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
范文 | 《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结合“图片像不像”“调制蜂蜜水”等情境,找到相等的比,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各部分名称,能通过化简比或求比值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会用两种形式表示比例。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经历自学和合作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 3、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情境理解比例的意义,通过求比值或化简比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教学难点 通过求比值或化简比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并正确的写出比例。 教法学法 讲授与自学相结合、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自学卡。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复习学过的有关比的知识。 2、谈话引入新课。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比例的意义。 同学们还记得这些图吗?请联系比的知识,想一想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 你们能说出每幅图的长与宽的各是多少吗?请在学习卡上写下来。 写出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完成学习卡的第一题。 2、初步感知比例的意义。 (1)交流反馈。 (2)引出比例的意义。 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我们可以写成一个等式,6:4=12:8,也可以写成6/4=12/8。 师: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板书:比例) 3、组织看书,认识名称。 我们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呢?请大家自学16页的“认一认”,完成学习卡的第二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学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他们,既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又处理好了讲授与自学的关系。 4、利用新知,学以致用。 师:在图上这五张图片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来组成比例?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生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系统的总结,传递给学生一个信号,考虑问题要多方位思考。 5、内化意义,提高认识。 (1)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2)要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关键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怎么办?” 6、引申应用。 学生自学数学书的16页的问题三。 7、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 教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 8、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同学们能正确地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请同学们翻开教科书P17,看看什么叫比例的项、外项、内项。 指名让学生指出板书中的比例的外项、内项。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师:我们知道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研究。(在比例的意义后面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请同学们分别计算出这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 教师板书: 两个外项的积是80×5=400,两个内项的积是2×200=400。 “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板书:80×5=2×200“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是这样的呢?”让学生分组计算前面判断过的比例式。 通过计算,大家发现所有的比例式都有这个共同的规律,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规律说出来? 最后教师归纳并板书出: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并说明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的呢?”(指着80:2=200:5)教师边问边改写成: “这个比例的外项是哪两个数呢?内项呢?” “因为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所以,当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怎么样?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端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 三、全课小结,提高认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