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广东高考作文:影像与人的日常生活 |
范文 | 2014广东高考作文范文:影像与人的日常生活 一、作文试题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二、作文点评 (一)材料解读 2014年高考广东卷作文题型与2013年的相同,即陈妙云教授所说的材料引……”的题型。 材料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于黑白胶片的时代”。这个时代照片少,留下的照片泛黄”模糊”,画面弥足珍贵,记忆永不褪色”。第二部分聚焦于数码技术的时代”,这个时代照片数量多,传递快,效果好,但人们对照片的珍惜度却较以前有所降低。材料从黑白胶片的时代”跨越到数码技术的时代”,对比鲜明,以小见大,照片” 的少与多,折射出科技落后与先进,影响的是人们的生活与情感。 材料表面看,是在谈照片与时代的关系”,从深层来看,是在谈科技与人的关系”,隐含的中心是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 材料侧重于对不同时代有关照片”的生活状况进行陈述,没有作出是非褒贬等价值判断,使材料具有多元的思考维度,具有很强的意义容涵性和立意开放性,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如,考生可以侧重于第一或第二段来写,结合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思考,回答我”对第一(第二)段叙写的情况得出的价值判断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判断,面对这样的现状该怎么办”;可以整合第一、第二段的相关内容,围绕时代、照片、情感”三个关键词进行拓展、开掘;可以围绕科技进步对社会生活、个人情感的影响”进行辨证思考;可以谈胶片时代与数码时代,该如何珍惜珍藏情感”;可以对黑白胶片的时代”和数码技术的时代”的同与异”进行评点与分析…… (二)命题意图 1.防宿构,反套作,鼓励学生写出独到思考 温如敏先生在《高考语文改革的走向分析及建议》(《光明日报》2014年3月18日)一文中强调高考作文回归理性,强化思辨,摒弃宿构、套作、模式化与文艺腔”,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试题命卷人的命题意图大抵与温如敏先生的观点相吻合。 这道题在审题上没有设置过多障碍,但能够有效地防宿构,反套作”,而且在鼓励学生写出独到思考”方面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材料涉及照片与时代与生活与人们情感等诸多因素,如果考生对材料缺乏理性的判断和审视,只是背诵了一些名篇、名段、名句,对材料缺乏个性化解读与思考,不可能写出具有思想含金量的佳作来。 2.勤观察,厚积淀,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 照片,每个中学生都了解,每个家庭都有收藏,每个人都有与照片相关的记忆。照片是记忆的收藏,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而且,生活中与照片”类似的变迁很多。如从纸质阅读”到电子阅读”;从书信”到短信”微信”;从日记”到博客”微博”……可见,这道题明显是在向学生的生活回归,有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思考人生的意图,是在倡导说真话、抒真情,是在倡导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事物,将自己的生活积淀与自己的体验、思考结合,来表达健康、朴素、清新的思想情感。 范文一:什么让你模糊”,什么让你清晰” 看过《开国大典》,记得毛泽东的那声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得益于当今的科技,看到的是彩色,是唐国强健康自信的脸。但在彩色的镜头中,却夹有一段黑白胶片,那是当年的纪录片,是伟人领着他的团队登上城楼的时刻。如果没有这段黑白”,我觉得唐国强演得真出彩”,简直那就是毛主席”,但是,有了这段黑白,我觉得,他更多的还是唐国强”。 黑白”与彩色”,胶片”与数码”,看似不是同一等级的选手,在给人的印记上,却可能有着反转过来的效果,那么,照片”,是什么让你模糊”?是什么让你清晰”? 也许有人会说是时光,是风。是的,有人恶俗而真实的称时光是把杀猪刀”,它杀死了青春靓丽而成为满目沟壑,它杀死了彩色绚丽而成为黯淡无光。但当它在得意长笑之时,却无法抹去我们心底的亮色,因为你,相片”给它的是假象,你把真色彩珍藏于我们的内心,你和我共同保鲜着一段时光的记忆,它让我们催眠于假象之下,只要我和我爱的人轻启你那一页一页,那一段段鲜活的生活便复活”了。 不过,有人觉得应该让鲜活”永远鲜活,于是,他们发明了数码技术。数码,如同一切的高科技一样,它因便捷而易得,因易得而丰富,因丰富而稀释。无论如何,我们的生活已然被它无情的改变着,比如,电子阅读改变着纸质阅读的优雅,而使阅读碎片化”,网络社交改变着鸿书往返”的亲切,而使彼此隔膜化”,高铁朝发昔至改变着应接不暇”的山阴道上”的风景,而再不会有骑驴过剑门”的柔美,而使旅途无趣化”。愈清晰却愈模糊,愈丰富却愈单薄…… 当然,数码时代的到来,没有谁能拒绝它的诱惑;科技推动的时代,没有谁做成真正的隐者”。但是,稀释值得珍惜的点滴”的神妙液体,也无法回避时光的淘洗,也无法避免时光对它的萃取”,只要是值得珍藏”,只要我们让内心细腻起来,被科技快捷了的生活也会成为慢放模式”,单薄了的内心也许因此丰厚起来。毕竟今日的数码,也许就是明天的胶片”。 当初的黑白胶片,也是科技使然,相对于数码技术,犹如竹简刻字与活板印刷。未来的科技走向何处,谁能知道呢?但是我们知道,未来一定会有什么技术”会替代数码”,那里,人们会从电脑里打开数码照片,就如同耄耋老者寻找自己的童年,那时的不泛黄、不模糊”的照片,相对于新技术”,也会一样模糊”,一样清晰”。 是什么让你模糊”,是什么让你清晰”,你和我一样,懂得”! 范文二:且看且珍惜 无论是老照片,还是新照片,都是我们人生的刻痕,这一点没有什么不同。技术可以提高照片的质量,倘若丧失珍惜的态度,未必能够提升情感的品位。有了珍惜的态度,那么,寥寥可数的人生几个瞬间,就定格成瞬间的永恒,宛如绝句小令,言有尽而意无穷;而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也会联珠成为一部长篇小说,舒卷而流丽。 这正是:欲得人生真滋味,请君且看且珍惜。 为了人生的不朽,人类总是在和易逝的时间作斗争,由此产生了历史的、文学的、绘画的、雕塑的伟大作品。近代以降,人类有了记录人生的简便易行的工具——照相机。限于技术与物质条件,起初我们只能获得很少的黑白照片,也许是物以稀为贵,那时我们轻易不言照相,必是到了重要的时刻,才把那个瞬间定格下来,然后是一次次地翻看。在这一遍遍地翻看中,我们摩挲着消逝的岁月,不断回忆着、体味着那个瞬间的意义与价值,不断细嗅着凋落的时间的芬芳。在这个品味和沉思的过程中,情感的珍贵、事业的辉煌、生活的幸福、事物的魅力,生命的一切美好都沉淀下来,映照着岁月的静好。虽然照片像所有的物质那样抵抗不了时间的消磨,也要泛黄、模糊,但是那个瞬间却越来越清晰地活在我们的记忆中,好似一朵凋落的鲜花,永恒地夹在普希金的诗集之中。那个时候,我们匮乏,但懂得珍惜,我们不断翻看老照片,不断省察人生,人生也在不断丰富而且升华,我们平凡的人物也把人生过得如同一部不朽的作品。 今天我们拥有了数码技术,可以让照片永远如新,可以不花费什么就能把生活点点滴滴记录下来,我们拥有了技术与物质上的优越。但是,有一点正在动摇照相的意义,那就是我们在快速浏览和频繁更新中,正在变得肤浅,正在丧失珍惜的心态。我们忘记了为什么要照相,好像是为了照相而照相,好像是为了展示而照相。珍惜的心态一失,人生突然失却了重心,一切变成了浮萍。是的,我们在快速浏览,但没有心情沉潜涵泳;我们在频繁更新,但没有时间品味。玉石在未经人手摩挲之前,终归是冥顽的石头;生活的点滴未经人心的品味之前,终归是易干的水滴。唯有经过心灵的浸渍,那些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才会凝结为粒粒珍珠,点缀在生命的上空,有如繁星之夜。学学曹雪芹吧,他把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拾掇起来,呕之以心,沥之以血,护之以性,呵之以灵,联珠而为旷世绝作《红楼梦》。倘若我们也这样品尝生活,生活也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它的意义。 照相的真义是记录生活,翻看照片的真义是品味生活,两者都是我们珍惜生活的反映。我们一边活着,一边回味,一边看着,一边珍惜。生命就在这凝眸中泄露了真相,生活就在这咂摸中流溢出滋味。有了这样生活态度,我们才能说我们真正地活过。 范文三:何事秋风悲画扇? 时代在发展,人类在行走,而时代的发展总会在人类身上留下深深的印记。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再到今天的科技时代,文明的每一小步,都是人类发展的一大步。但人类又是一个会思考的精灵,面对大时代,我们往往显得步履蹒跚,于是我们就会哀叹、自怜,当然也在哀叹、自怜中反思。不得不说,我们是一个情感复杂的矛盾体,对于时代的发展,我们爱之,也怨之、怜之,而其实,正如人生难以如初见,奈何秋风非要悲画扇? 萧伯纳曾说:人生有两个悲剧,一是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你心爱的东西。这其实也是人类的矛盾之处,就如黑白胶片的时代,面对渐渐泛黄、日益模糊的为数不多的照片,我们深知这代表人生印记的影像的珍贵,我们希望这样的印记能再多一点,再多一点。而在数码技术的时代,我们可以随时记录、分享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但那从不泛黄,永不模糊的照片却又让我们觉得若有所失, 因为太容易获取的点滴”往往也代表着无需珍惜。于是,我们就在这样焦灼的矛盾中怨之、怜之。 这是人类的维纳斯”之憾。面对这样的遗憾,现实却替我们给出了答案。若论黑白胶片时代的代表,恐怕非柯达莫属。那一圈圈的胶卷,那一张张的照片记录了我们父辈多少的青春年华,也留下了我们年幼时的纯真印记。一张照片背后往往是一段美好的记忆,一份弥足珍贵的人生情谊。但是,再美好的记忆,再珍贵的情谊,在无情的时间面前总归渐渐淡忘、消退。而曾为我们留下无数印记的柯达,也因无法跟上数码时代的变化与发展,最终也走向没落、消亡。时间终归是会流逝的,而时代总是向前发展的,那渐渐泛黄、日益模糊的照片代表着的是我们的美好印记,但并不指向着我们的未来。我们可以籍照片追忆过往,但并不代表我们应该沉溺过往。我们可以怀念那纯真的青春年华,但却不应停止成长;我们可以为那流逝的过往而黯然神伤,但却不应拒绝未来。 人类那柔软的心灵,滋长了情感细腻的诗人情怀,而我们那睿智的头脑,更因引领探索人类发展的未来。所以面对那渐渐泛黄、日益模糊的照片,我们可以怜之,但却不应对那代表新生活的数码照片拒之、怨之。 须知,当某处风景渐行渐远的同时,也有另一处风景向你款款而来。更何况,社会的进步、技术的发展与情感的记忆并不冲突,无论是黑白胶片,还是数码相片,都只是情感印记的载体,只要情感未变,那些值得珍惜的生活点滴”又怎么可能被稀释呢? 电影《归来》中,因为女儿的不解与怨恨,几乎把所有照片中的陆焉识的头像都抠掉了,以致当失忆的冯婉瑜面对已然归来的陆焉识时视作路人。陆焉识看似归来了,但却是永远也无法归来了。而如果剧情可以假设,当那无数的从不泛黄、永不模糊的数码照片放在冯婉瑜面前时,那不是更美好的归来吗?科技改变生活,科技也可以珍藏记忆,更重要的是,科技与情感并不冲突,而在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前提下, 思考如何维系彼此的真情,增进彼此的沟通,其实才是我们面对时代发展的应有态度与行动。 春花的凋零会为了孕育那盛夏的果实,以期那金秋的收获。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由黑白胶片的时代步入数码技术的时代,这不是一件值得哀叹、悲伤的事情,科技为我所用,记忆更需珍藏,情感更应维系,若然如此,何事秋风悲画扇?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