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认识几和第几》教学反思 |
范文 | 《认识几和第几》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认识几和第几》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认识几和第几》教学反思1《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将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数学课程紧密结合,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数学活动过程真正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信息接受与反馈、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在生活中运用几和第几的知识。教学难点准确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课堂上的活动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通过本课的活动学生基本能将新授知识和生活链接起来。 通过这节课我觉得要继续发扬的是: 1、根据教材情境图,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及生活经验进行教学,安排师生互动拍手、排队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视面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放弃每个孩子的受教育机会,不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学生发言的面较广,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 3、我在教学中对教材的练习层次进行了调整,在整节课上知识的进展有序又有度,排队学生不陌生,游戏充满趣味,虽然不断加大难度,但学生的注意力一直被吸引,没有疲倦感,同时我一直认为课堂上的一切没有预演比预演的效果更好,也能真正验证教师的组织能力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课堂教学是艺术,而且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次上完课都会有些遗憾,所以实际与预设是有距离的,正真的完美只有在教学之后的重设计和反思,教学之后适当的调整设计,相信对以后的教学能提供借鉴作用。 《认识几和第几》教学反思2买冰淇凌(几个和第几个)本堂课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情景,用故事的形式引入新课,引出几个和第几个,非常自然,而且一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在故事中,学生很轻松地知道了几个和第几个的意义。 在故事的讲述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了守秩序的文明教育,在数学课中渗透了思想教育。学生动手操作这一环节也是令人满意的.。学生按教师的要求摆好了,汇报交流各自的摆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充分感知自己的摆法是可以的,还有其他的摆法,不过语言的表达是不一样的,使学生真正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以及明确了序数的次序性。 后面安排的同桌合作操作,则真正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上自主性,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最后排队的游戏的效果也很好,将整节课的学习推向了高潮,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充分激发,全班学生都忘情地参与到游戏中来,每个小组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排队大部分小组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进行排,个别小组还排出了中间高两边矮或中间矮两边高的队型,可以说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思维得到了发展,能力得到了培养。 当然,不足之处也有。整堂课下来,总觉得序数的书写这一环节的处理不够成熟。虽然在备课时,自认为想得比较周到:从学生观察序数的书写,发现特征,到学生看图独立书写序数,最后给格子编号。但教学时总有学生忘了小圆点。 我想,原因之一是学生以前写的数都是基数,不用小圆点,已在脑中形成定势;原因之二是多媒体演示上的缺陷,学生观察得不够清晰。虽说整堂课中多媒体的运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在序数的书写上如果能改成教师板书,可能效果会更好。 《认识几和第几》教学反思3几和第几是基数和序数的浅显说法, “几表示事物有多少, “第几是事物排列的顺序号。对于刚入学的学生,年龄偏小,方位感还较差,对“几个和“第几个区别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在上这部分内容时,我是先通过排队买票的场景,让学生直接观察,数数,看到一共5人在买票,戴帽子的小孩和不戴帽子的`男孩各排在第几个,让学生认识“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学生充分地说,自由地说,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认识了 “几和 “第几后,对学生进行了练习,把 “想想做做第三题和第四题整合成学生喜欢的故事,边讲边引导学生做题,使学生更能吸引到老师这来,锻炼他们听讲的能力。这一环节让学生再一次认知几与第几,对理解力稍微差的学生也可以进行辅导。 除了在教学方面,我还发现要在鼓励中引导孩子成长。在做练习时有一道题是这样从几个梨中圈5个,然后把圈到的梨中的第四个上打上对勾。一般都是从左到右的圈,我发现班上一位行为习惯很差的同学他们从中间不挨着的圈,当时我就把这位同学的作业展示给其他学生看,并且还表扬了这位同学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图形。第二天上课这位学生一直坐的很端正,并且知道举手回答问题,当时我还觉得奇怪。后来想想可能是我表扬了他使得他有了很大的进步。 我时常在想这么简单的知识该怎样讲,能使孩子既能很容易的接受,又能从中得到学知识乐趣。活跃是孩子的天性,那么就要从孩子身上寻找可以利用的东西,发现每一个孩子的优点弥补他们的缺点。 《第几》这课,也是一个难点。这一课主要是使学生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除了可用来表示物体的数量外,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因此本课的重难点就是掌握区分“几个和“第几的方法,会区分“几个和“第几。 《认识几和第几》教学反思4认识几和第几这节课的重点难点是要让学生区分开“几”和“第几”是有不同的含义的,这一内容还要结合“左、右”的知识,所以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也很容易混乱。所以为了让学生专心投入学习,我就创设了一些情境去吸引学生的注意。 1、创设情境:借用课本上的例题图,把它设想成是老师带小朋友去游乐园玩,慢慢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说出去游乐园要买票;买票就要排队;排队就要有秩序。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教了学生我们做事情要有秩序。 2、教学时先跟学生数一数排队的人数,问小男孩排在第几个,又问了队伍中其他孩子的位置。之后让学生慢慢体会一点“几”、“第几”,的'一些差别。自己先来说一说,最后老师在总结。让学生明白“几个”指的不只是一个物体,还可能是好多个。而“第几”,它只能特指一个。为了让学生对这个知识得到巩固练习,我利用教室里的座位,让学生回答:“这一组前2位同学站起来”。“这一组第2位同学站起来”。用的是学生身边的物体来练习,学生的投入状况也很好,也看得很清楚,所以对学生的巩固知识还是有很好的帮助的。 3、但是课后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因为在练习中,题目会规定你从左或者从右数起。在新课前没有对左右的知识稍加复习,而只在练习题中提到了,课堂中对于从左数从右数也没有做太多的练习,所以学生在做题时有点困难,为了避免在发生,备课时对于课后的练习也要仔细研究。还有一个问题,一年级学生的课堂习惯、坐姿、手不乱动等习惯还要多加练习、训练、提醒,这样才能提高课堂听课效率。 《认识几和第几》教学反思5现代教学论观点认为: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的内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 “主题图”是“人教版”新教材编写情境创设的一大特色。教材设计了许多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和主动探究愿望。其意图在于体现“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的基本理念。 课改理念告诉我们,学习者的知识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然而有的问题情境不能直接真实地在课堂展现出来,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生活经验,用模拟的方法,让学生观察思考、引发学生积极参与。如教小学数学一年级“第几”一课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需要,让学生做模拟排队购票的游戏,说说自己排在第几?然后实际“买票”,前面的人买完票走了,再说说自己现在是第几?这样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感知自然数的另一个含义——序数的含义。 虽然学生对于排队这一现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真正要掌握“第几”这节课的.内容还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第几”与“共几”更是难以区分。这也是本个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可是在课堂上真正的去参与“买票”之后,很多同学一下子就懂了“几个”和“第几个”的不同,较好理解了自然数基数和序数的含义。我想这是本节课的情境教学成功之处。 但是本节课之后,也伴随了一些思考:本节课我认为自己能够认真理解教材,注重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设计了实际“买票”的情境教学活动,使一部分学生较好懂得了“几个”和“第几个”的不同含义。但是从中也发现,没有真正参与“买票”的同学,他们的理解程度并不是很好,而且在其他同学参与游戏时,一部分没有参与到游戏中来的同学并不想听他们说,他们的注意力没有在教师设计的“买票”这一情境上来,所以对于他们来说也就理解不深刻,反馈练习情况也就不是很好。 这一节课使我想到:一年级的学生对于自己亲自参加的游戏活动很积极,也很认真,收效也会很好。但是不是自己能亲自参与的,自己的热情就不高,或者说不感兴趣了,那么如何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整节课堂中来呢?也是使我陷入深深思考的问题。因为一节课的教学时间使有限的,我们虽然可以设计出来一些情境教学活动,但是对于全体学生来说,全部参加活动的机会还是很少的,怎样才能设计出来更有效的教学情境呢?盼望得到大家的帮助。 《认识几和第几》教学反思6认识几和第几”是本段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为对一年级小朋友来说,这个知识点小朋友很容易混淆。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在设计教学时特意多安排了一些小游戏:从左往右数,请第几排的第几个小朋友站起来,请从前往后数的第几个小朋友到前面来等,利用数学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时,选择一些符合教学内容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包括数学教育。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我要注意结合孩子们的思想实际和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给孩子们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帮助孩子们真正爱上数学这门艺术。 《认识几和第几》教学反思7自然数有两个含义,用来表示事物多少时,称为基数;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时,称为序数。本节课教学了几和第几,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基数和序数的含义,教学中我注意从以下几点进行操作: 首先,故事导入,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几和第几”。 课前,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找到了一个与之有关的故事:古时候,有一个人特别能吃,一天他到一家烧饼店吃烧饼,他吃一个不饱,又吃了一个还不饱,直到他吃到第4个,才觉得饱了,他拍拍肚子,叹了口气说:“唉,要知道吃第4个能饱,先吃第4个该多好啊!”他说得对吗?”“不对,不对。”“为什么?”学生知其然,不知所以然。这时我们班刘畅同学站起来说:“他要吃4个才饱,如果只吃第4个的话,那他就只吃了一个。”我借此机会引出了今天的课题《几和第几》。 接着,利用情境图,教学“几和第几”。 引出课题后,我便出示了书中的情境图,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又集中到情境图上,因此,我要求学生先认真观察情境图,明白图的意思,并提出问题:“从图中你能不能知道谁最先买到票,为什么?”从而引出序数“第一”。有了第一的认识,我进行了如下描述:“你能找到排在第三的是谁吗?排在前三个的又是谁?背着包的阿姨排在第几?一共有几人排队买票?……”有了指向性较明的问题,学生迅速认识了1个、第1;5个、第5…… 然后,学生主动参与,巩固“几和第几”。 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那么必须利用不同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情境图是静态的,巩固练习时我让学生演动态的排队图,既能使学生乐于参与,也能使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在实际情景中,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新知的学习中,并且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排队学生的具体位置。从左数排在第几、从右数排在第几,一共有几人排队的描述。但由于部分学生还分不清左右,因此,叙述起来容易混淆,区分左右的训练有必要加强。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对于一年级孩子的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尤为重要,那就需要教师采取不同形式,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 《认识几和第几》教学反思8一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方位感比较差,对“几个”和“第几个”区别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学生刚刚开学,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针对以上情况,在学习本课时我利用故事和游戏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我是先通过排队买票的场景,让学生直接观察,数数,看到一共5人在买票,戴帽子的小孩和不戴帽子的男孩各排在第几个,让学生认识“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学生充分地说,自由地说,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练习时我创设了帮小动物摘果子这一情景,学生热情高涨,积极想参与活动,在让学生上来摘果子的时候,我没有直接喊学生的名字,而是提出:哪一排从前或者从后面数第几个同学,通过游戏学生一下子就全身心的.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增加了实际的体验。学生在参与中巩固了几和第几,这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容易接受,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活跃课堂气氛。这对于一年级小朋友非常管用。 《认识几和第几》教学反思9《认识几和第几》这节课是区分“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几”指的是一共是多少,“第几”指的是事物的顺序,是其中的某一个。“几和第几”是最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使用“几”来表达的生活经验较多,而使用“第几”来表达的生活经验较少。因此,两者很容易发生混淆。学生判断一共有几个并不难,指出第几个必须考虑应从哪个方位数起,要难得多,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年龄偏小,方位感还较差,对“几个”和“第几个”区别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我们应通过大量的活动场景来促进学生对“第几”的认识和区分“几和第几”。 1、教材的主题图是排队买票的情境呈现,而场景是静态的,缺乏动态性。我不拘泥于教材的束缚,“我创设了过渡语:带学生去动物园玩,进动物园之前要先买票,你们看,动物园一大早就有人排队买票了。”这一情境,学生热情高涨,积极想参与活动,我还在从中穿插进行礼貌教育。学生在参与中学会了几和第几的不同,这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容易接受,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活跃课堂气氛。这对于一年级小朋友非常管用。接着我又创设第二个情境———照“全家福”,自然引出“做一做”的第二题,由于课前学生对左右都有了初步的感知,对于这些问题解答还是比较出色的。在我的'鼓励下,学生的学习热情再一次高涨。 2、为了能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我又特意安排了点灯笼游戏这一环节:从左边起点4个灯笼,从左边起点第4个灯笼,反复练习,这样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提升了自己的思维,达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完成整节课的教学任务,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认识几和第几”。 在几和第几的教学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在课堂中感觉孩子们掌握的还不错,但是在课堂练习中发现问题有很多,后来我反思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找出几点原因: 第一:在课堂教学中我只注重讲解,而实际操作的相对少了一些,讲课速度偏快些,我觉得应该通过摆图形让孩子们动手操作,比如拿出左边的几个或拿出右边第几个,多操作多练习来理解所学的知识。 第二:几和第几是教学的难点,因为这里还涉及到一个从哪边数的问题,学生对区分左右还有一定的困难,而且几和第几也会混淆。比如从左边起涂4个灯笼,学生可能只涂了第四个。 第三:当然这也和学生目前认字少,不懂题目意思以及所接触题目量少有关系。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巩固练习之后,这方面的情况会有好转。第四,做完练习后,其实我还可以有效地拓展开来,比如说:问学生,我们的教室在第几层啊,我们的教学楼一共有几楼?你们家住在第几层之类的话,这样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这个道理。 《认识几和第几》教学反思10自然数有两个含义,用来表示事物多少时,称为基数;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时,成为序数。本节课学习的是有关序数的含义。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序数的含义,教学中我注意从以下几点进行操作: 一、情景引入,引导学生感知“第几”。 我利用一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找到了一个与序数有关的故事:古时候,有一个人特别喜欢吃肉包子,他吃了一个不饱,又吃了一个还不饱,直到吃到第五个,才觉得饱了,他拍拍肚子,叹了口气说:“唉,要知道吃第五个能饱,先吃第五个该多好啊!”学生意犹未尽时,我问大家:“你们说,这个人说的对吗?”“不对,不对。”学生知其然,不知所以然。这时聪明的梁耀宇站起来说:“这个人要吃五个才吃饱,如果只吃第五个的话,那他就只吃了一个。”我适时引出了今天的课题。 二、利用主题图,教学序数。 主题图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因此,我要求学生先认真观看主题图,明白主题图的意思。并提出问题:“从图中你能不能知道谁最先买到票,为什么?”从而引出序数“第一”。有了第一的认识,我进行了如下描述:“你能找到排在第三的是谁吗?穿粉红色衣服的阿姨排在哪……”有了指向性较明的问题,学生迅速认识了第一、第二…… 三、学生主动参与,巩固新知。 一年级孩子的注意力是有限的,那么必须利用不同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主题图是静态的,我让学生演动态的`排队图,既能使学生乐于参与,也能使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在实际情景中,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新知的学习中,并且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排队的学生的具体位置。从左数排在第几、从右数排在第几的表述。但由于部分学生还分不清左右,因此,表述起来容易混淆,区分左右的训练有必要加强。 《认识几和第几》教学反思11今天,教育局的蔡书记听了我的这堂课后,肯定了成绩,同时也给我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她的点拨使我对本课有了进一步的反思和认识,也为我指明了今后要努力的方向。以下是我对本堂课肤浅的认识和反思: 一、一年级学生还小,方位感还不强。上这课前应每天利用几分钟的时间,和学生做些有关方位的游戏,让学生记住左和右的方向,再让学生按方位数就不难了。 二、应把静态的主题图动态化。 在教学中,我只是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课件,再说一说排队的人数和他们的排序,学生只是初步感知了基数和序数的含义。如果再让学生参与排队这一情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增加实际的体验,就会深切体会到几和第几的.不同。 三、学生在说有几个或第几个时,应让其他学生也来数一数验算对错,这样所有学生都感知了几和第几。 四、学生初步感知了基数和序数的含义后,应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强化对基数和序数的理解。 低年级学生喜欢涂涂画画,对小动物有一种特别的情感。若是让学生给小动物排排队,按要求涂色,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不知不觉地感知体验了“几” 的不变性和“第几”的相对性,使知识得以向纵 深发展,同时鼓励并肯定学生多样的拼摆,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最后,应鼓励学生用生活中的实例说说“几”和“第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进一步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我想,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自我反思,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找到有效的方法去解决,就会取得不断地进步。 《认识几和第几》教学反思12周四周五出去培训,数学课没有进行。《第几》是周一教学的,由于那一天《班主任手册》写得很晚,未能及时发表,实感惭愧。 在上一节课中,“=”比较常用,孩子的掌握基本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这两个符号,似乎还有一些孩子还不是特别理解,需要加强认识和记忆。《第几》这课,也是一个难点。这一课主要是使学生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除了可用来表示物体的数量外,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因此本课的重难点就是掌握区分“几个”和“第几”的方法,会区分“几个”和“第几”。 本课通过排队买票这一情境引入,通过说一说有几个人,小朋友排第二,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排第几,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等等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初步感知“几个”和“第几”,初步让学生理解“几个”是表示物体的个数是多少,“第几”是表示物体所处的位置。课堂上,似乎掌握还可以,但是在作业本中,似乎又问题暴露太多,比如第2小题赛车,几号车,排名第几,似乎有些搞不清楚,第4小题,从左数,第几盆花,几朵花,也有些不清楚,个别孩子在问题理解上还需要加强。 教材的主题图是以场景的形式来表现的,而手头又缺乏这幅教学情境图,因此我把教材上的主题图重新作了调整,变为让小猴子和小兔子聚餐的教学情境。当我将小猴子、小兔子、桃子和萝卜的图片凌乱的贴在黑板上时,孩子们立刻瞪大眼睛,露出好奇的神情,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一开始就被调动起来。 2、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能轻松地解决隐藏在主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在动态的参与中学会“几”和“第几”,这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容易接受,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活跃课堂气氛。 3、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更应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一些有层次、针对性强的.问题,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比较的过程中自然地训练了思维,并掌握所学知识。如观察黑板上排列好的几只小兔和小猴,设计了一连串的问题: ①一共有几只小动物? ②排在左边第2的是谁? ③排在右边第2个的又是谁? ④为什么同样是排在第2,小动物却不一样呢? ⑤左数4个动物都有哪些? 从左数第4个动物是谁?这些问题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生在不断的辨析比较中提升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认识几和第几》教学反思13一年级孩子刚入学,对学习目的尚未树立明确的认识,全凭好奇心和新鲜感,他们的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因此创设游戏情景,重在激趣。于是我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了一些活动,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上课一开始,我没有像以前一样直接出示主题图,而是引导学生在参与动物赛跑的活动中学习。我对学生说:“今天,动物王国要举行一次森林运动会,可爱的小动物要请小朋友们当裁判,你们想不想参加?……”“下面请小兔和小马入场。”只见两个带头饰的小朋友快乐地走上来,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比赛开始后,许多学生都兴趣盎然地猜谁跑第一,不一会,他们就情不自禁地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宣布比赛结果:小马第一……。 学生通过观察看比赛过程,并结合自己平时的'认知,从而体会到了“第几”和顺序的概念,学习难点迎刃而解,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这样一来,学生便在一个愉快的情境中不知不觉掌握了知识,同时增进了对数学的情感。 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对游戏活动比较感兴趣,参与性强,对本课教学目标的完成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然而在教学中开展游戏活动,形式开放,学生活跃,课堂秩序显然有点乱,有时难以控制。如有的学生在活动中处于旁观者的态度,有待我去研究怎样组织教学。 《认识几和第几》教学反思14《认识几和第几》这一节课,我主要以一个排队买票进动物园观看表演的情境贯穿整节课,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从而能在欢快地氛围下学习数学。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要让学生理解并能够区分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对于学生来说,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几和第几有了很多经验,这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这是我的教研课,在此之前,我现在另外一个班级上了一遍。在讲解例题的过程中,当同学们已经得出有5人排队,戴帽子的小男孩排在第2个,最后的小女孩排在第5个时,我追问了:5表示什么,第2表示什么,第5呢?孩子们没有符合我原来的预想,他们一个个有点不知所措。然后我询问了周老师这是怎么回事,原来是自己太想当然了,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不需要挖掘地这么深,只要能初步区分几和第几,就行了,所以在四班上课时,就省略了这一步。接着在涂灯笼的游戏中,让学生分别涂出4个和第4个,基本上大部分孩子都能涂对,但是,当问到:为什么两行都有4,可是涂的不一样时,孩子们可能因为我没有很好的引导,有些答非所问,甚至有的'孩子说出:这样就不是数学了。当时有点慌,只能带领孩子一起来看题目:涂4个,就要数出4个,涂上颜色;涂第4个,就要数,并一边数一边问,第1个要不要涂色,第2个呢,第3个呢,第4个呢?从而明确只需要涂第4个。其实还是要一开始引导好,不然孩子们都走了“歪路”。在讲解动物上山和下山这道题目时,我很机械的问:上山(下山)的动物有几只,谁第1,谁第2;在之后的追问时,为什么说小猫第1,又出现了混乱孩子思想的问题,没有真正的把题目活用起来。如果当时先让孩子观察小动物们谁排在最前面,谁已经快到山顶了,再问谁第1,这样清楚地提问可能就会让孩子理解地轻松一点。 《认识几和第几》教学反思15几和第几是基数和序数的浅显说法,区分“几”和“第几”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主要以活动为载体进行教学,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愉悦。 故事导入:小猪饿了,去烧饼店买烧饼吃,他吃一个不饱,又吃一个还不饱,直到吃了4个才饱。他说:“早知道吃第4个能饱,先吃第4个该多好啊!”小猪说得对不对,为什么?通过故事,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重点上,结合生活经验,学生初步感受到“4个”和“第4个”的'区别。 实践游戏:请同学到讲台前排队,老师用“几个”和“第几个”发出指令,同学们按要求离队或加入队伍。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思,既能巩固掌握“几”和“第几”,又能体会“第几”是相对的,如果有人离队或插入队伍,“第几”就起了相应的变化。 全民活动:请每组从前(后)面数几个(或第几个)同学按要求做动作。集体游戏,学生兴趣大增,在活动中加深理解几和第几的区别。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