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认识钟表》说课稿 |
范文 | 《认识钟表》说课稿(1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认识钟表》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认识钟表》说课稿1教材分析 《认识钟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基础。 学生分析 时间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大部分学生在学前教育或家庭教育中多多少少都接受过一些关于时间的知识。一般来说,他们的活动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 设计思路 本课从导入到实践活动,学生都是在以非常熟悉的“我的一天”来设计的。注重了学生学习学习方式的转变,体现了有效教学的理论。进行这一知识的教学,体现以生活为依托,以实践为第一。在教学中,学生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让他们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找寻数学知识,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尽情的发展,个性得到尽情的张扬,使40分钟的课堂变的有效果、有效率、有效应。 学生的学法: 时间的概念比较抽象,要结合大量的实践活动来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才能把这一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使其主动掌握时间的基础知识,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也参与了有效学习的过程。 我的设计理念: 一、感受数学生活化的魅力。 由于时间在生活当中是无时无刻不在的,学生对此也有一定程度的感知,所以我从每一个人日常生活的作息时间入手引入正题,再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去认识钟表,通过讨论、交流的方法由生活经验上升到知识体系。 二、在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我让学生应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为自己设计一份作息时间安排表,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促使学生把已获得的知识、能力应用于生活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在实践探究中,学生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课堂成了学生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 三、感受数学中的情感。 数学并不是枯燥的,它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情感生活,这也是在有效教学中“全人”发展的特征体现。在本课中我通过让学生了解自己妈妈的作息时间,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辛苦。对学生来说也是一次心灵的震撼。虽然是短短的几句话,也是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感恩教育。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钟面和电子表面,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正确地读、写整时时刻。 2.经历操作、讨论、交流等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合作精神,发展数感。 3.建立时间观念,学会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具、学具:教学课件、钟表和钟表模型 教学流程 本课我主要由五个教学环节来完成 一、激趣导入。 1.创设情境。 (1)猜谜:小小骏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蹄声哒哒似战鼓,提醒人们争朝夕。(创设情景,有效的课堂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根据出主题图设题提问。 提问:你能说出你自己的作息时间吗?你怎么知道的呢?(看挂钟或电子表。)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电子表面。 (1)观察钟面和电子表面:学生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观察的对象,可以观察钟面,也可以观察电子表面,互相讨论、交流意见,教师参与共同研究。 (2)学生交流、反馈(得出以下几种答案)。 钟面:①有1~12个数字(点击闪烁)。②有2根指针,长针和短针。(身体又细又长的叫分针;身体又粗又短的叫时针。) 电子表:①由数字表示时间。②中间有2个点会闪烁。 (开放式的课堂,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学生自主、有效的获取知识,学生掌握知识也就更加扎实。) 2.认识整时。 (1)课件依次出现“我的一天的生活”。 观察画面,说一说我接下来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观察、交流。 学生互相评价,教师引导学生体验:描述任何事物时都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学生的评价客观、真实。培养学生的自主评价能力。) (2)认识钟面上整时刻。 ①观察钟面,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充分交流 ③引导学生小结:我们在看钟面时不仅要看时针, 还要看分针,如果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④反馈练习。出示模型钟:说说这是几时?你是怎样想的? (设计此环节引导学生思考、观察、探究中发现知识。) (3)认识电子表的整时刻。 1、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可以自行完成,也可以小组讨论完成。 2、教师:说一说你是怎样认识电子表上的时刻的? 3、引导学生小结:在电子表上,如果点的后面是2个0,前面的数字是几就是几时。 4、反馈练习。 出示模型钟:这个时刻用电子表的方式来表示,该怎样写呢? (强调:电子表表示的整时刻时,点的后面是2个0。) 5、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用两种方法来表示整时刻。一种是文字表示,一种是电子表的形式。(小结加深学生对时间两种表现形式的理解) 三、知识延伸。 1、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起床的时间是6时,看动画片的时间也是6时呢?(得出一天有早晨、上午、下午和晚上,初步感知时针每天转2圈。) 2.练习十六第3题。 (1)提问:①钟面上现在是几时? ②再过1小时是几时呢? (2)反馈(教师演示课件):分针转一圈,时针走一格。(4时) (3)学生独立认识其余钟面时间。 3.实践活动:小组合作设计一份合理的作息时间安排表。 (这个实践活动体现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之一的关注发展和关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情感体验。 你能说出妈妈一天的作息时间吗?她的作息时间和我们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会这样呢?(体现有效教学的特征,关注“全人”发展。) 五、小结。 师:学习了这节课后你有什么收获?懂得了什么道理?希望通过这节课大家不仅能认识钟表,还要懂得珍惜时间,和时间一起赛跑!应用较少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 (渗透有效教学的内涵,节时高效。相机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课后总结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作为一名刚刚踏上数学教学之路的我来说,整堂课的设计和实施免不了会有许多不足。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师能够给我批评指正,我虚心接受,并将努力改善。谢谢大家!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认识钟表》说课稿2一、说教材 本节课所讲的内容西师大版教材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05——106页例1,例2及相关课堂活动。《认识钟表》的知识教学,属于新授课,授课时数为1课时。《认识钟表》是学生在一年级已认识整时、半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有关钟表的知识。本节课内容主要是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初步建立1时、1分的时间观念,知道1时=60分。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关钟面的知识,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结合生活经验,体验1分钟的长短;知道1时=60分。 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认识钟面及建构时间单位之间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习时间,让学生懂得珍惜时间,利用好每一秒;对自己的生活能做好合理的时间安排。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1时=60分,体验1分的长短。 教学难点:建构时间换算的过程。 教学设想:通过现实情境引入对钟表的认识,在提供的教学资源中,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建构活动,再现知识的生成过程。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体现出数学学习的本质来源和数学教学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的新理念。用学会的钟表知识来解释生活中有关时间的问题,从而实现学习数学的价值。 四、说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面模型每两个学生一个,纸质钟面一个,跳绳,秒表。 五、说教法和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以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体验游戏,让学生在参与游戏和活动的感知中愉快学习。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找一找、数一数、做一做、跳一跳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动眼、动耳、动脑、动口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有序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多。 1.把全班分成男女生两组,哪组表现好就前进一大格。比一比,哪组最厉害! 2.课件展示:钟表的滴答声,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 3.媒体演示:北京奥运会开幕仪式场景。场景中有一个显示8时8分的画面。 (二)合作探索活动 1.提问。 关于钟面,同学们都已经知道些什么? 2.观察钟面,根据学生回答引导观察出示钟面。 (1)指一指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秒针。 (2)学生或老师向同学们介绍秒针,(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引导学生看一看自己的钟面,指一指秒针是哪根。) (3)教师:钟面上除了时针、分针、秒针外,还有些什么?(数字和格子) (4)引导学生观察:钟面上的大格、小格数及其关系。 3.分别说一说。 分针走1小格和时针走1大格的时间各是多少? 4.拨一拨,看一看,说一说。 当分针走1圈,时针正好走多远?一大格是多少小格?思考讨论:1时等于多少分? 板书:1时=60分。 老师介绍:如何用字母表示时、分?(时可用字母h表示,分用min表示)并引导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这些字母。 5.完成第106页的填空内容。 (三)联系生活,构建1分的时间概念。 教学例2。 教师:同学们知道1分的时间有多长吗?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学生活动: (1)1分大约击掌多少次? (2)1分大约跳多少下? 汇报交流活动情况。 (四)活动拓展。 (1)做课件上的练习题。 (2)完成教科书第109页第3题。你能在1分内完成吗? (3)回家后体验1时有多长,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了铺垫。 (五)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我们应该珍惜我们的每一分钟,做好时间的小主人! (六)作业。 数学书109页第3题、4题。 七、说板书设计 认识钟表 贴钟面 1时=60分 1h=60min 八、结束语 因为我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有限,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提出宝贵意见。我会继续努力,取得更大的进步! 谢谢大家!!! 《认识钟表》说课稿3一、说教材 《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 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40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多种游戏,让学生在游戏和活动中学习。同时我还采用了动像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画钟、谈钟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做一做、找一找、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揭示课题;自主参与,探究新知;深化新知,应用提高和课堂总结。 第一层: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出示钟表声让大家猜谜,当同学们猜出闹钟,再说说它的作用。这样引出课题。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 第二层: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分了两大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骤是观察钟面。 充分的让学生说一说。 第二步骤是对比学习整时的认识和读写。 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将3个钟面板在黑板上,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这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指12,引导总结出当分针指12时,时针指几就是几时。最后让学生动手操作,拨一拨,在这里教师作示范按顺时针拨动钟面,再让全班同学参照老师的方法,拨出不同的四个整时刻,这为今后的教学作铺垫。 在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时,我先介绍汉字“时”表示的方法,在教学电子表形式时,充分利用教材,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桌子上放着什么?你在哪儿见过这样的钟?自然巧妙地把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打开学生的记忆大门,使学生从生活中找出答案,通过对8时的两种书写形式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整时两种写法,再通过练习,让学生板演黑板另外两个钟面的写法。使学生学以致用,促使知识内化。 第三层:深化新知,应用提高。 在这一环节中寓教于乐,溶练习于游戏中,让学生玩乐中巩固知识,在这里我主要设计了三大板块, (1)用两种方法表示时间(认识电子表); (2)我说你拨 (3)小朋友一天的作息安排(讲故事,边说边拨)。 课件出示小明的一天,让学生边看图边互相说“小朋友什么时间在做什么”然后让学生评一评他的安排合理吗?这样将数学课堂教学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体现“数学源于生活,赋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也为后面的作业打下铺垫。; 第四层: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上课的时间过去了,就再也不会回来了。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希望小朋友们今后能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好习惯,做时间的小主人。 《认识钟表》说课稿4一、说教材: 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 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难点:正确认整时,尤其是6时、12时。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我还采用了动像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三、总体设计: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4)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第一层: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用课件出示闹钟声和录音让大家猜谜,当同学们猜出闹钟,再说说它的作用。这样引出课题。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 第二层: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分了两大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骤是初步认识钟面 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上的钟面和自己的学具钟表看发现了什么?充分的让学生说一说,数一数,主动探索性观察解决问题,把自己发现的与同桌小朋友交流,合作学习,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凌乱的不是有序的,如:有的学生发现有长针也有短针等,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采用了电脑辅助教学,让时针和分针作自我介绍,用充满童真的语言来吸引孩子。接着再跟着电脑数钟面上的12个数,得出钟面的基本结构,也强调了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的特点,这样的组织让学生的思维有序了,同时以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这比教师直接给予答案,更能使学生记忆深刻,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第二步骤是学习整时的认、读、写。 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将3个动物钟面贴在黑板上,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这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指12,引导总结出当分针指12时,时针指几就是几时。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时针和分针的区分,我让学生动手操作,拨一拨,并说一说,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当学生会认整时后,我用手势做整时让学生猜,伸直的手表示分针,握拳的手表示时针,然后老师说整时,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出来,这一互动环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对整时的认读掌握得非常深刻。 在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时,我先介绍汉字“时”表示的方法,在教学电子表形式时,充分利用教材,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桌子上放着什么?你在哪儿见过这样的钟?自然巧妙地把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打开学生的记忆大门,使学生从生活中找出答案,通过对8时的两种书写形式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整时两种写法,再通过练习,让学生板演黑板另外两个钟面的写法。使学生学以致用,促使知识内化。 第三层: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寓教于乐,溶练习于游戏中,让学生玩乐中巩固知识,在这里我主要设计了四个知识点:1、找朋友2、认识只有4个数字的整时钟表3、认识无数字的整时4、小明愉快的一天,并讨论:为什么都是8时? 1、找朋友是一个基础巩固练习,让学生全员参与,给每个小朋友都带上头饰(钟面、整时的两种写法),让时间相同的小朋友握手做个好朋友。这样设计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钟面和两种记时方法的联系,同时以调动了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又将课堂气氛推向了一个高潮。 2、出示只有4个数字的整时钟表,让学生认,主要加深学生对钟面12个数所在位置的认识,知道12的正对面是6,3的正对面是9,从而判断出其它的数字,并读出钟面的时刻。 3、出示无数字的钟面,这是拔高题,要求学生在心里想钟面各数字的位置,并认读出整时。 4、我用课件出示小明愉快的一天,让学生边看录像边互相说“小明什么时间在做什么”然后让学生评一评他的安排合理吗?这样将数学课堂教学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体现“数学源于生活,赋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并提出思考:为什么都是8时呢?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得出一个上午8时在看书,一个是晚上8时在睡觉,初步感知时间观念。 第四层: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我先让学生说说在这40分钟里学会了什么样?你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巩固。并布置作业扩展训练,回家在爸爸妈妈帮助下为自己设计一份作息时间表。 《认识钟表》说课稿5一、说教材: 《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 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 2、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3、思维拓展目标: (1)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我还采用了动像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三、总体设计: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4)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第一层: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用课件出示闹钟声和录音让大家猜谜,当同学们猜出闹钟,再说说它的作用。这样引出课题。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 第二层: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分了两大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骤是初步认识钟面 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上的钟面和自己的学具钟表看发现了什么?充分的让学生说一说,数一数,主动探索性观察解决问题,把自己发现的与同桌小朋友交流,合作学习,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凌乱的不是在序的,不容易将知识转为内化,如:有的学生发现有长针也有短针等,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采用了电脑辅助教学,让时针和分针作自我介绍,用充满童真的语言来吸引孩子。接着再跟着电脑数,得出钟面的基本结构,也强调了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的特点,这样的组织让学生的思维有序了,同时以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这比教师直接给予答案,更能使学生记忆深刻,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第二步骤是学习整时的认、读、写。 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将3个钟面板在黑板上,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这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指12,引导总结出当分针指12时,时针指几就是几时。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时针和分针的区分,做一个时针和分针交朋友的小游戏。最后让学生动手操作,拨一拨,在这里教师作示范按顺时针拨动钟面,再让全班同学参照老师的方法,一人说时刻,一人拨钟面。这为今后的教学作铺垫。 在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时,我先介绍汉字“时”表示的方法,在教学电子表形式时,充分利用教材,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桌子上放着什么?你在哪儿见过这样的钟?自然巧妙地把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打开学生的记忆大门,使学生从生活中找出答案,通过对8时的两种书写形式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整时两种写法,再通过练习,让学生板演黑板另外两个钟面的写法。使学生学以致用,促使知识内化。 第三层: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寓教于乐,溶练习于游戏中,让学生玩乐中巩固知识,在这里我主要设计了三大板块,1:小朋友一天的作息安排。2:找朋友。3:生活情境体验。 1、我用课件出示小朋友的一天,让学生边看录像边互相说“小朋友什么时间在做什么”然后让学生评一评他的安排合理吗?这样将数学课堂教学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体现“数学源于生活,赋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也为后面的作业打下铺垫。; 2、在找朋友中,让学生全员参与,给每个小朋友都带上头饰(钟面、整时的两种写法),让时间相同的小朋友握手做个好朋友。这样设计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钟面和两种记时方法的联系,同时以调动了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又将课堂气氛推向了一个高潮。 3、通过去买东西的生活情景体验,启发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第四层: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我先让学生说说在这40分钟里学会了什么样?你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巩固。并布置作业扩展训练,回家在爸爸妈妈帮助下为自己设计一份作息时间表。 以上是我对“认识整时”这部分内容的分析和教学设想。 《认识钟表》说课稿6一、教材的分析与处理 我执教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第二课时。 本单元教学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内容结构如下:认识钟面——认识整时——认识半时。共计两课时。本节课在认识钟面及整时基础上认识半时,发现半时指针的化向特点,是今后学习时、分、秒的基础。这部分内容是本单元的难点。 一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有爱说、爱动、爱表现的特点,针对这一现状,结合他们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根据《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借助已有生活经验,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认识半时;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讨论、比较等学习活动,初步培养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 情感目标:结合日常生活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半时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实现以上目标,突破难点的关键在于把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起来,运用观察与操作相结合的活动方式,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中体验感悟半时指针位置的特点。 目前,电子多媒体走进课堂,吸引了学生与教师的目光,成为课堂的一个亮点。在本课教学中,我并没有使用课件,而是充分考虑到本节课的知识特点,比较有效地使用了实物投影,学生亲手拔一拔、画一画、亲身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练习设计遵循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了读时间、写时间、画指针等内容,使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多侧面积累感性认识,再上升为理性认识,感受数学的力量。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本着“教为学服务”的原则,采用“情境体验---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学习模式。教学过程包括“回顾旧知——发现新知——理解应用——总结概括”四个环节,让学生经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具体实物到抽象符号的过程,在观察、讨论、比较等活动中,获得知识,体验成功。 (一)回顾旧知激趣导入 教学伊始,寻找神秘嘉宾——一位时间老人就在孩子们中间,找找看?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时间的世界中,使学生感受到时间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激起了学生的表现欲望。“你已经知道哪些关于钟表的知识?”这一问题密切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并且以故事情境为切入点,回顾整时知识,为学习新知做好了铺垫。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探究数学奥秘的兴趣油然而生。 (二)迁移发现获得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上,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半时比整时学习起来更难一些,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周日,小猫晚出门半小时”为线索,讲解“8时已过,分针再走半圈就是8时半”,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学生联想、推测得出9时半、10时半、12时半,由已有知识生成新知识,既发现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又体验到半时是由整时发展而来的。 (三)联系生活理解应用 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安排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呈现了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如,迟到的小丁丁,小华的一天,都是生活中的常见事。。认读时间是新知识的基本练习,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做一做,用两种方法写时间,通过互评纠正错误,合作完成“修理钟表”是新知识的深化。这种动态的、积极的,充满活力的数学活动正是数学生活化的体现。 (四)总结概括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谈谈自己这节课的收获以及自己的感受,目的是归纳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关注学生在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也在意学生学习数学时的情感体验。 三、概括的说,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我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一是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景,使数学更贴近学生,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学会丛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真正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二是强调数学学习的实践性、探索性,教学中设置了许多新颖有趣的实践活动内容,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增强数学内容的趣味性、开放性,强调学生数学学习过程。 三是在整个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对于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师生共同活动相结合,尽可能采用多样灵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四、板书、板绘的设计 板书采用了图示式的设计,普通时钟与电子时钟对比展示,直观形象,突出展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几时半的“半”字与电子时钟的“30”分以红色显示,更加突出了本课重点,体现了板书的记忆理解功能。(板书的具体内容) 《认识钟表》说课稿7一、说教材 《认识钟表》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本课的教学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接触时间学习,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大量看钟表时间的经验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又是二年级进一步学习半时的认识和三年级秒的认识的开始,掌握认识钟表和整时是小学生必备的知识。教学的本质在于帮助、激励、引导,本课就是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注重联系实际,力争做到“思想、方法、知识、能力”的有机统一。根据教材的地位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知道时针、分针及钟面上的数字;并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了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这样的目标设计使我更多的关注学生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确定教学重点为整时的认读方法。教学难点为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会看钟表上的时间。课前准备了教学课件、钟面模型、钟面模型零件等大量教具。 二、说教法 教师是数学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和组织者,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思想,本课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学生初步感知钟面特点的环节主要采用启发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钟面上都有些什么,逐步归纳、总结,从而使学生形成表象认知。在例题学习环节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对比、讨论出钟面上的三个时刻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探究认读整时的方法。 三、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是单纯的记忆和模仿,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样的理念,本课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有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后,我为了加深学生对钟面的进一步认识,设计了学生自己制作钟面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操作遇到困难的时候学生自然而然的想到了自己的同伴,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最大的帮助。 四、说流程 1、上课伊始,我就抓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的心理特点,创设情景猜谜语,为后期学习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开端。通过回忆“在哪里见过钟表”充分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2、自主合作、探究新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我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设计了三个层次,首先让学生观察钟面,充分交流,全班汇报,了解钟面上有什么,从而形成表象,再通过动手制作钟面加深对钟面的了解;其次,让学生通过对三个时刻的对比,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归纳出认读整时的具体方法;最后,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巩固认读整时的方法,安排了学生动手拨时钟的练习。 3、巩固练习、运用新知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新知,还可以让学生合理灵活的选择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安排了本课的基础练习课本86页练习的第一题连线,和提高练习课本85页的做一做,最后让学生体会接近整时的“快8时”和“10时多一点”的发散练习。层层递进,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发展。 4、总结评价、回顾新知,通过“你有什么收获”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系统回顾,明确本课的知识重点和学习时应注意的问题和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知识。 我注重系统直观的板书,及时的体现了知识点,便于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梳理。 总之,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仅是课前教师设计的好,还要及时抓住课堂的生成问题,巧妙处理,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上有所收获。 《认识钟表》说课稿8一、说教材: 《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按照“钟表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 大部分孩子在学前教育或家庭教育中多多少少都接受过一些关于时间的知识,他们每天起床、吃饭、上课、下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而且每个家庭都有挂钟或手表,钟面、表面对于他们来说也并不陌生。但时间比较抽象,因此教学时要把时间的认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结合大量的操作活动,才让学生容易掌握。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 认知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钟表上的整时;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 2、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3、思维拓展目标: (1)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识整时的方法。 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我还采用了动像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三、 总体设计: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 (1)猜谜语,引入课题。 (2)仔细观察,认识结构。 (3)创设情景,学习整时。 (4)练习巩固。 (5)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第一环节:猜谜语,引入课题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用课件出示闹钟声让大家猜谜,当同学们猜出闹钟,再说说它的作用。这样引出课题。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 第二环节:仔细观察,认识结构 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上的钟面看发现了什么?充分的让学生说一说,数一数,主动探索性观察解决问题,把自己发现的与同桌小朋友交流,合作学习,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凌乱的不是在序的,不容易将知识转为内化,如:有的学生发现有长针也有短针等,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采用了电脑辅助教学,让时针和分针作自我介绍,用充满童真的语言来吸引孩子。接着再跟着电脑数,得出钟面的基本结构,也强调了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的特点,这样的组织让学生的思维有序了,同时以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这比教师直接给予答案,更能使学生记忆深刻,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第三环节:创设情景,学习整时 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出示小明一天的生活安排,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观察得出小明早上起床刷牙的时间是7:00,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引导总结出当分针指12时,时针指几就是几时。在小明一天的时间安排里去巩固时间的认读。最后让学生动手操作,拨一拨,在这里教师作示范按顺时针拨动钟面,再让全班同学参照老师的方法,一人说时刻,一人拨钟面。这为今后的教学作铺垫。 第四环节:练习巩固 在这一环节中寓教于乐,溶练习于游戏中,让学生玩乐中巩固知识,在这里我主要设计了三大板块,1:写一写电子钟的时间表示方式。2:连一连。3:感知时间概念。 1. 我用课件出示刚才看过的时间,让学生写一写电子钟形式的时间表示方式,以落实课堂所学的知识点,为后面的作业打下铺垫。 2. 在连一连中,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时间的两种表示方式,把他们相互对应起来。 3.课件出示三个钟面,先让学生说说现在的钟面上分别是几时,然后由老师为每个钟面都叙述一个小小故事,引导学生到情景里去,体会一小时的概念,然后再说一说刚才看过的钟表再过一小时是几时。 第五环节: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我先让学生说说在这35分钟里学会了什么?你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巩固。并布置作业扩展训练,回家在爸爸妈妈帮助下为自己设计一份作息时间表。 以上是我对“认识钟表”这部分内容的分析和教学设想。 《认识钟表》说课稿9一、说教材 “认识钟表”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第二册教学内容。钟表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时间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学生每天起床、吃饭、上课、下课都要按一定的时间进行,尽早让学生了解有关时间的知识,能够方便学生的生活。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识整时,虽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但学生对本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并不陌生,日常生活中学生已潜移默化的感知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在教学的同时,我注重对学生爱惜时间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认识钟表的时针和分针,学会看整时,学会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 3、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引导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二、说教法教学 1、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法:充分利用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受官参与学习。 2、情境教学法: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数学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3、实践探索学习法:教学中我设置了许多有趣的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增强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开放性,强调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 4、合作学习法:整个教学过程中,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学生和学生彼此分享自己的思考、见解,做到了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一)提问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教师提问:谁来说说今天你是什么时候起床的? 通过让学生说自己起床的时间,教师了解了学生收集时间信息的情况,学生更明确了时间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奋感,营造了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气氛。 出示主题图,教师提问:这个小朋友是什么时候起床的?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示课题:是的,闹钟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 (二)动手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 设计这一环节时,我注重给学生提供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空间,注重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小闹钟,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板书]:时针 分针 12个数。在汇报观察结果的时候学生通常会说到秒针,当学生说到秒针的时候教师应肯定学生观察得很仔细,同时教师说明秒针走一圈才一分钟,我们在看时间的时候通常只看时针和分针就可以了,有关秒针的知识我们以后再学习。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分针走的方向,通过观察学生发现时针和分针是按照从数字1到12这样的顺序走的。再让学生沿着这个方向拨一拨闹钟。 2、教学整时 这一环节在教学形式上应重视学生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因此,课堂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思维拓展空间。 出示2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表示的是什么时刻?你是怎么知道的?再出示4时、8时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时刻,然后提问:你能用一句话说说看整时刻的方法吗?小组讨论看整时刻的方法,通过讨论发现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自己的小闹钟上拨出3时、6时,通过拨规定的时刻进一步巩固看整时的方法。 3、掌握用上午、下午这些词语表示时间 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发现、思考、讨论有挑战性的问题,了解时针每天要在钟面上走两圈,所以一天中有两个9时,拓展了学生视野,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出示两幅表示9时的图,让学生观察,看能提出什么问题?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两个都是9时,但不一样,一个是上午9时,一个是晚上9时。学生在钟面上拨出自己起床和睡觉的时间,然后同桌的同学说一说,要求说完整。教学这一环节时,教师顺势教育学生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养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好习惯。让学生拨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时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时刻? 根据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具体事例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富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时间观念,再通过趣味性的练习,动手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时刻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突出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学习时刻的另一种表示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比较,发现了表示时间的第二种方法,再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为学生再次积累时间的感性认识。 教师提问:在生活中除了用钟表表示时刻外还可以用什么表示时刻?出示用钟、机械表、电子表表示的三个时刻,让学生观察,看看发现了什么?通过观察学生发现,钟、机械表是用时针、分针表示时刻的,而电子表不是。 教师提问:电子表是怎样显示时间的?像电子表这样显示时刻的方法你还在哪见过?你能试着用这种方法表示2时吗?学生自己练习,然后指名学生说说是怎样表示的。出示8时、3时让学生用二种方法写出来。 (三)应用新知,巩固发展 1、应用新知。出示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图,让学生观察什么时刻小明在做什么,然后用两种记时法写下这个时刻。再从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图中抽出6时和12时让学生观察这两个时刻时针和分针有什么。 2、通过游戏,巩固新知,拓展学生思维 (1)手势游戏:老师做手势,学生根据老师做的手势猜猜是什么时刻。 (2)小品游戏:请几个小朋友分别上台做出洗脸、读书、吃饭、睡觉的动作,其他学生猜什么时刻在做什么,然后在钟面上拨出你猜的时刻,只要学生说得合理就可以。 四、全课小结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谈谈自己这节课的收获,目的是归纳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认识钟表》说课稿10一、说教材: 《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 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结构,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 2、情感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3、思维拓展目标: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准备:课件、时钟实物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一下方法: 1、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法:充分利用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2、情境教学法: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数学学习贴近生活。 3、实践探索学习法:教学中设置新颖有趣的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开放性,强调数学学习的过程。 4、合作学习法:整个教学过程中,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学生和学生彼此分享自己的思考、见解,做到了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三、总体设计: 本节课我安排四个教学环节:(1)情景导入,诱发兴趣。(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3)巩固运用,解决问题 (4)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第一层:情景导入,诱发兴趣。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用课件出示数字宝宝去钟表家做客。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 第二层: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分了两大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是初步认识钟面 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上的钟面和自己的学具钟表,“请你仔细观察,钟面上有什么?” (操作PPT与板书教具钟表)充分的让学生说一说,主动探索,并且把自己发现的与同桌小朋友交流,合作学习。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凌乱的不是有序的,不容易将知识内化,有的学生只能说出“钟面上有2根针,还有数”等,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继续提问“这两根针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分针和时针的特征。之后,我再结合课件和板书同步演示,介绍时针和分针。我会用充满童真的语言和动作来吸引孩子。用自我介绍的方式,一边做动作一边说“我长长的,细细的,我的名字叫分针;记住分针是又细又长的。我又矮又胖,我的名字叫时针,记住,时针是又粗又短的”。当学生发现钟面上有很多数字时,我再引导学生数出钟面上一共有12个数,得出钟面的基本结构。并且强调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的特点,这样的组织让学生的思维有序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比教师直接给予答案,更能使学生记忆深刻,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接着,我适时的安排分辨分针和时针的练习,如:认课件中这三个钟面的时针和分针,还可以让每个学生用自己的学具钟表,按老师的要求指出时针和分针。 第二步是学习整时的认、读、写。 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充分利用教材,出示教材85页主题图,通过小明一天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墙壁上和床头柜上的钟表试认整时。明确“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7的时候就是7时”在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时,我先介绍汉字“时” 的表示方法,《板书:先写一个7,再写一个时间的时,读作7时》指导学生书空练习;在教学电子表示法时,《板书:先写一个7,再写两个圆点,记住,第一个圆点点在7的中间位置,第二个圆点,点在下面一些,然后再写两个0,读作7时》并且小结,两点后面两个0表示整时,两点前面是7就是7时。学生同步书空练习。然后,我用课件和教具同步出示3个不同时刻的钟面,通过对7时的认、读、及两种书写形式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时的两种写法。《板书:7时 7:00》再通过练习,《板书:3时 5时》让学生板演另外两个钟面的写法,全班学生同步在课堂作业本上练习书写,使学生学以致用,促使知识内化。 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这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指向12,引导总结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揭示课题——“认识整时”。 第三层:巩固运用,解决问题 1.把教科书86页第一题制成课件,通过观察把时钟和电子表有效结合 2.把教科书87页第6题练习制成课件,让学生仔细观察学着说一说。 引导学生根据题目要求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读题能力。 第四层: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我先让学生说说在这40分钟里学会了什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巩固。并布置作业扩展训练,如:回家在爸爸妈妈帮助下为自己设计一份作息时间表。 《认识钟表》说课稿11(一)自我反思,回忆知识 (师出示情境图,图中一个孩子问:“妈妈,我想看动画片,到6点了吗?”) 师:图中的小妹妹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图中的小妹妹想看动画片,但不知道几点了。 师:你会怎么告诉她呢? 生:我会说,你自己看吧。 生:我会告诉她,到6点了。 师:你学会了有关钟表的哪些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有关钟表的知识,学生看书独立思考,用钟表进行演示,再互相说一说,拨一拨。) 生:我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 生:分针指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生演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4,是4时) 生:分针指向6时,时针指向7和8中间,表示7时半。(生演示) 师:你认为你拨的准确吗? (学生对自己的拨珠过程进行反思,这样不仅关注了拨珠的.结果,而且关注了拨珠的过程。) 师:在拨表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教师予以提醒)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利用钟表的学具拨出整时和半时,激活了学生头脑里有关钟表的知识。] (二)自己分类,梳理知识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把拨出来的时间写在黑板上。 (板书:11:00 3时 5:30 9:00 6时半 1:30 4:30) 师:你能把这些时间进行分类吗? 生:我分两类,一类是表示几时,一类是表示几时三十分。 生:我按时间的表示方法进行分类,也分两类。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时间,用自己的喜欢的方法进行分类,学生是复习的主人。] (三)贴近生活,应用知识 (教师出示情境图,图中一人手中拿着一张车票,票上写着:从松原到扶余8:00开车,此时钟表时刻是7:30。)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看车票知道的,从松原到扶余的开车时间是8时。 生:我看时钟知道了当时的时间是7时30分。 [以“生活“为依托,让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构建了鲜活的数学课堂。] (四)自主探索,延伸知识 教师出示三个钟面图,第一个钟面上的时刻正好是8时,第二个钟面上的时刻是不到8时,第三个钟面上的时刻是8时刚过一点。 师:看下面三个钟面,哪个钟面上的时刻指的是从松原到扶余的开车时间?(学生指出第一个钟面) 师:观察这三个钟面上的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留给了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师:把你的发现悄悄地告诉同桌。(学生互相交流) 师: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学生汇报,分享发现的快乐。) 生:三个钟面的时针都指着8,第一个钟面的分针正好指着12,第二个钟面的分针指在11和12的中间,第三个钟面的分针指在12和1的中间。 生:不对,第一个钟面的时针正好指着8,后两个钟面的时针差不多指着8,不是正好指着8。 (这个孩子会倾听他人的发言,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认真倾听了,听懂了,从而积极响应;二是耐心倾听了,当同学发言有错误时,等同学说完了才指出不足。) 师:因为第二个钟面的分针差一点到12,时针肯定差一点到8,第三个钟面的分针刚过12一点,时针肯定也刚过8一点。 师:也就是后两个钟面的时针都是大约指着8。 师:每一个钟面的时间是多少呢?(讨论) 生:第一个钟面是8时,第二个钟面是不到8时,第三个钟面是8时刚过一点。 师:像这样,差一点不到8时或8时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而应该说大约是8时。 [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时空。在学生充分观察、对比三个钟面的异同点,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情境中领悟到判断大约几时的方法。] [总之,在本节课中,教师构建了一个“回忆-梳理-应用” 的复习课教学模式。通过回忆激活了学生头脑里的知识,让学生自己根据对知识的理解,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有关的知识按一定标准进行梳理,再应用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去。] 《认识钟表》说课稿12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第91页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程序、教学思想五个方面做介绍: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认识钟表"这一内容是学生在日常生活对钟表多少有些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本节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钟表面,会看钟表面上的整时数,能判断大约几时。从小建立时间观念,养成有规律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行为习惯,为以后继续教学时、分、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特点,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实际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电脑显示)(1)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2)结合生活经验,会看、会写钟表和电子表上整时的时刻;(3)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4)通过拨表、观察等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这些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3、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会认整时,发现整时时刻的规律。教学难点是:能判断钟表面上接近某个整点时刻大约是几时。 4、教具、学具准备: 小学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再向抽象思维转化,为丰富学生的感情认识,本节课我借助以下教具学具辅助教学。 多媒体电脑课件、学具钟、车票卡片。 二、教法学法选择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认为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班级学生的差异等方面的情况来选择,无论用什么方法,其实质都必须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为前提,而且都必须同时启发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才能顺利达到教学目标。为了体现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试图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探索。 1、让学生在生活情境初步认识整时 "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新知从生活中自己导出,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数学课堂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 2、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育不能限定人,只能引导人全面、自由、积极地生成。"一系列新知--认识钟表面、认识时刻、判断大约几时等,都引导学生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的探索过程中自主获得。新课程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方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绪,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总能处于一种新奇、兴奋、快乐的活动氛围中,亲自实践,大胆探索。 3、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完善自我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本节课几次活动,均以小组集体参与为基础,进而扩展到全班合作交流,学生可以自由尝试,发表意见、参与讨论,从而初步形成合作与竞争的意识和能力。 4、在故事情节渗透德育 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纪律。只有通过学生自己选择,自己进行体验,才能提高人格的道德的感情,在德行方面得到真正的提高。说教式的德育是儿童很不欢迎的,而在健康美好的生活中,儿童都得到了人际的、自我各个方面的长进。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寓德育于教学中的原因。学生在本节课设计的故事情节中,看到小华、小刚因为睡懒觉而误了火车。从而明白遵守时间的重要性,激发了自己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程序设计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准点,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四个环节:活动导入、激发兴趣--独立观察,认识钟面--情境导入,认识时刻--练习游戏、巩固知识。 (一)活动导入,激发兴趣 1、通过动作、声音、画面揭示课题。 (1)全班起立,跟着音乐律动"钟表舞". (2)(播放钟面的"滴答"声) 师:听!这是谁的声音? 师:看,老师今天还带来了哪些客人? (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钟表面)你们喜欢它们吗?为什么呀? 师小结:钟表不仅外形漂亮,而且还能帮助我们掌握时间!钟表在生活中作用可大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 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设计这一环节我主要抓住学生年龄特征。把动画引入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二)独立观察,认识钟面 1、组织学生独立观察学具钟,合作、交流、探讨初步认识钟面(课件出示钟面)(1)引导学生独立观察:仔细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 (2)小组讨论:把你看到的跟组内的小朋友说一说。 (3)指名汇报:谁愿意把自己看到的跟大家说一说。 2、进一步认识钟面 (1)学生跟电脑数12个数字。 (2)介绍时针和分针 ①教师介绍。 ②指名学生上台跟大家描述时针和分针 ③同桌之间互相指一指,说一说。 "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儿童文化,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这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也是设计这一环节的指导思想,从回忆感知数学中的钟表面,这个环节从直观形象到抽象,帮助学生在厚实的感性经验的支撑下深刻地建立起钟面的直观模型,切合儿童思维特点,又一次蕴含了"数学从生活中来"的大数学观。 (三)情境导入,认识时刻 师:认识了钟表这个朋友,就让它带着我们一起去看看"乐乐的一天吧!"看她是怎样安排自己一天的生活的! 1、观看"乐乐的一天"的录像 2、初步认识时刻。 出示起床图、上课图、做操图、吃饭图。 设计这一步主要为了让学生体验到知识建构过程,体现"做"数学的探索式学习方式,我主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放手让学生应用生活经验初步认识钟面。 3、拨时刻、找规律。 (1)学生教老师拨钟 (2)请学生拨钟展示。 师:(指名上台)你是怎样拨的?带着大家一起拨,好吗? (3)学生独立拨钟,边拨边说给同桌听听。 (4)你们拨这几个时刻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相同的地方?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4、巩固时刻的认识方法。 (出示看动画片的画面,睡觉图,学生说时刻、并说说是怎样认的。 5、教学写法。 (1)学生观察 师说:除了这样的钟,乐乐家里还有一块电子表,想看看吗?(播放录相)(出示课件)师说:电子表是怎样表示7时的呢? (2)教师示范写法 (3)学生尝试写时刻,指名板书,集体反馈 数学不仅具有工具性价值,而且具有过程和价值,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经历"、"体验"、"探索"、学到知识,形成技能,同时使各种能力得到发展。设计这一环节时我为了让学生主动发现整时时刻的分针和时针的位置关系,我放弃了仅让学生直接去观察钟面时针分针的位置关系,这种较为轻松的教法,而是让学生在初步认识了整时时刻后,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通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活动(学生提出要求,教师在钟面上拨出整时7),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活动。学生独立动手拨以及说说拨拨等一系列积极的操作过程中,让学生发现"整点时分针都指着12"的规律,然后在进一步观察后轻松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四、练习游戏,巩固知识 1、找朋友(练习十六第一题) (课件出示4个钟面和四个时刻)让学生通过观察找到了好朋友2、拨钟面(1)出示1:00,11时,学生拨钟。 (2)师说时刻,学生拨12时。 (3)拨一天最喜欢的时刻,给小伙伴认识。 3、游戏--开火车 (1)(课件展示火车站情境图,出示5时的钟面),现在是几时?再过1小时是几时? 学生拿着车票排队作"开火车"的游戏。 (2)师问拿着8:00火车票的学生:你怎么没上车?还差几个小时就是8时? 刚入学的一年小朋友,自我约束能力差,老师如果引导不当,他们会产生厌倦情绪。因此,课堂上我把教学寓于游戏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快乐的事情。本节课的"钟表舞",让学生在蹦蹦跳跳中体会到钟表的形体动作,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在"开火车"的游戏中,学生可能学习情绪高涨,老师穿插的"再过一个小时是几时","还差几个小时是8时"等几个问题,既巩固了认识时刻的知识要点,还体现了知识的应用价值。 4、教育故事。 (出示画面:一个学生在睡觉,一个学生在赶路)最后一列火车都开走了!可是小华,小刚还没上车,这是怎么回事呢?你们想对他们说什么呢? 师:是呀!时间是多么宝贵呀!我们一定要遵守时间,珍惜时间!(《时间是小马车》的歌声响起)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 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这节课的游戏结束后,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出示一张画面,画着一个学生在睡觉,一个学生在赶路,并设计了丰富的故事情节,最后一班火车开走了,有两个小朋友没有赶上火车,这是怎么回事呢?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呢?使学生明白遵守时间的重要性,教育学生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接着,播放《时间是小马车》的歌曲,使其教育意义在故事极具童趣的音乐中得以升华。 5小结体验 师:今天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 师:学到了这些本领,你一定能当钟表设计师了吧?每人在墙上白纸上设计一个钟表。(学生在轻快的音乐中画钟表,自由在交流)你们可真是棒极啦!让我们跟着音乐来跳舞吧! "从可能性来看,任何一个正常的、有智力的人都有创造力,而潜在的创造力",每一个学生都是富有个性、极具潜力的思维主体,关键是我们的教学能否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开放性的情境,使学生在巩固新知的同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才能,体验到创造的欢愉。之后的交流展示活动,又使学生在同伴间的相互视界的融通中,获得对钟表认识的拓展和想象的丰富。 五、教学评价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在本节课中充分体现了这一核心理念。 《认识钟表》说课稿13一、说教材 《认识钟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识整时,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建立时间观念”的顺序编写。 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 认知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 2、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3、思维拓展目标: (1)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根据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的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我还采用了动像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他们的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2) 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3)课间休息 (4)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5)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利用学生熟悉的动画人物小丸子给他们带来谜语,让学生猜出闹钟,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出示各种造型的钟面,并提问“小朋友你们也想设计出这么漂亮的钟表吗?”多方位地调动学生的情感,营造了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挑战、敢于创新的氛围。接着,教师继续激励学生,要想设计更漂亮的、美观的钟表,先要学会认识钟表。(板书课题)。 (二) 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认识钟面 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小闹钟,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板书:时针 分针 12个数,并且强调长的是分针,短的是时针。接下来我通过演示拨闹钟让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在钟面上的走动方向,通过观察学生发现时针和分针是按照从数字1到12这样顺时针方向走的。再让学生沿着这个方向拨一拨闹钟,进一步巩固知识。 2、 教学整时的认,读,写 我创设了一个小朋友起床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试认整时。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用课件出示3个表示不同时刻的钟面,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这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指12,引导总结出当分针指12时,时针指几就是几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拨钟面,先老师说时间学生拨,然后让学生作主说时间老师来拨,为了突破只有当分针指向12才是整时这一难点,在这里我故意将分针偏离12,让学生判断老师拨的是不是他们所说的整时。最后我让同桌之间互相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让学生掌握了认时整时的方法。 3、 学习时刻的另一种表示法——电子表示法 教师出示有许多钟表的课件,让学生发现了一个不同的钟表——电子表。接着出示钟表和电子表表示的时刻,让学生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然后教师再提问:电子表是怎样表示时间的?像电子表这样表示时刻的方法你还在哪里见过?你能试用这种方法表示3时吗? 学生试着用电子表示法写时间。教师小结出用电子表表示时间的方法,为了巩固知识,我紧接着出示8时、10时让学生用两种方法写出来。 4、结合生活认读整时 这一环节中,我利用课件出示小东一天的生活图,并让学生注意看图下方的钟面,继续巩固看整时的方法,并通过观察让学生发现、思考、了解到时针每天要在钟面上走两圈,所以一天中有两个6时、8时……。 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根据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具体事例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自己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再通过趣味性的练习,让学生动手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时刻,你平常在这个时候在做什么。这样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拓展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 课间休息 这一环节是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身心的需要设置的,让学生在《时间像小马车》的旋律中感受时间的飞快,同时也让他们轻松轻松,为下一环节的学习起到调节作用。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并知道学习数学是为了用在生活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1、比比谁的眼睛最厉害。 在这里我出示了表示四个不同时刻的钟面,让学生判断钟面下方出示的时间是否是钟面上所指时间。这四个钟面里有两个钟面时间是整时差一点和过一点点,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突破只有当分钟指向12时,表示的才是整时。 2、说一说,评一评。 我用课件出示小朋友的一天中的几个生活场景,让学生边看课件边互相说一说“小朋友什么时间在做什么”,然后让他们评一评他的安排合理吗?由于一天当中有上午时间和下午时间,所以小朋友的意见并不一定会统一,只要他们的解释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这时顺水推舟进一步渗透上午和下午这一时间概念。这样将数学课堂教学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体现“数学源于生活,赋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五)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我先让学生说说在这40分钟里学会了什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巩固。 在本节课的最后我还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在每个小朋友的桌上都放有一张表示时间的卡片,是用钟面或者电子表示法表示的时刻,让拿着相同时间卡片的小朋友握手做个好朋友,下课以后一起去做游戏,这样设计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钟面和两种记时方法的联系,同时也是课堂知识的延伸。 《认识钟表》说课稿14教材分析 《认识钟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基础。 学生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刚入学不久,好动、好奇、好玩。大部分学生在学前教育或家庭教育中多多少少都接受过一些关于时间的知识。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下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而且几乎每个家庭都有挂钟或手表,钟面、表面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设计思路 本课从导入到实践活动,学生都在和两位新朋友(时间老人和琦琦)交谈着;整个背景都是以学生非常熟悉的“琦琦的一天”来设计的。这样的设计不仅创设了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而且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促使他们愿学、好学、乐学。时间这一数学知识,本来就是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的,进行这一知识的教学,更需要体现以生活为依托,以实践为第一。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随意地玩自备的钟或电子表,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让他们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找寻数学知识,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尽情的发展,个性得到尽情的张扬,逐渐感受到数学学科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战性。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钟面和电子表面,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正确地读、写整时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2、经历操作、讨论、交流等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合作精神,发展数感。 3、充分感知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并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学会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 (1)展示课件:日出东方,配有闹钟“嘀嗒”声。 (2)引出主题图(由教材第91页主题图改编)。 提问: ①琦琦正在干什么?(学生:起床。) ②你知道琦琦是什么时候起床的吗?(学生:6时。) ③你怎么知道的呢?(看挂钟或电子表。)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钟表”。 (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电子表面。 (1)观察钟面和电子表面:学生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观察的对象,可以观察钟面,也可以观察电子表面,互相讨论、交流意见,教师参与共同研究。 (2)学生交流、反馈(得出以下几种答案)。 钟面: ①有1~12个数字(点击闪烁)。 ②有2根指针,长针和短针。(点击闪烁,配有画外音:我的身体长,我叫分针;我的身体短,我叫时针。) …… 电子表: ①由数字表示时间。 ②中间有2个点会闪烁。 …… 2、认识整时。 (1)创设情境。 课件依次出现“琦琦一天的生活”。 ①观察画面,说一说琦琦接下来的一大是怎样安排的? ②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观察、交流。 ③学生反馈(随着学生反馈情况,依次出现与主题图相对应的6个钟面)。 ④学生互相评价,教师引导学生体验:描述任何事物时都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2)认识钟面上整时刻。 ①观察6个钟面,你有什么发现? ②学生充分交流,得出: A、分针都指着12(点击闪烁)。 B、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点击闪烁)。 ③引导学生小结:我们在看钟面时不仅要看时针,还要看分针,如果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④反馈练习。 出示模型钟:说说这是几时?你是怎样想的? 板书:2时。(边叙述边板书写法。) (3)认识电子表的整时刻。 ①出示连线题。 ②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可以自行完成,也可以小组讨论完成。 ③教师:说一说你是怎样认识电子表上的时刻的? ④引导学生小结:在电子表上,如果点的后面是2个0,前面的数字是几就是几时。 ⑤反馈练习。 出示模型钟:这个时刻用电子表的方式来表示,该怎样写呢? 板书: (强调:电子表表示的整时刻时,点的后面是2个0。) ⑥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用两种方法来表示整时刻。一种是文字表示,一种是电子表的形式。 三、巩固练习。 1、学生自选完成第92页练习题并分组说一说自己一天的生活中几时正在干什么。 (1)投影展示结果,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琦琦起床的时间是6时,看动画片的时间也是6时呢?(得出一天有早晨、上午、下午和晚上,初步感知时针每天转2圈。) 2、练习十六第3题(引导做第1小题)。 (1)出示第1个钟面。 (2)提问: ①钟面上现在是几时? ②再过1小时是几时呢? (3)反馈(教师演示课件):分针转一圈,时针走一格。(4时) (4)学生独立认识其余钟面时间。 3、实践活动:小组合作设计一份合理的作息时间安排表。 要求: (1)添上时针、分针表示整时。 (2)在方框里填上电子表所表示的时间。 (3)说一说这个时间你准备干什么? 四、小结。 师:希望通过这节课大家不仅能认识钟表,还要懂得珍惜时间,和时间一起赛跑! 五、板书设计。 课后总结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深入开展,我有幸能够站在此次改革的第一线,感受到了数学教学的无穷魅力和无限生机。下面就以本课教学为切入点,谈谈个人的一些感触。 一、生活化的魅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开篇不仅很快就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由于时间在生活当中是无时无刻不在的,学生对此也有一定程度的感知,所以我一开始就让学生认识“时间老人”和“琦琦”这两位朋友,从每一个人日常生活的作息时间入手引入正题,再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去认识钟表,通过讨论、交流的方法由生活经验上升到知识体系。课上,当课件展示太阳从东方升起、公鸡打鸣声响起的情景时,我发现学生的眼睛、耳朵等各个感官都调动起来,精神也高度地集中。接下来认识两位新朋友,学生也是兴致盎然,我就抓住了这个点,以此贯穿整堂课。 二、在实践中体验的价值。 学习活动最大的乐趣莫过于能看到学习活动的成果,本课在练习设计中,突出练习的优化,除安排单一训练外,还注重了数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让学生应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为自己设计一份作息时间安排表,作用是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促使学生把已获得的知识、能力应用于生活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在练习中还伴随着轻松和谐的钢琴曲,使学生体验参与的乐趣。实践活动中学生乐此不疲,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争着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课堂顿时成了学生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 《认识钟表》说课稿15一、说教材: 《认识钟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踏入学校大门后系统学习时间知识的起始课,也是认识钟表的第一课时。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 时钟是孩子们了解时间、感受时间最直接的工具,因而设计教学活动《认识钟表》。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认识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能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掌握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2、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有序的思维能力。 重点:能正确读写钟表上的整时,并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去。 难点:会用两种表示法表示整时 准备:课件、实物钟、学具钟。 二、说教法学法: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一下方法: 1、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法:充分利用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2、情境教学法: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数学学习贴近生活。 3、实践探索学习法:教学中设置了有趣的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开放性,强调数学学习的过程。 4、合作学习法:整个教学过程中,做到了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三、总体设计: 本节课我安排四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3)巩固练习。 (4)小结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先说出谜语让大家猜,然后引出课题。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营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 第二环节: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这一环节,我分了三大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是整体感知 创设情境——钟表店开张,让我们去参观。 第二步是初步认识钟面 在这个环节中,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观察钟面,主动探索,并把自己的发现与同组小朋友交流。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凌乱的,不容易将知识内化,有的学生只能说出“钟面上有2根针,有数”等,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继续提问,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再通过课件演示指针的转动方向。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第三步是认识整时 虽然有些学生在生活中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充分利用课件,师生一起观察,并提出问题,引出结论。再引出整时的两种写法。然后,用课件出示3个不同时刻的钟面,让学生书写。 第三环节:巩固运用,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中寓教于乐,溶练习于游戏中,让学生在玩乐巩固知识。在这层中我设计了三个活动。 活动一:拨一拨 活动二:找朋友——连一连 活动三:小明的快乐周末 让学生边看课件边说一说,再让学生评一评他的安排合理吗?这样将数学课堂教学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第四环节:小结 引导学生说你们学会了什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巩固。教师提出希望。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