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沉下去 浮起来》教案 |
范文 | 《沉下去 浮起来》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沉下去 浮起来》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沉下去 浮起来》教案11、教学目标 (1)幼儿探究用不同的材料使下沉的物体浮起来。 (2)培养幼儿专心倾听别人讲话及大胆表述的习惯。 2、教学准备 (1)教学试验材料:各种能沉、浮的物品,大容器5个、记录表等。 (2)科学术语及词汇:沉、浮。 (3)教学的难点:用不同的方法使下沉的物体浮起来。 (4)学生的.课前准备:收集各种实验所需的废旧物品。 (5)实验记录:绘画形式。 (6)时间安排:40分钟左右。 3、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请幼儿每人选择一样东西,看看、说说是什么? (2)猜想:假如把这些东西放进水里,会怎样? (3)第一次实验:幼儿把选择的东西放进水里,看看结果和自己的猜想一致吗?。 (4)第一次记录:记录猜想和实验的结果。 (5)交流:幼儿相互交流第一次实验结果。 (5)提问讨论:你有什么办法,使这些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幼儿相互讨论。 (6)第二次实验:选择不同的材料,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7)第二次记录:记录实验方法,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表示实验成功与否? (8)交流:你用什么办法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的?成功了吗? (9)生活经验迁移:假如有人落水了,怎么办呢? (10)延伸:把实验材料放进“做中学”活动区,让幼儿课后能继续探索。 《沉下去 浮起来》教案2活动目标: 1、 对沉浮现象感兴趣,能迁移已有的沉浮经验,积累尝试让水中浮起来的东西沉下去,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2、有良好的操作、收拾习惯。 活动准备: 水、抹布、盘子、一角硬币等。可供幼儿在水中操作的各种材料,如塑料、木质、泡沫等玩具。 活动过程: 一、 教师引导幼儿共同回忆已有经验。 教师:以前我们玩过水,发现东西放到水里会怎样? 二、 幼儿做实验“放入水里的硬币” 1、 教师出示硬币引发幼儿思考:这是什么?你们猜猜硬币放到水里会怎样? 2、 幼儿进行自由猜测,师幼共同统计全班猜测情况。 3、 幼儿实验操作。 4、 集体交流实验情况,并与猜测的情况进行对照。 三、 尝试“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1、 教师:怎样让刚才沉入水底的硬币浮到水面上?鼓励幼儿自由 探索尝试把沉下去的硬币浮起来的方法。(提醒幼儿注意保持服装的清洁,养成活动前先卷袖子,操作结束时将手甩干、擦净等良好的操作习惯) 2、 集体分享让硬币浮起来的各种方法:如把硬币放于木质的玩具上、塑料瓶内、泡沫板上、塑料的小碗和盘子内。 四、 尝试“怎样让浮起来的东西沉下去。” 1、 教师提供两块同样的积木,鼓励幼儿想办法把这两块积木沉下去。 2、 集体分享让浮在水上的东西沉下去的各种方法,如往塑料瓶内装满水、在积木上用皮筋绑上石头、在塑料小碗内放一些螺丝钉。 五、教师及时表扬、肯定每位积极动脑筋的幼儿。 《沉下去 浮起来》教案3科学活动: 《沉下去 浮起来》 目标: 能知道物品在水中会有沉或浮的现象 准备: 大的容器、石头、油画棒、气球、洗澡玩具、回形针、等 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 1、 教师在盛有大的容器中加水,请幼儿观察桌上的物品,在每放一件物品时猜猜会是下沉还是浮起。 2、 请幼儿观察容器里的所有物品哪些浮起?哪些沉下去? 3、 教师将东西全部捞起,逐一问幼儿后将东西分成沉和浮两类 4、 教师将会浮的物品再放进容器里,但是这次请幼儿利用手压的方式将可压或可放气的东西放出气泡。如海棉、气球等让幼儿观察有气泡跑出来,并说明这些物品里有气体,因此才会浮起来。 5、 再把沉下去的东西放入,提问:这些东西有气泡跑出来么?说明它们因为里面没有空气,所以没有气泡,才会沉下去。 6、 将会浮的物品传给幼儿摸一摸,提问:它们把空气藏到哪里? 二、幼儿操作活动 1、 幼儿用书中哪些物品会沉哪些会浮? 2、 在书中做记录 3、 讨论:想想怎样才能沉下去的物品浮起来? 三、结束活动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