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文言文阅读答案 |
范文 | 文言文阅读答案(15篇) 在现实学习生活中,许多人都对一些经典的文言文非常熟悉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文言文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文言文阅读答案1韩康伯①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②,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③。”儿云:“已足,不须复裈也。”母问其故,乃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④亦当暖,故不须耳。”母甚异之,知为国器⑤。 (选自《世说新语·夙惠》,略改) 【注释】①〔韩康伯〕名伯,东晋大官,玄学思想家。②〔襦(rú)〕短袄。③〔复裈(kūn)〕夹裤。裈,裤子。④〔下〕下身。⑤〔国器〕治国之才,国家的栋梁之材。 (1)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2分) A. 止得襦(同“只”) 两股战战(大腿) B. 母殷夫人自成之(缝制) 胡不见我于王(看见) C. 寻作复裈(不久) 便扶向路(原先,从前的) D. 母甚异之(对……感到惊异) 每至晴初霜旦(下霜,降霜) (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2分) A. 母殷夫人自成之 当余之从师也 B. 母问其故 其如土石何 C. 乃答曰 乃重修岳阳楼 D. 火在熨斗中而柄热 潭西南而望 (3)下列各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B )(2分) A .文中的殷夫人是一位关爱孩子,并且善于洞察孩子心理的母亲。 B.“母甚异之,知为国器”侧面表现出韩康伯从小就身体强健,超过常人。 C.这个故事若作为事实论据则可论证这样的论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D.从本文选自《世说新语·夙惠》可以看出,“夙惠”有“早年聪慧”的意思。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2分) 译文:示例:①从此,(大人)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或:立刻完成)。 ②从此,(大人)指着东西让他作诗,他立刻(或:立即)就能完成(或:写好)。(2分。表达不顺畅扣1分,一个关键词未译对扣1分,扣完2分为止。) (2)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2分) 译文:①现在已经穿上短袄,下身也会暖和的,所以不需要(或:不须要)再做夹裤哇。②现在已经穿上短袄,下身也应当暖和的,所以不须要(或:不需要)了。(2分。表达不顺畅扣1分,一个关键词未译对扣1分,扣完2分为止。) 文言文阅读答案2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平得于公。 尝试观于上志①,有得天下者众矣,其得之必以公,其失之必以偏。凡主之立也,生于公。故《鸿范》②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偏无颇,遵王之义;无或③作好,遵王之道;无或作恶,遵王之路。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阴阳之和,不长一类;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一人。 伯禽④将行,请所以治鲁,周公曰:利而勿利也。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老聃闻之曰:去其人而可矣。故老聃则至公矣。天地大矣,生而弗子,成而弗有,万物皆被其泽、得其利,而莫知其所由始,此三皇、五帝之德也。 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曰:仲父之病矣,渍甚,国人弗讳,寡人将谁属国?管仲对曰:昔者臣尽力竭智,犹未足以知之也,今病在于朝夕之中,臣奚能言?桓公曰:此大事也,愿仲父之教寡人也。管仲敬诺,曰:公谁欲相?公曰:鲍叔牙可乎?管仲对曰:不可。夷吾善鲍叔牙,鲍叔牙之为人也:清廉洁直,视不己若者,不比于人;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 勿已,则隰朋其可乎?隰朋之为人也:上志而下求,丑不若黄帝,而哀不己若者;其于国也,有不闻也;其于物也,有不知也;其于人也,有不见也。勿已乎,则隰朋可也。 夫相,大官也。处大官者,不欲小察,不欲小智,故曰:大匠不斫,大庖不豆⑥,大勇不斗,大兵不寇。桓公行公去私恶,用管子而为五伯⑦长;行私阿所爱,用竖刀⑧而虫出于户。人之少也愚,其长也智,故智而用私,不若愚而用公。日醉而饰服,私利而立公,贪戾而求王,舜弗能为。 【注释】 ①上志:古记,指古代典籍。 ②《鸿范》:《尚书》中的一篇。 ③或:有。④伯禽:周公之子。⑤周公:姓姬,名旦,武王之弟,成王之叔,辅助成王。⑥豆:摆设祭祀用的食器,名词作动词。 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民之主,不阿一人 阿:偏私 B.利而勿利也 利: 利益 C.万物皆被其泽 被:蒙受 D.视不己若者,不比于人 比:亲近 10.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其得之必以公 农人告余以春及 B.伯禽将行,请所以治鲁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生而弗子,成而弗有, 弃甲曳兵而走 D.其于国也,有不闻也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1.下列句子全都能表明贵公的一项是: ①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 ②万民之主,不阿一人 ③伯禽将行,请所以治鲁 ④去其人而可矣 ⑤桓公行公去私恶,用管子而为五伯长 ⑥日醉而饰服,私利而立公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⑥ D.④⑤⑥ 12.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者以为,三皇五帝等古代圣王治理天下之所以能使天下太平,是因为他们首先做到了公正无私。 B.周公教育自己的儿子,为政要利而勿利,目的就是教儿子做事要出以公心;楚人丢了弓却不肯去找,也是为了向世人表明自己做事出以公心。 C.文中将孔子和老子并举,认为老子的心胸包容天地,对他的评价要高于孔子。 D.本篇文章语言平实,善用事例。其中管仲素善鲍叔牙,但他并不同意在自己病故以后由鲍叔牙继任相齐,由此可以看出管仲的公正无私。 13.翻译画线的句子。(8分) (1)甘露时雨,不私一物(2分) 译文: (2)万物皆被其泽、得其利,而莫知其所由始(3分) 译文: (3)丑不若黄帝,而哀不己若者(3分) 译文: 参考答案:语文网 9.B谋求利益 10.D (A 凭借/把 B 用来..的方法/的原因 C.却/修饰) 11.A(③询问治理方法,没谈到公 ⑥有私利之心不能做到立公) 12.B楚人做事并非出以公心。 13.(1)雨及 时地下下来,不偏私某一个事物 (2)万物都蒙受天地的恩泽,享受天地的利益,却不知道这些恩泽和利益是从哪里来的 (3)常常以自己不如黄帝为羞愧,对不如自己的人表示同情 文言文阅读答案3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战国策·秦策》) [注] 石:石针,古时治病用的工具。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武王示之病 ( ) (2)君与知之者谋之(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14.“君以告扁鹊”中,“告扁鹊”的具体内容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15.扁鹊的话一是针对__________ 而言,一是针对________ 而言。(4分) 参考答案: 12.(4分)(1)疾病 (2)计议,商量,谋划 13.(2分)将使您的耳朵(听觉)不灵敏,眼睛不明亮。 14.(2分)“左右”认为“我”的病治了也难好,且会危及视听(意思对即可) 15.(4分)治病 治国 文言文阅读答案4晋人有好利者,入市区焉。遇物即攫①之,曰:“此吾可羞②也,此物(吾)可服也,此吾可资也,此吾可器也。”攫已,即去。市伯③随而索其直④,晋人曰:“吾利火炽时,双目晕热,四海之物,皆若己所固有,不知为尔物也。尔幸予我,我若富贵当尔偿。”市伯怒,鞭之,夺其物以去。旁有哂⑤之者,晋人戟手⑥骂曰:“世人好利甚于我,往往百计而阴夺之,吾犹取之白昼,岂不又贤于彼哉?何哂之有?” (选自明?宋濂《龙门子凝道记》) 【注释】①攫(jué):夺取。②羞:通“馐”,美好的食品,这里当动词用,意为“吃”。③市伯:市场上的管理官吏。④直:通“值”。⑤哂(shěn):讥笑。⑥戟(jī)手:竖起中指与食指如戟形。这是骂人时侮辱人的动作。 【译文】 有个贪财的晋国人,走进市场。碰到东西就取,说:“这个东西我可以吃,这个东西我可以穿,这个东西我可以收藏,这个东西我可以用。”拿了就走。管理市场的官吏追出来和他要钱,这个晋国人说:“我刚才利欲熏心,两眼晕眩、发热,天下的东西都好像是我本来就有的,不知道是你的东西了。幸好你给了我,我如果以后发了财就还你钱。”管市场的官吏生气了,用鞭子抽打他,把他拿的东西夺回来就离开了。旁边有人讥笑他,晋人伸手指着他骂道:“世上贪财的人比我还要严重,(他们)往往想方设法用阴谋抢夺财物,我还只不过是白天去抢,难道不是比他们好多了吗?有什么好笑的?” 【阅读训练】 1. 解释: (1)即去 (2)索 (3)予(4)甚于 2.翻译: (1)皆若己所固有。 (2)何哂之有? 3.就短文最后晋人的话,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1)离开 (2)求取(3)给 (4)比……严重 3.虽然强抢不是什么值得表扬的,但晋人的辩解却也令人深思。好利是人类普遍的本性,最好的做法当然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表面君子风范,说起廉洁慷慨激昂,而暗地里却贪得无厌,为自己利益费尽心机者,实在比这晋人还要差!因为他们多了一条更卑劣的品行——虚伪! 文言文阅读答案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5-8题。 冬,上在邯郸。陈将侯敞将万余人行,王黄将骑千余军曲逆,张春将卒万余人渡河攻聊城;汉将军郭蒙与齐将击,大破之。太尉周勃道太原入定代地,至马邑,不下,攻残之。赵利守东垣,帝攻拔之,更命曰真定。帝购王黄、曼丘臣以千金,其麾下皆生致之。于是陈军遂败。 淮阴侯信称病,不从击,阴使人至陈所,与通谋。信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报。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春,正月,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彻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臣光曰:世或以韩信首建大策,与高祖起汉中,定三秦,遂分兵以北,禽魏,取代,仆赵,胁燕,东击齐而有之,南灭楚垓下,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观其距蒯彻之说,迎高祖于陈,岂有反心哉!良由失职怏怏,遂陷悖逆。夫以卢绾里旧恩,犹南面王燕,信乃以列侯奉朝请;岂非高祖亦有负于信哉?臣以为高祖用诈谋禽信于陈,言负则有之;虽然,信亦有以取之也。始,汉与楚相距荥阳,信灭齐,不还报而自王;其后汉追楚至固陵,与信期共攻楚而信不至;当是之时,高祖固有取信之心矣,顾力不能耳,及天下已定,信复何恃哉!夫乘时以侥利者,市井之志也;酬功而报德者,士君子之心也。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士君子之心望于人,不亦难哉!是故太史公论之曰: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选自《资治通鉴》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陈将侯敞将万余人行 游行:流动袭击 B.不下,攻残之 残:杀戮 C.不伐己功 伐:夸耀 D.观其距蒯彻之说 距:距离 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①世或以韩信首建大策 ②越国以鄙远 B.①告信欲反状于吕后 ②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C.①乃与萧相国谋 ②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D.①酬功而报德者 ②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世人有的认为,卢绾仅仅凭与高祖是里巷旧邻的交情,就被封为燕王,而韩信却以侯爵身分奉朝请,高祖确实有亏待韩信的地方。 B.韩信有个门下舍人曾因得罪韩信,被囚禁起来,准备处死。春季,正月,舍人上书举报事变,将韩信打算谋反的情况告诉吕后。 C. 司马光认为,高祖早在韩信被杀之前就已经有诛杀韩信的.念头了,只是当时力量还做不到罢了。待到天下已经平定,韩信就没有什么可依赖之处了。 D.太史公司马迁认为,韩信对汉家的功勋,本可以与周公、召公、太公吕尚等人相比,可惜他在天下已定之时,图谋叛逆,最终也只能落得个被斩灭宗族这一理所当然的下场了。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购王黄、曼丘臣 以千金,其麾下皆生致之。(3分) (2)吾悔不用蒯彻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3分) (3)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士君子之心望于人,不亦难哉!(4分) 文言文阅读答案6阅读《赵普》一文,完成问题。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普少习吏事( ) (2)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 (3)读之竟日( ) (4)普明日复奏其人(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普少习吏事,寡学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主要写了关于赵普的两件事,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赵普既薨,后人为他立一墓碑,请你写一段碑文,以颂扬其人物形象和精神品质(不超过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熟悉;②曾经;③整天;④第二天。 2.①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的事务,他学问不多。 ②到了第二天,办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 3.赵普刻苦读书;赵普奏荐人才。 4.不设标准答案,能表现他勤奋刻苦、有耐心决心、以天下事为己任、超人的毅力惊人的意志,语言精练即可。 文言文阅读答案7阅读并回答问题。 靖郭君将城薛①,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②齐人有请者日:“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日:“海大鱼。”因反走。君日: “客有于此。”③客日:“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日:“亡,更言之。”对日:“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阴④,奚以薛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君日:“善。”乃辍城薛。(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将城薛:将要修筑薛地的城墙。②谒者:主管传达通报的官吏。无为客通:不要给纳谏的人通报。③有于此:留于此,犹言留在这里继续说。④阴:庇护,荫庇。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1)益一言,臣请烹( ) (2)靖郭君因见之(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臣请三言而已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鄙臣不敢以死为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四处) 君 不 闻 大 鱼 乎 网 不 能 止 钩 不 能 牵 荡 而 失 水 则 蝼 蚁 得 意 焉 4.前人在评论选文时对“海大鱼”三字连连称妙,通读全文,你认为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概括总结客的讽谏艺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增加;(2)于是 2.(1)我请求只讲三个字。 (2)我不敢拿生命开玩笑。 3.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 4.造成悬念,使靖郭君对客所讲内容产生了兴趣,打破了进谏的限制。(意对即可) 5.用打比方讲后果的方式去进谏。(意对即可) 文言文阅读答案8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童趣 沈复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③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项为之强 强:_________________ (2)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怡然: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加粗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驱之别院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B.为人谋而不忠乎 项为之强 C.故时有物外之趣 故又名“鬼市”云 D.使之冲烟而飞鸣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1)又留蚊于素帐中。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日,见二虫斗草间。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儿时“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描写了童年时期的哪三件趣事?(每件趣事用四字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通“僵”,僵硬 (2)安适、愉快的样子 2.C 3.(1)又在白色帐子里留几只蚊子。 (2)一天,我看见两只虫子在草里争斗。 4.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5.观蚊成鹤,神游山林,鞭驱蛤蟆 (意思对即可) 文言文阅读答案9①阳明子既为何陋轩①,复因轩之前营,驾楹为亭,环植以竹,而名之曰“君子”。曰:“竹有君子之道四焉:中虚而静,通而有间,有君子之德;外节而直,贯四时而柯叶无所改,有君子之操;应蛰而出,遇伏而隐,雨雪晦明无所不宜,有君子之时;清风时至,玉声珊然,中采齐而协肆夏,揖逊俯仰,若洙、泗群贤之交集,风止籁静,挺然特立,不挠不屈,若虞廷群后,端冕正笏而列于堂陛之侧,有君子之容。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 ②门人曰:“夫子盖自道也。吾见夫子之居是亭也,持敬以直内,静虚而□,非君子之德乎?遇屯而不慑,处困而□,非君子之操乎?昔也行于朝,今也行于夷,顺应物而能当,虽守方而□,非君子之时乎?其交翼翼,其处雍雍,意适而匪懈,气和而□,非君子之容乎?夫子盖谦于自名也,而假之竹。虽然,亦有所不容隐也。夫子之名其轩曰‘何陋’,则固以自居矣。” ③阳明子曰:“嘻!小子之言过矣,而又弗及。夫是四者何有于我哉?抑学而未能,则可云尔耳。昔者夫子不云乎?‘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②,吾之名亭也,则以竹也。人而嫌以君子自名也,将为小人之归矣,而可乎?小子识之!” (选自《王阳明集》有删改) [注]①何陋轩:王阳明被贬为贵州龙场驿驿丞后,伐木为轩,自建居所,并命名为何陋轩,取《论语》中“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之意。②《论语注疏》:人博学先王之道,以润其身者,皆谓之儒。但君子(儒)则将以明道,小人(儒)则矜其才名。 1、对第①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君子亭位于何陋轩的前面。 B、交代了君子亭命名的缘由。 C、竹之姿像虞宫廷里的群妃。 D、必要的隐忍也是君子之道。 2、将下列词语填入第②段方框处,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弗拘②能亨 ③若愚④能恭 A、①③②④ B、①④③② C、③④①② D、③②①④ 3、有人认为第③段中“嘻”字可两解:一是表惊讶的感叹词,二是嬉笑的意思:结合具体内容推断不同解释背后的王阳明形象。(4分) 4、本文围绕“君子亭”的命名,层层推进,请加以分析。(4分) 答案: 1、(2分)C 2、(2分)D 3、(4分)答案示例:第一种,“嘻”字做感叹词解,后面的文字显得语重心长,严厉而认真,符合王阳明师长的身份,既有对门人错误思想方式的批评,也是一种自我反省的严肃态度。对比门人略带戏谑的说话方式,王阳明的严师形象呼之欲出。 第二种,嬉笑之意,首先这一声“嘻”笑本身就有种“我就是这么想的,被你戳穿了”的调皮感,有了这个“嘻”字,后面所有的自谦就都有了自傲的意味。这种自谦不是虚伪,是中国人习惯的表达方式,这样的王阳明不仅只是一个严肃的哲学家,而变成了可爱的长者形象,更富有生活气息。 4、(4分)答案示例:本文先从德行、操守、明达、和乐四方面揭示了君子之道,阐明以“君子”命名亭子的原因;然后借门人之口,指出阳明子完全具备君子之道的四个方面及从阳明子对自己住所“何陋轩”的命名中即可看出阳明子是夫子自道;随后阳明子则表示自己对君子之道是学而不能,不敢以“君子”自任,如不注重明道而追求才名将是小人之流;从而进一步凸显了君子谦虚、正直、明达、和乐的品性,回应了开头,层层推进,曲折有致。 文言文阅读答案10文言文阅读 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③子曰:“默而识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有于我哉?” 1、简介孔子(不超过35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文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子中字的含义。 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罔:_____________________ 殆:_____________________ 哉: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第一则语句给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孔子,原名孔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理论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2、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3、先生迷惑不解 危险 “呢”表反问 4、(1)孔文先生凭什么被称作“文”呢? (2)聪明而且爱好学习,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看作耻辱的事。(意对即可) 5、“略”。 文言文阅读答案11王梁字君严,渔阳要阳人也。为郡吏,太守彭宠以梁守狐奴令,与盖延、吴汉俱将兵南及世祖于广阿,拜偏将军。既拔邯郸赐爵关内侯从平河北拜野王令与河内太守寇恂南拒洛阳北守天井关朱鲔等不敢出兵世祖以为梁功及即位,议选大司空,而《赤伏符》曰“王梁主卫作玄武”,帝以野王卫之所徙,玄武水神之名,司空水土之官也,于是擢拜梁为大司空,封武强侯。建武二年,与大司马吴汉等俱击檀乡,有诏军事一属大司马,而梁辄发野王兵,帝以其不奉诏敕,令止在所县,而梁复以便宜进军。帝以梁前后违命,大怒,遣尚书宗广持节军中斩梁。广不忍,乃槛车送京师。既至,赦之。月余,以为中郎将,行执金吾事。北守箕关,击赤眉别校,降之。三年春,转击五校,追至信都、赵国,破之,悉平诸屯聚。冬,遣使者持节拜梁前将军。四年春,击肥城、文阳,拔之。进与骠骑大将军杜茂击佼疆、苏茂于楚、沛间,拔大梁、啮桑,而捕虏将军马武、偏将军王霸亦分道并进,岁余悉平之。五年,从救桃城,破庞萌等,梁战尤力,拜山阳太守,镇抚新附,将兵如故。数月征入,代欧阳歙为河南尹。梁穿渠引穀水注洛阳城下,东写巩川,及渠成而水不流。七年,有司劾奏之,梁惭惧,上书乞骸骨。乃下诏曰:“梁前将兵征伐,众人称贤,故擢典京师。建议开渠,为人兴利,旅力既愆,迄无成功,百姓怨,谈者欢哗。虽蒙宽宥,犹执谦退,‘君子成人之美’,其以梁为济南太守。”十三年,增邑,定封阜成侯。十四年,卒官。 (节选自《后汉书王梁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拔邯郸∕赐爵关内侯∕从平河北∕拜野王令∕与河内太守寇恂南拒洛阳北∕守天井关∕朱鲔等不敢出兵∕世祖以梁功∕ B.既拔邯郸∕赐爵关内侯∕从平河北∕拜野王令∕与河内太守寇恂南拒洛阳∕北守天井关∕朱鲔等不敢出兵∕世祖以为梁功∕ C.既拔邯郸∕赐爵关内侯∕从平河北∕拜野王∕令与河内太守寇恂南拒洛阳北∕守天井关∕朱鲔等不敢出兵∕世祖以为梁功∕ D.既拔邯郸∕赐爵关内侯∕从平河北∕拜野王∕令与河内太守寇恂南拒洛阳∕北守天井关∕朱鲔等不敢出兵∕世祖以为梁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司马,汉武帝罢太尉置大司马,东汉初大司马为三公之首,掌管军事。 B.节,旄节,也叫符节,以竹为竿,上缀牦牛尾,古代使者出使时用作凭证。 C.乞骸骨,官吏请求退职的说法,表示请求退职的还有“移病”“致仕”“下车”等。 D.邑,旧时县的别称,古代帝王赐给诸侯、有功之臣的领地或食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梁战功卓著,被人称赞。他先后守箕关,击赤眉别校,拔肥城、文阳、大梁、啮桑等,可谓战无不胜,得到众人称赞。 B.王梁备受信赖,职位显赫。他因战功,先后被授予大司空、中郎将、济南太守等职务,被赐予关内侯、阜成侯等爵位。 C.王梁行事武断,受到惩罚。他与大司马吴汉共同进击檀乡时,不听皇帝诏命,两次私自用兵,惹怒皇帝,险被处死。 D.王梁为民兴利,深受其累。他任河南尹时,想要开渠为百姓谋利,却没有成功,被有关官员弹劾,于是惭愧上书请求辞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广不忍,乃槛车送京师。既至,赦之。月余,以为中郎将,行执金吾事。 (2)梁穿渠引穀水注洛阳城下,东写巩川,及渠成而水不流。 【答案】 10.B 11.C 12.B 13.(1)宗广不忍心,就用囚车将王梁送到京师。到京后,皇帝赦免了他。一个多月之后,又任命他为中郎将,兼摄执金吾的事务。 (2)王梁开挖水渠引穀水流到洛阳城下,向东流进巩川,等到水渠挖好后但水没有流通。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在断句时特别要注意:①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②句子结构的对称性。③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④句子成分的省略。⑤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野王令”是官职名,中间不应断开,据此排除C、D两项;“北守天井关”和“南拒洛阳”结构对称,所以“北守天井关”中间不应断开,据此排除A项。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C项,“下车”是官吏初到任,不是“请求退职”。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B项,“他因战功,先后被授予大司空、中郎将、济南太守等职务”错误,从原文看,王梁被授予中郎将的原因无从得知,而被授予“济南太守”不是因为战功,而是王梁因修水渠不成功一事辞职,皇帝将他调任济南太守。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 (1)以为,任命;行,兼任、兼摄。(2)穿,开挖;东写,向东流进。“写”通“泻”。 参考译文: 王梁字君严,是渔阳要阳人。做郡吏,太守彭宠任用王梁暂时署理狐奴县令,与盖延、吴汉一起率兵南下在广阿追上世祖,被任命为偏将军。攻克邯郸后,赐爵位关内侯。跟从(世祖)平定河北,被任命为野王县令,和河内太守寇恂一齐南拒洛阳,北守天井关,朱鲔等人不敢出兵,世祖把这看成王梁的功劳。等到世祖即位,商议选大司空,而《赤伏符》中说“王梁掌管卫地做玄武”,皇帝因为野王是卫国的迁徙地,玄武是水神的名字,司空是管水土的官,于是提拔授任王梁做大司空,封武强侯。建武二年,(王梁)和大司马吴汉等一起攻打檀乡,皇帝有诏令军事一律归属大司马,而王梁擅自发动野王的部队,皇帝认为他不遵循诏令,命令他留在本县,而王梁又因形势有利而进军。皇帝因为王梁前后两次违抗命令,非常愤怒,派遣尚书宗广拿符节到军中斩杀王梁。宗广不忍心,就用囚车将王梁送到京师。到京后,皇帝赦免了他。一个多月之后,又任命他为中郎将,兼摄执金吾的事务。在北面把守箕关,攻打赤眉别校,迫使他们投降。建武三年春,转而攻击五校,追到信都、赵国,打败敌人,所有屯聚的军队都被平定。这年冬,皇帝派遣使者持符节任命王梁为前将军。建武四年春,王梁攻打肥城、文阳,都攻下了。进兵与骠骑大将军杜茂在楚、沛之间攻打佼疆、苏茂,攻克大梁、啮桑,而捕虏将军马武、偏将军王霸也分道并进,一年多全都平定了。建武五年,跟从皇帝援救桃城,打败庞萌等,王梁战斗尤其有功劳,被任命为山阳太守,镇守抚慰新归附的人,率领军队一如过去。几个月后征召入京,代替欧阳歙为河南尹。王梁开挖水渠引穀水流到洛阳城下,向东流进巩川,等到水渠挖好后但水没有流通。建武七年,有关官员弹劾他,王梁惭愧恐惧,上书请求告老辞官。皇帝于是下诏书说:“王梁以前率兵征伐,众人称赞他很贤能,所以提拔他主管京城。建议开渠,为民兴利,已经用尽力量,终没有成功,百姓埋怨,谈论者喧闹。虽然受到宽恕,还是执意谦虚退让,‘君子成人之美’,任命王梁为济南太守。”建武十三年,增加封邑,定封为阜成侯。十四年,去世于官任上。 文言文阅读答案12王嘉字子年,陇西安阳人也。轻举止,丑形貌,外若不足,而聪睿内明。滑稽好语笑,不食五谷,不衣美丽,清虚服气,不与世人交游。隐于东阳谷,凿崖穴居,弟子受业者数百人,亦皆穴处。 石季龙之末,弃其徒众,至长安,潜隐于终南山,结庵庐而止。门人闻而复随之,乃迁于倒兽山。苻坚累征不起,公侯已下咸躬往参诣,好尚之士无不师宗之。问其当世事者,皆随问而对。好为譬喻,状如戏调;言未然之事,辞如谶记,当时鲜能晓之,事过皆验。 坚将南征,遣使者问之。嘉曰:“金刚火强。”乃乘使者马正衣冠徐徐东行数百步而策马驰反脱衣服弃冠履而归下马踞床一无所言。使者还告,坚不悟,复遣问之,曰:“吾世祚云何?”嘉曰:“未央。”咸以为吉。明年癸未,败于淮南,所谓未年而有殃也。人侯之者,至心则见之,不至心则隐形不见。衣服在架,履杖犹存,或欲取其衣者,终不及,企而取之,衣架逾高,而屋亦不大,覆杖诸物亦如之。 姚苌之入长安,礼嘉如苻坚故事,逼以自随,每事谘之。苌既与苻登相持,问嘉曰:“吾得杀苻登定天下不?”嘉曰:“略得之。”苌怒曰:“得当云得,何略之有!”遂斩之。先此,释道安谓嘉曰:“世故方殷,可以行矣。”嘉答曰“卿其先行,吾负债未果去。”俄而道安亡,至是而嘉戮死,所谓“负债”者也。苻登闻嘉死,设坛哭之,赠太师,谥曰文。及苌死,苌子兴字子略方杀登,“略得”之谓也。嘉之死日,人有陇上见之。其所造《牵三歌谶》,事过皆验,累世犹传之。又著《拾遗录》十卷,其记事多诡怪,今行于世。 (选自《晋书》,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轻举止,丑形貌,外若不足轻:轻视 B.好为譬喻,状如戏调好:喜欢 C.卿其先行,吾负债未果去果:实现,完成 D.当时鲜能晓之鲜: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乃迁于倒兽山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问其当世事者而莫得其涯 C.门人闻而复随之项王按剑而跽 D.嘉之死日邻之厚,君之薄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嘉这个人,其貌不扬而幽默内秀,孤立于世而精通事世,料事如神而又不明说事情结局,是一个创作了志怪小说的隐士。 B.苻坚南征之前,两次派使者向王嘉询问吉凶,王嘉用语言和行动向使者表达自己的预言,可是使者和苻坚都没能明白他的真意。 C.姚苌进入长安以后不久便开始与苻坚争权,遇到事情就要向王嘉征询意见,但因王嘉说的不符合自己的心意,心生恼怒杀了王嘉。 D.王嘉先隐居东阳谷,后至长安,隐居终南山,最后迁于倒兽山。或凿崖穴居,或结庵庐而止,都有弟子门人随之穴处,受业学习。 4.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乃乘使者马正衣冠徐徐东行数百步而策马驰反脱衣服弃冠履而归下马踞床一无所言。 5.把文中画线的文字译成现代汉语。(7分) (1)苻坚累征不起,公侯已下咸躬往参诣,好尚之士无不师宗之。(4分) (2)其所造《牵三歌谶》,事过皆验,累世犹传之。(3分) 1.A(3分) 【解析】:轻,轻佻,轻浮。 2.D(3分) 【解析】:A副词,表示时间的紧相衔接,可译为“就”;表示两事情相悖或事出意外,可译为“却,竟”。B代词,他;代词它的。C连词,表顺承;连词,表修饰。D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D(3分) 【解析】:文中并未交代王嘉“迁于倒兽山”时有没有弟子门人追随。 4. 答案:乃乘使者马/正衣冠/徐徐东行数百步/而策马驰反/脱衣服/弃冠履而归/下马踞床/一无所言。(3分) 【解析】:解答文言断句题,要依据对文意的理解明确句意;同时还要借助文言虚词,特别是句首语气词.句末语气词等来判断;还可以参照文言句式的特点来判断。本句说的是王嘉的一系列动作,比较紧凑,可根据“正”.“脱”“弃”“下”等动词加以判断。 5.(1)苻坚多次征召,他总不应征,公侯以下的朝官全都去亲自拜会,好学之士无不推崇他为宗师。(“起”“躬”“参诣”各1分,句子顺畅.大意正确1分) (2)他所写的《牵三歌谶》一书中的事情过后都能够应验,历时几代还在流传。(“验”“累世”各1分,句子顺畅.大意正确1分) 译文: 王嘉字子年,陇西安阳人。他举止轻浮,形貌丑陋,外表像是无用之辈,而内心聪敏明慧,喜好滑稽谈笑,不吃五谷,不穿艳丽的衣服,置身清虚之中服气养性,不与世人交游。隐居在东阳谷,凿崖为洞穴居住。数百名受业学习的弟子,也全部进入洞穴居住。 石季龙末年,王嘉丢开他的众弟子,只身来到长安,在终南山潜隐,居住在自己盖的草庵之中。他 的门人听说了,又随之前来,他又迁入倒兽山中。苻坚多次征召,他总不应征,公侯以下的朝官全都去亲自拜会,好学之士无不推崇他为宗师。人们向他询问当今之事,都随口而答。很喜欢运用比喻,其情其状如同在调戏人们一般;预言未来要发生的事,辞意隐晦,当时很难知道究竟,但事后都一一应验如神。 苻坚准备南征,派使者向他询问吉凶。王嘉说:“金刚火强。”说完便跨上使者的马,端正衣帽,慢慢向东走出数百步,然后策马返回,脱掉衣帽,丢掉鞋帽而归。下马之后盘坐在床上,一言不发。使者回来后据实相告,苻坚不能悟解,又派人前来问他,说:“我们的国运如何?”王嘉说:“未央。”大家都以为是吉利。第二年是癸未年,苻坚在淮南被打得大败,这就是王嘉所说的未年有灾殃的印证。拜候他的人如果心诚,他就出见,心不诚就隐形不见,只见他的衣帽挂在衣架上,手杖仍在原处。如果有人想取他的衣服,始终够不着,伸长手臂去取,衣架会变得更高,鞋杖各物也是如此。 姚苌进入长安以后,礼遇王嘉像从前苻坚一样,并逼着王嘉跟随他,每件事情都要向他征询。姚苌不久便开始与苻登争权,问王嘉说:“我能杀掉苻登平定天下吗?”王嘉说:“略得之。”姚苌恼怒了,说:“得就说得,哪里有什么略呢?”于是就杀了王嘉。这以前,释道安对王嘉说:“世事正沸腾暄扰,可以走了。”王嘉回答说:“你先走吧,我欠的债还未还清,还不便离去。”不久,释道安就死了,到这时王嘉被杀,就是前面所说的“欠债”。苻登听说王嘉的死讯后,设坛哭祭,赠号太师,谥号“文”。姚苌死后,他的儿子姚兴字子略杀了苻登,这便是王嘉所说的“略得”的意思。王嘉死的那一天,有人在陇上看见过他。他所写的《牵三歌谶》一书,事情过后都能够应验,历时几代还在流传。又著有《拾遗录》十卷,所记载的事迹大多荒诞诡怪,直到如今,仍旧风行于世。 文言文阅读答案13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②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而身为宋国笑。 注释:①株:树墩子。②耒:古代耕田用的家具。 1、解释划线的词语。 兔走触株( ) 因释其耒而守株( ) 冀复得兔( ) 2、用现代话翻译下面的句子。 兔不可得,而身为宋国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这则寓言故事,你获得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跑; 放下; 希望 2、兔子不可能再得到,(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3、如: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注定要失败。或者不能怀有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等。 (意对即可) 阅读理解文言文虚词推断方法 1、对照比较法 就是熟记一些文言虚词的典型例子,将句子、意义和用法一同记住,在做题过程中,将给定的句子与典型例句进行比较,推出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虚词判断方法。 例如:“之”的用法,我们可以熟记“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子孙视之不甚惜”等三个句子,我们可以分清它们的用法分别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宾语前置的标志、代词。 了解了这些用法,下面的三个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①蚓无爪牙之利。 ②夫晋,何厌之有。 ③侵之愈急。 2、语境推断法 就是联系语境作具体分析,判定虚词的具体意义和用法的方法。 ①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蒲松龄《促织》) 语境是一只“青麻头”(蟋蟀)藏匿在“针针丛棘”之中。由此可推断“焉”是兼词“于此”。“伏焉”即“伏在那里”。 3、“删”“换”“代”法 有些文章虚词的用法,可以通过删除或替换的方法来推断。删除或替换虚词后句意表达不受影响的一般是连词。 4、语法分析法 根据语法知识判别虚词意义,首先将句子主干抽出,划分句子成分,而后看虚词的功能。一般来说,代词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和定浯;副词充当句子的状语;介词往往与名词、代词组合构成介宾短语充当句子的状语、补语;连词在句子中只起连接作用,不作句子的成分,表动态或语气。 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吾妻”是主语:“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作谓语:“我”是宾语;由此可确定“之”介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卑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鄙贱之人”中,“人”是中心词,“鄙贱”是定语,所以“之”应是助词,相当于“的”。 5、句式分析法 ①多于南亩之农夫(杜牧《阿房宫赋》) 是介宾短语后置句,“于南亩之农夫”介宾短语,“于”是介词“比”的意思。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苏轼《石钟山记》) 是定语后置句,“石”是中心语,“铿然有声者”是定语,“之”是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6、对句互推法 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的用法,推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用法 ①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陶潜《归去来兮辞》) “以”和“而”处于对应位置,“而”是表修饰的连词。 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贾谊《过秦论》) “因”和“乘”处于对应位置,“乘”是介词“趁着”的意思,由此可推断“因”也是乘着的意思。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详解 把握说明文中心思想 首先我们在做说明文类阅读的时候,要找到文章的说明点,一般说明文的标题都表达了文章的中心。其次,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结构来归纳说明点,一般的说明文都会围绕着一个主要的问题来进行说明,而有些说明文则需要我们自己去归纳,只有弄清楚文章的顺序,才能弄清说明文的中心是什么。 把握说明对象 说明文的对象和特征一般在两方面可以看出来,一是看题目,很多说明文的题目都都会表达出说明的对象,二是抓住手扩句和中心句,一篇好的说明文很多都需要用这种句子来突出说明文的失望和特征。 把握说明文的结构 一种方法是从全文上找出各部分的说明方法,另一种方法是抓住重点的段落,进行具体的分析,找出说明点。 理清说明顺序 我们在做说明文阅读的时候一定要记住,抓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根据文章的内容来分辨顺序,或者是找到重点词句来分辨顺序。 文言文阅读答案14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 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①不可谓知类( ) ② 吾义固不杀人() ③ 请说之( ) ④ 子墨子九距之(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②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小题3: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①子 墨 子 闻 之 ②舍 其 粱 肉 小题4:用原文语句填空。(3分) ①墨子与公输盘一见面,就向他提出了“ ________________”的请求。之后墨子又提出“________________”是想让公输盘答应他的请求。 ②表明墨子与公输盘假想的攻守战结果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小题5:墨子是用什么办法说服公输盘的?请结合原文概述。(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明白事理②善良坚持道义(答“坚守道义”、“讲道义”也可)③解说,解释,说明 ④通“拒”仁 小题2:①墨子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不停止攻宋呢?” (2分,重点考查 “胡”“已”的理解,1分,语言表达1分) ②虽然这样,(但是)公输盘给我造好了云梯,(我)一定要攻下宋国。”(2分,重点考查“虽然”“为”的理解,1分,语言表达1分) 小题3: ①子 墨 子 /闻 之 ②舍 /其 粱 肉 小题4:(1)“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请献十金.”(2)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圃有余. 小题5:示例一:采用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墨子用激将法诱使公输盘说出“吾义 固不杀人”,与下文中公输盘“义不杀少而杀众”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从而使公输盘陷入自相矛盾之 中,使公输盘理屈词穷.〔答出“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或“自相矛盾”给1分,答出“吾义固不杀人” 和“义不杀少而杀众”各1分.) 示例二: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先诱使对方说出自己正确观点,然后指出对方的行为 与观点相悖,使他陷入自相矛盾无法争辩。 示例三:墨子先设下圈套,诱使公输盘说出“吾义固不杀人’’这句话,接着墨子抓住这句话做文章, 从各个角度批判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无法为自己的行为作任何辩解,断了他的退路. 小题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知类”等字的释义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翻译这一句时要注意第一句注意“然”。第二句注意“虽然”。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句读的掌握,要求学生熟读该句,读出含义,然后断句。 小题4: 试题分析:注意横线上有引号,要用原文回答。就是“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请献十金.”; ②根据选文内容填写,“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圃有余.”。 小题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能力。注意要求,结合原文回答。 文言文阅读答案15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小题。(6分) 义田记 钱公辅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显贵时,置负郭①常稔②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③,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高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④,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也。 注释:①负郭:距城很近。②稔:庄稼成熟。③殁:去世。④敛:收敛尸体。 小题1: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咸(全、都)施之B.置(放弃)负郭常稔之田千亩 C.尝(曾经)有志于是矣D.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留给)其子也 小题2:下面句中加点的“而”字与“公虽位高禄厚,而贫终其身”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B.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C.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十则》) D.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试题分析:“公虽位高禄厚,而贫终其身”中“而”字表转接,A表顺接;B表顺接;C表顺接;D表转接。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