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尊严》的教学设计 |
范文 | 《尊严》的教学设计范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尊严》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尊严》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若干个,积累“骨瘦如柴”、“狼吞虎咽”、“惬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积累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抓住描写哈默的外貌、神态、语言的句子体会尊严的含义。领悟“人拥有尊严,就会用劳动创造美好的未来”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周朝时,齐国遭饥荒。有个叫黔敖的财主在路旁摆下些食物,等着饥民过来吃。不久,便有个饿汉用袖子蒙着面孔,跌跌撞撞地走了过来。黔敖左手拿着吃的,右手拿着喝的,对他吆喝着说:“嗟!来吃吧!”那饿汉张大眼睛看了看黔敖和食物,说:“我不吃这种‘嗟来之食’!”最后,这个饿汉活活地饿死了。这就是成语故事《嗟来之食》。 讨论:这“嗟來之食”究竟该不该吃,能不能吃?饿汉因不食“嗟来之食”而活活饿死,你认为值得吗? 总结:施舍者很神气地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滋味是不好受的。宁愿饿死,也不吃你的施舍,这正是表现了饥饿者的尊严。 揭示课题:尊严 二、读通课文,自学字词,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要求: ⑴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新词,并读通课文。 ⑵ 思考: 课文中讲了谁也有尊严?为什么说他是有尊严的人? 2、课堂交流: ⑴ 同桌相互检查课文读通情况。 ⑵ 任选喜欢的小节朗读交流,结合正音:惬( qiè)意 ⑶ 用简单的话语说说课文讲了谁有尊严?为什么说他是有尊严的人? 三、深入研读,理解“尊严” 1、提出研究专题: 文中哪些描写可以看出哈默有尊严? 2、学生自主圈划描写哈默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适当做些旁批。 3、小组围绕专题合作研究,共同探讨。 4、课堂交流,展示研读成果: 依据学生交流,随机落实以下词句的理解,并指导朗读: 外貌描写:“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 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 教师总结:这是一个饥寒交迫但不失尊严的人,面对沃尔逊人的款待仍不失尊严的人、他时刻牢记不能不劳而获,要用劳动去换取幸福,这就是尊严。尊严不能简单地解释为面子,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自尊心,一种价值观,一种责任感,是一种不依附于他人自立于人世的奋斗精神。它是人生至高无上的精神瑰宝。 年轻人在为杰克逊大叔捶背后,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写年轻人的“狼吞虎咽地吃”与写其他逃难的人的“狼吞虎咽地吃”,表达的感情色彩有什么不同? 理解句子:“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问:为什么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呢?你认为哈默有尊严跟他后来成为石油大王有联系吗?为什么? 小结:有了这尊严,才会使他用劳动创造出巨大的财富,成为大富翁。 四、出示有关尊严的名言与学生同诵 1、孟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礼记。中庸》: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3、毕达哥拉斯: 无论是别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劣的事情:最要紧的是自尊。 4、刘备: 毋以恶小而为之,毋以善小而不为。 五、总结 学了《尊严》一文,大家认识了石油大王哈默的为人,也理解了尊严是无价之宝,希望大家做有尊严的人,用尊严去构筑美好的未来生活。 六、作业 1、收集和尊严有关的一、二句名言背一背。 2、阅读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的故事。 【板书设计】 年轻人 ↓ 尊严 石油大王 《尊严》的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学会其中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尊严、逃难、款待、朴实、狼吞虎咽、例外、骨瘦如柴、喉结、赞赏、思量、疲惫不堪、面呈菜色、僵硬、许配等词语。 2.能通过把哈默与其他难民进行比较,从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等描写中体会到人物自尊的品格。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不同人物的形象。 教育:通过对哈默、杰克逊这两个人物的认识,从中懂得人不仅要有自尊,还要懂得尊重别人。 发展:培养学生的阅读、想象、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懂得什么是尊严。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杰克逊对女儿说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解决办法:采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朗读课文理解问题。 【教学方法】 诵读法谈话法 【教学媒体】 幻灯片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课题入文,学习生字词,能读,会写,识记。 2.初读课文,能读通、读顺。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短文主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了食物,赢得了做人的尊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请你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年轻人、杰克逊) 【设计意图】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高年级的重点能力训练目标,学习内容的解读应该有一个由整体到局部,由初知到深化的逻辑过程,所以在进行深入的探究之前,我让学生回顾全文的主要内容,同时也锻炼学生用凝练的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欣赏人物--品味表现人物品质的语句。 (一)、找准切入点,表层解读年轻人。 1.师:这一节课吴老师和大家再次走进这个故事。一个寒冷的冬天,沃尔逊小镇上来了一群逃难者(出示:逃难者)问:看到这三个字,在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2.那文中又是怎样描写这些逃难者的呢? 出示:默读课文,用线画出描写逃难者的句子。 3.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句子 句子(一) 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 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 (1)请学生齐读这两个句子。 (2)理解词语:“面呈菜色”、“疲惫不堪” (3)问:那你能从这些描写逃难者的词语中感受到什么? (4)指导朗读这两句话。 《尊严》的教学设计3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古人有饿死不吃嗟来之食的名言,讲做人要有尊严。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的是一位外国的年轻人,从他的行为和做法中,会给我们很多新的启示。 二、学生自读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2、质疑问难。 3、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和理解。 2、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短文主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了食物,赢得了做人的尊严) 四、课堂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概括地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深入朗读,品味词句 1、要求学生边读书,边画出: 描写小伙子神态的句子:“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 描写年轻人动作的句子:“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描写年轻人语言的句子:“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个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2、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些句子,从内容上体会思想。 3、从描述中看,这个年轻人是个怎样的人?他是怎么想的? 二、点拨,揭示中心 1、讨论: 年轻人的表现令人钦佩,更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2、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提问:这个年轻人是谁?是什么使他从一无所有,到拥有一笔计所有美国人羡慕的财富呢?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诚实的劳动和做人的品质是多么重要。它能成就人的一生。 三、结合自身实际,谈感受 鼓励学生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什么时候都要靠自己的诚实劳动来获取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四、指导学生带感情朗读课文 1、自由读。 2、指名读。 3、分角色读。 五、布置作业 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可以出示有关“尊严”和做人方面的格言,让学生读一读,并试着拟一条人生格言。可提示学生从“什么是尊严”和“尊严的意义”以及如何做人等方面去想,然后交流。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