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班数学教案 |
范文 | 【精华】小班数学教案模板合集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数学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数学教案 篇1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比较5以内数量的多、少、一样多。 2、初步尝试运用添减的方法,使不一样的数量变得一样多,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1、教师教具:图片、大象、熊。 2、幼儿操作材料:(雪花片若干,垫板每人一块) 重难点分析:重点:巩固比较5以内的多、少、一样多 难点:使不一样的数量变得一样多。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今天我请小朋友们来玩个游戏。可是在玩游戏的时候,老师有些小小的要求要请(我请一组女孩子,一组男孩子,女孩站在这边,男孩站那边,其他小朋友要仔细看哦,可是现在有难处了,我不知道男孩多,还是女孩子多,怎么办呢?那现在请小朋友们帮我想一想办法好吗?应该怎样才能知道男孩多,还是女孩多呢? 幼儿:男孩子多或女孩子多 二、出示一篮子大象和熊 师:现在老师这里又有难处了,我不知道大象多还是熊宝宝多,谁能帮助我用刚才那个方法来帮大象,小熊手拉手排排队呢? 幼儿:积极参与,回答。并上来操作。 师:小朋友真棒!那现在我们知道谁多、谁少了吗? 三、幼儿第一次操作(比一比,知道多或少) 师: 1、现在请小朋友帮助雪花片宝宝,给他们排一排,比一比,哪一种颜色的雪花片多,哪一种雪花片少。 2、注意事项:可是在给这些雪花片排队比较多少时,不要要搬凳子,轻轻走到桌子旁。找到一分雪花片,给它们排排队,比一比。做好走到座位旁好。 3、教师总结:小朋友们,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排队的呢? 幼儿:发表自己的方法。 四、出示图片宝宝 师:现在这些图形宝宝,也不知道谁多谁少了?我请一个小朋友帮我用刚才的方法,来帮它们手拉手排排队,看一看谁多谁少,可是图形宝宝发现她自己太少,请小朋友想个方法,帮它们变得一样多? 1、引导幼儿想办法:添上图片宝宝小朋友想一想,还有什么方法呢? 2、现在老师这里有一个方法,请小朋友卡仔细了呢,把它拿掉一个圆形宝宝,变得一样多。 五、幼儿第二次操作。 1、请小朋友帮雪花片变得一样多,用刚才的方法,不要搬凳子,做好拿到自己位子旁坐下来,老师等下要去看一看谁做得对。 2、教师来回巡视 六、总结: 小朋友们做得都很好,现在我们拿着我们的作品,给其他小朋友看一看去吧! 小班数学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对按颜色排序游戏感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动手参与操作活动。 2、能大胆地用完整的语言将操作情况进行表述。 3、发现两种颜色间隔排列的规律,学习按照间隔的规律进行排序。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彩色小蛇五条、空白小蛇每人一条、每人两种颜色的油画棒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发现两种颜色间隔排列的规律,学习按照间隔的规律进行排序; 难点:能自由设计并说出排序规律。 活动过程 1、以神秘的口吻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小客人,它是谁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教师操作:彩色的小蛇,引导幼儿发现两种颜色间隔排列的规律。 (1)发现两种颜色间隔排列的规律。 教师将小蛇卷好藏在左手手心里,右手从小蛇头开始,一格一格地将小蛇慢慢拉出,边拉边与幼儿共同描述小蛇的颜色:蓝色、黄色、蓝色、黄色…… 全部拉出后,将小蛇展示在黑板上,并与幼儿共同小结:这条彩色小蛇身体的颜色是按蓝色、黄色的规律排列的。 (2)按照两种颜色间隔排列的规律接着往下排。 再次取出一条小蛇,步骤同上,拉出两组(黄、绿)身体后,请幼儿猜一猜接下来的颜色。 幼儿回答后,教师拉出小蛇的相应颜色的身体,进行验证。 (3)自由选择不同的颜色按规律装饰小蛇。 出示一条空白的小蛇,提出问题:这条小蛇也想穿上漂亮的衣服,怎么办呢? 出示不同颜色的油画棒,请幼儿帮助老师一起选择其中的两种颜色,按规律装饰小蛇。 3、幼儿操作:我帮小蛇穿花衣。 给每名幼儿提供一条空白小蛇及两支不同颜色的油画棒,请幼儿按规律装饰小蛇。 说明:此环节教师可根据幼儿的.能力,提供两种不同的操作材料供幼儿操作:一种是完全空白的(能力强的),另一种是已经涂了两组颜色,由幼儿接着往下涂。(能力较弱的)。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习内容。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 小班数学教案 篇3设计思路:日常生活中幼儿接触到的许多事物都存在有量的特征,尤其是大、小这一特征是3-4岁幼儿容易感知和体验的。因此,我设计了“大小标记找朋友”的游戏,首先让幼儿通过形体动作感知、体验大小标记的含义,再为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大大小小的物体匹配相应的标记,最后将大小物体归类并匹配大小标记。通过这个数学活动让幼儿感知、体验和比较物体的大小,认识大小标记从而初步建立对大小概念的认识。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使幼儿的感知能力和比较能力得到发展。 活动目标:1、认识大小标记。 2、学习为大小不同的物体匹配相应的标记。 活动准备:1、知识准备: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寻找身边大小不同的物体,对大、小有初步的认识。 2、教学具准备:大小标记人手3-4张;活动室内布置大小不同的物品若干,如玩具柜中提供大小不同的玩具、书架上摆放大小不同的图书、以及大小不同的杯子、盆、盘子、勺子、照片等;大小不同的椅子若干(与幼儿人数相同);大小不同的玩具筐各一。 活动过程: 一、认识大小标记。教师出示大小标记,引导幼儿用动作模仿大和小标记的形态,理解标记所代表的含义。“老师送给小朋友每人一张卡片,卡片上画的.是一个娃娃。请小朋友看一看你的卡片上的娃娃是什么样子,请你来学一学它的样子。” 二、巩固认识标记的含义,学习为标记匹配相应的物体。 1、为标记找椅子。 “教室里有许多椅子,它们一样吗?”(有大有小)“想一想拿大标记的小朋友应该坐什么椅子?拿小标记的小朋友坐什么椅子?”幼儿根据标记找到相应的椅子坐下,并检查“你拿的什么标记?坐的是什么椅子?”。 2、为物品匹配标记。 “在我们的教室里有许多大小不同的物品都想和标记做朋友,请你选一张标记,给它找一个好朋友。”幼儿自由选择标记贴在相应物体上,游戏反复进行3-4次。 3、将大小物品归类 并送标记。 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筐子,请幼儿思考:“这两个筐子一样吗?哪些物品应该住进大的‘家’(筐子)中?哪些应该住小的‘家’中?”请幼儿将物品按大小进行归类。 “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让我们知道哪里是大玩具的家,哪里是小玩具的家?”幼儿为物品送标记。 活动延伸: 1、这样的游戏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进行。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一个可以引起幼儿活动的环境,提供丰富、有趣的材料,让幼儿在给大小物体送标记的过程中,获得对事物的体验,认识到物体之间大小的差异。 2、在数学活动角中,教师可以提供各种小游戏让幼儿感知、比较物体的大小。如:摸箱游戏,让幼儿摸出一个玻璃球,再摸出一个比这个球大(小)的球,并按照标记放在相应的筐子里;又如,做果子游戏,让幼儿用油泥制作大小不同的果子,再将果子按照标记挂在“树上”,幼儿通过揉、团的动作,触摸、观察比较果子的大小不同。 3、在认识大小的基础上,还可以进行大小排序的活动,如:给大小不同的鞋子排队,给大小不同的碗排队等。并可进一步进行大小对应的活动,如:给大小不同的瓶子找瓶盖、给大小不同的动物喂食物,从而获得大小对应的经验。 小班数学教案 篇4活动目的:让幼儿知道3添上1是4,让幼儿学会手口一致地正确点数4个物体并说出总数。 活动过程: 1、拍手游戏《你说我答》让幼儿复习2、3两数的关系。如: 师:小朋友告诉我,比1多1就是几? 生:比1多1就是2。 (1)比2少1就是几? (2)比2多1就是几? (3)比3少1就是几? 2、以情境《小主人》演示取苹果招待客人的过程,幼儿认真观察后,启发幼儿说一说:1个苹果是怎样变成2个苹果的?2个苹果又是怎样变成3个苹果的? 3、请幼儿学当小主人,教师说出家里来了1个客人,幼儿从篮子里取出1个苹果招待客人,按次序取出3个苹果,通过操作知道1添上1变成2,2添上1变成3。 4、启发幼儿运用知识的迁移学习3个添上1个变成4个。教师提问:3个怎样变成4个?让幼儿边思考边操作。根据操作得出结论:3添上1是4。 5、教师出示4个儿童卡片,让幼儿手口一致地数出来了几个小客人?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请幼儿取出相应数量的食品招待客人(4个糖果,4块饼干、4杯可乐……)。 6、游戏《捉迷藏》巩固幼儿点数4以内的数量。幼儿到活动室寻找事先放置好的卡片,数一数卡片上有几个小朋友,并把总数告诉教师。 7、游戏《四人手拉手》,幼儿四散活动,边走边念儿歌:“我们都是好朋友,走呀走呀走呀走,快快变成四人手拉手。幼儿立即四人一组手拉手围成圈,并点数人数。 小班数学教案 篇5活动目标: 1、巩固按物体的名称分类。 2、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能大胆地参加游戏。 3、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场地四周挂有猪圈、鸟窝、猫窝、兔图各一个。猪、鸟、猫、兔头饰若干,熊妈妈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带幼儿来到户外,师以魔术为由把幼儿分别分成四组,并为其戴上猪、鸟、猫、兔头饰。和幼儿一起变老师变成熊妈妈 ,并带上头饰。 熊妈妈带小动物一起在外面玩,突然下起了大雨,小动物分别跑到自己的家中。比一比,哪种小动物跑得最快,又找不错家。 小动物回家后,熊妈妈去各个小动物家问:“请问这是谁的家啊?”扮小动物的幼儿要回答:我们是喵喵喵小猫的家。“”我们是叽叽喳喳小鸟的家。”“我们是蹦蹦跳跳小兔子的家”“我们是呼噜呼噜小猪的家。” 幼儿交换头饰,游戏可反复玩。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在帮小动物找家的时候幼儿不能很好的分辨。应该让幼儿观察完动物后接着想一想他们都住在哪里?然后后再予以引导。直接出示的话,让幼儿看起来比较抽象。这些在备课时没有考虑到,所以在下节课上应该做一下调整。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