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宋人或得玉文言文 |
范文 | 宋人或得玉文言文 《宋人或得玉》选自《左传·襄公十五年》。 【原文】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琢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翻译】 宋国有个人得到一块玉,把它献给子罕。子罕不接受,献玉的人说:“(我)把(这块玉)给琢玉的人看,琢玉的人认为是块宝,因此才敢献给你。”子罕说:“我认为不贪(这种品质)是宝,你认为玉石是宝,假若把玉给我,(咱俩)都失去了宝。不如各人拥有自己的宝。”献玉的人很恭敬地说:“小人拥有玉,寸步难行,献上这块玉以求免死。”子罕把它放在自己的乡里,让工匠替自己雕玉,(卖掉玉)使献玉人富有之后,让他回到家里。 【注释】 受:接受。 或:有人。 诸(zhū):相当于“之于”。 子罕:人名。子:春秋时代宋国公族的姓。子罕,春秋时宋国的贤臣,于宋平公(前575年—前532年)时任司城(即司空,因宋武公名司空,改名为“司城”。主管建筑工程,制造车服器械,监督手工业奴隶),位列六卿。 弗(fú):不。 示:表明,把事物拿出来或指出来使别人知道。 以为:认为……是…… 故:所以。 尔:你。 若:假如。 皆(jiē):都。 丧:丧失 若:如。 【启示】 作者用设喻的手法,从人对宝物的不同态度展开议论,强调子罕不贪的高尚品德和境界操守。 宝并不一定是钱财,品德高尚,为人正直才是真正的宝。 当今社会的`某些官员就是智商高品德低下,抵不住诱惑,无法坚守本性,在物欲面前心理失衡,这是道德还没有达到这种境界的缘故。 【阅读答案】 1、下列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B) A、我以不贪为宝,若以与我。 B、玉人以为宝也,使玉人为之攻之。 C、献诸子罕,子罕置诸其里。 D、故敢献之,使玉人为之攻之。 2、献玉者献璧玉的最直接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答案: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 3、子罕认为人生最珍贵的宝贝是什么? 答案:以不贪为宝(以品德高尚为宝亦可)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翻译:子罕把玉放置在自己居住的乡里,派玉人替自己雕琢、加工,(卖掉璧玉)使献玉者富裕之后,才让其人回到他的居所。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