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雪》教学设计
范文

《雪》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雪》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雪》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培养阅读和欣赏散文诗的能力,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初步了解散文诗的特点——把诗的精炼、音乐美和散文灵活多样的表现力融为一体。

3、品味语言,理解本诗语言中的寓意。

4、培养学生追求美好理想和敢于同困难作斗争、勇于拼搏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课文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体味作者情感,理解诗歌含义。

2、比较南方和北方雪的异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语言的品读,了解散文诗语言的精练和具有音乐美的特点及其寓意。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

2、有关江南和北方的雪的音像资料。

学生准备:

1、查找有关“雪”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

2、搜集鲁迅《野草》中的描写自然景致的诗篇,感受自然描写中写实与象征的不同。

3、搜集有关散文诗的资料,初步了解散文诗。

4、先自主学习课文,划出疑难字、词、句,查字词典扫清语音、语义障碍。再与同学合作,解决疑难。

教学步骤

一、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情况汇报。

由各学习小组学生向全班汇报本组在课前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展示有关“雪”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畅谈对雪的感受。营造“雪”的氛围。(这样可以了解学生的课前自主合作学习情况,对课文的熟知程度,便于教师对课堂学习预设的调整。)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揣摩语气、语意及作者情感。

2。教师放课文朗诵或范读课文。然后抽学生朗读。

3。由学生比较二者的优劣,体会散文诗的朗读方法。

4。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认为最能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5.“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北方的雪的特征之一是孤独,在这里它还被表现成死掉的雨的意思。江南的雪已经死掉,而朔方的雪,在孤独的旋转升腾中升华,成了雨的精魂。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设计此问题是为了促成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内容)

三、问题探讨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了解诗歌内容,体会散文诗的特点。分四个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① 第一小组:找出描写南方雪与北方雪的句子,体会它们的不同含义。

(见板书)

②第二小组:鲁迅先生笔下的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各有什么特点?作

者是如何把它们统一在一个艺术整体之中的?

(江南的雪:优美。朔方的雪:壮美。作者虽然极写江南雪的美艳,孩童的欢乐,雪罗汉的有趣,表现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思,且因雪罗汉的消融流露出对美好的事物不能常在的惋惜之情,但作者并不是沉迷于优美然而虚空的幻境中,求得精神上的安慰。他真正向往的是壮美的现实战斗生活,渴望从自然的伟力中汲取斗争的勇气和力量,永葆战斗青春。所以,面对眼前的实景,他写道:

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此一反先前温婉、缠绵的情凋,语气异常刚劲、果决,这不仅是对朔雪质地、形态的摹写,同时还透露出作者“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毅然决然地砍断了与社会现实极不协调的思想情绪。随后对飞腾的朔雪磅礴的气势、浩大的声威的酣畅淋漓的抒写,不也正是作者不屈不挠的战斗的人生观的形象写照吗?而朔雪的孤独,也映现出了此时作者“荷戟独彷徨”的身影。)

③第三小组:你们认为作者更喜欢哪里的雪,从哪些词句表现出来的?

(从对南北两处的雪的描写来看,鲁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江南的雪固然美丽,但在鲁迅眼中,这种美未经磨练,并不能保持长久。鲁迅更为看重的是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这种精神也正是鲁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就像他在一篇文章中说到的,“站在沙漠上,看看飞沙走石,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即使被沙砾打得遍身粗糙,头破血流,而时时抚摸自己的凝血,觉得若有花纹”。在文章中,北方的雪“决不粘连”,“奋飞”,“旋转”,“升腾”,正是这种精神最为形象的体现。)④第四小组:作者对江南的雪及北方的雪的描绘,引起你怎样的联想?你觉得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允许学生有不同理解)

3、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四、语言品读

1、文章中对雪的描写用了哪些修饰词,你认为它就只是描写的自然界的雪吗?你认为这些词句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例如:用了“冰冷的”“坚硬的”修饰“雪花”,强调雪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值得赞赏的。)

2、文章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你读了这些,在文章表达上有什么体会?

(比喻、拟人、排比……只要学生能说出运用这些修辞手法能使文章生动形象、表意更加明白晓畅就行了,答案不求一致。)

五、延伸拓展

1、你认为本文语言是否有表意不简明的,如果有,该怎样改为好?

2、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以“雪”为话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点评:

该教案较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中抓住了散文诗的特点,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别人的经验来赏析诗歌,重在感悟和体味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透过凝炼的、跳跃的、模糊的诗歌语言去把握其深刻的含义。突出了朗读训练和思维训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都符合新课改的精神。拓展延伸部分进行同题写作,将本课学习引向纵深。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讨论的学习方式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雪》教学设计2

一、激趣导入:3分

师在板画“雪人”这是什么?什么时候可以堆雪人?冬天雪后还可以做什么?今天我们共同走进银白的世界,去体会雪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二、随文识字:25分

⑴范读,正音,生初读感知。

⑵领读,注意感情。

(3)自由读标出自然段,并圈画生字

2、指读第一自然段

⑴找出第二句话同桌间互读,认识“世界、窗户”

⑵集中出示“先、涌、乐、仗、抬、块、分”

(3)回顾在乐园中玩的游戏

(4)指读(齐读)第三自然段识字

3、读全文定位识字

三、巩固训练:10分

1、识字练习(认字卡、认词、应用)

2、完成课后1题

3、朗读全文

四、作业、小结:2分

1、师启发总结

2、识字、读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3分

1、概括《雪趣》一文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2、认识字词

二、写字教学:25分

1、有困难的字指导书写“世、乐、快”特别是笔顺的书写示范

2、生按笔顺及书写规则书写其余的字

三、巩固训练:10分

1、完成课后练习

2、听写生字(同桌间、师生间)

3、听写生词

4、有感情第朗读课文

四、总结、作业

1、师对学生的写字情况做总结

2、写字作业。

3、搜集关于冬天和雪的故事或成语。

《雪》教学设计3

设计说明:

古代诗人在字词的使用上十分讲究,力求完美。教学古诗时,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品味玩索、深挖细抠,使学生在学习古人用词准确、深刻的同时,体会作者的情感,认识中国文字博大精深的美。

学习目标:

1、理解“千山、绝、万径、踪、灭、蓑笠翁等词意思,在想象诗中意境深远的画面中理解诗意。

2、背诵、默写《江雪》并在语境中运用古诗。

教学重点

体会《江雪》的语言美及意境美。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新课引入

出示:一幅画面,画面中白雪茫茫,只有一人在江面上,坐着小船上垂钓。

请学生组织语言说说画面的情景。

(从训练学生根据画面说完整话开始,同时引出下面的古诗的语言的品味与欣赏的学习)

二、反复朗读,品味诗语。

师:有一位诗人是这样描述这幅画面的。出示古诗全文。

1、学生读诗,直至成诵。

2、学生品味诗语言。

师:画面好空旷,情景好凄凉,背景好寥廓,这么一幅凄清的山水画作者却只用了20个字就表现出来了,赢得了众多人的称赞,你们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如柳宗元的诗具有一种 对称美,“千山”对“万径”, “灭”对“绝”,“孤”对“独”,蓑笠翁对寒江雪。对这首诗展现的画面是一种凄凉美,这首诗,语言具有对称美。同样的意思,同样是这样的组合,是组合得这么巧妙,这种妙的组合叫人赞叹,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其间蕴含的情意。)

(诗意、诗味、诗情仅仅存在于诗的言语形式中,改变了言语形式,诗意、诗味、诗情也就随之改变甚至完全消失了。在学生述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首诗之际,诗美的表达方式也潜移默化于学生头脑之中。)

三、了解背景,体会感情

1、你们猜一猜,作者写这首诗可能是什么时候。

老师随机介绍读者:柳宗元,山西人(唐代河东)所以人们称他柳河东,20多考中进士,博学多才。32岁那年参加改革,成为核心人物,名气很大,谁知改革失败,被贬为永州降几级,十年后才被召回,后又被贬到更偏远的柳州,46岁那年在忧闷中病逝。这首古诗,就是诗人被贬到永州时所作。当他看到眼前茫茫白雪,毫无生机的世界里,有一位老人在江面上独钓的情景,他会那么想呢?

1、指导朗读,读出苦闷,烦恼,或者读出坚贞不屈,在读熟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这里的背景介绍不是由教师直接传授于学生,而是让学生从诗的字里行间体会出来。教师的“导”也是在学生认知基础上的引导。)

四、尝试运用,加深体会。

师:我们现在学古诗,一边为了了解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二是积累优美丰富的言语;三是学会正确运用,提高语言能力。出示

1、山道上,空旷无人,俱寂无声,颇有一种:“ ”的感觉。

2、虽然不被人理解,但是我还是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希望在向我招手,诗句“ ”不正是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吗?

(化消极积累为积极运用,实现活学活用。)

五、拓展阅读,开阔视野

柳宗元46年的生涯中,共写有一百四十余首诗,大多的是抒写被贬后心情愁闷,只得寄情山水田园的诗。

我们来看其中两首诗:出示: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速。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与洁初上人间看山寄京华新龙

海畔尖山似钏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你又如何明白诗中蕴涵着凄凉、苦愁与悲伤呢?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察作者的情感杂思。

把体会到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食物的味道需咀嚼后才能知道,水果的营养要吃下去才能吸收,所以,教学古诗要让学生咬文嚼字,反复吟诵,在体悟情味中赏析语言,在推敲语言中领悟意境)

六、总结学习,抄默古诗

提醒容易写错的字 蓑 笠 独,先抄写生字,再或抄写或默写古诗。

《雪》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重点词语的积累。

(2)了解散文诗的一般特点,学习欣赏散文诗。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受文章内容,欣赏作者借景抒情的写法和清新优美的文字。

(2)、通过两幅雪景的比较阅读,探究在不同雪景的描绘中寄寓的作者的精神追求。

(3)、以读代讲,训练学生朗读能力,以读品诗,读出味道,读出感情。

3、情感、态度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和感悟鲁迅先生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1、重点:比较作者对南北不同雪景的描绘,体味蕴含其中的的思想感情。

2、难点:体会散文诗的语言表达方式。

教学方式:

诵读式、自主、合作、探究式。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课文:

同学们,一年四季之中,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春季),为什么?(因为春天阳光明媚,春暖花开,鸟语花香等),那么你们最不喜欢的季节是哪个呢?(冬季)为什么呢?(因为冬季无比寒冷),难道冬天除了寒冷就没有值得我们喜欢的地方吗?(有,我最喜欢冬天的雪。),好,既然大家都喜欢冬天的雪,我们就跟随鲁迅先生一

先生可以说是我们很熟悉的一位伟人,今天,让我们再来走近这位坚强而又对人生满怀热情的伟人。请同学们谈谈你对鲁迅先生的了解。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朝花夕拾》、《野草》。

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课文就是选自散文诗集《野草》的《雪》。《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静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式在蓬勃地发展,可谓春暖花开之际,然而,北方还却处于一片寒冷之中,而对黑暗的现实和酷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战士的姿态去寻找理想的春天。

二、初读感知:

师: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首散文诗。

师:教师出示生字,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磬(qìng)口灼(zhuó)灼凛(lǐn)冽(liè)旋(xuàn)风旋(xuán)转脂粉奁(lián)粘(zhān)连粘(nián)结

师:请同学们思考:假如你是一位画家,你能结合文意描绘出哪两幅各具特色的画面?

生:我描绘的画是这样的:在冰天雪地里,一群孩子围在一起堆雪人,雪里开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还有蜜蜂纷纷来采蜜。

师:非常好的一幅“冬花雪野图”。还有谁想和大家分享你的看法?

生:老师我画的是雪雾,什么是雪雾?就是凛冽的寒风把雪花吹得满天飞舞。

师:我非常欣喜于同学们仅仅读了一遍文章,就能勾勒出这样美妙的画面。

下面还有谁想和大家分享你的看法?

生:我描绘的是两幅画,一幅是滋润美艳的江南的雪,有各种各样花的点缀,充满生命的力量;另一幅是蓬勃奋飞的朔方雪,在旋风中蓬勃奋飞,看起来相当的勇敢、坚强,显示出北方特别的雪景。

师:这位同学能够着眼于全文,为我们概括出两幅不同的画面。

(师板书:北方的雪南方的雪)

师:老师在读文章的时候,读到了鲁迅先生在文中用的一个词传神地概括了江南雪的特点,谁能找出来?

生:我认为是“滋润美艳”。

师:好,如果你把后面的“之至”加上再读一读,比较一下,与“滋润美艳”表达效果是否一样呢?

生:“滋润美艳之至”比我刚才用的“滋润美艳”要好。

师:好在哪里?

生:“之至”是到了极点的意思,这个短语点出了江南的雪滋润美艳到了极点。

师:哦,这位同学理解十分到位。

师:谁来说一下,什么地方体现了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这一特点呢?

生:江南的雪有梅花、杂草、蜜蜂来点缀,它不单调,显得生气盎然,使人感到春天的温暖和无穷的快乐。

师:江南的雪就是在作者的笔下就那么完美无瑕吗?

生:是有瑕疵的,塑雪罗汉虽然给我们带来欢乐之后,但美中不足不持久,第二天就逐渐消释了,难免给人留下遗憾。

师:同学们对江南的雪理解得比较独到。下面谁来找一下朔方的雪特点的句子?

生:“永远如粉,如沙,决不粘连”,旋风忽来,便蓬勃奋飞。

师:这位同学概括得非常全面。还有其它看法吗?

生:有,北方的雪是孤独的,因为它决不粘连。

师: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生:决不粘连。

三、赏析:

师:鲁迅先生真的是妙笔成画,一幅幅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为滋润美艳的江南雪那份秀丽而心动,为永远如粉如沙朔方雪的那份苍劲而震撼,下面同学们再去品读文章,从两幅画面中任选其中的一幅雪景,用情朗读,用心感受。

师:哪位同学先来和大家分享你的感受?

生:我喜欢朔方的雪,“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我的感受是朔方的雪花非常富有个性,他们的个性就是决不粘连,非常坚强,非常倔强。

师:刚才这位同学读得深沉的、厚重,读得好,赏析得也比较到位,老师突然间想到一个问题,老师写雪是“那纷纷扬扬的雪花从天空飘落下来”,我用了“飘”字,而鲁迅写雪则用了“撒”字,同学们,能不能把“撒”字改成“飘”字呢?

生:我认为不可以,“飘”字是一个比较柔弱的字,无法突出北方雪的奔放、豪迈。

师:老师和同学们的想法一样“撒”字带着一种自天空垂直落下、不怕跌落的那种刚劲与坚强,而“飘”字则太过于柔美,太过于轻盈,写不出北方雪的特点。

师:有没有同学喜欢江南的雪呢?

生:有,我比较喜欢“江南的雪……许多蜜蜂在嗡嗡的闹着”,我喜欢这江南的雪,尤其是“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腊梅花”,这一句更体现了江南的雪美艳之至。

师:非常好,请坐下。

师:刚才同学们对两幅雪景图的看法各有千秋,下面我们探究一下,作者更喜欢哪一幅呢?

生:我认为鲁迅先生喜欢的是江南的雪,因为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原因是它不单调,有各种各样的花和杂草作为点缀,人们还可以在雪地里塑雪罗汉,南方的雪给人带来无尽的快乐,表现了他对春天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师:刚才这位同学认为鲁迅喜欢的是江南的雪,因为江南的雪滋润美艳。非常好。还有没有别的看法呢?

生:我认为作者喜欢的是朔方的雪,因为江南的雪永远如粉如沙,决不粘连,当旋风忽来便蓬勃奋飞,旋转升腾,这正映照着鲁迅先生在那种黑暗的社会里独自抗争的精神,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气概。

师:好,刚才这两位同学持不同的看法,那么作者更喜欢哪儿的雪呢?

生:我认为他更喜欢的是北方的雪,虽然他用了大量的文字来描写南方的雪,但是在最后一句,“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更多地是把自己的人生精神投入其中来描写北方的雪的。

师:是的,江南的雪是滋润美艳的,那里带着作者难以割舍的对童年的回忆以及对故乡美好的向往,但在鲁迅心中,他更喜欢北方雪的那种粗犷和豪迈,作者最欣赏的还是孤独的境遇下独自抗争的北方的雪。北方的雪是孤独的,被表现为死掉的雨,北方的雪完全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了雨的精魂。

五、总结:

《雪》是《野草》中最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一篇散文诗。作者细致、生动地描绘了江南雪景与北方雪景,并在比较重地表现了自己的情感倾向,作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因为朔方的雪“决不粘连”“奋飞”“旋转”“升腾”,体现了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我希望同学们在迎来今年冬天第一场雪的时候,能够像鲁迅先生一样,用饱含感情的笔记录那难忘的时刻,记下那晶莹的雪。

六、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一、二题。

七、板书设计:

江南的雪—滋润美艳—向往美好

北方的雪—旋转升腾—奋力抗争

八、教学反思:

首先从文字入手,在作者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的描绘中去感受江南雪的热闹美好与朔方雪的孤独奋飞。然后,在两幅雪景的比较中体会作者内心的孤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朔方雪的赞美之情。再进而走进鲁迅的生命,去感悟他在孤独中奋然前行的精神,并以此激励学生坚强地面对今后的人生。

《雪》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心理、环境描写分析香雪形象。

2、通过对火车、大山、铅笔盒的象征意义的理解来品味小说主旨。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火车、大山、铅笔盒的象征意义的理解来品味小说主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铁凝曾经说过,世上最纯洁、美丽的情感就是少女的梦想。尽管它幼稚、缥缈,甚至可笑,尽管它也许是人性中最为软弱的一部分,但同时也是最可宝贵的一种情感,作为美的对象,它可以洗涤人性中那些功利的、自私的、丑陋的部分,至少可以作为这些东西的反衬和对照。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群少女的梦想-―《哦,香雪》。

二、探讨小说的人物美:

1、《哦,香雪》塑造的正是一群生活在北方小山村台儿沟的少女,她们有着自己的梦想,她们美吗?她们的梦想是什么?

闭塞的台儿沟因为火车的经过而失去了往日的宁静,少女们的内心也因为火车每天一分钟的停留而有了波动。她们以极其浓重的方式迎接这一分钟的到来,她们对火车带来的外面世界充满了极大的好奇和美妙的遐想。纯真、率直、清丽、自尊、自爱的山村女孩们充满了对新生活的热切的梦想和追求。(语言描写)

2、在这一群女孩中有一个作者着墨较多,她是香雪,香雪是这群女孩中的一员,她有同伴们的纯真、率直、清丽、自尊、自爱,但又有同其他姑娘不同的地方,香雪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①香雪的外表是美丽清纯的。“咱们香雪,天生一副好皮子”,在乘客的眼里,香雪的眼睛是“洁如水晶的”,令人“信任”的,面孔是“洁净”的,嘴唇是“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人们看到香雪不但“心中会升起一种美好的感情”,而且不忍心跟她“耍滑头”,“再爱计较的人也会变得慷慨大度”。(外貌描写)

②香雪的内心是纯真美好的。

她纯真无邪:看火车时,她跑在最前面;火车来了,她却缩到最后头。别的姑娘可以就“小白脸”、“北京话”调笑,香雪却不但不敢搭腔,甚至听了就脸红。(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她渴求进取:她是台儿沟唯一上初中的人;别的姑娘注意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而香雪注意的则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姑娘们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丝巾和尼龙袜,而香雪则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自动铅笔盒。

她淳朴自尊:女同学们对她的嘲笑,使她意识到贫穷是不光彩的;听“北京话”说他爱人有个亲戚住在西山口的站上时,她替凤娇感到委屈、替台儿沟委屈(因为凤娇好像有点单恋着“北京话”);得到了铅笔盒,她执意将那一篮鸡蛋留下;她认为台儿沟应该是这样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会求上门,火车会停得久一些,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香雪是多么渴望台儿沟改变现状,变得富足、进步啊!(心理描写刻画)

她坚毅执着:为了换取铅笔盒,她在那停车一分钟的间隙里,毅然踏进了火车。为此,她甘愿被父母责怪,而且一个人摸黑走了三十里的.山路,这对一个平时说话不多,胆子又小的山村少女来说,需要多大的勇气!(心理描写刻画、环境描写烘托)

3、总结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技巧:

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

通过人物描写来刻画人物

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

三、探讨小说的主题:

1、小说定义: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本篇小说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生活?

大山――象征封闭落后

火车――象征开放现代

铅笔盒――象征文化知识

小说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宁静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表达了自尊自爱的山村姑娘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落后贫困的迫切心情,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摆脱封闭、落后走向开放、进步的开始。

四、散文体小说的特点:

(1)写人,集中笔墨开掘内心世界的细微隐秘,着力于表现人之品德情操的高尚美好,准确把握并生动显示其精神素质的主要特征。

(2)叙事,善于捕捉并巧妙运用表面平淡琐碎,内里深厚新奇的细节,不追求情节的离奇,而要充分发挥感官知觉的渲染、烘托作用。

(3)表理,特别讲求含蓄蕴藉,委婉凝重,常采用象征,力求强烈而悠远的艺术效果,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小结:总之,抒情小说的艺术特色就于一个“情”字,生发于情,贯穿以情,旨在淡情,意在动情。

五、思考探究

火车开进台儿沟来,对这些姑娘们对台儿沟来说,是幸,还是不幸呢?

说明: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各人的认识理解不同,回答可能也会千差万别。设计这一程序意在激发读者作进一步地深入思考。

《雪》教学设计6

【课时目标】

1、检查预习,理解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读熟课文,认识雪猴,了解边防战士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读熟课文,认识雪猴,了解边防战士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生预习课文

独立预习课文是小学阶段应该具备的能力。五年级的学生已初步掌握了这种方法,但教师还应该要求学生认真做好,长此坚持,学生会终身受益。

预习课文通常分三步走。一是初读课文时要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然后借助工具书扫除这些障碍。二是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试着给课文分段,说说每段的意思,进而概括课文的大概内容或主要内容。三是要对照课后练习题,结合自已掌握的知识试着答一答,看看自己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问题自己不明白,在书上做个记号或写出自己的疑问。

1、初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认识和理解:

本课的疑难和没学过的字基本上都有注音。这里只对生词做解释。

矇眬:快要睡着或刚醒过来,两眼半开半闭的样子。

霏霏:(雨、雪、烟、云等)下得很密的样子。

高傲:极其骄傲。

神秘:使人摸不透的,想不出道理。

嘹亮:(声音)清晰响亮。

龇牙咧嘴:嘴角向两边伸展露出了牙齿。本课形容雪猴狂叫时的样子。

兴致:兴趣。

关切:关心。

摹仿: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

席地而坐:在地上坐着。席地,原指在地上铺了席(坐、卧在上面),后来泛指在地上(坐、卧)。

变化莫测:不断地变化,让人无法预测。莫,不。

凝神:聚精会神。

采访:搜集寻访。

寨子:四周有栅栏或围墙的村子。

大惑不解:非常不明白,不理解。惑,疑惑,迷惑。解,明白,了解。

时辰:旧时计时的单位。把一昼夜平分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

敏感:生理或心理上对外界事物的反应很快。

服役:本文指年满18岁的公民依照国家法律到部队里去服役,承担保卫祖国的义务。年限一般为三年或四年。

冰雹:空中降下来的冰块,多在晚春和夏季的午后伴同雷阵雨出现,给农作物带来很大危害。

2、了解课文内容,试着分段,概括段意:

本文的情节是按照这样的线索展开的:“我”初到哨所时所见到的雪猴──几天中所发现的雪猴的有趣之处──“我”离开哨所时的感悟。这既是时间顺序,也是“我”对雪猴的了解逐步加深的过程。

学生在读书过程中了解到以上线索,分段就比较容易。

《雪猴》这篇课文按内容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3自然段):讲了雪猴给“我”送来一点森林中的礼物。

第二段(第4~6自然段):讲了雪猴与边防军人相处十分友好。

第三段(第7自然段):讲了服兵役期满的战士舍不得那些雪猴。

通过分段、概括段意,同学们对文章内容已基本了解。这时候可以请同学们谈一谈,你认为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启发学生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了雪猴与边防战士友好相处的故事。)

3、结合课后练习,检查自学情况

这一部分不必做详细具体的讲解,学生能结合课后练习题谈谈认识就可以,因为第二课时要重点讲授。

二、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通过进一步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认识雪猴,了解边防战士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怀。

三、巩固练习

1、按要求填空:

⑴ 大惑大解的“惑”,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字母( ),再查音节( ),“惑”在词语中的意思是( )。

⑵ 龇牙咧嘴的“龇”,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 ),再查( )画,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

⑶ 溪水畔的“畔”的音节是( ),与“挑衅”的“衅”在字形上相近,它们的区别是“畔”的左半部是( ),“衅”的左半部是( )。

2、判断下列各句,对的画“radic;”,错的画“×”:

⑴“蹿”的读音是“cua”。( )

⑵ 雪猴与普通猴子的最大区别是身材较为矮小。( )

⑶ 作者写雪猴的第一件事是给初到边防哨所的“我”送来了香蕉。( )

⑷ 雪猴是边防哨所解放军战士的好朋友。( )

⑸ 战士们服役期满,舍不得离开哨所只是因为与部队难以割舍。( )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了解雪猴的特点及它与边防军人的亲密关系,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雪猴的特点及它与边防军人的亲密关系,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设置情景,用导语把学生们带入猴子的世界,启发他们想象猴子的动作和神态。

喜欢去动物园看猴子的同学请举手。

喜欢小动物、尤其是通人性的猴子是小学生的天性。因此“举手”的会很多,也可能是全部。

你最喜欢什么样的猴子?

指导学生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动作演示。

比如大猴子、小猴子、母猴子、长臂猴子等及它们的表现和特点。

这一环节主要是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和积极性。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生活在我国云南边境一带的猴子,它的名字是雪猴,它的形象像普通猴子,但躯体较为高大,鼻孔朝天,非常机灵、可爱。它早已和那里的人──边防战士成了好朋友。

二、认真朗读课文

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雪猴的哪些事?作者是怎样将这些事情写具体的?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应该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要给以正确引导,使学生围绕问题有目的地读书。

(课文主要讲了雪猴的三件事,一是作者“我”初到此地雪猴为“我”送来一小把香蕉。因为这里来了新客人,它“就会热情地送上一点森林的礼物”。二是雪猴与边防战士们友好相处,成了好朋友。三是“雪猴对这里的气候最敏感”,可以预报天气。)

(作者通过几天的细心观察和亲身体验,抓住了雪猴有代表性的几件事进行具体描写。)

雪猴有哪些特点?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雪猴的形象与普通猴子有区别,“躯体较为高大,鼻孔高傲地翻向天空。”)

板书:躯体高大鼻孔向天

(雪猴热情,为新来的客人送礼物。)

板书:热情

(雪猴喜欢绿色,“见了穿军装的人就显得非常高兴”。说明它爱军人。)

板书:喜欢绿色

(雪猴爱摹仿,它摹仿军人做“早操”、“洗脸刷牙”、“操练”、“上课”。)

板书:爱摹仿

(雪猴友善,“一个新战士从单杠上摔下来”,雪猴“用特别的方式表示关切和同情”。)

板书:友善

(雪猴能预报天气,“雪猴对这里的气候最敏感”,并且“猴王带领它的部下把我们团团围住。”说明雪猴很关心爱护这些边防军人。)

板书:预报天气

师:从这些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出,雪猴很喜欢这些军人。军人怎样对待雪猴呢?课文中是怎样写的?

板书:爱军人

(边防军人把雪猴当作“小朋友”,文章开头就这样说“不久会有可爱的小朋友给你送礼物。”这里连长讲的“小朋友”就是雪猴。)

板书:边防军人“小朋友”

师:边防哨所的战士服役期满,为什么“还舍不得那些雪猴”?

(因为战士们在和雪猴的友好相处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所以,战士们服役期满,还舍不得那些雪猴。)

板书:爱雪猴

三、朗读全文,体会雪猴与边防军人友好相处的原因是什么?

发散思维,让学生充分地想象和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教师要适时引导,使学生从环保的高度去讨论这个问题。最后得出结论:雪猴和边防军战士友好相处,是因为雪猴爱军人,军人爱雪猴。

《雪》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感受雪景的美丽和下雪带给我们的好处,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会认6个生字,会写6个字。

二、教学难点

感受雪景的美丽和下雪带给我们的好处,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

1、认识6个生字,写好6个字。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准备

1、雪景图片、录像。

2、生字、词语卡片。

五、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雪吗?为什么?

2、播放下雪的录像带。

导语:同学们你们看,洁白的雪花从天上飘落下来。它们飘呀飘呀,落到树上、房上、地上,给大地披上了银装,看着这漂亮的雪花,你想说些什么?

3、有一个小作者和你们一样也非常喜欢雪花,快让我们来读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然后把生字圈出来,再多读几遍。

2、同桌同学互相指读生字,如果读不准,请你帮助你的小伙伴。

3、反馈生字的读音。请学生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认读生字,如指名读,开火车读,同桌指读,小组长带读等。

如:纷纷扬扬———扬

小仙女———仙

裁剪———剪

4、把生字词语放回到课文中你还认识吗?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要把语句读通顺,遇到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读中感悟,品味语言,指导朗读。

1、指名学生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这是一场什么样的雪?作者喜欢这场雪吗?你能从哪儿体会出来?

2、根据学生的汇报,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汇报中防止学生不按顺序汇报,教师可根据某一个学生发言,让其它学生对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行补充。重点指导如下语句。

(1)纷纷扬扬的雪花,像柳絮在空中飞舞,像鹅毛飘落人间。你觉得这场雪下得怎么样?

(2)想不想看看大雪纷飞的景像?(播放大雪纷飞录像片),请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受。

(3)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句话。教师可进行示范性朗读,请学生评一评哪里读得好,然后再请学生练习。

我伸出小手接了一片雪花。瞧,它多漂亮啊!那六角形的花瓣不知是哪位仙女特意裁剪的。

你们知道雪花什么样吗?想不想看一看?

3、出示不同形状的雪花照片。请学生说说看到的雪花什么样,并完成填空练习。

()的雪花

4、带着你的体会再读读这句话。

(1)我和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快活地蹦啊,跳哇,笑哇,唱啊!有的堆雪人,有的打雪仗,还有的在滑雪。我们玩得多开心哪!

你在下雪的时候喜欢干什么?你的心情怎样?

5、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读这两句话。

(1)大地铺上了洁白的地毯。树上挂满了盛开的“梨花”。

想一想“洁白的地毯”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梨花是什么颜色的?树上挂的是“梨花”吗?说明什么?

再读一读,读出雪下得大,雪花洁白。

(2)“在厚厚的雪被下,麦苗儿甜甜地睡着,小嘴还不停地吮吸着甘美的乳汁。”

出示句子:在雪被下,麦苗儿睡着,小嘴还吮吸着乳汁。读一读这句话,说说和课文原句比,有什么不一样?

说说哪句好,好在哪儿。你能读出来吗?

6、练习朗读。

不仅小作者喜欢这场雪,农民伯伯也特别喜欢这场雪。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读读书上的句子。

你知道什么是瑞雪兆丰年吗?再读一读书上的句子。

(四)练习背诵,深入体会。

1、导语:这么美的景色,用这样优美的语言描述下来,多值得我们积累下来呀!下面就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背诵下来。

2、学生选择背诵的段落练习背诵。

说说你为什么选择这一段,然后再背诵。

(五)语言训练,回归整体。

欣赏了这么美的雪景,你最想说什么?

(六)作业。

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中你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检查背诵。

1、请学生说一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老师用引读的办法,引导学生读课文。

如:雪花是什么样子的?下雪了,小朋友都在干什么?下雪了,农民伯伯为什么喜上眉梢?

3、请学生背诵你喜欢的段落,先让背的同学说一说,为什么背诵这一段.让听的同学评一评,是否背诵正确、流利、有感情。

(二)复习生字,自主识记。

1、认读生字、词语卡片,读准字音,读准“我的词语库”中的词语的读音。

2、同桌同学互相指读,互相帮助。

3、说一说怎么记住这些字。(让学生能够自主记忆,学生可用多种的方法,如以旧字代新字,组词语记忆,编儿歌,顺口溜记忆等等,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三)指导书写,细致到位。

1、请学生认真观察( 个范字,说一说,这几个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认真观察汉字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个别字指导学生先整体观察,然后再说重点笔画在田格中的位置。

3、请学生提出较难写的字,教师范写。

(1)请学生书写。

(2)反馈纠正、评议。

(3)学生再次练习书写。

(4)再选择其他汉字练习书写。

板书设计

雪花

美丽 快乐 丰收 忙年

《雪》教学设计8

学习目的:

1、诵读积累,理解课文大意,提高学生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品读赏析,体会白描手法、人物语言的妙处,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提升,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学习难重点:

在深入理解写景特点的基础上熟读背诵。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课前准备

1、借助注释、工具书,对作者、课文有大概的了解。

2、预习课文,疏通文义,发现并提出问题。

学习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同学说雪,激趣引读。

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咏雪》,谢道韫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成为咏雪的佳句,谢道韫因此被誉为“咏絮之才”。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明末张岱的小品文《湖心亭看雪》,看看他又是如何抓住“看”字写雪的。

简介作者: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喜游山玩水,在文学、戏剧、音乐方面有很深的修养,明亡后隐居山中著书,有《陶庵梦忆》、《西湖寻梦》等。其小品文多回忆个人经历的生活琐事,同时也是对晚明社会文化风俗的出色平述,其中表现出对乡土和故园的怀念,也流露出不少伤感情绪。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流丽清新,极富诗情画意,在晚明小品中独树一帜。

二、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1、读一读:

①教师范读小品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教师指导:首先要读得清楚,一要句读分明,二是节奏合理;

其次要读得流畅,一是语句要流利,二是音韵铿锵;

第三要在疏通文意和熟读的基础上自然成诵,切忌“硬背”。

②学生多种形式朗读,体会文章朴实的语言。

③学生根据自己情况即时背诵。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疏通文意,试译小品文。

拥毳衣:拥,围裹。毳衣,细毛皮衣。,一白:一,全。

一芥(jiè):一棵小草。芥:小草,形容船小。

更(gèng):还,大白:酒杯名

客此:客,客居,作动词用。,及:等到。

3、说一说:

①作者为什么“独”往湖心亭看雪?

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方式。

②作者在湖上看到怎样的雪景?

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B、“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三、合作探究,微观体察。

你觉得作者记叙看雪的背景、时间、天气有什么作用呢?

交代这些都是为了突出“独”字。“独”,不仅强调数量(只有自己一人);更写出了作者,与众不同心态与情趣。

你能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并体味作者的感情吗?在写景上,作者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特点?

本文写景有两句,先从大处落笔,“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描写雪后西湖全景,设造了静寂、空旷、混沌的境界。接着,作者落笔眼前,写西湖近景:“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眼前景物的渺小、微弱,与旷远莽苍的大自然进行对比,渲染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一种人生情绪。

作者写景,使用白描手法,不渲染不雕饰,简洁朴素自然,如一幅写意山水画卷。人物云天、高低近远、浓淡疏密,人与自然在精神世界里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谐。然而,宁静之中,我们仍然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漂泊无依、茫然无奈的伤感。

既然是写景,作者为什么又用近一半笔墨写人,最后还用舟子的话作结,说到了“痴”,这样有何意义?

文章的标题是“湖心亭看雪”,人们很容易产生一种定势思维:看雪就是写雪景,但这篇文章却用了近一半的篇幅来写人,写奇遇,写饮酒,抒感慨,丰富了文章内涵。绘景写人,相映成趣,西湖的雪景因为有了人的活动更具魅力。张岱的文章写景,同时也写观赏景物的人及其感受,而点睛之笔,往往在此。

结尾作者引用舟子的话“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个“痴”字,说明了张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这字似贬实褒,对作者到湖心亭赏雪这一行为给予了肯定与赞赏,不仅如此,还包括了对作者品味、人格的肯定与赞赏。

四、赏析拓展,互动释疑。

1、赏析拓展:

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试将与本文作比较,两者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情感上有何异同?

描写手法,表达感情

《湖心亭看雪》,白描,清高自赏,淡淡愁绪

《江雪》,烘托,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2、互动释疑: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小组、班级同学共同探究解疑。

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

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2、课外延伸:

①背诵默写课文。

②课外搜集描写西湖的诗文作品,并相互交流。

《雪》教学设计9

教材分析

作者借看西湖雪景,表现了自己遗世独立的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全文笔调淡雅流畅,看似自然无奇,而又耐人寻味,西湖的奇景是因了游湖人的存在而彰显了它的魅力,写景与写人相映成趣。

学情分析

汇积累的增加,学生对词汇的遗忘率也逐渐增高,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没有提高。这主要是因为死记硬背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缺乏思考,对文言词语没有真正理解,效果也就达不到要求。初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有一定的文言词汇积累,这时可以考虑让学生,在教师的提示和指导下自己去翻译文言词句,理解课文,也就是根据学生自己随着文言词的积累和经验自学课文,再经过互相探究讨论、老师点拨,理解意思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及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白描的手法。

2.能力目标:学习作者写景和叙事的技巧,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评价作者的性情。寻求人生的启示。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在深入理解写景特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杭州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天堂”,自古以来就有无数文人墨客为它流下不少传世佳作。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阳春三月,莺飞草长。苏白两堤,桃柳夹岸。两边是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此时走在堤上,你会被眼前的景色所惊叹,甚至心醉神驰,怀疑自己是否进入了世外仙境。

今天让我们随着张岱的文笔,去欣赏雪中的西湖。

二、出示学习目标

? 1、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 2、体会本文写景的手法——白描手法,感受作者为我们营造的艺术境界。

三、学生诵读课文

诵读指导:1、准确 2、有感情 3、感悟文中所表现出的思想境界。

四、介绍作者

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家,擅长写景和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雅致,文笔清新活泼,趣味昂然。主要作品有《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录》。

五、自主学习

语词破译组可能出现的问题

①词语:

更(gēng)定: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定,完了,结束。

拿:撑,划。

拥:围裹。

毳(cuì)衣:细毛皮衣。

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冰花一片弥漫。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一白:全白。

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痕:指斑迹,迹印。

一芥(jiè):一棵小草。芥:小草,形容船小。

焉得:哪能。

更(gèng):还。

大白:酒杯名。

客此:在此地客居。客,客居,作动词用。

及:等到。

舟子:船夫。

者:……的人。

②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当时连下三天大雪,西湖里人声、鸟声都绝迹了。这一天,更声刚刚完绝,天将凌晨,我划了一叶小船,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炉火,独自去西湖里的湖心亭看雪。雾夜里雾气浓重浩茫,天空与浓云与远山与湖水浑然连为一体,上下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留下长堤淡淡的一抹,湖心亭一点,以及我的像一根细草似的小船和船中三个人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毛毡对坐饮酒,一个童子在煮酒,炉上的酒正冒着热气。他们见到我非常高兴,说:“湖上怎么还有你这个人?”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勉强喝了三大杯才告别。问他们的姓名,说是金陵人,客居在杭州。等到下了船,船夫喃喃自语:“不要说您相公痴呆,还有像您一样痴呆的人呢。”

六、整体感悟

1、这篇文章写于明亡后,而作者仍用明朝纪年,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故国之思

2、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情?

独往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偶遇佳客

3.“独往湖心亭看雪”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有没有矛盾?

与众不同的情趣,芸芸众生中,知己难求,而舟子在犹如不在,由此可见他的清高孤傲。

4、文中具体写雪景的句子是哪几句?有什么特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特点:用白描手法,简练朴素,不加渲染 。

感情:作者是一个超凡脱俗、孤高自傲的文人雅士,课文表达了他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

5、文章后半部分近一半笔墨写人,写奇遇,对此你有何看法?最后用舟子的话作结,有何意义?

后半部分写人,写奇遇,饮酒,抒写感慨,偶遇知音而惊喜,随之而来的分别不免伤感,但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又让他释然,情绪的变化一波三折,但是都与“看雪”有关,是“看雪”行动的延伸。由从景的角度写景转变为他的角度写景,将人与景有机结合起来,人的参与,给显得冷寂、单调的景物注入了生机,而人与景的融合,正是本文特色。

结尾引用舟子的话“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个“痴”字似贬实褒,这是对张岱的最确切的评价。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以一种孤芳自赏的心态凌晨来到湖心亭看雪。

拓展:其实,从古到今,像张岱这样的痴人并不少,本册就有学过的。回忆一下:苏轼,陶弘景,周敦颐。

七、知识拓展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古往今来有关描写西湖的诗句有很多,请同学们找出来。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

八、写作活动

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 国画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本文把这种方法运用的淋漓尽致,请同学们试着用这种方法写一段有关描写景色的短文。

所谓“白描”,原指小说塑造人物采用的一种手法,讲究以简洁的笔墨勾勒人物形象,不用衬托或少用衬托,让人物用自己的语言、行动去“塑造”自己,而作者却要隐蔽起来。它的好处是以少胜多、真切凝炼。白描手法运用于杂文,主要体现在作者对于人物那些富于思想性格特征的言论和行为的记述,在行文上一般表现为复述和引用,或简明的勾勒。

九、总结本文

作者借看西湖雪景,表现了自己遗世独立的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全文笔调淡雅流畅,看似自然无奇,而又耐人寻味,西湖的奇景是因了游湖人的存在而彰显了它的魅力,写景与写人相映成趣。

《雪》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感受词的意境美,提高欣赏能力。

2、领会作者的伟大胸襟,坚定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著名诗人臧克家说过:"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领略一下毛泽东诗词的风采。在学之前我们先欣赏一下毛泽东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长沙》。多媒体展示,放录音。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丛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925年2月,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到达长沙,并独自去橘子洲头。事后作《沁园春·长沙》。这时毛泽东同志正在苦苦寻求一条救国之路,发出“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呼喊。

1936年2月,遵义会议后,抗日战争爆发前,此时否定原来的错误路线,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找到了救国救民的路。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沁园春·雪》。

二、整体感知:

学生看书、听读,正音。(放录音,学生将音记在书上)

出示幻灯片

一、给加线字注音:

分()外妖娆成吉思汗()

数()风流人物今朝()

二、解释下列词语:

风流人物——

折腰——

放录音,学生听读,注意语气、语调、重音、停顿、初步体会词的意境。

学生自读,两人互指缺点。

三、分析重、难点:

沁园春,是这首词的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很明显,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在上下两阕之间有一过渡句,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找出这一过渡句。(学生作答)

明确: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过渡段的作用:承上启下(学生作答,并将这一过渡句标出,作用记在书上)

“江山如此多娇”是承接上阕来写的,在这里用到一个娇字,是褒是贬?

是褒义,是赞扬。

那祖国江山有哪些可赞之景呢?看题目,是什么景?

雪景。

在祖国的什么地方?

在祖国的北方(北国风光)

北国风光怎样呢?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在这里用到一种修辞方法是互文,实际指整个的北方冰封、雪飘,这是总写北方雪景,注意用到的两个字封、飘。(“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

下面有一望字领起,望到了什么呢?(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望字领起下文,从“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到“欲与天公试比高”都是望字统领。

“望”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景观。

“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让学生思考、交流:作者为何选取这些景观?)

指导:长城内外,长城东西走向,长城内外实指长城南北。

大河上下,大河指黄河,大河上下实指黄河的上游、下游。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以动写静,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

以上景物确实很美,有没有更美的呢?

明确: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须是等到的意思,等到天晴,那么现在天还没有晴,晴之景应该是想到的,也就是说这一部分是虚写。现在我们就看一下天晴后的景色,。

(放幻灯片,让学生看图想像、交流,然后用语言描述出来)

上阕写北方的雪景,作者先写眼前的实景,再写想象的虚景,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写出江山如此多娇。

学生齐读上阕一遍

现在我们看下阕如何写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折腰的意思为鞠躬、倾倒,哪些英雄为之折腰呢?

明确: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

他们都是封建帝王、古代英雄,具有雄才大略,一生战功赫赫。

对他们,作者用了一个“惜”字,惜什么呢?

“略输文采”、“稍逊风骚”

作者在赞扬他们长于武功的同时,又很婉转的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的弱点,批评的措词极有分寸,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略”、“稍”,用词恰当,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

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为引出下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了主题。

至此,我们回头看“问苍茫大地,谁住沉浮”是否找到了答案,答案是什么。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学生齐读下阕一遍

四、梳理巩固

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听《沁园春·长沙》的录音一遍,齐读《沁园春·雪》一遍,注意体会两首词的意境和毛泽东的思想发展规迹。

五、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这首词

2、找毛泽东的诗词自读,体会其思想发展的规迹。

[板书设计]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雪》教学设计11

一、背景分析

《好学片片》是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阅读欣赏部分内容。

林清玄32岁的时候遇见佛法,入山修行、深入经藏……《好雪片片》正是这次修行回来而写的。在修行中,林清玄悟到了“暂停”、“歇”、“空明”,因此,《好雪片片》以此为题。他在自序中写道:修行的人是‘与世界同步,却不与世界同向’,‘以红尘为道场,而不与红尘同流’,意思是说,我们要实践一切生活而不被生活所染,要涵摄一切价值而不被价值羁累……在举世滔滔、人欲横流、风狂雨暴的时代,让我们人人的内里都有一尊真佛坐着,让我们今日腾腾,明日腾腾,解脱羁绊,过一种任运清明的生活吧!”

他正是以这样的主题,创作了《好雪片片》。

二、学情分析

当地来读职高的都是基础很差的学生。父母对他们几乎失去了希望,父母对他们几乎放弃了,只想混个相当于高中的文凭。所以在当地只要一提起是职高的学生,老百姓几乎是嗤之以鼻,言下之意就是和混子小流氓同义词,而大部分职高学生的行为也的确如此。家长放弃了,但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放弃,教育工作是个凭良心干革命的事业,特别是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对他们的思想教育非常重要。作为一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要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

三、案例分析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的写作思路和刻画人物的基本笔法。

2、领悟“好雪片片,不落别处”的深刻寓意,学习流浪老人无论境况如何都能保持善良本性、执着地为他人送去一片温暖的优良品质。

重点:文中素描式人物描写方式

难点:

1、如何感知他人的善意

2、如何体会“好雪片片,不落别处”的深刻含义

预习案

一)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坚困()退辟()沉陌()油溺()斩新()灌摡()笨绌()蝉师()理采()摊畈()

二)词语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臀部()燠热()污秽()笨拙()家当()奖券()便当()……

2、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到夜晚,他会找一块(干净清净)挡风的走廊睡觉,把椅子(搬解)下来当枕头,和衣,甜甜的睡去了。

(2)老人小心翼翼地把奖券(放装)进红色塑胶套,由于手的笨拙,使这个简单的动作也十分(艰难艰困)。

(3)我的希望不是奖券,而是人的好(本质本性)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掩盖)。

三)速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及弄懂内涵

1、从结构上看,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你是怎样划分的?请写出起讫段的序号,并简要概括出三部分的大意。

起讫段:

(1)

(2)

(3)

2、文中写“我”以在老人那里买奖券“感到安心”,“并使同情找到站立的地方”,为什么感到安心?“并使同情找到站立的地方”是什么意思?从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第一问:

第二问:

第三问:

3、文章中写“我”第一次向流浪老人买奖券时,有一个十分鲜明的对比。请说说这个对比的内容和表达作用。

4、文章以“好雪片片”为题,又以“好雪片片,不落别处”收束全文,你觉得有什么好处?

5、阅读全文后,你觉得文中这位流浪老人心灵美在何处?你对美有什么新的感悟?

1、(1)描写流浪老人的外形和生活情形。

(2)写流浪老人对买奖券者的真诚祝愿和关心。

(3)礼赞老人的心灵之美。

2、第一问:买奖券实质上是自己以可能的方式把同情施予老人,所以感到心安;

第二问:同情老人有了一定的方式,能够尽一点对老人的责任,这就是同情找到了“站立的地方”。

第三问: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善良、富有同情心、有一定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

3、崭新、美艳的红色塑胶套与肮脏的身子、奖券形成十分鲜明的对比。红色塑胶套是老人美好心灵的象征。

4、起到点题的作用。作者把老人的美好心灵,看作是“灌溉了我们的心田”的“生活中的好雪、明净之雪”。美,存在于作者和读者的心头,恰似好雪滋润大地,心灵之美滋润心田,使文章增添浓浓的诗意。

5、流浪老人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但不以为苦,真诚地关心、祝愿每一个向他买奖券的人。

人的美在于人的好本质;美存在于人的心头

四)问题思考:

①文章题为“好雪片片”,事实上,文章写的是自然界的雪景吗?如果不是,那写的是什么?(文章在第几段才提到雪的?)

②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理清文章思路。

探究案

一、小组合作,研讨探究

1、首先,找出文中描写流浪老人的关键语句,填写下表,然后讨论:①流浪老人的外在形象与生存环境如何?

②这个形象给你怎样的感受?

③对其中哪个细节你最有感触?

2、作者对老人除了同情,还有一些什么样的感情?

二、拓展延伸,运用提升

1、作者想借助流浪老人的言行举止说明一个什么样的做人道理?

2、我们由此得到的人生感悟是什么?

3、文章以“好雪片片”为题,又以“好雪片片,不落别处”收束全文,你觉得有什么好处?

检测案

一、给下列字词注音

奖券()便当()家当()一簇()厌恶()慎重()

禅师()塑胶()臀部()燠热()庞蕴()污秽()乍()感慨()笨拙()执着()……

二、阅读《购买上帝的男孩》一文,谈谈你的阅读感受

购买上帝的男孩

一个小男孩捏着一美元硬币,沿街一家商店一家商店地询问:“请问您这有上帝卖吗?”店主要么说没有,要么嫌他捣乱,不由分说就把他撵出了店门。

天快黑时,第二十九家商店的店主热情地接待了男孩。老板是个60多岁的老头,满头银发,慈眉善目。“告诉我,孩子,你买上帝干吗?”男孩流着泪告诉老头,他叫邦迪,父母很早就去世了,他是被叔叔帕德鲁普养大的。叔叔是个建筑工人,前不久从脚手架上摔了下来,至今昏迷不醒。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他。

“你有多少钱?”“一美元。”“眼下上帝的价格正好是一个美元。”老头接过硬币,从货架上拿了瓶“上帝之吻”牌饮料,说:“拿去吧,孩子,你叔叔喝了这瓶‘上帝’,就没事了。”

邦迪喜出望外,将饮料抱在怀里,兴冲冲地跑到医院。一进病房,他就开心地叫嚷道:“叔叔,我把上帝买回来了,你很快就会好起来!”

几天后,一个由顶尖医学专家组成的医疗小组来到医院,对帕德鲁普进行会诊。

帕德鲁普出院时,看到医疗费帐单上的那个天文数字,差点吓昏过去,可院方告诉他,有个老头帮他把钱付清了,那老头是个亿万富翁,从一家跨国公司董事长的位置退下来后,隐居在本市,开了家杂货店打发时光,那个医疗小组就是老头花重金聘来的。

帕德鲁普和邦迪立即去感谢老头,可老头已经把杂货店卖掉,出国旅游去了。后来,帕德鲁普收到一封信,是那个老头写来的。信上说:“年轻人,你能有邦迪这个侄儿,实在是太幸运了,为了救你,他拿一美元到处够买上帝??是他挽救了你的生命。但你一定要记住,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

读了这篇文章后,

1、我的感受是:

2、我的收获:

3、学了《好雪片片》这篇文章后,我的收获是:

四、案例反思

对于职高学生,教会他们怎样做人是第一位的!学习是第二位的!因为大部分职高学生行为习惯很差。所以对他们进行善良诚信成长教育非常重要,设计这样一个案例,目的就是教育他们在社会中要成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诚信的人,一个处于逆境仍要保持乐观精神的人,一个勇于帮助别人的人……

五、作业

生活中如果我们遇到类似于卖奖券老人的行为,怎么办?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雪》教学设计12

【设计理念】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尽可能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把学生领进一个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中。当充满情趣的画面展现在孩子面前时,学生会积极主动地认字,自己想办法记字,再由教师根据学生的识记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就会事半功倍。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初步掌握“又唱又跳”这一类结构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懂得雪受热要融化的道理。

3、感受雪孩子舍己救人的精神。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识记生字,读顺课文,走进故事情境。

2、初步感受雪孩子的精神美。

〖教学环节〗

一、导入情境

一个寒冷的冬天,下了一场大雪,房子上、树上、地上一片白。(播放课件)兔子一家没吃的了,兔妈妈要出去找吃的,她堆了一个漂亮的雪孩子,让他和小白兔一起玩。雪孩子和小白兔是怎么玩的呢?后来,还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小朋友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一读19课《雪孩子》,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请留出来,不理解的地方,打个问号。

二、读课文,识生字

1、同桌互读生字,齐读课文,通过同桌的帮助,已认识、已理解的地方用橡皮擦去记号。

2、教师范写课文生字,注意听清生字读音。

3、学生看课件朗读课文,课件中生字用另一种颜色标出,注意读好生字,读通课文。

4、识记生字:

⑴ 这些生字中,哪些你已经认识并记住了?是用什么好办法记住的?请推荐给同学们;还有哪些字没记住,谁能帮助别人记住?

⑵ 个别生字需教师点拨,根据学生提出的生字,分析的情况若不全面,教师随机强化:

① 出示句子:

她堆了一个漂亮的雪孩子,让他和小白兔—起玩。

这一句中有4个生字,让学生用比赛的方法练读句子。

提醒学生注意:一起的“起”字右边是个“己”,自己的己。

② “往”字是“彳”旁,只比“住”多了一撇。

③ “觉”是多音字,读“jiào”,本课不读“jué”。

④ “烧”字形很难记,用火烧,所以是“火”字旁,右边上面部分不要加点。

⑤ “化”字义需点拨,组词:融化、化成。

延伸:什么化成了什么?(冰化成了水;水化成了水蒸气;雪化成了水。)

三、再读课文,感受情境

1、教师指导读好易读破的句子,如:火把旁边的柴堆烧着了。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顺课文,读给小组内的成员听。

3、朗读能手上台朗读,请学生当评委打分,评选最佳选手。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收获真不少,认识了生字,读顺了课文,喜欢上了雪孩子。

五、作业

抄写生字和词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看图理解课文意思,懂得雪遇热要融化的道理。

2、感受雪孩子的舍己救人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环节〗

一、复习生字,导入新课

1、开火车的形式接读生字。

2、生字组词,一字开花。

3、上节课,小朋友都爱上了雪孩子。看,他又向我们走来了。

(教师播放课件:兔妈妈堆了一个漂亮的雪孩子。)

二、说图意,读课文,感悟情感美

1、教师播放课件,显示书上的8幅图,说图意:

⑴ 教师播放的8幅图,不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请小朋友重新整理排列,使它们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

⑵ 每生轻声说说8幅图的意思,你的故事讲得美吗?

2、教师点击画面,出现相应文字,学生读对应的内容,理解课文:

⑴ 第一幅画除了课文的描写外,你还能用其他的语言来描绘吗?

(如:下了一天的大雪,天地间一片白茫茫。)

⑵ 第二幅画面重点理解“一起”,要两个人以上同时参与,才能用“一起”。

⑶ 第三幅画面重点理解“又唱又跳”:

① 师强调:小白兔和雪孩子又唱又跳,唱、跳是同时进行的。

② “又唱又跳”这一类词语你还能说出几个吗?

又唱又跳、又细又长、又说又笑、又大又圆 又……又……又……又……

⑷ 第四幅画面让学生说说小白兔做了哪几件事情,这些事跟后面着火有关吗?

⑸ 第五幅画面指导把句子读通读顺:

“火把旁边的柴堆烧着了”一句不能读错。

⑹ 第六幅画面想象:

雪孩子看见小白兔家着火了,心里怎么想?雪孩子是怎样跑的?

⑺ 第七幅画面:

① 想象:

雪孩子是怎么救小白兔的?他会怎么说?怎么做?

② 雪孩子化了,先让学生自由说雪孩子变成什么了?再用“什么遇热化成什么”句式说话。

③ 讨论:

雪孩子还会回来吗?

⑻ 第八幅画面:

① 指导感情朗读,“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要读得轻而舒缓。

② 打擂台朗读,评选擂主。

三、总结课文

1、你喜欢雪孩子吗?为什么?

2、齐读全文。

四、作业

把《雪孩子》的故事讲给家人或其他小朋友听。

【本案亮点评价】

本案设计具有以下特点:

一、读中识字

初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同桌互助,认识理解了用橡皮擦去记号。通过朗读检查学生的生字掌握情况。

二、读中观图

教师巧妙地利用课文中的八幅插图,打乱顺序,重新排列,并联系图画理解重点词语。

三、读中说话

讲图画中的故事,根据画面说大意。

四、读中想象

雪孩子看见小白兔家着火了,心里怎么想?雪孩子是怎样救小白兔的?这些内容课文中没有,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想象。

五、读中悟情

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牺牲”了自己,学生通过充分地读书、想象,完全能感受到雪孩子舍己为人的精神。

《雪》教学设计13

一 、设计理念

课堂气氛对于教学质量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注意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全面统一。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情感过程,如果没有认知因素的参与,学习任务不可能完成,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不能维持。教师良好的情感能感化学生,激起求知欲与主动性,从情感上扣击学生的心弦,达到以情动情。使学生进入情景,体会语言的美,感受作者的情。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得文、情与景相融。

二、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按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观察景物的方法;

2、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重点:让学生感受第一场雪的美丽壮观的景象。

四、难点:让学生学习动静结合描写景物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录音、光碟。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景:

同学们,有位朋友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的身边,想知道她是谁吗?听完这首歌曲你们就知道了(播放歌曲《小雪花》)。

你们知道这位朋友是谁了吗?(雪)你们喜欢她吗?(喜欢)

昨天咱们这也下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让我们感受到了冬的脚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1课《第一场雪》。(板书课题:21*第一场雪)[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向我们描述的是什么地方的第一场雪?下面同学们就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给学生阅读的自由]

2、指名回答。

(三)、品读课文

1、读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把你认为写的美的语句画出来,然后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注重学生的感受和情感体验]

3、指名回答,并相机板书。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朗读时教师适当地作一下指导]

4、这些语句写的这么美,课后同学们可以把它们背诵下来。[积累语言]

(四)、课文延伸

1、雪为我们带来了欢乐,为冬天带来了色彩,下雪还能带来哪些好处呢?

2、理解“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句话。

3、你们还知道那些谚语和俗语?

4、课下同学们可以去搜集一些谚语和俗语。[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和本文对话

我们的雪花朋友真是太美了,你们想对她说些什么呢?[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新能力]

(六)、口头习作练习

作者把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写的是如此的美丽壮观,谁能为大家描述一下我们昨天下的第一场雪呢?[做到读、说、写结合]

(七)、最后让我们随着音乐来欣赏塞北的雪。(播放光碟《我爱你,塞北的雪》) [做到文、情、景相融]

(八)、总结:

课后,同学们以《雪》为题,写一篇习作,来表达你对雪的喜爱之情。希望同学们在雪的陪伴下,度过一个快乐的冬天!

《雪》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色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学习古诗的方法。

3.会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古诗的方法步骤。

教学过程

一、谈雪激趣,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飘着鹅毛的大雪吗?(没见过)老师也没见过,咱们南方这个地区很少下雪,更别说下着鹅毛大雪了,不过没关系,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雪的海洋里。

同学们,你们走在雪景,你有什么感受?在飘着鹅毛的大雪里,有一位老人独自一人在江上垂钓,你们知道这位老人是谁吗?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他吧!跟他交个朋友吧!(出示课题:江雪)

二、初读课文,正音辨字。

(一)1、齐读课题。

2、江雪是什么意思?(江上的雪景,江上的雪景是一番怎样的景象,请看诗歌内容)

3、练习读诗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读准读通,不懂的字前后桌商量。)

4、抽读。(生1 读得不错,练读时下功夫了。)(生2 准确、流利,练读很到位了。)

5、齐读。

过渡:大家读得准确、流利,要是能给诗歌画上节奏读起来更有韵味了。

(二)1、齐读(现在老师已经画好了,请全班同学按老师画的节奏再来读一读。)

2、男女分读(齐读很好,分男女生比赛读,看哪组最棒。)

三、精读,理解诗句。

过渡:你们真聪明,一学就会,读得越来越有韵味。一首好诗就是一幅画,闭上眼睛听我读,想象你眼前展现一幅怎样的画面。(范读)

1.学习第一句诗的意思。

(1)听.第一、二行诗,你的眼前展现了什么景物?(生答,师简笔画板书)“千山”“万径”夸张的写法,指许多山,许多路的意思。

(2).山上有什么?除了有雪、树还有动物吗?(没有。诗中哪个字表示没有?(板书:绝)

(3)弯弯曲曲的小路有人走吗?(没有。诗中哪个字表示没有?灭:消失)

(4)同学们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描写的意思吗?(抽生1)

2.学习第三、四句诗的意思。

雪图(呼呼北风)过渡:如此寒冷的雪天,山上积着厚厚的雪,冷得鸟躲起,路上看不到一个人,可在什么地方有人呢?请默读读3、4句,把你看到的景象画出来。(请一个学生到台上画)(假如学生画不出,直接叫生说,老师画)

从这两行诗中,你看到了什么,一位老人,从诗中哪个字可看出是一位?

蓑笠是指什么?这位老人在船上做什么?

单个字的意思我们理解了,谁来把这两句诗描绘的意思连起来说。(同桌互说,抽生说。)

3、同学们表现让老师很满意,奖励大家一起玩猜猜我是谁的游戏好不好。

出示打乱的诗意,让学生猜诗句。

4聪明的孩子,一会就猜出诗句。可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愿意帮老师解决吗?

看黑板上画的图,说一说图上发生的故事?(按从上—下,左——右。顺序说)谁来(没有学生举手的话,全班一起说)

1、过渡:刚才我们连起来说的就是这首诗的意境。诗境体现的也是诗人的心境,要想了解诗人的心境,就必须穿越千年,走进柳宗元的内心世界。

2、诗人简介。面对这一切,诗人的内心会是怎样?诗中哪个字最能体现?(孤字, 找得真准,看来你确实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板:孤、独)(孤是这课的生字,我们怎样记住它。孤是会意字,古写法左边是孩子,是指年幼的小儿丧失父母,无依无靠的小儿呱呱啼哭。引申为:孤独、孤单。)

3、柳宗元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在江上钓鱼,假如你就是柳宗元,独自一人身在这样的环境里,你心里是什么感觉?

(抽1人。那么冷,在荒郊野外,静悄悄的,一个人都没有,你独自一人走在那里,你的心里会怎样?“怕”

4、诗人怕了吗?屈服了吗?从这你可以看出诗人具有怎样的精神?(坚强不屈)

诗中那一句体现出不屈服?读一读(独钓寒江雪)

四、小结:

1、指黑板。他是个孤独的诗人,面对冰天雪地他:坚强不屈面对别人的排挤和流放他:坚强不屈

诗人就是通过这首诗来寄托自己不屈于权贵,孤独的感情。同学们,我们已经被柳宗元这种不屈的精神感到非常的钦佩,让我们再来大声的朗读这首诗吧!

2、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也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情,只要大家勇敢面对,一切就会变得更加精彩。

3、你已经和诗人交上朋友你会对他说什么?

四、识记诗歌。想不想快而牢的识记,诗歌?我们可以用自己熟悉的曲调唱、快板等来记便行。老师把它谱成一首歌,想不想听。

《雪》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2.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3.理解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写景的特点;

教学难点:把握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教学方法:1.以读代析2.迁移延伸

学生学法:1.分享交流2.自主合作3.探究性学习

预习任务:

1.疏通文意

2.收集写西湖的诗作、写雪景的诗句

3.搜集作者的资料

教学设计:

一、检查预习

1.请生交流收集的写西湖的诗句

2.“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四景中,雪为最盛。

3.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嬛文集》《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白洋潮》等绝代文学名著。

张岱: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陶庵梦忆自序》

二、疏通文意

质疑、讨论、交流(详见学案)

三、课文赏析

(一)通读

1.听读课文,初步感受情感氛围

2.自读课文,用心体会课文意境

3.思读课文,找出叙事的句子,理清记叙要素

4.理解关键句

(1)崇祯五年十二月

(2)独往湖心亭看雪(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独”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联系全文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这种生活态度在《爱莲说》中也有相似的语句,请写出来。)

(二)美读

1.找出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语句,美美地读一读,并谈一谈如此读的理由。

2.关键词句:

“绝”

“雾凇沆砀”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

3.讲解写景手法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手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4.资料链接

(三)品读

1.找出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思的语句,用心读一读,并谈一谈如此读的理由。

2.关键语句

(1)“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舟人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四)小结

本文叙事是线索,写景是重点,抒情是灵魂。作者在文中做到了叙中有情、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情事交融。

四、延伸拓展

1.张岱《自题小像》:“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

重,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之人耶有用没用?”

1.说人品“痴”:你还知道哪些如作者张岱一样的“痴”人?你有过这样的“痴”举吗?

阅读下文,完成9~15题。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花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意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9.选出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

10.翻译句子。

(1)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2)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3)月景尤不可言。

11.文中描写西湖春景、月景的句子分别是什么?

12.本文最后一句话中的“此乐”是什么意思?“俗士”是什么人?作者为什么用这句话结尾?

13.具体描写“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14.从文中找出原句,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15.用现代汉语描绘下列景色。

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二、9.A

10.(1)我当时被桃花之美迷恋,竟然不忍心离开湖上。

(2)绿柳如烟,桃花似雾,一片浓艳,长达二十多里。

(3)月光下的美景尤其不能用言语形容。

11.春景:今岁春雪甚盛……尤为奇观,由断桥至苏堤……艳冶极矣。月景:月景尤不可言……别是一种趣味。

12.“此乐”指游湖赏景的乐趣。“俗士”暗指忙于功名利禄而没有雅兴的人。作者用这句话结尾,是为了抒写自己游湖赏景的乐趣和体会,表达自己寄情山水,愤世嫉俗的感情。

13.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chōnɡ)末下,始极其浓媚

14.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附课文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ráo)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sōng)沆砀(hàng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jiè),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qiǎng)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gèng)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杭州西湖。下了好几天的大雪,湖中游人全无,连鸟声也都停止了。这一天初更以后,我划着一只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一个人去湖心亭欣赏雪景。冰花一片弥漫,天、云、山、水,上上下下一片雪白。湖上能见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湖心亭是白雪中的一点,我的船像一片飘在湖中的芥叶,船上的人像两三粒小小的米粒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面对面坐在那儿,一个小书童烧着火炉,炉上的酒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想不到湖中还会有这样痴情赏雪的人!”便拉着我一同喝酒。我痛快地喝了三大杯告别。我问他们的姓名,(他们回答)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我到达自己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先生痴,还有像你一样痴的人。”

如焉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3 15:5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