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优秀散文:总是故乡情
范文

优秀散文:总是故乡情

土是故土亲,月是故乡明,游子望家园,总是思念情。这是流淌在每个异乡游子心中的共同感受。为了祖国的需要,我成了“中国吉普赛人”——冶建队伍中的一员,南征北战建钢厂,四海为家度春秋,几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无怨无悔。真可谓:一生征途路漫漫,踏遍神州半壁天。脚步跟着时代走,红心围着党旗转。为了钢铁王国梦,耗尽年华亦心甘。

但是,由于工作繁忙,要真正回老家看看,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没想到,我“解甲归田”之后,终于回到了阔别几十年的鲁西南故乡,实现了我长期梦寐以求的夙愿。

那天,秋高气爽,风和日丽。汽车在平坦宽阔的柏油马路上疾驶,我的心绪在历史的长河里流淌,竭力搜索着脑海里离家时的印象。然而,孩提时的记忆和眼前的家乡景色怎么也都对不上。田野里,不见了那一望无际被炎炎赤日晒出了油的红高粱,荡起了铺满大地的金黄色的玉米和谷黍波浪;村庄里,不见了那东倒西歪杂乱无章的土坯茅草屋,冒出了一排排高大崭新的青瓦房。汽车一进村,便围来了一大帮乡亲,有鹤发童颜的老人,身强力壮的小伙,丰满标致的姑娘你,更多的是活泼可爱的儿童。他们向我这个突然返归故里的游子,投来了既陌生又亲切的目光。树上的知了齐声歌唱,也向我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目睹家乡的巨大变化,看到乡亲们的健康仪容,我的血液在沸腾,我的热泪在滚动,这是生我养我的那块充满苦难的故土吗?这是旧社会曾出过二十四根讨饭棍的“叫花子村”吗?这些老者是那长年面朝黄土背朝天、在苦水里泡大的乡亲吗?可是,这一切都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午饭由老同学招待。我那个在县政府工作退休的小学时的同学特别高兴,他把本县健在的几位老同学都请了来。

"老兄,你多少年才回家一趟!也太不够哥们啦,如再不回来,我们就要开除你的省籍!”老同学边举酒杯边说。

“今天一没有山珍海味,二没有鸡鸭鱼肉,就叫你吃咱们家乡土特产,好让你身在大城市,思想不忘本。”曾在县计委工作的一位中学同学话音未落,我便高兴地叫起来:“我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朝思暮想家乡饭,真是知我者莫过老同学呀!”

说时迟,那时快。眨眼工夫,一桌富有家乡特色的饭菜摆好了:黄瓜拌粉皮,油炸花生米,小葱烧豆腐,红椒炒茄子,外加小米饭和又薄又脆的大煎饼。这白里透绿,黄里透红,红里透紫的佳肴,和那喷香诱人的金黄色主食,使我胃口大开。正当我吃得带劲时,突然又依次端上来四盘油光闪闪的时髦荤菜。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第一道菜乃是油炸干蝎,一个个昂首翘尾,栩栩如生,大有发动进攻之势。我小时候吃够了它的'苦头,经常被它蛰得鬼哭狼嚎。如今竟在饭桌上重逢,使我不寒而栗,哪里还敢动筷下肚!

第二道菜乃是油炸蚕蛹,红润油亮,里白外黄,恰是那冬眠的“蚕姑娘”。见到她,我突然想起唐朝诗人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名句,肃然起敬,哪里还忍心下口!

第三道菜乃是油炸蚂蚱,一个个张牙舞爪,凶相毕露。看见它,在我的脑海里立即出现了“蝗虫铺天盖地,庄稼颗粒无收”的悲惨画面。虽然蚂蚱与蝗虫不完全一样,但它却有同类之嫌,我复仇心切,顺筷夹过来两只蚂蚱,放在嘴里将其“碎尸万段”。

第四道菜乃是油炸知了猴,也就是蝉的幼虫。它们一个个头冠明珠,身披黄袍,形似龙虾,肉嫩且香。不见不馋,一见垂涎,没等主人劝让,我便单枪直入地动起筷来。

"且慢,你知道这些菜的营养价值吗?全是清一色的高蛋白!是当今上等宴席的高档菜,光那个翘尾巴的干蝎子,就得一二百元一斤呢!”老同学做他的广告,我吃我的意中菜,一只鲜美可口的知了猴下肚,勾起了我童年捉蝉的美好回忆:

家乡每年秋季,当满坡遍地的高粱成熟的时候,大地变成了红色的海洋,那翠柳白杨点缀的村庄,恰似海洋中一个个绿色小岛。在这花红柳绿的世界里,那能歌善唱的知了,奏起了秋收前的交响曲。知了学名叫蝉,有雌雄之分,雌性养儿育女,雄性高展歌喉。它们一鸣皆鸣,响声雷动,不用指挥,没有乐谱,却能唱出音调准确、配合协调的大合唱。

我小时侯最喜欢捉知了,捉到雄知了放在手心里,回家悄悄往姐姐耳边一晃,姐姐吓得直叫,我站在一旁大笑。有一次,我上学时把知了放在口袋里,没想到老师讲课时知了叫了起来,害得我被罚了一节课的站。我那时捉知了的技术在全村有名,即会手擒,又会网粘,还能火攻。所谓手擒,就是登高爬树,与知了短兵相接。这小动物也怪,看到有人接近它,不但不飞,还慢慢倒退向人靠拢,只要你出手迅速,十拿九稳可捉到。所谓网粘,就是用柳条弯个圆圈,插在高粱杆上,再在柳圈上粘上蜘蛛网,便成了抓知了的长兵器。知了的视力较差,蜘蛛网又薄如细纱,故能粘一个准一个,绝不会漏网。所谓火攻,即在夜间偷袭。在树下点起一堆明火,然后爬上树使劲摇晃,那知了像下雹子一样全掉在火堆旁。第二天,家养的鸡鸭便可饱餐一顿。这些老知了,人是不能吃的。

知了幼虫叫知了猴,这名字的来历可能与它善于爬树有关。知了每年秋天把卵生在嫩树枝上,冬天树枝干枯落地,蝉卵就地入土,来年夏秋就便成了象拇指粗大的知了猴。每当太阳下山,知了猴由地下穴中钻出,爬在树上蜕壳,天亮即变成飞蝉。捉知了猴亦有多种战术。一是“虎穴追踪”,凡是有知了猴的地方,必有一个不规则的小孔,它既不同于原形的蚂蚁窝,也不同于松软的蝼蛄洞。抠开小孔顺藤摸瓜,即可捉到一只又肥又嫩的知了猴。二是“断路截杀”,知了猴出洞后,要爬到树上去蜕壳,你乘月光在树干上捉拿,不一会便可满载而归。三是“痛杀回马枪”,冲出重围的知了猴,必在天亮之前蜕壳,这时出来的幼蝉,呈乳白色,翅软不能飞。你在太阳升起前出击,既可捉到可食用的嫩蝉,又可拣到可入中药的蝉蜕,一举两得。如若等到太阳出来,知了立即变成黑衣铁甲,两翅坚硬,腾飞自如,一不好捉,二不能食。

知了猴味道极美,脊肉像仔鸡,尾肉像蟹黄,旧社会家里穷,吃不起鱼肉,就靠捉它打牙祭。其吃法多种多样:可用油炸,香脆可口;可用锅烙,味道鲜嫩;也可用盐水腌制,作为过冬的咸食。我记得小时侯,和同学一起经常把捉的知了猴送给军烈属老奶奶,还受到过村长的表扬呢!

筵席终须散,离别又多年。游子夜来望北方,总是故乡情。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7 12: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