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美术教案 |
范文 | 【精选】小学美术教案模板集合八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美术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美术教案 篇1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启发同学谈:放学了,打铃了,小伙伴们放学后最喜欢去什么地方? 最爱干什么呢? 二、讲授新课 1、能模仿一下你参加的活动的动作吗? 请学生用速写的方式,画下同学的动作。教师可以示范,同学配合,用互相做模特的办法解决。 2、欣赏课本上的照片,讨论照片上的活动内容。 3、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喜欢的活动。 4、欣赏作品: 画面画了什么内容?怎样去表现的? 教师总结: 人物动态:小作者画的动作都不是简单的动作,可是画得很生动,这说明小作者基本上掌握了人物动作的画法。 背景:有复杂的背景,也有比较简练的。复杂的背静可以把环境交代清楚,像人物所处的位置在哪里;简单的背静有利于突出主要人物。 三、作业提示 1、主要人物要突出,画得较大。 2、画面画得不宜太复杂。 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用绘画形式表现自己喜欢的课余生活。 小学美术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学习人物画的表现方法。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发展想象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表现生日开心的场面。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带相片情况 二、 记忆交流 1、哪位同学愿意上台来与同学们分享你过生日时的快乐心情?请你把当时拍的相片展示给同学们看看。 2、与同桌说说你过生日时的场面。 三、 游戏指导 1、在四人小组里选出一个组长负责抽出一张纸,规定人物的动作;两人负责画出来;一人负责打分; 2、请把你们小组画得满意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欣赏。 四、比较分析 1、请同学们观察书上的三幅作品,说说哪一幅画的场面最生动?(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动作、神态、环境气氛等来分析) 2、这些作品用得最多的是什么颜色?(红、黄)这些颜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欢快、温馨) 五、 现感受 1、作业要求:按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表现生日中开心的场景,要求突出画面的主体。 2、学生作画,教师引导学生用以暖色为主的色彩来表现生日时欢快的气氛。 六、 交流评析 1、请你把你的画与同桌说说你画了什么? 2、同桌互评,比比谁的画最有创意、场面气氛最欢快。 心得体会 “生日快乐”是一种情绪热烈的表现主题,教学活动的开展我着重于从情境创设入手到活动的各个部分中,做到以情育人,以情激趣,从而使主题和表现变得更为鲜明热烈。 我让学生回忆自己和家人、朋友过生日时的情景并向同学们述说后嗣,他们的情绪高涨,有些学生竟开始手舞足蹈起来,于是我马上来到下一个环节—游戏激趣。让他们表演过生日时最难忘的一刻,这时把课堂的气氛推到了高潮。在学生的热情还未减退时,我把作业要求提出来,让他们把过生日是最快乐有趣的场面画下来,他们一个个快乐的拿起手中的画笔,真可谓是“下笔如有神”,画面生动有趣。 小学美术教案 篇3教材分析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在儿童的世界里,动物朋友无处不在。从童话故事中的动物主人公,到游戏中扮演的动物角色;从生活中最亲近的小动物,到生活用品上动物的图案造型,动物是儿童最喜欢表现的对象。学生通过前几课对动物朋友的认识,在本课中进一步了解动物的面部具体特征,利用夸张、变形等艺术手段对动物的面部进行造型设计、装饰制作。生动有趣的动物面具更是儿童的宠物,丰富了他们的想像和表现。 《动物面具》是一节以观察、表现、造型为主的美术课,教师利用儿童喜欢做游戏的特性,让学生戴上动物面具做游戏。结合语文、音乐、戏剧表演等综合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美术创作、表演、赏析和展示,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同时合理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动物面具,表现出动物的面部特征,融入童心稚趣。 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认识动物的头部特征,利用绘制面具的方式进行造型表现。 2、操作领域:学会运用剪、挖、贴、画、拼接等手段在各种材料上制作有趣的动物面具。 3、情感领域:增进对动物的了解,进一步培养人与动物的亲近感。在综合活动中挖掘潜能,给学生大胆展示的机会。 重难点 不同动物的面部特征的表现及表现手法。 利用不同材料制作有趣的面具。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搜集各种动物的面部特写图片和动物面具的实物或图片。 教师准备:彩色画报纸、动物面具、音乐资料、课件等。 学生准备:剪刀、胶棒、包装纸、盒、各种材料(毛线、树叶、布、麻绳、彩带、瓜果蔬菜等)。 教学过程 1、听听看看 欣赏音乐《动物狂欢节》,听听有哪些动物?让学生自由畅谈。 再欣赏音乐,看课件,动物们随着音乐一一出现。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各种动物面部特征和表情。 2、说说画画 启发学生概括各种动物的面部特征:圆形、方形、椭圆形、三角形。表情特征:哭、笑、愁、凶、怒等。 师:为这群快乐的动物画个像,分别画出一两个自己喜欢的动物头像。 3、装装扮扮 师:狮王感谢大家为动物们画像,邀请同学们参加动物狂欢节。拿带的动物面具装扮起来去狂欢吧。师生戴上面具随着音乐尽情舞蹈。 师:可惜面具太少了,有点遗憾。我们去面具博物馆寻找—些有趣的动物面具吧。 观看动物面具的课件,教师介绍面具的由来:远古时代,人们认为患病、自然灾害是妖魔鬼怪带来的,于是就用树叶、兽皮、羽毛等做成模样奇怪的面具戴在睑上跳舞驱妖,祈求平安。 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动物面具是用哪些方法来表现的?分析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 让学生:用夸张、变形的方法突出动物面部特征。 制作材料可以利用废旧包装纸盒、瓜果蔬菜进行巧妙的设 4、做做玩玩 教师出示几种自制的动物面具让学生分析是由哪些材料制作的,运用什么手法表现的。 教师示范制作动物面具,让学生出主意,边做边讲解制作方法。 学生制作要点,教师板书:1.巧妙利用材料。2.用夸张、变形的手法突出动物面部特征。3.留出眼睛的位置可以看见外面。4.运用剪、挖、拼接、贴、画、卷折等手段进行装饰制作。5.做好后装上松紧带。 学生可以独立或合作制作一件动物面具。教师巡回指导。出示动物简笔画图例。 作品完成后开展自评、互评。 5、编编演演 分小组依据课前准备的童话故事创编动物故事、儿歌,准备节目去参加动物狂欢节。 教师戴上狮王面具宣布:动物狂欢节正式开始。 学生们戴上面具表演自编的节目,尽情表现自己的才能。 6、活动拓展。 结合班队活动或语文课等组织学生开一个化装晚会,制作更多种面具,可以是童话人物、卡通人物、怪兽等。 小学美术教案 篇4课题: 有趣的鞋 课时: 1课时 课堂类型: 设计应用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欣赏并发现各种材料制作的鞋子所具有的不同风格特征及民族特色。 2、通过观察讨论,知道鞋子的外形特征与组成部分,学会用各种材料,使用各种方法设计制作一双有趣且有特色的鞋子。 3、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尝试各种不同材料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各种材料制作不同造型的鞋子。 2、运用废旧材料美化教室的环境。 教具学具: 旧画报、旧挂历纸、剪子、胶、其它自己需要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欣赏教师带来的各种鞋子,引导学生通过“看”,“想”,“说”,了解不同造型的鞋子的共同特点及组成部分。 2、发展阶段 以小组为单位,在欣赏与联想的基础上,对各种不同造型,不同材料的鞋子进行图形和色彩的分析,讨论。训练学生敏锐的造型感觉,采用大胆的表现形式,独立完成一双有趣的,用料独特的鞋子作品。 (1)以小组为单位,对各种不同材料的鞋子进行讨论,分析,提示学生仔细观察,大胆联想,找出根据各种材料制作鞋子,注重在质地,图形或色彩上产生不同效果。 (2)绘画制作鞋子时要注意鞋子的不同造型,制作效果的协调,鼓励学生制作出不同造型,不同材料的鞋子。鞋子不必全部具有具象的图形,可以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感受,通过直觉进行大胆随意的创作。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学生做作业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由学生自由选择制作方法。使用彩色广告纸,彩泥里,可以利用其鲜艳,强烈的色彩感觉,突出表现鞋子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 四、教学拓展 1、可以使用各种广告纸,旧画报,采用碎纸粘贴的形式,产生马塞克式的效果来制作鞋子的鞋底或鞋面。 2、寻找各种不同颜色,图案的小布片,采用“剪”,“贴”,“缝”等方法,完成鞋子的创作。 3、用折纸制作立体的鞋子造型,再用水粉颜料添加花纹,颜色。 4、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组鞋子的设计制作作品,并粘贴在废旧的纸板上,同时为版面确定主题,美化设计,进行展示,评比。 小学美术教案 篇5课题:第15课 元宵节里挂彩灯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元宵节的风俗习惯,并通过欣赏,感受元宵节热烈的气氛,培养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情感。 2、引导学生进行彩灯的设计制作,并布置展示。 3、培养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元宵节习俗,欣赏彩灯并学习设计制作彩灯。 2、引导学生掌握彩灯的基本制作方法并能较好地完成作品。 教具学具:制作彩灯的材料、手工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 引导学生欣赏各种花灯图片,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1)花灯美吗?为什么美? (2)各有什么特点? (3)你还见过什么样的花灯? 2、新授: 请学生说说元宵节的来历及有关元宵节的传说: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3、让学生拿己带来的花灯,引导他们观察: (1)花灯的制作材料 (2)花灯的基本结构 (3)花灯的几种制作方法,不同材料有不同的制作方法 4、与学生一起探讨、演示花灯的制作过程和方法 (1)演示制作方法、过程 (2)你认为还可以怎样制作更漂亮或更简便? 三、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设计,合作 四、作品展览,评议 五、课堂延伸:除了用纸质来做,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做?比如:釉子皮、废弃物等。 小学美术教案 篇6一、教材分析 中国传统节庆源远流长,绚丽多资,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如春节、元宵节、三月三、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庙会、婚礼等等。目前,我们祖先数千年创造的包括传统节庆日在内的弥足珍贵的民间文化,正在与我们渐行式微的同时,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洋节”却大行其道。 正是面对这样的现状,本课教材非常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了解掌握了剪纸的一些基本技法,对于剪纸课他们是比较喜欢的,本课是在二年级《手拉手,好朋友》的二方连续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的重点是剪一个简单的不带装饰的双喜字,让学生感受中国的一些传统喜庆节日、活动的氛围,了解这些双喜的含义,用途及造型色彩的特点,并进行简单的变化。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感受中国喜庆节日的气氛,了解传统婚礼庆典中的民间文化,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喜庆文化的热爱之情。 2、了解双喜的含义,用图及造型色彩的特点 3、掌握剪双喜字,并进行简单的变化 2)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剪简单的双喜字。 难点:拓展简单的双喜,剪出变化丰富的双喜字。 3)教学过程: A、导入 (1)感受喜庆的氛围,及喜庆的日子里色彩的特点 播放录像(宴会场的布置——舞狮——抛绣球——新人入场)1分钟 “看了刚才的婚礼你从那些地方感受到了喜庆的气氛?” 种类(舞狮、抛绣球、新人的着装) 色彩(在中国红色是吉祥吉利的象征、给人以很热闹的感觉)、 布置(红双喜、红稠布置的宴会场增添了不少喜庆的气氛) 揭题:喜气洋洋 (2)喜的含义及造型特点 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剪两个喜字并在一起形成双喜呢?它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成双成对、双喜临门、喜上加喜……) 介绍双喜的演变及造型特点。 (3)双喜的用途 双喜在婚礼上的用处可多了,同学们看这是老师结婚时用的很多东西上都带有“双喜”。(展示几个实物盘子,枕套,卡片,包装袋) 你还看过双喜出现在哪呢?(汽车、家电、过年,红包上,开业大吉,祝寿……)是啊因为在我们的国家双喜字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的吉祥符,所以在喜庆的日子就一定能看到它。 B、学习剪一个简单的双喜 刚刚老师说过我剪双喜可是很拿手哦我剪三片就能变出一个喜字。现在老师就来露一手!(老师示范一边讲解一边快速的剪个双喜)4开大 同学们你们想学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剪双喜。 (1)出示剪双喜的步骤图。 有没有同学能看懂它并学会它呢?,教师从旁讲解虚线,箭头,以及影阴部分表示的意思, 强调最后剪的部分。 (2)学生自己学(初步尝试)限时 1、发现问题。时间到,将学生剪好的双喜贴到白板上,从中发现出现有问题的作品,(如出现剪反的现象,笔画粗细不均匀等) 2、小组讨论: 1)开口的朝向与成败有什么关系?(必须找对开口边,开口边剪2片,封口边剪1片,方向不能搞错) 2)评评哪个更美观?为什么?(笔画粗细不均匀)强调折过的部分不能留的太粗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折过的部分翻开就变成了两倍的大小。找一找图上折过的部分。 3、启发要领解决问题,(同学们在有问题的作品上找一找原因,教师在有问题的作品上讲解) 4、二次尝试 C、剪出变化丰富的双喜字 现在同学们都会剪喜了,但老师觉得每个喜字都一样缺少了个性,我们能不能让它变一变,把它变的更有趣更漂亮。 (1)老师在原来的双喜口上快速变一个造型(贴上) “老师在哪个位置进行变化的?变的是什么图形?”(半个心,半张嘴) “老师刚在双喜口的`位置剪了半个心和半张嘴,那在口的位置还能变什么图形?”五角星、菱形、三角形……还可以给个赋予点内容:心心相应,笑口常开、张灯节彩、年年有鱼( 课件演示) (2)刚刚老师在双口的内部进行了变化,我们还可以在什么部位变呢?(笔画……)。学生说上来画画那些地方变。 同学们看这两张图就是在笔画上进行了变化,看看它是怎么变。强调连接点的部分可以变但不能断(演示如果断了会出现什么情况? (3)、欣赏学生的作品(强调笔画内也能变但不能剪的太大会宣兵夺主)学生创作,作业要求:剪一个美观并与众不同的双喜。 D、展示评价 将作品贴在灯笼上,亮灯升起灯笼,欣赏小组评选出好的作品,,请3位小朋友评评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进行了变化,好在哪里?互评,选出你最喜欢的作品?它好在哪里? 今天大家的表现都很棒,陈老师希望今后大家碰到喜庆的日子也能用今天学会的手艺去装点我们的生活。 E、课后延伸 剪双喜在我们国家已有了上千年的传统,在民间就有很多创造性的剪法,老师就收集了一些你看(欣赏),这是老师剪的四喜同心(展示老师的作品), 今天老师把这个同心喜送给我们班希望大家团结同心节节报喜。 三、试教体会 这是一节“设计·应用”领域的剪纸美术课。在知识技能方面,要求学生能学习剪出一个“双喜字”,并能对“双喜字”里面上下的两个“口”,稍作变化进行简单的装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的操作动手能力。在情感态度方面,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情感,并能学以致用。 1.趣味盎然又紧扣目标的导入 以观看婚礼和自己结婚照片导入让学生体验喜气洋洋的氛围,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喜”字。导入目的是达到既富有人情味,又直接切入本课内容,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2.“知识与技能”的落实 我在知识技能的教学中设计了一个“喜”字是如何演变为一个具有艺本效果的“双喜字”的过程,提升了学生对艺术字的认识。在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双喜字”的剪法,并且能作简单的变化。 3.注重动手演示 在课堂中两次示范,第一次是教师快速地折剪,展开变成了一个双喜字;第二次教师快速地将双喜字上下的两个口字进行了变化,简简单单的“笑脸”和“心形”,即启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又起到了直观、形象的示范性作用。 4、关注了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了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行为以及美术作业的评价。 (1) 学生看步骤图自己尝试剪出一个双喜字后老师根据学生作品中出现的问题师生共同进行评析改正。点评时教师采用了将剪好的双喜字按原样还原的方法来检查问题所在的原因,师生进行研究性的学习。 (2)别具一格的作业展示形式,让学生将自己制作完成的剪纸作品“双喜字”贴在红色的大灯笼上,学生围着灯笼进行作品点评效果好又营造了节日的气氛。 5.教学环节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 6.情感态度培养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中国传统婚礼的特色,在掌握了剪双喜字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美化生活的能力。 二、教学反思 本课学生的所要完成的作业要求可以因人而异、应材施教、分层要求,教学时可以作适当的处理。如:对剪纸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只要完成剪一个不带装饰的双喜字就行了,而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再进行带有简单装饰的双喜字的创作。 小学美术教案 篇7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用不同的线条和颜色表现泡泡。 2.能运用图形和线条的组合表现简单的人物特征。 3.体验洗澡的快乐,愿意**清洁的宝宝。 活动准备: 1.印有浴缸的材料纸人手一份。 2.水彩笔、背景墙。 活动过程: 一、幼儿回忆洗澡经验。 1、出示宝宝洗澡图片一,师:“看,这个宝宝在干什么?”(洗澡) “你们每天都洗澡吗?” “你是怎么洗澡的?” 二、观察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泡泡。 出示图二,师:“这里有什么样的泡泡?” 三、教师结合洗澡儿歌范画。 师:“我们也来洗个澡,好吗?” 1、 出示范画一 ·淋湿身体(淋湿头——淋湿身体——淋湿手——淋湿脚)——画宝宝, ·抹肥皂搓泡泡——选择油画棒画泡泡 ①教师画两个不同的泡泡。 ②引导幼儿想象各种不同的泡泡形状。 师:“还有什么形状的泡泡呀?谁来画?” ③请1——2位幼儿画。 ·清水淋浴冲洗干净 2、出示范画二 师:“瞧,这个宝宝也在洗澡,他们有什么不一样?” 四、幼儿绘画。 师:“你喜欢洗澡吗?” “把你洗澡的样子画下来吧,要搓出许多不同的泡泡哦。” 五、欣赏与评价幼儿的作品。 把幼儿的画贴在背景墙上,“你喜欢哪个宝宝的画?” 小学美术教案 篇8课题:瓢虫的花衣裳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观察瓢虫,能够说出它们的外形特征,让学生养成爱护益虫,保护环境的习惯。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用几种方法来表现。 教学重、难点: 1、启发学生了解瓢虫的外形特点及生活习性。 2、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不同材料制作立体瓢虫。 3、如何拓展学生的想象、瓢虫衣裳图案的设计。 教具学具:半圆形物品(瓶盖等)、纸(彩纸、糖纸、包装纸等)、剪刀、胶棒、透明胶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 老师有一个瓢虫的故事,大家要认真听并回答问题: (1)瓢虫有什么特点。 师:富有光泽,有斑点,且左右对称,色彩也很丰富,有黄色、红色、黑色、灰褐色等。 (2)瓢虫有几部分组成。 (3)瓢虫有什么本领。 师:原来我们熟悉的七星瓢虫本领这么大,那同学们要不要爱护它们呀? 2、师:瓢虫也像同学们喜欢穿上漂亮的衣裳。瓢虫也有自己美丽的花衣裳(引出课题--《瓢虫的花衣裳》) 3、新授(发展阶段) (1)瓢虫的种类:瓢虫约有5000种,我国有300种左右,大部分是益虫。农民伯伯喜欢叫它们"花大姐",知道为什么吗? (2)瓢虫有几个部分组成 身体:呈半球状,翅膀为半圆形、上面还布满花点。飞行时,翅膀展开为半圆;休息时,俩翅膀合成一圆形。 头部:基本为半圆形,头上有一对触角。 脚:有三对 (3)(拓展想象)你们想瓢虫可以有哪些漂亮衣裳呢? 除了花纹,颜色对比也要强,指瓢虫背上与花纹的色彩对比。 4、看书上使用了哪些材料,他们又是怎样进行交流的? 师:有的用绘画形式、还有的使用橡皮泥、彩色纸等制作美丽的瓢虫。 5、同学们想怎么打扮瓢虫呢? 三、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收拾:桌面,收拾工具和材料。 五、课题拓展 欣赏蝴蝶标本 师:自然界中有许多动物、植物身上都有漂亮的图案。只要小朋友认真观察就能发现自然界存在许多美好的事物。 瓢虫的花衣裳课外材料 在人行道旁的绿篱丛中,房前屋后的庭园植物上,我们常常可以发现一些身披盔甲,色泽鲜艳,斑纹多彩,体呈半球形的小型昆虫,它就是瓢虫,俗称"花大姐"。瓢虫是肉食性昆虫,主要捕食蚜虫、蚧壳虫等小型昆虫,是植物忠诚的铁甲卫土。在十九世纪的中后期,美国加洲的柑桔树上,长满了吹绵介壳虫,几乎毁灭了全部桔园,用药去杀也不解决问题。后来他们想到澳洲的吹绵介壳虫为什么就不能造成灾害?在1886年通过实地考察揭示了其中的奥秘,因为有一种专门吃这种介壳虫的瓢虫。全世界已记录的瓢虫有5000多种,其中五分之四都是肉食性的,可以捕食多种害虫,蚜虫、介壳虫、粉虱、叶螨和小型节肢动物等都是它的口中食。已记载650多种,目前我国利用七星瓢虫防治棉蚜已取得显著效果。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