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课标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 |
范文 |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有理数乘法法则探究的过程,学习两个有理数相乘的法则。 2、能力目标:通过推导两个有理数相乘法则的过程,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提高由特殊到一般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经历由几组算式推导有理数乘法的法则的过程 教学难点:如何观察给定的乘法算式,从哪几个角度概况算式的规律。 三、课前准备: 1、复习小学的乘法法则 2、出几道小学里已经做过的两数相乘的题目,并计算。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问题:根据课前准备,小学我们计算的两个数相乘都是正数乘正数或者正数乘零,现在我们知道有理数包括正数、负数和零三类,根据这种分类,你能说出两个有理数相乘会出现哪几种情况?(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各种类型) 预设:学生可能会把正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当作一种情况,教师可引导为两种。 (二)观察归纳,学习法则(设计说明:法则的得出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分类探究(说明:3组探究重点是探究1) 探究1(师生共同活动) 问题1、观察下面熟识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3×3=9 3×2=6 3×1=3 3×0=0 预设: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提示学生观察两个因数有什么变化规律,积有什么变化规律。 这样会得到规律:左边因数都是3,右边因数依次减1,而积依次减3。 问题2、根据这个规律,你能填写下面的结论吗? 3×(-1)= 3×(-2)= 3×(-3)= 问题3这组数据的规律,对其他组类似规律的数据也成立吗?自己根据这个规律构造一组数试一试。 问题4、以上两组数相乘属于正数乘正数、正数乘负数,你能类比加法法则,从符号与绝对值两方面再来观察他们存在什么规律吗? 归纳可得:(板书)正数乘正数,结果为正,绝对值相乘;正数乘负数,结果为负,绝对值相乘。 阶段性学习方法小结:回想探究1的结论,我们是怎样一步步得到的? (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教师适当引导,得出主要环节:观察-猜想-归纳) (说明:设计意图有两个,一是初一学生学法意识的'形成,二是为探究2,3的学习做好引导) 探究2(小组讨论) 根据刚才得到的规律,你能得出下面的结果吗?能据此总结出规律吗? 3×3=9 2×3=6 1×3=3 0×3=0 (-1)×3= (-2)×3= (-3)×3= (选一组代表上讲台分析,得出结论) 归纳小结: (负数乘正数,结果为负,绝对值相乘) 探究3(同桌交流)、 利用上面的规律填空,并说出其中的规律。 (-3)×3= (-3)×2= (-3)×1= (-3)×0= (-3)×(-1)= (-3)×(-2)= (-3)×(-3)= 由学生总结得出:负数乘负数,结果为正,绝对值相乘。 第二部分归纳总结、 问题1:总结上面所有的情况,你能试着说出有理数乘法的法则吗? 在师生共同交流下,得出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再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问题2:你认为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时,应按照怎样的步骤进行运算?可类比加法的运算方法。 (说明:向学生渗透分类讨论及类比思想,再次形成学法体系) (三)、例题示范,学会应用 例1:计算(1)(-3)×9=(2)8×(-1)(3)(-3)×(-4)(4)6×0 例2:用正数、负数表示气温的变化,上升为正,下降为负。登山队攀登高山,每登高1千米,气温变化量为-6℃,攀登3千米后,气温有什么变化? 五、归纳与总结: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存在? 六、作业:课本练习题1、2、3 板书设计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