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国环境污染状况分析调查报告 |
范文 | 中国环境污染状况分析调查报告 一、我国目前环境污染现状1、水体污染现状 2008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571.7亿吨,比上年增加2.7%。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41.7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2.3%,比上年减少2.0%。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330.0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57.7%,比上年增加6.4%。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320.7万吨,比上年减少4.4%。其中,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457.6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34.6%,比上年减少10.5%;城镇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863.1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65.4%,比上年减少0.9%。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27.0万吨,比上年减少4.0%。 (1)、地表水体严重污染 根据国家环保局2005年的统计,国家环境监测网七大水系的411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I一Ⅲ类、Ⅳ~V类和劣V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1%、32%和27%。其中,珠江、长江水质较好,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水质较差,海河污染严重。28个国控重点湖(库),满足Ⅱ类水质的湖(库)2个,占7%;111类水质的湖(库)6个,占21%;IV水质的湖(库)3个,占1l%;V类水质的湖(库)5个,占18%;劣V类水质湖(库)12个,占43%。大的淡水湖泊和城市湖泊均为中度污染,巢湖、滇池和太湖污染严重,水质均为劣V类。调查的139座主要水库中,水污染极为严重的劣V类水质水库有8座。四大海区沿岸近海海域水质恶化日趋明显,其中渤海、东海污染较重,南海较轻。重点河口、海湾、港口、大中城市附近海域污染较为严重。 (2)、地下水体严重污染 据环境保护部门对我国118个城市地下水监测资料的评价,污染较重的城市有76个,占64%,污染较轻的城市39个,占33%,基本未受污染的城市只有3个,不足3%。据统计分析,地下水污染的特点:①三氮”污染;②硬度升高;③酚、氰化物、砷、汞、铬、氟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这类物质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它们不易分解,不易沉淀,易被生物体富集转化成毒性更强的有机化合物,并在迁移循环过程中遍布水体、土壤和作物,污染环境,危害生态。 (3) 、降水酸化正成为新的污染源 调查表明,以煤烟型为主的大气污染导致酸雨的覆盖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30%,呈明显的区域性特征。1998年,我国降水年平均pH值<5.6。据监测,酸雨地区城市地下水的pH值也明下降,如贵阳、常州、重庆等城市,近年来pH值年下降速率达O.035—0.045,因水质酸化,造成地下水总硬度增加、重金属污染和有机物污染加剧。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水污染无疑将存在,局部的水污染甚至还有可能加重。水污染已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约因素,严重威胁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2、大气污染现状 根据国家环保局优先考虑的环境问题可以看出,我国目前还处于第一代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阶段。其主要表现是:以燃煤排放的烟尘和二氧化硫为主要污染物的大气污染;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的有机物为主要污染物的水污染;以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为主的生态环境破坏。就大气污染而言,我国的总体情况并不乐观,其趋势是农村好于城市,小城市好于大城市,轻工业城市好于重工业城市。1997年11月21日一27日,国家环保总局对全国大城市的空气状况进行监测,发现污染最严重、最密集的大城市有3个;污染程度较重的城市相当于世界发达国家20世纪50一60年代严重污染时期的水平,1998年大气污染的状况有所改善,但仍不容乐观。污染类型可分为煤烟型、汽车尾气型、煤烟+汽车尾气型和复合型。 (1)、城市大气 根据国家环保局发布的环境状况公报,1996年全国城市总悬浮颗粒物平均浓度为309微克每立方米,比95年降低8微克每立方米,北方城市超标率>30%的占85%以上;全国城市降尘量平均值为16.2吨每平方公里,比1995年降低1.5吨每平方公里,降尘污染水平有所下降;二氧化硫浓度水平较高,部分城市污染相当严重,全国城市二氧化硫浓度平均为79微克每立方米,比1995年下降1微克每立方米;全国大城市汽车尾气污染日趋严重,氮氧化物已成为一些大城市空气的首要污染物,全国平均值为47微克每立方米,与上年相比持平。氮氧化物污染主要发生在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 (2)、酸雨及其分布 由于人类在工业和其它活动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降雨时溶解于水中,即形成酸雨。我国酸雨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以长沙为代表的华中酸雨区,降水酸度值最低,酸雨出现频率最高,并且呈逐年加重趋势;西南酸雨区污染程度仅次于华中酸雨区,华南酸雨区、华东沿海酸雨区分布较广,污染严重。1996年,酸雨降水污染普遍加重,分布区域有所扩大。据84个国控网络城市监测降水平均pH值<5.6的城市有43个,pH值最低达到3.54。降水平均pH值<4.5的城市有4个。酸雨频率>60%的城市有24个,其中,酸雨频率>90%的城市有4个,酸雨频率>80%的城市有5个,酸雨频率>70%的有2个。近2年来还有逐渐加重的趋势,这与生产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 (3)、噪声污染现状 目前,我国噪声污染已成为继大气污染、水污染之后的第三大污染,噪声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噪声危害听力;②噪声危害人的神经系统;③噪声危害人的心脑血管系统;④噪声可引起消化系统病症,造成肠胃机能阻滞,消化液分泌异常,胃酸降低;⑤噪声干扰人们的睡眠和休息;⑥噪声可影响母体中胎儿的正常发育和儿童的智力发展;⑦噪声能降低人们工作学习的效率,导致工伤事敌的发生。 噪声污染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交通噪声、建筑施工及工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和家庭噪声。目前噪声的主要来源是交通产生的噪声(54%),其次是施工产生的噪声(16.9%)和生活中的噪声(15.9%)。另外商业经营产生的噪声(12.7%)也有一层以上的提及率。”这是零点调查和指标数据网最新进行的一项调查得出的结论。在部分城市的比较中,北京的噪声污染情况最为严重,24%的居民认为噪声很大,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噪声指数(2.81)高于其它城市。噪声污染第二严重的城市是武汉,其次是广州、济南和沈阳。噪声污染最小的城市是厦门,其污染指数只有2.17。 (4)、固体废弃物现状 固体废弃物也称固体废物,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和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和泥状物质。按其来源不同,主要分为工业废物、矿业废物、农业废物、城市垃圾、放射性废物和传染性的废物等几大类。固体废物的管理主要是指控制其污染和实行资源化。随着生产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固体废物的成分日益复杂,排放量逐年增多,已成为世界公认的一大公害。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表明,将有害固体废物任意丢弃或进行不安全填埋。对环境的污染是极难治理的。多数情况下要花费巨额投资。现在有的城市,特别是近几年刚发展起来的县级市,还没有专门的固体废物处理场所,即使有一定的填埋场,其环保要求、技术操作规范等也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人们对固体废物的危害性,固体废物的资源化认识程度不高,致使大量的固体废物随意抛弃、堆积、填埋,综合回收利用率较低。长期以来,在自然环境中囤积数量巳达到较高的程度,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渗透到自然环境中,已经或正在对生态环境造成大地破坏。 据有关资料反映,我国每年产生的固体废物可利用而没有被利用的资源价值250多亿元。发达国家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了50%一80%,而我国只有30%并且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置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其主要原因:①环境因素。全社会对固体废物的处置与综合利用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还没有形成人人自觉保护环境。积极支持回收利用工作的风气;②技术因素。固体废物的处置与利用技术要求高。而我国目前综合利用的'科技水平、加工设备、生产工艺等都比较落后,因投入少,科技开发能力弱,制约着固体废物处置与利用产业的发展。如我国城市固体生活垃圾的直接分类回收设施仍相当落后,甚至是空白的状况,这些垃圾的分类回收几乎全靠拾荒者;③政策因素。国家制定的关于固体废物的法律仅有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且没有相关的实施细则和法律解释,缺乏实际操作性。固体废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出台,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缺乏强有力的、长期的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 二、环境污染防治对策及管理措施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实力的提高和公民环境意识的加强,制止和减少环境污染,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越来越迫切。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就开展了大规模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综合治理,如1998年实施长江流域上游天然林的禁伐与保护工程、198年实施淮河流域环境污染治理的零点方案、1999年发布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同时又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如《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均体现了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对生态环境的重视。 (1)污染控制正逐渐从末端治理转变为清洁生产。 末端治理是我国长期以来治理环境污染的一种基本手段,主要是通过环保部门强制排污单位采取必要的污染治理措施。这种治理方式是被动的,在不改变原有工艺的情况下,企业往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污染治理,增加了企业成本核算,因此使得大多数企业缺乏污染治理的积极性,甚至逃避对环境污染责任的承担。而清洁生产是实行全过程控制的一种形式,是一种主动的环境污染控制和治理模式。它主要包含了2个方面: ①在微观层次上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材料,少废元废的清洁工艺,物料的闭路循环,节约原材料和能源,尽最大可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毒性,生产的产品在使用中和使用后不会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并易于回收和再生,易处理、易降解; ②在宏观层次上,要求从企业战略高度上对整个产品结构、能源消耗构成及产品消费模式进行调整,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最低限度地产生有害废弃物。我国已将推行清洁生产列入《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中,并明确提出转变大量消耗资源、能源、粗放经营的传统生产发展模式,调整单纯末端治理的环境污染控制体系,推行清洁生产的要求,这也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之一。 (2)以谁污染,谁付费”、谁治理,谁收益”来代替谁污染,谁治理”的治理方针。 谁污染,谁治理”是在我国早期环境污染治理工程中提出的,对环境污染控制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长期以来,国民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加上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缺乏规模效应,大多企业单纯为满足市场短期需求和企业近期利益而逃避对环境污染责任的承担,加上我国环境保护法规的不完善和环境执法、监督不力,导致环境污染未能得到根本治理。在我国经济实力、科学技术水平和公民生态环境意识不断提高的条件下,应积极推广谁污染,谁付费”和谁治理,谁收益”的方针。通过对排污企业征收排污费,积累资金,扶持一批积极性高、技术力量雄厚的企业和团体,来承担对环境污染的统一治理,这样在污染治理方面,可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同时又可以避免环保处理设施的重复投资和重复建设,即省了资金,又促进了环保企业的发展。 (3)废物的再生利用也将成为环境管理的重点,从而使环境保护不再只是消极地增加成本,而是从积极角度出发,将其视为产生效益的行业。 垃圾发电已为中国各大城市的垃圾处理找到一条可行之路。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公民生态环境意识的增强,在国家环境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的支持下,我国的环境污染治理必然会取得巨大的成就,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