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喜迎春节的教案 |
范文 | 喜迎春节的教案 《庆元旦,迎春节》教案 关注生活 关注成长 ——《迎春节》教学实录及反思 教材版本 鄂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银色的冬天”之《庆元旦,迎春节》中的第二个话题。 活动目标 1、了解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知道和春节相关的风俗、饮食文化和拜年常用的祝福语。 2、从春节团圆中体会节日的热烈气氛和美好快乐的心情,体验亲情的可贵和温馨,感受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热烈向往。 3、培养尊重长辈、文明用餐、礼貌待人、待客做客等良好习惯。初步形成为家人分担劳动的责任意识,能帮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重难点 1、从春节团圆中体验亲情的温馨,团聚的可贵,感受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热烈向往。 2、培养尊重长辈、文明用餐、礼貌待人、待客做客等良好习惯。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活动准备 1、CAI课件、中国结等年俗饰品,吹塑纸做的食物饭菜等。教室前布置一张餐桌。 2、学生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年”的传说,收集有关春节的风俗趣事、饮食文化,了解拜年常用的祝福语。 设计理念 《迎春节》是第四单元“银色的冬天”之《庆元旦,迎春节》中的.第二个话题。《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与生活紧密相连。本课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和道德体验。一年级的孩子虽然年龄小,但是春节期间的喜庆气氛,家人团聚的欢乐,亲情的温馨幸福都早已在他们的生活里留下了烙印。本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成长,以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为教学基础,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主题活动作为教学载体,把情感的引导作为教学主线,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和活动体验来感悟生活,体验情感,发展品德,真正做到在活动中学习,在生活中成长。 活动过程 师:(手持中国结、鞭炮,身着唐装,喜气登场。)小朋友们,看到老师,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兴奋地七嘴八舌)过年!春节! 师:查查日历,看看2009年的春节是几月几日?今年的元旦离春节相差多少天呢? 生:(大声地)2月14日,相差……恩……29天。 生:(指着日历,自信地)不对,我数了的,今年的元旦离春节相差27天。 师:(神秘地)你们知道人们为什么把春节叫做过年吗? 生:(迫不及待地)我知道,我知道!是因为有一种叫“年”的怪兽…… (CAI播放《“年”的传说》) 师:过年又叫春节,春节是农历的正月初一,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就让我们走进这欢乐的节日里,一起迎接春节的到来!(出示课题:迎春节) 师:看,人们都在忙着做过年的准备呢!(CAI播放春节前人们贴窗花、年画,进行装饰的视频,《步步高》音乐声起) 活动二:年俗乐滋滋 师:过年了,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孩子们,你们家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生1:妈妈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在门上贴上对联和“福”字,那个“福”和黑板上的一样是倒着贴的,妈妈说,这是“福”到咱们家的意思。 生2:过年时,我家要来好多人,他们来拜年,爸爸妈妈也会带着我去他们家拜年。 生3:我和爸爸妈妈到乡下奶奶家过年!晚上可以放鞭炮,放焰火,可好玩了! 师:放鞭炮时可要注意个人安全和防火安全哟! 生4:我家会买好多好吃的东西,做好多好吃的菜,很多人围在一起吃饭。 生5:我们一家每年三十晚上都要看春节晚会。 生6:去年过年,我看了舞龙,舞狮子,很热闹! …… 师:大家都收集了很多资料,你们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民族过年时有什么有趣的风俗? 生1:我知道有些地方的人吃年饭可以吃到很晚很晚,一直吃到半夜。 生2:壮族人在院子里点一堆火,叫“迎新火”,代表新的一年很温暖,生活很兴旺! 生3:妈妈说孝感人初一、初二这两天,不扫地、不挑水、不生火,饭菜都是先弄熟的! 生4:不扫地?那多脏啊! 生3:我妈妈就是孝感人,她说那儿的人过年就是这样的风俗,这叫“压岁”。 生5:过年时,侗族全家人都要喝一碗稀饭,盼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 师:是啊,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过年时的风俗也不相同,咱们一起来看看!(CAI视频介绍各地、各民族不同的年俗文化) 师:虽然各地各民族的风俗人情不尽相同,但是人们家人团聚的温馨,节日活动的欢乐,幸福平安的祝福却是一样!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