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追求课堂教学语言的雅化论文 |
范文 | 追求课堂教学语言的雅化论文 不少名家学者在回忆自己的语文老师时也常常会提及印象深刻的语文课,所忆无非是老师精彩纷呈的讲课,或幽默诙谐,或典雅文秀。教学需要课堂,只要有课堂就会有老师的讲课,课讲得好不好,除内容外,关键看教学语言。追求课堂教学语言的雅化是追求课堂教学质量至关重要的因素。于漪诗意盎然的导入语,钱梦龙扣人心弦的插问语,陈钟梁精雕细琢的串讲语,代表着语文课堂教学语言雅化的极致,至今还为人津津乐道。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师少讲精讲已蔚然成风,追求雅化显得尤为重要,且迫在眉睫。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学《诗》才能立言,他又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教师课堂语言的雅化也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不懈追求。 语文教学在一定意义上说也是语言的教学。母语学习是一个习得的过程,学生进入中学时,他用母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已达到相当的水平,所以,教师进行语言教学不是教学生应该说什么,而是教他们怎样说。“怎样说”的内容很丰富,说得规范,说得简明,说得生动,说得形象,说得流畅,自然是应有之义。说得含蓄,说得文雅,说得优美,说得经典,也应包括在“怎样说”之内,且是更重要的内容,而这就是追求语言的“雅化”。教学生怎样说,除了指向性很明了的“教语言”外,还包括了教师语言所提供的模仿样板和教师语言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无意识积累。英国语言学家皮特·科德说过:“语言学习不仅仅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结合的过程。”这里所说的积累和结合是泛指,包括了生活中语言的积累和结合,浸淫读物传媒语言的积累和结合,自然也应包括师从的积累和结合。可见,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应该通过自己文雅、典雅、博雅的语言去影响学生,为学生提供优秀的语言材料,一流的语言范式,以及语言背后饱满丰富的情感,睿智聪慧的思维,披沙拣金的洞察力。要成为这样的一位“语言教师”,就必须在以下几方面多下功夫。 一、厚积薄发,追求语言储备的繁富 于漪老师在《教师的修养》一书中提出教师讲课语言的基本要求是“确切、明白、简洁、通俗、优美、形象”。其中大部分要求和“雅化”一致。教师语言的“雅化”需要有“童子功”,也期待“成年功”。只有下功夫去追求自身语言的“雅化”目标,日积月累,厚积薄发,才能脱口成文,语惊四座。在这方面,我们要多读文学作品,特别是古典美文佳诗,经常诵读默识。“多读书则胸次自高”(清·冯班《钝吟杂录》)。多读书就能“使语言不期然而然近于完美”(叶圣陶语)。我们还要做有心人,不断去发现怎样说才能更好,更有情趣,更能打动人,使自己的语言渐渐接近完美的境界,也即达到了“雅”的标准。有了这样的功夫,在讲台上才能做到纵横捭阖,游刃有余。学生在和教师的接触中,语言才能获得长足的进步。 二、充分准备,追求语言表达的冲击力 教师课堂语言有随意发挥处,也应该有蓄意谋划处。导入语、提问语、结束语、插说语的设计都应该是未雨绸缪,了然于胸。不少教师的导入语不作设计,脱口而出,或干瘦如瘪三,或病歪如效颦之东施。这样的语言,学生听了毫无感觉,语言的学习也就无法落实。比如教一篇新课,很多教师直白一句“今天学习《××××》”就算结束,无悬念无趣味无美感无刺激无熏陶无点拨。而于漪老师每上一堂新课,总要将导入语设计得美丽雅致。如她教《春》《海滨仲夏夜》《香山红叶》《济南的冬天》单元时,导入语是这样的:“继米开朗基罗之后的法国大雕刻家罗丹曾这样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人总要和大自然接触,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尤其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锦绣山川,美得令人陶醉,它在不同季节展现不同的美姿。”于漪老师在教学后说“用这样几句话描述,学生被有关‘美’的名言所吸引,被祖国山川美的描述所吸引,兴趣盎然地进入了该单元学习的轨道。”学生岂止是进入学习的轨道,这样“雅化”的导入语在学生语言的积累贮藏和发展中,将起到催化剂的作用,起到酿米为酒的作用。提问语也需设计,不然虽问而学生如堕五里云雾,不知该怎样回答。这里的提问就需指向明确,用语精当,不含糊,不拖沓。如钱梦龙老师教《多收了三五斗》课时,这样问学生:“万盛米行的先生对农民说话是有气无力、鄙夷不屑的,而万源祥等几家商店的伙计却不惜工本地叫着‘乡亲’,同是在一条街上做生意的,为什么态度迥然不同?”这问题设计新颖、明晰,用语工稳,对万盛米行和万源祥先生、伙计不同态度的叙述语整散结合,四字成语的多项运用又增加了内涵和视觉冲击力,所以该问在当时堪称是绝问。而提问的设计显然是精心设计的。钱梦龙老师的确不愧是“善问的‘智者’”。 三、认清方向,追求语言内涵的情绪化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动人心者,莫先乎情。”课堂教学语言的雅化正是寄托在“情”上。如果追求“雅化”而无感情内蕴,那这雅化的课堂教学语言就会是金玉其外,是文辞堆砌,是浪得虚名。只有感情充沛了,真挚了,雅化的语言才能远离苍白,动人心魄,感人肺腑。所以,清代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告诫他人:“以无情之语而欲动人之情,难矣。”诗的语言如此,课堂教学语言更是如此。一个好的语文老师,不管身体如何疲惫,遭际如何不幸,但只要一走上讲台就目光矍铄,情动于衷,语言或慷慨激昂,或春风化雨,全然忘了自己的烦恼与疲累,不知身在何方。这样的情感配上这样的语言,学生既受感染又学语言,岂非一举两得?记得一位教师教史铁生的《地坛》,那天刚好是他父亲的忌日,在这特殊的时刻,他更感到与父亲间的血肉联系和生命延续,更感到父亲的早逝带给他的心灵的震颤和悲伤,以及深深的歉疚,于是他感到了来自《地坛》的生命共感的呼唤与沉痛。于是,他用缓缓低沉的语调,深情地朗诵了《地坛》第二段作为本节课的开讲,制造了一种极富感染力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下,这位教师又用极精练极富含情愫的话语说道:“地坛天老地荒,它接纳了心力交瘁几近绝望的‘我’,母亲仁慈宽厚,她用天地般浩茫无私的爱抚平了‘我’形体与心灵的双重创伤。那么,地坛与母亲间有了一种怎样的令我们深深叩击的关系呢?”这种从心底抽出的如鼎语言使学生迅速走进了地坛,走进了母亲,也走进了史铁生。试想,如果缺少这种氛围,缺少这种语言,这节课将会显得多么乏味啊。 四、刻意求精,追求语言组合的极致 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是以对话形式呈现教学流程。俄国巴赫金在《诗学与访谈》中说:“人是作为一种完整的声音进入对话。不仅以自己的思想,而且以自己的.命运,自己的全部个性参与对话。”教师与学生在对话中形成的双边或多边合作状态更要求教师对话语言的“雅化”。而巴赫金的理论告诉我们,教师对话中的话语系统与其自身的语言渊源、个性、思想、情感、修养等是分不开的。雅化的语言又是植根在教师的话语系统上,教师语言不断的修炼是必不可少的。而不断雅化的教师语言在向外呈现时就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无形中也会影响到学生语言系统的形成和不断完美。学生语言系统的形成有高下雅俗的区别,而语言的情意化特点促使学生在表达时对词语的选择、句式的采纳、语气语调的选择上都会带上强烈的主观色彩。在这种主观追求过程中,教师语言的强烈影响会改变其追求的轨迹。所以,学生语言的高下雅俗与教师语言的高下雅俗有着天然的血肉联系。教师刻意追求对话语言的雅化不仅仅是内心世界的潜在追求和外显需求,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树立起语言楷模。这种对话极致包含着书卷气,包含着丰富与弹性。慷慨处要掷地有声,金石铮铮;柔和处要和风细雨,丝丝入扣。同时,教师的对话又要富于启发性,字字句句要充分体现教者的机智,即使是随意点化,也要不落俗套,恰到好处。 鲁迅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在儿子阿毛被狼吃掉以后逢人便讲“阿毛的故事”并反复念叨一句话“我真傻”。有位教师抓住“我真傻”与学生展开了如下讨论。 师:作者为什么让祥林嫂反复说“我真傻”呢? 生:(思索)“我真傻”是句大白话,好像没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师:鲁迅写作是严肃认真的,同学们学习过《孔乙己》,孔乙己教小伙计写茴香豆的“茴”字,说有四种写法,但鲁迅并没有把这四种写法罗列出来,以免这些陈腐的东西毒害读者,可见他考虑周全而又惜墨如金。但是,在《祝福》中为什么要借祥林嫂的口反复说“我真傻”呢?(学生沉思、琢磨……) 师:祥林嫂的儿子阿毛是被狼吃掉的。“我真傻”的本来意思是:我真傻,我没有看好阿毛,我不该让他剥豆……大自然的狼吃掉了阿毛,那么── 生:(领悟)她就不知道社会的狼正在吞吃着她。 生:这社会的狼就是封建礼教。她反复表白“我真傻”的深层含义是,祥林嫂到死也没有认识到封建礼教对她的毒害,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她的可悲。 师:从她的性格来说,这又揭示了什么? 生:揭示了她被损害、被侮辱最终仍不觉悟的内心世界。 …… 请注意这位教师的对话语言,多么严谨,多么典雅,又多么具有启发性。 总之,追求课堂教学语言的雅化,就是追求课堂语文教学内涵堆积的厚重,追求教与学双重生活质量的高尚,追求师生个性的高雅发展。如果我们的学生若干年后回忆起我们精彩纷呈的讲课,能说一句“我的谈吐不俗全得力于某老师语言的影响”,则无上荣光,无比欣慰。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