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
范文 | 【推荐】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汇总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数学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一、说教材 (一)本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近似值的实际应用,是在学习求近似值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这部分内容,重点放在教给学生分析应用题的方法,根据实际生活情况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二)学情分析 本课所研究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在生活的实践体悟中都曾渗及过,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在前几册的数学学习中已经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运用小数除法,培养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难点:提高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对本课教学过程的预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生活和活动情景,以创境激趣为关键,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以自主探索为主线展开的多维合作活动。为他们提供各种机会,采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经历思维冲撞、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索的过程,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五、说教学程序: 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预设如下几个部分展开学习: 互动(一)在具体情况中探究理解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 课件出示教材第39页例10(1)题 学习任务: 1、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 所求问题:(独立完成) 2、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3、算一算,需几个瓶子? 4、瓶子的个数是整数个,怎样取商的近似值(小组讨论) 引入进一法:(板书)(结合竖式理解进一法) 进一法定义:在解决问题时,根据实际情况,不管小数部分是多少,都往个位进一取整数。 5、举例生活中哪些实际问题需要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 互动(二)在具体情况中探究理解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课件出示教材第39页例10(2)题 学习任务: 1、找出已知条件、所求问题,尝试独立列式解答 2、思考:怎样取商的近似值?(小组讨论) 引入去尾法: (板书) (结合竖式理解去尾法) 引入去尾法定义:在解决问题时,根据实际情况,不管小数部分是多少,都舍去尾数取整数。 3、举例生活中哪些实际问题需要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三)、目标检测 1、判断下面各题是用进一法还是去尾法,说明理由。 (1)国庆节五(1)班16名同学到世界之窗游玩,每3个同学一条船,需几条船? (2)夏铭用彩纸折叠纸飞机,每5张纸折一架,34张纸可以折几架? (3)一种圆珠笔2.5元钱一支,12元钱最多能买几支? 2、我最棒,我能解决下面各题。 (1)中心小学有378人去秋游,每辆客车限乘40人,需要几辆客车? (2)美心蛋糕房特制一种生日蛋糕,每个需要0.32千克面粉。李师傅领了4千克面粉做蛋糕,最多可以做几个生日蛋糕?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课外作业 六、说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方法: 1、进一法:不管小数部分是多少,都向个位进一。 2、去尾法:不管小数部分是多少,都统统舍掉。 这样的板书设计明了、直观。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下午好!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认识负数》,它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习一些负数的知识,有助于理解生活中负数的应用,拓宽数学视野。同时还能扩展对数的认识,更好地理解自然数、整数的意义。因此《新课程标准》将负数的认识调整到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 教材选用了“气温”和“海拔”这两个熟悉的情境,教学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掌握负数的读、写法。在认真研读教材后,我认为学生对“海拔”的认识比较陌生而且有难度,所以,改变了教科书原有的编排,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水果批发市场的物品记录单引入教材,让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探究负数的知识。同时将“海拔”高度等知识在练习应用中呈现出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我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设计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负数,能认、读、写负数。学会用正数、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创造符号表示相反意义量的过程,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相机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介绍古代中国认识和使用负数的情况,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文明对于数学发展的卓越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征出发,我理解本节课的 教学重点: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能对正数、负数和0的大小进行比较。 四、说教法和学法: 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我准备采用如下的教法和学法: (1)合作探究法。教师通过设疑,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逐步启发学生探究负数意义。增强学生探索的信心,体验成功。(2)练习巩固法。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运用知识、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验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能很好地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教学分为四个板块来进行:1.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2.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3.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4.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下面,我就来具体阐述教学环节以及我的设计意图。 一、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 课前我设计一个热身游戏,名字叫《截然相反》。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语言,说一句相反的话。比如:上――下、哭――笑、向前走2步――向后退2步、转来了2名同学――转走两个同学、存了300元――取出300元、运进2吨――运出2吨等等。这样设计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又与所学的负数有直接联系,能迅速地把学生带入到“相反”的意义中,为负数的学习做好铺垫。 数学来源于生活,作为教者应在课堂上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给予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课的开始,利用课件,创设水果批发市场的情境:运进苹果2吨,运出香梨2吨。从管理员小王的物品进出单入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运进2吨”、“运出2吨”,比比谁记录得既简洁又准确,让人看了一目了然。开放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有的用符号“√”,“×”、相反方向的箭头;有的用“笑脸”,“哭脸”;还有的用文字说明等,当然也有学生用正数、负数尝试着区分。虽然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但本质上都与正、负数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适时地引出负数的数学史话,向学生展示在历史的长河中,数学家们对负数探索与研究。 在欣赏数学史话的同时,我引导学生适时反思:在这么多方法中,你最欣赏第几种?通过反思与追问,寻求统一、简洁、通用的方法。这样的设计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学生由被动化主动,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化过程,并逐步符号化,学生认识逐渐清晰。 然后利用课件,让学生感受中国是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国家,并描述性的介绍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以及它们的读法与写法。 二、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 温度计是学生认识正、负数的有效载体。教学中我利用课件播放中央电视台某日的天气预报,介绍温度计的基本知识,提出两个问题:你认为温度计中哪个刻度最重要?温度计中的这两个5表示的温度一样吗?通过问题激起学生用正负数来表示的欲望。 学生的智慧在指尖上。操作练习可以深化学生的内心体验。教学时,我首先拨动温度计,让学生知道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表示。接着,又设计了一个反向练习,让学生拨出上海5℃和北京-5℃,也就是零下5℃。如此,改变教材直接呈现三个城市的温度方法,让学生拨一拨,可以化静为动,通过小小的“拨”,唤起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要在温度计上表示温度,首先要确定0℃的位置,也就是在温度计中0刻度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确感悟到:温度中,0℃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则用负数表示。同时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兴趣盎然,既将正数、负数、零有机地整合到了一个新的概念框架中,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又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了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教学难点。紧接着设计一个基本练习,写出三个地方的温度,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初步感知正数、负数的大小比较。 三、回归生活,拓展运用——应用负数。 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联,作为教师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运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生活。在练习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自己身边的问题,使练习变的既有趣又有用。我设计了三种练习: 1.电梯中的正负数:比如去五楼开会和到地下二楼,应按哪个键? 2.海拔中的正负数。因为学生对于海拔并不熟悉,所以,先利用课件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海平面,什么是海拔高度等,既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知道高于海平面的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用负数表示。 3.存折中的正负数。让学生解释存折中的一些信息,并加以拓展练习,提出存折上还有多少钱这一问题,渗透正负数的运算,让学生学到实用的数学。 四、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 课堂的总结和延伸可以帮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激发学习兴趣。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让学生进一步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负数,并以《生活中的负数》为题写一篇数学日记,丰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各位领导、老师: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学生在知识性目标方面应该能够很好地落实,同时学生对已经学过的数初步地形成知识系统,对负数的知识也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情感性目标落实到位。 以上就是我对《认识负数》这一课的设计,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多多指正,谢谢!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一、说教材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人教版第十册数学课本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以及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复习长度单位米、分米和厘米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关系,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关系,建立相邻体积单位的进率之间的关系。首先出示了一个的正方体,一个棱长为1分米,再出示一个棱长为10厘米。让学生分别算一算它们的体积。由此发现: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对于另一组相邻体积单位立方米和立方分米的进率,教材则放手让学生根据前面探索中得到的经验自主进行探索得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最后通过例3和例4的`教学,让学生初步尝试应用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不同体积单位的换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堂课我设计了让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让学生通过计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掌握了数学知识,提高了数学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主要达到以下目标: ①通过计算、比较、分析、归纳,使学生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理解和掌握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 ②会应用对比的方法,记忆并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掌握它们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并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转化。 ③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旧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 ④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性,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并能正确地进行体积单位间的互化。 教学难点:通过计算、比较、分析、归纳,使学生能探究出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四、说教法和学法 现在教学的目标不是使学生“学会”,而是让学生“会学”,也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教给学生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运用谈话法、观察法、比较法、分析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计算、概括出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教给学生发现、探索新知的方法,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体积单位间进率的来龙去脉,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五、说教学程序 这节课我分四个层次进行教学。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板书: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板书: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3、填空,并说明算法和算理。 ①6米=( )分米=( )厘米 5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算法:进率×高级单位的数 ②700厘米=( )分米=( )米 8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算法:低级单位的数÷进率 4、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体积单位?这些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各是多少?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板书:立方米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展开教学,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 二、探究新知 1、推导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间的进率。 课件出示: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1×1×1=1(立方分米) 师:因为1分米=10厘米,如果把棱长1分米改写成10厘米,那么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又是多少呢?(课件出示: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 学生计算:10×10×10=1000(立方厘米) 师:同一个正方体,它的体积可以用1立方分米或者1000立方厘米来表示,说明这两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 引导学生比较总结出: 板书: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推导立方米与立方分米的进率 师:仿照上面的方法你能推算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 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而1米=10分米,所以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可以划分成1000个棱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体,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学生计算:10×10×10=1000(立方分米) 板书:1 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3、师: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吗? 师生交流总结: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4、思考: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呢? 板书:1立方米=1000000立方厘米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计算,自主探索得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同时及时引导学生回顾得出这一结论的方法与过程,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放手让学生根据探索中得到的经验自主进行推算立方米与立方分米的进率,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 5、比较相邻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 单位名称 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长度单位 米、分米、厘米 10 面积单位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00 体积单位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1000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这三者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不同的,即长度十、面积百、体积千,加强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6、体积单位的互化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转化。从高级单位、低级单位之间的转化是怎样进行让学生相互说说后,教师指出:体积单位间的转化与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换算的方法相同。 ①出示教学例3 3.8立方米=( )立方分米 2400立方厘米=( )立方米 让学生试一试! 教师提示:看一看问题是从高级单位向低级单位转换,还是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转换? 想:因为方米=1000立方分米,所以1000×3.8=3800。 3.8立方米(=3800)立方分米 想:因为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所以2400÷1000=2.4。 2400立方厘米=(2.4)立方分米 师:请对比例3的这两道小题有什么不同? 板书: 高级单位→低级单位,用进率×高级单位的数 低级单位→高级单位,用低级单位的数÷进率 小结: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要乘进率1000,所以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把体积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要除以进率1000,所以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 【设计意图:突出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概括能力的培养.体积单位名数的改写虽然是新知,但是学生已有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名数的改写作基础,独立解答这类新知并不困难,因此这一层的教学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学生在尝试做了几道题的基础上概括出解题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②教学例4 课件出示:一个牛奶包装箱上的尺寸:50×30×40。这个牛奶包装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教师提示:箱上的尺寸一般是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单位:厘米) 学生独立解决可能有两种方法: (1)先算出用立方厘米作单位的数,再改写成用立方米作单位。 (2)先把厘米数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算出体积,就是立方米作单位了。 50厘米=0.5米30厘米=0.3米40厘米=0.4米 方法一:V=abh=0.5×0.3×0.4=0.06(立方米) 方法二:V=abh=50×30×40=60000(立方厘米)=60(立方分米)=0.06(立方米) 【组织学生先自主读题,并进行仔细审题,交流题目的意思,交流解决的方法。适当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养成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对于这两种方法,组织学生进行比较,可以进一步验证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发展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口答,说出计算过程。 1.02立方米=( )立方分米98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68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20xx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0.55立方米=( )立方分米 8.63立方米=( )立方分米 0.6立方米=( )立方分米 12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2.8米=( )分米 60厘米=( )分米 2、一块长方体钢板长2.5米,宽1.6米,厚0.03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新知识的补充和延伸,是形成知识结构和发展能力的重要过程。通过单位换算的对比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一步掌握体积单位的换算方法,同时沟通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这些单位意义的理解。】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4一、说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本单元教学异分母加、减法以及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以及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本单元知识既是分数加、减运算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乘、除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因此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的关键是把要相异的分母化成相同的分母,即通过通分使算式的分母相同,然后按照整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在对分数的教学过程中,单位“1”非常重要,任何一个整体我们都可以把它看作单位“1”,然后利用分数的知识来解答。在分数的计算过程中,整数的运算法则同样适用,例如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这些规律的使用能使分数加、减运算更加简便,应注意使用。 3、教材的重难点: (1)能运用运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什么时候一次通分好,什么时候分步通分好。 (3)利用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设计理念 (1)注重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主动让学生参与。 (2)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并且让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收获。 (3)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己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三、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再组织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程序 一)铺垫准备: 1、口算 2、计算下面各题。 二)探究新知: 新课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新的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一)教学例1(没有括号的算式计算方法)【演示课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师提问:回忆一下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遇到有括号的,应该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师谈话:请同学们打开书136页读一下第一段的文字、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这段文字告诉我们: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相同;为了简便,几个分数可以一次通分,然后按照运算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1、出示例1:计算 2、观察算式:这是一个加减混合运算的等式; 三个分数是异分母的分数,计算时应当从左往右计算; 分母不同,计算时应先通分。 3、学生独立解答。 第一种算法:第二种算法: 思考: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哪一种简便? 教师强调:三个分数是异分母分数,先一次通分比较简便。 4、总结没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5、反馈练习: (二)教学例2(有括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继续演示课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出示例2计算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算式与例1有什么不同?(有了小括号) 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学生独立解答。 思考:这道题为什么分步通分计算比较好? 3、总结有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4、反馈练习。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四)随堂练习 1、填空。【继续演示课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____________相同、没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______________;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算____________,后算______________、 2、计算。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采用有意义的接受方式教学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人为规定的知识(尽管这种规定也赋予了它一定的实际意义),因此,在教学本例的知识点“运算顺序”时,直接告诉学生,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引导学生将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迁移到分数加减法运算中来。 2、关注理解题意的教学。 本例的两个例子,均以表格的方式呈现其内容,因此,让学生读懂表格的意思是本例教学的首要环节。在学生理解了题意的基础上再来列式解答。 3、根据分母的特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是分步通分好还是一次通分好,应根据分母的特点合理作出判断。同时指出,通分的过程,熟练了以后可以不写,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4、培养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 分数加减法混合计算的步骤在两步以上,学生在按步写出每一次计算的过程时,应严格要求按教科书中呈现的格式书写,等号一律对齐,分数线在同一条直线上。同时提醒学生,最后的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5教学内容: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现代小学数学》第八册). 教学目的: 1.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通过观察、操作、概括、总结,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3.教育学生养成细致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在总结、归纳“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 熟练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用具: 电脑辅教软件,实物投影,填数用表,数学卡片和一个钮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数位顺序表: 问:(1)说出每个数所在数位,并表示多少? (2)看这个表,说明哪两个数位间进率是10,或者进率是100? 2.注意观察(电脑演示) 2.576<25.76<257.6 (1)将25.76的“.”向右移一位,变成257.6. 问:1)你看到了什么? 2)比较25.76与257.6的大小. (2)将25.76的“.”向左移一位,是2.576. 问:1)你看到了什么? 2)比较25.76与2.576的大小. 二、导入: 看来小数点的位置直接影响了小数的大小,那么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个问题(出示题目). 三、新授: (一)下面我们以小组合作的方法研究这个问题. 1.(每组一个学具袋一个表),请组长分工,大家一起利用学具按照表上的要求,边摆边填,并找出规律. 2.反馈. 3.说说填表的方法 把0.6小数点向右移一位,0.6m→6m=600cm. 把0.6小数点向右移二位,0.6m→60m=6000cm. 把0.6小数点向右移三位,0.6m→600m=60000cm. 4.独立思考:将0.6m→6m,0.6m有什么变化? 0.6m→6m原数扩大10倍. 0.6m→60m原数扩大100倍. 0.6m→600m原数扩大1000倍. 5.你怎样看出从0.6m→6m,原数扩大了10倍?还可以怎样想? ①因为6m的6在个位,0.6m的6在十分位,个位和十分位进率是10,所以原数扩大了10倍. ②还因为0.6m=60cm,6m=600cm,600cm是60cm的10倍.0.6m变成6m,原数扩大10倍. 6.从0.6m→60m,扩大100倍,道理是什么?从0.6m→600m,扩大1000倍,道理也相同. 7.根据大家发现的,你能概括出小数点右移,原数怎样变化? 小数点右移一位,原数扩大10倍. 小数点右移二位,原数扩大100倍. 小数点右移三位,原数扩大1000倍. 8.老师板书“右移扩”. (二) 1.还有没有不同的移动方法? 2.反馈: 小数点左移一位,0.6m→0.06m,0.6m缩小10倍. 小数点左移二位,0.6m→0.006m,0.6m缩小100倍. 小数点左移三位,0.6m→0.0006m,0.6m缩小1000倍. 3.你怎样看出0.6m→0.06m,缩小10倍?还可以怎样想? 4.同组互相说其他道理. 5.根据大家发现,请你说说小数点左移,原数怎样变化? 左移一位,原数缩小10倍. 左移二位,原数缩小100倍. 左移三位,原数缩小1000倍. 6.老师概括并板书“左移缩”. (三) 1.根据以上发现,我们可概括出原小数点位移的规律是: 2.小组熟读规律. 3.老师有一问题,请教大家. (1)把0.6的小数点右移一位,为什么不写成06?板书:06 (06是6,没有小数部分,0省略不写.) (2)把0.6的小数点左移一位,为什么不写成.06?板书:.06 (因为整数部分没有数,要补0占位.) (四)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不但发现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而且还应记住在移动小数点时要注意添0去0的问题. 四、巩固练习. (一)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中: 1.把0.09扩大100倍,小数点应向 1.左移二位 2.右移二位 2.把3.72缩小100倍,小数点应向 1.左移二位 2.右移二位 (二)根据箭头指向,请说明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引起原数怎样的变化? (三)电脑出示练习 1.师出生答:34.81→3.481 1.34→134 2.师出生答:(可进行比赛游戏) 3.师出生答:24.056×1000÷1000=24.056 478.32÷100×1000=4783.2 五、小结: 这节课大家学得不错,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叫—— 小数点的悲剧 有一著名宇航员独自驾驶“连萌一号”在太空中作业,当他圆满完成任务返航途中,突然飞船发生了不可解决的故障,原因是由于检查员的疏忽点错了重要数据的小数点.在人生最后两个小时里,这位勇敢的宇航员没有悲伤,而是坚持工作着.最后他在与女儿诀别时说:“我要告诉你,我亲爱的女儿,我也要告诉全世界的小朋友,一定要认真对待学习中每一个数,每一个小数点,不要再让小数点的悲剧发生了!”“连萌一号”消失了,这场小数点的悲剧结束了,但是请同学们牢记住这位宇航员的话吧! 下课!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