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求百分率》教学设计 |
范文 | 《求百分率》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求百分率》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求百分率》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84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能正确地把小数化成百分数或把百分数化成小数。 2、在计算、比较,分析、探索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规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探索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规律,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复习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二、探索新知。 1、命中率的定义 师:六1班举行投篮比赛,两名选手争夺冠军。 师:从他们两的对话信息来看,你认为哪名队员获胜?说说你的理由。(指名说说自己的看法。引导说出:应该分别求出他们两个人命中率,再进行比较就可以知道谁应该当选) 师:什么是命中率?(命中率指的是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次数的百分之几) 2、学生自主探索求命中率。 师:根据这个定义,你能分别求出他们两个人的命中率吗? 学生自主探索。 小数表示的结果:3÷5=0.64÷6≈0.6670.667>0.6 分数表示的结果:3÷5=3/54÷6=2/32/3>3/5 3、观察这两种算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师小结:相同点(算式相同)都是求什么?(命中率,即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总次数的几分之几) 不同点一个是用小数表示结果,一个是用分数表示结果。 三、交流讨论 1、感受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的必要性 谈话感受:能否把这两种运算结果转化成百分数? 2、分数、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 (1)把小数化成百分数:3÷5=0.6=60/100=60% 4÷6≈0.667=667/1000=66.7% 师:你是怎么把小数化成百分数的? 学生独立思考,集体交流。 师小结:把小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化成百分数。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再添百分号,“如果数位不够呢?”数位不够添“0”占位。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这个数怎么样?(这个数扩大了100倍)加上百分号又表示什么呢?(把这个数缩小了100倍)所以数的大小不会发生变化。 师:这里4÷6除不尽,怎么办? 学生自学理解,掌握方法。 师:“≈”和“=”什么意思?(4÷6除不尽,保留三位小数约等于.0667。然后把0.667这个小数转化为分母是1000的分数,是相等关系,所以我们这里可以用等号。) (2)把分数化成百分数: 3÷5=3/5=3×20/5×20=60/100=60%(可以直接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 4÷6=2/3≈0.667=667/1000=66.7%(不能直接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怎么办?) 交流:如何把分数化成百分数的?这两个转化方法哪种更简便一些? 3、让学生将两种转化方法完整抄下来。 4、引导归纳,得出方法 师:谁愿意用自己的话来归纳出将分数、小数转化为百分数的方法呢? 引导归纳:把分数化成百分数,可以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不能转化的要先化成小数,再化成百分数,也可以先将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再将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加上百分号,把小数化分数,可以直接将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数位不够“0”补位)加上百分号就可以了。 四、回顾反思。 1、什么是命中率?怎么求命中率? 2、生活中的百分率 出勤率、绿豆的发芽率、产品的合格率、小麦的出粉率、树木的成活率等等。 师:你还能说出一些百分率的例子吗? 3、师:像这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我们就归类为“求百分率”(揭示课题。) 五、巩固练习 1、课本87页第五题。 2、把下面的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 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六、回顾全课,当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求百分率》教学设计2一、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百分数的一般应用题》是在学生学过用分数解决问题和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求常见的百分率,也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这种问题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相同。所以求常见的百分率的思路和方法与分数解决问题大致相同。通过这部分教学,既加深了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又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 这部分教材在安排上有以下一些特点: 1、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帮助学生理解数学。 2、 设置数学活动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学情分析 对学生来说,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依据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并不困难,但要求学生找准谁和谁比,很重要。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使学生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理解生活中的百分率的含义,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 2、依据分数与百分数应用题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数学的应用意识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况中感受百分数来源于生活实际,在应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重点: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难点: 正确理解达标率、发芽率等这些百分率的意义 三、教学学法、教学设计 (一)学生学法 在本节课中,我着重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会小组合作交流。具体表现在,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计算方法,发现共同点,通过思考,提出问题,通过探究,解决问题。 (二)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依据知识的迁移规律,进行了必要的铺垫。根据新课“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需要,复习了百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重点突出了准备题,为讲授新课做了铺垫。 2、引导学生找出新旧知识的异同点,进一步强化了教学的重点。 3、精心设计习题,使知识引向深入 四: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爱迪生的名言:“我成功的秘诀就是:一份的灵感加上九十九份汗水”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成功来自不易等等) 从这句名言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例如:把“成功”看着100份,那么“灵感”就占了它的1份,“汗水”就占它的99份。 (1)“灵感”占“成功”的几分之几? (2)“汗水”占“成功”的几分之几?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百分率的求法。 (二) 范例讲析。 例1.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有120人,占六年级学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问题1是那两个量相比? 问题2哪个量是单位“1’?怎样计算? 120÷160=3/4 例2.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有120人,占六年级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问题1对比两题,什么没有变?问题有何变化? 2,达标率:达标人数占学生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问题3如何求达标率? 达标率=达标人数÷总人数×100% 注意:1求百分率必须乘100%。 2.结果写成百分数的形式。 3.便于比较,计算。 120÷160×100%=0.75×100%=75% 答:六年级的达标率是75%。 《求百分率》教学设计3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84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依据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索,理解和掌握将分数、小数转化为百分数的方法。 2.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在求命中率的基础上,理解更多生活中的百分率的实际含义,感受百分率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 3.进一步明确百分率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生活中百分率的实际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教师:王涛和李强是各自篮球队的主要得分手。在一场比赛后,他们之间有这样一段对话(课件出示)。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预设:王涛是5投3中,李强是6投4中。 教师:根据这两条信息,你想知道什么?(谁的投篮更准)该怎么比较呢? 学生计算,指名回答。 预设1:因为,所以李强的投篮更准。 预设2:因为,所以李强的投篮更准。 教师:这两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算式相同)都是求什么?(命中率,即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总次数的几分之几)有什么不同呢?(一个是用小数表示结果,一个是用分数表示结果) 【设计意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复习小数与分数互化的方法,为探究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做好准备。与此同时,复习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数量关系,为更好地理解命中率的意义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揭示命中率。 教师:这种计算的方法,与篮球比赛技术统计中的投篮命中率类似。从百分数的意义出发进行思考,什么叫“投篮命中率”? 根据学生回答逐步概括为:投篮命中率表示投中次数占投篮总次数的百分之几。 追问:该如何计算呢? 。 教师:这个题目的问题是“他们两人的命中率分别是多少?谁的命中率高?”。 2.分数、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 教师:投篮命中率是一个什么数?(百分数)你能把刚才的两种运算结果转化成百分数吗? 学生练习,指名回答。 预设1:。你是怎么做的?(把小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化成百分数。) 预设2:。 教师:除不尽,怎么办?看书本上是怎么解决的?(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 预设:或。 教师:你能解释这里的“≈”和“=”符号的用法吗?(除不尽,保留三位小数约等于0.667。然后把0.667这个小数转化为分母是1000的分数,是相等关系。) 教师:这样我们已经分别计算出了两个人的命中率,谁更高些?(李强) 3.引导归纳,得出方法。 (课件强调)0.667=66.7%,你能理解这样的表示方法吗?(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再加上百分号。) 教师: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意味着什么?(把这个数扩大了100倍)加上百分号意味着什么?(把这个数缩小了100倍) 教师:我们一起来归纳将分数、小数转化为百分数的方法。 逐步引导,达成同识:把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可以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不能转化的保留三位小数),再化成百分数;也可以先将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再将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加上百分号。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分数、小数转化成百分数的方法。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为前提,创设自主探究的氛围,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交流讨论、归纳总结,逐步理解转化的方法。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利用教师的合理揭示、适时点拨、引导归纳,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呈现出较强的层次性。这样的过程既符合学生的思维特征,又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联系实际,理解意义 教师:刚才我们计算的投篮命中率,表示投中次数是投篮总次数的百分之几。可以表示成 的形式。为什么要“”呢? 预设:因为求的是百分率,要用百分数的形式表示。在后面添上“”确保结果是百分数的形式。 教师:在实际生活中,像上面这样常用的百分率还有许多。如学生的出勤率、绿豆的发芽率、产品的合格率、小麦的出粉率、树木的成活率等。你能表示出求这些百分率的式子吗? 学生练习,指名回答。 教师:你还能说出一些百分率的例子吗? 预设:近视率,达标率,合格率,优秀率,森林覆盖率,公园绿化率,销售额的增长率等。 小结:百分率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它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各种百分率所表示的意义,不仅使学生体会到这一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也对求百分率的方法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四、联系实际,巩固运用 1.生物小组进行玉米种子发芽试验,每次试验结果如下: 学生练习,分析校对。 教师:从结果中我们可以直接看出哪一次实验的发芽率最高?哪一次最低?(感受百分率的实际作用) 2.把下面的小数和分数改写成百分数。 小结:小数改写成百分数,先将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再加上百分号。分数改写成百分数,可先将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再化成百分数。 3.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哪些百分率不可能达到100%,哪些可能达到100%,哪些可能超过100%吗? 【设计意图】第1题是运用百分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第2题巩固并进一步优化了分数、小数转化为百分数的方法;第3小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体会。 五、课堂小结,适度拓展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2.利用这节课学习的知识,你能将下表填写完整吗? 【设计意图】在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回顾的同时,以练习的形式适度拓展了课堂学习的内容,为后续学习将百分数转化为分数、小数进行铺垫。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