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件 |
范文 |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件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件1教学目标: 1、通过改写,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文字表达能力。 2、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体现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重点、难点: 1、读懂原作,先列提纲,理清起因、经过、结果,将剧本改写成故事。 2、了解人物性格,引导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等描写人物的方法来突出人物的性格。 教学准备 《负荆请罪》的剧本及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阅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 2、集体交流,明确要求。 将《负荆请罪》改写为故事。 二、指导。 1、了解什么是改写。 2、回顾剧本《负荆请罪》内容,了解人物性格特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引导改写。 (1)先列一个提纲,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刻画人物,体现人物性格特点。 A、可以通过对人物语言、外貌、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来体现人物性格特点。 B、引导学生将原作内容进行揣摩,如何表达出来。 C、可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补充原作中省略的没有表现的内容,使人物丰满起来。 三、学生讨论交流。 1、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如何? 2、人物各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3、如何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来刻画人物? 四、学生自由习作。 第二课时 一、学生交流习作。 1、学生朗读习作。 2、学生欣赏习作:习作有哪些优点?存在哪些不足? 3、找出习作的精彩之处,说说是怎样写具体的? 4、提出修改建议。 二、学生修改习作。 1、对照欣赏的习作,找自己习作的精彩之处、不足之处。 2、检查自己的习作是否符合改写要求。 3、进行修改。 4、小组内交流、评议。 5、再次自行修改。 三、抄写习作。 将自己的习作抄写在本山。 第三课时 一、组内交流,品评习作 1、小组内交流,品评习作。 2、推荐小组优秀文章。 二、全班交流优秀文章 1、学生朗读优秀文章。 2、学生点评,教师点拨。 3、师生共同推荐优秀文章,共同欣赏。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件2教材分析 《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中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引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喟。 这篇文章很注意修辞,文中第一自然段用长短一致,节奏整齐,对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显示季节更替的诗意化景物;又用一组长短不一,节奏跳跃,口语色彩很浓的设问句,感叹日子的飞逝无痕。整句与散句的结合,不但具有一种音乐的美感,而且显得既典雅又朴实。 设计理念 学习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就是 读,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充分地读,自己获取体验,引发联想,加深对文章地理解,感悟文中所包含的意蕴。学习语文的目的不只是了解内容,也不仅是引起一时一地的同感,更重要的是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 伶伶俐俐 徘徊 2、熟练的、入情入境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学习重点 1、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2、积累语言。 教学准备 1、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凭直觉,你认为你的一生能活多少天? (学生大胆猜想) 我们估算一下,按80岁计算,能有多少天?你们现在已经过了多少天?这些日子里你留下了什么? 通过计算,你有什么感受? 是啊!人的一生确实太短暂了,时间总是在不知不觉中转眼就没有了。80年前的一位年轻人也和我们有同样的感觉,这个人就是朱自清。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匆匆》。(板书课题) 二、自由朗读,读通课文。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究竟写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读正确读通顺,注意读好标注拼音的词语,难读的地方要反复读。 (学生自由朗读) 刚才同学们自由朗读,看同学们认真投入的样子,就知道你们肯定读得很好。现在谁能展示一下,读给大家听听。 (指名接读课文,教师和学生评价)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 是啊,告诉我们日子怎么一去不复返呢? 教师指导问号的读法。 大家看“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句话应该怎样读?你能不能试着来读一读。 (教师范读 学生练习。) 对了,以后碰到问号的时候就要读出“问”的感觉。 怎样回答这个问题呢?我们要到文章中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三、默读课文,交流感受。 下面我们来默读课文,看能不能读懂文中的每一个自然段。边读边随着作者的描写,想象文中描写的画面。 (学生默读课文) 同学们都读完了,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你想象到了什么?说说自己读文章以后的感受。 (学生交流感受) 四、自由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的句子,提出问题。 同学们真不简单,边读边想象就有了这么真实的感受。对哪些句、段的印象最深呢?对文中的哪些地方还读不明白? 出示要求:自由读课文,看能不能读懂文中的每句话、每个词、每个标点符号。画出有关的句子或者自然段。 五、小组交流,解决问题,揣摩朗读。 出示要求: 1、懂的地方通过相互交流能不能弄懂。 2、找出了哪些印象深的句子,设计如何读才能把这些句子读好。 3、组长记录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小组内互相交流。 六、全班交流,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你们小组画了哪些句子?说感受,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能不能用你们自己的方式把这些句子蕴含的情感读出来。 教师出示自己的照片,(婴儿、少年、青年、现在)讲述自己的故事,让学生体验时间的流逝。 同学们能不能讲出自己的一些和时间有关系的故事。 (学生讲述自己的生活体验) 怎样才能读好这些句子呢,除了想象作者当时的心情,还要加进我们自己的感受。下面同学们再读一读 。 (指名读,老师指导朗读) 举例: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这一段话应该怎样读呢?(从学生的感受入手,指导朗读) (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教师的适时恰当的评价。) 从这些句子中,我们想象到了什么?作者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件3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了解课文的几处对比描写的作用。 3.认识4个字,学会7个生字。 二、基础知识: 嚼、(嚼子)、(嚼舌)、(咬文嚼字) 帽、(帽子)、(草帽)、(衣帽整齐) 剖、(解剖)、(剖析)、(剖腹藏珠) 辍、(辍学)、(辍笔)、(笔耕不辍)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课文讲了“我”画了一幅“蛇肚子里的象”的画,可是却无法让大人们的理解。而当我不再和他们研究图画转而谈论大人们感兴趣的话题时,他们都很高兴。作者通过这样简单的一件事,对“缺乏同情心和理解力的不可理喻的大人们”的委婉的批评。 本课节选自法国飞行员(注意,不是作家)圣埃克苏佩里所写的《小王子》,这是一部哲理童话。 2.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4.教学突破点: 教学时以这两幅图画的产生以及围绕它们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为为中心,了解作者是怎样清楚有序进行表述的。 教法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同学们,《蛇肚子里的象》这篇文章是一位法国作家的作品,谁能给大家读一遍课文?在读时要注意法国人说话的特点和语气。 2.同学们评议读得怎么样。 (二)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三)在把文章读流利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主要内 容;观察作者画的这两幅画,谈谈你的看法。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结合书后习题,试着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试着给文章分段。 2.根据时间顺序可以给文章分为两段: 第一段(1—4)“我”画了两幅蛇肚子里的象,可大人们都不能理解。 第二段(5)“我”迎合大人们的视觉,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使他们接受。 第二课时 (一)巩固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请两名同学分别来读文章的两个部分,试着概括其主要内容。 (二)理解课文 1.精读文章进行学习,将其中你认为最值得研究的语句找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其中的含义。(结合书后第二题所给出的重点句子) 2.含义深刻的句子: 分别从孩子和大人的两个角度来体会他们不同的看法。 3.在读这个故事时,可以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小组讨论 1.讨论书后的“讨论”题,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体会。 2.相机进行朗读指导。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人物形象、身份、特点,在读到评论性的语言时要读得沉稳、深刻。 3.体会这个个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整篇文章有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板书设计: 蛇肚子里的蛇 自己的角度、不被理解 大人的角度、被人接受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件4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山雨带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美。 3.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情感。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画面)师:我们的大自然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变幻莫测,多彩多姿,有时,让我们沐浴着灿烂的阳光,有时也让我们欣赏皑皑的白雪,当然,有时也让我们享受着蒙蒙的细雨…… 作家朱自清就曾经这样描写雨,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语段)“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2、师:这个地方的雨,是祥和安宁的雨。而有一个地方的雨却是优美动听的,孩子们,想亲自去感受感受吗? 3、咱们今天就跟着作者赵丽宏一起走进山林,去感受山雨的美丽。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请同学们先自由地、放声地读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将好词佳句用横线划下来,多读几遍,并将课文读通读顺。 2、交流同学们自主发现的.好词,集体品读。 3、课件出示,全班读。 湿润的山风 轻盈的云雾 无字的歌谣 飘飘洒洒的雨丝 轻捷柔软的手指 优雅的小曲 水淋淋的嫩绿 清新的绿色 4、刚才你们透过文字和作者一起初次游览了雨中的山林。你愿意用读的方式带着老师到山林中走一走吗?(指名读课文) 5、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教师板书:雨起、雨中、雨后) (三)朗读赏析,深入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 (1)作者是从哪两方面观察山雨的? (2)你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作者丰富的想象? 2、感悟山雨的音乐美。 (1)指名读写山雨声音的句子.。 (2)你从这些句子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奇特的想象?你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什么? (3)学生汇报,老师给予指导。 (四)、总结全文,拓展阅读。 1、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 2、拓展阅读。《雨》(冯剑华) 3、作业:(任选一项) (1)选择课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写一小段话; (2)自己试着写一写我们生活中看到的雨景。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件5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和略写的好处。 重点难点: 1、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2、难点:学习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师准备老北京过春节的有关图片,资料等 2、学生搜集、整理并熟悉春节的来历、传说、习俗等图片,资料 3、生认真预习并完成好本课的导学稿 4、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 难忘的寒假生活 二、学习“单元导读”,导入新课 1、组织学习“单元导读”,了解本组主题、学习目标。 2、师谈话导入:“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春节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不过了。那么,关于春节的来历、传说、习俗,你又知道多少呢? 3、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春节的资料。 4、师小结学生发言导入、揭示并板书课题。 三、学习字词,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文中重难点词语(含生字表中要掌握的生字新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重点引导学生交流识记生字、理解新词的方法。) 2、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并说说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北京的春节的“热闹、忙碌、喜庆、团圆……”) 四、合作探究,品读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生默读课文,完善导学稿,做好小组内交流的准备。 (自学内容以导学稿为蓝本,要求学生课前充分自学完成) 2、小组内讨论、交流,确定中心发言人和汇报形式。 3、小组代表全班展示交流: (1)、课文按怎样的顺序写老北京过春节的?重点写了哪些日子人们的活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引导归纳:点面结合,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2)、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描写,展示朗读。 (重在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五、拓展对比,感受写作特点 1、认真阅读文后“阅读链接”,思考在写法上与《北京的春节》与何不同。 2、小组内交流后全班汇报,相机点拨学生从文章的结构、表达的情感、语言的特色等方面来体会。 3、师小结并对学生进行习作指导 课堂小练笔:运用自己学到的表达方法,写一写自己过春节的情景。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件6知识与能力:复习巩固生字词。 过程与方法:出示生字词,小组合作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作者的感情。 2、懂得珍惜时光的重要性。 一、复习探究 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匆匆》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听写重点字词。听写重点词语。强化记忆,识记字词。 二、合作交流 1、试答追问 学习交流体会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1)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有几次追问?(六次)有几次做出了回答?(前两次)师生读书问答。 (2)引导学生试答文中后四次追问:你觉得怎样才算是留下些生命的痕迹?怎样的人生就是没有虚度,才算是没有白白的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可以举一个你佩服的人做例子来说明。引导学生既要谈伟人名人的事例,又要关注自己身边的普通人。 (3)出示朱自清资料,引导学生谈感受:你觉得朱自清先生有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白白的走一遭?(联系朱自清写作本文时的年龄和一生的成就感受体会) 2、交流名言警句,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1)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不少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名言警句。你知道哪些? (2)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名言警句,学生朗读。 3、交流体会文章的后两个自然段。 4、交流名言警句。 三、指导朗读 1、带着体会有感情的读课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朗读背诵。 3、分小组朗读比赛。感情朗读、背诵片段深入理解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四、巩固延伸 读写结合,学生练笔 1、朱自清的时间步履匆匆,在洗手、吃饭的时候过去了。那么,同学们,你们的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呢?请大家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也抓住自己身边的小事,赋予时间生命,让我们感觉到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流逝的?看谁写的最有朱先生的风格。 2、学生自由仿写练笔。 3、学生写完后,朗读交流,师生及时评价。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件7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的方法。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背诵课文,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 教学准备 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预习题纲 1.读准生字词。 2.了解朱自清的生平资料和作品。 3.搜集积累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一、情景导入。 师:1.播放一段时钟的“嘀嗒”声,引导学生谈自己听后的感受。 2.介绍朱自清,引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生默读全文; 2.体会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让学生初步了解全文,感悟作者情感,抓住“叹”、“悔”二字统领全文。 三、研读课文,理解文意。 (一)研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找出并细读“叹”的段落。 2.注意“碗”、“伶俐”的写法及读音; 3.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向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说说作者怎样写时光匆匆的,并仿照这样的写法写上几句; 5.体会文中叠词运用的巧妙; 6.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二)研读课文第二、四自然段 1.找出并细读“悔”的段落。 2.注意“徘徊”、“*”的写法及读音; 3.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向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体会作者悔意何来; 5.体会比喻、拟人修辞手法运用的妙处; 6.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三)略读课文第一、五自然段 1、通过删读体会排比句的优美,讲解“;”的用法。 2、文章开头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四、再读课文,深化感受。 1.谈谈自己学了本文后想到了什么? 2.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说明时光飞逝或劝人惜时的词句。 五、背诵课文 学生自由地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件8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4、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古桥的图片;录有风声、雨声、鸟叫声、溪流声等声响的课件。 五、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悬念,揭示课题 1、同学们平时都有哪些朋友?会去探访你的好朋友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跟朋友有关的特殊的文章,文中的作者要探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 3、出示课题《山中访友》,学生读题。 4、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探访他的好朋友。 (二)、读通课文,掌握字词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圈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并多读几遍。读通课文,了解大概内容。 2、交流生字词的读法,汇报好词,集体品读。 清爽吟诵唱和陡峭挺拔精致奥秘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 谁来简单地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学习“出门”,感受心情 1、作者轻装上路,读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感受他当时的心情。(心情好;高兴) 2、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心情很好? 出了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早晨,好清爽! (1)自由地读读这句话,感受话中所包蕴着的情意与心情。 (2)理解“与微风撞了个满怀”的写法及所包含的韵味。 (3) 带着轻松愉悦激动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1)读读这句话,从什么地方最能看出作者的好心情? “满怀”是什么意思?与上一句的“满怀”意思一样吗?平时还可以说什么东西是满怀的?用“满怀______”练习说话。 (2)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朗读这句话。 (四)、再读课文,捕获感知 1、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出门访友。请同学们再自由地、放声地读读全文,想想作者去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他是如何看待这些朋友的? 2、交流讨论。(友好的;他们是真朋挚友;作者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在与他的朋友在交流;他们之间感情很真挚……) (五)、精读课文,感悟深情 1、请同学们再一次跟随着作者去探访他的那些特殊的朋友。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到文章的最后,想想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跟这些朋友有深厚的感情,可以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的旁边。 2、交流同学们划出的句子。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1)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想象并说说这座古桥的模样。出示古桥图片,思考:作者面对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桥他联想到了什么?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形象地写出石桥的古老沧桑,暗示了古桥所发挥的作用,指出了作者对于古桥的一片情深) (2)读读句子,请想象一下,这座古桥在几百年的历程之中,他驮过了哪些人,在他的身上曾经发生过了哪些事? (3)谈谈你对“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这句话的理解。 (4)自由朗读;指名朗读;师生共读。 (六)、抄写词语,自主背诵 1、抄写含有要写的字的词语。 瀑布陡峭身躯津津乐道蕴含侠客 2、有能力的同学将第三自然段熟读至诵。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件9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1个生字; 2.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4.感受乡村生活,陶冶爱美的情趣,养成积累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生活,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并养成课外主动阅读和积累诗歌的习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今天,咱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四 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 暴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二、释题并初步感知课文 1.释题:“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2.教师范读全诗,学生小声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3.指名试读全诗,引导回答上面问题。 三、学习诗文内容 1.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①昼:白天。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里除草。④绩麻:把麻搓成线。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4.引导学生试着解释全诗: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衬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6.放声自由读诗,想像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五、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六、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预习下一首诗。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我们学习《古诗二首》的第二首诗。《小儿垂钓》。(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1.认读生字词: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借问、遥招手、不应人。(注意生字“蓬、稚、遥”的字音字形。) 2.教学生字“钓”,注意右边“勺”里面的“点”不要丢掉。 3.学生试读全诗。 三、释题介绍作者 读课题,思考:“小儿”指什么?“垂”在字典中怎么解释?理解丝线的一头向下可以说成是垂下来的线。并引导学生理解:“垂钓”什么意思?“小儿垂钓”什么意思? 四、学习前两句 1.指名读第一句。思考:是什么样的小孩在钓鱼?从哪看出他年龄很小?理解“蓬头、稚子”。这个头发很乱的小孩在干什么?字典中“纶”什么意思?理解“学垂纶”就是学钓鱼的意思。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