谈话: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下面,请大家画一个圆,研究一下。 学生独立画圆。 谈话:同学们得到圆了吗?谁能说说你是怎样画出圆的呢? 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方法; 找有代表性的到黑板上来画一下。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①用图钉、细线和铅笔画图,画时图钉要固定好,细线要拉紧,就可以画出一个圆。 ②用圆形的瓶子盖可以画出一个圆。 谈话:我们来看这几个同学画的,有什么问题吗?(不圆)为什么会不圆呢?你们画的时候有问题吗? 学生阐述自己的想法,师生予以评价。 谈话:怎样才能画出一个规范的圆呢?给大家介绍一种画圆的仪器——圆规。请大家用圆规画圆试一试。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小组内交流:用圆规画圆时,先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之间的距离,再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上,把有铅笔的一脚旋转一周。 谈话:有针尖的一脚固定的这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教师边讲边板书在黑板上) 请同学们打开书,看自主练习第2题:找出下面圆的直径和半径。(生答) 2、谈话:直径和半径是圆中不同的线段,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研究一下试试? 学生小组合作。 谈话:哪个小组说一说你们是怎研究的?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会出现下列情况: ①通过对折,发现圆有无数条直径。 ②通过画一画,我发现圆有无数条半径。 ③通过测量发现同一个圆里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④通过对折或测量发现这个圆中,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用字母可以表示为:r=1/2d;d=2r。 3、谈话:谁能用今天学习的内容解释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 三、巩固应用 1、想一想,填一填。 自主练习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2、按要求画圆。 自主练习第4题,画在练习本上,同桌互相检查。然后请学生交流一下,是怎样画的? 谈话: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上,就是圆心,两脚分开的距离是半径。 四、全课小结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圆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篇7【教学背景】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已经不能满足于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模式,他们想要的是更精彩更联系生活的知识。多媒体课件就可以实现这个愿望,它能使数学问题由抽象变具体,由复杂变简单。每次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上课,学生总是兴致勃勃,教学效率也有所提高。现在的学生对电脑已经很熟悉了,有时让学生亲自用课件练习,学生也总能全神贯注地领会教学意图,同时,组织学生自己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知识,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在新颖的数学活动中掌握了新知,达到教学预期效果。 【教材简解】 圆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里最后教学的一个平面图形,也是教学的唯一的曲线图形,是学生对平面图形认知结构的一次重要拓展。此前,学生已经学过了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诸多直线图形。《圆的认识》教材编排思路是从情境入手,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掌握圆规画圆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圆的相关概念,掌握圆的基本特征。教学这部分内容,既能丰富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也是为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打下基础。 【目标预设】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观察、画图、操作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直径;能借助工具画圆,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画图、比较、猜想、上网搜索等活动,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 情感与态度目标: 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美和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复习旧知 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了许多的平面图形,仔细想一想、搜一搜有哪些常见的平面图形? 2.揭示课题 演示:一个小球,小球的一端还系着一段绳子,老师用手拽住绳的一端,将小球甩起来。 提问:小球的运动轨迹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圆,然后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圆形” 引入:对,这就是一个圆!圆也是一个平面图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1中的四幅图 提问: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这些物体上有圆吗?(学生上计算机点出圆) 2.课件出示篮球图片 提问:你认为它也是一个圆吗?(学生思考并回答) 指出:球是立体图形,而圆是平面图形,所以球不是一个圆,但球的切面是圆形。圆是平面上的曲线图形。 (二)教学例2 1.介绍圆规构造(同时出示圆规实物与课件) 在画圆时,我们通常会借助一个专门的工具,那就是圆规。圆规有两只脚,一只脚是针尖,另一只脚是用来画圆的笔,两只脚可以随意叉开。 2.边讲解边演示圆规画圆的方法 第一步:把圆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距离。(板书:定长) 第二步: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板书:定点) 第三步: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板书:旋转) 强调:针尖必须固定在一点,不可移动,重心放在针尖一脚上;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要旋转一周。 3.尝试画圆 讲述:现在请你把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分别定为2㎝和4cm,按照老师演示的方法自己试着画两个圆。 4.介绍圆心、半径和直径 讲授:刚才我们用圆规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学生标出圆心) 讲授: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学生标出半径) 提问:那你有没有发现圆规两脚间距离和半径有什么关系?(学生比较后发现,圆规两脚间距就等于半径) 讲授: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学生标出直径) 强调:让我们再直观地来看看圆心、半径和直径。 5.巩固练习:练一练第1题。(教材p97) 三、深化感知(教学例3) 1. 认识半径特征 (1)比一比: 讲述:给大家10秒时间,看谁在自己的圆中画的半径最多! 追问:还能继续画吗?能画得完吗?说明了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半径有无数条,同时课件出示“无数条”半径) (2)量一量: 提问:用直尺量一量这些半径,你有什么发现?(板书:半径都相等) (3)议一议: 追问:你们手上圆的半径和老师黑板上圆的半径长度相等吗?什么情况下半径的长度才相等? (板书:在同圆或等圆中) 2.认识直径特征 (1)猜一猜: 提问: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直径?这些直径都相等吗?(学生迅速反应:一个圆有无数条直径,它们都相等。同时课件出示“无数”条直径) (2)谈一谈:通过前面的活动,我们对同一圆内半径和直径的特征有哪些认识? 3.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1)讲述:我们已分别找到了半径和直径各自的特征,那么半径和直径之间还有关系?(同桌互相讨论后全班交流) 指出: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讲述:你能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吗?(课件演示并板书:d=2r,r=d/2) (2)练习应用:(练习十七第1题) 4.认识圆的对称轴 提问: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的对称轴有几条?在哪里?(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意见) 强调:对称轴是直线,应严密地表述: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 四、生活思考 提问:你能用数学的角度解释一下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有关圆的知识,你对圆形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还有什么疑问吗?和大家一起来分享! 六、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在同圆或等圆中,半径都相等,定长 直径都相等。定点 d=2rr=d/2旋转 【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在高年级段的教学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圆的认识》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从以下几方面来着力体现这一理念: 1、自主探索,凸显主体作用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始终将学生自主探索的理念贯穿其中,例如:让学生自主尝试画圆的方法;让学生小组合作,观察、探究圆的半径和直径的特点等,在各个活动中力求使学生崭露出他们的个性和创新意识。 2、联系生活,注重学以致用 “生活即学问”,在教学时时刻注意数学的生活性。例如: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圆形;讨论生活中的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等环节,都注意了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3、以生为本,引导构建新知 在对圆的概念的要求上,并没有强加给学生圆的科学概念,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进行学习,在头脑中自然形成圆的概念,这样学生才学得有趣,学得扎实,同时,结合学生的已有体验,组织学生在互联网条件下搜索相关知识,自主构建新知,既达到了教学目标,又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利用互联网学习的能力。 圆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篇8学生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圆形物体,在低年级也已经有初步的认识过程,但都是直观的表象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 掌握圆的特征,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圆的特征并理解其在生活中的运用,用圆规按要求画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学具准备: 圆形纸片、圆规、直尺、三角板、彩笔、硬币、图、线。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本课知识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美丽的图案,你们想看吗? 生:想看。 师:看时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图案有什么共同特征? 生:这些图案都是由圆形组成的。 师:对!这么美的图案你们能画出来吗?(不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有关圆的知识,相信大家不但学会圆的许多知识,还能画出比老师还要美的图案。 生:从生活中寻找自己所认为的圆,有可能会回答:①自行车汽车的轮子是圆的;②篮球乒乓球是圆的;③硬币是圆的…… (第一次自主探索:画一画。) 二、自主探索,折一折 师:看来大家掌握得确实不错,生活中,车的轮子为什么制成圆的,车轴应该装在什么位置?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这样的圆形纸片,我们一起来研究圆。 1、把一个圆对折、再对折,你发现什么? 生折一折,找一找,画一画,反馈。 学生观察反馈: ①留下一条折痕; ②折痕刚好通过圆心; ③折痕将圆平均分成了两半; 生: ①各条折痕的交点刚好在圆心上; ②通过圆心可以折无数条直径和无数条半径; 2、认识圆心,直径,半径。 师小结后学生找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并把它画出来。 师:同学们真棒,你还能从刚才折的小圆片中发现什么知识吗? 3、理解半径直径的特点及关系。 同圆中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直径都相等。 直径是半径的2倍;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d=2rr=d÷2 师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让学生比较直径半径的倍数关系成立的条件。 让学生明确:应在同圆或等圆内。 三、用圆规画圆 师介绍:用圆规画圆最方便。 因为学生在认识圆之前,已经对圆有大量的生活经验,所以让学生想出各种办法得到圆,就能使学生感受到圆其实离我们生活很近,它就在我们的身边。通过全方位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协同发展。第二次尝试画一画——用圆规画圆。 师:那请用学们用圆规自已尝试画一个圆。 没有画成功的同学把图案展示,我们愿意帮助你寻找原因。 生: 1、画移位的, 2、重新画又找不到位置的,如:问为什么会移位,为什么会找不到原来的位置? 学生回答问题的原因,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所以画圆的时候要先确定位置,点上一点,把钢针戳在点上,用手捏住圆规的头,将圆规略微倾斜一点,旋转一周,一个圆就画好了。请大家也一起试试看。 师: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独立画圆。 师:大家画的圆的位置都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为什么会不一样? 生:因为刚针戳的位置不一样,(或点的位置不一样) 师:看来这个点能决定圆的位置,(板能决定圆的位置) 师:请同桌再互相比较一下你们刚才画的圆大小完全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为什么会不一样? 生:因为我们圆规的开口大小不一样。 生:圆规的两脚开得越大,所画的圆也就越大,圆规两脚间的距离能决定圆的大小。(师板书:能决定圆的大小) (放音乐,让学生动手操作去发现去总结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课堂练习,巩固深化 师:同学们掌握得真好,下面让我们来完成几道挑战题 (见课件) 1、判断直径和半径。 2、填空。 3、你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来解释一下为什么车轮子要设计成圆形而不设计成方形或其它形状吗?3 五、创作: 画出任意大小的圆,组合自己心中最美丽的图案!(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播放轻音乐。)创作完成后在实物展台上展示 六、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圆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篇9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第57-58页内容和“做一做”及第60页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会使使用工具画圆。 3、培养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 教学难点: 画圆的方法,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 投影仪、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1、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 简单说说下面这些图形的特征?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2、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 3、出示圆片图形: (1)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圆是一种曲线图形) (2)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钟面、车轮、水杯、碗口等)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其学习的兴趣。】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圆心、直径和半径。 1、教师课件出示自学提纲,自学课本p56-57 (1)生拿出准备好的一个圆纸片。 (2)课本第58页动手折一折。 折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再折出另外两条折痕呢? (3)指出纸片的圆心、直径和半径。并在剪下的圆中分别标出。 2、自学,教师巡回指点,发现难点。 3、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让个别学生上台指出。 4、小组讨论: (1)什么叫半径?圆上是什么意思?画一画两条半径,量一量它们的长短,发现了什么? (2)什么叫直径?过圆心是什么意思?量一量手上的圆的直径的长短,你发现了什么? (3)想一想:在同一个圆中有多少半径、多少直径?直径和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不在同一个圆中呢? (4)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5、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1)学生独立量出自己手中圆的直径与半径的长度,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讨论测量结果,找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得出结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板书: ①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②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③在同一个圆里,d=2r;《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2)第58页“做一做”第1题。 【设计意图:学生在老师的精心安排下积极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通过学生折一折、量一量、议一议等活动,让学生自己认识了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了圆的特征。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画圆。 1、介绍圆规的各部分名称及使用方法。 2、让个别学生说出老师刚才是如何画圆的。 学生自学课本第57页并小结出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3、小组内画r=3cm的圆。组长检查评比,然后全班评比。 4、完成第58页“做一做”第2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仍然采用自学为主,让他们自己动手探索画圆的方法,充分尊重其主动性,让他们自己在相互的交流中学会了画圆,掌握了画圆的技巧。】 三、巩固练习 1、判断,并说明理由。 (1)半径的长短决定圆的大小。() (2)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3)直径是半径的2倍。() (4)圆的半径都相等。() 2、请试着用圆规画几个大小不同的圆。你能发现什么?说一说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再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 3、完成第60页的第2、3题。 生独立完成后,再由学生自己讲评。 4、思考题:在操场如何画半径是5米的大圆?(即第60页的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查看,发现疑难。 小组内评比,纠错。组长组织解决存在问题 5、思考: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四、总结梳理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对自己的课堂表现还有什么提议吗?觉得在哪些地方还需改进。 作业:完成第60页的第1、5题。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①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②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③在同一个圆里,d=2r; 圆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篇10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能正确画圆,初步利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通过学习,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 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 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教具圆规,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白纸、一把圆规、两个大小不一的圆片。 教学过程: 一、溯源生活,导入新课 1.欣赏,走进圆的世界。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师:这些图片中有什么相同之处? (都是圆形物体。) 2.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圆的奥秘。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3.师:生活中很多物体的面是圆形的,同学们能说说你们在哪儿看到过圆吗? 让学生说一说。 二、操作体验,感悟特征 1、教学画圆 师:说了这么多的圆,你想不想亲自动手画一个圆?(想) 师:现在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工具画一个圆,会吗?在白纸上试着画一个。 学生动手画圆。 引导学生交流所画的圆,并说说是怎样画的。 师:你能告诉老师用什么画的吗?有不是用圆规的画的吗? 师:你能告诉我为什么你们都喜欢用圆规画呢? 小结:用圆规画得圆很标准而且方便。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圆规在纸上画一个圆。 师巡视,找出失败的作品。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圆画得怎么样? 师:这些同学之所以没能成功地用圆规画出一个圆,可能在哪儿出问题了? (1是没有固定好有针的那个脚;2是两脚之间的距离变化了;3是可能不会旋转;4拿圆规方法不对。) 师:其实同学们发现了没有,刚才你们说得问题就是在画圆的时候应该注意的地方。 师示范画圆。边画边说步骤。 第一步:把圆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距离。(板书:定长) 第二步: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板书:定点) 第三步: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板书:旋转) 强调:针尖必须固定在一点,不可移动,重心放在针尖一脚上;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要旋转一周。 师:现在,掌握了这些要求,有没有信心比刚才画得更好? 学生画圆。 师:刚刚老师发现,同学们画的圆有的大有的小,你们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 (画的时候圆规两脚之间的长度不一样。) 师: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画同样大小的圆,你们有办法吗?谁来帮老师想个办法? 师:好,现在我们就把圆规两脚间的距离统一定为4厘米。 师:大家动手画一个。圆我们画好了,但是如果有人要你介绍这个圆,你怎么说呢? 2.教学圆的各部分名称。 (如果有学生说出半径、直径这类的词)师:刚才同学们用到了半径、直径,我们把它写下来好吗?(板书)那么什么是半径、直径呢?下面我们把课本翻到94页,例2下面的一段话会告诉你答案,自学例2下面的一段话。 师:现在你会介绍了吗?什么叫半径呢?(引出下面的教学内容。) 师:那什么是圆的圆心呢?(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 学生说,教师在黑板上标出。圆心通常用大写字母O表示。 师:圆心有什么作用?它可以确定圆的什么? 师:刚刚同学介绍说半径是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圆心我们已经知道了,那什么是圆上任意一点呢?你能找一找吗?你会画半径吗? 指名学生上黑板上画半径。其余学生在自己画的圆上画好。 师: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圆上标出。 师:什么是直径?(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 师:老师这里在圆上画了一些线段,现在请同学们来帮忙判断是不是直径,可以吗? 师:好,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圆上画上直径,直径我们可以用字母d表示,请同学们标出。 师:下面老师想考考大家,找出下面圆的直径和半径。(让学生说明是怎样想的。) 3.探究圆的基本特征。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圆的圆心、半径、直径。大家想不想再深入地研究一下圆呢?单单圆心、半径、直径里面就蕴藏着很多知识,你想研究吗?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信封里的圆片,同桌之间一个大圆,一个小圆。请同学们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议一议。相信同学们肯定有精彩的发现。 (1)圆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 学生可能是通过画发现的,也可能是推想的。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长度都相等。 预设:如果学生没有说是在同一个圆里,那教师就及时追问:你的圆的半径跟你同桌圆里的半径一样长吗?跟老师黑板上画的圆的半径一样长吗?那怎么说更好呢? 师:你是怎样发现的,能说一说吗? 学生说明。有些学生是折的,有些学生是量的。 (3)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可能说是观察到的,也可能是量的。 师:你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d=2r r=d÷2 师:如果老师告诉你圆的半径或者直径,你能说出它的直径或者半径吗? 师:好,那老师就来考考大家。 (出示练习十七第1题。) (4)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还有其他发现吗? 师:刚才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又发现了圆这么多的特征,看来只要善于观察,善于探索,善于研究,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师:接下来,老师有几个问题想请同学们解答一下,你们愿意吗? 出示判断题 (1)直径长度是半径的'2倍。() (2)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 (3)画一个直径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的距离应该是4厘米。( ) (4)在同一个圆内只可以画100条直径。 ( ) 四、走进历史,探索信息 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圆。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了关于圆的精确记载。墨子在他的著作中这样描述道:&ldqu;圆,一中同长也。&rdqu;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师:我国古代这一发现要比西方整整早一千多年。说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 师:其实在我们古代对圆的研究远不止这些,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去了解。现在老师还为大家带来了一个古代的圆,你们认识吗?对了,这是我们古代的太极图,有句话说,太极生两仪,两仪就是我们图上的黑和白,表示阴和阳。谁来说说看这幅图是由什么构成的? 师:原来它是用一个大圆和两个同样大的小圆组成,假如小圆的半径是3厘米,你又能知道哪些信息呢? 师:同学们发现的信息还真不少,只要同学们肯动脑筋,善于联系,在以后的学习中肯定会有更多收获。 五、全课总结 师:在古代我们很早有了圆的发现和研究,在现代圆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一度成为美的使者和化身。接下来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一下关于圆的一些图片。感觉怎么样?美吗?想说点什么吗? 师:的确圆是非常漂亮的图案,以前有位思想家说过,圆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图形。可见这句话不是随便说的,那么其中到底蕴涵了什么深沉的意义呢?这个问题就留给同学们课后思考。相信随着你们学识的增长,会有更多更深的理解。 圆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篇11教学内容: 三上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并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这类分数的大小。 2、使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简单分数。 3、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猜老师年龄,说自己的年龄。生活中还有哪里用到数? 1、丁丁和当当在数学活动中也遇到了一些数的问题。 书上图:四个苹果2瓶水 生1: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 生2:把2瓶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1个 数学上把物体分得一样多,叫做?(板书:平均分)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怎样分? 生:切成两半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这个蛋糕的一半,这一半该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生:二分之一 像二分之一这样的数就是分数。我们这节课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二份,(同步演示分数的书写,分数线、分母、分子)这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 1/2,另一份呢?(也是这个蛋糕的1/2) 它指的是谁? 你能说说我们是怎样得到这个蛋糕的1/2的吗? 2、拿一张长方形,先折一折,把它的1/2涂上颜色。 学生涂色作品。 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是长方形的1/2呢? 生1:都是一半 生2:都是把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涂色的是其中的一份。 小结: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折的是这个长方形的一半,每一份都是它的1/2。 3、判断:下面哪些图形里的涂色部分是1/2,在()里画“勾”。 小结:无论是一个蛋糕,一个图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成二份,每一份就是它的1/2。 4、(1)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生:1/4、1/8、1/3、1/6……(师板书) (2)拿一张纸折一折,并用斜线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 汇报:你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 生1:我把它分成8份,涂色部分是它的1/8。 生2: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一份,每份是它的1/4。 小组内交流。展示作品: 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表示的1/4 (3)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它的1/4? 生:因为它们都平均分成四份,涂色的是其中的一份。 (4)不同的图形,能表示出相同的分数吗? (5)相同的图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吗?(请圆形操作的学生举起) 5、比较分数大小 (1)展示作品:圆形表示的1/2、1/4 比较它们各自涂色的部分,你能说出哪个分数大? 生1:1/4 生2:1/2 1/2表示哪一部分?(一大块)1/4呢?(一小块)中间用什么符号?(小于号) (2)用完全相同的圆,表示出它的1/8,和1/2、1/4比,想象一下怎么样?(小) 用学生作品验证。 (3)同样大小的长方形、正方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吗?老师给每组中发的图形大小相同,谁表示的分数大?谁表示的分数小呢?组内比较。 6、分数的书写。 (1)师教写1/2。 (2)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吗?(书上练习) 汇报:1/3 1/6 1/91/8 (3)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怎样的?请生阅读书P98 中间短横,是?(分数线板书)表示平均分 2是?(分母)分母是2表示平均分成?(2份) 1是?(分子)分子是1表示其中的一份。 (4)先看图估一估,再填上合适的分数。(书上题目) 长方形1 1/3先估,课件移动1/3,验证长方形被平均分成3份。 1/6先估,课件移动1/6,验证长方形被平均分成了6份。 你怎么一下子就估对的?有什么窍门? 生1:1/3是下面的2倍。 借助观察比较估计,这是多好的学习方法。 今天所学的'分数和以前学习的1之间有联系吗? 再往下分,可能出现几分之一? 生说。 平均分成的份数越来越多的时候,每一份的大小会越来越(小) 7、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 图:法国国旗(1/3)五角星(1/5)巧克力(1/8) 每一部分都是这个图每人吃一份,可以给几个人吃?形的1/3还能联想到几分之一? 生:1/2师:每人吃一份,可以给几个人吃?生:1/4师:每人吃一份,可以给几个人吃?师:同样一块巧克力,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分数也就不同。 8、黑板报。《科学天地》、《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艺术园地 科学天地 生:《艺术园地》占黑板报版面的1/4 师:版面不是分成了三份吗? 生:把《科学天地》再分,黑板版面就平均分成了四份。 9、瞧,人体中也能找到有趣的分数。 图:一岁现在的我 课件演示把一岁儿童的身长(图)平均分成四份,其中头占身高的1/4 把现在的我的身长(图)平均分成七份,其中头占身高的1/7 估计:八、九岁孩子的头占身高的几分之一? 学生估计 师提供资料:十岁儿童头占身高的六分之一 10、播放:多美滋1+1奶粉广告 东东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四份,一看来了八人,刚解决这个问题,又来了第九个人。看广告让你能联想到几分之一? 生:能想到1/4 从哪个画面中联想到1/4? 生:第一幅画面,蛋糕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吃到一份 生:能想到1/8 从哪个面画中联想到的1/8? 生:第三、四画面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人吃到一份 生:能想到1/2 这里的1/2是整个蛋糕的1/2吗? 生:不是,是小男孩手上蛋糕的1/2 生:1/9 如果开始就有9个人,平均分成9份,每人就得到这块蛋糕的1/9? 1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圆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篇12设计说明 圆的认识是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扩展。由直线发展到曲线,是知识的一个升华,一个质的飞跃,对新接触圆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本教学设计遵循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具体突出以下两点: 1.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 实践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它能加深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操作机会,学生通过摸一摸、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获取圆的有关知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实现自主学习。 2.在合作交流中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学生积累的知识、经验及个性差异会导致对知识理解的侧重点不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能够使学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实现知识的建构。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重视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现圆的基本特征,以及同一个圆中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在不断地交流、讨论、探究中明确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这样的设计能让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各种平面图形卡片 圆规 学生准备 圆形实物 平面图形卡片 圆规 直尺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圆)关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请你们想一想,生活中你们在哪里见到过圆?(生自由回答) 师: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课件出示教材57页主题图) 师:圆把我们的世界点缀得如此美丽、神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各种圆形图案带来了美的享受,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圆的欲望。 ⊙探究感悟,掌握特征 1.直观感受圆的曲线特征。 师: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发了一个布袋,里面放了一些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卡片,闭上眼睛,你能很快摸出圆吗?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内的成员说一说。 活动后汇报:你为什么一下就能说出摸到的是不是圆?圆和我们学过的其他的平面图形有什么区别? 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师:请同学们再次闭上眼睛摸一摸圆的边,想象一下圆的形状。 设计意图:通过摸圆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圆,通过想象、验证、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初步感知圆的基本特征。 2.交流反馈,形成概念。 (1)自学画圆。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圆,那么,想不想把它画出来呢? 老师引导学生每四人一组尝试画圆,看谁的方法多。 (学生用手画,借助圆形物体画,用圆规画……) (2)尝试用圆规画圆。 学生操作,每个学生用圆规在白纸上画一个圆。 学生完成后,教师让学生每四人一组,把四个人画的圆放在一起,相互欣赏。 师:欣赏完刚才四个同学画的圆以后,你们发现四个人的作品有什么不一样吗? (四个圆的大小不一样,画在纸上的位置也不一样) 师小结: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不能改变,有针尖的一脚不能移动,旋转时要把重心放在有针尖的一脚上。 (学生练习用圆规画圆) 3.探索圆心。 (1)明确圆心:老师示范画一个完整的圆,然后对照圆讲解:用圆规画圆时,针尖所在的点叫做圆心。 (2)开展活动: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圆形学具,上下对折、打开,出现一条折痕;左右对折、打开,又出现一条折痕;换个方向再对折、打开,如此做几次,你们发现了什么? (这几条折痕相交于一点) 师:这几条折痕相交的这一点在圆的中心,圆中心的这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引导学生在学具圆上标注圆心。 (3)明确作用:同学们刚才画的圆的位置不一样,你们认为这是由什么决定的? 同桌之间讨论后汇报。 圆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篇13【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56、5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活动,学生能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并且学会用圆规正确画圆。 2、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圆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并能把所学知识运用与生活实际中。 3、通过本课,学生再一次感受到数学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并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第11册第四单元圆中较为重要的内容。它是学生在学过了平面直线图形的认识和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也是学生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本课内容是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重要基础,同时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很重要。 【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年龄在11—12岁。他们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此时,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更应当关 注数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是他们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而且学数学是有用的、必要的,从而愿意并且想学数学。对于本节课教学的圆学生在生活中有大量的接触,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基础,同时学生具备了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有较强的交流与表达的愿望,使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成为可能。 【教学重难点】 1、感知并了解圆的特征和用圆规画圆。 2、掌握圆的特征,能熟练地画圆。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圆规、圆形纸片、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景,引入新课 1、学生欣赏图片。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漂亮的图片,想不想看一看?(出示课件,学生边看边说)这些图片的上面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上面都有圆) 2、感受生活中的圆。 那么你能找出生活中有圆的例子吗?(生举例) 老师也用课件出示几个生活中有圆的例子,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到处都有圆以及圆很美。 【评析:充分关注学生的经验,从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入手,唤起学 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学习的“兴奋点”。用心捕捉圆在生活中的原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件展示精美的图片,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圆形物体,体会到圆的无处不在,激励学生探寻圆的奥秘。】 3、设出疑问揭示课题。 选中汽车和自行车这张幻灯片问:你知道车轮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而不是正方形和圆形的吗?(生答) 【评析:以"自行车的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为疑,只能引起学生用浮浅的知识来回答,怎样用科学的道理来解释呢?学生急于想知道,这样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与热情。】 关于圆的知识有很多,这节课咱们就走进圆的王国去看一看。(板书课题) 二、认识圆及各部分名称 1、曲线图形。 (课件出示一个圆)圆是平面图形还是立体图形? 以前还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你能把这些平面图形分类吗?(圆是曲线图形) 【评析:由物体是圆的,到抽象出圆的几何图形,以及与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比较,初步认识圆是平面上的曲线图形。这些知识只有在教师的层层引导下,才能步步加深认识。这样安排教学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好。】 2、初步画圆。 老师徒手画圆,画的不是真正的圆,怎么才能画出真正的圆?(学生开动脑筋,想出各种方法) 圆规是画圆的专用工具,请学生观察圆规并向同学介绍圆规各部分名称及作用。 尝试用圆规画圆,边画边思考用圆规画圆要注意什么。 老师在黑板上示范画圆。 【评析:让学生用圆规试着画圆,尊重学生的画圆经验,经历圆规画圆的过程。形成实践的体验后发现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及要注意的问题,再交流画圆的方法及用圆规画圆的注意点,并互相提醒,充分体现了探索性的学习方式。】 3、认识半径和直径。 (指黑板上的圆)固定的一点在圆的中心,这个点叫做圆的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来表示。(出示课件上的圆)认识圆内的点,圆外的点,圆上的点。 师:如果把圆心和圆上的点连起来就成了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就是圆的半径。想一想半径什么样子,是连接那两个点的线段?圆上有多少个这样的点?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有几条?也就是说圆的半径有无数条。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半径?(生说,然后出示半径的定义并读一读)半径一般用字母r来表示。 现在继续画线段,这次经过圆心画一条线段,并且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圆上,这样的线段叫圆的直径。想一想,直径什么样子?(过圆 心,两端在圆上)这样的线段能画几条?(无数条)也就是说圆的直径有无数条。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直径。(生答,接着课件出示直径的定义,生齐读)直径一般用字母d来表示。 4、小练习。 知道了什么是直径和半径,下面找一找直径和半径。(课件出示) (1) 那些线段是直径?为什么? (2) 那些是半径,哪些是直径? 【评析:本环节通过图形的辨析,使学生认识圆中的哪些线段是半径、直径,什么样的线段不是半径、直径,进一步理解圆的半径、直径两个概念。】 你能在这个圆上(指黑板上画的圆)画出一条直径和半径吗?(一生上台画)其余学生在刚才画的圆上也画出直经和半径,并用字母标出来。 【评析:本环节设计了让学生在自己画出的圆中分别画出圆的直径和半径,无需教师过多的解释,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已将圆心、半径、直径这三个重要的概念的和外延,做出了非常清晰明确的界定。】 三、动手操作探究圆的特征 圆的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现在老师有个问题想请教同学们,我要画一个比黑板上的圆还要大的圆,怎么办?(把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拉大)还要小的圆呢?(把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变小)两脚的距离是什么?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圆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篇14学习内容分析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在学生掌握了直线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并且对圆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而且从空间观念上来说,也进入了新的领域。因此,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为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圆柱和圆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习者分析 六年级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但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较低,学生学习水平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以前学习的长方形、正方形等是直线平面图形,而圆则是曲线平面图形,估计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能在同一个圆里,找出任意的半径和直径并且会自主完成已知半径求直径或已知直径求半径的题目。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能用圆规画出已知半径大小的圆或已知直径大小的圆。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动手操作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作图能力。 (2)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能与人合作、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圆的认识,感受到美源于生活,体验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重点:圆的基本特征及半径与直径的相互关系。 解决措施:通过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猜一猜、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圆的基本特征及半径与直径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用圆规画圆的原理。 解决措施:通过展示学生用圆规画出来的圆,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师生共同验证,让学生充分理解利用圆规画圆的原理。 教学设计思路 一、导入新课 事先画好一个圆 1、指着图形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图形?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圆形? 生:硬币、光盘、圆桌、车轮?? 师:同学们,这样说下去,你们觉得能说完吗?生:说不完! 师:是的,正所谓“圆无处不在” 2、欣赏圆。师: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请欣赏美丽的圆。 师:同学们,这里的圆美吗?生:很美 师:的确,圆是一个很完美的平面图形,它能够把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下面,请同学们谈一谈,你对圆有哪些了解,它有什么用。你还想了解圆的哪些知识?那好,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吧。板书:圆的认识 二、突出主题,探究新知 (一)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1、合作学习,并利用手中圆形卡片,通过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的方法探索、讨论如下问题 (1)什么叫直径?什么叫半径?满足直径、半径的条件分别有哪些? (2)在同一个圆内可以画出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它们都相等吗? (3)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2、师生对对碰:说半径对直径,说直径对半径 3、判断直径和半径并说理由 (二)尝试画圆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圆的这么多知识,你们想不想画一个漂亮的圆?利用圆形物体画圆,圆规画圆。 1、 介绍用圆规画圆并认识圆规 2、根据要求学习用圆规画圆 (1)解释画圆的原理。 (2)归纳方法: (1)定半径 (2)定圆心 (3)旋转一周 (3)巩固画圆。画同心圆,不同位置的圆 三、应用特征,解决问题 1、学校田径运动会即将举行,你有办法帮学校在操场上画出一个半径为10米的圆吗? 2、数学史料再现 师: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墨子,在一部著作中曾这样的描述 “圆、一中同长也”,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解释这句话吗? 师:这个发现比西方国家整整早了1000多年,听了这个消息同学们觉非常的自豪和骄傲。那么我们就带着骄傲和自豪的心情读一读这句话。 四、谈收获并质疑 五、创新思维训练游戏。 教师:一个圆很美,大小不同的圆在一起组成美丽的图案会更美更美。请大家设计由圆(或圆和其它平面图形)组成的图案,并写出创意,带到学校与同学交流。 依据的理论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平台,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这是广大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基于这样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体现以下两个特点: 1、有机整合教学资源,体现教学设计的实效性。在组织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自学,小组交流等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圆的基本特征及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2、能在不断的设问中,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上完之后,我觉得学生能在一个轻松快乐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合作探究学习,基本完成了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 本节课成功之处: 一、能在不断的设问中,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问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课的一开始,我准备了一个圆,问:这是什么图形?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圆形?有生活中的圆为切入点导入,体验数学源于生活。在探究半径和直径的特征及它们的关系时,我让学生自主动手画一画,量一量,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它们的长度怎样?猜一猜半径与直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在学生汇报后,教师问:你手中的圆直径的长度是我的半径的两倍,对吗?从而让学生理解我们在讲直径与半径的长度关系前必须要讲“在同一个圆内”。在学生学习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后,教师设问:用这个物体画一个圆是这样的,假如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这些物体能做到吗?引出画圆工具圆规。在学生画好后,由学生总结画圆方法,水到渠成。 通过这样的不断设问,在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学习,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们有效的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把质疑引导的教法和合作探索的学法为主。 在引导学生理解圆的意义的基础上,我将课本中圆的特征这一部分内容留给学生自学探究,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我则真正成为课堂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对于圆心——半径——直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这一系列知识的学习上都体现出学生自主探 究学习。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看书自学能力,又促进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而在学生探究之前,出示探究要求,就打破了过去教师对学生学法的限定,解放了学生的思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与特点自行决定。 在突破难点这一个部分上,我采用的是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同完成任务,达到共同提高目的。在学生画好后,展示同学们的作品,让学生理解利用圆规画圆是利用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也就是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这一原理画圆的。 在上完这节课后,我发现了自己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1、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机智不够,对于课堂上动态生成的信息处理不灵活,给人的感觉是离不开教案。 2、教师没有示范画圆。 3、自己感觉并没有能利用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资源进行授课,对于如何让学生理解用圆规画圆的原理,教师还是放不开,自己讲得地方太多,学生动手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少了。 总之,我们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多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要充分提供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真正经历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自已亲身去感受数学,从而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我将不断地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圆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篇15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115~118页。 目标预设 知识技能在尝试画圆的过程中领悟画圆的方法,会正确使用圆规画圆,能结合自学、交流、探索等活动,准确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 数学思考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创造、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深刻把握圆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交流能力。 问题解决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认识世界、解释生活,逐步形成“数学地思维”的习惯。 情感态度使学生初步体会圆的神奇及其所包蕴的美学价值。 教学过程 一、现象激趣,引入探究 1.交流:生活中,你在哪儿见到过圆?通过交流,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圆无所不在。 2.结合波纹、向日葵等事物,进一步带领学生领略圆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分层探究,体悟特征 1.画圆剪圆──首次感知。 (1)学生尝试画圆。通过交流,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圆规画圆的方法,并将“画指定半径的圆”这一要求巧妙地孕伏其中。 (2)剪圆。既帮助学生感知圆的特征,又为下面的探究活动准备素材。 2.认识概念──初尝成功。 结合学生的原有经验和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自学、交流、操作等活动。自主建构起对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的理解。为探究活动做好认知层面的铺垫。 1.开放探究──体验特征。 先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初步明确探究方向。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手中的圆片和教师提供的相关支持性材料,共同研究圆的特征,并将研究过程中的发现记录下来。教师以合作者、组织者的身份介入学生的研究活动。对有困难的研究小组提供支持。并收集学生中有价值的发现,以备交流。 2.交流展示──共享发现。 将学生探索过程中生成的具有代表性的发现汇集成“我们的发现”,并引导全班学生相互交流。共同分享,深化理解,直至建构起对于圆的完整、系统的认识。 二、实践拓展,文化渗透 1.基本练习。 (1)判断:图中的哪一条线段是圆的半径或直径?(图略) (2)口答:根据半径求出直径。根据直径求出半径。(题略) (说明:本项练习没有单独设置。而是结合上面的“交流展示”环节,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自然穿插。) 2.史料链接。 介绍我国数学史上关于圆的研究记载,比如“圆,一中同长也”(《墨经》)、“圆出于方,方出于矩”(《周髀算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周髀算经》),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此外,教师结合相应史料的介绍,比如“圆出于方,方出于矩”,将一些联想题、开放题自然穿插其中,既渗透了数学历史、文化,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像能力。 3.解释应用。 引导学生运用圆的特征解释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比如“水纹为什么是圆形的”,“盛开的向日葵为什么是圆形的”等,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圆的特征的认识。并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生活。 4.圆与人文。 借助多媒体,直观地为学生展示圆在人类历史、生活、文化、审美等各个层面的广泛应用,比如“圆与桥梁设计”、“圆与中国剪纸”、“圆与中国结”、“圆与中外建筑”、“圆与著名标志设计”等,引导学生感受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联,体会圆的美学与人文价值。 教学反思 数学也是一种文化,《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前言中明确指出:“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践行并彰显数学的文化本性,让文化成为数学课堂的一种自然本色,我们着眼“过程”与“凝聚”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1.数学发展到今天,人们对于她的认识己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如今,与其说数学是一些结论的组合,毋宁说她更是一种过程,一种不断经历尝试、反思、解释、重构的再创造过程。因而对于圆的特征的认识,我并没有沿袭传统的小步子教学,即在亦步亦趋的“师生问答”中展开,而是将诸多细小的认知活动统整在一个综合性、探究性的数学研究活动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分享等,引领学生经历了一次“研究与发现”的完整过程。整堂课,“发现与分享”成为真正的主旋律,而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恰恰在创造与分享的过程中得以自然建构与生成。 2.承认“数学是一种过程”的同时,我们也应清晰地意识到,作为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学,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后,“凝聚”并积淀下了一代代人创造和智慧的结晶,我们有理由向学生展现数学所凝聚的这一切,引领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数学的博大与精深,领略人类的智慧与文明。基于此,教学伊始,我们选择从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引人,引发学生感受圆的神奇魅力;探究结束,我们介绍了中国古代关于圆的记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最后,我们更是借助“解释自然的圆”和“欣赏人文的圆”等活动,帮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中不断积累感受、提升认识,努力使圆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浸润于学生的心间,成为学生数学成长的不竭动力源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