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
范文 | 【热】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一、素材的选取。 本单元我们选取的素材是高速运转的济南长途汽车总站和高速运转的济青高速,选取这个素材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济南长途汽车总站,连续多年创下旅客发送量、发送班次和售票收入三项全国第一,被称为“中华第一站”。 据说济南长途汽车站占地110亩,日客流量4万多,客票年收入达到4—5亿元。1999年被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授予“中华第一站”称号,这个荣誉一直保持到今天。 (2)山东的高速公路全国闻名。 说起山东的高速公路来,在全国是的,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据有关经济专家研究,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与其公路的优劣,成正相关。可见,我省经济之所以能够高度发展,寻其原因,不言而喻。 (3)以比较真实的数据为素材,体现了数学的价值。 本单元提供的'数据与第一单元一样,都是一些真实的数据。旨在说明交通生活中也实实在在存在着数学,数学无处不在。 二、本单元的情景串。 本单元有2个信息窗。 依次是: 单元知识分析 单元教材解读 信息窗1的解读 已学的知识 乘法的认识 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三下52×47-50×47 用字母表示数(四上1) 加法运算律 (四上1) 一般行程问题 (二下p105,三上p76,p78,三下5)路程、时间、速度三者 数量关系。 本单元新学知识 乘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乘法分配律(相遇问题) 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后续学习的知识 乘法运算律在小数和分数计算中的推广 用方程解行程问题 (山东版有关行程问题的学习都安排在简易方程单元。) 高速运转的长途汽车站 高速运转的济青高速 1、情景图的解读。 此信息窗的题目为“高速运转的长途汽车站”。情景图上呈现的是一幅济南长途汽车总站的真实照片。照片的下面附有一张20xx年济南长途汽车总站大巴车中巴日发送旅客情况统计表。 2、情景图中的信息。 是2组数据: (1)平均每天发车的数量 (2)平均每车次的乘客人数。 3、例题的设置与功能。 本信息窗一共有3个例题,包含的知识点分别是: (1)乘法结合律。 (2)乘法交换律。 (3)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乘除法各部分的关系。(第六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2教学要求: 1、会根据统计的要求,收集、整理数据,并能制作统计表。 2、能根据统计表作出分析、预测或判断和决策。 3、培养学生统计的意识,并能应用统计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让学生体验统计的过程,感悟统计的方法。 重点:学会收集、整理数据,并学会制作简单的统计表。 难点:怎样去实际收集数据,能根据统计表作出预测或决策。 教学过程: 一、统计本班学生双休日最喜欢的活动情况。 1、同学们,双休日你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整理并板书:体育运动、玩电脑、学音乐、看书学习、出去旅游。 2、怎么知道大家双休日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呢?(生:要进行调查和统计) (板书课题:简单的统计) 3、怎样进行统计呢?(讨论得出:可以划正字,或举手数一数等) 4、请小组统计员统计每种情况的人数。(各组当堂推选出统计员,要求进行统计) 5、师总结:刚才统计员通过举手数出了每种情况的人数,这个过程叫收集数据,为了科学准确,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板书:收集数据,不重复,不遗漏) 6、请大统计员把每种情况的人数进行分类整理,把各种情况的人数加起来(指定全班统计员整理并合计)。这个过程叫整理数据(板书:整理数据) 7、把统计出来的数据整理到一张表格里去,这张表格叫做统计表,叫什么统计表呢?(XX班星期天最喜欢做什么的情况统计表)。学生回答每种情况的人数,教师填好统计表,并填好合计人数。是什么时间制作的?(注上制表时间)。这个过程叫做制作统计表。 8、看了这张统计表,你发现什么?想到什么? 刚才我们对这张统计表进行了分析,并做出了判断、预测和决策。(板书:进行分析,判断、预测和决策) 9、 你统计了我们一个班的情况,得到的信息是否就很准确呢?还要统计什么?(还要统计其他班级的情况)。统计的数据越多,我们得到的情况就越准确。 【评析:统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教者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取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双休日最喜欢的活动作为切入口,使学生感到统计就在自己的身边,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通过对情况的真实分析,引发学生的真情流露,学生想说敢说,非常投入。教师注意把统计的过程随教学过程充分展示出来,渗透自然,学生乐于接受。对统计表的分析注意了开放性,让学生扮演统计员的角色,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学生经历了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和再创造的过程,使课堂成了学生主动探究的乐园。】 二、统计听课老师双休日最喜欢的活动情况。 今天来了许多听课老师,老师们在双休日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你打算怎样知道听课老师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统计)怎样进行统计呢? (1)请每小组打开信封,看一遍,要求我们干什么? (2)请每个小组商量一下,怎样合作统计? (3)学生汇报打算怎样调查。怎样问老师?(提醒学生要有礼貌) (4)学生到听课教师中去调查统计,收集数据。 (5)填好手中的统计表,汇报统计情况,你得出什么预测? (6)把同学们和老师们星期日里最喜欢做什么的.两张统计表能否合在一起。(教师把数据合在一张统计表中)你发现什么? 【评析:本环节教师注意让学生亲身体验统计的过程,在统计活动中,感悟统计的价值。(1)让学生把学到的统计方法应用到实际统计活动之中,随学随用,每个学生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做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实际数学化。(2)以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探讨统计的方法,学生畅所欲言。统计的办法是学生想出来的,数据是学生自己动手收集出来的,发挥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3)对学生双休日活动情况统计表与教师双休日活动统计表进行对比分析,并把二者合二为一,学生预测的准确、分析的透彻,培养了学生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三、实际上统计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的多。(分别出示多张统计表) i。南京造地铁,选择颜色一张调查统计表。你发现什么? ii。第十四届亚运会前四名获金牌情况统计表。你发现什么,想到什么? iii。选举班长情况统计表,引导学生做出分析 iv。近几年来南京旅游的人数情况统计表。 【评析:选取的几个例子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刚刚发生的事情,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学生分析的饶有兴致,既具有开放性,培养了发散思维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爱国精神、民主意识等。】 四、自学课本(100页101页) a)出示思考提纲 i。原始数据表与数据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ii。书上的三个小问题。 (1)观察统计表,说出喜欢每种球类活动的各有多少人? (2)估计一下,在这个班级里组织什么球类比赛最受欢迎? (3)你还能想到什么? iii。制作统计表要注意什么? b)学生合作交流上述问题。 c)学生汇报并补充。 【评析:教学过程不是教教材,而是在用教材教,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教者不囿于教材,让教材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特别是对原始记录表与统计表有什么不同这一问题的讨论,巩固了统计的过程,在比较原始记录表与数据统计表有什么不同时,孕伏了任何两种方法不存在对错之分,各有各的优越性,我们在实际使用时谁的最方便就最好。】 五、统计公路上汽车通过情况。(电脑出示马路过往车辆情况的场景) i。这是车辆通过的情况,现在请大家进行统计,(学生统计失败)为什么无法统计?你有什么感觉?(太快), ii。如果要你统计车辆通过的情况,该怎么办? ①需要去分类。(弄清要统计哪几种车辆)。②怎样收集数据?③怎样整理数据。④怎样画统计表?⑤分析一下结果。 iii。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很快的统计出来?(如何分工) iv。汇报你们分工的情况。通过活动你有什么想法? v。从统计表中想到什么?知道什么?(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注意空气的污染情况等) 【评析:这一环节让学生想办法解决怎样统计动态的物体的问题,又一次让小组交流,发挥了团队的力量。通过虚拟的道路交通场景,学生尝试了统计的失败,又在教师分小组交流一下的话语点拨下,寻求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获得了统计的成功。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认知水平,相信学生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真正地发挥了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 六、用统计的方法解决身边的问题。 【评析:让学生自己举例,联想到用学过的统计知识如何解决身边的事情,学生发言踊跃,培养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作业:完成101页做一做,练习十二第1题。 【评析:在培养能力的同时,还重视了双基的落实。】 【总评:本节课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极力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使生活素材贯串于整个教学的始终。注意将数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遵循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通过数学教学,实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一、从生活经验导入新课,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课一开始,教师就从双休日同学们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的话题导入新课,从怎样知道每种活动有多少人最喜欢来切入主题。这样做使学生感到所学的内容不再是简单枯燥的数学,而是非常有趣、富有亲近感,他们被浓厚的生活气息所感动,兴致勃勃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 二、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小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情节:怎样知道星期日最喜欢做什么各有多少人呢?很自然的说出了要调查统计,那么怎样调查和统计呢?接着让统计员进行统计。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整个统计的经历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清晰、充分地展现出来。课堂气氛活跃,双基训练扎实。 三、借助生活知识,让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感到数学的归宿是应用,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把握数学问题的加工度,努力改造数学问题,增加数学的情境性、开放性,注重呈现方式的多样化。为了巩固刚学会的统计方法,教者让学生去统计听课老师最喜欢干什么这一实践活动,首先让学生讨论教师人很多,怎样去统计这一问题,组织学生交流想办法,得出了一小组统计一排老师比较节省时间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按照想出的办法去统计。办法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统计的过程是学生亲身经历的,学生人人参与,争论不断,效果明显。 四、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统计一分钟内车辆通过情况时,教师又一次让大家合作交流,学生讨论的结果是一小组有4人,1人负责记录数据,另3人每人统计一种车辆的简便方法。当学生把统计好的数据整理成统计表时,让学生分析讨论从统计的数据中你发现什么?想到什么?,这样的设计颇具挑战性和现实意义,挖掘出了许多促使人发展的因素,出现了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买摩托车、汽车的人很多、汽车多了,要注意安全,要注意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的话题,变关注知识为关注学生情感态度、思维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使知识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得到了平衡与和谐的整合。 纵观整节课,教者注意把数学与生活沟通,使数学教学贴近生活,使学生在知识的获得中得到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习得知识,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生命的活力。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3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理解垂直。 2.能用三角尺画垂直。 3.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画图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概念,能用三角尺画垂线。 画垂线,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概念,会用三角尺画垂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摆小棒活动。 请大家拿出两根小棒,摆出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 2.思考。 两条直线除了平行,还可以怎样?相交。 3.板书。 平行和相交。 二、学习新知。 1.摆一摆,看一看。 用小棒在桌子上摆出各种相交的'图形。 观察,这么多相交的图形中,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比较垂直与相交。 同桌讨论:垂直与相交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让学生摆出垂直的图形。 并说一说你是怎么判断它们是不是互相垂直的。 3.折一折。 拿出长方形的纸,让学生思考,通过折一折,折出互相垂直的线吗? 让学生尝试折一折,如果有困难,可以同桌互相完成。 提出活动要求:拿出一张正方形折一折,使两条折痕互相垂直,折完后,让学生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把每组折线画出来,便于区分。 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如何验证是垂直的。 4.找一找。 生活中我们还有很多互相垂直的线,你能说说我们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线吗? 5.我说你摆。 完成书本第22页第1题。 生活中的应用: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6.学习画垂线。 提问:你能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吗? 学习自己尝试画垂直线。 展示汇报交流:为什么这样画?说说这样画的原因? 小结:用直尺画一条直线,标出一点,画过这一点的垂线。 具体步骤: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直角顶点是垂足,沿着这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条直线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 教师边说边演示。 同桌操作:直线外一点画互相垂直的线。反馈交流。 三、巩固练习。 书本上第23页小实验。 提问:去河边,怎么走最近呢? 小组合作讨论。 全班汇报交流。 师提问:从O点到直线AB有多少种可能。 比较:在这么多线段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认为哪一条是最近的?为什么? 四、小结 直线外一点向这条直线引出的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板书设计: 相交与垂直 具体步骤: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直角顶点是垂足,沿着 这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条直线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4课 题: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 【教案内容】: 教材第70~74页。 【教学要求】 ⒈ 使学生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能对统计结果作简单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 【重点难点】 经历统计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学样为了迎接六一节,学校鼓号队准备了精彩的表演,为了六一的表演更加完美,学校决定为鼓号队队员购买统一的服装,分为大中小号。 说明:身高为120~129的适合穿小号,130~139的适合穿中号,140~149的适合穿大号。 提问:你怎样才能知道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 2、出示队员身高记录单。 提:这里是队员们的身高记录单,要知道定购每种服装的人数各是多少,接下来应如何做? 指名:这里需要将身高分成几类?为什么? 3、组织学生整理数据。用画正字的方法来完成。 4、提:我们刚才用的是什么方法来分类整理数据的,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根据刚才的统计情况,请同学们将数据填入第69页的'统计表中。 提:现在根据这张表你可以知道什么? 5、回顾这题的整理过程。 我们是怎样知道每种服装各买多少套的? 小结: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根据每种服装的大小为类别,先将队员的身高进行分类,这样我拉就可以知道每种服装的人数了。 二、组织练习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记录及统计表。 提:要想正确填写统计表,要先如何做? (2)小组合作:分类、整理数据,方法自定,并完成统计表。 (3)组织交流。 2.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同学独立完成。 (2)就统计结果,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3)介绍你知道吗? 三、布置作业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教材第75~78页 【教学要求】 使学生知道统计图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形象具体,便于分析研究问题,学会整理出数据制成的统计图。 【重点难点】 学会制作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⒈ 谈话导入 介绍上海世博会。 2、出示书73页的统计图和照片。 介绍:世界五大城市申办2010年世博会,最终我国上海获得了胜出。这是大家欢庆的场面。 (1这是第一轮投票的情况(出示统计表) 2010年世界博览会申办城市第一轮得票情况统计表 2002年12月 申办城市 波兰 弗洛兹瓦夫 俄罗斯 莫斯科 韩国 丽水 墨西哥 克雷塔鲁 中国 上海 所得票数 2 12 28 6 36 提问:有哪五个城市参加申办投票?哪个国家的城市得票最多?你是如何知道的? (2)出示第73页统计图。 提问:从这张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是如何知道中国上海在第一轮投票中得票最多的? 比一比:这幅统计图与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优点? 说明:整理出的数据除了可以制成统计表之外,还可以制成统计图,用统计图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形象具体,还有利于分析和研究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条形统计图。 二、教学新课 ⒈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 提问:这个统计图包括哪些部分? 引导学生从上向下有序地观察:包括图名、日期、单位、竖轴、横轴。 提:纵轴上又有哪些内容。 ⒉教学制作条形统计图。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相互垂直的射线,即横轴与纵轴。 (2)在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3)在纵轴上,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数量。 (4)标上统计图名称、日期、单位。 3、提:纵轴上1格长度表示?哪个国家的得票最多,是多少票?哪具国家的得票最少是多少票? 三、组织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如何制作条形统计图。 五、布置作业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教学内容】 教材第79~81页。 【教学要求】 通过这次活动体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初步了解游戏规则的公平,体现每做一次游戏,参加游戏各方赢的机会要相等,也就是各方赢的可能性要相等。 【重点难点】 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游戏规则。 【教学过程】 一、游戏中感知 1、游戏导入: (1)每4人1小组,事先分好。 (2)明确活动要求:口袋里有4个红球和2个黄球,每次任意摸到一个球,摸到放回,一共摸了30次,如果红球的次数多,算小明赢,如果摸到的黄球次数多,就算小玲赢。 提:按这样的游戏规则,你认为谁赢的可能性大一些。 (3)组织学生分小组摸一摸,并统计出结果。 (4)组织交流,指名说说每一组的活动统计情况。 提:与刚才的猜想的情况一样吗?通过游戏,你认为这样的游戏规则公平吗?为什么?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5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三角形,掌握三角形的概念,理解三角形的含义; 2。从实例中感知三角形的稳定性以及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并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认识三角形的高,掌握三角形高的画法,能画出任意三角形的一条高。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含义,掌握三角形的概念。 难点:掌握三角形高的画法,能画出三角形的高。 教学准备 课件、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教具、三角尺。 主要教法选择:观察法、知识迁移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 请每位同学从你的抽屉里拿出两根小棒,试一试,你能摆出什么图形? 谁来说说自己摆出了什么图形?(指名说) 下面请每位同学再添上一根小棒,能摆成什么图形?(指名说) 用屏幕出示学生们可能摆出的图形,提问:你能说说自己摆的是什么图形吗?那么,在同学们摆出的图形中,那些是三角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角形的特性。(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三角形的定义及组成 ⑴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三角形,你能说出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吗?(让学生充分发言)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其实在我们的校园中也有许多的三角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播放录像) ⑵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生活中的三角形,那么你能说说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等) 提问:那你能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吗?(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比较重要?(围成)为什么?(三角形是封闭图形) 那么这三条线段应该怎样去围呢?(每相邻的两条线段端点相连) 请学生互相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同桌互说,再指名说) 2、学习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⑴小组活动:请组长将本组的小棒分给组员,每人三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看谁摆得又对又快! 有学生发现自己的三根小棒摆不成三角形,这是怎么回事啊? 小组研究:为什么有的三根小棒摆不成三角形? 小组汇报,并总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⑵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屏幕出示例3的图,让我们帮助小明解决一个问题:小明每天上学从哪条路走最近?为什么?(中间的这条路最近,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 ⑴游戏 让我们来轻松一下,做个游戏,比一比谁的力气大。 游戏规则:每人一个图形,拉动这个图形,只要使它的形状发生变化,就算赢。 请学生推荐两名力气比较大的学生(一男一女),出示教具,一个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先让女生选择一个图形,另外一个就是男生的。 请大家预测一下,男生和女生谁会赢?为什么? 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⑵三角形具有稳定性,那么,要想使这个平行四边形也能够固定住,该怎么办呢?(加上一根木条,形成两个三角形。) 正是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所以在生活中的运用也非常广泛。 ⑶你瞧:这张桌子摇摇晃晃多危险啊!有什么办法加固它呢? 斜着钉两根木条,组成三角形。 4、学习三角形的高 ⑴刚才我们知道了三角形有三个顶点,我们可以用大写字母来表示点,例如,我们可以给这三个点分别取名字为A、B、C,那么这个三角形就可以称为三角形ABC,三角形的三条边就可以分别称为AB、AC、BC,下面想请同学上来指一指,每一个顶点分别对应哪条边。 ⑵教师边示范边讲解: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提醒注意:高要画成虚线,而且要画上垂直符号。 想一想:一个三角形中能画出几条高?为什么?(有三条高,因为每个三角形有三个顶点) ⑶学生练习 请每位学生在课本86页,练习十四第一题,请你画出第一个三角形的高。 提醒注意:三角形的高要画成虚线,并且要画上垂直符号。 你能画出几条高?那么,另外两个三角形的高你会画吗?试一试,好吗? (让学生互相检查,并说说怎么检查) 三、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进一步认识了三角形,我们知道了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具有稳定性,而且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我们还认识了三角形的高,并且学会了给三角形画高,不同的三角形所在位置不同,我们下一节课再继续研究。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6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结合律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结合律,初步学会应用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结合律。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1、多媒体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 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多媒体展示线段图:根据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线段先后出现。 问:通过线段图的演示,你们发现什么?(不论哪两天的路程先相加,总长度不变。) 我们来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连加的算式,可以怎样计算: 比较 88+104+96 88+104+96 =192+96 =88+200 =288 =288 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两个加数先相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 出示(88+104)+96○88+(104+96),怎么填? (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问: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揭示规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4)用符号表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____+(____+____) (a+b)+c=____+(____+____) (5)问:①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 ②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数? 二、练习练习 1、完成P18做一做2。 2、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 里填上适当的数。 287+129+118=287+( +118) (32+47)+65=32+( + ) 3、教材练习五 三、小结 1.今天我们发现了哪些数学规律? 2.这些运算定律是怎样发现、归纳的? 板书设计 加法结合律 88+104+96 88+104+96 =192+96 =88+(104+96 ) =288 =88+200 =288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7【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56页-57页。 【教学目标】 1、认识垂线和平行线 2、使学生掌握“相互平行”与“相互垂直”的含义。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垂直和平行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线定义中“在同一个平面内的”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整理明标 1、复习导入: 师:我们在第三单元学习了线段、直线和射线,现在请你在你的本子上画出一条直线,再回忆一下直线有哪些特征? 预设:(1)直的(2)向两边无线延伸(3)无法测量(2)没有端点 师:在你刚才所画的直线旁边随意再画一条直线,会发生什么情况? 预设: 预设:通过回忆直线的特征,构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引入本节课的知识点——平行与垂直。 2、整理明标 (1)认识平行 (2)认识垂直 二、明确路径,合作探究 问题一:采用小组合作探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进而发现什么是平行。 问题二:通过学生观察,教师讲授,得出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的概念。 三、展示反馈,对抗质疑 问题一:认识平行 (1)提出问题:观察一下每组中的两条直线,它们的位置有什么不同?你能按位置将他们分分类吗?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一下你是怎么分的? (2)操作: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将它们分类。 (3)汇报: (1) ①②,③④ (2)①,②③④ (4)出示定义:我们将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下了一个定义: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5)提出问题:你从刚才读的这句话里找到那些重要的信息? (6)汇报:①同一个平面内②不相交 (7)对抗:为什么要强调一定要在同意平面内?不在同一平面内行不行? (8)演示:出示画着两条平行的.直线的白纸,然后将纸沿着两条直线中间剪开,成两个平面展示。 (9)提出问题:如何表示两条直线互相平行?(a∥b);生活中有平行线吗? (10)小结: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有平行线的存在,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问题二:认识垂直 (1)操作:跟着老师一起来量一量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是多少度 (2)汇报:成90度和不成90度 (3)出示定义:我们将两条直线相交成90度的情况下了一个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互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4)对抗:你从刚才所读的这句话中得到哪些重要的信息? (5)汇报:①相交②成直角 (6)提出问题:我们如何表示他们呢?(a⊥b);生活中有垂直的例子吗? (7)小结:生活中有很多垂直的例子,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互垂直。 四、检测总结,拓展延伸 1、练习 (1)教材第57页做一做:独立完成 2、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3、课后拓展: (1)判断 ①、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②、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平行就一定垂直。? ③、过直线外一点能画无数条直线的平行线. (2)下面的图形有平行和垂直的情况吗? 出示“双杠”图让学生找出平行与垂直。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8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 3.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 1、一头牛(猜一字:生) 2、一斗米(猜一字:料) 3、一月七日(猜一字:脂) 4、五个手指(猜一成语:三长两短) 5.七除以二(打一成语)——不三不四 6.七分之八(打一成语)——七上八下 7.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打一字) 谜底是:口(意为“只”少“八”) 8.灭火(打一数字)——一 9.舌头(打一数字)——千 10.添一笔,增百 倍;减一笔,少九成(打一数字)——十 11.双杠(打一数学符号)——等号 12.你盼着我,我盼着你(打一数学名词)——相等 13.不转弯的路(打一数学名词)——直线 (二)、生活中的趣味数学 14.一根绳子两个头,三根半绳子有几个头? 解:8个头,(半根绳子也是两个头) 15.1根绳子对折,再对折,再第三次对折,然后从中间剪断,共剪成多少段? 解:9段 16.一栋住宅楼,爷爷从一楼走到三楼要6分钟,现在要到6楼,要走多少分钟? 答:15分钟 17.桌子上原来有12支点燃的蜡烛,先被风吹灭了3根,不久又一阵风吹灭了2根,最后桌子上还剩几根蜡烛呢 解答:5根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9教学内容:学习画垂线,认识点到垂线的距离。(课文第66页的例2、练习十一中的地3、4的相应小题,第5、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垂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教学难点:准确的画出垂线。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 教具准备:三角板、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忆一下,你记得什么叫垂直吗? 2、看我们的'数学书,每两条边都是怎样的?怎样用三角板画垂线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画垂线。 板书课题:画垂线 二、探究新知 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三角板上有一个角是直角,通常可以用三角尺来画垂线。 1)先画一条直线。 2)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的直线就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直角顶点是垂足)。 强调:让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给定的这点上;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画线前让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通过这个已知点。一般用左手持三角板,右手画线。当要求直线通过其一点时,要考虑到笔画的粗细度,三角板的边与已知点之间可稍留一些空隙。 2.教师讲解示范后,学生自己动手尝试着画一个,然后互相交流一下。 1)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垂线,该怎么画呢? 学生动手尝试,小组内交流。 2)直线外一点A与直线上任意一点连接起来,可以画出很多条线段。 学生独立的画出几条线段,其中包括一条垂线。 小组内研究交流:这几条线段在长度上有什么特点? 小结: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三、巩固练习 1、68页4题画一画。 2、69页5题。我们在测定跳远成绩时,怎样测量比较准确呢?为什么? 3、69页6题怎样修路最近呢? 3、你能用一把直尺和一个量角器画一条直线的垂线吗? 四、课堂小结:通过学习画垂线,你有什么体会? 五、作业:练习画垂线。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0教学内容: 青岛版数学第八册第25页——28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该信息窗呈现的是一幅工地上挖掘机繁忙的作业景象,观看的小朋友看到正在隆隆作业的机器,兴奋地交谈着,拟借此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讨论铲斗臂在工作中可能形成什么样的角的问题,引入对角的知识的系统学习。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平角、周角。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 平角、周角的认识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几种角 一、回顾旧知,铺垫新知 课件出示一组角 问:同学们,这些图形都是什么?(角)对,这是我们在二年级时学过的角,那哪位同学还记得角是由什么组成的吗?(一个顶点、两条边) 2.你能给这些角分一分吗,为什么?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同学们,我们的周围在很多地方都有角。 老师到繁忙的工地拍摄了一些画面。(工地上,几台挖掘机在紧张的工作着,铲斗臂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角 师:请同学们用数学的眼光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 生1:画面上有5台挖掘机。 生2:铲斗臂上形成了很多角。 生3:铲斗臂上的角不一样大。 师:我非常欣赏这位同学,她用数学的眼光发现了很有价值的问题! 师:铲斗臂在工作的时候,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角,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角的认识) 2.师:铲斗臂在工作中形成了什么样的角?我们用手指一指吧! 找一个学生上台指,如果学生只是指角的顶点则应该予以纠正。要指出一个角,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从顶点开始,分别指出两条边(教师同时利用动作语言说明)。 3.小组活动:利用手中的活动角,摆出各种角。(师提示:注意让一条边不动,转动另一条边。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1教学内容: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2.会用邻近的整千、整百、整十数进行估算,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3.能利用计算器探究计算规律。过程与方法: 在利用计算器探究的过程中,敢于提出疑问,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用的。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利用临近的'整千、整百、整十数估算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利用计算器进行探究的能力。 教学准备: 计算器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常规积累 运用加减、乘除关系,用计算器验算392-279=123364×72=4568 2689÷45=34837+2689=3416 独立操作 交流方法答案 既复习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又对加减乘除关系进行运用。 一、开放引入 (一)监控选择题1.理解题意 2.计算器的演示过程展示 补充图示的算图,让学生学会看图 示。 小结:灵活使用计算器 独立思考讨论交流 针对学生上学期使用计算器遇到的问题进行回顾、反思,进一步明确算图的意义和计算器的灵活运 用。 二、核心推进 (一)用计算器计算4386+5237+2705 你是怎样想的?怎样才能又快又对?先估再算 (二)乘除法计算尝试用计算器计算小结:先估后算 独立操作 过程中发现 方法 尝试练习交流反馈 在经历学生的自主学习后,由学生的资源,发现总结方法。 尝试用刚才的方法自主学习乘除法混合运算。 三、灵活运用 (一)使用计算器计算找规律书p7T2 小结规律 (二)找规律 (1)5×7=55×7= 555×7=5555×7= (2)9876543×9+1987654×9+2 98765×9+3 9876×9+4 根据上面的发现,直接写答案。55555×7= 555555×7= 5555555×7= 987×9+5 98×9+6 9×9+7 小结:观察发现规律 独立记录本 记录 思考发现交流反馈 独立练习 同桌讨论、交流 生独立练习 让学生通过已有计算器操作经验,操作中掌握方法,并不断观察,从操作到自主写出答案,发现规律。 掌握方法巩固练习。 四、拓展延伸 计算器的灵活使用与生活运用(网上资料) 观看 多层面了解计算器的使用。 反思 板书: 用计算器计算 利用关系灵活使用先估后算经过观察 验证结果估整十、百、千发现规律接近 练习: 一、运用加减、乘除关系,用计算器验算,并写出正确结果。 392-279=123364×72=45682689÷45=34837+2689=3416 二、找规律 (1)5×7=55×7=555×7=5555×7= (2)9876543×9+1987654×9+298765×9+39876×9+4 根据上面的发现,直接写答案。 55555×7=555555×7=5555555×7= 987×9+598×9+69×9+7 三、用计算器探究为什么会还原?探究p44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2第八单元确定位置 课题:练习十五第1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在具体的情境中确定位置的方法。 2、通过练习,熟练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3、在练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数对确定位置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提问:怎样用数对确定位置?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和数对有关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100~103页“练习十五”习题。 1、第2题。 这道题在巩固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时,引导学生对表示同一列和同一行瓷砖位置的数对进行观察和分析。 让学生认识到:表示同一列瓷砖位置的数对第一个数都相同;表示同一行瓷砖位置的数对第二个数都相同。 2、第3题。 这道题红花位置的排列规律是开放的,如这些红花的位置都在偶数列,第2到第6行之间;这些红花的排列是对称的,第6列或第4行可看作对称轴;这些红花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图案,中心在(6,4)……让学生畅谈自己的发现,能让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充分展开。 练习时,先让学生用数对表示红花的位置;再让学生说说红花位置的排列规律。 3、第5题。 (1)课件出示第5题平面图。 让学生看图,用数对表示实验小学和文化馆的位置。 (2)提问:图上(6,2)和(2,6)表示的位置相同吗? (3)小明从实验小学到文化馆,要向东走几格,再向北走几格?他从实验小学到电影院可以怎样走? 4、第6题。 这道题是根据数对来画路线。画路线时先在方格纸上描出点,再连线,连线时要按题目要求的顺序来连。 小乐从家到学校的.路线有许多种画法,可以让学生先在图中画出一条路线,再描出相应的点,最后用数对表示出这些点所在的位置。 三、综合练习 1、第7题。 第(1)题,让学生先说一说每个年级二班信箱的位置,再用数对表示出来。 第(2)题,这道题出现的数对是(△,4),列数用符号表示,不能确定是第几列,只能确定都在第4行,所以王洁是四年级的学生。 第(3)题,这道题出现的数对是(4,○),行数用符号表示,不能确定是第几行,只能确定都在第4列,因此可能是四班的。 2、第10题。 (1)组织学生观察国际象棋棋盘的示意图,说说是怎样记录棋子位置的。 (2)学生独立记录棋盘上“黑王、黑车、白兵”的位置。 (3)观察思考“c6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3教学目标: 1、巩固如何判断直线的互相平行与互相垂直。 2、通过练习巩固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 教学重难点: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会判断直线的互相平行与互相垂直。 课前准备:实物投影,量角器,三角板,圆形纸,长方形纸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本单元的`知识重点 1、直线、线段与射线的特点与读法 2、平行、垂直的定义及平行线、垂线的画法 3、角的度量及画法 二、练一练 1、第一题下图是北京城区地图的一部分,请你找出两组互相平行、两组互相垂直的道路(让学生说说判断的方法) 2、第二题说一说,在你的学校附近,哪两条道路是互相平行的?哪两条道路是互相垂直的?可以让学生画个草图 3、第三题先估计,再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思考,角的边不够长,不能指到量角器上的准确度数,该怎么办?(把角的一边延长) 4、第四题 (1)将一张圆形纸对折三次,得到的角是多少度? A、学生试做,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B、引导学生发现,每对折一次,所得到的角是原来的一半。 C、摊开折过后的纸,在这张纸上你能找到哪些度数的角。 小组合作,可画一画。 (2)用长方形纸分别折出45°,135°的角可先让学生独立操作,再全班交流。 三、复习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练习二第3、4题:先让学生估一估角的大小,再用量角器测。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练习二第5题: 这是一道操作题,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规律,解决问题。这道题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讨论、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2、练习二第6题: 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观察找出图中的直角、锐角、钝角,然后与同学交流。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4教学目的: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方法:谈话法;情境教学法。 一、谈话导入 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主题图) 二、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1、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要比较什么?你有什么办法? 2、小组交流,明确: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看看同一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这个同一时间在这里就是1小时,那么拖拉机1小时跑了120÷2=60(千米)而面包车1小时跑了210÷3=70(千米)60<70,因此,面包车跑得快。 3、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时间即为:1时、1分、1秒。在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本题中,拖拉机的速度是60千米/时,而面包车的'速度为70千米/时。因此,面包车的速度快。 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明白要想知道谁跑得快,不是看谁行驶的路程多,而是要看统一时间内谁跑得远,建立单位时间的表象。 4、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得出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速度=路程÷时间 5、看一看。 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数据,拓展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认识,也可以把学生课前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交流。 通过实例,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真正明确了路程、时间、速度这三者的关系。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试一试”第一题。让学生看图,根据情境解答。进一步巩固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 2、完成“试一试”第2题。 三个算式结合具体情境去体会、思考、交流、汇报。让学生进一步理清三者关系。 四、总结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第4课时:路程、时间与速度 教学目的: 1、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谁来说说这三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让学生理清三者关系,为下面的练习打基础。 二、综合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2、完成“练一练”第二题。根据情境图列式计算。 3、完成“练一练”第三题。根据第1个算式写出第2、3个算式的得数,寻找其中的规律。 4、完成“练一练”第四题。列式计算后,与自己的同桌再出一组这样的题并解答。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策略意识。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果、发现规律,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让学生自己编题,是对所学知识的再次巩固和延伸,这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三、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第五题。 看线段图解答,然后提问:15分、35分分别在什么位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 四、拓展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数学自主学习相关内容。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5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例1。 课标要求: 能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材分析: 《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第一课时。它是在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三年级上册《有余数除法》和三年级下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本课时包括整十数除整十数和整十数除几百几十的运算,这对后续学习笔算除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口算方法,这对除法的意义及除法的算理及算法已有认识,并能利用知识的迁移过渡到本课的学习。 学生的'起点,可能有一部分学生已经会算本课所学的内容,但却对算理和算法的具体含义及表述是知其然不知所以然。 教学目标: 1.理解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算理,掌握口算和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和估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探索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及应用能力。 3.体会口算方法的多样化,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掌握口算和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和估算。 教学难点: 理解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算理。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设想: 1.力求每一个活动都具有其明确的目的性。 本节课,始终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去思考、去感悟,发现知识的真谛。用丰富的活动去激发他们参与和学习的热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让学生在快乐中不知不觉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2.力争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收获。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最容易掌握,在教学中,教师既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见解,在与人交流中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复习数的组成 导入:我们天天与数字打交道,看看这些老朋友,你知道它的组成吗? 80里面有()个十。 80里面有()个二十。 120里面有()个三十。 200里面有()个十。 2.创设情境,复习除法的意义和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 小明存了40元硬币,想去买东西,但带着不方便,于是跟妈妈换纸币,可以换成哪些面值的纸币? 预设:2元、5元、10元、20元 如果都换成5元的纸币,可以换多少张? 如果都换成2元、10元、20元的纸币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兑换活动,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复习了除法的意义和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为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活动一:整十数除整十数的口算除法 1.出示:书包40元笔8元文具盒20元格尺4元 老师一共有80元。 2.提数学问题,并列示。 80÷8= 80÷20= 80÷4= 80÷40= 3.观察两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板书课题。 5.小组合作探究算法。 预设: (1)因为4个20是80,所以80÷20=4。 (2)8个十里面有4个2个十,所以80÷20=4. (3)因为4乘20等于80,所以80÷20=4……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生活情境,以此展开教学,这样更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用数学的眼光观察问题。】 6.小反馈 80÷40= 60÷30= 90÷30= 40÷20= 活动二:探究整十数除几百几十的数 情境:老师现在有160元钱,可以买几个书包? 方式:独立解决,汇报方法。 【设计意图:有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对于整十数除几百几十的数,学生会很轻松的掌握,因此,放手让学生独立进行解决。】 活动三:估算 60÷20= 120÷40= 420÷60= 62÷20≈ 123÷40≈ 421÷60≈ 60 ÷18≈ 120÷38≈ 420÷63≈ 方式:独立解决,总结估算方法。 三、多层训练,巩固练习 1.请你当小老师 300÷50=60(为什么错?) 600÷20=3(为什么错?) 349÷50=7(怎样改正?) 2.口算挑战赛:每组派1人点将(在其他组里指名1人),各出题考对方,答对又难倒对方者得红旗2面。(可多进行几轮) 3.拓展练习: 在横线上添0使算式成立 8_÷4_=2 3_÷5_=6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对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和估算的方法掌握,提高计算的正确性。】 四、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设计 【设计意图:作业设计有针对性,与本节课主题密切相关。】 板书设计: 口算除法 80÷20=4 (1)20×4=80(2)8÷2=4 所以80÷20=4所以80÷20=4 83÷20≈4 83≈80 80÷20=4 教学效果预测:本节课学习内容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学生身边的学习素材,学生会根据实际需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