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桃花心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范文 | 《桃花心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桃花心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桃花心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 继续学习课文,通过朗读和学习种树人的话,理解“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底,一旦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可以存活的,遇到狂风暴雨,也是一吹就倒了。”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的联想: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教学难点】 能在理解作者和种树人的话后,联系自己的实际。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回顾 师说:上节课我们一起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请同学们回忆种树人是怎样种桃花心木的? 为此,作者感到莫名其妙,就去问种树人,种树人是怎样回答的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看一看。 二、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种树人的话 种树人的话都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是吗?现在找一个同学做本文的作者了,你们就是种树人,我可是有几个问题要问你们,你们能给我以满意的答复吗? 生:能! 师:回答我的问题可不许看书,老师建议你们再读一读种树人的话,最好能记住。 生读种树人的话。 师:不看书能回答我的问题吗? 生(信心十足):能! 师走到一位小姑娘身边,问:我说你这个种树人可真是的,既不按时给树苗浇水,又不浇一定量的水,瞧,树苗都枯萎了,后悔吧? (生笑。) 生:不后悔。我之所以不不按时给树苗浇水,不浇一定量的水,是要让它们自己学会在土里找水源,自己会找水源的,才能长成百年的大树,自己不会找水源的,枯萎了也没什么可后悔的。 种树人,我有个问题要向你请教。 生:没问题,你问吧! 师:嗬!口气不小啊! 师:我问你,如果按时给树苗浇水,浇一定量的水,结果会怎么样? 生: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底,一旦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可以存活的,遇到狂风暴雨,也是一吹就倒了。 师:噢,我明白了,开始我还以为你很懒呢,原来不是啊! 三、问题讨论 那么,你认为种树人的种树方法是否非常合理呢? 请你们小组讨论。 四、联系生活实际,领悟其蕴含的道理 种树人讲的是种树的道理,我很受启发,联想到了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请同学们一起读“我”悟出的道理,大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段的理解。 生1:要锻炼独立的生活能力! 生2:要做一个独立自主的人,不能什么事都依靠爸爸妈妈。 生3:自己要主动地学习,不能总是等着老师教。 生4:要学会自己学习,不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督促,自己能主动地学习。 师:理解得好!老师读了种树人的话也颇受启发,老师需要锻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今天,你们就表现得非常好。建议你们为自己良好的表现而鼓掌。 生: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枯萎了,这是因为桃花心木自己学会了在土里找水源。 师:理解得真好!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 赞美、感激、欣慰、骄傲…… 假如你就是这“桃花心木”中的一棵,把你想对育苗人说的话写下来。 《桃花心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使学生感悟到作者是借种树喻育人,懂得人应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学会自立、自强。 4、学习文章叙事事物层次清楚,层层加深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如:“不确定”在种树中指什么?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又指什么情况?在如:“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会因所处的环境的艰辛而变得深刻。”这句话的理解,进而悟出课文是借种树喻育人,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复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种树人育苗的方法很特别,谁能用一两句话概括种树人怎样给树苗浇水的?(从“浇水的时间不一定”和“浇水的量也不一定”认识种树人浇水的无规律性。板书:浇水无规律。) 2、引出新课: 教师:种树人来的时间并没有规律,浇水量也不一定,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做是不是有道理? 二、研读课文,感悟哲理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探讨话题:种树人为什么这么做? (在这过程中教师有选择地参与到相对薄弱的小组中去,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目的地帮助后进生。) 2、汇报交流,种树人是从哪两方面说明他这样做的原因? 通过抓住“百年的基业”,“不确定中”“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等词句,引导学生体会种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那漫漫的岁月中,不可能像种菜或种稻子那样能够得到外界的精心照料,在变幻莫测的自然界中,只有依自己的力量(相机板书:会找水源拼命扎根)才能生存下去(板书:长成大树)。从而明白“万物竞天,适者生存”的道理。 3、指导朗读: ⑴ 种树人是怎样说这些话的?该怎样读?理解“语重心长”的意思。 ⑵ 指名读、互读、自由读、评读、全班读创设情景,进行口语交际,让学生在交流与倾听中感悟浇水的道理。 三、发表见解──感悟人生哲理 1、理解作者的感悟: ⑴ 从“给树苗浇水”这件事中,作者联想到了什么?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作者想表达什么的见解。(相机板书:(树苗)──(人)) ⑵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见解。 (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可相机从如下几点加以点拨。) ① “不确定中生活”是什么样的生活?你能联系课文和生活上的例子说一说吗? ② 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与课中的桃花心木一样会有很大的收获,有什么样的收获? (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会像桃花心木一样能够经受生活的考验,克服依赖性,学会生存和发展,努力成长。相机板书:接受考验锻炼自主努力成长。) 理解“为什么在不确定中,人会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③ 反向思考,在“确定中生活的人”会是怎样的? ⑶ 引读,加深理解: (听了种树人这番意味深长的话,“我”心中无比感动,“我”明白了──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 2、抒发自己的见解: 读到这里,你认为自己在生活这方面做得怎样?该往哪方面努力?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体验小组交流、集体交流。) 引导: ⑴ 联系父母的教育方式,你想对自己的父母说些什么话吗? ⑵ 联系老师的教育方式,你想对自己的老师说些什么话吗? ⑶ 联系自己的生活方式,你想对自己也说句什么话吗? 四、作业设计 1、小练笔: 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日记、随笔、书信等)写一写自己的感想。 2、拓展阅读: 阅读有关张海迪、陈景润、爱迪生等文章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籍,找时间跟自己的小伙伴讲一讲他们的故事。 3、发表见解: “懒老师”的教法,你赞成不赞成?跟同学们说说你的见解。{补充阅读材料附后}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喜欢的方式写一写自己的感悟。 《桃花心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1、师:同学们,一位种树人,一片桃花心木,使作者的内心有了触动,继而产生对人生的哲学思考——作者说,种树人使他的桃花心木学会了一些本事,这些本事是什么? 学生回答要点如下扣住:在不确定的环境中生存、扎根很深,汲水生长。语言可自己发挥,也可说书上的语言。 2、师:同学们,你们再读课文,认真批注,联系生活,联系自己,看看又有什么想法?一会儿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自己批注,教师巡回看,指导学生在重点段落上研读,并注意把描写树和人的语句联系起来,这其实在教学生一种阅读思考的方法)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批注相当重要,要给学生较充分的时间,因为“阅读要有自己的心得”“说出自己的体验”,读书要联系生活,读出自己,所以本课时将学生感悟人生哲理,引导发表见解作为重点。 二、交流感受 1、研读第12、13自然段 2、引导对话,突破重点,指导朗读 (1)师:如果你们就是种树人,老师就是文中的“我”,你能回答好“我”的问题吗? 师生对话(教师在学生的回答中不断追问)预设如下: 你到底应该什么时候来,多久浇一次水? 你为什么要模仿老天下雨呢? 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该不会枯萎了吧? 树苗正是需要你精心呵护的时候,难道不能等他们长大些再这样做吗? (2)师:你们虽然都明白了种树人的话,可是你们还不像种树人,请注意种树人说话的提示语。对了,谁能笑着对我说? 指导学生朗读——扣住“笑”,体会种树人的有礼貌和自得、自信。 指导读好语重心长,让学生配上动作读好这两小节。 3、总结过渡: 难怪你会隔三岔五地给树浇水,不是没有规律,而是在模仿老天下雨;起先我还以为你懒呢,原来是为了让桃花心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起先我还以为你忙呢,原来是想让桃花心木长成百年的大树。啊,你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种树人!种树人与我的'对话被一棵棵桃花心木苗听得清清楚楚。它们会想些什么呢?会对种树人说些什么? 请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我是一棵( ),我会想:( )…… 【设计意图】 生本、师生、生生的对话,以及角色的转换,让学生进入文本、进入情境,真正读懂了文章,而且训练了表达。 4、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梳理出重点段落词语之间的联系。 树苗 人 定时定量浇水 不确定浇水 不确定环境 ↓ ↓ ↓ 依赖 不依赖 独立自主 ↓ ↓ ↓ 根生地表 扎根很深 转化能量 ↓ ↓ ↓ 易枯易倒 汲水生长 努力生长 三、研读14自然段 过渡:不止是桃花心木苗,本文的作者听了种树人的这番话,也是非常感动。 [出示]14自然段 植树者言,使我非常感动,想到不只是树,人也一样,在不确定中,我们会养成独立自主的心,不会依赖。在不确定中,我们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觉知。在不确定中,我们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1)师配乐范读。然后生齐读文字。 (2)师生讨论:先根据对“浇水模仿老天下雨”的理解到人生“不确定的风雨”,体会“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万物竞天,适者生存”的道理。 提问: 树木的“不确定”是指什么? 人的“不确定”又是指什么? 生活中的“不确定”有哪些? 引导学生能通过理解树木的“不确定”指上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从而理解人的“不确定”指生活的变化无常,会经受困难或遭遇不幸等。 (3)想一想,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事例吗?下面老师有一个故事讲给你们听: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4)结合生活经历,把感受最深的一两句话写成格言。 引导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知道的在艰苦环境中自强自立的人的事例,有的学生还能从反面谈到一些人被优越条件娇惯成了“温室里的花草”,经不起生活的风雨的事例,两相对比,最后归纳到问题 “为什么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上。学生通过事例很快就明白了那些生活在艰苦环境的人,接受的考验和磨练更多,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克服依赖性,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为了生存与发展,必须通过自己亲自去实践,去竞争,去拼搏。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才会对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等产生切身的感受,才会真正感知“尊重”、“艰辛”、“珍惜”等情感,从而学会与他人合作,体验到奋斗的艰难,珍惜来之不易的一切。 【设计意图】 避免繁琐的讲解,通过朗读和结合事例来理解,在把体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介绍作家,推荐文章。 其实,《桃花心木》这篇文章所讲的正是作家林清玄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他在这种风风雨雨、坎坷磨难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写作素材,成了一名海内外著名的大作家。老师这儿有他的几篇精短的散文,如《吉祥鸟》,同学们读了,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师生共同读)“不要着急把棋盘下满,也不要勿忙的走人生之路。好的围棋要慢慢地下,好的生活历程要细细品味…………”(师)好的文章也要慢慢口味——(下发林清玄散文) 【设计意图】 设计拓展,为了让学生举一反三,喜欢阅读,广泛阅读。 板书设计 桃花心木 树苗 人 不确定浇水 不确定环境 ↓ ↓ 不依赖 独立自主 ↓ ↓ 扎根很深 转化能量 ↓ ↓ 汲水生长 努力生长 特别建议: 《 桃花心木》一课的教学,构建了较为开放的自读自悟、自能读书的课堂,可以看到,两个课时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在读书、批注、讨论、研究,教师在引导、点拨、疏通、提升,并不失时机的进行阅读方法的渗透。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哪里来,只有从阅读中才会获得,所以,放手让他们自己读,使他们练一双慧眼,铸一颗真心。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