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数学教案 |
范文 |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集锦八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结果都等于0。 2、经历探索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问:从图上知道了什么?平均每只兔能采到几个蘑菇,算式怎样列? 平均每只猴能摘到几个桃,可以怎样列式? 2、结合旧知,解决问题 三只小猴摘桃,可树上一个桃也没有,那你觉得每只小猴能摘到几个桃呢? 一个都摘不到那么03等于多少呢? 如果是4只小猴摘桃结果会怎样?5只呢?9只呢?算式怎么列?结果呢? 问: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二、巩固练习 想想做做1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 小结:0除以或乘以任何不是0的数结果都等于0。 三、教学例2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例题图,问:你从图上知道些什么? 问:要求前3天平均每天生产鸡蛋多少千克怎样列算式? 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谈话:3063等于多少?先估算,再算一算。 了解学生的方法,有选择地请学生把他们的方法写在黑板上。 问:3063的商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算的? 重点学习笔算的方法及书写格式。 分析引导:商的十位上为什么写0(因为0除以3得0),这个0能不写吗?为什么?让学生明确0有占位的作用。 讲解书写格式。 问:对比笔算的结果和估算的结果你觉得怎么样?如果漏写了商中间的0呢? 四、完成试一试 1、出示题目,让学生说说商是几位数。 2、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3、让板演的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4、如果学生写出的竖式不够简便可以进行引导分析:最后一步的竖式计算能否省略?如果省略,商的个位上的0要不要写?还要在哪里写0表示除完? 5、小结:如果被除数的个位上是0,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除完,可以直接在商的`个位上写0。 五、全课总结 比较例题和试一试的题目,你认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小结:如果被除数的中间或末尾有0,除到0前边的一位正好除完,就直接对齐被除数里的0,在商里写0。 六、巩固提高 1、想想做做2 出示题目,让学生说说每题的商是几位数。 再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选两题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2、想想做做3 独立找出3题的错因,并改正,再指名回答。 七、作业 想想做做4 小学数学教案 篇2一、自学导航 活动一:认识简单的横向条形统计图 1.○□○〓△□〓□〓□△○□△○△□△〓〓△ 2.画一个统计图 3.○有( )个 □有( )个 〓有( )个 △有( )个 4.( )最多,( )最少,( )与( )同样多。□比△多( )个,□比○多( )个,○比□少( )个,○比△少( )个。 活动二: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调查全班同学喜欢红色、黄色、绿色和蓝色各有多少名同学? 2.学习小组四个同学比较一下,哪个同学的记录方法你最喜欢? 3.在数学书P86上的表格涂一涂。 4.说一说,你一共调查了( )名同学, 喜欢( )色的人数最多,喜欢( )色的人数最少。 活动三: 1.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 A.喜洋洋灰太狼 B.家有儿女 C.猫和老鼠 D.天线宝宝 2.调查你们大组成员,喜欢这四种节目的同学有哪些? 3.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说说你的方法。 4.喜欢哪种节目的.人数最多,哪种最少?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数据的收集及过程,进一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2.能力目标:体验通过统计结果,进行判断与决策的过程,能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3.情感目标:激发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合作交流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预习、质疑,看书买气球内容,完成学案活动一至活动三,教师下组指导看书,了解各组学习情况,重点指导学困生。 二、交流展示 交流5分钟,重点交流不会的知识点。 展示25分钟,每组根据任务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学展示学案的活动一至活动三的内容,其他同学认真听、认真评,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点评。 注意,点评时关注易错点: 1. 2. 3. 4. 完善导学案2分钟。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 篇3教学内容:第73、74页“千米的认识”,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六第1-4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公里),建立千米长度的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学会千米与米之间的简单换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千米与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具准备:一根米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前面学过的长度单位 2.出示米尺,你能比划出1米有多长吗? 3.你能猜一猜教室的长是多少米吗? 二、教学新课 1.引入“千米” 测量教室的长可以用米做单位。但是如果我们用它来量比较长的距离,比如量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是多少?你觉得用米这个长度单位来量怎么样? 既然“米”小了就必须要用一个新的比米要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比米要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千米的认识) 2.认识千米 (1)平时我们也把千米说成公里。大家打开书,看第一幅图,图上的“公里”就是千米。 提问:那么一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首先我们来想一想100米有多长,学校跑道一圈大约是200米!100米也就是它的一半,你能想象出它的长度吗? 几个100合起来是1000呢? 那么1000米就等于把()(板书:1000米) 1000米用千米做单位就是()(板书:=1千米) (2)感知1千米路程 刚才我们了解了1千米到底有多长,那么你能说出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路程大约是1千米吗? 我们同学1分钟大约可以走100米,你们想一想如果要你走1000米要用几分钟呢? 3.千米与米的简单换算 (1)教学例1 下面我们来看这样一道题, 出示:4千米=()米 让学生看一看,千米和米哪个大,就是由大的换成小的。想一想昨天我们学习的思考方法,这道题我们要怎样思考呢? 教师指导学生想思考过程 提问:1千米=()米,4千米就是()个1000米,也就是()米 (2)教学例2 出示:6000米=()千米 这道题是把小的长度单位变成大的,又因该怎样想呢? 根据书上的提示2人小组讨论,把讨论结果填在书上。(指名回答)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2题 学生先填在书上,指名回答,并说出思考过程。 2.完成“练一练”第3题 引导学生理清题意。 提示:“1千米是多少米?” “这条路要划分成多少段?”就是要求什么? 把这道题目做在练习本上。 (指名学生回答) 3.做练习十六第1题 学生先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集体评讲)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了千米要比米(),1千米=()米。同时还学会了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五、作业布置 课作: 练习十六第3.4题 家作: 1.练一练第1题 2.练习十六第2题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篇4课前思考: 1.概念揭示变逻辑演绎为活动建构。因数和倍数,传统教材是按数学知识的逻辑系统(除法整除约数和倍数)来安排的,这种概念的揭示,从抽象到抽象,没有学生亲身经历的过程,也无须学生借助原有经验的自主建构,学生获得的概念是刻板、冰冷的。如果能借助学生的操作和想象活动,唤起学生的因倍意识,自主建构起因数和倍数的意义,那么学生获得的概念必然是生动的、有意义的。 2.解决问题变关注结果为对话生成。要找出一个数的几个因数并不难,难就难在找出这个数的所有因数。这里有一个方法问题。是把方法简单地告诉学生,迫切地寻求结果,还是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让他们通过独立思考、交流讨论,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呢?很多成功的教学表明,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对话场,在生生、师生多角度、多层面的对话中,能让师生彼此分享经验、沟通思考,生成新的看法。 3.教学宗旨变关注知识为启迪智慧。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知识是理念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观。从知识课堂走向智慧课堂,为学生的智慧成长而教,应成为我们数学教学的倾心追求。怎样通过对因数和倍数内涵的深度挖掘,在教给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更教会他们数学思考的方法,让他们在数学课堂上释放潜能,开启心智?这是我设计因数和倍数这堂课的宗旨所在。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建构,使学生领会因数和倍数的意义;通过独立思考、交流谈论,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所有因数的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条理性,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求索精神。 3.通过教学,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思考的魅力,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准备: 练习纸、学号卡等。 教学重、难点: 掌握求一个数的所有因数的方法,学会有序地进行思考。 教学流程: 一、意义建构 1.用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摆一个长方形,可以怎样摆?能不能举一道简单的乘法算式,把你心目中的摆法表示出来?(请一位学生回答) 2.猜猜他可能是怎样摆的? (根据学生回答依次出现相应的两种摆法,随后隐去第二种) 3.还可以怎样摆?同样用一道乘法算式表示出来。 (再请一位学生回答) 4.他又可能是怎样摆的? (根据学生回答屏幕显示另外两种摆法,随后隐去第二种) 5.还可以怎样摆? (请学生回答) 6.能想象出他的摆法吗? (根据学生回答屏幕显示最后两种摆法,随后隐去第二种) 此时屏幕上出现三种摆法。在三种摆法右侧分别出现三道乘法算式。 7.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用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摆出三种不同的长方形,由此我们还得出三道不一样的乘法算式。以43=12为例,43=12,从数学的角度看,我们可以说4是12的因数,3也是她的因数。反过来,我们还可以说,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因数和倍数。 (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 8.结合另外两道乘法算式,你能分别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 (请同座两个学生相互说一说) 9.为了研究的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专指不是零的自然数。 [设计理念:因数与倍数这节内容,传统教材是按数学知识的逻辑系统安排的,在除法和整除的基础上,由整除直接演绎推理出来的。这种概念的揭示从抽象到抽象,没有学生经历的过程,学生获得的概念是刻板的、冰冷的。而本环节设计旨在让学生借助表象进行操作和想像活动,自主体验数与形的结合以及其中的因倍关系,进而生成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这种意义的建构是基于学生原有经验之上的,是学生自主操作、积极思考的结果。] 二、方法渗透 1.根据44=16、40016=25这两个算式,你能分别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 (指名回答) 2.当两个因数相同时,通常只需要说出或写出一个,这是数学上的规定。我们能不能说16是因数,或者说16是倍数? (组织学生讨论) 3.因数和倍数它们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板书:相互依存) 4.下面我们一块来找一找100的因数有哪些?同学们可以同座两人合作,也可以独立思考。 (教师巡视。并选择一份作业,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 5.对照你们自己找出的100的.所有因数,你想对这位同学说些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进行引导、评价) 6.对于刚才几位同学的回答,你们还有没有什么需要补充的或提问的? 7.比较这几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8.回顾刚才的过程,你觉得要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有什么诀窍? (通过对话、讨论,让学生体会思考的合理性、有序性) 9.当然,如果要找出一个很大数目的所有因数,用这种方法可能会比较麻烦,我们将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来研究。 [设计理念:如何找出100的所有因数,教学中,教师没有急切地认定结果,也没有简单地把方法告诉学生,而是先让学生或同座两人合作,或独立思考。通过多角度、多层面的交流与对话,师生之间彼此分享经验、沟通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升华。] 三、巩固深化 (课件显示:下面哪些数一定是□□的因数。 1、2、3、4、5、6、7、8、9、10) 1.方框后面藏着个两位数,看谁能很快说出下面10个数中,哪些是它的因数? (单击一下,出示21) 2.接着出示□4,哪些是它的因数呢?说说你的想法? 3.要使这个数一定有因数2,那么个位上还可以是哪些数字? 4.出示□0。你知道除了1和2外,还有哪些数也是它的因数? 5.最后出示□□。这一次,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都看不清了,你还能找到答案吗? [设计理念:设计这一组变式练习,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另一方面又巧妙渗透了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体现了数学学习的综合性、连贯性。] 四、360度的优点 1.我们已经知道了一直角等于90度,一圆周角等于360度。可是你们知道吗?从前,法国人曾将一直角定为100度,这样一圆周角就是400度。但是后来却没有能行得通。这是什么道理呢?一圆周角等于360度又有什么优点呢? 2.我们先来找一找360和400的因数各有多少个? (分别出示360和400的所有因数。) 3.原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360的因数比400的因数多,多9个。一圆周角定为360度,当我们需要计算一圆周角的几分之一时,可以在23种情况下得到整度数。 课件显示: 2等分:360/2=180;3等分:360/3=120; 4等分:360/4=90;5等分:360/5=72; 90等分:360/90=4;120等分:360/120=3; 180等分:360/180=2;360等分:360/360=1) 而如果把一圆周角定为400度,那么只有在14种等分情况下才能得到整度数。相比之下,当然360度要方便多了。 [设计理念:为什么法国人将一圆周角定分400度没能行得通?一圆周角定为360度有什么优点?学生通过猜想、比较,了解到这些竟然与因数的多少有关,从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的有趣、神奇。数学在学生心目中不再是陌生、晦涩的,而是生动有趣的,她就在你我的身边。] 五、游戏中的发现 1.请学生拿出学号卡,在纸上写下你的学号数的所有因数。 2.在这些数中,因数的个数最少的是几?(对1)虽然1是因数个数最少的一个数,但它却又是最受欢迎的一个数,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3.除了1以外,你觉得还有哪些数比较特别的? (找2或5号同学。) 4.你这个数特别在哪儿?像这样的数还有哪些?请把学号卡举起来。 (课件显示:只有两个因数的有:2、3、5、7、11) 5.除了这些数外,其余的数各有多少个因数?(对4)你有?(对6)你呢? 6.这些数,它们的因数个数多少不一,各不相同。同学们猜一猜在它们中间因数个数最多的是那一个?你觉得?理由是?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把这个数尽快地找出来? 7.如果让同学们将这51个数按照它们因数个数的不同,来分一分类,你们准备怎样分?其实不光这51个数,把所有的自然数按照因数个数的不同来分类,都可以分成这样的三类。 8.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关于因数和倍数,还有许多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学习,去研究,去探索 9.组织学生分批退场。 (1)请学号数不少于三个因数的同学先退场; (2)请学号数只有两个因数的同学退场; (3)请学号数只有一个因数的同学跟我一起离场。 [设计理念:通过寻找自己学号数的所有因数,既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又让学生感知到自然数的因数个数各有不同,为后面学习质数与合数埋下伏笔;组织学生分批退场,既检验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又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正所谓课已毕,趣犹在。] 小学数学教案 篇5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8~29页例1、“做一做”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分类、讨论等活动认识倒数,理解倒数的意义。 2.使学生体验找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3.在探索交流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推理和概括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 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写算式的卡片。 教学过程 具体内容 修订 基本训练,强化巩固。 (3分钟) 1.出示几道分数乘法式题:(包括教材中的四道题与另外补充的四道结果不为1的算式)。 2.学生独立完成上面几组题,小组内检查并订正。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2分钟) 请个别学生说说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突出分子与分母的约分。 提示目标,明确重点。 (1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认识倒数,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6分钟) 1. 观察这些算式,如果将它们分成两类,怎样分? 2.通过观察发现算式的特点。 展示成果,体验成功。 (4分钟) 让学生说说乘积为1的算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8分钟) 1.学生讨论并说出自己的发现:两个数的乘积都是1。相乘的两个数的`分子和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 2.认识倒数。出示倒数的定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理解倒数。让学生说一说如何理解“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引导学生对定义中关键要素的理解:乘积是1;两个数;互为倒数。 3.引导学生思考: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4.探讨求倒数方法。 (1)出示例题,让学生说说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2)在汇报时说说怎样找一个数的倒数,在学生汇报的同时板书 小学数学教案 篇6一、激趣引入 教师: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好玩的玩具?(每只手拿出一个溜溜球) 学生:溜溜球。 教师:想来玩玩吗? 学生:想。抽两个学生上台玩溜溜球。 教师:(问玩溜溜球的同学)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1:溜溜球的绳子很有弹性,可以伸很长很长。 学生2:在玩的时候线总是直的。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用溜溜球来研究线段、直线和射线。 (板书课题) [点评:玩具“溜溜球”与线段、直线和射线都有相通之处,体现了生活中的数学;用“溜溜球”引入新课,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体现“在玩中学”和“在学中玩”的思想,还能让学生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二、教学新课 1.发现线段、直线和射线。 教师:溜溜球真顽皮,一跳就跳到了我们的纸上,(课件显示两个点)变成了两个点。你们能用一条直直的线把这两个点连在一起吗? 学生:能。 教师:但请注意,开动脑筋,尽量想出和别人不同的连法。请拿出你的卡片在小组里一边讨论,一边连。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操作后交到讲台上。估计学生操作的结果大概有四种情况:图4 3 [点评:这个教学片断体现了数学内容的抽象过程,体现了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的紧密联系,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2.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 教师:同学们连线的结果大概分为三类。我们先研究第1类。(拿出一张学生连成的线段放在视频展示合上)像这样连的同学请举手。 相应的学生举手。 教师:我们把它画到黑板上。(教师在黑板上画线段)你是怎样画出来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是从1个点出发画一条直直的线到第2个点。 教师:(课件根据学生的意思再演示一遍)是这样吗? 学生:是。 课件出示图4?4:图4?4比较一下 教师:这4条线段中哪一条线最短? 学生:第①条线最短。 教师:对,在两个点之间可以画很多线。但只有我们画出来的这条线最短。在数学上,这条线叫“线段”。 (板书:线段)线段两端的点叫“端点”。 (课件闪烁端点) 教师:你能量出这条线段的长度吗? 学生:能。请一个学生到视频展示台上量。 教师:通过量,我们知道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我们接着看第2类。 (拿出学生画出的直线放在视频展示台上)像这样画的举手. 相应的学生举手。 (把直线画在黑板上) 教师:你是怎样画出来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是把线段的两端延长后得到的。 教师:这条线段的两端还能延长吗? 学生 :能。 教师:对,还能延长。(课件再无限延长两端)这样无限延长后,就成了一条“直线”。 (板书:直线) 教师:教师刚才我们量出了线段的长。你能量出直线的长吗? 学生:不能。教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直线是可以无限延长的,是无限长的'。 教师:同学们开动脑筋一画,就画出了线段和直线。我们接着看第3类。看还画出了什么? (拿出学生画出的两条不同方向的射线)像这样画的举手。 相应的学生举手。 (把射线画到黑板上) 教师:你又是怎样画出来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是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得到的。 教师:(课件根据学生的意思再演示一遍)是这样吗? 学生:是。 教师: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后就是“射线”。 (板书:射线) 教师:你能找出生活中的射线吗?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认识了线段、直线和射线,你知道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 [点评:从学生探究出的表象出发分类研究线段、直线和射线,从一般到特殊,结构明显、层次清晰,学生容易理解。学生成为参与研究的主体,更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学习数学的快乐。] 小学数学教案 篇7教学内容: 数的整除复习(小学数学九年制义务教材第十册)。 教学目标: 1.掌握自然数的分类和关系,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网络。 2.理解概念并能正确运用概念。 3.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区别整除和除尽、互质和质数、分解质因数和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不同。 教学方法: 边总结边练习(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确定研究对象自然数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数的整除知识(板书:数的整除) 你知道的数有哪些?我们研究数的.整除时,这里的数是指什么数?(板书:自然数) 二、研究自然数的分类 1.提问:自然数可以怎样分类? 生:按照能否被2整除,可以把自然数分成奇数和偶数;按照约数的个数,可以把自然数分成:1、质数和合数。(板书:奇数 偶数 1 质数 合数) 2.提问:你能说说什么叫奇数、偶数?什么叫质数、合数?质数和合数有什么关系? (板书:分解质因数 质因数) 3.练习:判断对错 (1)自然数可以分成质数和合数。 ( ) (2)质数都是奇数,合数都是偶数。( ) (3)两个质数的乘积一定是奇数。 ( ) (4)把15分解质因数是35=15,3和5叫质因数。 ( ) 三、研究自然数的关系 (一)整除关系 1.提问:两个自然数之间会存在哪些关系?(板书:整除 互质) 2.什么叫整除?(引出约数、倍数)(板书:约数 倍数) 它和除尽有什么区别?(板书:除尽) 约数、倍数表示的是数吗?(板书:关系) 公约数、公倍数表示什么?(板书:数)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小学数学教案 篇8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统计表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用画图的方法整理数据的优点。基于以上的安排,本节课作了如下设计: 1.利用知识的迁移,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统计意识,也形成了基本的统计数据的能力,利用知识的迁移,着眼于“引”,启发学生去“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等方式探究新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放性思维。 2.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教学设计上,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完成用画图的方法整理数据的过程后,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一方面让学生从更高的角度认识用画图的方法整理数据和表示数据的优点,体会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根据数据整理的结果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观念和知识上都得到提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好吗?它和本节课的学习有关哟! 出示谜语:小小两只船,没桨又没帆。白天带它到处走,黑夜停在床跟前。 学生自主猜谜。 (如果没有学生猜出,师公布答案:鞋) 师:淘气和同学们想开一家小小鞋店,应该怎样进货呢?我们一起来帮一帮他们吧! (板书课题) ⊙探究新知 1.确定调查的内容。 选两名同学到前面模拟开鞋店的情境,请同学们帮忙进货。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进货”需要调查哪些内容?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师巡视倾听) 个体汇报: 预设 生1:应进一些款式新颖的鞋。 生2:应主要考虑鞋号的问题,应调查一下同学们都穿多大号码的鞋。 生3:我也认为应根据同学们的鞋号去进货。 2.以本班学生为例,对学生们的鞋号进行调查。 (1)小组讨论调查方法。 (2)指名汇报。 (3)选两名鞋店成员,一名调查女生鞋号,另一名调查男生鞋号。 (4)用表格记录调查结果。 (5)学生汇报并展示调查结果。 师:看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 生1:男生鞋最大号码是38号,最小号码是33号;女生鞋最大号码是37号,最小号码是32号。 生2:穿34号鞋和35号鞋的人比较多。 生3:男生穿34号鞋的人最多,有7人;女生穿34号鞋的人最多,有8人。 小结:通过统计表我们发现穿34号鞋、35号鞋的同学居多。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