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品读 诗人杨万里 入粤诗作 |
范文 | 品读 诗人杨万里 入粤诗作 导语:虽然诗人杨万里一生都非常的漂泊坎坷,但是他没有因此而消沉下去,而是积极乐观的面对。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诗人杨万里的入粤诗作,欢迎阅读! 杨万里(1127—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是著名的客家诗人,传下诗作四千二百多首。他与陆游、范成大、尤袤等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杨与陆的声名尤其大。在当时,杨万里运用禅宗和理学极受推崇的活法”,自出机杼,用活泼的眼光观察变化无穷的世界,用活泼的语言表现新鲜独特的人生感受,打破了保守的江西派”诗风的笼罩,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被称为杨诚斋体。 《南海集》是杨万里在南宋淳熙七年至八年(1180—1181)到广东任职时写下的诗集。诗人的足迹几乎遍及南粤大地,还到过梅州,留下二十余首诗作。可惜的是,有些诗不为人所知或谬误流传。 诗人最爱是梅花 诗人善于捕捉南粤山中的一景一物入诗,观察细微,有传神入化的艺术效果: 不知香雾湿人须, 日照须端细有珠。 正是春山眉样翠, 被渠淡粉作糊涂。 ——《晓雾》 榕树荫中一苇横, 鹧鸪声里数峰青。 南人到此亦肠断, 不是南人作么生。 ——《过真阳峡》 把山岚瘴气比作香雾和淡粉,把岭南常见的榕树写入诗中,浸染着浓浓的南方特色。他还把广州市花木棉花早早写入诗中: 姚黄魏紫向谁赊, 郁李樱桃也浅些。 却是南中春色别, 满城都是木棉花。 ——《二月一日雨寒》 在整个集子中,出现最多的还是诗人喜爱的梅花: 忙中撩眼雪枝斜, 落片纷纷点玉沙。 虚过一冬妨底事, 不曾款曲是梅花。 ——《发通衢驿见梅有感》 通衢驿在龙川至兴宁途中,宋朝设驿站,是当时的交通要冲。比杨万里年长四十一岁的宋朝丞相李纲遭贬后途经兴宁,有一首五律《通衢驿夜坐有感》: 策马望宁昌,行行道路长。 晓登丞相岭,夜宿翰林堂。 山静光犹在,池闲草自芳。 怀贤无限意,聊复奠椒浆。 两位主张抗金、有民族气节的诗人都在通衢驿住过一宿。一吟梅花,一怀兴宁籍翰林院学士罗昌儒,也算是诗坛佳话。时隔三四十年,不知这位漂泊他乡的杨万里是否也记得傲骨如梅,与奸臣秦桧抗争的昌儒后裔、谏议大夫罗孟郊呢? 杨万里到梅州境内时又留下数首梅花诗,其中最有名的是《自彭田铺至汤田道旁梅花十余里》: 一行谁栽十里梅, 下临溪水恰齐开。 此行便是无官事, 只为梅花也合来。 据古直先生和中山大学教授徐俊鸣考证,十里梅在今梅县梅南镇滂溪村一带,也是著名学者古直先生的故乡。其实,据《杨万里全集》(中华书局新版)中的注释,汤田在丰顺县境的汤坑附近。这首七绝印证了梅州自古就是梅花盛开的地方。但从艺术角度欣赏,诗集中另有两首七绝《明发房溪》更值得关注: 山路婷婷小树梅, 为谁零落为谁开? 多情也恨无人赏, 故遣低枝拂面来。 青天白日十分晴, 轿上萧萧忽雨声。 却是松梢霜水落, 雨声哪得此声清? 诗题中的房溪其实就是滂溪。在诗中,梅花就像多情的倩女,不甘寂寞,撩人情思。而在忽然放晴的冬日,松间滴落的霜露又是何等晶莹。 寄情山水为趣 诗人杨万里眼中的岭南佳果是龙眼初如绿豆肥,荔枝已似佛螺儿”尽吹北冰作南雹,飞来岭外荔枝梢”老饕要啖三百颗,却怕甘泉冻断肠”,把荔枝比作冰雹和甘泉,讥笑馋嘴的苏东坡老头非冻断肝肠不可,诙谐风趣,令人发笑。诗人食笋、食蕨、食野菜,入乡随俗,与山民同乐,活脱脱一个和蔼可亲的老人: 蕨手犹拳已箸长, 菊苗初甲可羹尝。 山村富贵无人享, 一路春风野菜香。 ——《宿南岭驿》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